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夜的习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Uyghu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安夜的习俗(共含11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Uyghu”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平安夜的习俗

篇1:平安夜各国习俗

平安夜各国习俗

美国

因为美国是由许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美国人庆祝圣诞的情形也最为复杂,从各国来的移民仍多依照他们祖国的风俗。不过,在圣诞时期,美国人的门外面挂着花环以及其它别致的布置则是一样的。在美国,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有的还习惯在圣诞晚宴的餐桌上摆一只烤乳猪,英美等国人们还往往喜欢在猪的嘴里放一只苹果,据说这个习惯源于一些大家庭,因为只有大家庭才有可能吃得了一头猪,后来一些讲究排场的人在圣诞请客时便纷纷效仿。

法国

法国和一些通行法语的国家圣诞节晚餐是长时间性的,并且可能是派对形式,于圣诞节前夕和新年的傍晚举行。晚餐的名字起于réveil(意指“清醒者”)这个字,因为参加需要保持清醒直到午夜或更晚。

法国的一般成年人,在圣诞前夕差不多都要到教会参加子夜弥撒。在完毕后,家人同去最年老的已婚的哥哥或姊姊的家里,团聚吃饭。这个集会,讨论家中要事,但遇有家人不和睦的,在此后也前嫌冰释,大家要和好如初了,所以圣诞在法国是一个仁慈的日子。在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法国人生性浪漫,有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载歌载舞,醉度圣诞的传统。当然圣诞大餐也很丰盛,有牡蛎、腊肠、美酒、火腿面包、烤肉、色拉、水果和各式糕点。

德国

德国一般的佳肴是烤鹅肉、通心粉沙拉、杏仁糖、麦片粥(德文名为reisbrei)、香味棒(德文名为lebkuchen)、圣婴水果甜面包有好几种面包款式,包含(英文名为Christstollen Dresdenstollen等。)、小乳猪、德式白香肠。

德国的每一信奉耶稣教的家庭,都有一株圣诞树,圣诞树是在德国最先有的。德国人对于制圣诞节饼是很讲究的。饼有很多款式,在亲友之间,彼此均有赠送。在德国,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戴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圣诞拼盘虽不是餐桌上的一道菜,却是各家各户少不了的一道风景,你到任何一个德国人家里,主妇都会端上各色烤制的面点拼盘让客人品尝,而最常见的则是胡椒蜂蜜饼、裹上白糖粉的果脯蛋糕、各种形状的'小饼、夹心巧克力。

俄罗斯

东正教圣诞节为公历1月7日,与公历新年、俄历新年的娱乐活动交织在一起,分外热闹。圣诞节前夕,青年们化装成牛、羊、熊等各种动物,成群结队,挨家挨户去唱圣诞歌,祝贺各家幸福、兴旺,唱完祝歌后要求馈赠礼品。圣诞节期间,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占卜。碟卜是传统的占卜方法之一,姑娘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戒指或其他首饰放在一个碟子或大汤碗中,倒入水后用毛巾盖着,然后由一人用手从中摸一件,摸到谁的,碟卜歌词内容所预示的就是谁的未来。碟卜歌词有的歌唱面包,有的歌唱金银财宝,有的歌唱幸福生活。

瑞典

瑞典人是很好客的,圣诞节时,更有明显的表现,美一个家庭,不论贫富,都欢迎朋友,甚至陌生人也可以去,各种食品摆在桌上,任人来吃。

丹麦

丹麦传统的圣诞节餐点在平安夜置办,内容为烤猪、烤鹅或烤鸭三者择一。其拌以马铃薯、紫色包心菜与大量的浓汤肉汁。其后的甜点为米糕布丁,通常会把一颗杏仁藏在里面,幸运发现的人可获颁杏仁礼盒之类的礼物。传统的圣诞节饮品是格罗格甜酒和特别为当季酿造的传统圣诞啤酒,这些酒类的酒精浓度通常都偏低。

丹麦是最早推出圣诞邮票和称防痨邮票的,这种邮票发出来筹款作防痨经费。在丹麦人寄出的圣诞邮件上没有不贴上这种邮票的。收接邮件的人,看见贴有愈多圣诞邮票的,会觉得更喜欢哩!在丹麦,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泰国

泰国是个具有相当包容性的国家。各种节日非常多。在泰国的圣诞节,年轻人摆出一副将狂欢进行到底的架势。火鸡、蛋糕、甜点当然不可缺少,但是传统的泰国美食却似乎更受欢迎。

新加坡

在新加坡,人们把圣诞节这一天当成是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疯玩的日子,一些大型的商场在圣诞前夕每天都会营业到午夜12时,以方便人们购买圣诞礼物。在街道两旁,圣诞灯饰圣诞树林立。五彩缤纷的各色灯饰,比天上的星星还亮。新加坡的圣诞节延续了西方国家的圣诞饮食习惯,因此火鸡也就成了新加坡人在圣诞节时的必备菜肴。

中国

在圣诞节平安夜吃苹果似乎是我国特有的习俗,那这习俗是怎么来的呢?

“平安果”象征着平安、祥和之意,之所以把“苹果”当成“平安果”的首选,是取了“苹果”的字音。

据说水果商装扮“平安果”是受年轻人的启发。最早应该是来源于校园。

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于是中国人寓以苹果“平安”的吉祥含义。于是逐渐就有了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

于是圣诞送苹果被当做一种传统,人们在圣诞节时收到苹果表示收到祝福,一年都会过的很好,送苹果的意思有平平安安,团团圆圆的意思。苹果是圆的,象征着祝福人家团圆幸福的意思。苹字谐音平,即平安的意思!祝大家年年平安,年年快乐。送苹果代表送的人祝福接受平安果的人新的一年平平安安。

注:平安夜收到的苹果是要吃掉的哦!

篇2:平安夜有哪些习俗?

平安夜又称圣诞夜,即圣诞前夕(12月24日晚),是大部份基督教社会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但现在,由于中西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世界性的一个节日。

平安夜的由来

耶稣诞生的那个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类的救主,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

据说,18的圣诞节前夕,奥地利一个名叫奥本多夫的小镇上的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神父――摩尔,发现教堂里的管风琴被老鼠咬坏了,修理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庆祝圣诞呢?摩尔为此闷闷不乐。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记载着,耶稣降生时,天使向白冷郊外的牧羊人报佳音后,高唱颂歌:“天主受享荣福于天,良人受享太平于地。”他灵机一动,根据这两句经文写成一首赞美诗,取名《平安夜》。摩尔写好歌词后拿给本镇小学教师葛路伯看,请他谱曲。葛路伯读完歌词很受感动,谱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欢迎。后来有两个商人路过这里,学会了这首歌,他们为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听后大加赞赏,下令把《平安夜》定为全国教堂过圣诞节时必唱的歌曲之一。于是,这首不朽的作品一直传唱至今。

平安夜习俗

烤火鸡

在传统的圣诞餐桌上,烤火鸡是不可缺少的菜式。在一些亚洲国家,或许每年只有圣诞节这一天才吃火鸡,以庆祝佳节;但在欧美,尤其是美洲大陆,火鸡却是很普通的一种肉食,而且在感恩节和圣诞节这两个大日子,火鸡更是传统的食品。

美国人吃火鸡的习俗是将火鸡的腹内装填各种材料,放入烤箱内烤熟。等烤熟后将整只火鸡端上桌,再用刀叉把烤好的火鸡分切一起享用。换句话说,他们吃的是“全鸡”。至于为什么不分好再端上桌?这大概就像我们在大年夜吃鱼,不会用鱼片而用全鱼上桌是一样的道理。不但兼顾了菜色的美观和视觉的丰富性。同时,也有全家人团聚在一起的享用大餐的象征。

在一些大饭店花上三四百元就能购得一只正宗方法烤制的火鸡,还包括苦中带甜的小洋白菜、土豆泥、面团、腌苹果等传统配菜。如果不是多人的家庭大餐,可以购买半只,或按流行的做法选购加工好的火鸡片,中间还夹有用面包、牛奶、鸡蛋、栗子混合后烤制的食物片,美妙的味道难以形容,只有亲身体验才会有所感受。

圣诞布丁

今日的圣诞布丁源于传统圣诞食物牛奶麦粥。14世纪以后,烤箱出现在一些贵族的奢华住所里,他们尝试着将麦片粥放进烤箱,于是就烤成了蛋糕。现在每到圣诞节来临,家人们就会聚在一起烘制这道美食。每位家庭成员都要共同制造一个圣诞布丁,象征团结和谐。每个人在搅拌面团时,都会默默许下一个愿望,最后还会在面团里藏一个硬币,这有点像我们以前过年时饺子里放钢G儿的意思。

传统庆祝方式

基督教

平安夜基督教会中,平安夜这天,每家按传统都要摆放一棵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并祈求来年的幸福。

还有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

天主教

天主教的圣诞期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主显节(显现日)庆祝时。

篇3:平安夜的各国习俗

主要习俗: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 the Vigil of the 显现日 庆祝时。

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传统庆祝:

基督教社会中,平安夜这天,每家按传统都要摆放一棵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并祈求来年的幸福。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很多人询问平安夜的由来。圣诞节是指12月25日,平安夜是指12月24日是圣诞前夕,称为圣诞夜,也称为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现代庆祝:

西方国家

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好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早上开启。在德国大部分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 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在日本,大多数人都信奉传统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圣诞节的宗教气息淡薄,一般人鲜少注意圣诞节或平安夜的宗教意义。大多是年轻人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将圣诞节等同于礼物交换、狂欢节或是情人节的延伸,年轻人开派对,情侣往往在圣诞夜约会、吃大餐,造成餐厅与旅馆人潮远多于教堂的现象。

美国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丹麦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英国英国人除开怀痛饮啤酒之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合家团聚。

德国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或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意大利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澳大利亚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华人世界

在台湾,原本只有占人口少数的基督徒以传统方式庆祝,然而近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刺激,以及日本节目、ACG文化的影响,在年轻人之间兴起了过平安夜的风潮,庆祝的方式除了移植自日本及美国之外,许多地方还会举办圣诞狂欢舞会。此外,浪漫气氛浓厚的假期容易导致纵情,再加上未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平安夜后往往出现女性的堕胎潮。

中国也非传统基督教国家,然而香港及澳门在殖民时期分别受到英国及葡萄牙的影响,平安夜是年轻人、小孩子以至所有人都会庆祝的日子。数以十万计的香港市民会到尖东欣赏圣诞灯饰,及到酒店吃自助餐;不少人会在平安夜交换礼物,年轻情侣则会到尖沙咀欣赏圣诞灯饰,开圣诞派对,或到兰桂坊等地狂欢,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则会参加报佳音等宗教聚会。平安夜也令不少年轻人在这晚“初尝禁果”,因此当地有“平安夜,失身夜”之说,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母亲的抉择等组织每年都接到不少求助。在澳门,每逢踏入十二月大街小巷都会粉饰得充满浓厚的欧陆圣诞气氛,圣诞树、马槽、彩带、灯色随处可见。在平安夜,年青人联朋结队到中区逛街,又喜欢到议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欣赏分别由天主教会和基督教团体所举办的圣诞报佳音。到了午夜,澳门各堂区的天主教堂分别举行圣诞子夜弥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数最多,圣诞钟声遍及全城,即使非天主教的市民也喜欢到教堂感受圣诞节的宗教气氛。而澳门的皇朝区亦人潮如鲗,年青人到酒吧狂欢佳节。

篇4:平安夜的由来以及习俗

耶稣诞生的那个晚上,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天上传来了声音,告诉他们耶稣降生的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到人间,是要拯救世人,做全人类的救主,(参见马太福音1章21节,他将要生一个儿子。你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他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

后来,人们就仿效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至今日,就演变成报佳音这个活动。

到了18的圣诞节前夕,奥地利一个名叫奥本多夫的小镇上的一个默默无闻的乡村神父——摩尔,发现教堂里的管风琴被老鼠咬坏了,修理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庆祝圣诞呢?摩尔为此闷闷不乐。他忽然想起《路加福音》里记载着,耶稣降生时,天使向白冷郊外的牧羊人报佳音后,高唱颂歌:“天主受享荣福于天,良人受享太平于地。”他灵机一动,根据这两句经文写成一首赞美诗,取名《平安夜》。摩尔写好歌词后拿给本镇小学教师葛路伯看,请他谱曲。葛路伯读完歌词很受感动,谱好曲,第二天在教堂里演唱,大受欢迎。后来有两个商人路过这里,学会了这首歌,他们为普鲁士国王威廉四世演唱,威廉四世听后大加赞赏,下令把《平安夜》定为全国教堂过圣诞节时必唱的歌曲之一。于是,这首不朽的作品一直传唱至今。

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好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早上开启。在德国大部份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 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份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篇5:平安夜的由来以及习俗

1、平安夜也被视为短日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2、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

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

3、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

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4、互赠苹果

在中国人们也会在平安夜的时候相互赠送苹果,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因此,在平安夜吃苹果也就寓意着“平安”的意思。

5、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

6、与家人团聚

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

7、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

据说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节老公公会驾着驯鹿雪橇满载着礼物准备送点这一年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他会悄悄地从烟囱爬进屋内,礼物塞在挂在床头的袜子里。所以孩子总会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并在袜子旁边放杯热牛奶给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礼给自己。

8、互相交换礼物、报佳音

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

篇6:平安夜的各国习俗

平安夜的各国习俗「汇总」

主要习俗: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 the Vigil of the 显现日 庆祝时。

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传统庆祝:

基督教社会中,平安夜这天,每家按传统都要摆放一棵圣诞树。当晚,全家人团聚在客厅中,围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和爱,并祈求来年的幸福。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很多人询问平安夜的由来。圣诞节是指12月25日,平安夜是指12月24日是圣诞前夕,称为圣诞夜,也称为平安夜。届时,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圣诞之夜,父母们会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

圣诞夜的高潮是基督教堂在圣诞夜举行的活动。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现代庆祝:

西方国家

平安夜亦被认为是圣诞老人及其他地区类似人物四处向好儿童派礼物的时间。在意大利,礼物在平安夜当日早上已开启,而在英国、爱尔兰、瑞典、丹麦、挪威、芬兰、葡萄牙及波兰,圣诞礼物通常在平安夜晚上或圣诞日早上开启。在德国大部分地区,圣诞礼物则在平安夜晚上(德语 Bescherung)开启。在冰岛圣诞节在平安夜下午6时开始,教堂钟声会被敲响,人们会与家人一起享用节日晚餐,之后便会拆礼物,一起渡过晚上。在北美洲,大部分家庭会在圣诞日早上拆礼物。对于已离婚的家庭,孩子可能分开两日与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庆祝。在西班牙礼物则要到1月6日显现日(Día de reyes)早上才会被拆。不少传统圣诞故事都在平安夜晚上发生。

在日本,大多数人都信奉传统的神道教以及佛教,圣诞节的宗教气息淡薄,一般人鲜少注意圣诞节或平安夜的宗教意义。大多是年轻人受到商业炒作的影响,将圣诞节等同于礼物交换、狂欢节或是情人节的延伸,年轻人开派对,情侣往往在圣诞夜约会、吃大餐,造成餐厅与旅馆人潮远多于教堂的现象。

美国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丹麦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英国英国人除开怀痛饮啤酒之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合家团聚。

德国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或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意大利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澳大利亚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华人世界

在台湾,原本只有占人口少数的基督徒以传统方式庆祝,然而近年受到西方文化的刺激,以及日本节目、ACG文化的影响,在年轻人之间兴起了过平安夜的风潮,庆祝的方式除了移植自日本及美国之外,许多地方还会举办圣诞狂欢舞会。此外,浪漫气氛浓厚的假期容易导致纵情,再加上未采取适当的避孕措施,平安夜后往往出现女性的堕胎潮。

中国也非传统基督教国家,然而香港及澳门在殖民时期分别受到英国及葡萄牙的影响,平安夜是年轻人、小孩子以至所有人都会庆祝的日子。数以十万计的香港市民会到尖东欣赏圣诞灯饰,及到酒店吃自助餐;不少人会在平安夜交换礼物,年轻情侣则会到尖沙咀欣赏圣诞灯饰,开圣诞派对,或到兰桂坊等地狂欢,基督教及天主教徒则会参加报佳音等宗教聚会。平安夜也令不少年轻人在这晚“初尝禁果”,因此当地有“平安夜,失身夜”之说,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母亲的抉择等组织每年都接到不少求助。在澳门,每逢踏入十二月大街小巷都会粉饰得充满浓厚的欧陆圣诞气氛,圣诞树、马槽、彩带、灯色随处可见。在平安夜,年青人联朋结队到中区逛街,又喜欢到议事亭前地和大三巴牌坊欣赏分别由天主教会和基督教团体所举办的圣诞报佳音。到了午夜,澳门各堂区的天主教堂分别举行圣诞子夜弥撒,尤其以主教座堂人数最多,圣诞钟声遍及全城,即使非天主教的市民也喜欢到教堂感受圣诞节的宗教气氛。而澳门的皇朝区亦人潮如鲗,年青人到酒吧狂欢佳节。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平安夜的习俗【汇总】

2.平安夜主要习俗作文五年级作文800字

3.平安夜的由来与习俗

4.除夕是几月几日星期几

5.元宵节的十大习俗(汇总篇)

篇7:平安夜习俗作文600字

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 the Vigil of the 显现日 庆祝时。

传统上平安夜,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佳音队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俗说的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到底佳音队这种节日活动是怎么来的呢?

耶稣诞生的那一晚,一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有声音自天上传来,向他们报耶稣降生的好消息。根据圣经记载,耶稣来是要作世人的王,因此天使便透过这些牧羊人把消息传给更多的人知道。

后来人们就效仿天使,在平安夜的晚上到处报人传讲耶稣降生的消息,直到今日,报佳音已经变成圣诞节不可缺少的一个节目。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整个报佳音的活动大约要持续到第二天凌晨四点左右才结束。

圣诞夜弥撒一般分为两次,晚上9~10点的一次对教众举行;另一次是子夜时分的大弥撒,这是圣诞夜的高潮。子夜大弥撒在午夜结束,此时,正好圣诞节来临,常常伴随着教堂的钟声,敲响了对世界的宽恕、祝福和欢乐、幸福。

篇8:平安夜习俗作文600字

1、平安夜也被视为短日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2、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

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

3、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

传统上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4、互赠苹果

在中国人们也会在平安夜的时候相互赠送苹果,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因此,在平安夜吃苹果也就寓意着“平安”的意思。

5、开化妆舞会

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

6、与家人团聚

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

7、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

据说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节老公公会驾着驯鹿雪橇满载着礼物准备送点这一年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他会悄悄地从烟囱爬进屋内,礼物塞在挂在床头的袜子里。所以孩子总会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并在袜子旁边放杯热牛奶给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礼给自己。

8、互相交换礼物、报佳音

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

篇9:平安夜各国习俗

平安夜各国习俗

美国:圣诞大餐中还有一样特别的食品——烤熟的玉米粥,上面有一层奶油,并放上一些果料,香甜可口,别有滋味。

丹麦:当圣诞大餐开始时,人们必须先吃一份杏仁布丁,然后才能开始吃别的东西。

法国:生性浪漫的法国人喜欢在12月24日的晚上载歌载舞,伴着白兰地和香槟酒的浓郁酒香,一醉方休,醉度圣诞。

英国:英国人除开怀痛饮啤酒之外,还喜欢去异地旅游。比较保守的家庭则在圣诞前夜合家团聚。

德国:一向比较严谨的德国人都要开怀畅饮啤酒或白葡萄酒,吃甜食、酸食、酸猪蹄、啤酒烩牛肉、奶制品和各种生菜。

意大利:虽然平时已吃好喝好,但过圣诞节时,那才真叫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美馔佳肴,玉盘奇馐,应有尽有,是饕餐之徒大显身手的时候。

澳大利亚:每家饭店酒店都为圣诞节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有火鸡、腊鸡、猪腿、美酒、点心等。人们在傍晚时分,或一家老小或携亲伴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圣诞大餐。

中国:平安夜送苹果的习俗渐渐流传进中国,圣诞节的前一天,被称为平安夜。平安夜还没到,一种叫做“平安果”的礼物,开始在人们手中悄然传递据说,“平安果”象征着平安、祥和之意,之所以把“苹果”当成“平安果”的首选,是取了“苹果”的字音。

外国平安夜是怎么过的

扫尘

巧得很,和中国民间的“扫尘节”一样(夏历12月24日,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家庭里都要扫尘,“尘”和“陈”谐音,“扫尘”因而有“除旧”的意思),在旧时的欧洲,平安夜也是扫尘的日子。这一天尤其对农村的父母来说,是非常辛劳的一天。他们要为圣诞节和新年做许许多多事情:忙地里活、照料牲口、擦地板、洗厨具、烤圣诞鹅、做蛋糕、布置圣诞树、张罗圣诞礼物……等到全家团聚欢庆平安夜的时候,父母们通常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

报佳音

通常佳音队是由大约二十名青年人,加上一备装扮成天使的小女孩和一位圣诞老人组成。在平安夜晚上大约是九点过后,开始一家一家的去报佳音。每当佳音队去到一个家庭时,先会唱几首大家都熟悉的圣诞歌曲,然后再由小女孩念出圣经的话语让该户人家知道今夜是耶稣降生的日子,过后大家一起祷告再唱一两首诗歌,再由慷慨大方的圣诞老人派送圣诞礼物给那个家庭中的小厅子,整个报佳音的过程就完成了!

国外平安夜的传统习俗

1、平安夜也被视为短日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2、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

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

3、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

传统上不少人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4、互赠苹果

在中国人们也会在平安夜的时候相互赠送苹果,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同音,因此,在平安夜吃苹果也就寓意着“平安”的意思。

5、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

6、与家人团聚

千千万万的欧美人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节目是party或聚会。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

7、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

据说平安夜的晚上,圣诞节老公公会驾着驯鹿雪橇满载着礼物准备送点这一年来表现很好的小朋友,他会悄悄地从烟囱爬进屋内,礼物塞在挂在床头的袜子里。所以孩子总会把一条条色彩缤纷的袜子挂在床头,并在袜子旁边放杯热牛奶给劳苦功高的圣诞老人解渴,并送份大礼给自己。

8、互相交换礼物、报佳音

平安夜,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在这天晚上都会看到一群可爱的小男生或小女生,手拿诗歌弹着吉他,一家一家的唱着诗歌报佳音。

篇10:平安夜的由来及习俗

在英国,平安夜如在工作日,有时会被银行及贸易公司视为短日(下午休息)。

天主教的圣诞季节在平安夜开始。除非当日是星期日(参看待降节),守夜的聚会据说是在12月24日早上。然而,在午夜前参加圣诞节的聚会是不被允许的。圣诞季节继续直至1月4日,如当日是星期六,则至1月5日,当 the Vigil of the 显现日庆祝时。

传统上不少教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一些教会则会在晚上较早时间举行烛光崇拜,通常会有耶稣降生故事的话剧表演,亦会享用大餐,一般会有火鸡或火腿作为主菜。德国的传统菜色则有烧鲤鱼。

平安夜的祝福语

1. 你去哪了?我找了你好久,今天是平安夜,你怎么能不在我身边呢?你快回来吧,就算你伤痕累累,我也不会计较,没有你,我拿什么装圣诞老人的礼物啊?!

2.平安夜月黑风高,圣诞老人迷路了。为了收到圣诞礼物,快去准备升级版圣诞袜吧,装上GPS定位仪,配个红外线瞄准器,圣诞老人马上进入你的射程!

3. 据说平安夜要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一个大大的苹果,祝他平安。看到这个你是不是想送我一个苹果呢?那么,我也送。我自己一个苹果。哈哈,平安夜快乐!

4. 我的祝福,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云彩,带着最真的诚意最大的快乐最好的运气最久的福气最美的成功,在平安夜来到你身边,永远不离开。

5. 看一次这条短信可以增长您的平安信度,读一遍这条短信可以加大您的幸福指数,转一条这个短信可以提升您快乐幅度!平安夜愿平安一生伴随您!

6. 我刚才遇到圣诞老人,我问他:平安夜了,你怎么还不去发礼物?圣诞老人说:在等看短信那个来拉雪橇呢。你还看,还不快去。哈哈!祝你平安!

7.平安夜送你苹果,祈福你一生平安幸福;圣诞节送你个香橙,保佑你一世心想事成;狂欢夜送你个火龙果,祝愿你一辈子红红火火。

8. 思念的力量能缩短时空,让我们彼此牵挂吧;温馨的话语能让彼此温暖,让我们相互问候吧!不管全球赤债危机如何演变,平安夜我还是一如继往地祝福你一生平安圣诞快乐!

9. 带上诚挚的祝福,平安夜到了,送你的祝愿会变成烟花一朵,与现实共灿烂;送你的开心会变成乐曲一歌,与未来共欢唱。我的祝愿是你的理想早日实现!

10.平安夜里“喜临门”,送你一只“聚宝盆”,装花装果装吉祥,装金装玉装财富,装了甜蜜装快乐,愿你平安幸福怀中抱!

篇11:欧洲奇葩平安夜习俗

欧洲奇葩平安夜习俗

保加利亚:素食大餐+彻夜欢歌

在信奉东正教的国度(如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塞尔维亚),1月7日才是“正统”的圣诞节。不过,虽属东正教区的保加利亚从1967年开始改于12月25日庆祝圣诞。在保加利亚,人们认为平安夜是幽灵出没的时候,需要借火保平安。晚上,由全家最年长者拿着燃着的乳香指向家中各处,以赶走邪灵。

平安夜晚餐关系到来年的运势:菜品数量一般为7-12之间的奇数(7、9、或11,盐糖胡椒等调料也计入内),在场人数也同样需为奇数。值得一提的是,这顿“大餐”全由素食组成。按照东正教规,圣诞节前40天是圣诞斋戒期,虔诚的教徒只食用浸泡和煮熟的小米、大米、豆类和蔬菜(豆汤、千层奶酪饼、核桃小麦粥、蜂蜜烤南瓜、果干)。

我们可从圣诞习俗窥见保加利亚的农业传统:人们会在桌布下放入小麦穗或是金耳环,祈求粮食丰收,或是将核桃掰成两半,通过其形状来占卜粮食收成;桌布和枕头内需放入芸豆茎秆,这样来年能有“好收成”。其他一些有趣的传统习俗还有在面包中放入钱币或种子、小树枝,吃到含钱币的面包就预示来年财运旺,吃到种子、树枝的人则身体健康。

值得注意的是,平安夜的餐桌是不能被抬动的:人们入座时,一般会空出几个位置给逝去的长辈。用餐完毕后,人们将未吃完的食物留在桌上,好让逝去祖先的灵魂来享用晚餐。

晚宴过后,部分民众还会去教堂做弥撒。有歌手(koledari)整夜挨家挨户唱圣诞颂歌,为民众带去好运气。作为回报,人们往往会准备礼物、圆面包(Koledni gevreci)、巴尼特萨奶酪酥饼(Banitsa)或一杯酒。在这个夜晚,家庭成员要同一时间就寝,第二天早上还要同时起床,以此谕示全家人在未来能同甘共苦。

丹麦:性情傲娇、爱喝黄油粥的尼森

尼森小人(Nisse)可算是最著名的北欧神话人物(在瑞典的类似形象叫tomte)。传说每家阁楼或马棚里,都居住着一个亦正亦邪、性格孤僻的尼森小精灵,专门负责守护农场动物(尤其是马匹)、保卫住宅安全。如果善待他的话会得到回报,反之则会遭报复。

“Nisse”由“Nils”衍生而来,而后者在斯堪的纳维亚语中意为“尼古拉”(Nicholas),与圣诞老人同名。尼森个头如孩童一般,常年勤俭地身着灰或蓝色破旧外衣,头上却戴鲜红色的尖帽子。这个小人的工作能力非常强,但脾气古怪、不容他人在旁“指手画脚”。

不仅如此,在人们一厢情愿的想象中,尼森的物质要求一点也不高。他辛勤一年的回报仅仅是农民的敬意,再加上一碗搁有黄油(尼森的最爱)的圣诞粥(牛奶煮的米糊,加入盐、肉桂粉、黄油、果汁)。如果有人无法端正态度,对尼森表达应有的尊重,那么他们会失去小精灵、并陷入贫困。

这不仅让人想到《哈利·波特》小说中的家养小精灵多比(Dobby):和其他家养小精灵一样,多比被巫师当作家仆、穿着破枕套没日没夜地干活。不仅如此,它们在为主人完成见不得人的差事时,还经常被主人恐吓威胁、羞辱责骂。与尼森不同的是,J.K.罗琳笔下的家养小精灵往往将服从主人视作天经地义,从没想过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地位。相比之下,尼森不但有劳作的品德,也有反抗和惩罚的能力。

据传说,一年平安夜,一个想要戏弄尼森的女仆做了一个手脚,把为他准备的黄油藏在圣诞粥碗底。当没看到期待已久的黄油时,尼森大发雷霆,冲到棚里杀死了最壮实的牛。有趣的是,发完火的尼森并未就此绝尘而去,而是落寞地回到谷仓,继续喝那碗讨嫌的粥。当咕噜咕噜消灭大半碗、惊见隐藏的黄油时,火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尼森开始犯愁。最后,这家人的邻居不幸“躺枪”:他们农场最好的奶牛被尼森牵到女仆家了。

令人纳闷的是,尼森虽有不可小觑的超能力,却不能自行变出最爱的黄油粥和牛马所需的干草。例如,在另一个传说中,一个农民为没干草喂牛而发愁。尼森拍拍胸脯:“我会帮你的。”果然,农夫家的牛儿在尼森的帮助下茁壮成长。只不过,这个小精灵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在半夜牵牛去邻居家农场偷草。如果他与邻居家的尼森守护者狭路相逢时,是否会有一场恶战?总体来说,尼森在传说中脾气又坏又可爱。他会非常热心地照顾挨饿受冻的动物,也会在每年的忙碌时节帮助勤劳的农夫。

冰岛:毁童年的13个“圣诞小伙”!

有报道称,对冰岛人民来说,书籍是最棒的传统圣诞礼物。在平安夜获得亲友精心挑选书籍的冰岛人可以在静谧的夜晚“安心享用精神食粮”。

不过,对冰岛的小孩子来说,圣诞节可能并不如此平静,毕竟他们在节庆期间要面临整整13个“圣诞小伙”(jólasveinarnir)!这13个“小伙”会在平安夜前的13天依次去敲儿童房间的窗口,并为他们带来礼物或惩罚(烂土豆)。

“小伙”们的爸爸妈妈分别是山妖Leppalúi和Grla,其中Grla每年圣诞临近时会专程下山捉不听话的小孩炖着吃。据称,她从来没有遭遇过“食物短缺”的状况。他们家养的猫Jólaktturinn也有相同的饮食习惯:它要么专吃在平安夜没有得到新衣服的小孩,要么吃掉这孩子的食物。

至于圣诞小伙们,他们虽然不吃小孩(最早的传说里,他们可是吃的!),但各有各的“癖好”,比如偷盘子舔糕点渣、甩门制造噪音,拿钩子偷肉:12月12日首先登场的是“大哥”Stekkjastaur(意为“羊棚傻瓜”)。他喜欢潜入羊群偷喝羊奶,但因双腿僵直无法蹲下喝到,只能不满足地整晚骚扰羊群;12月13日到来的是“二哥”Giljagaur(意为“溪谷里的呆子”),他最爱热腾腾的鲜牛奶,平素潜伏在溪谷附近,一有机会就到牛棚偷刚挤好的牛奶。

“大哥”Stekkjastaur“羊棚傻瓜”

12月14日现身的是颇受欢迎的Stúfur(意为“小胖墩儿”):他是兄弟中个子最小的。小短腿的劣势使得他第一个离开山上,却第三个抵达小镇。胖墩破坏力有限,独爱吃平底锅底烧焦的酥皮;就体型来说,12月15日到来的vrusleikir(意为“舔汤勺的人”)和“小胖墩儿”形成了鲜明反差,而这很显然取决于他们的饮食习惯:vrusleikir只喜欢偷溜入厨房,舔勺子上的菜渣,因而身形偏瘦。

vrusleikir“舔汤勺的人”

12月19日到来的八弟Skyrgámur饮食习惯同样非常清淡,专门偷吃冰岛特有的Skyr酸奶,却出乎意料地体格强壮,能徒手打破酸奶锅的木盖。12月16日、17日造访的两兄弟显然没有营养不良的烦恼:老五Pottaskefill(意为“扫盘子的”)专门吃罐子里的剩菜剩饭,老六Askasleikir(意为“舔碗的人”)会偷偷躲在床底,趁人不备时舔光碗内(askur,一种带盖子的木碗)剩余的食物。

与对剩饭穷追不舍的五哥六哥相比,排行第九、第十二的兄弟对吃颇有追求:Bjúgnakrkir(意为“香肠捣蛋鬼”)会躲在房梁上,伺机偷吃烟熏香肠;23号出现的Ketkrókur(意为“肉钩子”)会试图从烟囱把人家精心准备的熏肉钩走(他最爱熏羊肉,不知道冰岛人23号改吃鲨鱼肉后,他会不会非常失望)。这两个无肉不欢的小兄弟存心是要破坏冰岛人的圣诞大餐。

其他几个“圣诞小伙”的喜好则更为怪异:七弟Huraskellir(“摔门者”)喜欢在半夜大力摔门,故意吵醒熟睡的人们,并因此获得极大的满足感;十弟Gluggaggir(“偷窥者”)爱从窗户偷窥,令人毛骨悚然,他还因此被冠上了小偷的恶名;十一弟Gáttaefu有着极其敏锐的嗅觉,能在数公里外闻到香味。他最喜欢隔着门缝闻餐桌的香味,还能异常迅速精准地判断圣诞小麦饼的具体方位;最小的弟弟Kertasníkir喜爱收集各式蜡烛并把它们吃掉,这或许和早期蜡烛的材质(牛油)不无关系。

捷克:专给“剩女”算命的圣诞节

阖家团圆的节日也许让捷克的“恨嫁”单身女性压力徒增。这不,圣诞节的多个习俗都忙着为她们预测结婚概率:12月4日(圣芭芭拉日)在水中放入一根樱桃树枝,如果它在节前能开花,那么这位女性将在来年步入婚姻殿堂。另一种流行算命法是让单身女性背对街道站在家门口,并向身后扔鞋。如果落地后鞋尖指向大门,那么她就会在一年内结婚。此外,如果女人们在槲寄生下被亲吻,那么她在未来一整年内沐浴爱河。需要注意的是:槲寄生必须是别人送的礼物,不能由自己购买。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如果12月24日在脸颊涂上蜂蜜,那么你在下一年能获得满满的爱。

除了是否告别单身,捷克圣诞节还肩负了更沉重的预测任务:将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如果苹果籽呈五角星型,则来年身体健康,反之不妙。还有一个传统是将蜡烛放入半个坚果壳里,然后把它放到水面上(可以使用水盆)。如果这个迷你“船只”漂离水边,意味着来年会远行;然而,如果小船立即沉没,那是非常糟糕的消息。

捷克人有在圣诞节晚餐喝鲤鱼汤、吃土豆沙拉的习俗,人们还会将鲤鱼鳞放在钱包里,意味着一年到头钱包都会鼓鼓的。

还有一项令人目瞪口呆的奇特传说——如果我们成功在12月24日全天禁食,就会在天上看到一头飞翔的金猪。在天上飞的不仅有“金猪”:捷克人称圣诞老人为“米库拉斯”(Svaty Mikulas),据说他用一根金绳从天堂爬到了大地,身边还有一位天使和一位恶魔陪伴。

奥地利:变成“吉祥物”的恶魔

半人半兽的恶魔坎卜斯(Krampus)是圣尼古拉的同伴,会在12月6日(圣尼古拉日)前夜现身——当慈眉善目的圣尼古拉给乖小孩分发礼物及糖果时,坎卜斯专门处罚不乖的小孩。只不过,淘气鬼受到的惩罚未免太过凶残:用桦树枝打“坏小孩”、将其扔进口袋后,坎卜斯会背着口袋回到山上洞穴,再美美地享用这份“圣诞大餐”。

这个恶魔的形象变得愈来愈具威胁性,除了羊角与羊蹄外,还多了狰狞血腥的脸孔和覆满全身的长毛。不过,坎卜斯并不是圣尼古拉的唯一反例:在德国其他地区,还有惩罚执行者贝尔森克(Belsnickel),他从头到脚穿着毛皮,给好孩子们发糖果,给坏孩子们煤块和一顿鞭子;鲁普雷希特(Knecht Ruprecht)常被视作“黑色圣诞老人”,同样执行惩罚职能;荷兰则有因种族歧视意味而饱受舆论争议的“黑彼得”。《圣诞节之战》的作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尼森鲍姆(Stephen Nissenbaum)认为,1800年代以前,圣诞节并不是一个安静的家庭节日,而是融合了万圣节和新年特色的喧闹狂欢节。

有很长一段时间,坎卜斯形象受到罗马天主教会压制,因为后者禁止人们借魔鬼之名来举行庆祝活动。1890年,奥地利政府不再控制本国的明信片生产,明信片制造商们便把坎卜斯这一形象商业化。从那时起,德国、奥地利以及其他国家的贺卡上常常写有“来自坎卜斯的问候”或“做个乖孩子”的字样。给孩子们的卡片上,也往往绘有坎卜斯吓唬、殴打或者用背袋拖走小孩子的图画。再往后,一些贺卡甚至把坎卜斯画成了一个驾车运走女性的蠢汉或是浪漫的求婚者。如今,扮成坎普斯游行已成为常见的节庆活动,这个早已失去禁忌色彩、被彻底商业化的恶魔一度风靡美国,在多部恐怖电影中“出镜”。奥地利零售业者还通过坎卜斯的形象推动巧克力、公仔等产品销售。

法国:“鞭子老爹”与圣诞马槽

法国东部版本的坎卜斯名叫“鞭子老爹”(Le Pere Fouettard)。圣诞老人在12月6号给孩子分发礼物时,他也相伴左右,负责给淘气的孩子煤块和一顿鞭子。

在传说中,“鞭子老爹”这个人物的起源十分血腥:在公元1150年左右流传的故事版本中,“鞭子老爹”是一个贪婪的旅馆老板。为获得赎金,他与妻子绑架了三个家境富裕的`男孩,并把他们全都杀了。在一个更为暗黑的版本中,夫妇俩干脆成了食人魔:男孩们被下药后,“鞭子老爹”将他们割喉、肢解,再把尸体全放在一个大桶中炖煮。故事的结局是圣诞老人使这些孩子们起死回生,还迫使“鞭子老爹”永世做他的仆人。

在平安夜,孩子们会将自己的鞋子放在窗台上或者壁炉旁,等待圣诞老人在里面放置糖果和礼物。当然,圣诞节肯定少不了马槽的身影:相传圣诞马槽由方济各发明(1181-1226)。1223年,他在格雷乔的教堂中创造了第一个圣诞马槽,并让村庄居民分别扮演圣诞节中的所有人物(刚出生的耶稣、约瑟、玛利亚、东方三贤士、牧羊人和农民)。渐渐地,这个习俗广泛流传,大家也逐渐用模型来代替真实的人物。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公共马槽被禁更是促进了普罗旺斯家庭马槽的传播。与波兰的“豪华双层”马槽相比,普罗旺斯马槽显得更为质朴。

全家人在圣诞节分享木柴蛋糕的习惯,可算的上是改良版的祈福仪式:原本人们会挑选一根上好木柴,在圣诞节的晚上将其点燃,并保留烧焦的木头,以示霉运已被除尽、来年好运相随。渐渐地,美味的蛋糕取代了真正的木柴。德国人也喜欢在圣诞吃甜面包和蛋糕,以纪念受难的耶稣。圣诞面包名为“Stollen”,象征襁褓中的耶稣,而面包中的各式干果则象征献给耶稣的礼物。吃圣诞面包时,德国人还会配上名叫“Gluhwein”的热红酒——这种红酒内含丁香、肉桂等香料,有的还加入了苹果、香橙、柠檬或蜂蜜。同样,芬兰人在圣诞时节也会喝香气四溢的热红酒(Glgi,添加了豆蔻、肉桂、葡萄干和杏仁的红酒):喝着热红酒、吃着姜饼,蒸着桑拿,是不是很过瘾?

意大利:“七鱼宴”和女巫

意大利人的平安夜晚餐被称作“七鱼宴”,由鱿鱼、鳕鱼、沙丁鱼、龙虾、海胆、蛤蜊、鲈鱼、虾、蚌类和扇贝等组成。食用海鲜源于天主教在圣诞夜禁食肉类的习惯,而数字“7”可能指七项圣事,或罗马七山丘。

与挪威藏扫帚习俗相反的是,意大利极其欢迎女巫。例如,意大利的寒假从平安夜(12月24号)前一两天开始,直到隔年1月6号结束,而后者是意大利的儿童节(Befana)。1月5日夜里,名叫贝法娜(Befana)的女巫会骑着扫帚给孩子们派发礼物和糖果。乖小孩将得到很多好吃、美丽的糖果,而不乖的只能找到黑炭(黑糖制作)、树枝(西西里更常见)、橘子皮(橘子焦糖和巧克力混合的糖果)。这个传说的来由是:传说东方三贤士急着寻找刚诞生的耶稣,并请求途中偶遇的贝法娜为他们带路。贝法娜并不知晓具体方位,但盛情款待了他们。当贤士们邀这位热情的主人共同去寻找耶稣时,爱干净的女巫以打扫卫生为由拒绝了他们。不久后,贝法娜后悔了,转而带上一大包糖果出门寻找刚降临的婴儿,并将糖果分发给沿途的孩子们。据说,贝法娜还会将各家的屋子扫得干干净净,以除旧迎新、赶走屋里的恶魔。为答谢女巫的好意,意大利人会在客厅里留下小食和红酒。但在挪威,人们却十分忌惮这些超能力者,并会在平安夜将扫帚藏好,以防引来在平安夜出没的巫师或魔鬼。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粑粑”木头

与其他国小孩子在袜子里找礼物的习惯不同,加泰罗尼亚地区孩子们的礼物是由“粑粑木头”(Tió de Nadal)“拉”出来的:从12月8日开始,小孩子们要准备好一截木头,为它画上笑脸、戴上红色软帽、安上小短腿,再盖上“防寒”的被子。一家人每天认真地为木头“喂食”。平安夜晚上,孩子们会唱着木头之歌(“如果你不拉出榛子和突伦糖,我们将用小棍打你”),用力地敲打“粑粑木头”,以助它“拉”出礼物和糖。

我们还可以在圣诞马槽的角落看到名为“排便者”(caganer)的泥人玩偶。乍看上去十分粗俗,但人们认为它给大地施肥,是来年丰收繁荣的象征,在法国南部也有类似传统。近年来,排便玩偶还被视作人人平等的象征:虽然“排便者”最初的形象是一个歪歪戴着红帽子的农夫,但它早已被塑造成各式各样的人物——政客、明星、皇室成员、球星等无一幸免。

巴斯克地区的小孩子过去也许没有如此欢乐的圣诞节:那里的“圣诞老人”名叫奥林泽罗(Olentzero),是一个戴着四角帽、抽着烟斗的胖子。他的职责是惩罚淘气包。如何惩罚呢?据说他会从烟囱里扔下镰刀,切断不睡觉的小孩的喉咙。这一野蛮血腥的传说在现代渐渐消弭,如今“放下屠刀”的奥林泽罗和圣诞老人一样,是只带来好礼物的正面形象。

平安夜各国习俗

平安夜的各国习俗

平安夜习俗活动有哪些

平安夜问候语

平安夜日记

平安夜 英文

平安夜策划书

平安夜短句

平安夜说说

平安夜读后感

平安夜的习俗(精选11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平安夜的习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