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UN001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过年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共含11篇),希望对大家带来帮助,欢迎大家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N001”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过年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

篇1:过年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

贴春联的寓意与象征

春联,也叫“门对”和“对联”等,它是于楹联的一种。春联一般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再配以吉祥的纹饰,烘托了新春的喜庆和欢乐的气氛,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特别是春联中的一些吉祥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期望和避凶免难之意。

贴春联的特别由来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叫做年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家家户户就在门上挂桃枝,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后来挂桃符就演变成了贴春联流传下来的了。

春联的时代变化

春联,最初是源于桃符,就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宋朝时,桃符由桃木板改为贴红纸。春节贴春联的民俗,是自宋朝此开始,在明朝开始流行开来,潮流发源地是南京。而到了清朝,春联则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 如今,粘贴春联成为春节的一个重要年俗。

新年的对联

上联:宝盖呈祥香结彩

下联:银台报喜烛生花

上联:大梁凌宵云浩荡

下联:家业兴旺日喷礴

上联:定磉欣逢大好日

下联:上梁正遇幸运时

上联:花开富贵人开眼

下联:日上中天屋上梁

上联:吉日立柱凝百瑞

下联:良辰上梁集千祥

上联:家业振兴凭双手

下联:栋梁凌空靠齐心

上联:驾起祥云连北斗

下联:堂开瑞气焕春光

上联:今日玉柱根基固

下联:明朝新房喜庆多

上联:金梁灿灿光耀日

下联:玉柱巍巍国擎天

上联:旧时燕垒初更换

下联:今日鸿基已奠成

上联:坤正奠定兴家业

下联:基实撑起继世梁

上联:门闾恢廓容旋马

下联:筑构轩昂绕瑞云

上联:鸣花炮声声道喜

下联:起大梁步步登高

上联:千秋事业原非易

下联:万代根基由来深

上联:三阳日照平安地

下联:五福星临吉庆家

上联:祥云捧日日吉利

下联:瑞气盈门门盛昌

上联:旭日朝临新气象

下联:吉星拱照大文章

上联:择地适逢中兴日

下联:上梁正值丰收年

上联:紫微高接三台瑞

下联:室砌祥辉五色云

上联:画栋雕梁大启尔宇

下联:竹苞松茂伟观厥成

上联:吉日甚吉大梁宜举

下联:良辰皆良根基固坚

上联:平安福地紫微拂栋

下联:椿萱亲茂喜溢高堂

篇2: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

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来。桃符起源很早,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可见,最初的桃符是用来驱除鬼怪的,也就是所谓的镇鬼灵符。后来,人们便延续了这种风俗。

桃符开始演变成春联,源起于五代十国时期。据史书中的记载,后蜀主孟昶曾经令学士张逊在桃木板上题词。张逊写完后,蜀主一看,不对仗,便提笔写道:“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副“春联”。

但是此时,文献里并没有出现“春联”的字样,人们依然称之为桃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保留着挂桃符的习俗。宋王安石诗云:“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足见新年悬挂桃符,已经风行。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便将厚重的桃木板换成了轻便的红纸张。直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联”的身份亮相。

贴春联的寓意

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年关将至,有着许许多多的过年习俗。贴春联就是其中之一。春联: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喜庆的大红春联贴门上是对联的一种,应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春联。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贴春联的好处

1、辞旧迎新,继承传统习俗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是对祖先的尊敬,对传统的继承。

2、增加节日气氛

春联象征着喜庆欢乐。每逢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寓意过年、新年,增加节日气氛,看起来非常喜庆。

3、象征美好愿望

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而我们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贴春联最主要的作用是辟邪,传统意义上的春联寓意着吉祥如意,象征着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一些添丁兴旺,五福临门的字眼是很多人所喜欢的。

贴春联的讲究和忌讳

忌破损污渍

当我们在贴春联的时候,一定要仔细检查好春联的完整程度,不要出现破损或污渍,否则反而会导致家中破财,不利于家运兴旺。一旦春联出现破损或污渍的时候,我们最好将春联烧掉,不要再继续使用或者赠予他人了,否则同样是不利于我们未来的运势发展的。

左右联勿贴错

要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应将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左与右则以面对大门或壁柱来分,念对联也是从右向左念。

忌提前或延后

贴春联的时候也是有良辰吉日的讲究的,按照民间流传的习俗来说,我们在贴春联的时候是要选择在除夕夜白天贴的。如果我们提前一天贴,那么那一天恰好就是绝日,反而会招来灾祸;如果我们延后一天贴,那么又体现不出来驱邪化煞、兴旺家运的作用。

忌过年期间揭下

当我们在贴好春联后,就要考虑揭下春联的时间了,在民间流传的风俗里,一般我们都是等第二年再揭下去换新的,但因为各地民俗不一定相同,有的要在过年以后就揭下来。不过大致上讲,各地家庭都不能在过年期间揭下春联,否则会导致财运受损。

篇3: 过年贴春联作文

今天是大年三十,按我国传统习惯,在这一天每家每户要贴春联,挂灯笼。今天上午我和我的姐姐、爸爸一起贴春联。

我问姐姐为什么要贴对联。姐姐说:“好把我告诉你这就叫‘辞旧迎新’。对了那个是上联,那个是下联?”我摇了摇头,姐姐说:“快去问爸爸,她肯定知道。”我让姐姐走下梯子,我就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读声四声的是上联,读二声的是下联。”我很快找到了上下联。上联是“好年好景好财运”、下联是“福地福家福盈门”、横联是“万事如意”,最后我们在门中间贴了个大大的“福”字。等爸爸贴好后,我发现爸爸把那个大福字贴倒。我大声叫起来:“爸爸,爸爸!你把那个福字贴倒了。”爸爸笑着说:“是呀,福是到了。”我不解的问:“为什么这么贴呀?”爸爸说是取两个字的谐音,所以人们在贴福字的时候总是把这个字倒着贴,祈求福到。这里边还有个故事呢?听到这里我迫不及待的想听这个故事。追着爸爸讲春联的故事。贴完春联后,爸爸给我讲起来这个“福”字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过去有户人家,家里穷,读不起书,不识字,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他也请教先生给他写春联,先生知道他不识字,怕他把春联贴倒了,就给他写了个大大的福字,谁知道,他真的给把福字贴倒了。来他家玩耍的小孩子发现了,就大声的说:"大爷,福倒了。”结果大爷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他家的福字,他呵呵的.说:“福到了好啊。”后来广为流传,就演变成现在的习俗了,流传了下来。讲完这个故事,爸爸还给我讲了贴春联的一些知识。

贴春联让我学到了好多很多的知识,也感到了新联换旧符的快乐,我觉得这次贴春联很有意义,真高兴!

篇4:过年什么时候贴春联

提醒一:贴春联的时间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提醒二:左右联勿贴错

张贴春联时,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提醒三: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记得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

提醒四:福字不可随意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1、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

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特殊情况

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提醒五:贴门神不要贴反

贴门神要注意两张门上的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而现在的住房都是单扇门,两张门神只能贴在同一扇门上,粘贴时要注意位置的美观大方。

篇5:过年什么时候贴春联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篇6:过年贴春联作文

春节里家家户户贴上了火红的春联,写满了吉祥的话语,为来年增加好运气 ,好福气,我家也不例外。

今年我决定也要参与到贴春联的队伍中,我把奶奶事先准备好的浆糊给妈妈,再把刚刚买来的春联给妈妈。妈妈先把浆糊抹在春联的背面,然后把它拿起粘在了门边上。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往春联的背后狂刷浆糊。嘿嘿,这下肯定能牢牢地粘住一年的时间了吧。妈妈一看说:“抹得太多了,会破的,只要抹春联的边缘就可以了。”也对,物极必反。

我按照妈妈教我的贴法,小心翼翼地在“褔”字的边缘处抹了少许的浆糊,然后把它贴到了爸爸妈妈屋的门上。但我这一个大马虎一不小心把“福”字贴倒了,糟了糟了,这可怎么办呀?撒下来再贴上去吧,肯定就没那么平整了,天哪,妈妈肯定要骂我了。没想到妈妈看到后不仅没骂我,还开心地对我说:“福倒,福倒,福到了,太好了!你贴的福太好了!”哦,我懂了,原来把“福”字倒着贴就是福到了啊。我立刻干净十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家里所有的“福”字贴好了。

瞧,一幅幅对联,一个个福字喜气洋洋,预示着来年好运连连,流淌着浓浓的中国文化的芳香。

篇7:过年什么时候贴春联

过年什么时候贴春联

(一)过年什么时候贴春联

提醒一:贴春联的时间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提醒二:左右联勿贴错

张贴春联时,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提醒三: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记得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

提醒四:福字不可随意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1、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

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特殊情况

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提醒五:贴门神不要贴反

贴门神要注意两张门上的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而现在的住房都是单扇门,两张门神只能贴在同一扇门上,粘贴时要注意位置的美观大方。

(二)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

过年贴春联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三)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四)过年贴春联的意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五)过年贴春联要有讲究:

过年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春联的来历】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风旋转 雾迷漫

梅花朵朵报春天

雪如烟 暮添寒

时钟嗒嗒数流年

迎新春 庆团圆

鞭炮声声送吉祥

看春晚 笑开颜

欢欢喜喜迎龙年”

---《迎新春》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在除夕当天我们都有贴对子的习俗。

【春联故事】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幅,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的不太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苏小妹生气难和尚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一天,苏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正巧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苏小妹见哥哥还没有送药来,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连忙去为她送药。佛印就苦了,既挨了“骂”,还要对下联,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传说与发展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形式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寓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篇8:有关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春联的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于是,民间便传出,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春联的意义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 。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贴春联的时间有什么讲究

一般从腊月二十三之后就开始贴了,一直到大年三十吃年夜饺子之前都可以,大年初一就不能再贴了。

贴春联的规矩有哪些

一、没贴横批

春联,必须是有上联、下联和横批,不然就不是一幅完整的春联。

横批就是挂在门楣中间的四字吉语。照古人书写习惯,四字由右往左书写,今天也有从左往右排列的,无伤大雅吧,贴在门框上方中间位置即可。

今年是狗年,狗叫声谐音“旺旺”,大旺大旺,长年大旺,旺旺如意,金狗报旺等四字横批,就十分恰到好处。

二、春联平仄不对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在对联中,节奏相应、平仄相谐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平仄,也就没有对联。

普通话中,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换句话说,一、二声是平,三、四声是仄。但在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这三声为仄。

平仄相对,要求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即上联字是平声,下联字就要是仄声,反之也如此。

贴春联,一般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以常见的七字春联为例,上下联平仄格式有:

(上)平仄仄平平仄仄 (下) 仄平平仄仄平平

(上)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仄仄平平仄仄平

(上)平平仄仄仄平仄 (下)仄仄平平平仄平

由于对联和律诗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对联也适用律诗的平仄格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上下联整个对应字的平仄相对,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

汉字的绝大多数音步为二字音步,或者词组为二字,所以就在上下联的第二、四、六字,要平仄相对,十分分明。所谓音步位,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

同时,平仄相对的对联的,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字,也就是“仄起平收”,十分严格。

所以,在七字春联中,看上下联的第二、四、六字平仄是否相对,上下联是否仄起平收,就明了对联是不是对仗工整了。

不过,并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于对联行文的句式,还有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等句式,以及领字、专有名词等的运用,又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平仄相对的格式。

三、上下联贴反

根据古人习俗,上联要贴在上方位,就是当你面对家门时,上联贴在你的右手方向,下联就贴在左方。根据对联的“仄起平收”的常识,末字“仄”声字的上联,贴在门右边,末字“平”声字的下联贴在左边。都这样看着比对,就不要再贴反了。

四、内容不贴切

什么春联,还要看贴在什么人居住的屋室或活动场所,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就要贴在年长老人家的门上。“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就不要用在学校、医院等场所当中。给正在上学念书的青少年,就要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更见得贴切。如果意思不符,就会贻笑大方。

五、贴春联时间不恰当

“二十四,写大字”,这是流传百年的民俗谚语,意思是过了腊月二十四,就可以写春联了,但什么时候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

从前人一些记载来看,贴春联最看好的时间是除夕下午到傍晚这段时间。除夕当晚,古人都有一个隆重的祭祀仪式,其实贴春联,也是其中一个程序。因为过了除夕,万象更新,所以赶在除夕晚上贴好春联,寓意最好。

现在人,在除夕当晚,都忙着做年夜饭、看春晚,有的还要祭祀,事情较多。趁着下午晚饭前这段空闲时间贴上春联,光线也好,应该是最合理的时间了。

六、福字贴法不当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并不是都要倒着贴。一般家里的大门和室内的主要房门,都讲究贴正“福”,要端端正正地贴,才有“出门见福”、“福入家门”的彩头。只有房中屋角或不通畅的地方,福字倒贴着个,寓意“福气到了”。

农村贴春联用什么贴的稳?

浆糊

用浆糊贴春联是最常见的方法,既方便又好揭,不弄脏门户。

优点:粘性强、涂在底面不影响美观、适合凹凸不平的表面;

缺点:比较费事、需要工具。

浆糊的做法:1、准备1/2杯面粉、1/3杯水。

2、将面粉和水在一个碗里搅拌均匀。如果你需要更多浆糊,把配料量加倍。如果你需要较少浆糊,加入你需要用的面粉的量,然后一茶匙一茶匙加入水,直到浆糊达到了合适的粘稠度。

3、搅拌浆糊,直到它变得平滑、有点粘,水被充分吸收。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

透明胶带

贴春联时还可以用透明胶带。

优点:透明胶带具有方便、透明的优势,建议用宽一点的透明胶带

缺点:使用表面有限,不适合颗粒墙面。

双面胶

双面胶的黏性好,还不会在外表留下痕迹。

优点:双面胶可以粘在底部,不影响美观,操作方便。

缺点:如果春联多的话操作量大,且双面胶粘过了的,其留在门上的那一层不好清理,不好处理。

胶水

胶水也是常用来贴春联的东西。

优点:有强悍的粘性,使春联不宜被吹走。

缺点:容易粘到手,应用表面有限。

土钉

一些人家还用土钉贴春联。

优点:不脏,容易清理,且不浪费其他东西。

缺点:使用表面有限,只适合木门使用,且容易被风吹破。

自揭胶

现在很多春联都是带自揭胶的,比较方便。

优点:方便,不用自己去寻胶水。

缺点:有些自揭胶残留的胶底污垢很难清除。

痕迹清除方法推荐:

1、准备一瓶风油精,一块纸巾,一个蘸有洗洁精的抹布,一个装有清水的喷壶放在需要处理的污渍旁边备用。

2、把风油精倒在粘胶污渍上,覆盖整个污渍面。

3、用纸巾在倒好风油精的污渍上来回擦。可以看到污渍很快就擦掉了。再把纸巾折一下换干净的一面继续巩固继续擦。如果风油精干了却还有一点污渍擦不掉,可再倒一些风油精上去。

4、污渍擦干净后,用蘸有洗洁精的抹布来回擦拭几遍原污渍地点。

5、当用洗洁精擦拭几遍后确定干净了,再喷些清水上去,把洗洁精残留擦干净。

6、检查擦过的地方,还有无污渍,如果还有漏掉的地方再重复上面的步骤处理掉。

篇9: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篇10: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1、继承传统习俗: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

2、祈福民俗: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春联的书写要求

春联借鉴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春联对联牛年最新

春联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鼠去牛来欣复始,春明日丽喜更新。

金牛开出丰收景,喜鹊衔来幸福春。

绿柳摇风燕织锦,红桃沐雨牛耕春。

子去丑来腾锦绣,鼠归牛到竞辉煌。

金牛开出丰收景,喜鹊衔来幸福春。

牛郎不厌天河阔,织女但求凡世欢。

牛年喜奏丰年乐,人世笑迎盛世春。

绿柳摇风燕织锦,红桃沐雨牛耕春。

鼠年谱就惊天曲,牛岁迎来动地诗。

翠柳迎春千里绿,黄牛耕地万山金。

子去丑来腾锦绣,鼠归牛到竞辉煌。

红梅傲雪千门福,碧野放牛五谷丰。

牛年喜奏丰年乐,人世笑迎盛世春。

新春乐咏黄牛颂,小院频传喜鹊歌。

年年顺景财源广,岁岁平安福寿多。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

百世岁月当代好,千古江山今朝新。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

稻菽千重金浪起,春风万里玉梅开。

和顺门第增百福,合家欢乐纳千祥。

绿竹别其三分景,红梅正报万家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

新春新景新气象,多福多财多平安。

全家平安添百福,满门和顺纳千祥。

春临华堂繁花艳,福到门庭喜气盈。

吉星永照平安宅,五福常临积善家。

春到华堂生百福,花发吉宅纳千祥。

丹凤呈祥凤献瑞,红桃贺岁杏迎春。

春回大地千山秀,日暖神州万物荣。

腊梅吐芳迎红日,绿柳展枝舞春风。

人寿年丰歌盛世,山欢水笑庆新春。

门盈喜气喜盈门,屋满春风春满屋。

富贵平安财生财,全家和睦福中福。

五湖四海皆春色,万水千山尽得辉。

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

福旺财旺运气旺,家兴人兴事业兴。

财源滚滚随春到,喜气洋洋伴福来。

和顺一门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大地流金万事通,冬去春来万象新。

红梅含苞傲冬雪,绿柳吐絮迎新春。

春风入喜财入户,岁月更新福满门。

福星高照全家福,春光耀辉满堂春。

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

岁通盛世家家富,人遇年华个个欢。

迎新春江山锦绣,辞旧岁事泰辉煌。

百年天地回元气,一统山河际太平。

欢声笑语贺新春,欢聚一堂迎新年。

旧岁又添几个喜,新年更上一层楼。

春临大地百花艳,节至人间万象新。

发财地八方进宝,开福门四季平安。

国呈盛事随春报,梅映祥光贺岁开。

金玉满堂春常在,洪福齐天日永明。

篇11: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年关将至,有着许许多多的过年习俗。贴春联就是其中之一。喜庆的大红春联是对联的一种,在春节时张贴,故名春联。春联的来源其一是桃符,最初人们用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木刻人形应挂在门旁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春联俗称“门对”、“春贴”、“对联”、“对子”,雅称“楹联”。

春联的贴法是怎样的

1、贴横批

古人书写顺序是从右至左,现在很多横批人已经不按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如果正规的话应该按照古代的写法!即从右往左书写!

2、上下联

根据横批的顺序确定上联的方向,再贴上下联。现在贴在大门上的.春联一般称为门联,贴在里门(二门)上的称为重门联。很多家庭现在都安装了防盗门,此时张贴对联直接把上下联挂在防盗门上即可,如果贴在周边的墙上,反而显得不够工整。

春联的起源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每逢春节,中国民间家家要贴春联。春联的起源还要从桃符说起。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櫑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后来,中国民间在春节的时候,为驱避鬼怪,便在桃木板上画上这两个神像,这就是桃符。到了五代,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过年贴春联日记

什么时候贴春联寓意好

芒种节气寓意和象征

芒种的寓意和象征

贴春联

有关过年贴春联的作文

我和爸爸贴春联

节气小雪的寓意和象征

寒露的寓意和象征介绍

过年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过年贴春联的寓意和象征,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