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隐,访隐李商隐,访隐的意思,访隐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十三门徒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访隐,访隐李商隐,访隐的意思,访隐赏析(共含8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十三门徒”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访隐,访隐李商隐,访隐的意思,访隐赏析

篇1:访隐,访隐李商隐,访隐的意思,访隐赏析

访隐,访隐李商隐,访隐的意思,访隐赏析 -诗词大全

访隐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五律   路到层峰断,门依老树开。月从平楚转,泉自上方来。

薤白罗朝馔,松黄暖夜杯。相留笑孙绰,空解赋天台。

篇2:访秋,访秋李商隐,访秋的意思,访秋赏析

访秋,访秋李商隐,访秋的意思,访秋赏析 -诗词大全

访秋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五律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篇3:访秋李商隐翻译赏析

访秋李商隐翻译赏析

访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释

访秋:寻访秋色秋意。作于大中元年秋,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望已穷:已可极望。

江皋:江边高地。

归风:指南风。作者家乡在北。

龙潭:即《桂林》诗所谓“龙移白石湫”之白石湫。

只是有丹枫:谓除丹枫外不见秋意。

赏析:

此诗作于大中元年(847)秋天,时年三十五岁。这一年,牛党进一步排挤李党,李党的给事中郑亚被外放为桂管防御观察使(治桂州,即今广西桂林市),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五月到达桂州。诗人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不无孤独之感;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情绪忧伤。这首《访秋》,就隐涵着作者的这种心情。诗意深曲含蕴,意脉不露,耐人咀嚼。

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篇一开始就蕴含着深沉的愁苦。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这两句起势陡健,发唱警挺。劈头一句“酒薄吹还醒”,是经过长久的离别,尝尽愁苦滋味以后,盘纡于胸中的感情的猛然倾泻,给人以十分强烈的感染。次句“楼危望已穷”,紧接着描画出诗人登临极目,北望乡关的情景,着墨不多,却鲜明如在目前。两句情景交融,蕴含着深厚的诗意;“还”字、“已”字,使得诗句上下紧密联系,曲折起伏。而“望”字,又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可谓一诗之“眼”。从开始两句中,就体现出了诗人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江皋(音gāo,岸也)当落日,帆席见归风”,诗人纵目望去,落日的余辉正照在江岸上,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西风,正在轻快地驶回。见此情景,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远在万里之外,不知何时才能归去,当此西风落日之际,家中的妻儿说不定正在急切盼望自己呢,心中不免涌起异乡作客的.惆怅。通过反衬,思乡之情被表现得曲折而又强烈。接着,诗人又换用烘染的手法,通过对龙潭鸟道的描写,来进一步暗示自己的乡思。“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桂林附近有“白石湫”,俗名白石潭,龙潭乃其别称);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象一片美景,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孕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时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作者巧妙地用具有桂州特点的景色,来烘染出自己的乡思,隐而不显,含蕴深沉。这两联描写景物十分形象生动,但又简洁凝炼,原因在于作者善于选取典型物象。前一联只用“江皋”“落日”“帆席”“归风”四种物象,就生动地画出了一幅落日归帆图;后一联也仅采“烟”“龙潭”“霞”“鸟道”四种物象,就组成了一幅桂州山水画,笔墨经济,画意浓郁,使人如身临其境。每两种物象中用动词联结,互相映带,交织融会,顿然产生活泼生动之感。而动词的安排,前一联的“当”“见”在第三字,后一联的“带”“分”在第二字,这就使得诗句在节奏上发生变化,读来顿挫起伏,别具一种抑扬跌宕的声情美。

最后一联:“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然而,因为“桂州地暖无秋色”(《桂州路中作》),登楼而访,却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心情怎不格外怅惘?而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火红的枫树,给人一点点难得的慰藉。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州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作者在桂州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作者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念,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最后一联,字字浸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泪,那火红的丹枫,又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无尽。

诗题“访秋”,而全诗通过形象的景物描写,婉曲深沉地表达出无穷的乡思,这已是一层曲折。中间各联在具体的描写中,又起伏变化,峰回路转,用笔极尽曲折之妙。虽然如此,但全诗并没有那种过分渺茫和无从捉摸的感觉,而是有消息可寻,含蓄而不晦涩。全诗扣紧“望”字,笔不旁骛,蝉联而下,在宛转曲折中又显得流畅自然,读来一气贯注,天然浑成。诗篇开始以精切的对句起笔,最后以散句作结,在精整中不乏自然之姿,在谨严中又留下不尽的余响,耐人寻味。秦似说:“李商隐诗,佳品如红樱桃,灿然夺目;劣品如生芭蕉,味涩肉硬,不能下喉。”(见《两间居诗词丛话》)这首《访秋》,可谓李诗中的佳品,真如一颗玲珑鲜活的“红樱桃”。

篇4:秋夜棹舟访李隐君,秋夜棹舟访李隐君许浑,秋夜棹舟访李隐君的意思,秋夜棹舟

秋夜棹舟访李隐君,秋夜棹舟访李隐君许浑,秋夜棹舟访李隐君的意思,秋夜棹舟访李隐君赏析 -诗词大全

秋夜棹舟访李隐君

作者:许浑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望月忆披襟,长溪柳半阴。高斋初酿酒,孤棹远携琴。

犬吠秋山迥,鸡鸣晓树深。开门更欹枕,谁识野人心。

篇5:《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诗词赏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尽长无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8.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9.此词写春,有人读出了愁,有人读出了喜,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6分)

参考答案

8.(5分)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9.(6分)

答案一:此词主要表达了春色恼人的孤独悯怅之感。上片抒发了卷帘放愁愁仍在的无奈、缺少诗朋酒侣而自对鸟语的寂寞之情,下片抒发了大好春光无人欣赏的惋惜、吟诗而未成的遗憾、梨花飘落如雨的惆怅之情。

答案二:此词主要表达了春景无限的欣悦自得之情。上片抒发了卷帘放去春愁的畅快、虽无友人却独时鸟语的悠然之情,下片抒发了飘飘絮影脉脉蘋香春在无人赴的惊喜、梨花飘落如雨诗意盎然的沉醉之情。

赏析:

周晋的词大多描写的是清逸自然之趣。从调下词题可以看出,此词系为访问一友人而作,矣子才,字存叟,其先井研(今属四川省)人,因为爱好吴兴山水清远,遂家居湖州的南门。南漪小隐是矣存叟家花园的名字,园中有硕果轩、元祐学堂、芳菲二亭、万鹤亭、双李亭、桴舫斋、岷峨一亩宫诸景。

午梦初回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 ,帘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寂寞的词人,只有与黄鹂相对而语 ,将寂寞之情绪却写得趣味悠然,恼人春色日初长,在长长的白天里,词人没有诗朋酒侣,极感无聊。黄鹂而可与语,真奇想也。这一是烘托出无侣之孤寂,另外反映出闲愁之仍在,前面所谓 尽放春愁去 ,其实并未放尽。词情宛转,妙在含蓄。

由于春愁难排 ,更由于无人与语 ,词人遂移舟访友 ,很自然地过渡到下阕。絮影蘋香,春在无人处 。词人已离开室内,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暮春时节,柳絮纷飞,在阳光映照下,境界极美。在那飘着絮影、沁着蘋香的地方,自然充满了春意。着意寻春春不见,原来春天却在这里。词人一腔喜悦溢于言外。至此,那无尽春愁,才真正被放了出去。

移舟去 。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结笔写出访矣氏花园。移舟去,写得闲婉。词人只抓住园中一个景物硕果轩旁的大梨树一株;只写一桩雅事树下题诗。正当他和园主人酝酿构思,可是诗句未成 ,突然下起雨来。杜甫有《丈八沟纳凉》诗云:片云头上黑 ,应是雨催诗。辛弃疾有《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词云:诗未成时雨早催。他们是如此相似,又是如此不同。相似处是都写以雨催诗;不同的是,杜诗辛词均已明点此意,而周词则含而不露,意在言外。特别是借写梨花滴到墨汁之中,使得写出的文章也带有梨花之香 ,这一结尾给人以美的遐想。词人虽云未成新句 ,实际上新句已跃然纸上。这难道不让人叹赞吗?

篇6:诗歌赏析:访隐者

诗歌赏析:访隐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1分)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

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答案:踏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风格是一致的。

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答案:A

篇7:李商隐《访秋》诗词鉴赏

李商隐《访秋》诗词鉴赏

访 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

答案: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2分)②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2分)

解析:颈联“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运用了比喻;尾联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答对2点并有简析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思路点拨】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有下面几项逐项落实。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②理解各类手法的特点。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知识点】

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

答案: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1分)。

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1分)②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1分) 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1分)

解析: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

【思路点拨】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解读关键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味、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要注意诗句在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解题步骤是:解读诗句内涵—结合诗词内容分析—指出诗句在创设意境、表达情感上的作用,或是蕴涵着怎样的理趣。

【诗词鉴赏】

此诗作于大中元年(847)秋天,时年三十五岁。这一年,牛党进一步排挤李党,李党的给事中郑亚被外放为桂管防御观察使(治桂州,即今广西桂林市),李商隐被郑亚聘为幕中掌书记,五月到达桂州。诗人此次南行,家眷留于长安,远道间关,孑然一身,不无孤独之感;加之政治上受到排挤,情绪忧伤。这首《访秋》,就隐涵着作者的这种心情。诗意深曲含蕴,意脉不露,耐人咀嚼。

首联:“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诗篇一开始就蕴含着深沉的愁苦。诗人万里投荒,愁思难已,于是借酒浇愁,谁知酒味淡薄,无法浇灭那心中熊熊燃烧的思家念国之火,愁思反而愈加沉重。他登上高楼遥望北方的家乡,西风吹来,酒意全消,而放眼望去,故园杳不可见,心情更加郁闷。这两句起势陡健,发唱警挺。劈头一句“酒薄吹还醒”,是经过长久的离别,尝尽愁苦滋味以后,盘纡于胸中的感情的猛然倾泻,给人以十分强烈的感染。次句“楼危望已穷”,紧接着描画出诗人登临极目,北望乡关的情景,着墨不多,却鲜明如在目前。两句情景交融,蕴含着深厚的诗意;“还”字、“已”字,使得诗句上下紧密联系,曲折起伏。而“望”字,又点明了诗题中的“访”,并领起全篇,可谓一诗之“眼”。从开始两句中,就体现出了诗人精心安排的艺术匠心。

中间两联,就是诗人望中所见,而见中又寓所感。诗人先是使用反衬手法,通过落日归帆的景象,来表现自己有家难归的苦闷。“江皋(音gāo,岸也)当落日,帆席见归风”,诗人纵目望去,落日的余辉正照在江岸上,江中归船的帆席鼓满西风,正在轻快地驶回。见此情景,诗人想到自己的家乡远在万里之外,不知何时才能归去,当此西风落日之际,家中的妻儿说不定正在急切盼望自己呢,心中不免涌起异乡作客的惆怅。通过反衬,思乡之情被表现得曲折而又强烈。接着,诗人又换用烘染的手法,通过对龙潭鸟道的描写,来进一步暗示自己的乡思。“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是说渐起的暮霭,有如轻纱般地笼罩在龙潭上,潭水一片银白(桂林附近有“白石湫”,俗名白石潭,龙潭乃其别称);余霞照在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高峻的山上,山山岭岭被映成一片红色。这两句初看起来,山红水白,好象一片美景,但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包孕其中的异乡情调,以及客居异地时在日暮时分很容易勾起的乡国之思,作者巧妙地用具有桂州特点的景色,来烘染出自己的乡思,隐而不显,含蕴深沉。这两联描写景物十分形象生动,但又简洁凝炼,原因在于作者善于选取典型物象。前一联只用“江皋”“落日”“帆席”“归风”四种物象,就生动地画出了一幅落日归帆图;后一联也仅采“烟”“龙潭”“霞”“鸟道”四种物象,就组成了一幅桂州山水画,笔墨经济,画意浓郁,使人如身临其境。每两种物象中用动词联结,互相映带,交织融会,顿然产生活泼生动之感。而动词的安排,前一联的“当”“见”在第三字,后一联的“带”“分”在第二字,这就使得诗句在节奏上发生变化,读来顿挫起伏,别具一种抑扬跌宕的声情美。

最后一联:“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回应题目《访秋》,含蕴地表露出思乡的急切心情。诗人因为思乡,连北方的秋色也觉得可爱,所以要登楼寻访秋意。然而,因为“桂州地暖无秋色”(《桂州路中作》),登楼而访,却望不见往年习见的北方秋色,心情怎不格外怅惘?而此时此地,那殷勤地报告秋意的,只有一树树火红的枫树,给人一点点难得的慰藉。诗人用“殷勤”和“报”,将丹枫人格化,在一片苍茫寥落中,特别报告了令人忆念而寻访的秋意,显得多么富有深情!而“只是”二字,一方面真实地写出了桂州地暖的自然特点,另一方面也婉转地表示出作者在桂州的孤独处境和落寞情怀,那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倒远不如看似无情实多情的丹枫亲近,作者在异乡的艰难,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思乡之念,在这里被表达得更为曲折和深沉。最后一联,字字浸透着作者的思乡之泪,那火红的丹枫,又给人留下想象的余地,令人回味无尽。

诗题“访秋”,而全诗通过形象的景物描写,婉曲深沉地表达出无穷的乡思,这已是一层曲折。中间各联在具体的描写中,又起伏变化,峰回路转,用笔极尽曲折之妙。虽然如此,但全诗并没有那种过分渺茫和无从捉摸的感觉,而是有消息可寻,含蓄而不晦涩。全诗扣紧“望”字,笔不旁骛,蝉联而下,在宛转曲折中又显得流畅自然,读来一气贯注,天然浑成。诗篇开始以精切的对句起笔,最后以散句作结,在精整中不乏自然之姿,在谨严中又留下不尽的余响,耐人寻味。秦似说:“李商隐诗,佳品如红樱桃,灿然夺目;劣品如生芭蕉,味涩肉硬,不能下喉。”(见《两间居诗词丛话》)这首《访秋》,可谓李诗中的佳品,真如一颗玲珑鲜活的“红樱桃”。

篇8:《李商隐 访秋》阅读答案

《李商隐 访秋》阅读答案

访 秋

李商隐

酒薄吹还醒,楼危望已穷。江皋当落日,帆席见归风。

烟带龙潭白,霞分鸟道红。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注]此诗为诗人客居桂林所作。

(1)颈联与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访秋”之“访”的?请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

①色彩(视觉)描写:烟白、霞红,秋色正丽,色彩对比鲜明。(2分)

②寓情于景:诗人危楼远眺,寻找桂林秋意,字里行间,寄寓着异域思乡之情。(2分)

(颈联有比喻,尾联有拟人;两联有衬托(反衬)或乐景写哀情。答对2点并有简析给满分,其它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

诗人将“访秋”写得一波三折(1分)。

①首联:薄醉思乡,高楼望秋。秋天当归而未归,欲借异乡访秋自我安慰。(1分)

②颔联、颈联:南方秋意难访,徒增羁旅惆怅。异乡落日、归帆、烟白、霞红,虽然所见皆晴秋爽朗之景,却极难发觉。(1分)

③尾联:终于访得秋意,聊慰苦苦乡思。唯有“丹枫”怜我,以一树火红,报我真正秋意。(1分)

隐的成语

鹰,鹰罗隐,鹰的意思,鹰赏析

故都,故都罗隐,故都的意思,故都赏析

鹭鸶,鹭鸶罗隐,鹭鸶的意思,鹭鸶赏析

子规,子规罗隐,子规的意思,子规赏析

西施,西施罗隐,西施的意思,西施赏析

泪,泪罗隐,泪的意思,泪赏析

长明灯,长明灯罗隐,长明灯的意思,长明灯赏析

自遣,自遣罗隐,自遣的意思,自遣赏析

燕,燕罗隐,燕的意思,燕赏析

访隐,访隐李商隐,访隐的意思,访隐赏析(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访隐,访隐李商隐,访隐的意思,访隐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