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深,本巨鹿人也”原文及翻译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每天都吃椰子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魏德深,本巨鹿人也”原文及翻译(共含9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每天都吃椰子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原文及翻译

篇1:“魏德深,本巨鹿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3分)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犹不能济

济:救济

D.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3分)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

C.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等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

D.魏德深深受百姓的爱戴,为了能拥有魏德深这样的好官,贵乡百姓和馆陶的百姓展开了一场争夺战,最终魏德深被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

7.请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参考答案

4.C 济:完成。

5.D 采用排除法,③ “未尝辄敢出门”是表明滑人赵君实害怕魏德深,故排除A和C,而④“请阙留德深”显然是表明百姓爱戴,且⑥“乃断从贵乡”的主语是两使,不能说明百姓爱戴。

6.C C项“逃窜之徒”是指四处流亡的人,而不是指赵君实之流。

7.(1)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

(2)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因为魏德深在贵乡而跟随他来此定居的人规模达到了几百家。

【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因为魏德深在贵乡而跟随他来此定居的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篇2:魏德深文言文翻译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

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篇3:魏德深文言文翻译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因为魏德深在贵乡而跟随他来此定居的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篇4:《北史魏德深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北史魏德深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祖冲,仕周,为刑部大夫、建州刺史,因家弘农。父毗,郁林令。德深初为隋文帝挽郎,后历冯翊书佐、武阳郡司户,书佐,以能迁贵乡长。为政清净,不严而肃。会兴辽东之役,征税百端,使人往来,责成郡县。于时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人不堪命。唯德深一县,有无相通,不竭其力,所求皆给,而百姓不扰。于时盗贼群起,武阳诸城多被沦陷,唯贵乡独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每战不利,则器械必尽,辄征发于人,动以军法从事,如此者数矣。其邻城营造,皆聚于听事,吏人递相督责,昼夜喧嚣,犹不能济。德深各问其所欲,任随便修营,官府寂然,恒若无事。唯约束长吏,所修不须过胜余县,使百姓劳苦。然在下各自竭心,常为诸县之最。

寻转馆陶长,贵乡吏人闻之,相与言及其事,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及将赴任,倾城送之,号泣之声,道路不绝。既至馆陶,阖境老幼,皆如见其父母。有猾人员外郎赵君实,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自德深至县,君实屏处于室,未尝辄敢出门。逃窜之徒,归来如市。贵乡父老,冒涉艰险,诣阙请留德深,有诏许之。馆陶父老,复诣郡相讼,以贵乡文书为诈。郡不能决。会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至,两县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贵乡吏人,歌呼满道,互相称庆。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宝藏深害其能。会越王侗征兵于郡,宝藏遂令德深率兵千人赴东都。俄而宝藏以武阳归李密。德深所领皆武阳人也,念其亲戚,辄出都门,东向恸哭而反。人或谓之曰:“李密兵马,近在金墉,去此二十余里。汝必欲归,谁能相禁,何为自苦如此!”其人皆垂泣曰:“我与魏明府同来,不忍弃去,岂以道路艰难乎!”其得人心如此。后没于阵,贵乡、馆陶人庶,至今怀之。

(节选自《北史魏德深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为政清静,不严而肃 肃:恭敬

B.会兴辽东之役 会:适逢

C.所在征敛,人不堪命 堪:忍受

D.动以军法从事 动:招致

【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动,经常

9.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魏德深深受百姓拥戴的一组是

①常为诸县之最 ②皆歔欷流涕,语不成声

③未尝辄敢出门 ④诣阙请留德深

⑤以贵乡文书为诈 ⑥诣使讼之,乃断从贵乡。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义,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

用排除法,排除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③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德深很有才干,历任多种职务后升职主持贵乡政务。其时朝廷纲纪败坏,官吏贪污受贿,民不聊生;只有贵乡生产生活一切照常进行,百姓没有受到骚扰。

B. 魏德深善于人性化管理,体恤下情。邻城打造兵器,聚集在官府,官吏督责,尚不能成功;而贵乡则约束官吏,避免百姓劳苦,官府安静,一直象无事一样。

C. 魏德深深受百姓欢迎,又能震慑奸猾之人。他到馆陶,百姓见他如见父母;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他后来将回贵乡,贵乡吏民互相庆贺。

D. 郡丞元宝藏忌妒魏德深的才能,令他率领武阳籍士兵在家乡附近作战,想利用军士的恋家情绪使军队溃散。但魏德深极得人心,士兵们全都不忍离他而去。

【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文中人物的观点态度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

11.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与郡丞元宝藏深相交结,前后令长,未有不受其指麾者。

译文: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

(2)馆陶众庶,合境悲泣,因从而居住者数百家。

译文: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答案和解析】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同时考查理解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力求做到“信、达、雅”。第(1)句注意“交结”为古今异义和“令长”、“ 指麾”等词的落实;第(2)句注意“合境”和“从而”“ 居住” 为古今异义。

参考译文:

魏德深,本来是巨鹿人。祖父是魏冲,在周作过刑部大夫、建州刺史,于是就安家在弘农。父亲名为魏毗,作过郁林令。德深最初作文帝的挽郎,后来作过冯翊书佐、武阳司户书佐,因为才能卓著升任贵乡县令。为政清净,不采用严厉的办法治理县政。正好赶上辽东作战,朝廷想出各种办法征税,派人到各个郡县责成催办。当时,朝纲废弛,法治紊乱,官吏贪赃贿赂成风,横征暴敛,老百姓不堪以命。只有德深所在的贵乡县,贫富相通,不竭尽老百姓的全力,上面要求的全部满足了,却没有惊扰百姓,所以被称为“大治”。当时盗贼群起,武阳等城大多被攻陷,唯独贵乡得以保全。郡丞元宝藏受诏逐捕盗贼,经常进剿失败,每次都丢盔弃甲,军械丢得干干净净,于是就又从老百姓那里征集,并且以军法要挟百姓,像这样已经多次了。临近的城池在建造,大家聚集在一起,官员民众互相指责,日夜喧哗,还是不能完成。德深问众人想做什么工作,安排并让人们便宜从事,官府安静了,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过约束负责的'官员,修造的城池也无须超过别的县,而使百姓辛劳困苦。但是他的属下办事尽力,为各县中最好的。

很快他又调任馆陶县令,贵乡官员百姓听说这个消息后,互相谈论这件事,都感慨流泪,说不出话来。到了去任职那天,全城的人都去送他,哭号的声音传便整条道路。魏德深到了馆陶,全县的百姓都象见到父母一样。有一叫赵君实的狡猾的员外郎,和郡丞元宝藏互相勾结,前后任的县令没有不被赵君实左右的。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贵乡百姓冒着危险到城里请求德深留任,上级下令答应了。馆陶的百姓也去向郡守投诉,称贵乡的任命文书是假的。郡守不能决断。正好有持节使者韦霁、杜整等到了,两县的百姓拜见使者并诉讼,才判给贵乡.贵乡官员百姓在路上歌舞庆祝。而馆陶的全县人民都悲伤痛哭,规模达到了几百家之多。

元宝藏对魏德深很厌恶,正好越王杨侗在郡中征兵,元宝藏就令魏德深带一千士兵去东都洛阳。不久元宝藏以武阳归顺李密。德深所带领的士兵都是武阳人,因为家乡已被敌人占领,想到亲人,都出洛阳向东痛哭,然后又回洛阳了。有人对士兵们说:“李密的军队在金墉,离此仅二十多里地。你们要是去投靠李密,又有谁能够阻挡呢?何必这样痛苦。”士兵们都哭着说:“我们和魏大人一起来,不忍心丢下大人而逃走,并不是因为道路难走啊!”魏德深就象这样深得民心。后来他和敌人作战,牺牲在战场上,贵乡、馆陶的百姓至今仍然怀念魏德深。

篇5:“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郭祖深,襄阳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郭祖深,襄阳人也。梁武帝初起,以客从。后随蔡道恭在司州。陷北还,上书言境上事,不见用。朝政纵弛,祖深舆榇诣阙上封事,其略曰:臣闻人为国本,食为人命,故礼曰国无六年之储,谓非其国也。推此而言,农为急务。而郡县苛暴,不加劝奖,今年丰岁稔,犹人有饥色,设遇水旱,何以救之?陛下昔岁尚学,置立五馆,行吟坐咏,诵声溢境。比来慕法,家家斋戒,不务农桑,空谈彼岸。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朝廷擢用勋旧【注】,为三陲州郡,不顾御人之道,唯以贪残为务。迫胁良善,害甚豺狼。江、湘人尤受其弊。主将无恩,存恤失理。上不任信下,转相督促。州郡竞急切,同趣下城。令宰多庸才,望风畏伏。于是敛户课,使人纳重货。自是所在恣意贪利,以事上官。

夫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用耳。臣今直言犯颜,罪或容宥,而乖忤贵臣,则祸在不测。所以不惮鼎镬,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重而蝼蚁命轻。使臣言入身灭,臣何所恨。

其言深刻。帝虽不能悉用,然嘉其正直。普通七年,改南州津为南津校尉,以祖深为之。加云骑将军,秩二千石。使募部曲二千。及至南州,公严清刻。由来王侯势家出入津,不忌宪纲,侠藏亡命。祖深搜检奸恶,不避强御,动致刑辟。远近侧足,莫敢纵恣。

常服故布襦,素木案,食不过一肉。有姥饷一早青瓜,祖深报以疋帛。后有富人效之以货,鞭而循众。朝野惮之,绝于干请。所领皆精兵,令行禁止。有所讨逐,越境追禽。江中常有贼,祖深自率讨之,列阵未敢进,仍令所亲人先登,不时进,斩之。遂大破贼,威振远近,长江肃清。

(节选自《南史·列传卷七十·循吏》)

【注】勋旧:前朝旧臣。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B.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C.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D.今商旅转/繁游食转/众耕夫日少/陛下若广/兴屯田贱/金贵粟勤农桑者擢以阶级/惰耕织者告以明刑/如此数年/则家给人足/廉让可生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舆榇”指载棺以随,表示决死或有罪当死。

B.“五馆”指南朝梁修制五礼的机构,这里借指“儒学”。

C.“彼岸”指另一边、对岸,比喻所追求和向往的一种境界。

D.“部曲”指古代军队编制单位,魏晋南北朝时指家兵、私兵。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祖深为人正直。他看到时政废弛,冒死上书,其言论虽不都为所用,但武帝也嘉其“直言”。

B.郭祖深有远见卓识。他认为谋臣良将是国家无可取代的财富,他们更需要被了解,被重用。

C.郭祖深为官公正严明。他搜查奸恶,不避王侯权贵,因此远近畏惧,无人敢随意胡为。

D.郭祖深清正廉明。他对百姓馈送的心意加倍送还,对贿赂他的富人则处以严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以不惮鼎镬,区区必闻者,正以社稷重而蝼蚁命轻。

(2)祖深自率讨之,列阵未敢进,仍令所亲人先登,不时进,斩之。

参考答案

4. C根据句子结构“……转繁”与“……转众”;“擢以阶级”与“告以明刑”这两个句式形成对称关系可得答案为C。

5.C应指“佛教”。佛家以有生有死的境界为此岸,超脱生死即涅槃的境界为彼岸。

6. B “夫谋臣良将,何代无之,贵在见知,要在用耳。”一句意为“谋臣良将,每个朝代都有。难得的是被了解,重要的`在于任用。”

7.(1)臣之所以不避死罪,知无不言,正是因为以国家社稷为重而以个人性命为轻。

(得分点:所以:……的原因;……之所以;惮:害怕;鼎镬:死罪,死,意思对即可;区区必闻者:知无不言;蝼蚁:个人的性命,个人,意思对即可)

(2)祖深亲自带人去讨伐,(军队)列阵后无人敢向前进,他就命令他最亲近的人先上,不按要求前进的斩首。

(得分点:率:带领;省略句:列阵未敢进;所字结构:所亲人:亲近的人;不时:不按要求;斩:斩首,杀。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郭祖深是襄阳人。梁武帝初起兵时,以门客的身份跟随。后来又跟随蔡道恭在司州。北方沦陷后南归,上书陈说边境的情况,不被采用。朝政废弛,祖深就抬着棺材至殿上奏章,大略如下:“臣听说民为国家根本,食为百姓的命根子,所以《礼记》说国家没有六年的积蓄,就不成为国家。据此而言,农业为当务之急。然而郡县官吏苛刻暴虐,对农耕不加劝勉奖励,如今粮食丰收,百姓尚面有饥色,如果遇上水旱之灾,拿什么来赈济?陛下往年崇尚儒学,设立五礼学馆,国内到处洋溢着读书声。近来却仰慕佛教,家家持斋受戒,不务农业,空谈佛理。如今经商者和吃闲饭的越来越多,种地的越来越少。陛下如果广兴屯田,贱视金玉重视粮食,对努力生产的加以提拔,对懒于耕织的惩以严刑。这样数年以后,则家家富足,廉洁礼让便有了产生的条件。

朝廷任用前朝旧臣,作边境上州郡长官,这些人不顾为官之道,只会贪婪残暴,欺压良民,为害甚于豺狼。江、湘人民尤受其害。主将残暴无情,不顾其死活,上司对下属信不过,逐级督促。州郡一个比一个催得急,一同到县里催逼。县级长官多为庸才,上边有风吹草动就吓得不行。于是就搜刮民财,逼人交重礼。因此到处都在随心所欲贪谋私利,以侍奉上官。

谋臣良将,哪个朝代没有?难得的是被了解,重要的在于任用罢了。臣如今直言冒犯了陛下,可能还会被宽恕,而得罪贵臣,就有不测之祸。臣之所以不避死罪,知无不言,正是因为以国家社稷为重而以个人性命为轻。假使陛下能采纳臣的意见,杀了我也死而无憾。

话说得都很重。武帝虽不能都采用,但赞赏他的正直。普通七年(526年),改南州津为南津校尉,让祖深去任职。加衔云骑将军,俸禄二千石。让他招募两千家兵。到了南州后,一切事秉公严断。以前王侯贵族出入关口,无视法令,挟带逃亡人口。祖深对于不法行为严格检查,不避权势,不行就动用刑法。远近畏惧,无人敢于随意胡为。

他常穿着旧外衣,用不油漆的白木桌子,每顿饭不超过一个肉食。有一位老妇人送他一个早摘的青瓜,祖深用一匹帛来回报她。后来有一个富人仿效此事用青瓜去贿赂他,被他鞭打示众。朝野人士都怕他这点,对他不敢行贿拉拢。他所带领的都是精兵,纪律严明。有什么讨伐追捕的任务,往往越境也要把人犯抓获。长江曾经有贼寇,祖深亲自带人去讨伐,列阵后无人敢向前进,他就命令他最亲近的人先上,不按要求前进的斩首。于是大破贼寇,威震远近,长江肃清。

篇6:“万福,魏州元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自曾祖至父,皆明经,官止县令州佐。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不喜书,学骑射。年十七八,从军辽东,有功,为将而还,累迁至寿州刺史。州送租赋诣京师,至颍州界,为盗所夺,万福使轻兵驰入颍州界讨之。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尽得其所亡物,并得前后所掠人妻子、财物、牛马万计,悉还其家。

为淮南节度崔圆所忌,失刺史,改鸿胪卿,以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万福不以为恨。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驻濠州不去,有窥淮南意。圆令万福摄濠州刺史,杲闻,即提卒去,止当涂陈庄。贼陷舒州,圆又以万福为舒州刺史,督淮南岸盗贼,连破其党。

大历三年,召赴京师。代宗谓:“闻卿名久,欲识卿,且将累卿以许杲。”万福拜谢,因前曰:“陛下以许杲召臣,如河北贼诸将叛,以属何人 ?”代宗笑曰:“且欲议许杲事,方当大用卿。”即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督淮南岸盗贼。至州,杲惧,移军上元。杲至楚州大掠,节度使韦元甫命万福讨之。未至淮阴,杲为其将康自勤所逐。自勤拥兵继掠,循淮而东。万福倍道追而杀之,免者十二三,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皆护致其家。代宗诏以本州兵千五百人防秋京西,遂带和州刺史镇咸阳。

李正反,将断江淮路,令兵守桥涡口。江淮进奉船千余只,泊涡口不敢进。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为杜亚所忌,征拜左金吾卫将军。召见,德宗惊曰:“杜亚言卿昏耄,卿乃如是健耶!”图形凌烟阁,数赐酒馔衣服,并敕度支籍口畜,给其费。至贺,阳城①等于延英门外,天下益重其名。二十一年,以左散骑常侍致仕。

(选自韩愈《韩昌黎文集》,有删改)

【注】①阳城:与张万福同时的大臣。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汉语中“江河”专指长江黄河,“河北”指黄河以北地区。

B.“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C.古代西北游牧部落往往趁秋高马肥时南侵,边军则加强防备,调兵防守,此为“防秋”。

D.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万福因为祖父和父亲都以儒学为业,但仕途都不显达,所以不喜习文而喜武。

B.张万福虽被淮南节度使崔圆妒忌,失去了刺史的职位,却并未因此不满,仍屡立战功。

C.大历三年,张万福被召往京城,代宗将平定黄河以北将领叛乱之事托付给他。

D.德宗多次赏赐张万福,并下令供给他家里的支出费用,天下人也非常尊重张万福。

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B.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C.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D.德宗以万福为濠州刺史/万福驰至涡口立马/岸上发进奉船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诸道继进/改泗州刺史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不意万福至,忙迫不得战,万福悉聚而诛之。(4分)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参考答案

4.D.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5.C.张万福问代宗,如果黄河以北那些心怀不轨的将领要叛变,将托付给谁?

6.B

7.(1)贼人没料到万福会到,仓皇紧急之下无法应战,万福将他们全都聚在一起杀掉了他们。(“意”“迫”“悉”各1分,大意1分)

(2)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是因为心思专一。(定语后置1分,“用”1分,大意1分)

(3)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不论地位高还是低,不论年龄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老师就在那里。(判断句1分,“无”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张万福是魏州元城人,从曾祖父到父亲都是明经出身,但官职只到县令、州佐等。张万福因为祖父和父亲都以儒学为业,但仕途都不显达,(所以)不喜欢读书,而去学习骑马和射箭。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张万福)到辽东参军,得了战功,被提升为将领回来了。多次升迁后官至寿州刺史。州府押送租税到京城,走到颍州地界,被盗贼掠夺,张万福派精锐士兵骑马奔入颍州的地界讨伐盗贼。贼人没料到万福会到,仓皇紧急之下无法应战,万福将他们全都聚在一起杀掉了他们。张万福把盗贼掠走的东西全都追缴回来,并把贼人前前后后掠夺来的别人的`妻子和孩子以及数以万计的财物、牛马等,都归还给其家人。

张万福被淮南节度使崔圆妒忌,失去了刺史的职位,改任鸿胪卿,凭着节度副使的身份率领一千名士兵镇守寿州。万福并没有因为这个而不满。许杲凭着平卢行军司马的身份率领士兵三千人驻守在濠州不离开,有窥探淮南之意。崔圆命令万福代理濠州刺史,许杲听说后就率领士兵离开了,驻扎在当涂陈庄。贼人攻克了舒州,崔圆又让万福担任舒州刺史,督察淮河南岸的叛贼,张万福连续打败了这伙叛贼。

大历三年,(张万福)被召前往京城。代宗对他说:“听说你的大名,想认识你很久了,并且还要因为许杲叛乱的事烦劳你。”万福跪拜感谢,趁机上前说:“陛下因为讨伐许杲的事召见我,如果黄河以北那些心怀不轨的将领要叛变,将托付给谁?”代宗笑着说:“我们暂且先讨论关于许杲的事,朝廷正要重用你。”当即任命万福担任和州刺史、行营防御使,督察淮河南岸的叛贼。万福到了和州,许杲害怕,把军队转移到上元。许杲到楚州大肆掠夺,节度使韦元甫命令万福讨伐许杲。万福还没到淮阴,许杲被他的将领康自勤赶走。康自勤聚集军队继续掠夺,沿着淮河一路向东。张万福日夜兼程追赶捕杀他们,幸存的人有十分之二三。把他们虏掠的金银妇女等全部缴获,并把这些全都送还各自的家。代宗下诏让本州一千五百名士兵在京西驻防,万福于是兼任和州刺史镇守咸阳。

李正造反,打算截断江淮路,命令士兵守住涡口的桥,江淮水路上载有进献财物的船只有一千多只,都停泊在涡口不敢前进。德宗让万福担任濠州刺史,万福骑马奔到涡口,让马停在岸上,命令进奉船出发,(李正率领的)淄青的将士停留在岸上窥视着,不敢有所行动,各路船只相继进发。(又)改任泗州刺史。因被杜亚嫉妒,被任命为左金吾卫将军。(皇帝)召见万福,德宗(见到他后)惊讶地说:“杜亚说你老迈,你竟然是这样康健啊!”把他的形貌画在凌烟阁上,多次赏赐他酒馔衣服,并下令让度支登记他家里的人口和牲畜,供给其支出费用。到庆祝的时候,阳城在延英门外等候,天下的人更加尊重张万福。贞元二十一年,万福在左散骑常侍职位上退休。

篇7:“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阅读习题及原文翻译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阅读习题及原文翻译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建炎间从岳飞护卫八陵,转战江、淮间,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太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之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金兵七万在楚州城下,三千守淮阴粮,又载粮三千艘泊大清河。再遇谋知之,曰:“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夜二鼓衔枚至敌营,各携火潜入,伏粮车间五十余所,闻哨声举火,敌惊扰奔窜,生擒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嘉定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招抚司克日进兵          克:严格限定(日期)

B.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     旋:不久,很快

C.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       次:驻扎

D.乃遣统领许俊间道趋淮阴      间:秘密地,暗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C.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毕再遇军事才能的一组是

①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

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

④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

⑤郭、李之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

⑥敌众十倍,难以力胜,可计破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代名将毕再遇,不仅善于运筹帷幄,在战场上更是果敢骁勇,常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

B.在攻打泗州时,毕再遇巧用计谋,“声西击东”,收到奇效,先拿下泗州东城,西城则不战而克。

C.毕再遇觉得自己的任务是攻打徐州,如果死在灵壁南门,会被郭倪认为是不按预定线路行军,违背军令。

D.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毕再遇火烧敌人的粮车,断其给养,这一计策很像《三国演义》中曹操夜袭乌巢。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3分)

(2)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3分)

(3)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4分)

参考答案

5.D(间:从小路。)

6.C(A两个“以”都是介词,用。B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C前一个“乃”是副词,才,就;后一个“乃”是副词,竟然。D两个“于”都是介词,在。)

7.B(①说明再遇入仕的方式和超人的武艺;③说明再遇不计名利,一心为国。)

8.C(毕再遇的意思是宁肯死在抗金的战场上,也不死在逃跑的路上。)

9.(1) 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城。(3分)(2) 宿州虽然没有取胜,但是兵家胜败无常,怎么能这么快挫伤自己的锐气!(3分)(3) 夜间能照见虚实情况,白天看不见烟尘,他们已经败逃不敢追赶,军队就可以安全行进,没有危险。(4分)

【参考译文】

毕再遇,字德卿,是兖州人。他父亲毕进,在建炎年间跟随岳飞守卫皇家陵园,转战长江、淮河之间,一步步地升到武义大夫。再遇以恩庇补官,隶属侍卫马司(侍卫亲军马军都指挥使司的简称),武艺超人。宋孝宗召见他,见后很高兴,赏赐给他战袍和金钱。

开禧二年,皇帝下诏北伐,让殿帅郭倪招安山东、京东一带,派毕再遇和统制陈孝庆攻打泗州。毕再遇请求选用新征的敢死军作先锋,郭倪将八十七人给了他。招抚司限定期限进军,金人听说后,关闭边境的市场,堵上城门,作好准备。毕再遇说:“敌人已知道我方增派军队的时间,兵以奇取胜,应当提前一天出击,出其不意。”陈孝庆同意他的想法。毕再遇犒赏士兵,用忠义激励他们,发兵逼近泗州城。泗州有东西两城,毕再遇让人将兵器、旗帜、船只摆在石屯下,装作要攻打西城的样子,却亲自带领部下从陟山直至东城南面的'城墙下,自己先登上城,杀死几百死人,金人大败,守城的开北门逃走。西城还在坚守,毕再遇竖起大旗,高喊:“大宋的毕将军在此,你们都是中原的百姓,赶快投降。”很快有淮平县令用绳子从城上下来,请求投降,于是两座城都攻克啦。郭倪来犒赏士兵,拿出皇帝授的刺史牙牌授予毕再遇,再遇推辞说:“国家黄河以南失陷了八十一个州,现在攻下泗州两个城就得到一个刺史,按这样下去再拿什么来奖赏?再说您从朝廷那里得来几个牙牌啊?”坚决不接受。不久被任命为环卫官。

郭倪调李汝翼、郭倬攻打宿州,又派陈孝庆等作后援。命令毕再遇用四百八十个骑兵作先锋攻打徐州,到了虹地,遇到郭、李的士兵负伤败回,问他们,回答说:“宿州城下有大水,我军不利,统制田俊迈已被敌人捉住。”毕再遇领兵紧急前往,驻扎在灵壁,遇到陈孝庆屯兵在凤凰山,将带兵返回,毕再遇说:“宿州虽然没有取胜,但是兵家胜败无常,怎么能这么快挫伤自己的锐气!我奉招抚的命令攻打徐州,经过这里,宁可死在灵壁北门外,也不能死在南门外。”碰巧郭倪发信给陈孝庆,让他班师撤军,毕再遇说:“郭、李两人溃败,敌人一定追赶,我们应当伏击他们。”金军果然用五千骑兵分两路追来,再遇让敢死队二十人守住灵壁北门,自己领兵冲入敌阵。金人看见他的旗帜,喊到“毕将军来啦”。于是逃跑。各路军马离开灵壁,毕再遇独自留下没动,估计大军走了二十多里,就火烧灵壁。诸将问他:“夜间不点火,今天白天点火,为什么?”再遇说:“夜间能照见虚实情况,白天看不见烟尘,他们已经败逃不敢追赶,军队就可以安全行进,没有危险啦。你们哪里知道军队前进容易而撤退困难啊?”

金兵七万屯驻楚州城下,三千人守卫淮阴的粮食,又载着三千船粮食停泊在大清河中。再遇谋划说:“敌人比我军多十倍,难以用武力取胜,可以用计打败他们。”于是派统领许俊抄小路前去淮阴,夜间二更天衔枚到了敌营,各自带着火潜入,伏在五十辆粮车间,听到哨声点火,敌人惊慌逃走,活捉了乌古伦师勒、蒲察元奴等二十三人。

嘉定十年,从武信军节度使任上辞官。去世时,享年七十岁。追任太尉,后又追任太师,谥号忠毅。

篇8: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玚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

(节选自《陈书列传卷十九》)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B.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C.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D.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阙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翰,指书牍文扎。翰,可指毛笔或文章,“翰林”即可指皇帝的文学侍从官。

B.矫授,指矫诏授官。矫诏也称矫制,指假托君命行事,出于歹意矫诏者会获罪。

C.嗣位,指继承君位。“履至尊”“登九五”“践阼”等词都可指帝王登基即位。

D.释典,指佛教典籍。著名的佛典有《金刚经》《南华经》《心经》《坛经》等。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玚指挥有度,抗敌有功。北周军队日夜攻打郢州城,纵火烧城。孙玚率军登城把守,他亲自抚慰巡视,敬酒劝食,深得军心,周兵终不能破内城。

B.孙玚审时度势,率众归降。他曾受王琳上表推荐做戎昭将军、宜都太守,后又被王琳征召任职,王琳兵败后,他尽占长江中游之地,最终归附陈朝。

C.孙玚颇受恩宠,屡得封赏。高宗因他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信任倚重。晚年他以年老的理由请求辞官,后主下达褒奖的诏书,对他加以挽留。

D.孙玚博学多才,颇受赞誉。后主多次到他的宅邸,品鉴他呈上的叙述功勋恩德的诗赋,赞赏他能守臣节;他关于佛学经义的看法也很受僧侣们敬佩。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

(2)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

答案:

14.B

15.D

16.D

17.(1)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兵临(郢州城)(2)冬夏两季供给费用,被求学之人所称道。他待人直率平易,不因名声大地位高就轻视外物。

译文:孙玚,字德琏,是吴郡吴县人。(孙玚)年轻时就洒脱不拘束,喜欢研究战术攻略,广泛地涉猎经书史传,尤其熟悉书牍文札。王僧辩讨伐侯景时,王琳(领兵)当前军,(因为)王琳与孙玚是同门师兄弟,于是(王琳)上表推荐(孙玚)当戎昭将军、宜都太守,随即跟从王僧辩到武昌救援徐文盛。适逢郢(yǐng)州失陷,于是(孙玚的部队)就留在巴陵镇守,做好攻守的准备。不久,侯景的叛军杀到,不分昼夜地进攻巴陵外围阵地,孙玚督领部属全力抵御,(结果)叛军败退奔逃。高祖受禅为帝,王琳在郢州另外奉立梁朝的永嘉王萧庄为主,(并下诏书)征召孙玚为太府卿,加授通直散骑常侍。等到王琳向内地进犯时,北周派大将史宁率领四万兵马,乘(防守)空虚(的机会)突然袭击(郢州城),孙玚部下协助防务的张世贵攻取外城以接应周兵,(郢州城因此)损失军民男女三千余人。北周军队又堆起土山高架云梯,日夜攻击迫近,(又)乘着风势放火,烧掉了内城南部的五十多栋楼房。当时孙玚的军队不足一千人,都登上了城楼防御把守,孙玚亲自巡视抚慰,向士卒敬酒劝食,士卒都乐于为他献身效力。北周军队竭尽全力也没能攻下(内城),于是假传北周君主的旨意任命孙玚为柱国、郢州刺史,封为万户郡公。孙玚假装答应(他们)来作为缓兵之计,同时暗中加紧修整作战用的装备,敌楼、城墙和守城器械等,一天之中都严密设防,北周军队(对他)非常害怕。到后来听说(陈朝)主力军已经打败了王琳,(即将)乘胜而进,北周军队才解围而去。于是孙玚控制了长江中流的全部地域,(他)召集将士并对他们说:“我和王琳施展才力同尽臣责,一道辅助梁室,也可以算是很努力了。现在事情到了这样的地步,天意难道能够违抗吗!”于是派遣使者恭送表文到朝廷(表示归顺)。高宗登上帝位之后,认为孙玚功绩名望一向显著,(对他)非常信任倚重。太建四年,任命(他)为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出京镇守公安。孙玚(到任后),高筑城墙深挖城壕,恩威并用远近顺服,为周围境外的人所敬畏。后主继承帝位后,又任命(孙玚)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之间的亲近之意。(孙玚)又担任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仍然担任次侍中职务。后主多次驾临他家(看望慰问),还吟诗作赋赞颂(他的)功勋品德,展示君臣之间的亲近之意。(孙玚)侍奉父母以孝顺闻名,对几位弟弟非常亲厚和睦。(孙玚)生性通脱平和,有财物就散发给亲友。(孙玚)还常常在名山的学斋里开设讲堂,召集玄言儒学之士(讲学),冬夏两季供给资财费用,为学者们所称颂。而(他)为人率直平易,不因召集的名声(大)地位(高)就看不起人。当时兴皇寺郎法师则通晓佛典,孙玚每次造访他讲经之处,(与他讨论经义)经常有不同的立论,僧侣们(对他)没有不仰慕敬服的。(孙玚)因为年老多次请求退休,(但皇上)下达嘉奖令屡屡挽留。祯明元年(孙玚)在任上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 文言文阅读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篇9:“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也。父行简,假蓟州玉田令。希崇少通《左氏春秋》,复癖于吟咏。天佑中,刘守光为燕帅,性残酷,不喜儒士,希崇乃掷笔以自效,守光纳之,渐升为裨将。俄而守光败,唐庄宗命周德威镇其地,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

唐明宗嘉之,授汝州防御使。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母及境,希崇亲肩板舆行三十里,观者无不称叹。历二年,迁灵州两使留后。先是,灵州戍兵岁运粮经五百里,有剽攘之患。希崇乃告谕边士,广务屯田,岁余,军食大济。玺书褒之,因正授旄节。清泰中,希崇厌其杂俗,频表请觐,诏许之。至阙未久,朝廷以安边有闻,议内地处之,改邠州节度使。及高祖入洛,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希崇叹曰:“我应老于边城,赋分无所逃也。”因郁郁不得志,久而成疾,卒于任,时年五十二。希崇自小校累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历方面,封清河郡公,食邑二千户,赐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亦人生之荣盛者也。

希崇素朴厚,尤嗜书,莅事之余,手不释卷。不好酒乐,不蓄姬仆。祁寒盛暑,必俨具衣冠,厮养之辈,未尝闻亵慢之言。事母至谨,每食必侍立,俟盥漱毕方退,物议高之。性虽仁恕,或遇奸恶,则嫉之若仇。在邠州日,有民与郭氏为义子,自孩提以至成人,因愎戾不受训,遣之。郭氏夫妇相次俱死。郭氏有嫡子,已长,时郭氏诸亲与义子相约,云是亲子,欲分其财物,助而讼之,前后数政不能理,遂成疑狱。希崇览其诉,判云:“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颇为伤害名教,安敢理认田园!其生涯并付亲子,所讼人与朋奸者,委法官以律定刑。”闻者服其名。希崇亦善观象,在灵州日,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乃叹曰:“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果卒于郡。

(选自《旧五代史·张希崇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假蓟州玉田令假:代理

B.有剽攘之患攘:侵吞,偷窃

C.朝廷以安边有闻闻:使……听到,告诉

D.见月掩毕口大星,经月复尔经:经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希崇乃掷笔以自效今君乃亡赵走燕

B.希崇既之任,遣人迎母赴郡寡人之于国也

C.亦人生之荣盛者也谁得而族灭也

D.委法官以律定刑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B.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C.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D.父在已离/母死不至/正称假子/孤二十年抚养之恩/傥曰/亲儿犯三千条悖逆之罪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物议高之”(当时人们对张希崇给予高度的评价)的原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希崇以旧籍列于麾下,寻遣率偏师守平州。

(2)与契丹方有要盟,虑为其所取,乃复除灵武。

(3)毕口大星,边将也,月再掩之,吾其终欤!

参考答案

1.C闻:(好的)名声。名词,作“有”的宾语。

2.D A项中前者连词,可译为“于是”;后者副词,可译为“竟然,却”。B项前者为动词,可译为“到”;后者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均为助词,前者陈述语气,后者反问语气。D项都是介词,可译为“根据”。

3.B “父”与“母”相对,“孤(同“辜”,辜负)……之恩”,“犯……之罪”。

4.张希崇为人朴实厚道,爱好读书,不贪酒色,注重仪表,孝敬母亲。

5.(1)希崇因旧职在此,就成为他的部下,不久奉命率一部守卫平州。

(2)因刚与契丹订立了盟约,担心他被契丹要求引渡,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

(3)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

参考译文

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蓟县人。父亲张行简,曾代理蓟州玉田县令。张希崇年少时就精通《左氏春秋》,还特别喜欢吟咏诗歌。天佑年间,刘守光担任燕军主帅,性格很残暴,不喜欢儒士,希崇就投笔从戎,自求报效,守光收下了他,逐渐晋升为裨将。不久守光失败,后唐庄宗命令周德威镇守幽州,希崇因旧职在此,就成为他的属下,不久奉命率一部守卫平州。

后唐明宗嘉赞张希崇,授予他汝州防御使的官职。希崇到任后,派人迎接母亲到州城。母亲进入州境之后,希崇亲自抬着轿子走了三十里,围观的人无不称赞他。两年后,又迁任灵州两使留后。先前,灵州的戍兵每年都要运粮,路途长达五百里,常担忧半道被劫。希崇就命令戍边的士兵,广开屯田,一年以后,军粮得以解决。皇帝下发文书给予表扬,并因此正式授予他为节度使。清泰年间,希崇因不喜欢这里的民俗杂乱,连连上表请求入境朝见,皇上准许了他的请求。到京城不久,朝廷因他安边有名,就议定他在内地就职,改任为邠州节度使。等到后晋高祖进入洛阳,因刚与契丹订立了盟约,担心他被契丹要求引渡,就又让他去灵武任职。希崇叹了口气说道:“看来我该在边城待到老了,这种命运是无法逃避的了。”因此郁郁不得志,久而久之就病了,最后逝世于灵武任上,当时五十二岁。希崇从小校逐渐升到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三次担当封疆大吏,封为清河郡公,食邑两千户,赐号靖边奉国忠义功臣,也算是人生中享尽荣耀的人了。

希崇一向质朴敦厚,尤其爱好读书,听政之余,手不释卷。不喜欢酒乐,不蓄养侍妾奴仆,不论严寒酷暑,都是衣帽整严,对儿女下辈,从未说过亵骂轻慢的话。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每次母亲吃饭时必定站在一旁侍奉,等母亲吃完饭、洗手漱口后才退去,众人都非常赞赏他的品行。他性情虽然仁厚宽爱,但有时碰到奸恶之人,则嫉之如仇。他在邠州任节度使时,有人给姓郭的当义子,从小到大(都是郭氏抚养),后因乖戾不受教导,被打发走了。郭氏夫妇相继去世了。他们有个亲生儿子,也已长大成人。当时郭氏的亲属与那位义子约定,咬定那位义子是亲生儿子,图谋分割郭氏财产,并帮助这个义子打官司。以前几任节度使都不能审理,于是成了悬案。张希崇看了状子,判道:“(你在)父亲在时已离家,母亲死了也不到灵前。仅称义子,辜负了二十年养育之恩;若说是亲生子,就犯了三千条大逆不道之罪。甚伤名理教化,怎能强词夺理、冒认田产!其财产全归亲生子,诉讼人和那些与他结党作奸的人,一起交执法官按律条定罪。”听到这件事的人,都佩服他能够明察是非。希崇还擅长观察天象。在灵州的时候,看见月亮遮住了毕口大星,过了一个月又出现了同样的情况,于是叹道:“毕口大星代表的是镇守边地的大将,两次被月亮遮住,我的生命大概就要终结了吧!”果然死于郡中。

《北史魏德深传》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魏公叔痤原文及翻译.

四海一也原文及翻译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深湾夜宿原文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翻译

送魏二原文、翻译、赏析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翻译

送魏二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魏德深,本巨鹿人也”原文及翻译(共9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魏德深,本巨鹿人也”原文及翻译,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