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地界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析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共含5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地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浅析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

篇1:浅析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

浅析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

本文从超戢车辆的现状及造成的损失出发,分析了超载车辆对路面破坏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应对超载的'合理化建设.

作 者:贾淑丽 曹俊岭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9) 分类号: 关键词:超载   公路   破坏   剪应力  

篇2: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超载车辆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破坏原因的分析及对策

摘要:过量超载的车辆是造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开裂、凹陷、唧泥

、使用寿命骤减的主要原因。以厦漳高速公路厦门路段为例,对该路段

沥青路面进行路况调查、钻芯取样试验、实际交通量分析、路面各层弯

拉应力、剪应力验算,并提出修补方案以及防止损坏的措施。

关键词:超载;高速公路;路面;损坏;分析

厦漳高速公路于12月建成通车,使用一年后部分路段发现路

面出现开裂现象,为此,5月至4月对损坏的情况进行了全

面的检查、钻芯取样观察、弯沉测定、理论分析计算和修补方法的探索

。认为造成路面局部开裂、凹陷、唧泥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运输煤炭、水

泥的车辆过量超载(载重5t车装运13t~18t),使沥青路面所承受的剪

应力过大而破坏。

1 厦漳高速公路路面设计情况

厦漳高速公路路面设计交通量,依据1993年OD调查结果推算,竣工第一

年的标准轴载BZZ-100型日平均当量轴次为1300次?日,交通量增长率

为9.8%,使用年限,一个车道累计当量轴次为742万轴次,设计

容许弯沉值Lr=0.359mm。路面设计以交通部JTJ014―86《公路柔性路

面设计规范》的有关规定为依据。

沥青路面结构从下到上为:20cm厚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基层,33cm厚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cm沥青表处下封层,6cmAC-25Ⅱ下面层,4cm

AC-16Ⅰ中面层,4cm多碎石SAC-16抗滑表面。2 路况调查结果

厦门至漳州(称下行线)通车一年半来,路况基本保持完好,裂缝很少

。而漳州至厦门(称上行线)部分路段出现横向裂缝、网状裂缝、局部

出现车辙和凹陷、唧泥。病害的主要特征:横向裂缝集中在行车道,一

般没有伸入超车道;纵向裂缝主要集中在行车道,以及超车道右侧附近

;网状裂缝主要集中在行车道及超车道右划线附近区域,呈现细小分布

较广;主车道局部路段有较明显车辙和凹陷。主车道这种车辙是由于行车荷载作

用、路表开裂后的渗水引起的不可恢复的永久变形,而不是常见的高温

引起的车辙。凹陷、唧泥是在车辙的位置,经荷载反复作用,雨水浸入

造成。

从路况调查表明:因上行线和下行线车辆载重的差异,行车一年半后的

路况不同,病害状况也不同。从而同一断面或同一地段下行线没有横向

、纵向裂缝,上行线有横向、纵向裂缝的情况分析,可以排除因路基不

均匀沉陷,半刚性基层裂缝往上反射的可能性。

3 钻芯取样试验结果

厦门高速公路有限公司委托长沙交通学院交通设计研究所(以下称长沙

交研所)对出现病害的路段进行钻芯取样观察和芯样试验。

长沙交研所对上行线网裂和凹陷部位的钻芯试样10个,停车道和路面完

好部位的钻芯样4个,开裂处钻芯样2个,并同时对严重凹陷的挖孔进行

了观察。

3.1 对芯样和挖孔观测

(1)网裂和凹陷的部位钻取的芯样,表面层和中面层层间粘接良好,

中面层与底面层易分开;底面层AC-25-Ⅱ混合料水损害严重,中面层

与底面层之间几乎已没有沥青;半刚性基层表层的1cm~2cm有软化现象;

(2)凹陷严重部位挖开观察,33cm分二次摊铺的半刚性基层,上层16

cm已完全松散,下层17cm完好。这是面层开裂后地表水渗入半刚性基层

表面并在行车冲击作用下引起的;

(3)紧急停车道和路面完好部位钻孔表明半刚性基层板结良好。

3.2 芯样实测孔隙率及抽提筛分试验

(1)表面层混合料在紧急停车道上钻孔试件孔隙率明显比行车道上大;

(2)中面层混合料空隙率对比表明,紧急停车道和行车道混合料差异

不太显著,但有明显追密趋势;

(3)抽提筛分试验表明,混合料级配均未发现任何异常,而其中一组

油石比较低,是由于面层开裂,地表水渗透、冲刷及车载冲击作用,使

部分集料表面的沥青被水剥落,唧泥时带走,使得下面层AC-25-Ⅱ混

合料油石比偏底。在停车道和完好路面钻芯样试验,证实油石比正常,

未发现明显异常。

从上述取芯试验调查分析,各面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控制

及现场压实情况基本正常,可以排除因施工质量造成路面损坏的疑问。

4 标准轴载计算及分析

4.1 交通量调查和分析

根据收费车辆流量分析。204月和5月二个月通过该路段日平均交通

量一类车(载重2500kg以下)4875辆次;二类车(载重2500kg~7000kg)5940辆次;

三类车(载重7000kg~15000kg)1248辆次;四类车(载重15000kg~0kg)615辆次。

经现场对超载车辆调查,超载的主要是二类车,且二类车以东风牌超载

居多,核定载重5000kg,一般都载重10000kg至15000kg,甚至18000kg

。夜间超载比率高,上行线占重载车80%,下行线占重载车10%。本文

分析时,设定三类车按黄河JN-150标准载重换算,四类车按日野ZM44

0标准载重换算,二类车按东风EQ140换算,按上行线60%重载,40%空

载,其中重载车30%按标准载荷,40%载荷10000kg,20%载荷13000k

g,10%载荷15000kg,一般情况下80%行驶在行车道,20%行驶在超车

道;下行线空载60%,重载40%,超载10%按载重10000kg计算。

4.2 轴载当量作用次数换算

按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推荐的各级轴载换算成标准轴载的公

式,将各类车辆轴载换算为标准轴载当量作用次数。作为探讨,对大于

130kN轴载仍按规范推荐的公式进行换算。

经换算各类车型的换算系数作用轴次和当量作用次数如表1。

按以上方法计算,上行线行车道BZZ-100标准日平均当量轴次393

1次,是原设计日平均当量轴次1300?2=650次?日的6.05倍;下行线

行车道BZZ-100标准日当量轴次1941次,是原设计日平均当量轴次的2

.99倍。如交通量年增长率9.8%,则上行线设计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

为3551万次,下行线设计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为1753万次,分别为原设

计行车道累计当量轴次742的4.79倍和2.36倍。由此可见,原OD调查

对转移交通量和车辆超载因素考虑不足,路面出现早期破坏则在所难免。

5 路面设计容许弯沉值 剪切应力分析

5.1 路面设计弯沉值

原设计容许弯沉值0.359mm;现考虑车辆超载因素之后,上行线行

车道设计容许弯沉值0.177mm,这与原设计相差甚大。

191月(通车13个月)委托交通部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对厦门段k236

+320~k248+170(11.85km)进行了路面工程质量的检测评价。

弯沉:测试里程为双向4车道共47.4km,数据个数13500,满足弯沉值

0.359mm的占97.1%,代表弯沉平均值=0.2mm。

年11月30日对已使用二年的路面进行第二次弯沉测定。上行线

行车道共测定1176个点,弯沉值小于或等于0.177mm的有818个点,占

69.6%,平均代表弯沉值0.278mm;超车道测定242个点,弯沉值小于

或等于0.177mm的有216个点,占89.3%。

两次弯沉测定表明:①超载车行驶较少的超车道和下行线行车道的实测

弯沉值均较小,整体强度高;②上行线的行车道弯沉值明显大于超车道

,也就是行车道的路面结构在过量超载车辆的作用下,整体强度下降,

不能满足考虑超载因素之后的容许弯沉值,应采取措施恢复其整体强度。

5.2 剪切应力分析

长沙交研所参照弯拉强度验算方法,对剪切强度进行了验算,从计算结

果分析表明:在超载车的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剪应力是容许弯拉强度δR

的2倍~3倍,瞬时最大剪应力接近各层沥青混合料临界开裂弯拉强度值

。双轮静态时,当量圆四周均会出现较大的剪切应力,车辆行进时,双

轮边缘以外某一纵向区域内形成高剪切应力的'疲劳作用,因此产生纵向

裂缝。关于网状裂缝,由于轮载作用时并不完全带有方向性,很大程度

上都是随机的,高剪应力区为双轮作用区域,并非作用线,因此网裂自

然形成。地表水的渗漏,造成中、下面层深度疲劳作用加速破坏,必然

引起凹陷、唧泥的结果。

所以,厦漳高速公路由于过量超载车辆产生的剪应力,是造成沥青路面

纵横向裂缝、凹陷的主要原因。

6 路面病害处理方案

6.1 修补方法

路面损坏的特征主要是裂缝和凹陷这二种类型。维修应根据类型采取不

同的方法。对有裂缝而没有凹陷的地段,用针筒灌注乳化沥青2遍~3遍

,特别是气温高的情况下尽量多灌一些,防止雨水浸入软化水泥稳定碎

石基层,加速面层疲劳破坏。

对凹陷的地段修补,用切割机切开沥青面层,为防止修复后雨水沿着切

割缝隙下浸,表面层切割范围应宽于中面层5cm~10cm,以便铺设防水

卷材。用风镐整齐挖去凹陷的沥青面层和已损坏的基层。用

C25干硬性水泥混凝土现场拌制填补基层,用垂直振动夯锤夯实,待2h

后,洒上一层乳化沥青作为粘层油,先铺沥青下面层和中面层夯实,在

中面层表面新旧沥青的接缝处铺设防水卷材再铺上面层混合料,压实后

开放交通。这种处理方法的效果较好,通车后未发现修补坑槽的二次损

坏。缺点是施工较麻烦。

6.2 路面补强方案

①对上行线行车道弯沉不足且损坏较严重的路段,铣刨8cm,分二层采

用7%PE改性的AC-16Ⅰ型混合料铺筑至原路面标高;对上行线行车道

其他路段,均铣刨4cm,用改性的AC-16Ⅰ型混合料铺筑至原路面标高

。全路段用4cm7%PE改性AK-13A型加上3cm5%SBS改性SMA10型混合料

进行全幅罩面;

②对下行线除出现裂缝或网裂的地段进行特殊修补处理外,不作铣刨处

理,用4cm5%SBS改性SMA10型混合料进行全幅罩面;

③在全幅罩面之前,对铣刨的边缘均用20cm~25cm宽的防水卷材粘贴在

沥青层接缝上。

7 防止超载车辆损坏高速公路路面的措施

7.1 路政管理

由于高速公路路面维修困难、费用高、影响行车安全等特性,过量超载

造成路面迅速损坏,仅收点通行费得不偿失。考虑到高速公路收费还贷

问题,以免交通量骤减影响收费,对数量最大的二类车来说,在管理的

措施上,采取入口严格稽查的办法,不允许载货量超过交通部2000年2

号令第三条第五款规定的车辆进入高速公路,是防止路面过早破坏的最

有效措施。

7.2 设计留有余地

①分析交通量时,充分考虑转移交通量和超载的因素,应把超载车辆的

荷载都换算成当量轴次,据此算出容许弯沉值,设计时应留有余地;

②沥青中面层、上面层应采用抗车辙、抗浸水性能较好的改性沥青、S

MA混合料路面。

参考文献

[1]李德月.超重车运输中桥梁承载能力的评估,华东公路,.2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篇3:浅谈车辆超载对公路路面的影响

浅谈车辆超载对公路路面的影响

系统地研究了超载车辆对路面的影响,并从设计和运输管理角度提出了现阶段缓解车辆超载对公路破坏的.应对措施.

作 者:徐德刚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公路管理局,山东・聊城,252000 刊 名:科教文汇 英文刊名:EDUCATION SCIENCE & CULTURE 年,卷(期): “”(13) 分类号:N3 关键词:车辆   超载  

篇4:车辆超载对沥青路面影响及设计方法

车辆超载对沥青路面影响及设计方法

从沥青路面设计和使用性能方面,分析车辆超载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在路面设计时需考虑超载因素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并提出改善其影响的相应方法.

作 者:朱磊 ZHU Lei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重庆,400074 刊 名:交通科技与经济 英文刊名:TECHNOLOGY & ECONOMY IN AREAS OF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 11(2) 分类号:U416.217 关键词:路面工程   车辆超载   沥青路面   设计方法  

篇5:车辆超限超载的危害性与治理对策研究

车辆超限超载的危害性与治理对策研究

调研了我国公路超载的现状,分析了车辆超限超载对于损害公路和桥梁、危害交通安全、扰乱运输市场秩序、污染环境的危害性,探讨了超限超载屡禁不止的各种原因,指出了治理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通过对美国、韩国、德国、日本、南非等国治理超限超载经验的`研究,分析了超载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重要关系,据此提出了我国应采取“广泛宣传、统一行动、多方合作、依法严管、把住源头、经济调节、短期治标、长期治本”的8项对策.

作 者:王建聪 毛保华 WANG Jian-cong MAO Bao-hua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 刊 名: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A SAFETY SCIENCE JOURNAL 年,卷(期):2004 14(11) 分类号:X9 关键词:车辆   超限超载   危害性   治理对策   交通安全  

浅析粉尘污染对沥青路面的破坏

治理超限超载心得体会

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演讲稿 保护自然的演讲稿

破坏的反义词

环境破坏作文

学生破坏公物检讨书

破坏约定作文300字

破坏学校公物检讨书

《无敌破坏王》观后感

破坏公物检讨书字

浅析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精选5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浅析超载车辆对公路的破坏,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