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大班音乐:秋叶(共含5篇),希望您能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繁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大班音乐:秋叶
对活动价值的思考:
自然界的变化非常易于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根据我班幼儿的兴趣与实际发展需要,结合主题《有用的植物》,我设计音乐活动——秋叶,借助孩子喜欢的音乐载体,学唱歌曲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
对幼儿当前经验的思考:
天气转凉,孩子们在午后散步时发现校园里的草儿变黄了、树叶纷纷飘落……,孩子对这些自然现象越发敏感了,因此对于本节教学活动,孩子们的前期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对活动设计的思考:
结合主题有《有用的植物》,我们开设了第一个小主题《街心花园》,让孩子们感受秋天秋风吹,落叶飘的情景。通过让孩子们学唱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感受3/4的的音乐节拍。并且能在游戏在游戏中感受秋风吹、听从音乐规则指令,随着音乐表现落叶飘的情景,进一步激发我们的孩子幼儿爱自然、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秋叶》,并能用各种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飘及捡落叶的情景。
2、感受歌曲舒缓优美的旋律,有一定的表现欲望。
重难点:能用肢体动作表现落叶飘及捡落叶的情景。
活动准备:音乐、黄色绿色落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景一导入——回忆秋天树叶飘落的情景
1、导入语(播放风的声音):听,什么声音?(风声)
关键性提问:秋天到了,树上的小树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秋天到了,叶子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了。一片片小树叶像在欢乐地跳舞。
二、学唱歌曲《秋叶》——根据3/4拍的音乐节奏演唱歌曲
过渡语:今天秋姑娘还为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秋叶》,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1、教师弹唱歌曲《秋叶》
关键性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2、教师范唱:
(1)叶子落在哪里?(2)叶子都已变得怎么样了?
3、幼儿随着音乐节奏跟着教师念歌词
4、完整演唱歌曲、分组演唱
要求:这是三拍子的歌曲,我们唱的时候一起跟着音乐朋友,有节奏的演唱,不快也不慢。(引导幼儿边打节奏边演唱歌曲。)
小结:我们唱这首歌时要跟着音乐节奏,用自然好听的声音唱起来。
三、游戏:捡落叶——在游戏中感受秋风吹、落叶飘的情景
1、用肢体动作表现小树叶飘落的各种优美动作
玩法:开始部分幼儿随着音乐《秋叶》,学树叶飘的动作。音乐停止后,教师反复弹奏5656│ 6666或者是5656│ 5555,幼儿若听到“6666”,即去捡绿色的落叶,若听到“5555”即去捡黄色的落叶。
2、教师和部分幼儿示范游戏
3、幼儿游戏若干遍
活动设计背景
正值秋天,幼儿对落叶比较熟悉,平时的生活中也能看见,而且儿歌“秋叶”篇幅短小,却充满趣味,想象力丰富而美丽、语言动态感强,有一定的节律。通过欣赏诵读教学,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奥妙,儿歌语句简短而有重复,在朗诵中体验儿歌的意境。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的内容,激发欣赏及朗诵儿歌的兴趣,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
2、能在创造性的表演中想出和做出大家都感到快乐的动作,能自然热情而主动地交流感情并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
3、鼓励幼儿大胆质疑,积极解难。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秋天落叶的美与小动物的情感,学习儿歌,并根据儿歌的结构仿编儿歌。
难点:迁移运用根据儿歌的结构仿编儿歌。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教学录音带,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全体幼儿欣赏《秋叶》,引出课题。
1、组织幼儿观看教学挂图《秋叶》,通过挂图让幼儿了解儿歌的大致内容,通过提问让幼儿讲述看到的内容,既感知了儿歌,又提升了说话能力。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都有哪些小动物?
2、通过教学录音带让幼儿再次欣赏《秋叶》,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感受。
(二)深入感悟,学习儿歌。
儿歌共有六句,其中第二句至第六句结构相似,只是句首主语小动物和句尾宾语不同,言语简洁生动,有利于儿歌句子的学习。
1、老师完整朗诵一遍儿歌,边朗诵边指着图片。
2、幼儿学习儿歌。请幼儿边看图边跟着老师朗读。
3、分组和个别幼儿朗读,并尝试边读儿歌边做相应的动作。
4、师幼游戏读儿歌,教师读前半句,请幼儿对上后半句。幼儿兴趣大增,同时也加深了对儿歌内容的理解。
5、教师将已经记住的儿歌内容图片收起来,幼儿朗诵儿歌,检验学习效果。
(三)尝试仿编儿歌。
1、师:老师这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喜欢落叶,它们会把落叶当成什么?老师示范仿偏儿歌一句,并板书:秋风起,(落叶飘),(小蝴蝶)说,这是我的(舞伴)。
2、引导幼儿与同伴合作,根据儿歌的结构继续仿编儿歌,鼓励幼儿说出和儿歌内容不一样的小动物,看到秋天的落叶,会把落叶当做什么,让幼儿说出多种答案,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板书仿编的儿歌内容,并让幼儿朗读,体验仿编儿歌的成就感。
4、扮演角色,表演儿歌。让幼儿拿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图片,找自己的好朋友,互相说给对方听。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歌曲,进一步体会秋天的特征
2.自主创编歌曲动作,愿意用肢体语言表现歌曲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音乐,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加深幼儿对秋天的印象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从哪些方面知道秋天来(幼儿自由讲述秋天的特征,教师在幼儿讲述基础上进行总结)
二、欣赏歌曲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曲,也是讲述秋天的,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会请小朋友说一说歌词是怎样写的。
2.播放音乐,欣赏图片
3.幼儿自由讲述歌词,教师拍手打节奏领读歌词,加深印象。
三、学唱歌曲这首歌写的这么美,现在我们来学一下,请小朋友跟音乐一起试唱。
四、创编动作
1.幼儿根据歌词边唱边表演。观察幼儿表演,将动作整合统一,全体幼儿一起做。
2.全体小朋友加动作演唱歌曲。
五、游戏《开火车》
每一排小朋友唱一句,轮唱歌曲
教学反思
1、能根据幼儿的兴趣生成教育活动,使幼儿能积极的参与活动。幼儿在与同伴、老师的活动中获得了全新的体验。
2、提供了良好的质疑环境,用鼓励的方式引导幼儿大胆提问,踊跃释疑。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大大增强了幼儿提问的信心;一席鼓励表扬的语言、动作进一步提高了幼儿释疑的兴趣。
3、为幼儿提供了运用语言的机会。采用小组或三三两两自由讨论的方式,让每个幼儿都有说话的机会,他们说话的愿望得到了满足。
改进的方面:
1、教师自己的提问设计还要更精练,简单,让幼儿一听就懂。
2、课堂教学中当孩子们的回答,有点跑题的时候,自己有些急躁,语言组织也不严谨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取长补短,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1.初步学习歌曲,尝试用强弱变化的歌声表现歌曲中“转”的上扬和“摇”的下落。 2.能创造性的表现树叶飞舞、旋转、飘落等姿态。 3.体验歌表演的乐趣。活动准备: 1.歌曲伴奏带、图谱 2.树叶飘落的视频活动过程:发声练习 师:孩子们,秋天到了,小树叶飘起来,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飘起来吧。(幼儿进场)
1.师:秋风一吹,小树叶就转了起来,让我们来听一听。(教师清唱) 2.出示“转”的图谱 师:树叶转的时候轻轻地从地上转上天,我们的声音也要从轻轻地然后越来越响亮,由弱到强。(预设目标:引导孩子唱“转”的时候声音由弱到强。) 3.幼儿尝试唱2-3遍。 4.师:风停了,小树叶又摇了下来,大家来听一听。 5.出示“摇”的图谱 师:树叶摇的时候是从高高的天空中然后慢慢的摇下地的,唱的时候我们的声音也要渐渐的由强变弱。
6.幼儿尝试唱2-3遍。 7.幼儿看着图谱,将这部分完整的唱一唱。二、学唱歌曲。 1.学唱第一段:师:秋叶跟着秋风玩着好玩的游戏,真有趣,怎么玩的呢?仔细听一听。(教师清唱)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歌曲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教师撕图谱)重点指出“悄悄”的唱法。悄悄就是很神秘,鬼鬼祟祟的,不能被发现,我们唱的时候,声音当然也要轻一点。 幼儿看图谱演唱第一段。
将第一段和“转摇”的部分连起来唱一唱。(师指出孩子唱的不明显得地方) 2.学唱最后一段:师:淘气的秋风跟着秋叶玩累了,想睡觉了。师边唱边撕图谱。提问:累坏了唱几次?怎么唱?幼儿尝试演唱。 3.完整演唱《秋叶》 师:这是一首完整的歌曲,名字叫秋叶,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教师完整演唱)
幼儿看着图谱完整演唱。 4.幼儿表演唱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用较轻的声音唱歌。
2.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初步学习歌表演。
三、教学准备:
1.观察秋天树叶的变化,以及小树叶在秋风中的各种姿态。
2.树叶飘飞转落的图片。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初步理解歌词内容,并学习用较轻的声音唱歌,按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解演示法、练习巩固法 。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幼儿谈话,理解歌词。
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出主题: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小树叶是怎么离开树妈 妈的?
二、组织幼儿学唱歌曲。
1.师示范唱:现在,我们要学一首歌曲,它的名字叫,秋叶,先听老师唱一下。
(教师边指图片边唱歌曲。)
2.幼儿边欣赏边尝试用身体动作感知歌曲的节奏。(拍手、拍腿打节奏)
3.幼儿跟老师边看图边学唱歌曲。
(提醒幼儿用好听的声音轻轻地优美的演唱)。
三、组织幼儿进行和歌表演。
1.师生共同讨论小树叶是怎么飘、飞、转、落的,幼儿学习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2.幼儿边唱边表演。
我请小朋友做做看小树叶飞的动作?转的动作?落下来的动作?
★ 大班音乐教案
★ 大班音乐反思
★ 音乐大班教案
★ 音乐教案大班
★ 大班音乐活动
★ 大班教案音乐
★ 感悟秋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