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笔记:孩子午睡时的沟通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q1403582430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育笔记:孩子午睡时的沟通(共含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q140358243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育笔记:孩子午睡时的沟通

篇1:教育笔记:孩子午睡时的沟通

自开学来,我发现孩子在午睡时都特别地兴奋,有很多时候都管不住他们。

或许是因为我是新老师,孩子并不怕我,所以总是不听我的话;又或许是我没有好的方法,总是用焦急的态度来对待这些兴奋的孩子,而他们却变得更加兴奋。许多孩子总是借着上厕所,脱鞋的时候一边说话一边玩。到了床上呢,他们还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午睡室里一片混乱,不论我说什么都不管用。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反思,寻找着原因。

刚开始,我利用讲故事猜谜语的方法来使他们能够安静一些,但不知怎么的,我越讲他们就吵的越厉害。于是,我要开始了反复循环的焦急状态,孩子们还是一直的吵。后来,我看了其他老师的管教方法后,渐渐的我才发现,孩子是不能够跟他急的,而是应该慢慢地沟通,从而引导他们入睡。

现在,我终于掌握了一些些方法,能够用冷静地言语,有步骤,有余地的引导孩子午睡。从而学会了在午睡时与孩子沟通,用简短的语言、表扬与奖罚分明的方式来引导孩子。虽然有时候还是会吵,但是效果确实比以前好多了。不过还需要反思,来改进自己的管理方式。

学会与孩子午睡时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 而我也正在努力改进。

篇2:教育笔记:孩子在沟通中化解矛盾

孩子们的争执都有一定的起因,只有了解了孩子们引起争执的起因,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想了解孩子间存在的问题,必须倾听孩子的心声,尊重孩子的话语。爱默生曾说过:“教育最大的成功在于尊重孩子!”因为只有尊重孩子,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有愉快的沟通。因此作为教师,要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宣泄心中积郁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学会蹲下来倾听孩子们的诉说,倾听是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通过倾听,可以理解孩子心里的所思所想,才能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学会正确的交往技能,为孩子建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促进身心的良好发展。

在星期三下午的区域活动中,思达过来委屈地告诉我说:老师,辰辰打我!我用惊奇地语调回应他说:啊!真的啊!辰辰怎么能打人呢?老师去问问辰辰为什么要打你?于是,我把辰辰叫了过来,问他为什么要打思达?辰辰低着头,轻声说:老师,我不是要打他的,是因为我要去拿那辆打挖掘车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他了。我说: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那你有没有向思达说对不起呢?辰辰摇了摇头。我说:那你赶快向思达道歉呀!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化解了两个孩子间的争执冲突。

孩子们在不经意间伤到了同伴,往往不会主动的和同伴解释和道歉,这样孩子间就产生了误会,争执行为就会发生。那么教师在得到孩子的告状以后,通过和两位孩子的交流,了解到孩子引起争执的真正原因,从而引导孩子通过正确地处理方法解决孩子间的争执行为。也让孩子们学会了文明、礼貌的同伴相处方式。

篇3:教育笔记-当孩子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

教育笔记-当孩子需要时及时给予帮助

在传统幼儿教育中,教师是教育方案的设计者、执行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者;是幼儿生活的看护者;是幼儿行动的指挥者。幼儿往往是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这样的教育形式,虽然也能使幼儿掌握知识和技能,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由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被动的接受知识、技能和道理,良好的个性和宝贵的创造意识始终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那么,幼儿教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怎样使一棵棵幼苗,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成长为社会的栋梁呢?《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幼关系是平等、友好、相互学习、互相作用、共生共长的互动关系。”但是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们常常知道却总是会忽略。我就是在和孩子一起活动中成长起来的。

我们班有一块小小的种植园地,里面种植了孩子从家中带来的`茄苗,松土、挖沟、种植、浇水这一系列的活都是孩子们自己完成的,所以孩子们对这些茄苗非常的有感情,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去观察茄苗的成长过程,孩子们想到了用记录的方式,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办法,当然给予支持。我非常果断的设计了一张表格,记录分成四次进行,每次都用测量的方式了解茄子的成长程度。然后就和孩子们开始了记录。

第一次记录:5月29日周五下午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去记录茄子的成长过程,3人一组,为了更好的辨认自己记录的茄子,孩子们在棒的最上方贴上了自己组的组号,然后孩子们自己选择一棵茄子一起将棒插入土壤中,根据茄子的高度孩子们认真的用记号笔进行记录。反思:在将棒插入土壤中时孩子们发现有些地方的土壤要松,有些要硬,我让孩子们自己去思考为什么,得出的结果是下雨时土壤高低不平整,有些雨水浸的要湿,干的要慢,所以有些土壤要软。在测量时孩子们也发现了问题,有的说老师我不会记录,有的说我量不准,而有些孩子就用自己的手掌衡量后再记录出来。活动后我和孩子们一起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孩子们想了很多的办法,在用笔记录时可以用尺来帮忙,除了用笔记录也可以用别的方式记录,孩子们想到了贴纸,在下次的活动中,我们就将尝试更多的记录方法。这是我非常欠缺考虑的地方,当时孩子们提出记录时我自己的想法太果断,没有和孩子们讨论征求孩子们的意见,只是自己一方面的想法,所以孩子们在记录时发现了很多的不足。

第二次记录:6月5日周五下午我和孩子们第二次去记录茄子的成长情况,反思自己的不足,这回参考了孩子们的意愿,在本次记录活动中我给孩子们提供了记号笔、泥工板、尺、即时贴等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需要的工具。大部分孩子舍弃了笔,选择了即时贴进行记录,少部分任然选了记号笔,这一环节孩子们完成的都很好,但是在记录完后让孩子们测量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间茄子的长度孩子们就有点束手无策了,最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反思:在记录过程中孩子们对于尺的熟悉度还不够,以及如何去测量A点到B点距离的概念。在活动后可以多投放一些尺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去认识尺,量一量、记一记,这样下次再次活动时可能会好一些。

第三次记录:6月12日周五下午我们进行了第三次记录。根据上次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情况,在那次活动后就在班级投放了一些尺,也让孩子们在家让爸爸妈妈们教一下如何用尺测量,为以后的活动做好铺垫。在上次活动后下了几天雨,当孩子们来到种植园观察时发现有几组的即时贴脱落了,孩子们各自想了补救办法,有再次给添上即时贴的,也有用即时贴贴好再用记号笔记录的,也有直接用记号笔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商量解决。然后再次进行给茄苗进行测量,孩子们惊奇的发现自己的茄苗开花了,有一组的甚至还长出了茄子,他们开心极了。在记录长度的同时,我也请孩子们把自己茄苗的变化记录在记录纸上。这是活动中孩子们对测量已经进步了很多,但是测量那一段的概念还是很模糊,阶段性阶段性的测量这一概念对中班孩子来说还比较弱,这也需要在区域活动、自主活动时去探索、学习。

第四次记录,第五次记录….随着茄苗的长大,孩子们也在不断的成长,而我也在一次次的记录中学到了很多,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太古板,把自己的想法去强加给孩子,应该放平心态,孩子的意见在先,尊重孩子的想法,当孩子有疑惑需要帮助时我们应及时给予支持,并且懂得反思,这样孩子才会更好更快的接收新的知识。

篇4:教育笔记: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小周是我们班上刚转来的插班生,性格腼腆,不善言语,喜欢一个人做在自己的椅子上,不与同学老师交谈,这就是小周刚开学的时候,一位特别有性格的宝宝。    几个月的学习,小周的这些习惯都随着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渐渐的远去了,适应了班级的生活,而且在班上已建立了自己的好友圈。每天都能够按时的来到学校。    今天早上早操让我又一次关注起了这位宝宝。今天早上做早操的时候,当小周和艾老师把“恰恰恰”跳完之后,小周就乖乖的跑向自己的小脚丫,可是一下去,发现自己的位置被站在后面的罗宇轩给占了.这下啊,小周心里可着急了,心情直线下滑。我当时想孩子就是这样,没有达到自己心里想的那样,心情就会很失落吧。“妈妈,妈妈”,这是我的位置,我要回到我的位置上去.对着站在旁边观操的妈妈说.我沿着声音走过去,小周看我过来了,用手指指着站在前面的轩轩说:老师,他把我的位置给抢了,轩轩这时正看着小周,我用亲和的声音问轩轩:“你的小脚丫在哪里啊?轩轩目瞪口呆,东找找西望望。(轩轩在班上相对于其它小朋友来说是一位自理能力较差的宝宝,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师亲自指点。)我认为孩子比较内向,平时和班上的同学也很少玩到一起。老师忽然这么一问让他害怕出错而对事物消极对待,以后我会多鼓励孩子让他们能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小周你听话,佘老师就喜欢你,快跟着艾老师做操,周妈妈对小周说。小周可犟了,那表情就是我不换过来我不罢休,看到小周这样,我对着前面的轩轩说:“来后面老师和你一起做.轩轩很听话的跑到后面来”没过多久才看到小周做操开心的样子。站在一边的妈妈对我说:“这孩子可犟了,在家里也是这样,自己想要的东西非要到不可,听话都还很听话,就是太自我为中心了。听了周妈妈的话觉得这孩子在学校也有点这样,平时在出去户外活动的时候,和小朋友间发生了争吵就喜欢争个赢,有时还动手。。。等类似的情况。进教室后我也对小周进行了一番教育,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今后可不能这样了哦。    孩子就是孩子,内心世界里,是我的就是我的,想法很单一,情绪较感性,像小周这样的事在班上也发生过很多,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不愿顾及朋友间的感受,自己心里想什么就是什么。我想这就是孩子,无忧无虑,可爱天真的一面吧。    通过第一天做操的教育,小周在出去户外活动玩吊吊板的时候,被身边的一位小朋友给抢去了,小周今天可懂事了,没有和他一起抢,而且在一旁摇着他,还说我和你一起玩哈,听到这话我心里可高兴了,并及时的表扬了他,你真棒,这样做就是乖宝宝。    后来的几天,小周会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上课老师提问也爱举手回答,性格比之前好了很多,我想小周真的把老师的话听在了心里,还化解了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感了呢。

篇5: 教育笔记-当孩子抢嘴时请微笑并鼓励对待

教育笔记-当孩子抢嘴时请微笑并鼓励对待

上几周我们正开展主题“有趣的昆虫”。根据主题,我执教了一个语言活《瓢虫》,通过利用多媒体使诗歌的内容在孩子们眼中变得绚丽多彩,更快的理解诗歌内容,从而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

果然,当我出示瓢虫图片时,个别小朋友亮亮的眼睛一下子就认出了它,还没等我提问,只说了句:“你们知道……”许多小朋友就抢着说:“老师,我知道。老师,我知道。”因为他们热切的说话欲望,我投降了!好吧,那一起告诉我这是谁吧!紧接着我让孩子们说说它的特征和它的生活习性时,他们又开始了自由散漫式的发言。我有点不高兴了,我都没办法说一句完整话或对刚才幼儿的发言进行简单小结,他们就乱抢嘴了。于是按耐不住心中的火气说:“好了,你们都不要说了,现在开始不准抢嘴。”孩子们看到我有点生气了,稍微安静了点。可这也是暂时性的吧,我怕待会又要开始了。其实仔细想想孩子们会这样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孩子们对于瓢虫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他们有太多话想对我们老师倾诉,想对同伴表现,才出现了这种抢话、插话的情况。怎样才能让他们自觉地遵守不抢嘴的规定呢?我们常说课堂上教师的回应也是一门艺术,是课堂顺利进行的关键。

想到这里,我对下一个环节创编诗歌中,让孩子们想想瓢虫还会停在哪里?变成什么?改变了我的态度和语气。我对孩子们说:“小朋友们不要着急,慢慢说,不要抢。老师知道大家都很聪明,也知道很多知识想告诉大家。但是,我们不止要做个聪明的发言者,也要做个认真的倾听者,耐心地听一听别人说了什么,是不是说错了,或是说了什么你不知道的新知识。”到底是中班的孩子了,一下子明白了老师的话,他们自觉的安静了下来。虽然孩子们的.小手还是如雨后春笋般地举起,但是抢嘴的现象没有了。在发言与倾听中,孩子们不仅抒发了自己的倾述欲望,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振林小朋友说:瓢虫,瓢虫,停在我的头顶上,变成一朵美丽的蝴蝶结吧。国志小朋友说:瓢虫,瓢虫,停在我的脚趾上,变成漂亮的指甲油吧;紫岩小朋友说:瓢虫,瓢虫,停在我的耳朵上,变成一个漂亮的耳环吧。听,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啊。

其实,孩子打断我们老师说话是教学过程中常有的事,有时我们会按耐不住直接要求他不能抢嘴。那样反而效果不明显,也会打击孩子表达的积极性,所以当我们的话被孩子打断时,请微笑面对,说出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并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因为那样我们的收获会更多。

教育随笔不肯午睡的孩子

幼儿午睡教育随笔

幼教教育随笔午睡

教育笔记:引导孩子学会珍惜

教育笔记-自制能力弱孩子

教育笔记-调皮孩子应对策略

教育笔记: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教育笔记-面对拿别人东西孩子

甜蜜午睡的教育随笔

蒙氏教育随笔午睡

教育笔记:孩子午睡时的沟通(合集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教育笔记:孩子午睡时的沟通,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