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你的困境力,决定了你的未来(共含4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no1cn201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能把自己从困境里解救出来的人会走上更高一级的阶梯,而被困境打败的人则会在漩涡里一直打转沉沦。想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重要的还是不断磨练自己的困境力,让自己在困境力学会的东西,变成自己无敌的盔甲。
文/安心
01
我和先生在四年前辞职创业,头两年没有经验,几乎没有赚到钱,身上还压着车贷房贷,这两年我们的工作室走上正轨,有时候我先生会问我,那两年你觉得生活苦吗?
女人的小心机,我很想说苦,好让他感念我陪他创业,一起吃苦,以后更加对我好,但是想了想我还是摇了摇头。
不是装的,确实,因为我先生是一个拥有强大困境力的人,他用他的心态和坚韧化解了我的焦虑和烦躁。
那两年我们基本上没有过一天的休息,晚上加班到十点是正常的,九点下班那就跟放假没两样了。
因为租来的房子门口的便利店九点半关门,九点下班还能买一包瓜子带回去就可以一起十点档的电视剧。其实我早累的没力气嗑瓜子了,但我先生总会兴致勃勃的牵着我,买零食看电视,把工作暂时抛到脑后。
生活的考验有时候远比我们想象更加艰难。
后来我们完全不用加班了,因为没有生意了。这比加班到没有多少钱赚要更加折磨人,银行的房贷提醒信用卡的账单都分分钟让我焦虑,还有突然多出来的大把无所事事的时间。
压力大到我开始频繁的掉头发,晚上失眠,先生担心我的身体,每天晚上带我去跑步,我们坚持了很久,运动给灰暗的生活带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没有改变我们的经济状况,但赶走了我心里的阴霾,让生活变得充满希望。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先生在毫无起色的困境面前没有一刻停止学习,为了更深入进去我们所在的行业,更了解他的运作法则,不停的学习和尝试。
最后靠着他的力挽狂澜我们暂时摆脱了困境,不论在时间和金钱上都获得了一定的自由,这当然让我们感觉到了生活的舒适,但最让我感觉到踏实的不是钱,是在我先生的带领下,更加强大的困境力。
02
困境力是一种生活的能力。
人生路漫漫,谁不曾风雨兼程却一无所获,谁又不曾绝望的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我见过面临困境再也站不起来的人。
那是我曾经的朋友A,我们大学便相识,又是同乡,算是关系特别好的朋友。
A是性格很开朗的男生,家境不错,个性大方爱玩,人缘很好,身边的人都喜欢他。
大学毕业以后,本该参加工作的A遭遇了家庭的变故,他的妈妈因为生意上的原因进了监狱。爸爸撇下他们母子两一走了之,。
为了帮妈妈打官司,家里的积蓄花的一分不剩,朋友们都同情A的遭遇,A时常向朋友们借钱,大家都会尽量帮忙。
但是后来A借钱借的越来越频繁,我们才想起他妈妈出事已经快一年了,他却始终没有参加工作,每天窝在家里看电视,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平。
他急切的渴望钱,却不肯从任何一份工资低的工作做起,因为觉得那些事情并不符合他的生活档次。他也不去学任何东西,他否定自己,也害怕所有的辛苦。
所以毕业五年之后,朋友们都和他联系变少了,前不久听说快三十的他,依然靠着借钱度日。
一蹶不振和从头再来,有时候只在一念之间。
我曾经在一个综艺节目上对一个满头白发的中年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个中年人曾经是一个千万富翁,家道中落欠了一身的债,他急白了头发。经过几番周折,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和妻子一起开了一家早餐店,日子又过得火红起来。
他在节目里唱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历经苦难又柳暗花明的他唱出了这首歌特别的味道。
那种从头再来的气魄,最终让他立于不败之地。
03
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当你从云端跌落,你还能把生活过好吗?
前不久节假日和大学的同学们一起聚会。大家聊起毕业的这几年,原来大家都经历了不少心酸。
我们的班花L在学校里可是众星捧月的人物,原本高颜值应该是给她加分的,但是她却遇到一个特别变态的主管,总觉得她空有一副皮囊,进公司靠的是脸。
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不受主管待见,部门的同事自然不会有多照顾他,什么都不懂的L四处碰壁。
L曾因此焦虑到每天失眠,想换工作又舍不得这好不容易进去的大公司。
作为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小人物,L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这都没有让L忘记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下了班,为了提升自己,L还要去上英语课。
对于习惯了被人捧在手心的L来说那是一段很灰暗的日子,后来机缘巧合下,L在英语夜校碰到了同来上课的主管,加上L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才让主管不再对她有偏见。
现在的L已经是公司的管理层,谈起那段时光,L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感谢那段时光,因为不曾把我打倒的最终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纵观这些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现在过得不错的大都经历过不少风雨,并且坚强的挺过了困境,一步步变得更加强大。而那些在困境里认输的人,依然领着微薄的薪水,抱怨着生活的不公平。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总跟我们说,你们毕业之后最初的五年会是你们人生最累最困惑又最不得志的五年。没人把你们当一回事,经济拮据,做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薪水。大家都一样,但是五年之后,你们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
我现在明白,老师口中所谓的差距,应该就是一个人从困境里成长的能力吧。
能把自己从困境里解救出来的人会走上更高一级的阶梯,而被困境打败的人则会在漩涡里一直打转沉沦。
想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重要的还是不断磨练自己的困境力,让自己在困境力学会的东西,变成自己无敌的盔甲。
你的困境力,决定了你的未来
文/安心
01
我和先生在四年前辞职创业,头两年没有经验,几乎没有赚到钱,身上还压着车贷房贷,这两年我们的工作室走上正轨,有时候我先生会问我,那两年你觉得生活苦吗?
女人的小心机,我很想说苦,好让他感念我陪他创业,一起吃苦,以后更加对我好,但是想了想我还是摇了摇头。
不是装的,确实,因为我先生是一个拥有强大困境力的人,他用他的心态和坚韧化解了我的焦虑和烦躁。
那两年我们基本上没有过一天的休息,晚上加班到十点是正常的,九点下班那就跟放假没两样了。
因为租来的房子门口的便利店九点半关门,九点下班还能买一包瓜子带回去就可以一起十点档的电视剧。其实我早累的没力气嗑瓜子了,但我先生总会兴致勃勃的牵着我,买零食看电视,把工作暂时抛到脑后。
生活的考验有时候远比我们想象更加艰难。
后来我们完全不用加班了,因为没有生意了。这比加班到没有多少钱赚要更加折磨人,银行的房贷提醒信用卡的账单都分分钟让我焦虑,还有突然多出来的大把无所事事的时间。
压力大到我开始频繁的掉头发,晚上失眠,先生担心我的身体,每天晚上带我去跑步,我们坚持了很久,运动给灰暗的生活带来了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没有改变我们的经济状况,但赶走了我心里的阴霾,让生活变得充满希望。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先生在毫无起色的困境面前没有一刻停止学习,为了更深入进去我们所在的行业,更了解他的运作法则,不停的学习和尝试。
最后靠着他的力挽狂澜我们暂时摆脱了困境,不论在时间和金钱上都获得了一定的自由,这当然让我们感觉到了生活的舒适,但最让我感觉到踏实的不是钱,是在我先生的带领下,更加强大的困境力。
02
困境力是一种生活的能力。
人生路漫漫,谁不曾风雨兼程却一无所获,谁又不曾绝望的不知道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我见过面临困境再也站不起来的人。
那是我曾经的朋友A,我们大学便相识,又是同乡,算是关系特别好的朋友。
A是性格很开朗的男生,家境不错,个性大方爱玩,人缘很好,身边的人都喜欢他。
大学毕业以后,本该参加工作的A遭遇了家庭的变故,他的妈妈因为生意上的原因进了监狱。爸爸撇下他们母子两一走了之,。
为了帮妈妈打官司,家里的积蓄花的一分不剩,朋友们都同情A的遭遇,A时常向朋友们借钱,大家都会尽量帮忙。
但是后来A借钱借的越来越频繁,我们才想起他妈妈出事已经快一年了,他却始终没有参加工作,每天窝在家里看电视,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平。
他急切的渴望钱,却不肯从任何一份工资低的工作做起,因为觉得那些事情并不符合他的生活档次。他也不去学任何东西,他否定自己,也害怕所有的辛苦。
所以毕业五年之后,朋友们都和他联系变少了,前不久听说快三十的他,依然靠着借钱度日。
一蹶不振和从头再来,有时候只在一念之间。
我曾经在一个综艺节目上对一个满头白发的中年人印象特别深刻,这个中年人曾经是一个千万富翁,家道中落欠了一身的债,他急白了头发。经过几番周折,他又重新站了起来,和妻子一起开了一家早餐店,日子又过得火红起来。
他在节目里唱刘欢的那首《从头再来》,历经苦难又柳暗花明的他唱出了这首歌特别的味道。
那种从头再来的气魄,最终让他立于不败之地。
03
从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当你从云端跌落,你还能把生活过好吗?
前不久节假日和大学的同学们一起聚会。大家聊起毕业的这几年,原来大家都经历了不少心酸。
我们的班花L在学校里可是众星捧月的人物,原本高颜值应该是给她加分的,但是她却遇到一个特别变态的主管,总觉得她空有一副皮囊,进公司靠的是脸。
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不受主管待见,部门的同事自然不会有多照顾他,什么都不懂的L四处碰壁。
L曾因此焦虑到每天失眠,想换工作又舍不得这好不容易进去的大公司。
作为一个没有存在感的小人物,L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但这都没有让L忘记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下了班,为了提升自己,L还要去上英语课。
对于习惯了被人捧在手心的L来说那是一段很灰暗的日子,后来机缘巧合下,L在英语夜校碰到了同来上课的主管,加上L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才让主管不再对她有偏见。
现在的L已经是公司的管理层,谈起那段时光,L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感谢那段时光,因为不曾把我打倒的最终让我变得更加强大。”
纵观这些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现在过得不错的大都经历过不少风雨,并且坚强的挺过了困境,一步步变得更加强大。而那些在困境里认输的人,依然领着微薄的薪水,抱怨着生活的不公平。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师总跟我们说,你们毕业之后最初的五年会是你们人生最累最困惑又最不得志的五年。没人把你们当一回事,经济拮据,做着最累的活,拿着最低的薪水。大家都一样,但是五年之后,你们之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明显。
我现在明白,老师口中所谓的差距,应该就是一个人从困境里成长的能力吧。
能把自己从困境里解救出来的人会走上更高一级的阶梯,而被困境打败的人则会在漩涡里一直打转沉沦。
想要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最重要的还是不断磨练自己的困境力,让自己在困境力学会的东西,变成自己无敌的盔甲。
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了你未来的高度
无论是职场,还是创业,都无可避免地需要面对一些棘手的难题,例如:
混迹职场的人,老板让你拿出一份市场营销的提案;创业者需要用足够吸引人的经营策略吸引顾客。
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碰到这种情况都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说到底,还是提出创意想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人人都有,关键在于能力的大小,这决定了问题解决的程度。
很多人不善于此道,其实是未得其法。最近阅读的《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这本书,就是系统介绍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本书。
作者坂田直树认为,解决问题只需要一张图。而这张图简单归纳,有三个关键点:自己的能力,共赢思维,重合思维。简单来说,就是用多方视角来思考问题,我们解决问题总是主观为先,但这种思考模式下,往往只能取悦自己,很难满足别人。
坂田直树初入职场时,也是主观思维的奉行者,后来在市场部深耕多年,总结出了书中的问题解决之法,更以此创立了日本最大的共创平台Blabo!。
接下来我们重点了解下书中解决问题的三个关键点。
先说说自己的能力。很多人一味地追求方案的完美,却忽略了能不能做到这个问题。
老板常常会许诺说,只要你拿出好方案,升职加薪都不是问题。但最终的我们却并没有因此而走上人生的巅峰。是你想不出来好方案吗?不是,而是没想出能够执行的`好方案。
前段时间网上新闻报道的,成都火锅店被吃垮,不得不暂停营业。大学生创业开火锅店,为了吸纳消费者,推出了120元吃一个月火锅的活动。不得不说,活动的目的是完美达到了,生意空前的火爆,顾客要来吃火锅,甚至要排队好几个小时。但老板还是小瞧了大家占便宜的心理,负利润的经营模式,很快让火锅店亏损多达五十多万,不得不叫停。
我们的脑子里,从来都不缺好创意。关键是,你的能力是否能够支撑你创意的事实。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像阿里巴巴那样,能够散尽千金,赢得人心;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像乔布斯那样,有足够的能力完成他脑袋里千奇百怪的主意。
再说说第二个关键点,共赢思维。在《重启》这本书里,其实是多方视角的灵活运用,包含两个点,赢得目标人和赢得对手。
所谓的赢得目标人,就是从对方的角度思考他的需求。
世界顶尖的咨询公司麦肯锡为许多国际知名企业服务,有一套非常科学提案写作法。这套方法的精髓之处就在于充分考虑决策者的思维和喜好。
比如现在有一份提案,需要你分别拿给市场部的领导和人事部门的领导,提案的侧重点肯定的不一样的。市场部的领导可能更希望直观地看到你的方案实施之后所能带来的销售额,而人事部的领导却是希望看到对人才的吸纳度。提案是同一份,只是描述的重点内容却有了天差地别。
在赢得目标人的同时,若是能与对手共赢,那才是真正的赢家。
去年火爆朋友圈的感恩节杜蕾斯文案。杜蕾斯写给德芙的:
感谢你。
因为你的怦然心动,
才有了我的初次登场。
而德芙同样回应道:
不用谢。
此刻尽丝滑。
杜蕾斯牢牢把握住了消费者猎奇心理,同时大方地为德芙品牌做广告,看似推销别人,实则为自己赢得了人心。杜蕾斯的感恩节文案,被网友誉为年度最佳文案。
真正成功的创意,不是干掉对手,壮大自己,而是能与顾客、与对手共赢。对手的存在,不正能凸显出自己的强大吗?
第三个关键点,重合思维。这一点实际上是前面两者的结合。坂田直树认为,问题的解决之法正是源于此。
重合思维是指抛开分歧点不看,寻找你与对方的共同点,也就是求同存异。
举个例子,比如每年春节支付宝发起的集五福活动。
全国网友需要的是一项能够与朋友产生交集,有过节的热闹感,同时有一定的彩头给春节带来一些喜庆的感觉的活动。而阿里巴巴则希望能够扩展品牌,进一步扩大市场,让支付宝被更多的人使用。恰好,阿里巴巴也有雄浑的财力足以支撑,一次送出几个亿对阿里来说只是小菜一碟。
集五福分大奖的想法也就由此而生。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阿里的团队找到了它与消费者之间的重合点。
其实说到底,要想出能够完美解决问题的好创意并不难,难在我们不懂得行之有效的方法。
《重启:打破思维局限的问题解决术》所提出的一张图解决问题,灵活之处在于不断地切换思考问题的视角,从自己出发,从顾客的角度出发,以及从对手或者旁观者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目的就在于开阔自己的眼界,发现更多更好的解决之法,以满足多方需求,实现共赢。
是什么决定了你的未来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充满着前所未有的机会:如果你有雄心,又不乏智慧,那么不管你从何处起步,你都可以沿着自己所选择的道路登上事业的顶峰,但前提是,你必须成为自己的首席执行官,知道何时改变发展道路,并在可能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努力、干出实绩。要做好这些事情,首先要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清楚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新知识和与别人共事的,并且还明白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自己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最大贡献。因为只有当所有工作都从自己的长处着眼,你才能真正做到卓尔不群。
我的长处是什么
比起知道自己不擅长什么,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以前的人没有什么必要去了解自己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就决定了他一生的地位和职业。但是,现在人们有了选择。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要发现自己的长处,唯一途径就是回馈分析法。每当做出重要决定或采取重要行动时,都可以事先记录下自己对结果的预期。9到 12个月后,再将实际结果与自己的预期比较。持之以恒地运用这个简单的方法,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可能两三年),发现自己的长处。同时也能发现,哪些事情让你的长处无法发挥出来,哪些方面自己则完全不擅长。
根据回馈分析的启示,需要在几方面采取行动。
首先,专注于你的长处。把自己放到那些能发挥长处的地方。
其次,加强你的长处。改善自己的技能或学习新技能。
第三,发现任何由于恃才傲物而造成的偏见和无知,并且加以克服。
第四,纠正你的不良习惯。
我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令人惊讶的是,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平时是怎样把事情给做成的。同一个人的长处一样,一个人的工作方式也是独一无二的。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你是读者型(习惯阅读信息)还是听者型(习惯听取信息)的人。绝大多数人都没意识到这种分别,对自己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一直是新闻媒体的宠儿。不管记者提出什么问题,他都能对答如流。十年后,他当上了总统,但当年对他十分崇拜的同一批记者却公开瞧不起他。他们抱怨说,他从不正面回答问题,而是喋喋不休地胡侃着其他事情。
艾森豪威尔显然不知道自己属于读者型,而不是听者型。当他担任欧洲盟军最高统帅时,他的助手会确保媒体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在记者招待会开始前半小时以书面形式提交。这样,他就完全掌握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当他就任总统时,他甚至连记者们在问些什么都没听清过。
几年后,林登·约翰逊把自己的总统职位也给搞砸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不知道自己是听者型的人。他的前任约翰·肯尼迪是个读者型的人,搜罗了一些出色的笔杆子当其助手。约翰逊上任后留下了这些人,可是他根本看不懂这些笔杆子写的东西。
没有几个听者型的人可以通过努力变成合格的读者型——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的努力,反之亦然。因此,试图从听者型转为读者型的人会遭受林登·约翰逊的命运,而试图从读者型转为听者型的人会遭受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的命运。他们都不可能发挥才干或取得成就。
我如何学习
所有的学校都遵循这样的办学思路:只有一种正确的学习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从。但是,对学习方式跟别人不大一样的学生来说,被迫按学校教的方式来学习就是地狱。实际上,学习大概有六七种不同的方式。
有人靠写来学习,有人在实干中学习,还有些人以详尽的笔记来学习。例如,贝多芬留下了许多随笔小抄,然而他作曲时从来不看。当被问及他为什么还要用笔记下来时,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马上写下来的话,我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如果我把它们写到小本子上,我就永远不会忘记了,也用不着再看一眼。”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认识当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样学习的。当被问到:“你怎么学习?”大多数人都知道答案,
但是当问到:“你根据这个认识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吗?”没有几个人回答“是”。
我们必须明确对自己的认知:我是在压力下表现出色,还是适应一种按部就班、可预测的工作环境?我是更适合当决策者,还是作为顾问?
一些人作为团队成员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单独工作最出色。一些人当教练和导师特别有天赋,另一些人却没能力做导师。明确自我,才能更好地与人合作,同时在学习中明确方向。
不管怎么样,不要试图改变自我,因为这样不大可能成功。但是,应该努力改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
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要进行自我管理,最后不得不问的问题是:我的价值观是什么?
我们所遵从的伦理道德要求我们问自己:我每天早晨在镜子里想看到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组织或一种情形下合乎道德的行为,在另一个组织或另一种情形下是否也是合乎道德的?如果一个组织的价值体系不为自己所接受或者与自己的价值观不相容,人们就会倍感沮丧,工作效率低下。
一个人的工作方式和他的长处很少发生冲突。但是,一个人的价值观有时会与他的长处发生冲突。一个人做得好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相当成功的事情,可能与其价值体系不吻合。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所做的工作似乎并不值得贡献毕生的精力,甚至没必要贡献太多的精力。
我属于何处
少数人很早就知道他们属于何处。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至少要过了二十五六岁才知道这点。只有知道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价值观是什么,才能够决定自己该向何处投入精力,或者能够决定自己不属于何处。
已经知道自己在大公司里干不好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在一个大公司中任职。已经知道自己不适合担任决策者的人,应该学会拒绝做决策工作。
知道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也使得一个人能够坦然接受一个机会、一个邀请或一项任务。“是的,我将做这件事。但是,我将按照我自己的特点,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做这件事,进行这样的组织安排,这样来处理当中所牵涉的关系。这是我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应该会取得的成果,因为这就是我。”
成功的事业不是预先规划的,而是在人们知道了自己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后,把握机遇水到渠成的。知道自己属于何处,可使一个勤奋、有能力但原本表现平平的普通人,变成出类拔萃的工作者。
对人际关系负责
除了少数伟大的艺术家、科学家和运动员,很少有人是靠自己单枪匹马而取得成果的。不管是组织成员还是个体职业者,大多数人都要与别人进行合作,并且是有效的合作。
首先是要接受别人是和你一样的个体这个事实。他们会执意展现自己作为人的个性。因此,要想卓有成效,你就必须知道共事者的特征。这个道理听起来让人很容易明白,但是没有几个人真正会去注意。
一个习惯于写报告的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因为他的老板是一个读者型的人,即使下一个老板是个听者型,他也会继续写着那些报告。这位老板因此认为这个员工愚蠢、无能、懒惰。但如果这个员工事先研究过新老板的情况,并分析过这位老板的工作方式,这种情况本来可以避免。
这就是“管理”上司的秘诀。每个人都有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工作。提高效率的第一个秘诀是了解跟你合作的人,以利用他们的长处、工作方式和价值观。
人际关系责任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沟通责任。大部分冲突都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别人在做什么,他们又是采取怎样的工作方式,专注于做出什么样的贡献以及期望得到怎样的结果。而不了解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去问。
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不一定要彼此喜欢对方,但一定要彼此了解。
自我管理中面临的挑战看上去比较明显,其答案也不言自明。但是,自我管理需要个人做出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历史上每一个社会,甚至是个人主义
个人主义查看更多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松散结合的社会结构,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人人只关心自己的或直系亲属的…倾向最强的社会,都认为两件事情理所当然:第一,组织比员工更长寿;第二,大多数人从不挪地方。
如今,情况恰恰相反。工作者的寿命超过了组织寿命,而且他们来去自如。于是,人们对自我管理的需要在人类事务中掀起了一场革命。
★ 决定忘了你作文
★ 决定你一生的句子
★ 底线决定你的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