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大班音乐:小鸟与猫(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zshut123”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一、谈话导入1、讨论音乐森林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音乐森林,你觉得音乐森林会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幼儿自由猜测,个别幼儿回答)师小结:孩子们告诉你们,这可是一片非常有趣的森林,在那有音乐,有美丽的景色,还有有趣的朋友,想去吗?2、播放《郊游》音乐,师幼出发去音乐森林。师:听,远处传来了好听的歌,让我们唱着歌出发吧。(幼儿和教师共同做韵律活动)3、出示课件,音乐森林画面,观察、讨论,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师:瞧,音乐森林到了,快找个地方坐一坐,看看这片森林有些什么?谁来说?师小结:对呀,就像你们说的美丽的森林里有高高的树,绿绿的草,有温暖的小屋子,还有无数的小花在开放。宝贝们知道吗?在这片森林里还住着一些有趣的小动物,这些小动物会是谁呢?二、欣赏、感受、表现音乐《小鸟与猫》(一)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次感受音乐。师:小朋友请你们竖起耳朵听,音乐会告诉你森林里藏了哪些有趣的小动物。(播放音乐一遍,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回答)师小结:在这座森林里住着神气的公鸡,快乐的小鸟,淘气的猫。(二)分段欣赏1、欣赏音乐第一段,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趣。(1)教师播放第一段乐曲前半部分,以故事、提问形式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师:每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这片音乐森林的时候,神气的公鸡早早的起床了,它走到草地上仰起脖子大声地喊,喊什么?(幼儿回答)师:是呀。它在努力地叫醒森林里所有的动物,想让他们都起来玩个痛快。(2)播放第一段乐曲后半部分,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对音乐的感知。师:就在这个时候,第一个听见他的叫声的是小鸟,看,小鸟飞来了。(播放音乐,出示小鸟画面)师:猜猜这个清晨,小鸟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这段曲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幼儿交流自己听后的感受)师:优美的曲调让人感觉很高兴?再来听一次。猜猜,好心情的小鸟在做什么呢??(幼儿根据音乐想象小鸟可能做的事)(3)再次播放第一段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音乐。师:你觉得小鸟们在做什么?(引导幼儿用动作来学一学,教师用图示记录动作,并将幼儿的动作编入音乐中)(4)播放音乐用画面、动作来进一步帮助幼儿感受音乐。师:小鸟们除了会飞,会做的事还多着呢?不信往下瞧。(课件播放小鸟摘果子画面、小鸟筑巢、小鸟捉虫画面、啄木鸟啄树画面)师:小鸟们还做了些什么事?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先师幼表演后幼幼表演)2、欣赏音乐第二段,感受第一段与第二段乐曲不同的风格特点及情节。(1)完整欣赏音乐,师:小鸟们就是那样快乐的吃着东西,做着自己想做的事,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听……师:你觉得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幼儿交流)师:猫来了,一切都变了,小鸟的心情变了,刚才,你们说小鸟快乐,那现在呢?(幼儿交流)(2)播放乐曲第二段音乐,感受小鸟的不同情绪。师:边听边想,猫来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小鸟们看见猫来了会怎么样呢?(幼儿根据音乐自由猜测)师小结:从音乐中我们了解到,原来小鸟们的心情非常高兴,快乐。可是猫来了,小鸟们的好心情被破坏了,他们紧张、害怕,甚至喊出了救命。(3)播放第二段音乐,给音乐选择合适的图画。师:老师今天为第二段乐曲画了三幅图,但是只有一幅图和音乐里的故事最吻合。仔细听,看看是哪幅?为什么这么觉得?(师幼分析三幅图画根据音乐选择最吻合的图画)三、完整欣赏师:那我们一起再来听听、看看《小鸟与猫》的故事。(完整欣赏乐曲,并加以画面描述)四、游戏活动师:今天我们欣赏了《小鸟与猫》的音乐,感受了小鸟高兴和害怕两种不同的情绪,其实呀这还是一个好玩的音乐游戏,我们来看着图片一起玩一玩吧。师:游戏好玩吗?想不想再来玩一次呀,这次我要请一位小朋友来做猫,这只猫要怎么样?(凶狠)我来看看谁最像这只凶狠的猫。(选一位幼儿扮演猫,播放音乐,幼儿自主玩游戏)
大班音乐欣赏:小熊与小鸟
活动目标:
1、感受小熊走和小鸟飞的不同音乐性质。
2、能随音乐变化变换小熊走和小鸟飞的动作。
3、培养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体验游戏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小熊、小鸟手偶,节奏图谱一张
2、音乐准备:《小熊与小鸟》
3、乐器准备:手鼓、雪铃若干
活动过程:
师生问好!
小朋友,你们好!
戚老师,你好!
我还可以这样打招呼哦!
小朋友们下午好,拍拍小手拍拍腿,小朋友们下午好,大声说:“你好!”
一、故事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戚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大森林里去看一看!
——大森林里都有什么呀?(狮子、老虎……)
——可是今天大森林里只有小鸟,其它什么动物也没有。小鸟在树枝上晒着太阳,好舒服啊!可就是没有朋友和它玩!
——听,什么声音?
二、(出示小熊手偶)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
——(播放第一乐段音乐,小熊手偶随音乐节奏走动)“哦,原来是熊妈妈带着小熊出来散步啦!”
——小熊怎样走路的.?(幼儿模仿小熊走路)
——小熊走累了,它就坐下来休息。(幼儿回到座位上)
——小鸟很想飞过去和小熊交朋友。
——小鸟是怎样飞的?(幼儿模仿小鸟飞,小碎步)播放第二乐段音乐它在小熊们的身旁飞过来飞过去,可是它又不好意思和小熊打招呼。
——播放第一乐段音乐小熊继续散步了,小鸟只好飞回大树上看着小熊。
——小熊又停下来休息了,这时小鸟鼓起勇气飞过来找小熊,要和它交朋友。播放第二乐段音乐
——它飞到小熊面和小熊微笑着点点头,它又飞到另一只小熊面前和小熊微笑着握了握手,它又去找小熊,这次它会和小熊微笑着抱一抱。播放第三乐段音乐它非常高兴,和小熊拉起手跳起了舞。
——马上就要天黑了,小鸟和小熊都要回家了,小鸟回过头说:“小熊再见,挥挥手”小熊也朝小鸟挥了挥手。
音乐结束
三、手偶表演,引导幼儿完整欣赏音乐。
教师随音乐,边讲故事边表演手偶。
——小熊和小鸟今天真高兴啊,想请小朋友也来一起表演呢!
部分幼儿扮演小熊和小鸟,教师引导幼儿随音乐玩游戏。(注意引导幼儿乐段A:熊在树林里一拍一下地走,膝盖弯曲;乐段B:熊累了,停下休息,小鸟找空隙处飞,不碰到熊;乐段A:熊继续走路,小鸟此时摆好造型不动;乐段B:熊又停下休息,小鸟飞来找熊做好朋友;乐段C:熊与小鸟快乐地合作舞蹈,熊与小鸟告别,分别回自己的家。)
——所有幼儿分组再次进行角色表演。
——小动物们玩的很开心,但是呢天已经很晚了,我们是不是该回家了呢!
四、(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音乐。
——刚才老师还跟着音乐画了一幅神奇的画儿呢!(教师通过图谱帮助幼儿欣赏音乐。)
——这首乐曲有几段音乐呢?
——这三段音乐有什么不同?
——这首曲子的名字就是《小熊与小鸟》,整首乐曲由三段组成,第一段音乐厚重有力,我们叫做A段,第二段音乐欢快活泼,我们叫做B段,第三段音乐优美,我们叫做C段,其中A段和B段重复了一遍,整首曲子我们叫做ABABC曲式。
五、(出示乐器)引导幼儿随音乐进行打击乐合奏。
——老师还带来了乐器宝宝(手鼓、雪铃)
——瞧,手鼓像什么?(小熊的脚印)那我们就用手鼓来演奏小熊走路吧!
——听,雪铃的声音像什么?(小鸟飞)那我们就用雪铃来演奏小鸟飞吧!
——像这样:小熊和小鸟在一起的怎样来演奏呢?(一起演奏ta ta ta ta)
六、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在大森林里玩得好开心啊,时间不早了,乐器宝宝要回家了。(送回乐器)小熊和小鸟也要回家了,我们跟它们唱再见歌吧!
设计意图
音乐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学的歌唱活动中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拨和富有儿童情趣,是我们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本次活动意在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大胆的把歌曲分割开来,不断叠加式的学习;通过小鸟图谱的巧妙设计,将原本的副歌,及重复的部分有趣的结合到一个情境中,使孩子在获得兴趣的同时更容易记忆了,并且通过“?”提出问题,加入幼儿自身生活体验,尝试创编歌词,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这是“教育生活化”、“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活动目标
1、熟悉旋律,初步学唱歌曲,唱准休止符。
2、迁移一问一答歌唱经验,能通过图谱、绘画等形式,理解并创编部分歌词,在创编活动中体验歌唱成功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已有问答式演唱的经验;多媒体课件、纸笔若干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小鸟小鸟》播放FLASH,请幼儿欣赏歌曲。(师:今天我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小鸟小鸟》,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幼儿学唱歌曲。
(一)、幼儿学习副歌部分,通过图谱引导幼儿感受副歌部分的旋律。
(1)出示图谱小鸟,幼儿跟随教师的图谱欣赏歌曲,感受歌曲后半部分的旋律。
提问:哪个地方小鸟在飞?哪个地方小鸟停下来在休息?(引导幼儿将图谱与歌词相联系,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唱准休止符)
(2)教师带领幼儿用“啦~~~~~~”给小鸟伴奏。
(提醒幼儿注意小鸟停下休息的地方,要唱得短一些,唱出休止符。)
(二)、结合图谱学唱主歌部分。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2)幼儿倾听范唱,理解“?”是什么意思。(教师清唱)
(3)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出有阳光,有花香的地方,同时在绘画活动中倾听音乐,进一步熟悉歌曲旋律。
(4)幼儿交流自己的绘画内容,说一说“在哪里有阳光?在哪里有花香?”(美术评价)
(5)教师引导选择个别幼儿较合适的图画,换在图谱“?”处;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尝试一问一答式学唱主歌部分。
三、结合图谱幼儿完整学唱歌曲。
师:刚才我们是先学会唱了后面的部分,再唱前面部分,现在我们按照它正确的顺序来试一试,把这首歌唱出来。
四、表演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问答形式演唱歌曲。
师:太棒了,我们那么快就学会一首新歌,接下来我们就来玩一个问答的游戏,这边一半小朋友来问,这边一半小朋友来答,啦啦啦的部分我们一起唱。
活动延伸
把幼儿的绘画张贴在区域中,幼儿可任意替换”?”演唱歌曲。
活动反思
在本节活动中,我没有进行机械的说教和训练,以及焦急的催促和灌输。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听、画、说、唱、演”等活动,充分调动幼儿身体的各个器官,去理解、去感知、去表现这首歌曲,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到创编、演唱歌曲带来的快乐!整个活体现了“以人为本”和“整合”的全新教育理念。在这节活动中我认为价值有三方面:价值之一:不断叠加(一改往日传统教学从头唱到尾的方法,而是大胆地把歌曲分割开来,先学习副歌部分也就是复读的部分。)价值之二:通过“?”提出问题,幼儿填歌词,加入幼儿自身生活体验,尝试创编歌词;这是“教育生活化”、“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价值之三:美术+音乐大胆整合。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大象与小鸟》的旋律,感受ABA’的结构,感受轻快与深沉有力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2、能按不同的乐段、音乐性质创编动作。
3、在音乐游戏活动中体验与同伴交流的喜悦。
【活动准备】
1、乐曲图谱。
2、课前观看课件《动物世界》。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快乐畅游》进入活动室。
要求能按节奏两人一起创编猫、鸭、鸡、狗的动作。
二、听钢琴伴奏练声。
1、要求用连与断的唱法,用“啦”音轻声的唱出《欢乐颂》。
2、用和谐的声音唱出两声部的歌曲《柳树姑娘》。
三、欣赏乐曲《大象与小鸟》。
1、以故事的形式引出乐曲的名称,让幼儿观察图谱,了解乐曲的结构。
2、让幼儿看图谱学习区分表现大象与小鸟的音乐有什么不同。
3、启发幼儿说出还有什么动物是可以用轻快、活泼的音乐表现的,什么动物是可以用深沉而有力的音乐表现的。
4、引导幼儿根据A段轻快活泼的音乐性质创编相应的动作,并要求按节奏进行。
5、回忆课件中动物的形态,引导幼儿按B段的音乐性质创编相应的动物动作,并按节奏进行。(鼓励幼儿在自编时力求做到与别人不一样)
6、全体幼儿将创编的A、B段的动作完整的表演一次。
7、继续以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欣赏A’段,感受大象与小鸟在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8、指导幼儿分角色游戏,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1)A段:女孩子按轻快的音乐表演小鸟等动物的动作。
B段:男孩按深沉而有力的音乐表演大象等动物的动作。
游戏玩法:A段音乐响起时,女孩子表演小动物的动作;B段音乐响起时女孩子躲起来,由男孩子表演小动物动作;A’段一起表演游戏。
(2) 男女孩互相交换角色进行表演。
四、复习音乐游戏《套圈》。
要求小朋友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按音乐玩游戏,要求三人跳舞时学会眼神交流。
五、听音乐《大象与小鸟》自由创编动作离开活动室。
【设计意图】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各种动物非常喜欢,充满好奇,于是触动灵机,尝试把动物主题引入到音乐领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让幼儿模仿并创编河马、狮子、猩猩、海豚的动作来培养幼儿的创作造力,提高他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突破了以往活动时幼儿单纯模仿的局限。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三拍子节奏的基础上,通过图画提示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2、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顿音和连音的唱法。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小鸟图片图谱节奏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看,谁来了?这只小鸟名叫落落,请听!它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完整欣赏一遍曲子旋律)
二、基本部分:
(一)感受旋律:
1、这首曲子好像告诉我们小鸟落落可能会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我们一起来学小鸟落落到森林里飞一飞吧。(第二次完整欣赏一遍曲子)
3、你听出这是几拍子的旋律?(第三次完整欣赏一遍曲子,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打三拍子节拍)
4、看着节奏谱来打节奏一遍。
(二)感受歌曲:
1、这首曲子是一首好听的歌,歌名就叫《小鸟落落》,我们来听听这首歌?
2、感受歌曲第一遍——播放歌曲。
你听了这首歌感觉怎么样?(优美的,欢快的)
2、进一步感受歌曲。
(1)范唱第一段。
听到了什么?(出示音乐背景图)根据幼儿说的有节奏地念歌词。
(2)范唱第二段。
听到了什么?(出示音乐背景图)
(3)范唱一遍。
你觉得这首歌唱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引导时教师可以清唱提示)
——通过节奏谱重点引导幼儿注意歌曲中停顿、连音的感受与学唱。
(4)再次完整欣赏一遍。
(三)学唱歌曲:
1、很美的一首歌,不少小朋友都已经在唱了,那我们就来一起来唱唱吧。
——引导幼儿大胆学唱歌曲数遍
2、站起来一起试一试。
3、坐在位置上边学小鸟落落飞飞的动作并演唱
三、结束部分
跟着落落一起到外面自由的飞翔吧!
活动反思:
《小鸟落落》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歌词虽有两段但有重复,唱起来轻松、明快。它向人们展示了爱鸟、爱自然的美好情感,不失为对幼儿进行自然生态和环境教育的好教材。歌曲一开始,就以活泼轻松的口吻欢迎小鸟落落,为什么呢?因为这儿的风景最好,这儿的人们最好。同时,在歌曲的最后,点明了“欢迎小鸟落落””的根本原因,因为“爱鸟爱在心窝”。
在活动开始,我以《小鸟》的故事作为导入,引导幼儿初次倾听歌曲,感受三拍子乐曲节奏,将幼儿带入音乐的意境中。提问幼儿对乐曲的初步印象激起幼儿的思考并再次聆听熟悉三拍子歌曲的特点。然后,在幼儿谈论歌词的时候出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幼儿减轻记忆歌词的压力。再在我层层递进的提问中不知不觉记住歌词。在学唱部分,听好一遍范唱后,我鼓励幼儿跟着伴奏练唱,让幼儿初步获得成功感,然后再次倾听并与自己演唱的作为比较,将有几处唱的不够好的地方加以纠正,再演唱。我重点指导了休止符的演唱。“请你们再看看图片,小鸟、小鸟后面要停顿,落落两个音要连贯。”并随即画上休止符和连线,加深幼儿记忆。
在教学时,我注意范唱要活泼、优美,歌曲中的休止符应唱得较轻巧跳跃,而其他不分则要连贯优美。幼儿在我的影响下,对于休止符演唱的较为准确。但也有不足之处,提问有待更为严谨,应引发幼儿去探讨和学习,在活动中应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 大班音乐:我是猫
★ 小鸟小鸟音乐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