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思赠远,秋思赠远张仲素,秋思赠远的意思,秋思赠远赏析(共含1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uepert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秋思赠远,秋思赠远张仲素,秋思赠远的意思,秋思赠远赏析 -诗词大全
秋思赠远作者:张仲素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博山沉燎绝馀香,兰烬金檠怨夜长。
为问青青河畔草,几回经雨复经霜。
秋思赠远二首,秋思赠远二首王涯,秋思赠远二首的意思,秋思赠远二首赏析 -诗词大全
秋思赠远二首作者:王涯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秋思赠远二首原文及赏析
原文: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译文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注释⑴只自:徒自,徒然。唐杜甫《忆郑南》诗:“万里苍茫外,龙蛇只自深。”空帷(wéi):空屋。晋张华《情诗》之二:“幽人守静夜,回身入空帷。”帷,一作“闺”。
⑵关山:关隘山岭。《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⑶乡书:家信。唐王湾《次北固山下》诗:“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雁足:语出《汉书·苏武传》:“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唐权德舆《寄李衡州》诗:“主人千骑东方远,唯望衡阳雁足书。”
⑷蛾眉: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诗经·卫风·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⑸攀:攀折。清阁:指官署。
⑹芙蕖(qú):荷花的别名。《尔雅·释草》:“荷,芙渠。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傍:临近。
⑺走马台:即章台,汉长安街名。这里用以借指长安。《汉书·张敞传》:“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
⑻拂云堆:古地名,在今内蒙古包头西北。唐时朔方军北与突厥以河为界,河北岸有拂云堆神祠,突厥如用兵,必先往祠祭酹求福。张仁愿既定漠北,于河北筑中、东、西三受降城以固守。中受降城即在拂云堆,故拂云堆又为中受降城的别称。唐李益《拂云堆》诗:“汉将新从虏地来,旌旗半上拂云堆。”这里指作者戍守的.边防前线。
赏析其一
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却发觉两人仍分隔两地,处在别离之中。上句写宿志兼点处境,下句写梦幻兼诉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相传王涯对妻子情笃,虽做高官而“不蓄妓妾”(《唐才子传》),这首诗更表现出其情真意切。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
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其二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用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典。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诗的个性就在于此,作品的可贵也在于此。
《秋思赠远》阅读答案及赏析
王涯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①边人不见,拂云堆②畔战初酣。
【注】①“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 。②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
(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 (4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厌”“闲”两个字用得好。“厌”有“讨厌”之意,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清阁”似送别时的长亭,临清阁惹人伤情。(1分)写出了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的愁苦之情。(1分)一个“闲”字,看似“清闲”,实则无聊,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1分)这繁忙战事中的无聊赖反衬出的正是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1分)。
(2)(4分)诗歌后两句不去描写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腾出笔墨去描写边关战事,
(1分)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1分)表现的正是诗人极力要从思念中解脱出来,(1分)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1分)
附
秋 思 赠 远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赏析:
这二首诗,描写了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的挚爱真情。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从诗的内容看,第二首是写于穆宗朝诗人节度边陲之际。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即荷花)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拂云堆,在朔方,代征战之地。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颇具个性。
作者简介
(?-835)唐代诗人。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785-805)进士,为翰林学士。元和(806-820)年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罢相,迁吏部侍郎,后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复为相。甘露之变,为宦官仇士良族诛。
《秋思赠远》诗文赏析阅读及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思赠远
王涯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
走马台①边人不见,拂云堆②畔战初酣。
【注】①“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②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
小题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 (4分)
小题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厌”“闲”两个字用得好。“厌”有“讨厌”之意,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清阁”似送别时的长亭,临清阁惹人伤情。(1分)写出了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的愁苦之情。(1分)一个“闲”字,看似“清闲”,实则无聊,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1分)这繁忙战事中的无聊赖反衬出的正是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1分)。
小题2:(4分)诗歌后两句不去描写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腾出笔墨去描写边关战事,(1分)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1分)表现的正是诗人极力要从思念中解脱出来,(1分)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1分)
小题1:
试题分析: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原诗中的“赠远”中的“远”应该指自己的妻子,但从原诗中无法看出指妻子,所以这里的“远”只要理解成亲人、朋友、恋人都可以,关键是学生需要知道“秋思”是在思谁,“赠远”是要赠给谁,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前两句中的“厌”和“闲”,既可以是写诗人自己“厌”和“闲”,也可以是自己所思念的人“厌”和“闲”。
小题2:
试题分析:本小题在设计方面难度有点大,实际上是在考查学生本诗最后两句是怎样体现“秋思赠远”的`,由于第三句中的“走马台”注释也不具体,这样只能从最后一个句子来理解,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造成了答题的困难。答题时,要能够表达出自己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能够表达出看上去不是在思念,而实际上是更深一层的思念。对“秋思赠远”题意的理解,要结合诗句的具体分析。
王 涯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①边人不见,拂云堆②畔战初酣。
【注】①“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 。②拂云堆,在朔方,指代征战之地。
(1)诗的一、二句中哪两个字最为生动传神,,为什么? (4分)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请加以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4分)“厌”“闲”两个字用得好。“厌”有“讨厌”之意,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清阁”似送别时的长亭,临清阁惹人伤情。(1分)写出了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的愁苦之情。(1分)一个“闲”字,看似“清闲”,实则无聊,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1分)这繁忙战事中的无聊赖反衬出的`正是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1分)。
(2)(4分)诗歌后两句不去描写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却腾出笔墨去描写边关战事,
(1分)反映了诗人以国事为重的男儿情怀,(1分)表现的正是诗人极力要从思念中解脱出来,(1分)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从而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1分)
王涯
王涯〔唐〕(764~835))字广津,太原人。约生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卒于文宗太和九年,年约七十余岁。博学工文。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七九二年)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
作者:王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白话译文
其一
当年心甘情愿地独守空帷,睡梦中关山迢递始觉别离。
不见飞过的大雁捎来书信,只见一轮新月又吐现蛾眉。
其二
憎恶那清阁外的折柳送别,闲暇时采摘荷花身临碧潭。
闺房之中不见了张敞画眉,边关塞外将士们正在鏖战。
赏析这二首,描写了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的挚爱真情。
开头两句,第一句说了“当年”,第二句便含“至今”之意。“只自”是唐人口语,作“独自”讲,句中含有甘心情愿的意味。意思是:当年自己就立下心愿,与妻离别后,甘自独守空帷;几年来,常常是“梦里关山”——历尽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但醒来却发觉两人仍分隔两地,处在别离之中。上句写宿志兼点处境,下句写梦幻兼诉情思,表现出诗人思念妻子的深情。相传王涯对妻子情笃,虽做高官而“不蓄妓妾”(《唐才子传》),读了这首诗,更觉其情真意切了。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从诗的内容看,第二首是写于穆宗朝诗人节度边陲之际。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即荷花)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拂云堆,在朔方,代征战之地。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颇具个性。
王涯《秋思赠远二首》唐诗鉴赏
【原文】
秋思赠远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厌攀杨柳临清阁,闲采芙蕖傍碧潭。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
【赏析】
这二首诗,描写了诗人对妻子一往情深的挚爱真情。
后两句,上句说“不见乡书”,下句道“唯看新月”,从这对举成文的语气里,显示了诗人对家书的时时渴盼:他多么想望能像古代传说那样,突见雁足之上,系着妻子的信件啊!乡书不见,唯见新月,一个“唯”字,透露出诗人无可奈何的怅惘。诗人对月怀人,浮想联翩,仿佛那弯弯新月就像娇妻的'蛾眉。短短四句诗,却写得情真意真,末句以景结情,更给人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的无穷美感。
从诗的内容看,第二首是写于穆宗朝诗人节度边陲之际。
古人送别,常常折柳相赠,因此,杨柳便成了伤别的象征。诗开头说,“厌攀杨柳临清阁”,“厌”字一贯全句,“杨柳”触起离思,自然厌之有理;官署中的“清阁”,有似送别时的长亭,因此临清阁也惹人伤情。诗人极力想逃避这离思之苦,可是不能够。他避开了清阁杨柳而游清池,那明艳动人的芙蕖(即荷花)却又冲他娇笑。“闲采芙蕖傍碧潭”,一个“闲”字,描摹出了诗人那种情不自禁的动作。芙蓉如面,莲步生春,诗人芙蕖在手,但仿佛跳入诗人眼帘的却是螓首蛾眉,美目盼兮的娇妻。这离愁真是既苦且甜,既甜且苦,懊恼缠人啊。但诗人转念一想,既有王命在身,自当以国事为重,于是笔锋一转,写道:“走马台边人不见,拂云堆畔战初酣。”“走马台”系指汉时张敞“走马章台街”之事。拂云堆,在朔方,代征战之地。这两句说:娇妻既在千里之外,想效张敞画眉之事已不可能,而现在边关多事,作为运筹帷幄的边关统帅,应以国事为重,个人儿女私情暂且放一放吧!诗人极力要从思恋中解脱出来,恰是更深一层地表现了怀念妻子的缠绵之情;也是对久别的妻子的解释,完满地表达了“秋思赠远”的题意。
这首诗是情思缠绵与健美风格的有机结合。前两句诗人将思远之情写得深情款款,卒章处却是开阔雄放。缠绵与雄放,统一在诗人的妙笔下,表现出了诗人既富有感情又能正确对待儿女情长的大将风度,颇具个性。
【作者介绍】
王涯(?-835)唐代诗人。字广津。太原(今属山西)人。贞元(785-805)进士,为翰林学士。元和(806-820)年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久罢相,迁吏部侍郎,后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复为相。甘露之变,为宦官仇士良族诛。《全唐诗》录其诗一卷。
秋夜曲与秋思赠远的阅读及答案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秋思赠远(其一)
王 涯
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注】1.只自:唐代口语,作“独自”讲,句中有“心甘情愿”之意2.觉:梦醒。
习题:
(1)“秋逼暗虫通夕响”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
(2)“当年只自守空帷,梦里关山觉别离”分别包含对比,请任选一句加以具体说明。
(3) 《秋夜曲》写的是思妇怀远,《秋思赠远》写的是远人思亲。“漫漫轻云露月光”和“唯看新月吐蛾眉”都写到月亮,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表现秋虫鸣叫的时间之长;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照应诗题。
(2)第一重对比是写当年自己甘愿与妻子离别独守空帷,现在感受到别离之苦;第二重对比是写梦境里历经千山万水和妻子相会 ,醒来后两人却是相隔两地。
(3)“漫漫”句渲染了朦胧幽静的氛围,烘托出孤枕难眠的.思妇形象或表达思妇孤枕难眠的愁苦。“唯看”句由新月弯弯联想到远方的妻子,写出了思念和无可奈何的怅惘。
和赠远,和赠远独孤及,和赠远的意思,和赠远赏析 -诗词大全
和赠远作者:独孤及 朝代:唐 体裁:七古 忆得去年春风至,中庭桃李映琐窗。美人挟瑟对芳树,
玉颜亭亭与花双。今年新花如旧时,去年美人不在兹。
借问离居恨深浅,只应独有庭花知。
赠远,赠远陆龟蒙,赠远的意思,赠远赏析 -诗词大全
赠远作者:陆龟蒙 朝代:唐 体裁:五古 芙蓉匣中镜,欲照心还懒。
本是细腰人,别来罗带缓。
从君出门后,不奏云和管。
妾思冷如簧,时时望君暖。
心期梦中见,路永魂梦短。
怨坐泣西风,秋窗月华满。
★ 天净沙秋思赏析
★ 秋思古诗赏析
★ 张籍的秋思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