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之江新语体会(共含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iff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读完《之江新语》,觉得这本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语言生动活泼,观点鲜明。针对现实中的种种的问题,作者以易懂、易记的方式向读者作了深刻的阐释。不空发议论,文风朴实。同时,通过阅读,也切实地感受到作者当选总书记之后一系列讲话在《之江新语》中或多或少能够找到一些影子。读完之后,有三点感悟,这种感受可能不是针对书中所讲的具体内容,而是通过欣赏作者深邃的思考,并联系现实,结合自身后的感受。
感受一:要多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不读书无以明理,不读书无以修身,自身水平与读书密不可分。习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可以说《之江新语》就是他长期以来勤于读书、善于读书的结晶。组工干部要不断提高自己,经受住各种考验,就要坚持在读书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提高理论素养、锤炼综合能力。
感受二:要多付出,工作是最好的成长。《之江新语》里面232篇文章是习主席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写成。对于一个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而言是需要相当的坚持,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我想这种学习、思考和对工作投入的精神是最值得组工干部学习的'。如果做事时见异思迁,不能专心致志则必定一事无成。任务繁重、事务繁多是组织工作的基本特征。组工干部在工作和学习上要舍得花力气、下功夫、费心血。
感受三:要多动手,淘尽狂沙始见金。写作是组工干部的基本功,它承载着工作的成果,思想的结晶。《之江新语》每篇文章文字短,没有空话套话官话,实话实说,让人能够一口气读完,文章中一些思想和提法,值得咀嚼和回味。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学习这种总结、提炼的能力。一回生,二回熟,只有勤动手,多写多练,才能熟中生巧,掌握写作规律、提高写作水平。我也经常反问自问:写作是为了什么?一篇文章对于大环境来说或许不能改变什么,但对于个人而言至少可以改变自己对于一个问题的看法,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理性的思维,这才是终身受用的。
《之江新语》是习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五年间,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的232篇短评文稿的汇编。品读《之江新语》,字字珠玑,力透纸背,励人心志;品读《之江新语》,让人顿悟,感悟大爱,颐养襟怀。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尚书・周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顾名思义,即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可以说,《之江新语》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一名领导干部统揽全局、改革创新、矢志发展的战略思维,无不彰显着一名共产党人心怀社稷、情系民生、谋求福祉的大爱情怀。《之江新语》为为官从政者打开了一座无穷的思想宝库,教会了执政为民的科学工作方法;《之江新语》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置身一个瑰丽的精神殿堂,为为官从政者导正了道德座标航向,堪称为官从政的“指南针”。无论是《领导干部必须做到“守土有责”》,还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无不生动体现了守土有责、思职尽业、夙夜奉公的责任担当和勤政兴业的使命意识,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精神内涵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意即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一切工作的根本着眼点和落脚点。《之江新语》中的每篇文稿无不体现着道德塑民、制度惠民、文化育民、发展富民等爱民亲民的质朴情怀,是每位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为政处事的“教科书”。无论是《心无百姓莫为官》,还是《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无不折现着“百姓是天,人民第一”的融融爱民心、“朝受命,夕饮冰”的拳拳事业心、“昼无为,夜难寐”的铮铮责任心。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群众家门口开展,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强化宗旨意识、群众观念,时刻牢记“民可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解难题。同时,“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要虚心听取民声民怨,让基层群众真正成为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监督员”,成为各项工作成效的仲裁者和“评判员”。
两袖清风,激扬正气。周敦颐《爱莲说》有云:“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正基于此,莲得到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喜好。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清廉乃为官之基,清正乃为政之要。《之江新语》淋漓彰显了清心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的清风正风,实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醒神汤”,正所谓“要‘干事’,更要‘干净’”。广大党员干部都要站在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民心向背的高度来思考清正廉洁问题,注重加强党性修养,常态坚持揽镜自照,始终做到自律自省自警。既要认清权力不是为己谋私的“利器”,也要明白权力不是用来炫耀的“外衣”。党员干部只有胸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又有“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意识,以平和之心对名利,以淡泊之心对得失,以敬畏之心对权力,始终为发展、为人民慎用权、用好权,才能激扬时代正气,无愧手中的权力和责任,无愧人民群众的重托和信任。
《之江新语》是习总书记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这个栏目发表的二百三十二篇短文的汇编。每篇文章短小精悍,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通读完后,总书记的许多论述,给了我很大启发。
一、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之所以先谈读书,是因为《之江新语》让我看到习总书记不仅保持了领导干部亲自‘动笔头’的好传统,而且保持了边读书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的求真务实之风。232篇文章,平均每周一篇,这对一个肩负重任、日理万机的省委书记而言,实在难能更贵,让人敬佩,值得学习。书中有一篇文章叫《多读书,修政德》,总书记鞭策广大党员干部读书的一句话让我影响深刻:“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这也让我想起习总书记曾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采访时的一幕,他谈到自己的爱好,是把阅读排在第一位,并称他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他的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常常会给自己一个不读书的理由,其实学习繁重,琐事缠身,这都是自欺欺人的理由。在这学期参加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学习的一个多月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自己知识结构的单一,知识储备的不足,对党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局限性,阅读不足的恐慌感也会常常莫名侵袭。我们需要不断给自己施加压力,不断提醒自己,将时间化零为整,坚持读书!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
现在社会上有一股浮躁之风,做人浮躁、办事浮躁,这样的浮躁之风,在年轻人身上尤为明显,在学习《之江新语》的过程中,我也深知自己或多或少存在着这样的问题,从书中学到了应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要静心思考,磨练意志,耐得住寂寞。我们也应该学习习总书记始终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中去,始终为人民着想的服务和奉献精神,以范仲淹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为座右铭,坚持为人民服务,让我们的青春在奉献与务实中得到张扬。
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始终学会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解决群众的切实问题。习总书记指出:“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当干部要在思想上解决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要倍加珍惜在位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树政绩的根本目的是为人民谋利益;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各级领导干部要做到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要牢记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用权要接受监督,确保权力行使的神圣性。”这一系列讲话精神,为我们清晰地指明了领导干部要珍惜自己的位置,行使好手中的权力,总的来说就是权力来之于民,用之于民。领导干部要围绕“执政为民”,以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去担当使命。要以区域长远发展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阻碍区域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要沉下身子,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踏踏实实为人民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同时,我们也要做好群众工作,首要的是心系群众,把群众放在心上,公心公正地面对群众,有问题不回避,合理诉求的要帮助解决,不合理的也不能让其得寸进尺,伤害其他群众的利益和感情。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做好这些需要我们党和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升自我,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在认真读完《之江新语》这本书之后,作为一名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现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确还存在着许多不足的地方,还需要自身不断地努力改正,同时这本书也解答了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为什么干、怎么干、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总之,学习《之江新语》是对自身一次很好的理想实践教育,以此为契机,为我以后在工作、在服务社会上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动力。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近期,“跟着习总书记读好书”活动中,我仔细学习了《之江新语》。该书是习近平同志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期间自2月至3月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发表的232篇短论。
古人云,“大道至简”。在学习《之江新语》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这一点。文章内容短小精悍,却字字珠玑,使人读后感触良多、受益匪浅。
从做人到为官,从自然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习总书记的每篇文章讲的好似都是小事,却无不洋溢着满满的大爱。十多年前他道出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处处真知灼见,发人深省。
《之江新语》里有一篇文章《生活情趣非小事》,讲的是领导干部良好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的重要性。习总书记举了钱俶向太祖进宝物而太祖婉拒及李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的故事作为例证,说明领导干部的喜好对国家和社会治理的重要性。习总书记认为,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习总书记当时关注领导干部的生活情趣这样的小事是因为有些领导干部忘记的为官的本质和宗旨,把手中的权力变成了用来个人享乐的筹码。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素来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个人,自身修养好了,就算不能出将入相,至少,他的家人能够受他的影响,也做有修养的人,从而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做到家齐。每个家庭都能如此,自然“国治、天下平”。身为领导干部,肯定有过拼博的人生历程,但是,如果他的的拼搏是为了过上“人上人”的快意生活,则必然将权力作为手中谋求奢侈生活的工具。贪图享受开始,接受贿赂、权钱交易……贪欲因此不断升级,最终不仅毁了自己的家庭,也带坏了一大批下属,更是给社会风气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
另有一篇《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我觉得同样意蕴深刻,发人深省。“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能够反映人品,反映作风。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各级领导干部要注重加强自身修养,慎小事,拘小节,防微杜渐,两袖清风,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等教诲,既语重心长,又振聋发聩,给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注入了“清醒剂”、敲响了警钟。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认为:以小事小节为镜,可以映人品、改作风、强党性。对于党员干部来讲,群众事既是大事,也是小事,讲作风既是大节,也是小节。做好群众事是党性的体现,良好作风是原则的体现。而做好群众小事,拘于作风小节,恰恰是一个党员干部党性、原则、人格最真实的反映。然而有些党员干部往往不注意“小事小节”,以至于“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小事当慎、小节当拘,总书记在文中也给各位领导干部提出了金玉良言。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说话。仔细拜读习总书记《之江新语》,让我受益颇深,备受鼓舞和启迪。同时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今后,我将坚持从小事小节上加强自身修养,从一点一滴中自觉完善自己,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党员要对党忠诚,对组织负责,对社会负责”“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帜’,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形象”。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从习近平同志敦促和警示的话语中,我们不仅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对党员干部们的殷切盼望,更能深刻体会到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些醒世恒言不仅让他自己在为人民服务的道路上踏实前行,更让无数党员干部摆正了自己的位置,找回了自己的初心。这对于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乃至整个民族,都有着重大而深刻的意义。
那作为党员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用思想武器管好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思想斗争的锐利武器,也是党员干部管好自己的有效方法,,我们应该“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在党性修养上应该有“响鼓不用重锤”的自觉性,不断反省自己,严格要求自己。
第三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人格魅力是一个人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党员干部应具备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做到“其身正,不令其行”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给身边人以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和行为上的良好示范。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务必要认真学习、传承和发扬这种求真务实、宁静致远的优良品质;同时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勤学多思,戒骄戒躁,努力学习,锐意进取,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操守,有思想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一定要见贤思齐,以实际行动树立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做到平常时间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冲得出来,危难时刻能豁的出来。广大党员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习近平同志在《之江新语》这样说道。
我们要做“严于律己”的旗帜。在要求别人遵守某项规定的前提是自己首先必须做到,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资格要求别人。按时参加公司的各项培训、会议和活动,才能给基层员工起到表率模范作用。作为管理人员,首先除了自觉遵守职业道德以外,还应该公平公正,自觉抵制车间的各种不正之风,发扬车间建设的优秀文化。
我们要做“爱岗敬业”的旗帜。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熟练掌握车间各岗位操作技能,保证安全平稳的生产运行;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勤奋工作,乐于奉献,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和党员的作用,团结带领车间全体员工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我们要做“创先争优”的旗帜。身为党员要有韧劲,坚持不懈,勇于攻坚克难,越危险的地方,要敢于往第一线冲;要有思路,改革创新,对车间的设备、生产工序多提合理化建议,多为员工谋福利,减轻他们的负担;要有贡献,求真务实,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鼓励员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我们要做“扶贫帮困”的旗帜。对于车间的少数民族同志要多加关爱,尤其是南疆来的新员工,他们背井离乡,人生地不熟。所以从衣食住行,都安排了专人照看。还让班组优秀的少数民族同志和班组长以及党员干部率先和他们结为亲戚,以便随时帮他们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党员不仅仅是一种称号,更是一种责任的象征,“一个党员,一盏灯;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它要求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处处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又是原料二车间的党支部书记,我认为,只有每位党员以“一时一刻不忘记党员称号,一言一行符合党员标准,一点一滴体现党员风采,一心一意为党旗增辉”为目标,车间和企业的安全生产事业才能更强大,更繁荣。
★ 之江新语读后感
★ 读之江新语有感
★ 新年新语作文
★ 体会
★ 必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