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说工资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caoyuyi365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说工资(共含7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caoyuyi365”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白居易说工资

篇1:白居易说工资

白居易说工资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我对当代中国诗坛十分陌生,读诗很少,有点孤陋寡闻,还没有见过任何诗人在自己的作品里,以诗歌的形式,写他的月工资收入。这一点,不得不佩服白居易,这位大诗人,居然有本事能够用诗的语言将他的历年收入进账,或津津有味,或斤斤计较,或有零有整,或多寡不均,吟哦出来,这真是开中国诗人先河之创举。

洪迈的《容斋随笔》认为唐代官员的工资其实不高,白居易的收入,应该说是微薄的。很显然,如今的什么粮补、菜补、独生子女费,或者国家特殊津贴,或者哪家文学杂志的高额奖金,都不可能有的。但就这点工资,诗人还是很满足的,还有点感恩戴德,不过要写进诗里,大概有点难度,因为工资总离不开数字,这还不仅仅是化腐为奇的事情了。

但是,白乐天是大手笔,把这些一一都写了出来,真不简单。

为校书郎时,也许是个科级干部吧!“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

不久,升左拾遗,工资增加了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这二千张谏纸,纯系诗人为了三十万俸钱的对仗而虚拟的了。

为苏州刺史时,地县级干部,又是江南头等富庶地方,好像油水更充足一点了。“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随后,白居易调进中央政权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工资已是他参加工作时的`十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接着,升为太子少傅,工资达到他一生的最高程度,而且工作还相当清闲自在。“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

一直到了晚年,退居林下,回到洛阳履道里他的大宅子颐养天年,还能领到百分之五十的养老金,“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也就很不错了。

从二十几岁参加工作时的月薪万六千,到七十五岁吃劳保时的五十千,看来唐代的通货膨胀情况,还说得过去。从苏轼羡慕白居易的诗“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可以看出,即使如洪迈所称的清贫,诗人仍拥有这样的兴致和乐趣,使一生颠沛流离的苏东坡向往不已。这证明诗人的工资收入相当可观,才能过上优越的生活。

那时,他在洛阳龙门一带,经常请客聚会,野游踏青,笙歌弦诵,赏花吟月,晚景是很惬意的。苏轼还写过一首诗,提到了“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他认为自己与白居易同样很浪漫,但没有白公在洛阳家中拥有一个小歌舞班的条件。这素与蛮,一位善舞,一位能歌,都是相当漂亮的年轻女子。诗人能供养得起这样具有艺术才能的女侍以娱悦晚年,可让苏东坡着实地羡慕。

洪迈说白居易一生清贫,是以自己的标准衡量的。洪迈的父亲为洪皓,礼部尚书,大哥洪适,尚书仆射兼枢密使,二哥洪遵,中书舍人,官至资政殿学士。一门皆为官宰,大富大贵的官宦人家,自然会在《容斋随笔》里说白居易的生活清贫了。其实,诗人行将下世时,还不能说薄有资财,他曾在诗中交待:“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仿佛获缗二三千。”

看他拥有的这一份房地产和府中供奉的小歌舞团,别说中国诗人望尘莫及,外国诗人怕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苏轼为北宋人,洪迈为南宋人,按说,东坡先生的话似乎更可信些。孰是孰非,也就不去管它了。但白居易,一不假清高,不耻谈钱;二敢在作品中,为他人之不为。这两点,值得称道。

拓展:

白居易长寿奥秘探源

白居易不仅是唐代大诗人,而且又是位养生家。尽管他自幼多病,但享年70多岁,这都是他数十年坚持养生、锻炼的结果。

他在青年时期就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于是他开始读养生书、练气功、叩齿、注意饮食等,以达养生之目的。正如他在《永崇里观居》诗中写道:“何必待衰老,然后悟浮休……朝饥有蔬食,夜寒有布裘。幸免冻与馁,此外复何求。寡欲虽少病,乐天心不忧。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刚过30岁的白居易开始练气功,而且对气功很有研究,他有不少诗是咏气功的,如《隐几》一诗,便可见一斑:“身适忘四支,心适忘是非。既适又忘适,不知吾是谁。百体如槁木,兀然无所知。方寸如死灰,寂然无所思。今日复明日,身心忽两遗。行年三十九,岁暮日斜时。四十心不动,吾今其庶几。”他在练气功时,已经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他练气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道治心气,终岁得晏然”;“愿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禅功自见无人觉,合是愁时亦不愁”;“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气功不仅治好了他的心气痛,而且消除了忧愁,还能为他避暑消夏。

白居易注重养生,从最简单的饮食开始,数十年间,不仅治愈了他的心气痛,还治疗了他的眼疾。如他在《眼暗》一诗中写道:“早年勤倦看书苦,晚岁悲伤出泪多……千药万方治不得,唯应闭目学头陀。”白居易养生不仅练气功,还坚持清晨叩齿,内服药饵。从他的《晨兴》诗中,能够看见:“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的画面。

读了白居易的养生诗,不仅给人以清新的感受,而且其养生观也给人以启示。

篇2:白居易写诗晒工资

白居易写诗晒工资

白居易他不仅是一位著名诗人,还是一位清廉的“政治明星”,也是我国历史上领导干部财产公示第一人。

计较金钱,一点也不影响文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白居易就开中国诗人之先河,用诗的语言将他的历年收入进账,或津津有味,或斤斤计较,或有零有整,或多寡不均,一一吟哦出来。约在唐德宗贞元年间(785年-8),白居易为校书郎时,他在诗歌中写道:“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馀……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白居易便升左拾遗,工资跟着增加了一倍,“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史载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54岁的白居易任苏州刺史,不知是因为苏州是江南头等富庶地方,还是白居易资历比较老了,反正那时候他的工资已经比较丰厚了。“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

白居易为宾客分司时,曰:“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嵩洛供云水,朝廷乞俸钱。”“老宜官冷静,贫赖俸优饶。”“官优有禄料,职散无羁縻。”“官衔依口得,俸禄逐身来。”随后,白居易调进中央政权机关,为太子宾客,分司洛阳时,工资已是他刚做官时的十倍,“俸钱八九万,给受无虚月”。接着,升为太子少傅,工资涨到了顶峰,“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而且还相当清闲自在,很是令人羡慕。连苏轼也表示艳羡:“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

到晚年,白居易退居林下,回到洛阳履道里的大宅子颐养天年,还可以领到一半的养老金,“全家遁此曾无闷,半俸资身亦有余。”“寿及七十五,俸占五十千。”

从白居易的诗里,我们可大约了解到唐朝时做官拿的工资是多少,不过白居易个别诗词里自说俸钱亦有误。如白居易送陕州王司ma建赴任诗云:“公事忙闲同少尹,料钱多少敌尚书。”白居易当时与王司马同级,五品官。一司马,俸钱怎能敌尚书?他贬到江州不久,即写信给元微之,略云:今虽谪佐远郡,而官品至第五,月俸四五万。浔阳腊月,江风苦寒,岁暮鲜欢,夜长无睡,引笔铺纸,有念则书,言无次第,勿以繁杂为倦,且以代一夕之话也。信内言月俸四五万,这才是老实话。唐代官制,司马薪级约略如此。至于尚书官俸,唐制为一百贯文,即十万也。司马仅为五十贯文,即五万,差一半,怎可敌尚书?看来白居易有夸大之嫌。不管怎样,白居易敢如此晒工资,是值得后人肯定的。

拓展:

名人白居易的“官道”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走下坡路时期,面对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混乱时势,37岁就任左拾遗(谏官)的他,倡导亲民之风,反对宦官专权,竭力挽回残局。他政绩斐然,先后任刑部侍郎、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大权集于一身,可谓名满天下。

刚入仕途时,白居易担任政府机关校书郎,是个抄抄写写的“文秘”,他在诗中说:“幸逢太平代,天子好文儒,小才难大用,典校在秘书。俸钱万六千,月给亦有余,遂使少年心,日日常晏如。”不久,因才干凸显,升为左拾遗,薪水翻了一番,作诗:“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他用诗歌,公示家产,表白心境,不让别人有贿赂的机会,也不给自己留下纳贿的空间。

白居易的“新政”之风和执政模式在当时官场可谓独领风骚。他爱管“闲事”,向以敢谏闻名。一次,他竟管到了皇帝的后宫,斗胆请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宫女,既缩减开销,还减少社会的旷男怨女。无论什么时代,这样的官场“另类”,总显得不“懂事”。虽然皇帝欣赏他的才华,但丢了皇帝的脸面,“地雷”已经埋下。

“官二代”王锷升任岭南节度使,兼领广州刺史、御史大夫。时岭南节度驻节广州,乃为唐朝重要贸易港口。“精明”的王锷,贪赃枉法,敛聚财富,大贿朝中权贵,赂买各处关节,赢得“国之良臣”的美誉。

家富族强的王锷大肆搜刮民财献给皇上邀功,唐宪宗决定提拔王锷为宰相,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白居易却挺身而出,以理进谏:“王锷苛刻百姓,贪得无厌。今若授以宰相,天下人怎不耻笑。如此一来,上行下效,岂不朝纲大乱。”他屡次犯颜直谏,宪宗自然心中不快,宦官趁机群起诬陷,终于将他贬为地方官。

本色不改的白居易,先后任江州、苏州、杭州等刺史,他几番异地交流,深知民间疾苦和社会的黑暗,可仍然秉承“兼济天下”之宏志,坦荡刚直,政平讼简,惠政于民,为民谋福。

身为杭州市长的白居易,民生为本,大兴水利,亲率州民修筑了西湖白沙堤,引水灌田,解决了当地的水旱灾害问题。人们为了纪念其功德,将其所筑之堤命名为“白公堤”,就是如今西湖上的白堤。他离任时,百姓站满了运河两岸,官员和百姓哭喊着随船送行了十多里。他在《别州民》一诗中记下了这感人的`场景:“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

为官清廉,淡泊名利的白居易,除了饮茶吃菜需要在当地购买外,从不索要任何名贵物品。他卸任后,两袖清风,仅带回两块天竺山石,以资纪念。

一天,他摆弄石块时,才发现自己竟做了一件“不清白”的事。他甚感对不起杭州,对不起天竺山。他想,倘若每个游客都带回天竺山石,哪里还有天竺山的秀美?自己认为没有带走杭州一丁点儿东西,难道这石头不是杭州的东西吗?山石虽不值钱,但取之玷污名声,这好比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了千金,不是一个为官清廉者应该做的。他越想越不能原谅自己,悔恨万分,忍不住挥毫写下了这首“自责诗”:“三年为刺史,饮水复食叶。惟向天竺山,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不论古今,两片山石都不足为怪,要说为此而自责,更觉不可思议。然而,白居易却把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放大”了,引申到了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的重大恶果上。这是何等可贵的自律精神!

白居易因此名声鹊起。他慷慨侠义,乐善好施,常在家中接待来访,倾听民声疾苦,帮扶弱势群体,还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抒发报国之志的诗篇,成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特别是他在《观刈麦》诗中写到:“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量。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诗人因身为国家公职人员,拿着俸禄,衣食无忧,没有建树,而深感愧疚。他“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的质朴,表现了一个有良知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白居易是那个时代的天子骄子,能官能文,才气纵横,为民而歌。他与李白、杜甫同誉为中国诗坛的三大巨星,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化名人。

篇3:长恨歌 白居易讽刺说

玄宗被迫缢贵妃于佛堂前梨树下这非常引人注目的一幕,引发了众多文人墨客的咏叹.然而,文人的吟咏与史家的记述是不尽相同的.在文人的吟咏中,对玄宗与杨贵妃的态度也是褒贬不一的.总体说,偏重史实的作品,主调是讽刺;文学想象成分多的作品,主调是同情、感伤.

在白居易的诗歌作品中,《长恨歌》最受人们的关注,引起的争论也最多.二十世纪上半叶,俞平伯的《〈长恨歌〉及〈长恨歌传〉的质疑》和陈寅恪的《〈长恨歌〉笺证》是本诗研究中两篇重要文章.

对《长恨歌》的争论,从二十年代开始,直到八九十年代仍未结束.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作品主题方面,主要有四说:爱情说、讽喻说和讽喻、爱情双重主题说、时代感伤说.另外,对杨贵妃的下落、作品涉及的本事也有一定争议.

篇4:长恨歌 白居易讽刺说

对《长恨歌》,作者自评:“一篇《长恨》有风情”.自许《长恨歌》是他的“压卷杰构”.

唐宣宗在追悼白居易的挽诗中,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乐天之长恨歌,……实系自许以为压卷之杰构,而亦为当时之人所极欣赏且流播最广之作品.此无怪乎压千岁之久至于今日,仍熟诵于赤县神州及……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

在对《长恨歌》主题认识上,持爱情说者认为:《长恨歌》留给读者的,主要不是“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而是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深深的感动.作品前半部分虽然对李杨荒淫误国有所不满和讽刺,但全诗主要描写了李杨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爱情的纯真性,而且这种爱情,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如褚斌杰在其《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及其评价》中指出,白居易借李杨爱情故事“歌颂了爱情的坚贞和专一”.也有人认为,作者通过李杨爱情悲剧的.描写,“歌颂了那种与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感情相一致的纯洁无疵的爱情.李杨的不幸,古代男女也能碰到,因而具有一般意义.”经过作者的描写,李杨情事超越了本身的限制,而具有普遍的意义.还有论者认为,诗中写李杨前期爱情只是爱色,随着时代和人物遭际的变化,进而升华为爱情.

持讽喻说者指出:据陈鸿的《长恨歌传》,白居易写《长恨歌》的本意是要“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这可以说也有“讽喻”的意味.《长恨歌》是通过李杨故事暴露了统治者荒淫无耻的生活,展现出中唐时代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生活面貌,统治阶级生活的荒淫糜烂和政治道德上的腐败堕落.白居易作此诗的目的是揭露与讽刺李杨纵情声色,贻误国政,最终引起了安禄山之乱,两人也因此身处异境,苦果自尝,最高统治者应该以此为戒.

双重主题说认为,此诗一方面对李、杨两人的生活荒淫、招致祸乱作了明显的讽刺,另一方面对杨贵妃的死和两人诚笃的相思赋予很大的同情.明皇因溺于女色而招致祸乱,必须加以讽刺,并从中吸取教训.持此论者认为此诗的主导方面在后半篇,为使前后有机结合,前半的讽刺保持着一定限度,而且多有讳饰.将此诗看成纯粹的讽刺诗或爱情诗都不恰当.

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应该摒弃单一主题说的僵化模型,分三个层次去把握《长恨歌》的悲剧意蕴:即把李、杨悲剧分别看作爱情悲剧、政治悲剧和时代悲剧,从而使爱情主题、政治讽刺主题和时代感伤主题各有所依存和附丽.居于不同的层次的三重主题,构成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读白居易《长恨歌》有感

2.白居易长恨歌多少字

3.长恨歌白居易在恨什么

4.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相关习题

5.解读:《长恨歌》--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苦果

6.关于白居易《长恨歌》读后感

7.白居易《长恨歌》猜想

8.高二语文必修五必背:长恨歌赏析

9.唐诗·白居易《长恨歌》

10.我眼中的《长恨歌》作者白居易

篇5:白居易写诗晒工资名人故事

白居易写诗晒工资名人故事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把自己一生中做各种官(小到户曹,大到太子少傅)时不同级别的工资都写进诗里拿出来晒,在我国历史上堪称是独一无二的奇特现象。 白居易早年当户曹时,说自己“俸钱四五万,月可奉晨昏。”35岁时白居易官至县尉,在此任中,他写下了一首《观刈麦》,诗中写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对自己不事稼穑而能有三百石的俸禄,很是惭愧。 37岁时,白居易得了个左拾遗的职位,工资一下子翻了几番。他在诗中写道:“月惭谏纸二千张,岁愧俸钱三十万。” 50多岁时,白居易在杭州做刺史,此时的.薪水让他的生活颇为安逸舒适,留下了这样的诗句:“云我五十余,未是苦老人。刺史二千石,亦不为贫贱。” 54岁时,他当上了苏州刺史,任职一年半后,便于次年九月罢官。在《题新馆》中他对任苏州刺史间薪俸这样记载:“十万户州尤觉贵,二千石禄敢言贫?”待遇确实不错。此后,白居易工资年年看涨,为太子少傅时是“月俸百千官二品”。太和七年,白居易又被授为太子宾客分司,“俸钱七八万,给受无虚月”。 然而白居易晚景凄凉,特别是70岁停职时,薪水也停发了。只好“先卖南坊十亩园,次卖东郭五顷田”,“然后兼卖所居宅”,干脆连房子也卖了,即便如此,他还“但恐此钱用不尽,即先朝露归夜泉”,怕自己那点钱还没花完,这辈子就没了。这是他一生最困窘的时期。 好在半年以后,他以刑部尚书致仕,这才得到一半俸禄,他在临死之前还不忘留下《自咏老身示诸家属》,最后晒一晒工资:“寿及七十五,俸沾五十千。” 白居易的这些“工资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十分独特而又弥足珍贵,为研究唐代的官俸制度乃至唐代社会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篇6:说低了期望工资怎么办?

如题,面试官说工资多少你能接受 我说低了怎么办 对方是家大公司 我是实习生

[说低了期望工资怎么办?]

篇7:白居易说古代伊朗语

白居易说古代伊朗语

昨日,南京大学中华文化研究院新年人文讲坛暨南京大学“禅修国学”班第二期开学典礼,迎来了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钱文忠,作题为《世界背景下的中国文化》的讲座。他边旁征博引边秀梵文,其有关外来语的深入浅出例子,给听众打开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扇窗户。

由南大中华文化研究院打造的“禅修国学班”,由星云大师担任名誉院长,融禅修、国学、调心、养性为一体。虽然学费高达16万元,但学员们表示十分超值。还好这次没像去年国庆期间来南京赶场,恰好赶上高速免费,开了六七个小时车才到南京,钱文忠准时开讲,还笑称,最近忙上初三的'儿子,年终轻易不出来活动了,再加上最近天不好,污染又重,“这次我简直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南京的”。谈到中国文化,钱文忠首先开批目前中国人内心的极度矛盾。他以之前有人在录制电视节目时爆粗为例,“在节目中就公开骂娘,我实在太气愤了,似乎我们这个民族都没有羞耻感了,没有底线。整个社会在开放的表面下,掩藏的是我们的心智却越来越狭隘。这样整个民族都会被弄疯弄傻。”

钱文忠指出,中国除了个别特殊的时代,历来都不是闭关锁国的国家,中国文化是非常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他认为我们对中国文化有时过于想当然,其实在汉语言文字中混杂着大量外来语,其中有不少出乎意料。他列举了《水浒传》中的一个例子,“我们知道武大郎的外号叫‘三寸丁谷树皮’。我一直弄不懂这是什么意思。后来去新疆考察的时候发现原来丁谷是‘洞窟’的意思,演化于吐火罗文,我才知道洞窟也是外来词汇。”

这就可以解释武大郎的外号为“身高三寸,长得像洞窟里树木的表皮一样”,这显然是个恶毒的讽刺。钱文忠笑称,“对山东人千万不要称呼‘大哥’,因为大哥就是‘大郎’的意思,你等于骂他是武大郎,所以你要称呼他‘二哥’。”另一个《水浒传》的例子也把大家听得津津有味。“我曾经跟复旦中文系的老师打赌,如果你不懂外来语,你就读不懂《水浒》,他们不信。”钱文忠说,梁山好汉见面常说,“来得好”,这是什么意思?“他们说不上来了。佛教用语说‘来’是‘善来’、‘去’是‘善哉’,其实‘来得好’就来源于此,就是welcome的意思。”

钱文忠还说,其实《全唐诗》中收录了很多外国人用中文写的诗,白居易就百分之百不是汉族。“白居易的老爸娶的是他姑妈,他的母语是古代伊朗语,是个一不小心就会把外语写进诗里的唐代诗人。

大家都觉得他写诗妇孺都能懂,著名的那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老师讲课的时候说‘瑟瑟’是发抖的意思,写得很有动感,非常好。后来我研究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在古伊朗语里,‘瑟瑟’是绿松石的意思。这样就能解释通了,就是一半绿一半红。”

工资证明

工资证明

工资方案

工资委托书

工资管理制度

工资条例

工资保密制度

工资介绍信

工资承诺书

工资申请书

白居易说工资(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白居易说工资,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