下面是小编给各位读者分享的在抗“疫”战场中绽放青年力量心得感悟(共含9篇),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秋裤侠”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原本欢快、祥和的节日氛围,使全国上下陷入了紧张,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纷纷放弃春节休假主动请战赶赴一线与“病魔”作战,医疗行业、党政机关、交通部门等相继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用生命捍卫岗位,用行动践行责任。
当看见网络推送84岁钟南山院士挂帅一线、多名医护人员因与病人接触被病毒感染、交警过度劳累晕倒在防控一线等一系列消息时,真的是泪目了,除了感动更多的是心生敬佩,一位84岁的老人本应在家安享晚年,为了全国人民的安危却奋不顾身奔赴前线,夜以继日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而且通过网络媒体的报道我们也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及危险性,可能此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用“家门紧闭”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工作做贡献,但是为了击败疫情守护千家万户的平安,各地医护人员纷纷请命驰援武汉,助力一线疫情防控。同时也有来自不同行业的工作人员默默的为抗击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点燃希望。
我们高速人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在努力坚守,每日面对川流不息的车辆,来自四面八方的司乘,我们战斗在一线的收费人员没有逃避、没有退缩,并非是他们对病毒没有畏惧,只是为了我们心中共同的信念——“我是高速人,维护交通平衡,保证车辆安全通行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必须要坚守,这是我们的责任”。
向疫情期间坚守在岗位上最可爱的人致敬,是你们放弃了回家团圆的机会,坚守在岗,奔波在第一线,用汗水对抗着疫情,捍卫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相信万众一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会冬去春来,迎来春暖花开。
20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肺炎疫情战役突如其来地打响了。今年的春节,没有了往年的热闹,少了纸牌麻将和聚餐的氛围,静静的小区里,少了大人孩子们热闹的身影。因为疫情,大家都闭门不出,喧闹的城市,封了一座又一座,该回家的都回家了。在疫情面前,我们除了工作外,一定要响应国家的号召,少出门,可以安心窝在家中。踏实的睡个自然醒的觉,也挺不错。是的,疫情并不可怕,关键我们心态要好。一家人,聊着家常,做着美食,玩着纸牌陀螺,其乐融融!不是因为疫情,我们哪有这么多时间陪伴家人啊。虽然我们没有为国家做很大贡献,可最起码没有添乱。
我住的小区和父母的小区不远,常去。我跟熟悉的保安打了招呼,他们给我量了体温,正常,放行。进到家里,父亲母亲正在看电视。我把蔬菜、肉类等放好,母亲笑着说家里好几袋大米白面呢,这个时候,不要跑出去买东西了。我忙不迭地答应着。离开出门时,他们还在唠唠叨叨反反复复叮嘱,回去记得洗手,戴上口罩出门!
下楼来,小区里几颗迎春花扑进了我的视线,一根根光秃秃的枝条上,已经悄悄地挤出了小花苞。面对着这些坚强而美好的生命,我想,寒冬就快过去了,用不了多少日子,这满树的枝条必定会开放出美丽的花朵,扮靓新的春天。窗外阳光灿烂,寒冬过去,春暖定然花开。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一场看不到摸不着的战争正在进行中。习近平总书记也做出了指示,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要求,尽快找差距、补短板,切实做好各项防控工作。让我看到了生命重于泰山,每一个生命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爱国尽职的工作者奋斗在一线的场景。
我看到了钟南山院士,一位84岁可以在家颐养天年的耄耋老人,却带领着医护人员抗战在第一线,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多次亲临病房研究疫情,找病理,走在了医学研究的第一线。
我看到了不顾及被口罩捂肿的皮肤,依然行走在病房的医护天使,穿梭在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可谓是帅白衣军千万,奔赴战“疫”前线,和病毒斗争,抢救每一位病人!
我看到了安保人员24小时坚守在一线,确保每位过往人员身体状况正常,守护一座城,守护义务一方人,行使着保卫人民的责任。
我是一名高速收费员,我在疫情期间同样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为支援武汉的各类物资保障一份绿色通道。我们坚守岗位,把孩子父母放在身后,只为肩膀上深沉的职责。
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让我心里温暖,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国家有难,每个人都在身体力行得扛起自己的一份责任,全国各行各业,每个角落都能看到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带着敬畏生命,敬畏职责的信念保护着我们的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青春在抗疫中感悟成长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沈阳体育学院的大学生们停止了各自原计划的假期实习,其中200余名学生在各自的家乡积极配合所在街道、社区等相关部门,加入到抗“疫”青年志愿者的队伍中。以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师哥师姐们为榜样,这些90后、00后们主动担当,在各自志愿服务岗位上,用实际行动抒写青春无悔,责任担当。
主动请缨加入抗“疫”志愿团队
韩其峰,来自沈阳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疫情之后,韩其峰和小伙伴们放下了手中的篮球,回到自己居住的社区参与到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中。“我家住在苏家屯区,父母都是街道的工作人员,疫情期间他们没休息一天,我们除夕的团圆饭也是匆匆吃完,他们就奔向了工作岗位。”加入团苏家屯区委青年突击队的决定,得到了父母的支持与肯定,在成功报名后,韩其峰开始了每天4个小时的疫情防控工作。
“与我并肩工作的大多是大学生,我们协助工作人员在社区进行出入人员和车辆的排查,为居民登记、办理出入证,通过海报和广播等渠道宣传疫情防控的知识等,每天4个多小时的工作充实而有意义。”韩其峰说。
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的新生高屹林,在老家参与村里的巡逻检查志愿服务。每天,他都在村里认真巡逻几圈,逐一入户排查。他相信自己每多走一段路,都将为村民带来多一份的安全;社会体育学院级学生党员陈杨,主动向村党组织递交“请战书”,加入村防疫队,排查、登记外来人员信息,设置卡点排查外地入村车辆,对随车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宣传防疫知识;即将从沈阳体院本科毕业的李炜,在老家成为村防控志愿者中的一员,每天“镇守”村检查点。
感悟成长体院学生的主动担当
韩其峰说:“以前的假期,我在实习和公益活动中,大多面对的是学习篮球的小朋友,但在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中,我们的成长格外有意义。在为居民办理通行证时、在劝阻村民回家时,我们必须以足够的耐心消除对方的焦虑,帮助他们化解质疑,真正理解、接受每一项防控工作。”目前,韩其峰和很多沈阳体院的大学生仍坚守在各自家乡的防疫岗位上,以强大的青春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
沈阳体育学院拥有大批优秀体育人才,尤其是在冬季运动项目上,培养出多位世界冠军、奥运冠军,为国争光,战功显赫。“冠军级师哥、师姐们就是我们的榜样,虽然我们没有机会在国际赛场为国争光,但面对疫情,在榜样的力量激发下,我们同样拥有知难而上的担当!”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当我们宅在家里默默关注疫情时,有很多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也是普普通通的人,面对疫情,他们冲在最前面,是一群又一群的90后,肩负重任,背起行囊,有的还没有来得及跟家人告别,就奔赴战场,他们是这场战役的主力军。有人说非典时全世界保护90后,而现在90后保护全世界。
不惧,本是青春模样;不退,彰显青年担当。
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的精神,我们世代传唱,你的勇气,我们继续发扬,因为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
每个人尽一份力,发一点光,汇聚萤火之光,照耀整个星河,万众一心,冲破枷锁,即使山川异域,我们也依然风月同在。
在前线,他们用青春与病毒斗争。从川籍26岁女医生郎冰凝逆行1872公里支援武汉,到浙江共青团动员青年突击队支援医护用品生产企业,在武汉、在湖北、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急诊室里、ICU病房、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工地、长途运输的供给线上、社区管理的工作者中、筹措物资的志愿团队里,不舍昼夜,奔走不息,有一种年轻的声音铿锵表达着同样的话语——“面对疫情,我们年轻人不上,谁上?”党员出列、青年出列,每一份捍卫祖国与人民利益的责任与担当出列,就没有越不过的坎、没有翻不过的山。
青年人要有梦想,有担当,这样新中国才会有足够的青春力量。“疫情面前,绝不退缩”的一纸战书等等,全国各级团组织和无数新时代中国青年,用行动宣示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
在后方,他们以热血为“战疫”鼓劲。不集聚、不传谣,不添堵、不添乱。无数青年网友的“云监工”,让爱与关怀温暖蔓延;可爱的“饭圈女孩”以偶像之名,集结公益的力量;随手可见的正能量“二次元”漫画、UP主视频,普及防疫知识、鼓舞亿万人心……用他们的话说,“我们已经长大了”“在国家大事面前,一点也不含糊!”在广袤的“战疫”天地中,他们虽然年轻,他们虽然稚嫩,却一样展现出中国青年爱国爱家的硬核模样。
总会有一天,我们可以战胜疫情,让14亿中国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
愿疫情早日离开,愿春天早些到来。
心怀家国 负重前行
当人们还在慨叹太难了时,大概谁都没料想到第一个月会如此狠绝,疫情大爆发在春节的喜庆上笼罩了阴霾,而奋战在一线的年轻医护工作者让无数人泪目,或许他们曾经是孩子,但那一刻,他们个个都是民族的脊梁。
梁启超言: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如今,90后,00后的医务工作者让百年前的希冀照进现实。春节来临前夕,青年医生们写好请战书,按下红手印,背起行囊,迈向远方。此刻,他们已经忘记了自己也是儿子,女儿,妻子,丈夫,去拯救更多人的家庭。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在所有人居家隔离时,他们挺身而出,负重前行。
我不记得你的脸庞,但我记得你的目光。近日医护工作者摘下口罩后满脸印痕的照片频频冲上热搜,年轻的脸上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憔悴与疲惫,但炯炯有神的目光一如他们奔赴战场时的坚定。似暖阳照亮悲伤,给生命送上希望,人们安下心来,不再彷徨。
我不记得你的名字,我只记得你的身影。一群年轻医生过度劳累但无暇休息,相互依靠着倒在地上睡觉的照片赢得了众多网友的点赞与热议,刚脱下防护服的护士坐在板凳上睡着了,治愈率上升病死率下降的背后是这些白衣天使奔波在生死线上同死神抢人的身影。所谓“樱花浪漫,相约武汉”的现境,是这些在坚毅中成长的孩子替我们默默守护。
其实在这场疫情中付出的,何止医务工作者,更多的是走进社区的青年志愿者,坚守在空城的青年基层工作者,是千千万个曾经被守护的孩子担起了责任与希望。在所有人奔现家的方向时,他们不退缩,不懈怠,逆行而上,坚守防疫战场上的最后一道防线。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的凡人。人类面临全球疫情的浩劫时,美国青年沉迷派对,韩国青年受邪教蛊惑,与之相比,中国青年无疑是世界上最好的青年。在这场大灾难中,人们愤怒,焦虑,无奈,但他们奔走在一线,做好本职工作,顶着内心对病毒的畏惧和高强度的工作,让人们怀抱希望,笃信在星月皆无的至暗寒冬后 ,春天必会如约而至。
以“抗疫精神”奋力书写青年人的“诗和远方”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驰援湖北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回信,向他们和奋斗在疫情防控各条战线上的广大青年致以诚挚的问候,高度肯定了青年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的作为。
冬末春初的这场疫情,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是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孕育并诞生了伟大的“抗疫精神”,有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有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有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正是这些“抗疫精神”,才让疫情形势出现了积极向好态势,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样需要“抗疫精神”,因此,广大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干部要把“抗疫精神”融入到基层中,身心皆到基层,奋力书写心中所向往的“诗和远方”。
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基层,不断促进自身成长。在这场看不见敌人的战“疫”中,有许许多多的青年人冲锋在前。有竭尽全力救治患者的青年医生;有骑行4天3夜辗转300多公里返岗的青年女医生;有忙于防疫工作无暇顾及待哺孩子的青年女城管;有主动请缨到方舱医院巡逻的青年女民警;有兢兢业业排查登记、测量体温的青年志愿者;有加班加点生产医药物资的青年员工,无数青年人纷纷化身钢铁卫士为人民群众构筑了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把积极作为、慎终如始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发挥的淋漓尽致,充分彰显了青年人的价值取向。当然,并非所有的青年人都有机会到战“疫”一线去一展所长,但是却可以到基层去历练。凡成大事者,必从基层做起,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基层是人才的炼金石,因此,广大青年人要把把远大理想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要到基层去、到艰苦环境去,同时把积极作为的责任与担当精神融入灵魂血脉,用汗水浇灌承诺,不断促进自身成长。
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在战“疫”初期,无数青年医务人员、青年党员、青年志愿者冒着被感染的危险,迎难而上与未知的疫情“死磕”;在战“疫”过程中,无数青年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拼命寻找新冠病毒的“解决之法”;在战“疫”后期,基层青年干部全力以赴抢抓春耕生产。在两个多月的战“疫”工作中,青年人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能力,丰富了阅历,真正体会到了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青春只有通过奋斗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才能锤炼出过硬的本领。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还有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这一最难啃的硬骨头,而这离不开青年干部的奋斗和斗争。因此,青年干部要把攻坚克难的奋斗与斗争精神融入基层,不断锤炼过硬本领,俯身做小事,敢于变革、敢于创新,跳出“小我”视野、打破“自我”束缚、保持“忘我”状态、践行“无我”理念,把“小我”的水滴融入“大我”的海洋,以抓细抓实激活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增添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增加农民收入,让农民群众尝到改革的甜头,切实增强获得感。
把充满信心的乐观与团结精神融入基层,奋力书写向往的“诗和远方”。战“疫”中,无数青年人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着病患,带领病患跳广场舞、练太极、共赏落日余晖等,让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入人心。正是无数青年人直面困难,带着乐观向上的状态投入到战“疫”中,才给抗击疫情注入了“色彩”、带去了“光亮”。而在基层中,有53000余名在岗“三支一扶”人员、91.8万在岗驻村干部也不愿当旁观者,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投入到战“疫”中,在危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在疫情防控一线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用汗水和智慧谱写“青春华丽篇章”。疫情形势积极向好后,青年干部又开始抓脱贫攻坚工作、经济发展等,以青春无悔的激情和能力焕发更有活力、更具冲劲的干事动能,担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用行动奋力书写向往的“诗和远方”。
青年人唯有将“抗疫精神”融入到基层中,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全力以赴,才能真正实现向往的“诗和远方”。
致敬!这些抗疫中的“五颜六色”
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举国同心的精神内涵中,他充分肯定了“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在这场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
向“党员红”致敬!从党中央统揽全局到各级党组织闻令而动,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的迅速形成向世界彰显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头拼搏的精神!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是党中央明确坚持放在第一位的。第一时间实施集中统一领导,第一时间研发出核酸检测试剂盒,第一时间向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主动通报疫情信息……数个“第一”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是一个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党,这是一个具备人文精神的大党,这是一个具有担当精神和担当能力的大党!
向“天使白”致敬!白衣为甲、逆行出征,既是天使,也是战士!面对突袭而至的病毒,第一时间响应号召,迅速集结;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第一时间奔赴前线,日夜奋战。牢记党的信任,牢记人民以生命相托的重任,全力以赴、不遗余力,这是对人民赤诚最好的诠释,是对生命敬佑最好的印证!广大医务人员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生忘死的责任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扛住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在拼尽全力与病毒赛跑的过程中抢回一个又一个垂危生命,脸颊上的血痕、溃烂到浸泡发白的双手皆是最好见证,也是疫情防控中的珍贵纪念!
向“橄榄绿”致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责任!“病毒不退,我们不撤”“战‘疫’未胜,战斗不止”是他们面向党旗、面向军旗立下的铮铮誓言。在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的人民军队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战役!军令如山,驰援武汉;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从防疫知识宣传到监测巡察巡逻,上下一盘棋,各司其职,他们用平凡人的身躯汇成了抗击疫情铁一般的洪流,他们用实力汇筑成了战胜疫情铁一般的底气,他们用行动书写了对党和人民铁一般的忠诚!
向“守护蓝”致敬!“人民警察为人民”,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守好岗、尽好责,一刻也不能动摇、一刻也不能离岗。连轴转、24小时日夜奋战的他们,有的数过家门而不入、连续数月未见妻女,有的错过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有的不断延后兑现结婚承诺,却无怨无悔地将这些陪伴家人、爱人、友人的时间用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已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当下,这些“守护蓝”仍然在为夺取抗疫斗争全面胜利不懈努力,践行人民“守护神”的郑重承诺。
向“志愿红”致敬!风雨同舟,众志成城。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的14亿中国人民情谊是这场战役中最靓丽的风景线。疫情困住了一座城、一个省,但千千万万志愿者站起来了!从信息采集、防疫物资搬运,到心理疏导,不分地区、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领域,疫情防控的各个环节都能看到红马甲在行动、在服务,“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就是他们最佳的代名词,这一群鲜艳的红色让人热泪盈眶。戮力同心,其利断金。正是这种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伟力为创造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又一个英勇壮举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与保障。
让“铿锵玫瑰”精神在抗疫一线“熠熠生辉”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14亿国人共同经历了一场特别的战“疫”,病毒来势之凶、扩散范围之广,前所未有。面对疫情肆虐猖獗,有一群人舍弃了“小家”的团圆,奔波在抗“疫”一线守护者“大家”的安危。“巾帼不让须眉”,也许她们是医护工作人员、是人民警察、是社区干部……但是,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铿锵玫瑰。
“救死不辞开睡眼,扶伤岂有怨人声”,她们是守护生命安全的“铿锵玫瑰”。在这非常时期,许许多多医护人员选择逆风前行,迎难而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战“疫”之歌。在武汉市协和江北医院一位叫夏思思的姑娘,在为一位76岁患者联系协调会诊、帮助转到传染科、转至定点医院后不幸感染,不料病情恶化,最终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9岁。夏思思走了,她用生命践行医者誓言。其实这只是医护一线“铿锵玫瑰”的缩影,院士李兰娟、“削发出征”的“最美逆行者”杨玉华、崔忠会、刘彭彭……她们用生命接力,传递“疫”爱,“病毒不退,我们不撤”是医者最美仁心。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今天,我们向她们致敬,“若有战,召必至,战必胜”是她们庄严的誓言,是她们在抗“疫”战场上默默坚守,为我们筑起了牢不可破的“生命防线”。
“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她们是护佑千万家庭的“铿锵玫瑰”。“董主任,我在电视上看到你了,你现在怎么瘦得这么狠呐?我年纪大了,不能给你帮忙,我一点力都出不了……”董主任是武汉市西桥社区书记、主任,她带领同事们架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进行依法防控、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护佑着千万家庭的安危。“网格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一个个熟悉的名字,“登记造册”“测量体温”“派发物资”一个个熟悉的名词……“事不避难,勇于担当”是她们对群众许下的承诺,正是“铿锵玫瑰”在疫情面前用爱与责任拉起祖国“神经末端”联防联控这张“巨网”,与群众拧成一股绳,同舟共济守卫家园,才凝聚成“拐点”之后的迅速下降。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她们是疼爱子女的“铿锵玫瑰”。在共产党员网“战‘疫’家书”专题中,不难看到一位位慈祥的母亲给予子女殷切的关怀。《一名战“疫”女干部给女儿的信》,母亲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诉说着对女儿的思念,表达着浓浓的母爱;《给女儿的一封信:在磨难中成长在成长中奋进》,母亲用经历与感受给予孩子人生之路难免磕磕绊绊,唯有坚定信心,要在磨难中成长,在成长中奋进,不要做温室里的花朵,要在风吹雨打中学会坚强、自信、自力。其实,“铿锵玫瑰”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白天,她们在各行各业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下班后她们为家庭、为子女、为长辈含辛茹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待到春暖花开,病毒消散,与她们走遍大江南北,踏遍万里河山,共享盛世繁华。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铿锵玫瑰”只是战“疫”在一线姑娘们共同的名字。女子本弱,为医则刚,战疫则强,她们义无反顾,冲在一线,成为绽放在“战疫”中的一朵朵玫瑰,虽然她们整日素面朝天,但在群众的心中却是最美的“逆行者”。
★ 在抗疫中成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