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灿烂的青铜文明教法建议(共含5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wangdaobing”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教师可先生动具体地讲述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农民发现司母戊鼎的经过,引起学生对青铜器的兴趣。
2.教师可通过直观的手段,如计算机、投影或者挂图,向学生展示司母戊鼎或四羊方尊,使学生对商代青铜制造业的高超工艺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对青铜文明这一内容进行学习的兴趣。
3.引导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知识并提出问题:“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祖先们普遍使用的是什么工具?青铜器与之相比有什么优点?” 为帮助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实物参考,使学生体会青铜器坚硬、轻便、锋利等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人类进入青铜时代是巨大进步。
4.教师应以生动的语言,有条件应配以模型或照片,讲述司母戊鼎及四羊方尊的特点及其冶炼过程,使学生对当时青铜制造业的高超水平有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5.对于“三星堆文化”,教师应介绍其概况,并引导学生回忆:“在前一课中,我们所学习的夏、商、西周三代的统治中心在什么地区?”再联系“三星堆文化”主要覆盖地区,使学生得出“我国青铜文化不仅水平高超,而且分布地区广泛” 的特点。
6.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除青铜制造业外,夏、商、西周手工业的其他门类,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发达的手工业不仅是青铜制造业“一枝独秀”,而且是全面发展。鉴于学生对于漆器欠缺了解,教师可用简明的讲解配以实物的形式,使学生对其有初步认识。
7.教师提出问题:“夏、商、西周的手工业规模庞大,占用大量的劳动力,专门生产粮食的人就少了。你认为手工业繁荣的基础是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手工业的繁荣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的结论,再引导学生学习夏、商、西周时期农业及畜牧业发展的情况。
8.教师提出问题:“既然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都很发达,为什么要以‘青铜’作为当时文明的象征呢?” 经过学生讨论后,教师再深入浅出地解释“青铜文明”的概念。
9.教师可通过对“商朝戴枷的奴隶俑”“人牲”“殉葬”或安阳商王大墓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的残酷、野蛮的本质,并得出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基础上这一历史结论。
本课涉及内容距今年代遥远,学生相关知识储备较少。教师的教法及语言应尽量平易通俗,并利用本课插图、照片较多这一有利因素辅助教学,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插图的能力。如有可能,还可结合某些出土文物,进行一些考古学知识的介绍,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
灿烂的青铜文明
1.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畜牧业发展的状况;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生活。
2.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认识到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从而培养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来揭示奴隶制文明本质及全面认识历史发展过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青铜文明的概念、表现;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文明”一词反映的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程度,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在夏、商、西周时期。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在青铜器制造工艺上。
学习目标:
1、掌握青铜文明包括哪几个王朝。
2、掌握这一时期高超的青铜工艺和典型作品
3、知道夏、商、周时期的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4、懂得我国奴隶社会高度发达的奴隶制文明,是建立在对奴隶的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
自学指导:
1、夏、商、西周有哪些手工业?
2、青铜器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
3、青铜器制作有何特点?
4、夏、商、西周农业发展的表现?
5、畜牧业发展的表现?
新课学习:
教师提问: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多媒体展示:青铜器的制作流程)特点之一:生产规模大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图片 特点之二:工艺精美
(多媒体展示,青铜器) 特点之三:品种繁多,应用普遍
(多媒体展示)三星堆的文物、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特点之四:分布广泛
教师提问:三星堆文化分布于何处?
学生回答: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
教师引导:这说明我国青铜制造业不仅仅分布在商周统治中心地区。在西南等边远地区青铜制造业照样盛行。这说明当时青铜制造业还有何特点?分布怎样?
教师过渡:夏、商、西周的手工业,除了青铜铸造业之外,当时的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也很兴盛发达。(教师简单提一下陶和瓷的区别,稍作讲解陶瓷业和玉器制造业)
教师引导:那么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表现如何呢?请第二组同学概括一下。
农业发展表现:
判断题:青铜文明就是青铜器工艺高超。
教师引导:上节课我布置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奴隶社会及奴隶悲惨生活的资料。现在我请一些同学来演绎奴隶的悲惨生活。
分角色表演:
场景一
学生角色表演:
旁白(由教师完成):奴隶一天的劳动开始了。
奴隶主:(不停吆喝)快起来!快起来!(打开奴隶枷锁)把地里的肥给我施了,才能吃饭。(随着“啪”一声鞭响,奴隶主一鞭子打在走在后面的奴隶身上)叫你快点,你不听!(呵斥)
奴隶:(嘴里嚷道)太累了。(伸腰想休息一会儿)
奴隶主:快给我干活,想偷懒。(劈头盖脸一鞭子打下去)
奴隶:(眼睛被打中,捂着眼睛叫疼)
奴隶主:(骂骂咧咧)不打死你才怪呢!
旁白:天黑了,奴隶被一一带上枷锁,关了起来。
场景二
商人:快来买,快来买。这里有五个奴隶,三个大的,二个小的。大的可以干重活,小的可以干零活。女的可以生小奴隶。快来看呀,快来买。
奴隶主:(牵一匹马来,马上背着一束丝)这些奴隶值多少?
商人:不贵,两匹马。
奴隶主:太贵了,一匹马+一束丝,不行拉倒。
商人:好,爽快,成交。
旁白:奴隶主回到了家中。
奴隶主:明天就要祭祀祖先了。我看把其中三个奴隶杀死了,正好用来做贡品。
旁白:第二天祭祀开始。(奴隶主一一把其中三个奴隶杀死)
旁白:一个月以后,奴隶主死去。
奴隶主儿子吩咐手下:把剩下的两个奴隶活埋作陪葬品。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奴隶的悲惨生活的表现:
a) 进行繁重的劳动
b) 失去人生自由,倍受折磨
c) 随意转让和买卖
d) 进行人牲和人殉
教师过渡:在农业、手工业和畜牧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奴隶,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
讨论,是谁主要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但这些发展和成就,都离不开奴隶们的辛勤劳动。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奴隶们创造的。
课后小结
我们今天所学的第五课叫“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文明不仅突出表现在铜器制作工艺上,还表现在手工业、农业和畜牧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器制作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阶段。
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便称作“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灿烂的青铜文明练习题
1.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
C.西周时期D.原始社会末期
2.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A.夏朝B.商朝
C.西周D.春秋
3.下列器具中,不属于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过的是()
A.青铜器B.玉器
C.陶瓷器D.铁器
4.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A.编钟B.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
5.举世文明的“三星堆文化”位于()
A.黄淮平原B.渭河平原
C.成都平原D.汉江平原
6.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A.装饰品B.食器
C.乐器D.盛水器皿
7.除青铜铸造外,夏商周手工业发展兴盛的另外两个部门是①陶瓷业②玉器制造业③冶铁业④制漆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①④
8.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被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已齐备的.时期是()
A.夏朝B.商朝
C.周朝D.商周
9.在青铜时代创造的物质文化,被称为“青铜文化”,青铜文化又成为奴隶社会文明的代称,该文明是指()
A.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B.商周时期
C.西周、春秋、战国时期D.夏、商、西周时期
10.下列关于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处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位与牛马猪狗等同B.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土地
C.没有人身自由D.可以被随意转让和买卖
11.识图题:读下图然后回答问题(反映的是西周时的情形)
(1)根据图下的文字描述,填出图中A、B两处的算术运算符号。
(2)图中反映的是西周时的什么情况?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实质性问题?
(3)图中所反映的情况必然会导致什么结果?这种现象和结果之间的关系说明了什么历史结论?
参考答案:
1.D2.B3.D4.D5.C6.B7.A8.D9.D10.B
11.(1)A处填“=”,B处填“+”。
(2)是西周奴隶买卖情形的体现。说明:奴隶的价值还不如马,西周时奴隶地位很悲惨。
(3)奴隶地位悲惨是奴隶主残酷压迫和剥削奴隶所致,因而必然会激起奴隶反抗。
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残酷、野蛮的本质,也说明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的基础上的。(此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3、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4、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教学对“青铜文明”概念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
1.讲解法:对于重要的理性分析内容,主要由教师讲解,应注意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和演绎思维的流畅性。
2.讲读法: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投影所示历史资料和图片,进一步理解教材。
四、教学过程
【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
1、我国出现青铜器的时间是社会末期,社会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中著名的青铜器代表是巨大的和造型奇特的。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瞩目。
3、除青铜制造业外,商周时期的业和业也很发达。
4、农业、、和商业的发展,形成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化。
5、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业,主要劳动力是。
6、思考:“动脑筋”(第26页)
7、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
(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
(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
第一子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
2、结合第26、27页插图,识读图形,记住名称并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商朝时期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第二子目: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1、通过学习,知道我国奴隶社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
第三子目:奴隶的悲惨生活
1、依据第28页图,竞答我国奴隶社会中奴隶的生活状况。
2、解决思考题;动脑筋
【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青铜器:出现时间,灿烂时期;特点是品种多、水平高、分布广。
手工业:代表、。
成都平原的文化
商朝业发达:玉虎、玉象
农业:“五谷”齐全;知道、、技术,使用一定量的青铜工具。
畜牧业:现在的主要家禽品种时已有,并建有,商王室有专门牧场。
认识: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剥削之上的。
五、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
1、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应属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A.夏朝B.商朝C.西周D.西汉
2、下列四个青铜器中,我国古代青铜工艺的突出代表是()
A.兽纹扁足鼎B.人面纹方鼎C.司母戊方鼎D.四羊方尊
3、巨大的商朝司母戊鼎可以证明我国商周时期()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B.原始农耕文明出现
C.畜牧业发达D.铁器开始使用
4、我国青铜工艺鼎盛时期是在()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5、我国青铜器中的珍品是()
A.四羊方尊B、乳丁纹平底爵C.司母戊方鼎D.人面纹方鼎
6、下列青铜器中,属于三星堆文化的是()
A.司母戊鼎B.青铜立人像C.四羊方尊D.大盂鼎
7、与商周同时期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在()
A.长江三角洲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D.成都平原
8、我国夏商周时期使用的主要劳动力是()
A.奴隶B.农民C.工人D.农奴
【知识拓展】(知识拓展迁移,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阅读材料后理解问题:(有兴趣同学,优先回答问题)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占有大量的奴隶,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简单协作和分工,提高生产效率;奴隶社会内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过程,推动生产力发展,由于大批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提供大量的剩余产品,使一部分人可以摆脱体力劳动,专门从事脑力劳动。
★ 评教法运用范文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 “灿烂阳光”作文
★ 灿烂600字作文
★ 有关灿烂作文
★ 灿烂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