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丰塘我生命的塘诗歌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ksdfn8sdk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安丰塘我生命的塘诗歌(共含4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sdfn8sdk”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安丰塘我生命的塘诗歌

篇1:安丰塘我生命的塘诗歌

安丰塘我生命的塘诗歌

生命一点一点的取走

任 岁月聚敛 水蚀 风侵

日月,山河,塘水依旧

孙叔敖还在

芍坡还在

河提上

还有 昨天和我留影的那棵垂柳

好多年的茫然 向往 心痛

你都忍着 一再的低下头

从容,淡漠 一成不变的.

一直在这里

或绿水盈盈

或海市蜃楼

默默的 静静的

你两岸, 田园如黛 柳郁成岚

血液穿透过的每一寸土壤

解救了我父辈的 饥与渴

我冰雪聪明的儿女也顺着你的血脉而来

这塘啊 我生命的源头

即便你永远成了江

从春天的潮汐到冬天的冰霜

柳风,蛙鸣,鱼儿跳,落叶黄

弹奏着这一塘的逶迤细浪

谁的笑在 此起 彼伏

你所给予的何止是 稻花香

用什么更好的诗句来替换

像柳叶飞,栀子花, 麦子黄——

如飘逸着的你

初夏的裙装

篇2:安丰塘畅想曲散文

安丰塘畅想曲散文

“我终于可以一睹安丰塘的壮观了。”

其实安丰塘离我这儿住的地方只有将近四十里的路程,我也不止一次的看过他的风采,可每次都是兴犹未尽,心里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我应该好好观赏观赏。”我常常这样想。可是每天忙得像陀螺那样转个不停,很难挤出时间。好不容易盼到了十一长假,自己的想法就要实现了。长假第二天的傍晚我骑上自行车沿着塘埂向安丰塘驶去……

时值金秋时节,落日的余辉把田野里沉甸甸的稻穗染成了金黄,行道旁杨柳叶在阵阵秋风的吹拂下飒飒作响,一路小鸟在不停的歌唱……

渐近安丰糖,河面突然宽阔了,变得一望无际,河水平静的注入塘里。安丰塘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将远方归来的游子搂抱在怀里尽情的亲吻着、诉说着……

微风吹来,远处层层叠加着的映照着晚霞的细浪宛然成了害羞的小姑娘,向岸边轻盈的走来,边走边笑……又像顽皮的小孩在跳跃着,淘气地朝你做着鬼脸……古老的安丰塘陶醉在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中……

天色暗了下来,远处的雾气由朦胧变得沉重进而黑沉起来……

一阵秋风吹来,塘水不再清澈,变得浑浊;远处金黄的细波也变成灰色的浊浪在快速流动,像一匹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地奔驰,洒脱而自在……安丰塘在活动着他强健的身姿……

远方的汽笛吹响了战斗的号角,顿时狂风四起,在安丰塘的上空翻卷呼啸,像要把这连成一体的塘面撕裂、撕碎,墨似的乌云向塘面倾泻下来。安丰塘愤怒了,他舞动巨膀掀起层层巨浪,咆哮着扑向空中,小山似的巨浪与狂风乌云撕杀在一起……狂风裹挟着巨浪似海啸般排山倒海涌向天际,又似一群脱缰的野马在横冲直撞……塘面千军万马奋战在一起,战马嘶鸣声、擂鼓助战声、炮火轰炸声、英雄喊杀声……震耳欲聋。仿佛将我们带到那个久远的年代……

据史书记载,安丰塘始修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楚国的令尹孙叔敖带人修建了这个宏伟的工程,使得淠河之水能顺流而下聚集在此。塘两岸的人民便用这水灌溉。从此,这里的百姓就在此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世世代代……如今,两千多年过去了,孙叔敖和他当年指挥的人马早已载入史册,而他主持修建的安丰塘――这座被誉为“天下第一大塘”的人工塘却历经风雨依然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伫立在孙叔敖的塑像前,远望这波澜壮阔的画面,我仿佛看见了我们的祖先那一锹一锹挖土的情景:他们肩挑背扛,挥汗如雨,用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筑就了这座不朽的丰碑……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一座恩泽后世的工程,更给我们留下了敢于改天换地的坚定的信念和勤劳善良的美德……

关于安丰塘的来历还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一群龙,其中有一条很懒,上天很生气决定惩罚它:便把它打下人间。天上掉下懒龙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很想尝一尝龙肉的滋味便把龙给分吃掉了。人吃龙肉这件事触怒了天庭,上天要惩罚吃龙肉的人,便派龙王下凡间巡查。龙王化作乞丐模样到这一带挨家挨户找水喝,发现吃了龙肉的家庭用的`碗有一种腥味,只有村尾的一家没有腥味,龙王据此推断这一家没有吃龙肉。就告诉这家的奶奶:“这一带要遭大难了,叫你的孙子注意学堂门口的石狮子,石狮要落泪你们就赶紧逃命吧。这是天机不可泄露。”说完就不见了。原来那天老奶奶认为吃了龙肉肯定要遭报应便没有吃。几天后,孙子发现石狮果然落泪,于是奶孙俩收拾东西就跑。跑了许久扭头一看,后面美丽的村庄已经变成白浪滔天的汪洋大海了……

这个传说在这一带家喻户晓,大人们也往往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孩子要勤劳不要学那懒龙。

这两个有关安丰塘来历的故事试图告诉人们:要像孙叔敖那样敢于改造自然造福子孙;不能学懒龙,要勤劳。安丰塘人继承了这两点:他们为安丰塘修了护坡,插了垂柳,植了绿杨……看吧,远处的夕阳变得殷红,炊烟袅袅升起,一排排楼房掩映在清水绿树中,田野里的人们正在辛勤的劳作着,孩子们在尽情的玩耍……这一切都让人联想到两个词:和谐与幸福。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这块土地建造成了鱼米之乡……

风停了,塘面恢复了平静,远处的几点渔火明灭可见,月亮慢慢的升起悬在了半空,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月光下的安丰塘就像一位待嫁的姑娘给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婚纱,纯洁而又略带羞涩……她是那样的娴静和妩媚;鳞浪反射出的月光或明或暗,宛如一位舞蹈家在跳水上芭蕾……杨柳岸轻风拂面,柳枝婆娑,笛声悠扬,波浪亲吻着堤岸,发出轻柔的声音,历经千年的安丰塘就像一对热恋中的不老的情侣在轻轻地诉说……

篇3:有关安丰塘的传说故事

有关安丰塘的传说故事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寿县城南35公里处,有一烟波浩渺的大塘,周长约60公里,这就是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的“天下第一塘”——安丰塘(史称芍陂)。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是一个县城,因城民贪吃龙肉触犯天庭,顷刻间城池夷为汪泽。秋冬季节,逢大雾弥漫天气,塘上空水、灰、气、光竞合成海市蜃楼,城廓的倒影偶尔出现,影影绰绰,朦朦胧胧,颇有些神奇。

几千年前,东海有一条懒龙,顽皮成性,怠于劳作,被龙王罚下凡尘闭庭思过。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入浅滩被虾戏,一向遨游太空自由自在的蛟龙,到了人间便陷入了困境,费力地在大塘大堰囚伏着,甚是狼狈。不久,安丰城附近的居民发现了它。面对这个貌似鲶鱼的庞然大物,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它是天庭之物,于是大家决定同心协力将其宰杀,先将龙头割锯,再一刀一刀地把龙肉剐下,凡参加者,劳者有其肉。

千户人家,除了一户李姓以外,都吃了龙肉,一时间城内炊烟袅袅,肉肴飘香,笑语声声,一片喜庆气氛。

丢弃的龙头,重重地压在大地上,殷红的龙血一点一点渗入地层,惊动了土地爷。土地爷见状吓得魂飞天外,龙王接收到懒龙被宰割的消息后,悲恸地向玉帝禀报,请求玉帝对凡间不知天高地厚的百姓进行惩治,玉帝不动声色地听着汇报,最后拍板说:“龙威人间造福,没曾想却遭到如此毒手,是可忍,孰不可忍。只是,要注意不能滥杀无辜。”于是派天兵天将,扮成乞丐逐门逐户讨饭吃、讨水喝,以嗅得该户人家是否吃过龙肉。在李姓家中,“乞丐”告诉李家人:城南门有一对石狮,最近七天内石狮眼睛会发红,一旦发红将天灾降临,你家每天要安排人密切注视,天象显现马上搬出城外,此乃天机,不可泄露,否则自身难保……李姓人噤若寒蝉地听着,不住地点头,眼见着“乞丐”化作一块白云,腾空而去,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七天的早晨,天气异常地沉闷,东方太阳血红血红的,李家老大走到石狮跟前,蓦地发现石狮微动,眼睛泛红,向外慢慢渗着血水,大呼不好,忙转身往家跑,带领家人向城北方向急奔,刚走出城北外墙,只觉天黑地动,一趔趄摔在地上,铁锅被摔得粉粉碎,正在发愣,忽然一阵狂风将几人推出千米开外,在电闪雷鸣倾盆大雨中,城廓一下子陷入地层,白花花的水咆哮着泛上来,一片汪洋,安丰塘便形成了。

铁锅摔烂的地方后人称作“锅砸店”,即现在的安丰塘镇人民政府所在地戈家店,成了一个小集镇。解放后,安丰塘几经修缮,已是坡平坝坚,垂柳依依,千顷睡眠,造福于民,成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国家领导人和国内外专家学者多次来这里参观考察。有人赋诗云:“楚相千秋业,芍陂富万家。丰功同大禹,伟业冠中华。”20xx年10月,安丰塘又申遗成功,成为安徽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看来,传说毕竟是传说,这口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塘,它的名字永远同塘的开挖者————楚相孙叔敖一样,万古流芳

篇4:我生命中的白塘河散文

我生命中的白塘河散文

白塘河,我生命中的一条河。一条无法忘却,流淌着乡音与故事的河流。

那里,原本有我炊烟袅袅的村庄。村庄里,原本有我经常回家的路和少年的向往。现在,白塘河没了,村庄也没了。我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更看不到炊烟。

小时候,我在白塘河里洗澡、捉鱼,在白塘河边割草、剜菜。我看母亲把穿旧了的衣服,一件件又一遍遍,用白塘河里的水,漂洗干净,然后晾干。我看父亲挑着白塘河里的水,一瓢瓢又一碗碗洗菜、浇花、饮牲口。上学了,我要从白塘河边过,下学了,也要从白塘河边过。冬去春来,看小麦发芽、生长、拔节,然后看它长成金灿灿的丰收模样。入了秋,看落叶飘舞,看稻菽飘香,看山芋干子一片片翻晒成雪。白塘河就像一条血脉,流在父母的生命里,也留在我的生命里。

白塘河,从我的村子里流出来,然后流向我不知道的方向。

那里有苇,那里有荻,那里有菱角,那里有荷,那里还有我最喜欢的野鸭子、豆娘……有了白塘河,我从未迷失过路。即便跑得再远,只要沿着那条河走,我就能找到家,因为她是我的白塘河。那里的水很甜,我喝过很多次,它一直甜到我的心里去。无论走多远,我都会告诉我的朋友,我的家乡有一条河,河水很清澈,也很甜,她叫白糖河。

后来,我们一直就叫她白糖河了。

我喜欢她两岸的稻香,我喜欢她两岸的果香,我喜欢她两岸的柳香,我喜欢……春来了,我喜欢看沿着河岸生长着的桃花、杏花,还有梨花。我喜欢我老家园子里,老父亲栽种的山楂、石榴,还有樱桃。每次回家,我都能找准季节的入口,去品尝那些从家乡的土里茁壮出来的甜美。每一个丰收的午后,我都要从母亲的田园里驮一些粮食或果蔬回来,来补给我们日月的亏空。吃着这些自家田园里生长出来东西,心里倍感到踏实和亲切。它带着白塘河的清泠泠水声和干干净的暖味儿。白塘河的大米,是洗尽铅华的。白塘河的井水,是滤过浮躁的。白塘河的民俗民风淳朴而真挚,是经历过风雨的。村子里每一次有红白喜事,父亲都会通知我,每一次我都要回。我怕会陌生了白塘河,我怕会陌生了我的那些青梅竹马的好伙伴,还有我的父老乡亲。时光是什么?它一天天催促着我长大。后来,果真一天天就长大了。长大之后,似乎觉得有些许儿后悔。后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太多的生死和离别一次次来。村子里许多老人,隔一两年就要走一个。就连年少时,玩耍得最要好的伙伴都要走。走得,让我有些儿心寒。他们走了,哪儿都不要去,就想留在家乡后的白塘河边。仿佛埋在那儿,离家乡要更近一点。更近一点,他们会觉得不再孤单。也许因为,他们一辈子大都没有离开过白塘河。白塘河流淌在我的生命里,我的记忆里流淌着生生不息的白塘河。

白塘河没有了,只是近几个月的光景。

白塘河被开发成一片湿地,一片我看不到尽头的湿地。她不再是一条河啊,她的两岸是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听说,大家各自走散,走散在匆匆忙忙的搬迁里。舍不得走,也得舍得。谁能挡得住城市化进程的那一声声热烈的号角。去年六月,麦子还没熟透,白塘河就已经是兵荒马乱了。造孽啊!好端端的万亩良田,不到半年时间就被掏挖成沟湖密布的湿地。湿地没成型的时候,我去过几次。我不是去看湿地,我是去看我的家乡,去找回我的`记忆。土石纵横,杂草丛生,满目疮痍……那天,心酸溜溜地直想哭。我生长数十年的地方,说没就没了,心里那份荒凉,那份寂寥,何人能知啊?!走在我小时玩过的河岸上,走过我老家的曾经的小院子,走过三老爷曾经的坟地……我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自己。

冬天的白塘河,一片静。早没了先前的样子,更没了先前的深色。它不再是一条河了,而是一片片臃肿着的高坡和深挖的湖。那儿瘦弱而枯萎,躲在偏远的冷风里,没有人要踏访,更无人要追寻。仅三两只鹜,躲在水塘边的草丛里。那一个个人工小湖,似乎干涸。我不知道它凭什么会生长出水草和游鱼。没了水,这湿地是不是还有它存在的意义。有人说,为了让这片湿地成为湿地,政府每年都要从遥远的水库里车出部分水来灌溉它,让它看上去,永远会保持一份湿意和诗意。看着这一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仿佛有东西哽着喉。此刻,我真的有点想痛哭流涕了。可转念又想笑,而我却不再能得笑出声来。这万亩沧桑,不知何时才能引来百鸟齐鸣,何时才能群草飞扬,绿叶成塚?看着它,心一点点冷!冷成一片片浅而白的冰凌。

去年六月,忽然心血来潮,想起白塘河两岸的麦收。原先走再远的路,每到麦收就回家。麦子熟了就回家,回家收割麦子,收割我的乡音……这是我十年前写给故乡白塘河的诗。故乡没了,麦子也没了。我不知道,我那些麦香样的诗句,该如何安放?假期将来,时间仿佛停了下来,而我的思念却没法停得下来。暑假里,每一年,我都要带着我的孩子回白塘河老家度假。去白塘河里捉鱼,在河两边的树林里寻蝉蜕,坐在风声和悦的柳荫下听蝉唱蛙鸣……今年,我不知该怎么回?

在时光窄浅的记忆里,我仿佛是个迷途的孩子。

在停不下来的思绪里,我忽然想起了我的白塘河的端午。想起白塘河的中秋。更多的时候,是想起白塘河的清明。清明,我有太多的思念留在白塘河的两岸。可我无法着笔,仿佛每一次心跳,都是那么不见平仄。胡乱地写来,权当一篇不成文的“祭”吧。留给我生命里的白塘河,留给故乡六月的麦子,还有曾经的一河苇与荷花。以示纪念。

但愿我故乡的这片湿地,会成为我记忆里的一片美好。在这一片片浅浅的水声里,还能开出一朵朵优美的莲花,还有一丛丛伊人样的蒹葭!

有关安丰塘的传说故事

下塘中学工作计划

塘 河_高三作文

塘栖阅读答案

塘栖一日游作文

渔塘承包合同范本

夏天的荷花塘作文

南塘老街作文500字

塘老板的作文500字

走进苗乡菱角塘美文

安丰塘我生命的塘诗歌(精选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安丰塘我生命的塘诗歌,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