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郑板桥数字对联(共含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eo034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书斋里挂着的一副对联,同时也是他艺术创作的一种心得。郑板桥则主张要以创造性的思维,自辟新路,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和格调就像二月之花,一朵鲜花的盛开,便可以引来百花齐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这副对联中,郑板桥总结出删繁就简、领异标新两个创作规律,而前者又成为后人常用的成语。
郑板桥巧识穷户联。有次,郑板桥外出巡游,途中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
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看完对联,眉头一皱,掉头就回去了,随行官员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不一会儿,郑板桥气喘吁吁地赶来了,一手拿着几件衣服,一手提着一块肉,肩上还背着一袋粮食。他急忙敲开这户人家的大门,只见一家老小困在床上,无衣御寒;灶里泠火秋烟,缺食无粮。郑板桥说:都快过春节了,这几件衣服、几斤肉,还有一袋子粮食,你们留下过个年。以后,有什么难事再来找我。
那家人一楞,认出他是热心接济穷人的'郑板桥。于是,一家老小趴下就磕头谢恩。
出门后,随行官员越想越纳闷,郑板桥不是神仙,怎么算到这家无粮无衣过年呢?
郑板桥笑了笑,回答说:人家大门对联不是写得明明白白吗?你看,这对联上有二三四五,下有六七八九,唯独缺一少十,那不就是缺衣少食吗?
众人恍然大悟,连声称赞郑板桥博学多才。
老先生巧对郑板桥。相传郑板桥当县官时,有位教书老先生,来衙门告状说:自己教了一年学,原讲好酬金是八吊钱,最后主人变卦不给了。郑板桥说:莫不是你误人子弟,否则为什么不给你钱呢?他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的灯笼为题,出了上联:
四面灯,单层纸,煇煇煌煌照遍东西南北;
老先生思索片刻,就对出下联:
一年学,几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见老先生有才,便把他留用了。
郑板桥题联蜈蚣湖。有一回,郑板桥上沙湾庄走亲戚。有人请他题联留念。他绕着沙湾庄兜了一圈,来到庄子西山,观赏蜈蚣湖,只见湖面风平浪静,一轮明月倒映水中,景色宜人。回庄子后,郑板桥提笔写出一副对联:
一粒沙子万斛珠;
半湾湖水千江月。
这副对联把庄名沙湾和蜈蚣湖秀丽风光都写进去了,当地人看了非常高兴。
郑板桥教训大盐商。传说有一天,两江总督唐亦贤来扬州游玩,当地八大盐商争相捧场,摆酒接风。大盐商姚有财,曾得到唐亦贤给的盐票,自此发家,更是感恩不尽。
唐亦贤到扬州后,想弄一副郑板桥写的对联。姚有财连忙定制特大上好宣纸,央人去求郑板桥写寻联。
谁知郑板桥听说此事,一口回绝了。姚有财见无法向总督大人交差,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于是,又央人去求郑板桥,说是愿意出重金酬谢。
郑板桥便说:两千两银子一副!
姚有财虽心疼钱,又不愿意得罪总督大人,再三哀求,只答应给一千两。
郑板桥也不吭气,挥笔写出上联;乡里鼓儿乡里打。写完上联,郑板桥搁下笔走人,并说;你只能出一千两,我也只能写一半,公平合理,谁也不吃亏。
姚有财只好叫人再送来一千两银子。
郑板桥见姚有财认输了,这才写出下联:当方土地当方买。
郑板桥写这么鄙俗的对联,是对大官员、大盐商附庸风雅的讽刺。
郑板桥赴任
郑板桥去山东潍县赴任那日,为了欢迎新县官上任,潍县全城张灯结彩,鞭炮齐鸣。当郑板桥到达衙门口时他没有进门,而是吩咐随从到墙上凿洞。不一会儿的工夫,墙上就凿出了十个如铜盆大的洞,从外边就能一直看见里面。
恰在这时,有人小声地问道:“敢问大人,这样完好的墙壁,为何要凿出这么多窟窿?”
郑板桥微微一笑说:“我听说从前的很多官吏,对百姓进行敲诈勒索,老百姓因此叫苦连天,我决心把府衙里的败之风放掉,因此凿了这些窟窿,透一透气!”
把窟窿凿好后,郑板桥立刻命人在衙门口贴出一张告示:“本官不分时间,日夜受理诉状。”
郑板桥紧接着又亲自作了一副对联:
黑漆衙门八字开;
有钱没理莫进来。
于是,喊冤的、告状的百姓络绎不绝,郑板桥一直忙碌到天亮。由于他判案公正,当地百姓都尊称他为青天大老爷。
自画像
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堪称三绝。一天他的一位好友笑着对他说:“您才思敏捷,出口成对,何不为自己写一副联语呢?”郑板桥听后并不以为是玩笑,立即认真地写起来: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雪梅无两百枝。
这副联语,确实可以看作是郑板桥的自我写照。他对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总愿意向他人虚心求教;而又不屈从于封建官场的歪风邪气,决不随波逐流。因此,他虽做官,却处处关心民众,不逢迎拍马,最后被罢了官。这副联语出自他自己的手笔,可谓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郑板桥虚心好学、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
入木三分
有一次,郑板桥写了一些诗作,送给朋友看,并附上一首诗,诗中写道:“我诗无部曲,弥漫列卒伍;顽石乱木根,凭君施巨斧。”他要求朋友们用文笔巨斧来砍削他诗中的顽石乱木。
郑板桥特别珍视别人的批评意见,还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隔靴搔痒赞何益;
入木三分骂亦精。
他认为那种隔靴搔痒式的庸俗捧场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而实事求是、中肯直率的批评却很可贵。鲁迅极为赞赏这副对联,曾特地手书此联赠给日本的汉学家增田涉。
湖光月色图
秋日的一天,郑板桥租了一叶扁舟,下兴化北乡。船到中堡湖时,已经是晚霞纷飞,夕阳西下。船后的船家摇着橹,小船悠悠地行荡着,板桥端坐船头,观赏着秀丽的湖光山色。举目湖心,艘艘渔船上升起了袅袅轻烟;侧耳湖滩,只只菱舟上传来了阵阵渔歌。这时,天也渐渐地黑了。正待回舱之际,板桥忽觉眼前一亮,只见半轮上弦月从湖面轻跃了出来,皎洁的月光映着微波细浪,像满湖的碎银在闪光,好一幅“湖光月色图”啊!板桥脱口吟出一句:半湾活水千江月;
上联刚吟出,下联还待寻出之时,天色陡然变了。一阵狂风无来由地刮来,平静的湖面顿时翻腾了起来,小船被打翻了,人也被抛到了水中。就在这危急的时刻,附近几只回家的小船赶忙拢来相救。渔民们从水中救起了受惊的板桥和船家,并热情地请他们到庄上换衣服、用晚饭。席间,渔民们告诉板桥:“岸上产稻麦果蔬,湖中出鱼虾菱藕,而其中的一种大蚌里面还经常含着绿豆大的珍珠呢!”听着听着,板桥沉浸在渔家的欢乐之中。这里一滴水、一粒砂,哪样不是宝呢?真是“一粒沉砂万斛珠”啊!板桥感叹道。
临别时,渔民朋友请他留下几个字作为留念,板桥欣然提笔,一挥而就:
半湾活水千江月;
一粒沉砂万斛珠。
板桥走后,当地渔民就请石匠把板桥的手迹镌刻在石碑上,以资纪念。
板桥自寿联
郑板桥早年家贫,一生只做过两任知县。他为官清正,体察民情,后来因帮助农民打赢官司以及办理赈济,而得罪了权贵,被罢官。他做官前后,都在扬州卖画。过六十寿诞时,他给自己写了一副寿联: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俗;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这副对联,笔调轻松愉快,洒脱自在,极为有趣。它传神地表达出郑板桥的风度和胸怀,以及他年老时的兴趣和性格。
老先生巧对郑板桥
清朝年间,有一位教书先生在一户有钱人家的私塾里当老师。春天时双方商定一年的酬金为八吊。可是,到了年终,主人不仅分文不给,还把老先生辞退了。这位可怜的老先生就到县衙告状,县令郑板桥听了老先生的申诉后说:
“只怕是你才疏学浅,误人子弟。不然,人家怎么会不给你酬金呢?我今天就要当场考考你,试试你的学问。”
老先生急忙申辩,并表示愿意当场一试。郑板桥随手指着大堂上挂着的灯笼说:
“那我就以灯笼为题出一上联,你对下联。”
于是郑板桥出了一句上联:
四面灯,单层纸,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
老先生听了,不消片刻沉思,便脱口而出:
一年学,八吊钱,辛辛苦苦,历尽春夏秋冬。
郑板桥听了,很欣赏老先生的才华,当即下令传来被告,结了此案,并把这位老先生留在自己身边当差。
[有关郑板桥对联故事]
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
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七 鸭浮江 数数三双多一只
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 尺蛇人谷 量量九寸零十分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一个美女对月 人间天上两婵娟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五百罗汉渡江 岸边波心千佛子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水冷金寒 火神庙 大兴土木一舟二橹 三人遥过四通桥
南腔北调 中军官 什么东西 万瓦千砖 百日造成十字庙
花甲重开 外加三七岁月 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
古稀双庆 内多一个春秋 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
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 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七 鸭浮江 数数三双多一只
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 尺蛇人谷 量量九寸零十分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一个美女对月 人间天上两婵娟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五百罗汉渡江 岸边波心千佛子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三、
1.清代学者朱柏庐在其所著《治家格言》中有副对联言之谆谆: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济南大明湖有一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青岛崂山钓鱼屿有副奇特的数字联;
一蓑一笠一髯翁,
一丈长杆一寸钩;
一山一水一明月,
一人独钓一海秋。
4.湖北隆中三顾堂悬的一副楹联是:
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5.四川眉山县三苏祠有一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
千古文章四大家。
6.大学士纪晓岚巧对乾隆帝: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至,内多一个春秋。
7.清人郑板桥有一联: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8.清朝林则徐有一联是: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四、
对联中的数学
(一)
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这副对联是由清代乾隆皇帝出的上联,暗指一位老人的年龄,要纪晓岚对下联,联中也隐含这个数.即上述下联。
上联的算式:260+37=141,下联的算式:270+1=141。
(二)
三强韩赵魏,九章勾股弦。
上联为数学家华罗庚1953年随中国科学院出国考察途中所作。团长为钱三强,团员有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教授等十余人,途中闲暇,为增添旅行乐趣,华罗庚便出上联“三强韩赵魏”求对。片刻,人皆摇头,无以对出。他只好自对下联“九章勾股弦”.此联全用“双联”修辞格。”“三强”一指钱三强,二指战国时韩赵魏三大强国;“九章”,既指赵九章,又指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该书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发现的勾股定理.全联数字相对,平仄相应,古今相连,总分结合。
(三)
四川一座乡村中学,一对数学教师结合夫妇,在元旦结婚之日,工会赠一副贺联云:
世事再纷繁,加减乘除算尽;
宇宙虽广大,点线面体包完。
(四)
某地一对新人,男的当会计,女的做医生,完婚之日,有人赠贺联一副:
会计合数检验误差重合数;
医生开方已知病根再开方。
嵌入“合数”、“开方”等数学名词,天衣无缝。
(五)
某市一对数学教师,几经波折,终于结为秦晋之好,同事撰一联相贺,联云:
爱情如几何曲线;
幸福似小数循环。
“几何曲线”形象地表述了这对数学教师爱情历经坎坷曲折;“小数循环”是一个无穷无尽的数值,借此祝贺新人的美满幸福,天长地久,实在是神来之笔。
数字对联大全
上联:半醉半醒过半夜;
下联:三更三点到三河。
上联: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下联: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上联: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下联: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上联: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
下联:一舟二橹,三人遥过四通桥。
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下联: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上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上联:童子看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联: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上联: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
下联: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
上联:尺蛇人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下联: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上联: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下联: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上联:小村店三杯五盏有无东西;
下联:下联: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批:二四七三
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上联: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下联: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
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下联: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上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下联: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上联:三才天地人
下联:四诗风雅颂
上联:三千里外一条水
下联:十二时中两度潮
上联: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
下联: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通桥
上联: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下联: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上联:十八年前未谋面
下联:二三更后便知心
上联: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联: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上联: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下联: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上联: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下联: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上联:半醉半醒过半夜
下联:三更三点到三河
上联: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下联: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上联: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下联: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上联: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
下联: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大江
上联: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下联: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尺蛇人谷 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 数数三双多一只
小村店三杯五盏有无东西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钩双钓
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童子看橡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
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
上联:一尺去掉九寸,还剩十分(一寸)。
下联:七减去三双(六),还剩一。
1 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2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3 三才天地人 四诗风雅颂
4 三千里外一条水 十二时中两度潮 ——杭州碧波亭
5 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 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通桥
6 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 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7 十八年前未谋面 二三更后便知心
8 童子看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9 北斗七星,水底连天十四点; 南楼孤雁,月中带影一双飞。
10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11 半醉半醒过半夜 三更三点到三河
12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13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14 有三分水二分竹添一分明月 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大江
15 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1、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2、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3、三才天地人、四诗风雅颂
4、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杭州碧波亭
5、万瓦千砖百日造成十字庙、一舟二橹三人摇过四通桥
6、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
7、十八年前未谋面、二三更后便知心
1、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 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批是:二四七三
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 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 “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 2)死(4)妻(7)散(3)”。
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 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
2、
西汉司马相如做官之后,有遗弃老婆卓文君之意。卓文君察觉到了,就给他写了一封信,其中有一首趣味盎然的数字诗《文君怨》:“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不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为男。”相如读后很受感动,与卓文君和好如初。
3、
南朝宋鲍照也有一首有趣的《数名诗》:“一身事关西,家族满山东。二年从车贺,斋祭甘泉宫。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四牡曜长路,轻盖飞若鸿。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六乐陈广座,祖帐揭春风。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4、
南朝齐、梁间范云亦有一首《数名诗》:“一鼓有余气,趫勇正纷纭。二广无遗略,雄虎自为群。三河尚扰攘,楯橹起橨榅。四巡驻青跸,瘗玉旷亭云。五十又舒斾,旗帜日缤纷。六郡良家子,慕义轻从军。七获美前载,克俊嘉昔闻。八音伫繁律,将以安司勋。九命既斯复,金璧固宜分。十难康有道,延着望卿云。”
5、
唐朝宰相权德舆也有一首《数名诗》:“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四体苟不勤,安得丰菽粟。五侯诚暐晔,荣甚或为辱。六翮未骞翔,虞罗乃相触。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
6、
清朝有一首嘲南方典史的数字诗《十得》,真堪捧腹。诗曰:“一命之荣算得,两根竹板拖得,三十俸银领得,四方地保传得,五十嘴巴打得,六年俸满报得,七品堂翁靠得,八十养廉借得,九品补服僭得,十分高兴不得。”
7、
红闺吟咏,大都颖慧绝伦,杂体诗尤为可喜。清·完颜恽珠《闺秀正始集·吴学素小传》云:“吴学素,字位贞,江苏娄县人,编修顾伟权室,著有《荫绿阁诗草》。位贞诗才敏捷,相传徐澹园尚书雅集东山,以《闺怨》命题,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丈、尺、半、双等十八字。一时名宿均棘手,顾太史以语位贞。援笔伸纸,立就一律,艺林传诵。诗云:‘百尺楼头花一溪,七香车断五陵西。六桥遥望三湘水,八载空惊半夜鸡。风急九秋双燕去,云开四面万山齐。子规不解愁千丈,十二时中两两啼。’”
8、
《正始续集》载蓝燕同题同体一首,诗云:“六七鸳鸯戏一溪,怀人二十四桥西。半生书断三秋雁,万里心悬五夜鸡。蚕作百千丝已尽,鸟生八九子初齐。谁怜方寸愁盈丈,刀尺抛残双玉啼。”
9、
清·况澍《杂体诗钞》载女史杨继端(字古雪,四川遂宁人)《口占漫成》云:“十二阑干水半溪,千红万紫六桥西。两峰黛黯三春梦,一院花飞五夜鸡。鹤到九霄双翮健,书分四体八行齐。道人殷七归何处,百尺高枝莺又啼。”此诗亦限溪、西、鸡、齐、啼韵,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两、半、双、尺等十七字。与前文吴学素、蓝燕两媛之作相比,仅少用一“丈”字。
10、
检《杂体诗钞》,又有徐兆奎《闺怨》二首,亦仿此体:“万里三州百粤溪,楼台六七画桥西。八千书寄九秋雁,十二肠回五夜鸡。何日半帘双膝半,几时一案两眉齐。纤纤丈室寻刀尺,散四愁还娇泪啼。”又:“儿童六七戏前溪,二八佳人住阁西。尺素梦来千里鲤,半床愁绝五更鸡。九秋十稔期难定,四达三条路不齐。百万回肠绕丈室,一抬两眼泪双啼。”⑷清·况周颐《餐樱庑随笔》中还记录了一首数字诗《闺怨》,为春明诗社冠军之作。诗云:“六曲围屏九曲溪,尺书五夜寄辽西。银河七夕秋填鹊,玉枕三更冷听鸡。道路十千肠欲断,年华二八发初齐。情波万丈心如一,四月山深百舌啼。”
11、
12、
再欣赏两副巧妙的数字对联。其一,“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这是明世庙斋醮对联,是袁炜所撰(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世庙斋醮对联又一本云:“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此联词句与前联大同小异,据传是夏言手笔。⑵
13、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高宗八旬万寿,经坛中有一长联最为壮丽,脍炙人口久,相传为尚书彭元瑞所撰。联云:“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14、
最后再说一则有趣的以数字联取胜的故事。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他屡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赴京城再次应举。路途遥远,秀才虽然日夜兼程赶路,可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联。秀才听后,暗想,我就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以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便脱口说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主考官暗暗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联。秀才想把这些年自己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又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这一年解元的桂冠,就这样被这位穷秀才夺走了。
经典数字对联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缺一)
下联:六六七七八八九。(少十)
横批:二四七三(儿死妻散)
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
下联:六合插地,七层四面八方。
上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上联:童子看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下联:先生讲命,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上联:课演六爻 内卦三爻 外卦三爻;
下联:棒长八尺 随身四尺 离身四尺。
上联:尺蛇人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下联: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上联:有三分水 二分竹 添一分明月;
下联:从五步楼 十步阁 望百步大江。
上联:小村店三杯五盏有无东西;
下联:下联: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
桥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语;
莲开僧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上联叠用“三”字,“三教”,指儒、释、道三教;“三人”,指儒陶渊明、释慧远、道陆修静;
上联叠用“一”字,“一花”,指菩提花;“一世界”,指佛家过去现在将来为一世,东西南北上下为一界;“一叶”,指禅宗的一个宗派;“如来”,指释迦牟尼。
此联为后人写三人谈儒论道流连忘返而且留下言谈三笑的故事。联语以一对三,工整独到,境界优美。作者善于从驳杂的事物中提取完美和谐的艺术体裁,有巧夺天工之妙。
利用数字法制作对联,可以有多种技巧,如相加、相乘、递升、递减等。下面两联,就分别采用了数字的加減运算和乘除运算:
尺谷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
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
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
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再欣赏两副巧妙的数字对联。
其一,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
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
这是明世庙斋醮对联,是袁炜所撰(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
世庙斋醮对联又一本云:
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
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
此联词句与前联大同小异,据传是夏言手笔。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高宗八旬万寿,经坛中有一长联最为壮丽,脍炙人口久,相传为尚书彭元瑞所撰。联云: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
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最后再说一则有趣的以数字联取胜的故事。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他屡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赴京城再次应举。路途遥远,秀才虽然日夜兼程赶路,可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联。
秀才听后,暗想,我就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以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便脱口说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主考官暗暗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联。秀才想把这些年自己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又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这一年解元的桂冠,就这样被这位穷秀才夺走了。
杭州西湖,各色美景中有一处“三潭印月”,也有一幅对联:
上联: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下联: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全联一共十六字,用了四个数字,三面湖光,当然指三潭印月,而与后面的四围、一帘、十里配合,分别对应湖光、山色、松翠,荷香,读一幅对联,如看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图画,十分上佳。
对联中用数字,与一般的文章里用数字是有区别,因为,一般的文章里用数字,相对自由一些,对联却受限制,比如,上联用了一个数字,下联一般也必须而且只能用一个数字,上联的数字在哪个位置,下联的数字也必须在哪个位置,否则,就不工整。比如《唐伯虎纪事》中有这样一幅对联:
上联: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下联:九溪蛮洞,经过中洞五溪中。
其中上下联都各用三个数字,上联是七、半、三,下联是九、中、五,下联的`中,意思是中间,中途的意思,与上联的半相对,意思相近,也表示一半。而上下联中的半与中,都各用两次,也是为了对仗工整。
★ 数字对联
★ 数字谐音对联
★ 有趣的数字对联
★ 关于数字的对联
★ 郑板桥名言
★ 郑板桥阅读答案
★ 郑板桥的阅读答案
★ 关于郑板桥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