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征文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心有所待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我的父亲征文(共含9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心有所待”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我的父亲征文

篇1:我的父亲征文

“父亲”,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词语,可,又是那样的伟大。

我的爸爸很普通,也很平凡。但我很爱我的爸爸,在我的心中,爸爸很伟大。

爸爸很爱我,天天都来学校接送我,我真的'很幸福。常常,想起爸爸风雨无阻地接送我的身影,我便很快乐的想,我真幸运,有这样一个爸爸。一次,下雨了,我很冷。打着伞走出校外,我想,爸爸大概不会来接我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模模糊糊地,我看见了爸爸的身影,那一刻,我的心里被幸福填满,一点也不觉得冷了,呵呵!

常常,妈妈骂我时,我便委屈地跑去找爸爸诉苦,爸爸便替我“伸张正义”。每当我躲在爸爸身后,躲避老妈的“口水”时,妈妈总是对爸爸说:“你呀,就是这么惯着她!”老爸无可奈何地耸耸肩,我则躲在后面偷笑。

今年的世界杯,偶和老爸是场场必看哦!每天晚上和凌晨,我们一老一小两个球迷便哈拉在电视机前,妈妈则打着呵欠陪我们,以一种无可救药的眼光看着我们父女俩。

感谢父亲,感谢我那可爱的爸爸,给予我无尽无止的父爱。父爱,有时是校门口雨中接我的身影;父爱,有时是严厉的目光和淳淳的教诲;父爱,有时是球赛开始时陪在我身边一起和我喝彩的声音……

不会用太多华丽的辞藻来赞美父亲,因为这许多华丽的词用在父亲身上也会黯然失色。父爱,是一种温暖的。说不出的的感觉,天地间任何词语也无法描述。

我爱我的父亲。

篇2:我的父亲征文

我的爸爸,个子高高的,身体胖胖的,穿着一身西装衣冠楚楚,是一位公务员。他无论在我的学习还是生活中,都十分关心,照顾我。

爸爸对我的学习方面很关心。我记得他给我说过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要好好学习,考上你将来理想的大学,要不就成了一位没用的人了。这句话铭刻在我心中,让我有了一个学习目标。有一天晚上,我正在做一张数学试卷,一条拦路虎阻挡了我的道路,我赶紧向爸爸求救。爸爸闻迅赶到饿,他读了两三遍题目,又思考了一下,开始给我讲题的做法。爸爸并没有把答案直接告诉我,而是把题给我讲的头头是道,讲透了,我自然也明白了题的做法。

爸爸不仅在学习方面关心我,而且更是在日常生活中体贴我。现在我很瘦小,我想吃什么,爸爸就给我买什么,买什么肉夹馍啦,汉堡包啦,鸡腿啦什么的。记得有一件事,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有一天下午,爸爸刚下班,我给爸爸打电话说,我想吃肉夹馍。爸爸骑电动车去买,爸爸骑着骑着,天空中忽然下起毛毛雨,逐渐大了起来,可爸爸还是去买,这边没有,去下一个地方,终于在四五里之外的一个地方买到了。爸爸回到家,手里拎着一个肉夹馍,可是衣服都湿透了。我的眼睛也湿润了。

父亲节快到了,我忠心的祝愿您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篇3:我的父亲征文

人们常说父爱如,挺拔而深沉。或许是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父亲这个角色被自然认定为沉默寡言默默付出的存在。而真实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父亲是那个拼命工作保你衣食无忧的人,却不是那个照顾你一粥一饭的人。

曹云金在春晚上有这样一段词“妈,我衣服呢?”“妈,我袜子呢?”跟爸就一句话“爸,我妈呢?”虽说是戏谑,但也说明了同是赋予你生命的人,对于父亲始终难有母亲的亲近。以前的我更是如此,我不能说他缺席了我的童年,但他几乎没有陪过我。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肩上。陪我似乎是一种奢望。

我的父亲今年五十八周岁,建国十周年出生,经历了“革”,经历了“大跃进”,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从大伯闯关东到吉林,他就成了家中长子,家庭的重担就完全由他担,体弱多病的父母,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我的父亲为撑起那个家付出了他的青春,而这一切我从都没有理解,直到那年妈妈动手术,他一个人奔波在医院和家,一边照顾我一边陪护妈妈,每次看见他苍白的头发,我心里五味杂陈,我突然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我在他接近不惑之年时出现,却依然没有足够的亲近陪伴的时间。

我从小习惯了一个人,早上起床就只剩我和妈妈,吃过早饭,我去上学妈妈去干活,晚上回家空无一人,一个人默默地做作业,我不知道怎么和我的爸爸妈妈亲近,也许真的是“距离产生美”?我真正开始和爸妈有亲密接触反而是从我初三住校开始。最开始一周回一次家,老爸会去送我,从家到学校半个小时的路程,他在电瓶车前面我坐在后面,他面朝黄土背朝天半辈子形成的佝偻的弧度贴上去是那么温暖,那几乎是我们最亲近的时候了,我在后面紧紧抱着他,脸贴在他的背上是那样的自然。然后是高中的两周回一次家,距离远了,每次我都是自己坐公交,但回家频率的减少也让我更加地想念爸妈,开始慢慢变成一个孩子,慢慢学会缠着爸爸妈妈,甚至是撒娇。在学校,我是一班之长,独当一面;在家里我却过成了一个女孩子,似乎是在补偿我小时候缺少的撒娇吧。血浓于水,距离远了我们反而更亲近了,因为在一起的时间短了所以格外珍惜。

转眼高中三年就过去了,我十八了。高考成绩不如人意,填报志愿很忐忑。那天我填完志愿出听见爸爸丧气地和妈妈说:“要是真被武汉录取了,一年就只能回两次了。”眼前的这个男人,我见过他憔悴却没见过他如此脆弱,那一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和父亲丧气的样子冲击着我的心,纵然向往远方,我还是将中国地质大学从我的高考志愿中去掉了。如今的我在徐州,国庆、清明、五一、端午,每一个超过三天的小长假我都能回家,即便有整整一天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还是满心欢喜的回家住两个晚上。

我和我的父亲,在我的童年,他疲于奔波,没有太多的陪伴也就没有特别亲近的感情,而我庆幸在我彻底远离他之前,我们有了亲近的机会。曾经不曾黏过他的我越该成熟的年纪却在他的面前越幼稚,爱上了撒娇,那是一种另样的亲密。

20xx年父亲节临近,我想对他说“爸,我理解你了,曾经的你背负了太多压力,尽管你不曾陪着我走过童年,但我相信你一直都有一颗想要宠我的心。我也好庆幸在高中住校的日子里慢慢亲近,让我没有做出远离家乡读大学的决定。老爸,辛苦了,为我撑起一片天空,为我遮风挡雨。没有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但我知道你爱我。谢谢你,一直默默为我付出。”

篇4:我的父亲征文

父亲主宰了我二十年的生活轨迹,原以为,二十年也最多二十年,但是,当又一个二十年也快过去的时候,你会发现,二十岁之前父亲主持着你的人生事务,那么二十岁之后,他的主持就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程序,你可以终止一段生活方式,但是你终止不了,他给你决定的方向,和这个方向环环相接的必然;更终止不了,他在你大脑里植下的观念对你的意志无穷的控制。

我出生之前,父母已经有了一对人见人爱的儿女,因为三代独子,父亲决定生下我,因为预测,我是一个男孩,所以,哥哥十岁的时候,我被当作是家里又一个男孩子迎接到了这个世界。……

在自己也人到中年之后,我常想,也许35岁,在对哥哥姐姐的养育经验的总结之后,父亲渴望我的到来,应该是更有一种培养的信心了。所以,我的求学过程,也似乎比哥哥姐姐更多地加入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设计痕迹。

父亲是学的是农业机械的。小时候,家里的存书很多,但都是自然科学类的,基本没有文科书籍。马列著作也没有。哥哥姐姐的少年儿童时期,没有期刊杂志,到了我认字之后,父亲似乎为了弥补那时的失落,每一年都会给我订好几份期刊杂志。记得最早有过动脑筋爷爷之类,后来也多是少年科学,科学画报之类。初中的时候,厚厚的非学校教育的力学书籍,他就开始指导我读。

他反对我读小说,尽管姐姐枕边总是有当时最流行的小说,父亲的眼光,总是严厉地阻止我去触摸。一段时间热爱文学的姐姐,成了父母亲用来教育我的反面教材。父亲一次次用他的鼓励告诉我:你可以学好理科,因为你聪明。你姐姐不行,文科都学不好。都是小说看多了。

所以,高二分班的时候,尽管很多人都可惜我选择理科的时候,我还是按父亲的意志,选择了理科。在听说雷(我们小学一年级同学到高二)一个智力让我敬佩的男生,竟然选择了文科(一直很多情地认为他是坚信了我应该读文,才这样毅然放弃了理)的时候,犹豫中,我找到班主任,姐姐同学的丈夫,想做一点点努力的,听他说:你父亲关照过了你改文科,是必须经过他亲口表达的。

于是,就收回了瞬间的感动,而且立刻就为父亲对我的信任而沾沾自喜了。一直到高中毕业,我和雷都没有说过一句话。毕业时接到他托人递过来的留言本,我至今记得,那个上午,阳光下的窗台,让我少年的心情忧伤着却坚定的竖起理智的.冰冷。多少年以后,听说他娶了和我一起在学校社团里好有一拼的那个女孩,心里涌动的还是感动。

……第一次高考失败了,那个故事,在去年的此刻,我苦涩地回忆过。

失败的反思,让我一次次想对抗父亲的安排,我决定参加工作,坚决不考第二次。像姐姐一样,走业余文学的路子。但是,父亲不允许。他堵在家门口,不允许我参加招干招工考试的表情,至今清晰可见。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补习。大学,是你应该的也是唯一的出路!父亲的声音,现在还在耳边响起,但是再响起的时候,每一次都让我,泪流满面。

(二)

在父亲同意了我第二次选择可以是文科之后,我走回了高中校园。那时候还不知道是父亲妥协了,还是我自己妥协了。现在梳理起来,其实,那个时候在父亲的手腕下生活的16岁的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意志,真正妥协的还是父亲的意志。父亲一生恐怖政治,但是哥哥自作主张,不等高考分数出来,就自己走进了军营,这不是父亲对唯一的儿子的人生安排。姐姐,很早就走进了爱情,甘当一个为爱人牺牲自己的背后人,这不是父亲对自己孩子的人生安排。那个时候,50岁的父亲唯一还可以掌控的人生理想,只有我。子承父业,我们家总得走出来一个象你父亲一样的读书人母亲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有这样严峻的家族理想,来赋予我使命的神圣感。

父亲的父亲上个世纪30年代,跟在竺可桢身边,研究气象和地震。35岁就客死郑州。那个时候父亲4岁。所以,我们兄妹回忆他对我们小时侯的管教的时候,他一直为自己没有得到过父爱而忐忑,父亲常说:我怎么知道该如何当父亲呢,我自己没有啊。

没有反抗了,现在我常惊讶,我的逆反期竟然如此短暂,短暂到甚至没有。

没有见过父亲流泪。但是我知道,父亲为我流过两次。一次是第二次高考前夕,他来学校看我,正碰上我病倒在床上。筒子楼的昏暗里,昏昏沉沉地感到有人在掀我的蚊帐,父亲的声音响了一下,立刻就没有了,以为是自己做梦,但是,几分钟之后,父亲再次站在我的床头,眼睛是红的。-----还有一次,那是四年前,我忙着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边工作,一边是孩子。父母亲回浙江,经过这里,不打招呼就来了。他们有我的钥匙,开了门进去,立刻看到鞋柜边上放着我匆忙中忘带的考试用书。然后走进去,铺天盖地乱糟糟。母亲说:你爸看到你在准备考试,嘴里说,丫头也不告诉我们,早点来帮帮她----话就说不下去了----这是母亲知道的父亲唯一一次流泪的情景。这样的父泪,我承受不住!但是我知道,父亲因这个意外的发现,幸福了。在他已经人到老年的,对一切都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他的人生理想,还是这么坚守在他的丫头这里,这个丫头,是他35岁时,开始的设计。

30岁之前,我也会抱怨父亲对我的安排,是如此糟糕,甚至是对我的教育,给我脑子里灌注的已经类似程序的人生理念,是迂腐可笑狼狈不堪的,但是30岁之后,一天比一天清醒。我相信,这样的人生态度,对于我们,是最好的。父亲选择理科人生,不是简单的功利思想可以概括的。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住的那幢知识分子楼(北方一个大型农场的特殊人群居住),一楼成叔,二楼汤伯伯,都是家里橱柜里藏无数古今中外文学历史书籍的人,但是他们半生背负着政治的压力,邻居十几年,父亲们不相往来……如今在父亲的书房里可以看几本古典诗词,其他风格依旧当年。

如今父亲已经年过70,耳朵听不见,身体很好,每天跑步,下棋,上网,离不开母亲的照顾和陪伴。

篇5:我的父亲征文

在父亲同意了我第二次选择可以是文科之后,我走回了高中校园.那时候还不知道是父亲妥协了,还是我自己妥协了.现在梳理起来,其实,那个时候在父亲的手腕下生活的16岁的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意志,真正妥协的还是父亲的意志.父亲一生恐怖政治,但是哥哥自作主张,不等高考分数出来,就自己走进了军营,这不是父亲对唯一的儿子的人生安排.姐姐,很早就走进了爱情,甘当一个为爱人牺牲自己的背后人,这不是父亲对自己孩子的人生安排.那个时候,50岁的父亲唯一还可以掌控的人生理想,只有我.子承父业,我们家总得走出来一个象你父亲一样的读书人母亲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有这样严峻的家族理想,来赋予我使命的神圣感.

父亲的父亲上个世纪30年代,跟在竺可桢身边,研究气象和地震。35岁就客死郑州。那个时候父亲4岁。所以,我们兄妹回忆他对我们小时侯的管教的时候,他一直为自己没有得到过父爱而忐忑,父亲常说:我怎么知道该如何当父亲呢,我自己没有啊。

没有反抗了,现在我常惊讶,我的逆反期竟然如此短暂,短暂到甚至没有.

没有见过父亲流泪.但是我知道,父亲为我流过两次.一次是第二次高考前夕,他来学校看我,正碰上我病倒在床上.筒子楼的昏暗里,昏昏沉沉地感到有人在掀我的蚊帐,父亲的声音响了一下,立刻就没有了,以为是自己做梦,但是,几分钟之后,父亲再次站在我的床头,眼睛是红的.-----还有一次,那是四年前,我忙着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一边工作,一边是孩子.父母亲回浙江,经过这里,不打招呼就来了.他们有我的钥匙,开了门进去,立刻看到鞋柜边上放着我匆忙中忘带的考试用书.然后走进去,铺天盖地乱糟糟.母亲说:你爸看到你在准备考试,嘴里说,丫头也不告诉我们,早点来帮帮她----话就说不下去了----这是母亲知道的父亲唯一一次流泪的情景.这样的父泪,我承受不住!但是我知道,父亲因这个意外的发现,幸福了.在他已经人到老年的,对一切都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他忽然发现,他的人生理想,还是这么坚守在他的丫头这里,这个丫头,是他35岁时,开始的设计.

30岁之前,我也会抱怨父亲对我的安排,是如此糟糕,甚至是对我的教育,给我脑子里灌注的已经类似程序的人生理念,是迂腐可笑狼狈不堪的,但是30岁之后,一天比一天清醒.我相信,这样的人生态度,对于我们,是最好的.父亲选择理科人生,不是简单的功利思想可以概括的.记得小时候我们家住的那幢知识分子楼(北方一个大型农场的特殊人群居住),一楼成叔,二楼汤伯伯,都是家里橱柜里藏无数古今中外文学历史书籍的人,但是他们半生背负着政治的压力,邻居十几年,父亲们不相往来……如今在父亲的书房里可以看几本古典诗词,其他风格依旧当年。

如今父亲已经年过70,耳朵听不见,身体很好,每天跑步,下棋,上网,离不开母亲的照顾和陪伴。

篇6:我的父亲征文

父亲主宰了我二十年的生活轨迹,原以为,二十年也最多二十年,但是,当又一个二十年也快过去的时候,你会发现,二十岁之前父亲主持着你的人生事务,那么二十岁之后,他的主持就已经成了一个固定的程序,你可以终止一段生活方式,但是你终止不了,他给你决定的方向,和这个方向环环相接的必然;更终止不了,他在你大脑里植下的观念对你的意志无穷的控制。

我出生之前,父母已经有了一对人见人爱的儿女,因为三代独子,父亲决定生下我,因为预测,我是一个男孩,所以,哥哥十岁的时候,我被当作是家里又一个男孩子迎接到了这个世界。……

在自己也人到中年之后,我常想,也许35岁,在对哥哥姐姐的养育经验的总结之后,父亲渴望我的到来,应该是更有一种培养的信心了.所以,我的求学过程,也似乎比哥哥姐姐更多地加入了作为一个父亲的设计痕迹.

父亲是学的是农业机械的.小时候,家里的存书很多,但都是自然科学类的,基本没有文科书籍.马列著作也没有.哥哥姐姐的少年儿童时期,没有期刊杂志,到了我认字之后,父亲似乎为了弥补那时的失落,每一年都会给我订好几份期刊杂志.记得最早有过动脑筋爷爷之类,后来也多是少年科学,科学画报之类.初中的时候,厚厚的非学校教育的力学书籍,他就开始指导我读.

他反对我读小说,尽管姐姐枕边总是有当时最流行的'小说,父亲的眼光,总是严厉地阻止我去触摸.一段时间热爱文学的姐姐,成了父母亲用来教育我的反面教材.父亲一次次用他的鼓励告诉我:你可以学好理科,因为你聪明.你姐姐不行,文科都学不好.都是小说看多了.

所以,高二分班的时候,尽管很多人都可惜我选择理科的时候,我还是按父亲的意志,选择了理科.在听说雷(我们小学一年级同学到高二)一个智力让我敬佩的男生,竟然选择了文科(一直很多情地认为他是坚信了我应该读文,才这样毅然放弃了理)的时候,犹豫中,我找到班主任,姐姐同学的丈夫,想做一点点努力的,听他说:你父亲关照过了你改文科,是必须经过他亲口表达的。

于是,就收回了瞬间的感动,而且立刻就为父亲对我的信任而沾沾自喜了。一直到高中毕业,我和雷都没有说过一句话。毕业时接到他托人递过来的留言本,我至今记得,那个上午,阳光下的窗台,让我少年的心情忧伤着却坚定的竖起理智的冰冷。多少年以后,听说他娶了和我一起在学校社团里好有一拼的那个女孩,心里涌动的还是感动。

……第一次高考失败了,那个故事,在去年的此刻,我苦涩地回忆过。失败的反思,让我一次次想对抗父亲的安排,我决定参加工作,坚决不考第二次。像姐姐一样,走业余文学的路子。但是,父亲不允许。他堵在家门口,不允许我参加招干招工考试的表情,至今清晰可见。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补习。大学,是你应该的也是唯一的出路!父亲的声音,现在还在耳边响起,但是再响起的时候,每一次都让我,泪流满面。

(二)

在父亲同意了我第二次选择可以是文科之后,我走回了高中校园.那时候还不知道是父亲妥协了,还是我自己妥协了.现在梳理起来,其实,那个时候在父亲的手腕下生活的16岁的我,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意志,真正妥协的还是父亲的意志.父亲一生恐怖政治,但是哥哥自作主张,不等高考分数出来,就自己走进了军营,这不是父亲对唯一的儿子的人生安排.姐姐,很早就走进了爱情,甘当一个为爱人牺牲自己的背后人,这不是父亲对自己孩子的人生安排.那个时候,50岁的父亲唯一还可以掌控的人生理想,只有我.子承父业,我们家总得走出来一个象你父亲一样的读书人母亲总会在最关键的时刻,有这样严峻的家族理想,来赋予我使命的神圣感.

父亲的父亲上个世纪30年代,跟在竺可桢身边,研究气象和地震。35岁就客死郑州。那个时候父亲4岁。所以,我们兄妹回忆他对我们小时侯的管教的时候,他一直为自己没有得到过父爱而忐忑,父亲常说:我怎么知道该如何当父亲呢,我自己没有啊。

没有反抗了,现在我常惊讶,我的逆反期竟然如此短暂,短暂到甚至没有.

篇7:我的父亲的征文

关于我的父亲的征文

我的父亲

人到中年,往事离我越来越远,但其中有些却越发清晰。

三百元拣回美丽的女儿

六十年代,父亲从部队转业了,和妈妈来到美丽的牡丹江。而后,我们姐妹俩相继降生。我们还有个在海南出生的哥哥,虽然家里就哥哥一个男孩,但爸爸还是格外的疼爱他最小的女儿―我。可是,那时爸爸太忙了,出差是他的家常便饭,常常是他前脚走,后脚我就会发烧生病,以至于原本和睦的爸爸妈妈也因此出现一些摩擦。

听妈妈讲,那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和姐姐被姥姥带出去玩。离我们家不远,就是一片草地,平日里,我们也经常在这里玩耍。那一天,也许是漂亮的蝴蝶、美艳的花儿吸引了我,我便追逐着去扑蝴蝶。蝴蝶没费什么事就被逮住了,就在我要去摘花的时候,一块石头绊倒了我,更不幸的是,在这片草地边,一户人家正在盖房子,他们把电线从草地上拉过,而边上又未作任何警示说明。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叫,我被同样吓得浑身哆嗦的姥姥抱回了家。我的右手被电线电着了,中指和无名指与手心粘在了一起。妈妈说,那时,我的手已不是在流血,而是在窜血!出差在外的父亲连夜就赶了回来。爸爸回来了,我似乎有预感似的,从沉沉的睡梦中醒来。一向坚强的父亲看着我被厚厚的纱布缠着的手,心疼的眼泪都掉了下了,而我也更加的委屈,但还没有忘记用受伤的小手去给爸爸擦眼泪。第二天,父亲带着我走遍了牡丹江的大医院,在得知不能保证手术后不落残疾的情况后,立即带我前往省城哈尔滨去治疗。在哈尔滨的几家大医院得到的是同样的答复。爸爸丝毫没有犹豫,马不停蹄地把我带到了北京,在儿童医院,我顺利的痊愈。虽然,在手指和手心里留下了疤痕,却没有一点残疾。有很多与我多年的同学都不曾发现,我手心里还藏着秘密。六十年代,有许多家庭的孩子生病了,却因为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及时医治落下残疾,留下终身遗憾,而我是多么的幸运,有这样的爸爸妈妈。一个手术下来,花去了父母三百元,这在当时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也是个不小的数字啊!可是,每当提及此事,爸爸都是那么的满足和欣慰。听他说的最多的就是:三百元又拣回来了美丽的'女儿!

我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

一转眼,我高中毕业了,连考了两次大学,均榜上无名。任性的我不听爸爸让我复读的劝说,在一家工厂开始工作了。好在我是高中毕业,在单位很快能够独挡一面,并同时兼任几职。当时,我们厂的效益还是不错,会议多、活动也多,我既是打字员还是文艺骨干。演出晚了,有爸爸的等待,加班工作,有父亲的接送。可是,那时我认为自己都是十八岁的人了,不必要他这样了,有时还和他耍小性子。但无论怎样,天一黑,只要我没回家,准有爸爸在迎接着我!有时,伙伴们就笑我,还是小孩子呢。爸爸可不管,他说,我就是不放心我宝贝女儿。是啊,女儿是他的寄托,是他的生活。炎热的时候,有父亲送上的凉开水,风雨天有父亲拿来的挡寒衣。父爱如天呀!

女儿的一切都由老爸承担

八十年代,文凭很热。工作了几年后,肥看着有了文凭的同学都很风光地干上了好工作,我的心又不甘起来。恰好省里一个青年干部学院大专班招生,单位有名额参加考试。经过一个多月的紧张复习,在工作了近三年后,我再次走进考场,并顺利地考取了。可是,当录取通知书来到的时候,却被总厂工会给卡了下来,理由是当时我考报时,只有共青团通过了,工会并不知道。其实,事实是明摆着的,那个工会主席是个即将退位的老太太,平常大家都说她很“黑”,在这个关口她当然要卡一把。找了她多次,给的答复是:上学可以,但上学期间工资停发,一切费用自理。遇到这样的领导,赶上这么关键的时候,我真的有些不知怎么办才好。放弃,等于今生很可能不再有学习的机会了;不放弃,上学两年也得不小的一笔花销。看着犹豫、焦急的我,父亲坚定地说:女儿,你尽管放心的去读书,一切由老爸承担!

开学的时候,父亲执意送我去上学。当时,父亲已是五十多岁了,那时,火车速度慢,到省城要坐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我说,爸,你买张卧铺票吧,那么长的时间,你怎么办啊?父亲笑着说:呵呵,你老爸常年出差,什么时候坐过卧铺车,咱能省就省吧。我和爸爸坐在了前往省城的列车上。半夜里,我两次醒来,都发现爸爸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他的眼中充满了关切和爱怜。我知道,父亲是不放心,尽管他的女儿已经二十岁了,可第一次离开他那么远,他放心不下。两年间,父亲每个月都是第一个把生活费汇给我,每周都要写两封信给我,除了报平安,就是嘱咐我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努力学习,从没有让我为生活费而犯一丝难。值得欣慰的是,毕业后,经过考试,我转行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这期间,我结了婚,生了子。为了不影响我的工作,他和妈妈全力承担起了照看我儿子的责任,使小家伙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也因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优秀和先进。困境中,老爸是我的顶梁柱,顺意时,老爸是我的引路人。他从不给我摆大道理,但他就是用他的认真、勤奋、朴实影响着我,父亲的深恩,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危难时老爸陪在我身边

一晃,儿子都上小学了,为了我那越来越不务正业的丈夫,我告别亲人,离开了父母,来到了人地生疏的河北。刚刚来到外地,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丈夫以没挣到钱不甘心为由,在我来的第一个冬天,他没有回来。住了十几年楼房的我,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没有固定的住所,只好租住一间平房。春来的时候,还没有意识到将要面临的困难。可是,冬天就那么不留情地匆匆到来了。河北的房子,天棚没有东西,墙也很薄。冬天,屋子里不取暖的话真的没法住。可是,这个房子要自家烧炉子,且炉子还在外面。白天,我要上班,家里不烧火,到下班的时候再烧,半夜屋子也热不了,而且,我根本摆弄不了那个炉子。在我欲哭无泪的时候,已七十岁的父亲从老家来了。父亲知道我的不如意,他轻易不问,只是默默地做事。一天中午,我下班回来,刚走到胡同里,就听见撮东西的声音。拐到门口看见一堆煤,而父亲已经运进去了一半了。此时,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是好。父亲啊,女儿就这么不争气啊,在您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却让您如此的费心。父亲却乐呵呵地说:看老爸还是行吧,我借了个三轮车自己运回来的,厉害吧,这也是锻炼啊!冬天,有了父亲的关爱,寒冷退却了。

屋子不冷了,可来我与丈夫之间的感情却越发的冷漠!我不明白天底下有父亲这样的男人,也还有对家一点责任也不承担的男人!最大的不幸就是,这样的男人偏偏就是我的丈夫。他整天和所谓的朋友混在一起,希望着一天能够有一笔大钱从天而降。尽管我没有自己创业过,但我看过很多成功人士的创业之路,他们都是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才有了成就,而他们这些人,所谓的创业就是每天泡在一起喝酒,打牌,享乐。因为这,我劝他离开他们,重新开始生活。丈夫不甘心分文没得,许诺我一年以后保证挣个买房钱。一年的时间,没有让他挣到钱,反而,使他越来越不像样子了,他出轨了, 婚变必然了。可是,身在异地他乡,我连个倾诉的人都没有。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每天,他要换着样做饭给我和孩子。发现我沉默不语的时候,爸爸就想法逗我的儿子,想以此来感染我;租住的房子小,爸爸会帮我收拾得很整洁;并在春节到来的时候特意买了几盆花摆在了并不宽敞的窗台上,冷清的家有了生机。在我们彻底分手后,每年父亲都要寄钱给我,每周都要打电话千叮咛万嘱咐让我把自己照顾好,把孩子带好。

我们就是这样平凡的人,享受的也是最平凡的爱。父亲没有培养出什么名人,也没有培养出杰出人物。但是,我深信,就是这样最平凡的爱,也不是所有平凡的人能够享受到的。

寒来暑往,爸爸已到耄耋之年了。值得欣慰的是,他依旧精神矍铄,步履矫健,红光满面,乐观爽朗。父亲,您老人家的恩情,女儿倾诉不完。在此,只愿如天的父亲长命百岁!

篇8:我的木匠父亲征文

我的木匠父亲征文

在我出生的那一年,刚出道的父亲亲自给我——她的长女精心设计、制作了一把木椅:椅子前部有一个雕刻着漂亮的菱形图案的靠板,可以让我将胳膊放在上面玩玩具、吃饭等;靠板前端的上方则装了一根横木,横木上装了一排竹筒做的可以拨弄玩耍的小环——这就是我的玩具了;椅子的座位上则留了一个很方便的小孔。这把椅子既结实、安全,又美观、实用,更小巧玲珑(回想起来,它不只是一个工具,更像一个玩具或木雕艺术品)。它不但陪我度过了我的幼年,还在以后的十几年间继续为我的三个弟妹服务,直到最小的妹妹也长到再也坐不进去后,它才真正退役,被放在楼上的角落里,几乎被人遗忘了。十几年前,我在老家的弟弟、妹妹相继结婚生子,这把椅子又重被起用。去年,我弟弟的小儿子也出生了,虽然已经有了一个漂亮的童车,但偶尔也还会坐一下这把椅子——这把已经40岁服务了两代人的椅子。每当此时,知道这把椅子历史的人总会感叹一番。

父亲经常为大队做木工活。大队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宰羊给所有的匠人们打牙祭。每当这一天晚上,父亲总是很高兴、很自豪地给我们端回来一碗羊肉。我们叫他一起吃,他总是说:“我们在大队吃过了,这是分回家的。”然后,父亲就在一旁很幸福、很满足地看着我们把羊肉吃光。多年后我才无意中得知,其实,当年匠人们在打牙祭时都舍不得吃羊肉,只是尝一尝就算了;有时分得少了,就连尝一尝也舍不得就全部端回家去了。父亲就是这样,在吃粮紧张的那些年,他总是吃到半饱就放下碗说吃饱了,等看到大家都吃饱了还有剩余后才又继续吃。年少的我们不懂事,有时问父亲:“你不是说已经吃饱了吗?怎么又在吃?”父亲就嘿嘿笑一笑说:“我本来是吃饱了的,不吃也可以了;但既然剩下了,总要把它吃完嘛!”后来我家生活好过了,但父亲的这个习惯还一直保留着,有什么好吃的,他总是最后一个品尝,还经常习惯性地问一句:“多不多啊?要是不多我就不吃了。”父亲还经常假装说不喜欢吃或牙齿不好咬不动,只有在看到大家都有份时才说:“那好,我也尝一尝。”

不知是做木工要求精细的原因使我父亲的性子特别慢,还是因为我父亲的性子特别慢,所以他做木工时总是特别精细。我现在还能想起父亲眯着一只眼睛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墨线提起又弹下时神情专注的样子。“慢工出细活”是我父亲自嘲时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对自己和家人的严格要求。他把这句话不仅用在木工上,也用在农活上。比如在挖地尤其是在挖播种玉米、小麦、土豆等的梁垅时,别人都是目测大致端正即可,父亲则非要拿木桩和绳子在两端测量端正后再挖,挖好后如果发现哪里不够端正,还要整平重新挖过;在插水稻秧苗时更是比了又比量了又量再插,插完后如果发现哪一株秧苗歪了,还要拔出来重新插过,务求行行端正、美观,这些都是他多年来做木匠弹墨线留下的职业习惯。不可否认,父亲做的农活虽然慢些,但长出来的庄稼确实非常整齐、漂亮,让人赏心悦目。父亲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严格要求我们做事不要一味求快,不要粗心大意,凡事要多检查,多纠正。在父亲的教育和要求下,我小时候做作业都习惯检查后再交,现在就连,发手机短信也是写完后检查再三才发出去,生怕出现错别字对别人不恭。我在电脑上打字时也通常是看着屏幕打,一旦发现打错,随时纠正,打完后还要再三检查。这样,速度虽然比较慢一些,但也大大降低了出错率,虽不能确保万无一失,但也不致错漏百出。也许我凡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习惯就是从我父亲这儿来的吧。

我的高中是在离家60多里的县城上的,住校。虽然当时从我家到县城的车费才9角钱,可对于我这个每顿只舍得吃5分钱一份的素菜,偶尔才痛下决心吃2角5分钱一份的肥肉,从来也舍不得吃3角钱一份的瘦肉的穷学生来说,已是比较昂贵的了。因此,我平时的周末是舍不得花钱回家的,只有等到节假日放假才回一次家。每到周末看到同宿舍的同学高兴地回家的时候,我就到河边去看书,实在想家的时候就一个人躲在蚊帐里偷偷地哭。记得有一个星期六下午去河边看书后回到宿舍,听同学说我父亲来找过我,没见到我,好像很失望,让同学转告我说他和几个匠人到县城附近的某个地方给人家修房子顺便来看看我,家里没有什么事的,叫我别担心。我当时听了以后就非常懊悔为什么偏偏那个时候跑出去看书,当时想要立即去找父亲,天又快黑了。好不容易等到第二天(星期天),我一大早就往父亲说的那个地方去找,一路上想象着父亲见到我时的惊讶与高兴的样子,脚底下不知道有多少劲儿,走得很快,根本不知道累。但到了我想象中的目的地而仍四处找不见父亲他们的踪影的时候,一问才知道那只是一个大地名,管辖的地方很宽,而人家户又特别分散,又不知道父亲所在的具体村子,只好一个村一个村地往前找,转了大概有二十来里地,也没发现哪里有比较大的修房建屋的响动。眼看越走越远,又害怕随时窜出来的狗,又怕人生地不熟不安全,只得含着失望的泪水又饿又累地回到学校了。这种思亲而不见的遗憾是从未离开过家、从未离开过父母的人无法体会的。

在我考上大学那一年暑假,父亲花了近半个月时间用杉木给我打了一只箱子并漆成了枣红色。开学时,我和我妈背着这只箱子去学校,由于买不到火车坐票,母女二人只好挤在两节车厢的中间,这只箱子就成了我们的坐凳,使我们母女免受了全程站立之苦。我的宿舍里共七个人,她们六个用的都是皮箱,就我一人用的是木箱。或许是怕我的木箱压坏了她们的皮箱,或许是嫌我的'木箱土气、碍眼,室友们将我的木箱用一幅布遮盖着放在几个箱子的最下边。后来,有一个室友,虽有两只皮箱仍装不下她那越来越多的衣服,又见我的木箱总也装不满,于是就捡出一些不太穿的衣服放在我的木箱里。再后来,我这位室友惊讶地发现她放在我木箱里的衣服既无潮气,还有一种杉木的特殊香味,于是大加赞赏,一到寒暑假,总要把一些好衣服存放在我的木箱里。

大学毕业前,我考上了研究生,这只木箱就随我到了遥远的大西北,伴我度过了三年的求学时光。研究生毕业时,我和我的另一半南下工作,除了几纸箱书籍和几床被褥,他的一只皮箱和我的这只木箱便是我们的全部家当。从平房到过渡旧套房再到新集资房,从没有衣柜到简易柜再到大衣柜,这只木箱也逐渐从主角转到配角,被放在大衣柜顶上装一些换季退下来的衣服。再后来,我们因工作调动搬了家,买了商品房,有了更大的衣柜;也由于出差、旅行越来越多,大衣柜顶上大大小小的行李箱也越来越多,再也放不下这只木箱了。爱人几次小心地问我“要不要把它扔掉?”后又自知问得多余随即改口道:“算了,留着做个纪念吧!毕竟这是你父亲给你做的,也是你唯一的‘嫁妆’啊!”爱人是了解我的。于是,这只木箱就换岗成了我家的工具箱。我把它架到阳台的龟池上,不想却又给我家的小龟提供了一个遮风避雨的好处所。小龟白天四处乱爬,晚上就缩到箱子下面的角落里。我想,在它眼里,这里就是它最安全的家!一晃又是多年过去了,这只木箱在阳台上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当初的鲜艳早已不复存在。但父亲当年对女儿的深情永不褪色,我多年来对父亲的感念也一直珍藏心底。父亲打箱子时的一推一刨以及一遍又一遍地给箱子上漆的情形始终留在我的脑海里,虽已过去二十多年却日久弥新。

篇9:我和我的父亲征文

我和我的父亲征文

人们常说父爱如,挺拔而深沉。或许是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父亲这个角色被自然认定为沉默寡言默默付出的存在。而真实的生活似乎也是这样,父亲是那个拼命工作保你衣食无忧的人,却不是那个照顾你一粥一饭的人。

曹云金在春晚上有这样一段词“妈,我衣服呢?”“妈,我袜子呢?”跟爸就一句话“爸,我妈呢?”虽说是戏谑,但也说明了同是赋予你生命的人,对于父亲始终难有母亲的亲近。以前的我更是如此,我不能说他缺席了我的童年,但他几乎没有陪过我。生活的重担压在他肩上。陪我似乎是一种奢望。

我的父亲今年五十八周岁,建国十周年出生,经历了“革”,经历了“大跃进”,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从大伯闯关东到吉林,他就成了家中长子,家庭的重担就完全由他担,体弱多病的父母,尚未成年的弟弟妹妹,我的父亲为撑起那个家付出了他的青春,而这一切我从都没有理解,直到那年妈妈动手术,他一个人奔波在医院和家,一边照顾我一边陪护妈妈,每次看见他苍白的头发,我心里五味杂陈,我突然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我在他接近不惑之年时出现,却依然没有足够的亲近陪伴的时间。

我从小习惯了一个人,早上起床就只剩我和妈妈,吃过早饭,我去上学妈妈去干活,晚上回家空无一人,一个人默默地做作业,我不知道怎么和我的爸爸妈妈亲近,也许真的是“距离产生美”?我真正开始和爸妈有亲密接触反而是从我初三住校开始。最开始一周回一次家,老爸会去送我,从家到学校半个小时的路程,他在电瓶车前面我坐在后面,他面朝黄土背朝天半辈子形成的佝偻的弧度贴上去是那么温暖,那几乎是我们最亲近的时候了,我在后面紧紧抱着他,脸贴在他的背上是那样的自然。然后是高中的两周回一次家,距离远了,每次我都是自己坐公交,但回家频率的减少也让我更加地想念爸妈,开始慢慢变成一个孩子,慢慢学会缠着爸爸妈妈,甚至是撒娇。在学校,我是一班之长,独当一面;在家里我却过成了一个女孩子,似乎是在补偿我小时候缺少的撒娇吧。血浓于水,距离远了我们反而更亲近了,因为在一起的.时间短了所以格外珍惜。

转眼高中三年就过去了,我十八了。高考成绩不如人意,填报志愿很忐忑。那天我填完志愿出听见爸爸丧气地和妈妈说:“要是真被武汉录取了,一年就只能回两次了。”眼前的这个男人,我见过他憔悴却没见过他如此脆弱,那一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和父亲丧气的样子冲击着我的心,纵然向往远方,我还是将中国地质大学从我的高考志愿中去掉了。如今的我在徐州,国庆、清明、五一、端午,每一个超过三天的小长假我都能回家,即便有整整一天的时间浪费在路上,还是满心欢喜的回家住两个晚上。

我和我的父亲,在我的童年,他疲于奔波,没有太多的陪伴也就没有特别亲近的感情,而我庆幸在我彻底远离他之前,我们有了亲近的机会。曾经不曾黏过他的我越该成熟的年纪却在他的面前越幼稚,爱上了撒娇,那是一种另样的亲密。

2017年父亲节临近,我想对他说“爸,我理解你了,曾经的你背负了太多压力,尽管你不曾陪着我走过童年,但我相信你一直都有一颗想要宠我的心。我也好庆幸在高中住校的日子里慢慢亲近,让我没有做出远离家乡读大学的决定。老爸,辛苦了,为我撑起一片天空,为我遮风挡雨。没有最长情的告白——陪伴,但我知道你爱我。谢谢你,一直默默为我付出。”

致父亲征文

感恩﹒父亲征文

父亲的爱征文

我父亲散文

我的父亲--散文

我的父亲演讲稿

我的父亲 作文

谢谢您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演讲稿

我的父亲作文

我的父亲征文(精选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我的父亲征文,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