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履曲的全文翻译赏析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yxxd688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朱履曲的全文翻译赏析(共含8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yxxd6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朱履曲的全文翻译赏析

篇1:朱履曲的全文翻译赏析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慢嵯峨。

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甚么。

注释

①弄世界:周旋人生,在社会上施展心计。

②漫:徒然,此处有“莫要”之意。

③半炊时:饭熟的一半工夫,形容时间极短。

参考译文一

周旋人生,应付社会,一回回处心积虑,却始终不能奏效。

想打开天门,跻身云霄,可这求取功名的意图和气概又消磨了多少!

人已经如此失意潦倒,青山啊又何必如此峻峭。

生前历史已走过了千年之遥,身后的光阴更是无尽无了。

仔细想想,这短暂的人生,还能实现些什么目标!

参考译文二

年轻时已经看破了所有心机,年高时意气已经磨光殆尽。人已经是失意颓丧,只希望青山慢些高入云端(指现在只想慢点升天)。茫茫时光已有千年,以后还会有万年之多(指在这无尽的岁月里....),饭到半熟时是什么?

赏析

《朱履曲·弄世界机关识破》是元代著名文学家张养浩所作的一首散曲。该曲表达了作者对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社会的讽刺与激愤,同时还流露出了作者对仕途的高不可攀的无奈与悲哀之情。

“弄世界”用现在的'习语来说,就是闯世界,在社会中立定。一个“弄”字,含有操纵对方,玩弄于股掌之上的意味,当然要煞费心机,绞尽脑汁了。但是,要周旋应付人生,立于不败之地,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可不是,“机关识破”,人家阻挠了自己的企图,一切所做的努力也就白费了。从曲文的下句来看,作者对于所来到的这个“世界”的要求,不过是取得些许功名,干出一番事业。作者将自己的这种愿望和努力用上“弄”、“机关”的贬性词语,是一种自嘲和激愤,同时也表现了在一个钩心斗角、明争暗斗的社会里,世途所充满的险恶艰难。“叩天门”本来是踌躇满志,结果却是“意气消磨”,立身扬名所遭受的挫折可想而知。前一句是反说,这一句是正说,领出了下句中的“人潦倒”。起首的这一联冷峭而悲凉,佗傺失意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加重了这种自叹的意味。这一句将人的“潦倒”与青山的“嵯峨”绾联在一起,看似无理,却以这种兴象的“无理”显示了感情的强烈,以至不自禁地移情于无情之物。辛弃疾《贺新郎》“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就运用了这种移情手法。在该曲中,青山嵯峨难以攀登,令潦倒人联想起仕途的高不可攀,一个“漫”字,透现出强烈的无奈与悲哀。

结尾三句中,“半炊时”暗用了唐人沈既济的《枕中记》故事:书生卢生在邯郸客店中一枕入梦,历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发现店主人炊煮的黄粱还未烧熟。半炊时极言人生的短暂,同“千古远”、“万年多”形成强烈的对比,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这三句若独立抽出,可视为睿智者的旷达;但安排在该曲中,同“弄世界”、“叩天门”的起笔对读,则明显是一种激愤与绝望了。

前面选了作者一首《朱履曲》,连同该篇在一起,都属于愤世嫉俗的内容。两首的风格不尽一致,但共同之处是感情强烈,述意直露,语言冷峭。这一切在该篇中表现得十分突出。元代叹世刺时题材的散曲,在语意露、透的同时,往往形淡实深,多有耐人咀嚼的余味;凡是达到这样的效果,都被视作是“当行”的表现之一。张养浩的这两首《朱履曲》,有助于读者体味这一点。

篇2:朱履曲诗词阅读答案

朱履曲诗词阅读答案推荐

【中吕】朱履曲(节选)

张养浩

休只爱夸强说会①,少不得直做的贴骨粘皮②,一旦待相离怎相离。爱他的着③他的,得便宜是落便宜,休着这眼皮儿谩④到底! 鹦鹉杯从来有味,凤凰池再也休提,忧与辱常常不曾离。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却原来好光景都在这里。

[注] ①夸强说会:夸耀自己有才能与本事。②贴骨粘皮:奴颜媚骨,溜须拍马。③着:穿。④谩:蒙骗。

1)这首元曲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答案: ①对虚伪官员的充满厌恶与斥责或对官场生活充满厌倦(2分);②毅然辞官归隐,享受与自然交融之乐(2分)。

2)这首元曲的下片在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借代手法(1分),以鹦鹉杯、凤凰池借代官场生活,形象地写出了官场生活的豪奢与腐朽(1分);②拟人手法(1分),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十分亲切地写出了辞官归隐之乐(1分);③对比手法(1分),将官场生活的忧与辱与归隐后的喜形成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诗歌的主旨(1分)。【3点中有任2点即可。】

篇3:圆圆曲翻译-圆圆曲赏析

圆圆曲翻译-圆圆曲赏析

圆圆曲翻译_圆圆曲赏析,圆圆曲是一首长诗,共七十八句,五百四十九字,本文由unjs.com编辑收集整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圆圆曲原文:

圆圆曲

吴伟业

鼎湖(1)当日弃人间,破敌(2)收京下玉关(3)。恸哭(4)六军俱缟素(5),冲冠一怒(6)为红颜。红颜(7)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8)自荒宴(9)。电扫黄巾(10)定黑山(11),哭罢君(12)亲(13)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14)家,侯门(15)歌舞出如花。许将戚里(16)箜篌伎(17),等取将军油壁车(18)。家本姑苏(19)浣花里(20),圆圆小字娇罗绮(21)。梦向夫差(22)苑里游,宫娥(23)拥入君王起。前身合(24)是采莲人(25),门前一片横塘(26)水。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唯有泪沾衣。薰天(27)意气连宫掖(28),明眸皓齿无人惜。夺归永巷(29)闭良家(30),教就新声倾(31)坐客。坐客飞觞(32)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白通侯(33)最少年,拣取花枝(34)屡回顾。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35)?恨杀军书抵死(36)催,苦留后约将人误。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37)满长安(38)。可怜思妇(39)楼头柳,认作天边粉絮(40)看。遍索(41)绿珠(42)围内第(43),强呼绛树(44)出雕阑。若非壮士(45)全师胜,争得(46)蛾眉(47)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48)不整惊魂定。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专征(49)萧鼓向秦川(50),金牛道(51)上车千乘(52)。斜谷(53)云深起画楼(54),散关(55)月落开妆镜。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56)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57)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凰。长向尊(58)前悲老大,有人(59)夫婿擅侯王。当时只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60)。一斛明珠万斛(61)愁,关山漂泊腰肢细(62)。错怨狂风r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63)与倾城(64),翻使周郎(65)受重名。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66)照汗青(67)。君不见,馆娃(68)初起鸳鸯宿,越女(69)如花看不足。香径(70)尘生乌自啼,岳(71)人去苔空绿。换羽移宫(72)万里愁,珠歌翠舞(73)古梁州(74)。为君别唱(75)吴宫曲(76),汉水(77)东南日夜流!

圆圆曲字词解释:

(1)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鼎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即乘龙而去。后世因称此处为“鼎湖”。常用来比喻帝王去世。此指崇祯帝自缢于煤山(今景山)。

(2)敌:指李自成起义军。

(3)玉关:即玉门关,这里借指山海关。

(4)恸(tòng)哭:放声痛哭,号哭。

(5)缟(gǎo)素:丧服。

(6)冲冠一怒:即怒发冲冠,典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7)红颜:美女,此指陈圆圆。

(8)天亡:天意使之灭亡。

(9)荒宴:荒淫宴乐。

(10)黄巾: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

(11)黑山:汉末农民起义军,这里借指李自成。

(12)君:崇祯帝。

(13)亲,吴三桂亲属。吴三桂降清后,李自成杀了吴父一家。

(14)田窦(dòu):西汉时外戚田`、窦婴。这里借指崇祯宠妃田氏之父田宏遇。

(15)侯门:指显贵人家。

(16)戚里:皇帝亲戚的住所,指田府。

(17)箜篌伎(kōng hóu jì):弹箜篌的艺妓,指陈圆圆。

(18)油壁车,指妇女乘坐的以油漆饰车壁的车子。

(19)姑苏:即苏州。

(20)浣(huàn)花里:唐伐名妓薛涛居住在成都浣花溪,这里借指陈圆圆在苏州的住处。

(21)娇罗绮(qǐ):长得比罗绮(漂亮的丝织品)还群艳美丽。

(22)夫差(fū chāi):春秋时代吴国的君王。

(23)宫娥:宫中嫔妃、侍女。

(24)合:应该。

(25)采莲人:指西施。

(26)横塘:地名,在苏州西南。

(27)熏天:形容权势大。

(28)宫掖(yè):皇帝后宫。

(29)永巷(yǒng xiàng):古代幽禁妃嫔或宫女的处所。

(30)良家:指田宏遇家。

(31)倾:使之倾倒。

(32)飞觞(shāng):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酒。

(33)白皙通侯:画色白净的通侯,指吴三桂。

(34)花枝:比喻陈圆圆。

(35)银河几时渡:借用牛郎织女七月初七渡过银河相会的传说,比喻陈圆圆何时能嫁吴三桂。

(36)抵死:拼死,拼命。

(37)蚁贼:对起义军的诬称。

(38)长安:借指北京。

(39)可怜思妇:意谓陈圆圆已是有夫之人,却仍被当作妓女来对待。

(40)天边粉絮:指未从良的妓女。粉絮:白色的柳絮。

(41)遍索:意谓李自成部下四处搜寻圆圆。

(42)绿珠:晋朝大臣石崇的宠姬。

(43)内第:内宅。

(44)绛树(jiàng shù):汉末著名舞妓。这里二人皆指陈圆圆。

(45)壮士:指吴三桂。

(46)争得:怎得,怎能够。

(47)蛾眉:喻美女,此指圆圆。

(48)云鬟(huán):高耸的环形发髻

(49)专征:指军事上可以独当一面,自己掌握征伐大权,不必奉行皇帝的命令。

(50)秦川:陕西汉中一带。

(51)金牛道:从陕西沔县进入四川的古栈道。

(52)千乘(qiān shèng):这里指千辆,虚指车辆之多。

(53)斜谷:陕西d县西褒斜谷东口。

(54)画楼:雕饰华丽的楼房。

(55)散关:在陕西宝鸡西南大散岭上。

(56)乌桕(jiù):树名。

(57)浣纱女伴:西施入吴宫前曾在绍兴的若耶溪浣纱。这里是说陈圆圆早年做妓女时的同伴。

(58)尊:酒杯。老大:年岁老大。

(59)有人:指陈圆圆。

(60)延致:聘请。

(61)斛(hú):古代十斗为一斛。

(62)细:指瘦损。

(63)倾国: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

(64)倾城:形容极其美貌的女子。典出《汉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65)周郎:指三国时吴国名将周瑜,因娶美女小乔为妻而更加著名。这里借喻吴三桂。

(66)一代红妆:指陈圆圆。

(67)照汗青:名留史册。

(68)馆娃:即馆娃宫,在苏州附近的灵岩山,吴王夫差为西施而筑。

(69)越女:指西施。

(70)香径:即采香径,在灵岩山附近。

(71)(xiè)廊:即响岳龋吴王让西施穿木屐走过以发出声响来倾听。欣赏的一条走廊,在馆娃宫。

(72)羽、宫:都是古代五音之一,借指音乐。这皇是用音调变化比喻人事变迁。

(73)珠歌:指吴三桂沉浸于声色之中。

(74)古梁州:指明清时的汉中府,吴三桂曾在汉中建藩王府第,故称。

(75)别唱:另唱。

(76)吴宫曲:为吴王夫差盛衰所唱之曲,此指《圆圆曲》。

(77)汉水:发源于汉中,流入长江。此句语出李白《江上吟》诗:“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暗寓吴三桂覆灭的必然性。

圆圆曲翻译:

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还说红颜流落不是他所系恋,还说逆贼命定灭亡是因为迷于饮宴。像闪电般扫荡黄巾平定黑山.哭毕君王和老父亲再和她相见。

初次和她相见是在田弘遇之家,侯门的歌舞演起来真像繁花。田弘遇把会演唱的她献给将军,只等将军来娶就送上油壁香车。她的家本在姑苏浣花里,小名叫圆圆衬上罗绮更娇丽。她曾在梦里到当年夫差的.宫苑里游嬉,被宫娥拥簇进去君王正身起。她前身真应是西施采莲女,门前也正临横塘水清碧。横塘里双桨摇动船去快如飞,哪家豪门硬要把她强买回。这时谁知不是薄命。这时只有泪湿褛表。田弘遇将陈圆圆送入宫中,可明眸皓齿的她竟没有获得君王怜惜。从宫掖里领回来仍留在田弘遇家,让她练好时兴歌曲来倾倒贵客。责客们传杯宴饮直到日暮,哀弦中她的心曲向谁倾诉。只有平西伯这位白净英俊的少年,拣中了花枝对她频频回顾。该早点把她这娇乌带出牢笼,要等什么时候才能把银河飞渡。只恨军书拼死地催促,只好留下信约把人耽误。相约恩深但相见可难,一朝蚁贼拥满了长安。可怜她本是思妇楼头的杨柳,却被人当作天边的杨花相看。像索取绿珠那样围住了内宅,硬是她叫出了雕栏。如果不是将军大获全胜,哪能用匹马载她归还。

她在马上一路传呼前进.云鬟还来不及梳整可惊魂已定。战场上点起蜡炬把她迎到,她满面啼痕还残留着红印。奏起箫鼓将军专征兵进秦川,金牛道上有车马千乘。斜谷里云深之处是她的画楼。散关前明月西落她打开了妆镜。消息传遍了江南水乡.乌栖泛红已经历十度秋霜。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在旧巢里本都是衔泥的燕子,她却飞上了枝头变成凤凰。女伴们只好老是在宴会上悲叹年龄长大,而她却找了个好夫婿贵为侯王。当年正为有了声名反受累,贵戚豪门都抢着要延致。一斛明珠的身价给她带来万斛的愁思.关山漂泊瘦损了她的腰肢。但也不必怨恨飘扬落花的狂风,无边春色到来已使天地呈现芳姿。

曾听说有了倾国倾城的美人,反而使周郎损伤了声名。妻子怎应影响大局,英雄无夸过于多情。全家的白骨早已化为灰土,一代红妆已照耀汗青。君不见,当年馆娃宫刚盖起鸳鸯双飞双宿,花朵般的西施君王怎么看也不会厌足。可是如今采香径尽是尘土只有鸟在啼叫,响岳纫膊患人迹空让苔长青绿。换羽移宫使万里之外也生愁,珠歌翠舞还热闹在咕梁

篇4:湘江曲翻译及赏析

古诗原文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译文翻译

秋天的湘江风平浪静,宽广无际,江上月落时出外的人乘船而去。

送人出外,我还得回去,面对茫茫的白蘋和翻飞的鹧鸪,我惆怅无限。

注释解释

潮:指波涛。

发:出发。

白蘋:一种植物。

鹧鸪:鸟名,叫声如“行不得也,哥哥”,听之悲切。

诗文赏析

这首诗,寓新语于古风,写来浅白轻灵而富于情韵。诗的首句先点染秋日湘江的景色。秋日湘江,无风无浪,放眼望去,更显得江面开阔。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这是诗词中常见的“同字”手法。前一个“湘水”,点明送行的地点,后一个“秋水”,点明时令正是使离人善感的秋天,笔意轻捷而富变化。联系全诗送别的情境来理解,秋江的无潮正反衬出诗人心潮难平;秋江的开阔正反照出诗人心情的愁苦抑郁。次句“湘中月落行人发”,具体交代送行的时间,是玉兔已沉、晨光熹微的黎明时分。第一句着重写空间,第二句着重写时间,而且,次句开始的“湘中”和首句开始的“湘水”,“湘”字重复,不仅加浓了地方色彩的渲染,也增强了音韵的回环往复之美。

流利自然,是乐府诗的特色之一,而在句式上用了长短句,是获得流利自然的艺术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首诗的后半首就是这样。“送人发,送人归”,以“顶针”格的修辞手法紧承第二句,前后连用三个“人”字,两个“送”字,两个“发”字,加强了诗的行云流水回旋复沓的旋律,而加上“发”与“归”的渐行渐远的进层描写,就对送别的意绪作了回环往复的充分渲染。如果说,前面两个七字句弹奏的还是平和舒缓的曲调,那么,“送人发,送人归”,则为变奏之声,急管繁弦,就“凄凄不似向前声”了。最后一句是写斯人已去的情景。“白蘋茫茫”是江上所见,回应开篇对秋江的描给,诗人伫立江边遥望征帆远去的伤感情态,见于言外;“鹧鸪飞”是写江边所闻,和茫茫的白蘋动静互映,那鹧鸪的“行不得也,哥哥”的啼鸣,仿佛更深微地传达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和怅惘。这种以景结情的落句,更给读者以无穷的意味。

这首诗描述湘江畔送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无比惆怅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而情韵丰富。

篇5:青楼曲翻译赏析

青楼曲二首翻译赏析

《青楼曲二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其一

白马金鞍随武皇,旌旗十万宿长杨。

楼头少妇鸣筝坐,遥见飞尘入建章。

其二

驰道杨花满御沟,红妆漫绾上青楼。

金章紫绶千余骑,夫婿朝回初拜侯。

【前言】

《青楼曲二首》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组诗作品,共两首,均为七言绝句。组诗描写了少妇在家中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大军胜利归来的盛大场面,从侧面反映出国家的国力强盛。

【注释】

⑴鞍: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⑵武皇:汉武帝刘彻,指代英武过人的君主,即唐玄宗。

⑶旌旗:旗帜,这里借指军士。

⑷长杨:长杨宫的省称,西汉皇家射猎、校武的大苑子。

⑸鸣筝:弹奏筝曲。

⑹飞尘:飞扬的尘土。

⑺建章:建章宫的省称。汉武帝所建造,在西汉都城长安的近郊。

⑻驰道:古代供君王行驶车马的道路。泛指供车马驰行的大道。

⑼御沟:流经皇宫的河道。

⑽红妆漫绾:形容女子盛装打扮的样子。绾,盘绕起来打结。

⑾金章紫绶:紫色印绶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后用以代指高官显爵。

⑿骑:一人一马称为一骑。

⒀拜侯:授予爵位。拜,授官。侯,侯爵。

【翻译】

其一

将军乘坐佩饰金鞍的白马随皇帝出征,十万军士在长杨宫宿下。楼上窗边的少妇弹奏着筝曲,远望着队伍的尘土进入建章宫。

其二

大军从驰道回来,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盛装打扮的女子登上高楼,迎接夫君带着千余兵马,征战胜利归来,拜官赐爵。

【赏析】

《青楼曲二首》的第一首诗在读者眼前展现了两个场景:一个是白马金鞍上的将军,正率领着千军万马,在长安大道上行进,越走越远,到后来就只见地上扬起的一线飞尘;一个是长安大道旁边的一角青楼,楼上的少妇正在弹筝,那优美的筝声并没有因楼外的热烈场景而中断,仿佛这一切早就在她意料之中似的。前面的场景热烈、雄伟,给人以壮丽的感觉;后面的场景又显得端庄、平静,给人以优美的感觉。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前后互相映衬,对照鲜明。

诗人把这两个不同的场景连接在一个画面上的方法,就是通过楼头少妇的神态,将长安大道上的壮丽场景,从她的眼中反映出来。表面上她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却抑制不住内心的欣羡,情不自禁地一路目送着那马上将军和他身后的队伍,直到飞尘滚滚,人影全无,还没有收回她的视线。

这少妇与马上将军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如此关注他的行动,这可从《青楼曲二首》的第二首诗中找到答案。原来那马上的将军是她的夫婿,他正立功回来,封侯拜爵,就连他部队里许多骑将都受到封赏。他们经过驰道回来时,把满路杨花都吹散到御沟里去了。把这两首诗合起来看,前一首描绘的是一支皇家大军凯旋的场景。因为这次胜利的不平常,连皇帝都亲自出迎了,作为将领的妻子,她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诗人未用一句话直接抒写她内心的'激动,而是写她从楼头“遥见”的热烈场景,读者却可想象到她看到这热烈场景时的内心感受。这正如北宋诗人梅尧臣对诗创作所概括的两句话:“状难写之境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诗人是借用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图景反映盛唐时期的现实面貌。这幅描写大军凯旋的历史画卷,使人联想到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一支千军万马的军队,如果没有严明的纪律,就不能够整齐地在市街上前进,连楼头弹筝少妇都丝毫不受惊动。诗里还再现了唐代都城长安的一片和平景象,不言而喻,这支强大的军队,维护了人民和平美好的生活。从楼头少妇的眼中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尚武风气。唐代前期,接受了西晋以来以及南北朝长期分裂的痛苦教训,整军经武,保持了国家的统一与强盛。在这两首诗中,一种为国立功的光荣感,很自然地从一个征人家属的神态中流露出来,反映出盛唐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

篇6:张养浩《朱履曲》阅读答案及鉴赏

张养浩《朱履曲》阅读答案及鉴赏

【中吕】朱履曲(节选)

张养浩

休只爱夸强说会①,少不得直做的贴骨粘皮②,一旦待相离怎相离。爱他的着③他的,得便宜是落便宜,休着这眼皮儿谩④到底!

鹦鹉杯从来有味,凤凰池再也休提,忧与辱常常不曾离。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却原来好光景都在这里。

[注]

①夸强说会:夸耀自己有才能与本事。②贴骨粘皮:奴颜媚骨,溜须拍马。③着:穿。④谩:蒙骗。

1)这首元曲展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4分)

答案:

①对虚伪官员的充满厌恶与斥责或对官场生活充满厌倦(2分);②毅然辞官归隐,享受与自然交融之乐(2分)。

2)这首元曲的下片在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

①借代手法(1分),以“鹦鹉杯”、“凤凰池”借代官场生活,形象地写出了官场生活的豪奢与腐朽(1分);②拟人手法(1分),“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十分亲切地写出了辞官归隐之乐(1分);③对比手法(1分),将官场生活的“忧与辱”与归隐后的“喜”形成对比,深刻地揭示了诗歌的主旨(1分)。【3点中有任2点即可。】

附全文:

【中吕】朱履曲

休只爱夸强说会,少不得直做的贴骨粘皮,一旦待相离怎相离。爱他的着他的.,得便宜是落便宜,休着这眼皮儿谩到底!

鹦鹉杯从来有味,凤凰池再也休提,忧与辱常常不曾离。挂冠归山也喜,抬手舞月相随,却原来好光景都在这里。

那的是为官荣贵,止不过多吃些筵席,更不呵安插些旧相知。家庭中添些盖作,囊箧里亻赞些东西,教好人每看做甚的?

客位里宾朋等候,记事儿撞满欠头,不了的平白地结为仇雠。里头教同伴絮,外面教歹人扌愁,到命衰时齐下手。

六十岁逡巡轮过,便到者稀年应也无多,暗想人生待如何?古和今都是梦,长与短任从他,只不如向云庄闲快活。

弄世界机关识破,叩天门意气消磨,人潦倒青山慢嵯峨。前面有千古远,后头有万年多,量半炊时成得甚么?

正胶漆当思勇退,到参商才说归期,只恐范蠡张良笑人痴。腆着胸登要路,睁着眼履危机,直到那其间谁救你?

萧墙外拥来抢去,筵席上似有如无,奏事处连忙的退了身躯。付能都堂中妆样子,却早怯烈司里画招伏,知他那驼儿是荣贵处?

才上马齐声儿喝道,只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直引到深坑里恰心焦。祸来也何处躲?天怒也怎生饶?把旧来时威风不见了。

篇7:大堤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汉水临襄阳,花开大堤暖。

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

春风无复情,吹我梦魂散。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翻译

译文

汉水临近襄阳城,襄阳城已经有花盛开,襄阳城外的大堤也变得暖起来了。大堤下美好的春日总让人看不尽,只是看到这样的美景总会让人想起家乡,思乡的泪水弥漫在整个大堤上。总觉春风无情,屡屡吹散我回家的梦。已经很久没有看到我的亲人了,相隔万里,音信难通,想起来怎不让人伤怀?

注释

①大堤:在襄阳城外,东临汉江,西至万山。

②佳期:指美好的春日。

③南云:陆机的《思亲赋》中有:“指南山以寄款,望归风而效诚。”后来,“南云”指思念家乡或是怀念亲人之词。

赏析

《大堤曲》,属于南朝乐府旧题,属于《清商曲辞》。这首诗里诗人触景伤情,抒发的是作者久别家乡,对家乡的无限思念之情。

篇8:《春宫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春宫曲》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诗人王昌龄的佳作,虽然诗人是在写宫怨,但是字面上却看不出一点怨意。全诗如下:

春宫曲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释】

①棕搁:木名。

②名言:佛家语。名谓名词概念,言即言语文句。

③异香:《大庄严经论》:“我昔曾闻波斯匿王往请佛所,顶礼佛足,闻有异香,殊于天香。”

【译文】

昨夜的春风吹开了露井边的桃花,未央宫前的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

平阳公主家的歌女新受武帝宠幸,见帘外略有春寒皇上特把锦袍赐给她。

【赏析】

全诗通篇都是失宠者对“昨夜”的追述之词。“昨夜风开露井桃”点明时令,切题中“春”字;露井旁边的桃树,在春风的吹拂下,绽开了花朵。“未央前殿月轮高”点明地点,切题中“宫”字。未央宫的前殿,月轮高照,银光铺洒。字面上看来,两句诗只是淡淡地描绘了一幅春意融融、安详和穆的自然景象,触物起兴,暗喻歌女承宠,有如桃花沾沐雨露之恩而开放,是兴而兼比的写法。月亮,对于人们来说,本无远近、高低之分,这里偏说“未央前殿月轮高”,因为那里是新人受宠的地方,是这个失宠者心向往之而不得近的所在,所以她只觉得月是彼处高,尽管无理,但却有情。

后两句写新人的由来和她受宠的具体情状。卫子夫原为平阳公主的歌女,因妙丽善舞,被汉武帝看中,召入宫中,大得宠幸。“新承宠”一句,即就此而发。为了具体说明新人的'受宠,第四句选取了一个典型的细节。露井桃开,可知已是春暖时节,但宠意正浓的皇帝犹恐帘外春寒,所以特赐锦袍,见出其过分的关心。通过这一细节描写,新人受宠之深,显而易见。另外,由“新承宠”三字,人们自然会联想起那个刚刚失宠的旧人,此时此刻,她可能正站在月光如水的幽宫檐下,遥望未央殿,耳听新人的歌舞嬉戏之声而黯然神伤,其孤寂、愁惨、怨悱之情状,更是可想而知的了。正是因为有见于此,前人评论此诗,多认为是诗人代失宠的旧人抒发妒嫉、怨恨之情的。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不寒而寒,赐非所赐,失宠者思得宠者之荣,而愈加愁恨,故有此词也。”这些说法,尽管不为无见,但此诗的旨义乃叙春宫中未承宠幸的宫人的怨思,从而讽刺皇帝沉溺声色,喜新厌旧。这种似此实彼、言近旨远的艺术手法,正体现出王昌龄七绝诗“深情幽怨,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玩之不尽”的特色。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阳春曲》原文翻译赏析

初夏朱淑真 翻译赏析

采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翻译

朱淑真《落花》的翻译赏析

采莲曲白居易阅读答案 翻译 赏析

西洲曲原文,翻译及赏析

蟾宫曲·怀古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莲曲王昌龄赏析

《阳关曲》诗歌赏析

朱履曲的全文翻译赏析(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朱履曲的全文翻译赏析,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