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应届毕业生令人吐槽的求职经历(共含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mmnn8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意大利说不说法语
小曼是安徽大学的本科毕业生,从去年下半年起,在求职过程中就遇到过一些奇葩面试。其中有次那面试官的素质实在不敢恭维,“我有过几次受困于面试官尴尬问题的经历。一次是应聘一家香港公司,面试时HR一本正经地问我的属相是什么。我如实回答后,HR又问我的血型是什么。一个人的属相和血型与工作能力有什么必然联系呢?我表面上没有流露出疑惑和不满,可心里却很不以为然,对这家公司的信心也大为动摇了。”
还有一次是小曼和几位同学在人才交流会上应聘一家贸易公司。现场收简历的女HR听说一位男同学有驾驶执照,居然说:“我们公司缺少一名驾驶员,你来做怎么样?”。她了解到我懂法语后,问了一个很离谱的问题:“你知道意大利说不说法语?”这个问题让我哭笑不得,不知如何回答。
只要一个打杂的
小赵也向我们讲述了他的一次面试经历:“有一次去一家公司复试,老板是个四五十岁左右的女士。我比预约时间早到十分钟,老板比预约时间晚到差不多一小时,这点可以理解,毕竟人家不如我这般闲。进入办公室,女士摆摆手让我坐下,然后打开了我在优简历网的简历网址,浏览了约一分钟后,让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把自己的专业和工作经历优势及与面试时人事部介绍此岗位发展方向都结合作了分析,阐述我适合且适应这个岗位。但我还未介绍完毕,人家就把我话打断了,说我对此岗位的发展方向理解错了,她只要一个打杂的。我当时就被镇住了,弱弱的说了此岗位的发展方向是人事部向我透露的,女士再三又肯定了一遍。好吧,但好不容易来一趟,总有些不甘心,就问了句那贵公司对此岗位难道就没有一个提升空间吗,人家很不耐烦的说我就只要一个打杂的,要提升我没有时间和耐心培养,你确实还要继续面试吗?话已经说到这份了,我只能说那不好意思,我理解错了就离开。”
没看简历就约我面试
上周,深圳职业学院的一个同学也向小编说了他的奇葩面试经历。他收到了一个店面销售的面试邀约。面试官通知他早上10点面试,可一直等到11点半才轮到自己。进屋第一句话面试官说只给他五分钟时间!“我才刚自我介绍,没超过1分站”,小马有些激动的说:“面试就打断我的话,说我没经验。又问我学历,跟我说他们现在的店员都是本科毕业的!说学校也都是正经八百的!我说我虽然是大专,我们学校也是正经八百统招的,而且是招聘信息也说大专以上学历。然后对方就是重复说我没经验,学历不够什么的,说了这么一大通在简历里完全可以体现出来的问题,既然不符合,何必通知我面试呢?”
第一排2位同学,你们被录取了
进入微博时代,“微招聘”也逐渐流行起来。朱同学就通过“微招聘”获得过几次面试,他不仅利用一百多字给自己做了简短的介绍,还在附上了自己在优简历网制作的简历网址。因为他感觉微博上一百多字不能展示自己,在描述中附上自己的简历网址可以让用人单位更充分的了解自己。但朱同学遇到的这次面试,经历也很奇葩。“那次面试是在一个大教室,来了很多人,但同学们进教室后都选择离讲台较远一些的后排坐下了,随后就开始和旁边的同学或者与自己一起来的同学聊了起来。”小朱回忆说:“这时前排空荡荡地,而对于平时就喜欢坐在第一排听课的小朱来说,在这样的场合要勇敢坐到第一排也算是个挑战,但他还是决定坐到第一排去。理由很简单:这样面试老师提出的问题我能听的清楚些。此时的教室坐阵形成了两个极端,第一排2个人,第二排没人,直到第三排才开始有同学坐并且也没坐满。正当大家都在窃窃私语有些甚至抱怨怎么这么多人一齐面试时,面试官进来直接说第一排的2位同学,你们被录取了……”
社科院学者:
加强监管营造公平环境
“性别歧视违背了国家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应该在招聘中禁止。”社会学学者、省社会科学院董鸿扬表示。
“女性在工作中会出现生育、身体不适等一些状况,这样会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男性则可以避免这些情况,这也是用人单位为什么愿意招男性的原因。”董鸿扬表示,现在的就业市场是供大于求,结构性需求失衡。招聘市场成了单一的买方市场,因此企业选人的限制就很多,不是毕业生选工作,而是企业挑人。前不久,教育部即下发了文件,“严禁就业歧视,保护毕业生合法权益。”
董鸿扬建议,用人单位要打破这种性别歧视、学校歧视,“不拘一格选人才”,这样能让更多的优秀人才实现就业。“各地、各高校只有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活动的监管,加强对用人单位资质、招聘信息的核查,切实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就业歧视,才能打破这种就业歧视的局面。”
还有一个多月就毕业了,李雨萌(化名)的工作还没有着落。作为我省某省属高校英语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身材高挑、长相文静的李雨萌并没有因为头顶“研究生”的光环而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中幸免于难。奔跑在各大招聘会,成为去年10月至今她的生活重心。
够条件才敢投
50多份简历仍只获2次面试机会
“公办学校要求的门槛太高,除了一些基本要求外,毕业于985、211高校是硬线,所以一般我不会去投。但是另外一些要英语专业的单位,有的还要求有海外经历,这对于我这个一直在国内上大学的人来说无非又是一道门槛。”李雨萌无奈地说,多种的限定让李雨萌至今没找到心仪的工作。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投出50多份简历,但是只有2个单位给了我面试的机会。”不过,对于那两次的面试经历,李雨萌并不愿多说,“那已经是去年的事了,我也不想纠结一些没有结果的事情。我当时面试时,自我感觉还是很OK的。”
每场招聘会下来,李雨萌一般只投五六份简历,少时就一两份,有时连一份都没有。“我投简历并不是乱投,我投的都是我够条件的单位。”李雨萌说,即使这样,那些简历还是石沉大海。
一次,李雨萌参加一场大型校园招聘会,看到南方一所民办二级学院招聘一名英语老师,硬性要求是中共 党员、英语专业八级,而且本硕学的必须是同一专业。看到自己符合所有条件,李雨萌马上投了简历。学校招聘负责人看了简历后,询问了些情况,最后在简历右上角标注“可用”字样,笑着对李雨萌说:“初步看来你比较符合我们的要求,回去等信儿吧。”可是,李雨萌还是没有接到面试通知。
求职屡遭性别歧视
“男同学在选工作,女生是等着工作选我们”
“都说文科生找工作难,像我这种‘文科女’就沦为‘重灾区’了。”李雨萌自嘲道。游走于各大招聘会,李雨萌总结出一条:男生找工作要比女生容易很多。
李雨萌不是个例,她的大部分同学至今也徘徊在招聘会和招聘网站上。30多个同学中只有几个找到了我省其他地市的民办学校老师的工作,其他的跟她一样。
性别歧视,是找工作中令李雨萌感触最深的。一次招聘会上,李雨萌看到一所民办高校招英语教师,但限定“男性”。李雨萌将自己的简历递了过去,“你可以先收下我的简历,如果没有合适的男生,我相信可以胜任这个岗位。”“实在抱歉,这是学校领导的意思,我们只能执行。学校教师男女比例失调,女教师太多了,所以我们要招男教师平衡一下。”招聘老师最终没有收简历。
“见得多了,就麻木了。”李雨萌说,她的本科一男同学在北京读硕士,现在已经签到一家事业单位,工资和待遇都令人羡慕。这个同学同寝的一个男生,放弃了一个国家部委工作,正准备去别的地方。“男生可选择机会要比我们女生多得多,他们可以选工作,而我们只能等着工作选我们。”
★ 人生吐槽
★ 开学吐槽段子
★ 吐槽心情差的说说
★ 应届毕业生求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