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庆宫春,庆宫春周邦彦,庆宫春的意思,庆宫春赏析(共含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defrtgy”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庆宫春,庆宫春周邦彦,庆宫春的意思,庆宫春赏析 -诗词大全
庆宫春作者:周邦彦 朝代:北宋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展孤城。
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
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
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庆宫春,庆宫春姜夔,庆宫春的意思,庆宫春赏析 -诗词大全
庆宫春作者:姜夔 朝代:南宋 体裁:词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 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己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于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注释】 ①绍熙辛亥:光宗绍熙二年(1191)。
②石湖:范成大,号石湖居士。
③吴兴:浙江湖州。
④垂虹:即吴江城利往桥,因桥上建亭名垂虹,故称垂虹桥。
⑤笠泽:即太湖。
⑥玉峰:指太湖中白雪覆盖的西洞庭山缥缈峰和东洞庭山百里峰。
⑦护云衣:指烟云缭绕,围护山峰。
⑧长桥:即垂虹桥。
⑨舸:船。【译文】绍熙辛亥年除夕,我告别了隐居在苏州石湖的范成大返回吴兴。在下雪后的夜晚,经过垂虹桥,我作了一首诗:“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五年后的冬天,我又和俞商卿、张平甫、朴翁从封山、禺山一道乘船去梁溪。途中经过吴松,正天寒地冻的时候,四周一片空旷,云层有如天幕。半夜时我们结伴走过垂虹桥。点点下垂的星光,映照着湖上渔火,北风劲吹,寒意阵阵,喝几杯酒也无法抵挡趋走寒冷。朴翁把被子裹在身上,还一边走一边吟诗。我也趁兴写下这首词。朴翁怪我如此费心没什么好处,然而我兴趣难以控制。平甫、商卿、朴翁都擅长作诗,所创作的诗篇都奇丽诡异,我也勉强模仿他们。这次旅行回去,每人各创作五十多首作品。在莼菜飘香的湖面,我们荡着双桨。稀稀落落的雨点,落在岸边的松树上。暮霭渐渐笼罩,天高水阔令人惆怅。我呼唤着盟友沙鸥,它们仿佛就要飞近我的`身旁。忽然又背我飞去,掠过岸边的垂杨。记得那年归去,荡着云层般的雪浪,我们共同乘坐一只小船独自启航。我似乎又看到了当年的景色,青黛色的远山依稀隐约,宛如秀眉低垂而含有泪痕的模样。采香径里春寒袭人,我久久地流连彷徨。也不管是否有人应和,竟独自放声吟唱。西望正是垂虹桥,我们的轻舟飘飘然向远处漂荡。那种兴致平生再也难以遇上。等我从酒醉中醒来,船已驶出很远,烟波茫茫。我还在怀念佳人足上的那双白袜,她耳轮上的那对耳环。如今这一切都在哪里啊,只有桥上的栏杆依旧,可以在我身边与我作伴。【赏析】本词是重经旧地怀人之作。词之小序把写作背景、时地、缘由交待得较清楚。但尚须作一些补充说明,此词方可读懂,并理解其意蕴。绍熙二年(1191)除夕,作者从范成大苏州石湖别墅乘船回家时,范成大赠给作者一名待女小红。作者兴高兴烈地带着新人雪夜泛舟南昌归。过垂虹桥时作《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绝句。小序是其中的一首,还有一首专咏小红的《过垂虹》诗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此次与几位友人再经垂虹桥,作者睹晾生愁,忆今起当年小红偕伴而行的幸福情景。上片写傍晚的迷蒙景象与悲凉气氛,暗转对往事的回忆。下片开头几句遥想当年在采香径中的赏心乐事。“酒醒波远”又回到现实。写往时的欢欣快乐,反衬今日之孤寂愁苦。最后三句以现境的凄凉收束。“惟有阑干,伴人一霎”两句饱含酸悲,可以断定,“伴人一霎”的栏杆一定是词人当初和小红相亲相爱,温柔软语时倚凭的地方。如今只有栏杆陪伴我了。岂不令人凄怆?全词空灵蕴藉,情味也极深厚隽永。
庆宫春,庆宫春姜夔,庆宫春的意思,庆宫春赏析 -诗词大全
庆宫春作者:姜夔 朝代:南宋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
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
酒醒波远,政凝想、明素袜。
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庆宫春》古诗赏析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展孤城。
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
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
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作品赏析:
此词描写游子行旅别离之情,上片就旅途即景生情,着意措摹;下片就离思极力追忆,驰骋想象。
“云接平岗 ,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写游子在愁云笼罩的阴寒天,跨过山冈,越过原野,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 ,经过漫长的旅途 ,总算在偏僻的荒原上看到一座孤城 。“渐 ”字有韵味 ,表示原野广阔、路途遥远曲折,又能透露行人旅客那焦灼期待的心情。“衰柳啼鸦,惊懈驱雁”,两句通过乌鸦和鸿雁的啼声,极力描摹秋季原野上的肃杀气氛 。“惊风驱雁”四字,最见精彩。用“惊”字形容秋风,除了说它猛烈之外,还能使人觉得节序变换之迅速,从而产生一种仓皇无措之感 ;说鸿雁是被秋风驱赶而南飞,还有比喻人生道路上的.为世事所驱遣而不由自主的意思 。“动人一片秋声 ”,“动人 ”二字并不突兀,因为它只不过是把上文写景之中所含的抒情成分点明罢了。“秋声”,当然是指鸦啼、雁唳和风吹的声音,但与“一片”相连接,则是为了与开头所描写的广漠原野相照应。由于环境寂静,声音便传得远;又由于有一些单调的声音 ,而周围的环境却会显得更加寂静。
以上几句 ,景中寓情,传达出深沉蕴藉的悲秋之意。
以下转入叙事,写作者精疲力竭时,在沉沉暮霭中抬头远望,透过薄薄的云雾,看到空中的点点星光。天地间行走 ,江湖上飘零,作者风尘仆仆,憔瘁不堪,一到黄昏,离愁别恨愈加浓重。这几句,写得波澜起伏,情深意切。
下片写回忆中的往事,借助于对夕日一段恋情的描写,缠绵宛转地表达作者的离情别绪。首句点明作者曾在歌舞欢宴之地有过一段难忘的艳遇 。“花艳参差 ,香雾飘零 ”八字 ,极写美女之姿 ,令人眼花心醉。“花艳 ”,喻指女郎的美貌 。“香雾 ”是美人香气 ,“雾”言其浓若可见 ,又飘荡弥漫无所不至。
以下几句是说在众多乐伎中有词人独爱的一位吹笙美人 。“娇凤”言其小,又言其美,同时又兼指她演奏出来的那悠扬动人的、如同凤鸣一般的笙乐 。“夜深簧暖笙清”一句,写美人渲奏的乐声之清越 。“眼波传意”,写美人与作者心有灵犀,眉目传情。恨密约、匆匆未成 ”,写一段美好恋情的迅速破灭 。“许多烦恼 ,只为当时,一饷留情。”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离愁别绪之深重。
词中以追忆的方式,表现萌发于作者与歌女之间的爱情,读来柔肠百转,令人感慨。作者写歌女的姿容与乐声,形声兼备,丰满鲜活,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庆宫春》古诗赏析
云接平冈,山围寒野,路回渐展孤城。
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
倦途休驾,淡烟里,微茫见星。
尘埃憔悴,生怕黄昏,离思牵萦。
华堂旧日逢迎。花艳参差,香雾飘零。
弦管当头,偏怜娇凤,夜深簧暖笙清。
眼波传意,恨密约,匆匆未成。
许多烦恼,只为当时,一饷留情。
作品赏析:
此词描写游子行旅别离之情,上片就旅途即景生情,着意措摹;下片就离思极力追忆,驰骋想象。
“云接平岗 ,山围寒野”,路回渐转孤城写游子在愁云笼罩的阴寒天,跨过山冈,越过原野,在崎岖的小路上跋涉 ,经过漫长的旅途 ,总算在偏僻的荒原上看到一座孤城 。“渐 ”字有韵味 ,表示原野广阔、路途遥远曲折,又能透露行人旅客那焦灼期待的心情。“衰柳啼鸦,惊懈驱雁”,两句通过乌鸦和鸿雁的啼声,极力描摹秋季原野上的肃杀气氛 。“惊风驱雁”四字,最见精彩。用“惊”字形容秋风,除了说它猛烈之外,还能使人觉得节序变换之迅速,从而产生一种仓皇无措之感 ;说鸿雁是被秋风驱赶而南飞,还有比喻人生道路上的为世事所驱遣而不由自主的意思 。“动人一片秋声 ”,“动人 ”二字并不突兀,因为它只不过是把上文写景之中所含的抒情成分点明罢了。“秋声”,当然是指鸦啼、雁唳和风吹的声音,但与“一片”相连接,则是为了与开头所描写的广漠原野相照应。由于环境寂静,声音便传得远;又由于有一些单调的声音 ,而周围的环境却会显得更加寂静。
以上几句 ,景中寓情,传达出深沉蕴藉的悲秋之意。
以下转入叙事,写作者精疲力竭时,在沉沉暮霭中抬头远望,通过薄薄的云雾,看到空中的点点星光。天地间行走 ,江湖上飘零,作者风尘仆仆,憔瘁不堪,一到黄昏,离愁别恨愈加浓重。这几句,写得波澜起伏,情深意切。
下片写回忆中的往事,借助于对夕日一段恋情的描写,缠绵宛转地表达作者的离情别绪。首句点明作者曾在歌舞欢宴之地有过一段难忘的艳遇 。“花艳参差 ,香雾飘零 ”八字 ,极写美女之姿 ,令人眼花心醉。“花艳 ”,喻指女郎的美貌 。“香雾 ”是美人香气 ,“雾”言其浓若可见 ,又飘荡弥漫无所不至。
以下几句是说在众多乐伎中有词人独爱的一位吹笙美人 。“娇凤”言其小,又言其美,同时又兼指她演奏出来的那悠扬动人的、如同凤鸣一般的笙乐 。“夜深簧暖笙清”一句,写美人渲奏的乐声之清越 。“眼波传意”,写美人与作者心有灵犀,眉目传情。恨密约、匆匆未成 ”,写一段美好恋情的迅速破灭 。“许多烦恼 ,只为当时,一饷留情。”这一结尾,表达了作者离愁别绪之深重。
词中以追忆的方式,表现萌发于作者与歌女之间的爱情,读来柔肠百转,令人感慨。作者写歌女的姿容与乐声,形声兼备,丰满鲜活,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
拓展: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古诗赏析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这两句是说,画家经过严密构思,挥笔作画,就像驱山走海一样,把山水的壮丽景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诗句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伟壮观、森罗万象、尺幅万里的巨型山水图,赞叹画家巧夺天工的本领。视野开阔,气氛磅礴。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
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
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
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
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
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
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
注释
赵炎,李白友人。少府,县尉之别称。粉图,即在粉墙上所绘之图。
峨眉句:峨眉,山名。也作峨嵋。在四川峨眉县西南。有山峰相对如蛾眉,故名。西极:西方极远之处。屈原《离骚》: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此句言画中之山像峨眉山那样雄伟高峻。
罗浮句:罗浮,山名。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县间。长达二百余里,峰峦四百余座,为粤中名山。南溟,即南海。此句言画中之山如罗浮山那样横亘至海。
名公句:名公,指著名的画家。绎思,推究思考。绎,蚕抽丝。此句言画家作画时,精心构思。公,一作“工”。
驱山句:这里用的是拟人手法,把画山画水,说成把山驱赶到画面中,让海水走入画面中。走,这里是使动用法,即使山走。
赤城句:赤城,山名,在浙江天台县。苍梧,山名,即湖南宁远境内的九疑山。此句言画中山岳云蒸霞蔚,烟雾缭绕。
洞庭句:洞庭,即洞庭湖。潇湘,指湖南湘江。缈绵,悠远隐约。此句言画中江、湖望去悠远隐约。
三江句:三江七泽,概指江河湖泽。“回沿,谓水流上下回旋。逆流而上曰洄,顺流而下曰沿。全句意谓画面中的水流上下回旋。
征帆句:言画面中的舟船停滞不前,好像失去回家的时间。迷,丧失。
心摇目断:谓因欣赏画面而心情激动,因凝神而看不见画面。
三山,说中的海上仙山,蓬莱、瀛洲、方丈。
横石句:为乱石横卧,流水急促,波浪起伏。
合沓,重叠。
芊绵,草木茂密繁盛。
冥昧,本指宇宙形成前的混沌状态,这里指阴暗。
隐几,伏在几案上。
羽客,指神仙或方士。
南昌仙,西汉时南昌尉梅福。《水经注》:汉成帝时,九江梅福为南昌尉,后一旦舍妻子去九江,传云得仙。这里借以美称画主人当涂尉赵炎。
妙年句:妙年,青春年少。历落,洒脱不拘。青云士,本喻指位高名显的人,这里称誉赵炎仕途顺畅。年,一作“龄”。
杳然,昏暗;深远。
若待二句:谓赵炎如果在仕途上功成名遂后再去隐居,那就失去隐逸的意义。武陵桃花,指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境界。诗文中借指隐居之处。
参考译文
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如罗浮之山与南海相连。此画工真是一位善于推思的能工巧匠,用彩笔驱赶着高山大海置于我的眼前。满堂的空灵苍翠如可扫,赤城的霞气和苍梧的岚烟,仿佛可从画中飘浮而出。洞庭潇湘的美景意境深远,我之情意随着三江七泽之水而回返往复。那汹涌的波涛要流向何处?而江海上孤舟一去而无归日。船上的征帆不动亦不旋,好像随风漂落至天边。我心摇目断,逸兴难尽。不知何时此舟才可到海中三仙山?西峰山势峥嵘,瀑布喷射,山下巨石横斜,溪流蜿蜒曲折,水声潺潺。东崖岩层叠嶂,云遮雾障,林深树密,草木繁盛。在此深山之中,岁月不知,昼夜难分。我凭几独坐,静听寂然,静得连一声蝉鸣也听不到。在长松之下,有仙人数位,对坐不语,南昌仙人梅福也似列坐其中。赵炎夫子如南昌仙尉,正当妙年华品,为磊落青云之士。庭中讼息,政简无事,与众宾客在堂中宴坐,杳然如画中之神仙。此乃五色图画,并不足珍;还是真山真水最好,可以远离世尘,端居全身。有朝一日我功成之后,将拂衣而去,而武陵的桃花在含笑等着我。
赏析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友人赵炎所画的粉画山水的题画诗。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图景,再现了观画者的心理活动,表现出诗人神与物游的审美情趣,篇末表达了诗人向往出世的愿望。诗人把对画家的赞美、画的内容和自己看画的感受,交织在一起,写得情景交融而又层次分明,视野开阔,气势磅礴,表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
李白题画诗不多,此篇弥足珍贵。此诗通过对一幅山水壁画的传神描叙,再现了画工创造的奇迹,再现了观画者复杂的情感活动。他完全沉入画的艺术境界中去,感受深切,并通过一枝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笔予以抒发,震荡读者心灵。
从“峨眉高出西极天”到“三江七泽情洄沿”是诗的第一段,从整体着眼,概略地描述出一幅雄伟壮观、森罗万象的巨型山水图,赞叹画家妙夺天工的本领。这里的“绎思”或可相当于今日所谓的“艺术联想”。“搜尽奇峰打草稿”,艺术地再现生活,这就需要“绎思”的本领,挥动如椽巨笔,于是达到“驱山走海置眼前”的效果。这一段,对形象思维是一个绝妙的说明。峨眉的奇高、罗浮的灵秀、赤城的霞气、苍梧(九嶷)的云烟、南溟的浩瀚、潇湘洞庭的渺绵、三江七泽的纡回。几乎把天下山水之精华荟萃于一壁,这是十分壮观,非常有气魄的。当然,这决不是一个山水的大杂烩,而是经过匠心经营的山水再造。这似乎也是李白自己山水诗创作的写照和经验之谈。
这里诗人用的是“广角镜头”,展示了全幅山水的大的印象。之后,开始摇镜头、调整焦距,随着读者的眼光朝画面推进,聚于一点:“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这一叶“孤舟”,在整个画面中真是渺小了,但它毕竟是人事啊,因此引起诗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在这汹涌的波涛中,它想往哪儿去呢?何时才回去呢?这是无法回答的问题。“征帆”两句写画船极妙。画中之船本来是“不动亦不旋”的,但诗人感到它的不动不旋,并非因为它是画船,而是因为它放任自由、听风浪摆布的缘故,是能动而不动的。苏东坡写画船是“孤山久与船低昂”(《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从不动见动,令人称妙;李白此处写画船则从不动见能动,别是一种妙处。以下紧接一问:这样信船放流,可几时能达到那遥远的目的地──海上“三山”呢?那孤舟中坐的仿佛成了诗人自己,航行的意图也就是“五岳寻仙不辞远”的意图。“心摇目断兴难尽”写出诗人对画的神往和激动。这时,画与真,物与我完全溶合为一了。
镜头再次推远,读者的眼界又开廓起来:“西峰峥嵘喷流泉,横石蹙水波潺湲,东崖合沓蔽轻雾,深林杂树空芊绵。”这是对山水图景具体的描述,展示出画面的一些主要的细部,从“西峰”到“东崖”,景致多姿善变。西边,是参天奇峰夹杂着飞瀑流泉,山下石块隆起,绿水萦回,泛着涟漪,景色清峻;东边则山崖重叠,云树苍茫,气势磅礴,由于崖嶂遮蔽天日,显得比较幽深。“此中冥昧失昼夜,隐几寂听无鸣蝉。”一蝉不鸣,更显出空山的寂寥。但诗人感到,“无鸣蝉”并不因为这只是一幅画的原因;“隐几(凭着几案)寂听”,多么出神地写出山水如真,引人遐想的情状。这一神来之笔,写无声疑有声,与前“孤舟不动”二句异曲同工。以上是第二段,对画面作具体描述。
以下由景写到人,再写到作者的观感作结,是诗的末段。“长松之下列羽客,对坐不语南昌仙。”这里简直令人连写画写实都不辨了。大约画中的松树下默坐着几个仙人,诗人说,那怕是西汉时成仙的南昌尉梅福吧。然而紧接笔锋一掉,直指画主赵炎为“南昌仙人”:“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讼庭无事罗众宾,杳然如在丹青里。”赵炎为当涂少府(县尉的别称,管理一县的军事、治安),说他“讼庭无事”,谓其在任政清刑简,有谀美主人之意,但这不关宏旨。值得注意的倒是,赵炎与画中人合二而一了。沈德潜批点道:“真景如画”,这其实又是“画景如真”所产生的效果。全诗到此止,一直给人似画非画、似真非真的感觉。最后,诗人从幻境中清醒过来,重新站到画外,产生出复杂的思想感情:“五色粉图安足珍,真仙可以全吾身。若待功成拂衣去,武陵桃花笑杀人。”他感到遗憾,这毕竟是画,在现实中很难有这样的好去处。但诗人认为有。于是,他想名山寻仙去。而且要趁早,如果等到像鲁仲连、张子房那样功成身退(天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再就桃源归隐,是太晚了,不免会受到“武陵桃花”的奚落。这几句话对于李白,实在反常,因为他一向推崇鲁仲连一类人物,以功成身退为最高理想。这种自己否定,实在是愤疾之词。诗作于长安放还之后,安史之乱以前,带有那一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这样从画境联系到现实,固然赋予诗歌更深一层的思想内容,同时,这种思想感受的产生,却又正显示了这幅山水画巨大的艺术感染力量,并以优美艺术境界映照出现实的污浊,从而引起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题画诗与作者的山水诗一样,表现大自然美的宏伟壮阔一面;从动的角度、从远近不同角度写来,视野开阔,气势磅礴;同时赋山水以诗人个性。其艺术手法对后来诗歌有较大影响。苏轼的《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等诗,就可以看作是继承此诗某些手法而有所发展的。
庆宫春/高阳台,庆宫春/高阳台周密,庆宫春/高阳台的意思,庆宫春/高阳台赏析 -诗词大全
庆宫春/高阳台作者:周密 朝代:宋 体裁:词 重叠云衣,微茫雁影,短篷稳载吴雪。霜叶敲寒,风灯摇晕,棹歌人语呜咽。拥衾呼酒,正百里、冰河乍合。千山换色,一镜无尘,玉龙吹裂。夜深醉踏长虹,表里空明,古今清绝。高台在否,登临休赋,忍见旧时明月。翠消香冷,怕空负、年芳轻别。孤山春早,一树梅花,待君同折。
庆宫春/高阳台,庆宫春/高阳台张枢,庆宫春/高阳台的意思,庆宫春/高阳台赏析 -诗词大全
庆宫春/高阳台作者:张枢 朝代:宋 体裁:词 斜日明霞,残虹分雨,软风浅掠苹波。声冷瑶笙,情疏宝扇,酒醒无奈秋何。彩云轻散,漫敲缺、铜壶浩歌。眉痕留怨,依约远峰,学敛双蛾。银床露洗凉柯。屏掩香销,忍扫P罗。楚驿梅边,吴江枫畔,庾郎从此愁多。草蛩喧砌,料催织、回文凤棱。相思遥夜,帘卷翠楼,月冷星河。
春中兴庆宫T宴,春中兴庆宫T宴李隆基,春中兴庆宫T宴的意思,春中兴庆宫T宴赏析 -诗词大全
春中兴庆宫T宴作者:李隆基 朝代:唐 九达长安道,三阳别馆春。还将听朝暇,回作豫游晨。
不战要荒服,无刑礼乐新。合T覃土宇,欢宴接群臣。
玉蟹汕日,琼筵荐八珍。舞衣云曳影,歌扇月开轮。
伐鼓鱼龙杂,撞钟角钩隆G终酣兴晚,须有醉归人。
庆宫春/高阳台,庆宫春/高阳台刘澜,庆宫春/高阳台的意思,庆宫春/高阳台赏析 -诗词大全
庆宫春/高阳台作者:刘澜 朝代:宋 体裁:词 春翦绿波,日明金渚,镜光尽浸寒碧。喜溢双蛾,迎风一笑,两情依旧脉脉。那时同醉,锦袍湿、乌纱侧。英雄何在,满目青山,飞下孤白。片帆谁上天门,我亦明朝,是天门客。平生高兴,青莲一叶,从此飘然八极。矶头绿树,见白马、书生破敌。百年前事,欲问东风,酒醒长笛。
朝代:宋代
作者:姜夔
原文: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钴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淞。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阙,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挡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
译文
双桨划破长满莼菜的水波,整个蓑衣淋着松林的密雨,暮霭生愁渐渐充满空阔的天地。呼唤鸥鸟我愿与它结盟隐逸,它翩翩飞舞似欲降下,却又背人转身掠过树梢远去。那次归返吴兴,荡开云雾寒雪,乘着孤舟连夜起程。伤心往事今又重见,依稀隐约的是秀眉一样连绵的山峰,像青色黛痕低压着双眸脉脉含情。
小舟驶入采香小溪,那里正是早春寒冷,老夫我婆娑起舞,独自放歌谁来回应?在垂虹桥头向西遥望,孤舟御风引领我飘然远行,这真是平生难以遏止的豪情逸兴!待我酒醒顺波舟行已渐远,我正凝神思念,她耳戴明珠闪闪,足裹裹袜纤纤,如今美人何在?唯有倚眺的栏杆,伴人徘徊片刻间。
注释
①绍熙辛亥: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
②石湖:指范成大,号石湖居士。
③垂虹:即垂虹桥,在今江苏吴江,因桥上有亭曰垂虹,故名。
④封、禺:皆山名,在今渐江德清。梁溪:今江苏无锡。
⑤还过木末:又掠过树梢。
⑥老子婆娑:老夫我对着山川婆娑起舞。
赏析
词有小序述写作缘起。它首先追叙了1191年(绍熙二年辛亥)除夕,作者从范成大苏州石湖别墅乘船回湖州家中,雪夜过垂虹桥即兴赋诗的情景。诗即《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绝句,“笠泽茫茫雁影微”是其中的一首。当时伴随诗人的还有范成大所赠侍女小红,故又有《过垂虹》一首云:“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五年以后,11(庆元二年)冬,作者自封禺(二山名,在今浙江德清县西南)东诣梁溪(今无锡)张鉴别墅,行程是由苕溪入太湖经吴松江,沿运河至无锡,方向正与前次相反,同往者有张鉴(平甫)、俞灏(商卿)、葛天民(朴翁,为僧名义铦),这次又是夜过吴松江,到垂虹桥,且顶风漫步桥上,因赋此词,后经十多天反复修改定稿。这次再游垂虹,小红未同行,范成大逝去已三载。从小序看,这首词是一首写景纪游之词,但从全词看,则兼有伤逝、怀古、怀人等多重内容。此词的妙处正在将多重主旨溶成一片,复杂含混,意蕴丰厚。
上片从环境入手,开篇便描绘出一幅凌寒荡舟的广阔画面:飘浮着莼菜的水面,双桨划动;松风时送雨点,冷凝在蓑笠上;暮霭渐渐笼罩湖上,令人生愁。起三句“莼波”、“松雨”、“暮愁”,或语新意工,或情景交融,“渐”字写出时间的推移,“空阔”则展示出境界的深广,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清旷高远的基调。以下三句继写湖面景象:沙鸥在湖上盘旋飞翔,仿佛要为“我”落下,却又背人转向,远远掠过树梢。沙鸥亲切可爱之情态毕现。因为故地重游,所以称这些水鸟为“盟鸥”(和“我”有旧交的鸥鸟。)后三句忽尔转到五年前雪夜荡舟的情景:“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正是:“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眼前隐约出现的不又是那重叠蜿蜒的远山?这是旧梦重温么?然而当年的人又到何处去了?结句“伤心重见”三句,挽合今昔,感慨遥深。“依约眉山,黛痕低压”,将太湖远处的青山,比作女子的黛眉,不是无缘无故作形似之语,而显然有伤逝怀人的情绪。所谓伤逝怀人,则可能既有对友人范成大的追念,又有对范成大所赠歌妓小红的想念,而且还似有对合肥情侣的.深深思念(正是是年正月,词人与合肥情侣惜别,已有近一年矣)。朦胧迷离,曲尽其妙。
下片过拍写船过采香径。这是香山旁的小溪,据《吴郡志》:“吴王种香于香山,使美人泛舟于溪以采香。今自灵岩望之,一水直知矢,故俗又称箭径。”面对这历史古迹,最易引发人的思古之幽情,“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老子婆娑(犹徘徊),自歌谁答。”对照“那回归去”的情景——“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而今老夫对山川歌舞,有谁应答?仍与上片结句伤逝情绪一脉相承。西望是垂虹桥,它建于北宋庆历年间,东西长千余尺,前临太湖,横截吴江,河光海气,荡漾一色,称三吴绝景,以其上有垂虹亭,故名。船过垂虹,也就成为这一路兴致的高潮所在。从“此兴平生难遏”一句看,这里的“飘然引去”之乐,实兼今昔言之。这一夜船抵垂虹时,作者曾以“卮酒”袪寒助兴,在他“飘然引去”时,未尝不回想那回“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的难以忘怀的情景。从而,当其“酒醒波远”后,不免黯然神伤。“政(正)凝想、明珰(耳坠)素袜。”“明珰素袜”借指美人。曹植《洛神赋》有“凌波微步,罗袜生尘。”“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句。这里“明珰素袜”所代的美人,联系“采香径里春寒”句,似指吴宫西子,而联系“那回归去”,又似指小红。还可能是远隔千里,年初与自己依依惜别的合肥情侣。其妙正在于怀古与思念之情合一,又不说明,反令人神远。末三句即以“如今安在”四字提唱,“唯有阑干,伴人一霎”一叹作答,指出千古兴衰、今昔哀乐,犹如一梦,由怀想跌到眼前,收束有力。而伤怀幽怨,余味不尽。
从小序看,这一夜同游共四人,且相呼步行于垂虹桥,观看星斗渔火,而词中却绝少征实描写。惟致力刻画在这云压青山、暮愁渐满的太湖之上、垂虹亭畔飘然不群,放歌抒怀的词人自我形象,颇有遗世独立之感。
参考资料: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第1723—1725页
文言文《庆宫春·双桨莼波》赏析
绍熙辛亥除夕,余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铦朴翁自封禺同载,诸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朴翁咎余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余亦强追逐之,此行既归,各得五十余解。
双桨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珰素袜。如今安在?惟有阑干,伴人一霎。——南宋·姜夔《庆宫春·双桨莼波》
【赏析】
本词写境空阔清远,写情超旷秀逸。“暮愁”句,暮霭生愁、渐渐充满空阔的天地;需要轻灵的天使,故有“呼我”句,呼唤鸥鸟愿与它结盟隐逸,它翩翩飞舞似欲降下,却又背人转身掠过树梢远去;需要时间的延伸,故有“那回”二句,那次归返吴兴,荡开云雾寒雪,乘着孤舟连夜启程。然而种种挣扎皆归为虚无。过片以“伤心”三句作收束,伤心往事今又重见,依稀隐约的是秀眉一样连绵的`山峰,像青色黛痕低压着双眸脉脉含情。“低压”二字即是对现况的凝练概括,自此引出下片。采香径里正是早春寒冷,老子我婆娑起舞,独自放歌谁来回应?在垂虹桥头向西遥望,孤舟御风引领我飘然远行,这真是平生难以遏止的豪情逸兴!待“我”酒醒顺波舟行已渐远,我正凝神思念,她耳戴明珠闪闪,足裹素袜纤纤,如今美人何在?词人不仅有“暮愁”,便呼“盟鸥”,“春寒”亦能“自歌”的洒脱超逸情怀,而且更有“重见”时的“伤心”、“酒醒”后的“凝想”,这种时代赋予他的忧郁感,虽然深刻而又持久,却正在其一张一弛、一儒一道的天才笔法中得到了缓冲和稀释。
★ 宫经典语录
★ 宫斗自我介绍
★ 李商隐《楚宫》
★ 李商隐 隋宫
★ 宫的经典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