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过年贴春联日记(共含11篇),方便大家学习。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西街百合”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新年到了,今天是大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贴了对联,挂上了大红灯笼。
每年的三十是我最喜欢过的一天,因为我很喜欢放炮,没等吃晚饭我就迫不及待地放了两三板“大地红”和炮架上的二十个“雷”。那“大地红”噼噼啪啪响了一阵后,只听见“雷”响声更亮,天空一股浓烟,我高兴地蹦跳着。到了晚上,一家人都看春节晚会,我又拿着万花筒、太空人、小火箭、乱窜窜、神鞭放了起来,只见喷出了五颜六色的烟花,美丽极了。
尽管晚上很冷,但我的'心里是热乎乎的。
过春节喽!大人小孩在小摊前徘徊,脸上是抑制不住的笑容,大伙儿人人喜气洋洋,我和爸爸兴致勃勃地夹在缓缓涌动的人潮里东张西望:嗬,真是人山人海!
一阵张扬的呦喝声突然传来:“卖——春联!谁要——”人们好奇地循声望去,路边一位小贩正站在摆满春联的摊前满面笑容,殷勤地招待顾客。服务真好!我和爸爸禁不住那张笑脸的“诱惑”,也买了一副。
回到家里,爸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搬把板凳贴春联。这春联很“原始”,是用墨水写在红纸上的,没有经过任何的加工,爸爸说这才叫原汁原味的春联。那些五花八门的不是春联,是“艺术品”印刷品!
爸爸站在凳上贴春联,我就在下边递爸爸剪好的胶带和春联,还出了点意外:一不小心,防盗门关了,偏偏爸爸和我又都没带钥匙,我只好把手伸进门栏开锁。进门后第一件事,就是各自把钥匙揣进衣兜。
事情过去了几年,那红红的春联还贴在门上。看到它,我就想起了那个热闹的春节……
今天是大年三十,按我国传统习惯,在这一天每家每户要贴春联,挂灯笼。今天上午我和我的姐姐、爸爸一起贴春联。
我问姐姐为什么要贴对联。姐姐说:“好把我告诉你这就叫‘辞旧迎新’。对了那个是上联,那个是下联?”我摇了摇头,姐姐说:“快去问爸爸,她肯定知道。”我让姐姐走下梯子,我就去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读声四声的是上联,读二声的是下联。”我很快找到了上下联。上联是“好年好景好财运”、下联是“福地福家福盈门”、横联是“万事如意”,最后我们在门中间贴了个大大的“福”字。等爸爸贴好后,我发现爸爸把那个大福字贴倒。我大声叫起来:“爸爸,爸爸!你把那个福字贴倒了。”爸爸笑着说:“是呀,福是到了。”我不解的问:“为什么这么贴呀?”爸爸说是取两个字的谐音,所以人们在贴福字的时候总是把这个字倒着贴,祈求福到。这里边还有个故事呢?听到这里我迫不及待的想听这个故事。追着爸爸讲春联的故事。贴完春联后,爸爸给我讲起来这个“福”字的故事。故事大意是:过去有户人家,家里穷,读不起书,不识字,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贴春联,他也请教先生给他写春联,先生知道他不识字,怕他把春联贴倒了,就给他写了个大大的福字,谁知道,他真的给把福字贴倒了。来他家玩耍的小孩子发现了,就大声的说:"大爷,福倒了。”结果大爷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他家的福字,他呵呵的.说:“福到了好啊。”后来广为流传,就演变成现在的习俗了,流传了下来。讲完这个故事,爸爸还给我讲了贴春联的一些知识。
贴春联让我学到了好多很多的知识,也感到了新联换旧符的快乐,我觉得这次贴春联很有意义,真高兴!
提醒一:贴春联的时间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提醒二:左右联勿贴错
张贴春联时,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提醒三: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记得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
提醒四:福字不可随意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1、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
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特殊情况
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提醒五:贴门神不要贴反
贴门神要注意两张门上的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而现在的住房都是单扇门,两张门神只能贴在同一扇门上,粘贴时要注意位置的美观大方。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春节里家家户户贴上了火红的春联,写满了吉祥的话语,为来年增加好运气 ,好福气,我家也不例外。
今年我决定也要参与到贴春联的队伍中,我把奶奶事先准备好的浆糊给妈妈,再把刚刚买来的春联给妈妈。妈妈先把浆糊抹在春联的背面,然后把它拿起粘在了门边上。我学着妈妈的样子,往春联的背后狂刷浆糊。嘿嘿,这下肯定能牢牢地粘住一年的时间了吧。妈妈一看说:“抹得太多了,会破的,只要抹春联的边缘就可以了。”也对,物极必反。
我按照妈妈教我的贴法,小心翼翼地在“褔”字的边缘处抹了少许的浆糊,然后把它贴到了爸爸妈妈屋的门上。但我这一个大马虎一不小心把“福”字贴倒了,糟了糟了,这可怎么办呀?撒下来再贴上去吧,肯定就没那么平整了,天哪,妈妈肯定要骂我了。没想到妈妈看到后不仅没骂我,还开心地对我说:“福倒,福倒,福到了,太好了!你贴的福太好了!”哦,我懂了,原来把“福”字倒着贴就是福到了啊。我立刻干净十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家里所有的“福”字贴好了。
瞧,一幅幅对联,一个个福字喜气洋洋,预示着来年好运连连,流淌着浓浓的中国文化的芳香。
过年什么时候贴春联
(一)过年什么时候贴春联
提醒一:贴春联的时间
贴春联最好是除夕早上6点到中午12点之间,把旧春联撕破,表示破除不好的运,有除旧布新的意思。
提醒二:左右联勿贴错
张贴春联时,区分上下联关键在最后一个字,根据格律规定,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字(普通话三声、四声)结尾,下联则是平声字(普通话一声、二声)结尾。
提醒三:单数才吉利
在大门贴春联,记得要贴单数,单数象征吉祥。还有,家门口不要单贴“春”字,可以贴福、招财进宝等。
提醒四:福字不可随意贴
贴春联的同时,有的人家还喜欢贴“福”字,但贴“福”字不是都要倒着贴。
1、大门上的福字必须正贴
大门上的福字有“迎福”和“纳福”之意,而且大门是家庭的出入口,一种庄重和恭敬的地方,所贴的福字须郑重不阿,端庄大方,故应正贴。
2、箱柜上的福字要倒贴
柜子是存放物品的地方。倒贴福字,表示福气(也是财气)会一直来到家里、屋里和柜子里。
3、特殊情况
如一年中家中有意外发生,希望转运的朋友可以将福字倒贴。
提醒五:贴门神不要贴反
贴门神要注意两张门上的人物脸是相对的,不要贴反了。老式建筑的大门都是对开的两扇门,门神正好一边贴一张,而现在的住房都是单扇门,两张门神只能贴在同一扇门上,粘贴时要注意位置的美观大方。
(二)过年为什么要贴春联?
过年贴春联的传说: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三)过年贴春联的来历:
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到了五代的时候,蜀主孟昶亲自在桃符上题了“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一联,一般人都把它看做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王安石诗中就写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用红纸书写春联始于明朝。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四)过年贴春联的意义: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五)过年贴春联要有讲究:
过年贴春联也有很多讲究,若是贴得不当,就会被人笑话。传统贴春联的方法为,面对大门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另一种是常用的贴法。解放后由于横式书写格式改为由左向右,春联也可以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适合人们的阅读习惯。若是将两种春联贴法“混合使用”,就不太文明。
【春联的来历】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风旋转 雾迷漫
梅花朵朵报春天
雪如烟 暮添寒
时钟嗒嗒数流年
迎新春 庆团圆
鞭炮声声送吉祥
看春晚 笑开颜
欢欢喜喜迎龙年”
---《迎新春》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到正月十五,也有的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过到正月底,其中以除夕和大年初一为高潮。在除夕当天我们都有贴对子的习俗。
【春联故事】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副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世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副,让家人再贴出去。这幅写的是: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都挂上了春联,唯独自己家门口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幅,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口: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副对联写的不太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是也不能将这副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着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的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苏小妹生气难和尚
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
一天,苏小妹生病了,他的哥哥苏东坡正为她煎药,佛印和尚正巧来访苏东坡。东坡一见老友来访,非常高兴,就和佛印饮茶谈天,竟忘了给卧病在床的小妹按时送药,苏小妹见哥哥还没有送药来,就在床上高声念出一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浪浸葫芦;
以“葫芦”隐喻和尚的“光头”,实在大为不敬。苏东坡晓得小妹脾气,知道她又生气了,连忙去为她送药。佛印就苦了,既挨了“骂”,还要对下联,但思来想去,一时难得佳对。忽然,他抬头看见苏东坡端了药碗,撩起碧纱帐,正要给苏小妹喂药,猛地触动灵感,立即对曰:“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苏小妹嫣然一笑,一口将药喝个精光。
传说与发展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形式
春节,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春节的习俗很多,至今在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帖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贴春联,是民间庆祝春节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春节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寓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今天上午,我要去朱爷爷家拜师学艺,学习写春联。
来到了朱爷爷家,我看到一堆堆写好摞了很高的练习纸,这些都是朱爷爷自己平时写的。开始写春联啦。我问爷爷该写哪一对春联呢?爷爷说,那我们就来写‘人和政善千家乐,国泰民安百业兴’这幅吧。由于我是第一次写这幅春联,所以一开始写的很不满意,比较差。妈妈见我写成那样,非但没有说我,她还鼓励我继续写,她说:“只要你认真写,多练练你一定可以越写越好,越写越棒的!”听了妈妈的话我就认真在练习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认真练习了一下,朱爷爷也耐心地指导我,和我讲不足的地方。很快一遍练习下来字有了很大进步。这下可以上红纸写了。刚开始我总是把握不好红纸上字的位置,不是写歪了就是字往一遍倒,大小也不一。我没有灰心也没有气馁,我相信自己是能写好的。我坚持写了下去。就这样第二幅我写的进步很大,结构的掌握也突飞猛进,受到了朱爷爷的`表扬。爷爷说第一次写就把字写成这样很不错了,我的态度很认真。态度是最重要的了。我心里真是高兴,回家后我写的春联就能贴上家门过大年啦。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这些我们课本中学到的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朱爷爷的字写的那么好,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练习,还时常看著名人的字帖去研究。我一定也要这样,把字写好。
2月16日 星期六 阴
今天我起得很早,因为是年三十,我和爸爸妈妈要开车回乡下奶奶家过年了,可以见到爷爷奶奶了。
刚进村里,就看到家家户户红红的灯笼飞上了屋檐,大门穿上了红衣,很有节日气氛。
我刚下车,看到爷爷奶奶家没贴对联,奶奶说:“就等你们回来贴对联,挂灯笼呢,我赶快拿出对联。妈妈说:“对联要分上下联的。于是妈妈拿起来看看,我也跟着看,上联是:平安好运全家福。下联是:富贵吉祥满门财。横批是:合家欢乐。
我是爸爸的小助手。爸爸把剪好的胶带粘在我的胳膊上,再往上,往左,正了……。在这样的声音中就这样,我们忙了半天,对联已经工工整整地贴好了。奶奶还让爸爸和伯伯在大门上贴了门神,厨房贴了灶火爷,院子里贴了土地爷。真有意思,这些原来都是在《西游记》中见过的神话人物。
“小兔我来贴!爸爸,上下联都是你贴的,我要贴小兔!”我争着说。我弄正小兔,慢慢地贴着,活波可爱的小兔好像也在给我们拜年,我看了贴好的'对联、倒福、小兔,门神……很高兴,爷爷又摆出了祖宗像,摆放了许多水果和糕点,让我们点香祭拜并磕头。贴完对联天色已黑,为了庆贺贴好对联,我们要响炮。
爸爸把香点燃,噼噼啪啪……。的大地红,震耳欲聋,又将一个烟花点燃,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彩色烟花喷散高空,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非常壮观。
这次在乡下过年很开心,也让我知道了许多风俗习惯,这些在我们城里是看不到的。
20xx年x月x日星期x 天气阴
下了几天的雨在今天停了,也因此,家里人带着我忙活了起来。马上就要过年喽,我家每年都会贴春联来迎接新年。所以,今天家里人瞧着天气好了些许,就要我去柜子里将今年为新年特意买来的春联给贴上。
我家的大门旁要贴春联,侧门旁也是要贴春联的。侧门的春联很容易就贴上,因为家里的侧门不高,爸爸举着春联踮个脚就能将春联给贴上了。但是,新年里贴春联最主要的还是大门旁。因为家里的大门比较高,所以爸爸从家里搬出来了人形梯,当梯子搬来后,贴大门旁的春联可就容易多了。
在我的帮助下,我家的春联很快的就完全贴好了。当我与爸爸站在一块,望着已经贴好的春联时,我们都满意的点点头。
就在爸爸准备着将家里的梯子搬到屋子里的时候,一位叔叔突然来了我家,原来是要借我家梯子的。叔叔朝我们说道,他家也在准备着贴春联呢。叔叔一边说着,当瞧见我家已经贴好了的春联时,止不住的夸赞,说我家的春联贴得很是对称,红红火火的看着都很喜庆。叔叔与我们寒暄了一小会,接着就搬着我家的梯子去了他家。
我出于好奇,又由于家里的春联已经贴好了,自己暂时也没什么事情可干。所以便屁颠屁颠的跟着叔叔去了他家,想着去瞧一瞧他家贴的春联会是什么样子的。
我跟在叔叔的身后,发现村子里有不少的人家都在忙着贴春联呢。马路旁的人家贴的红色春联,一户接着一户,这模样让整个村子瞧着都喜庆了起来。大家贴春联都是为了来迎接新年,新的一年又将是充满希望的一年。
这一天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还特意将这些贴上的春联全都记在了心里。
二月七日(农历二十八)天气:晴朗
人们经常在周日说,“二十八个贴花!”贴花的意思是贴春联。春联也被称为门联、春贴和桃符。农村和城市地区的每个家庭都必须贴春联。春联分为对门对句、水平对句、上下对句。
今天刚好是农历28号。我们早上起得很早,吃了早饭。我们用贴春联的传统方式来“装扮”我们的家乡。奶奶开始做春联,因为她家乡有很多房子,所以我们买了很多春联。浆糊准备好了。我父亲让我把所有的春联都贴在凳子上。我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张贴春联很特别。你必须考虑位置和排列。这对我来说很难,因为我不够高,我只能从凳子上站一会儿,直直地看。站在凳子上一会儿,然后把它粘住!当粘住门芯时,我可以站在混凝土地板上粘住它。所以我先贴了所有的门,然后贴了对我来说很难的春联!
门的中心需要贴在门的中间。如果门两边都开着,你需要考虑如何把它贴在一边。我想了想,想了一个好办法!我首先估计了门芯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用刷子把浆糊涂在门上。申请时,我先申请了长度和宽度,因为我担心风会吹走门芯,所以我又在中间申请了一些浆糊!现在有必要粘住门芯。我会将门芯的长度和宽度与我涂抹的浆糊对齐,然后用手将其弄平。我按照这些步骤把所有的门心都贴上了。当妈妈看到我贴的门心时,她忍不住称赞道:“牛牛贴得比爸爸还准!”我很开心!贴春联需要多贴一点,因为只要四角和中间贴上,风很快就会把对联吹走!因此,有必要估计春联的长度,然后用刷子直接擦拭到“终点”,然后粘贴春联,这样风就不会吹走春联了!粘贴水平批次时,您需要认真小心,因为如果不小心,水平批次会被笨拙地粘贴。
我认真贴了所有的春联。我贴了以后,连哥哥都称赞道:“如果我贴了,就不如牛牛了!”听到哥哥这么说,我很高兴告诉大家贴春联的过程。
祝你今天玩得愉快。
★ 贴春联日记
★ 春节贴春联日记
★ 贴春联
★ 贴春联作文
★ 什么时候贴春联
★ 《贴春联》作文
★ 春联贴法
★ 贴春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