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七色花课文教后记(共含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人生如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七色花课文教后记
《七色花》这篇文章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写了一位名叫珍妮的小姑娘,因为迷路,从老婆婆那里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就用这七片花瓣实现了她的七个愿望,用最后的一片花瓣,帮助残疾人维佳恢复了健康,故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做有意义的事,要做一个善良的好人。
在《七色花》的教学过程中,我重点体现“以边阅读边猜想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教学活动中通过设计不同的互动环节,如: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等,把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讨论中, 我又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实现什么愿望?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大家都争着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与别人分享,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和交流时间,让大家畅所欲言,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一下子激活了他们的思维火花。
课堂是幼儿舒展灵性的空间,只要留给他们一定的思维、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幼儿畅所欲言,再加上老师的引导、鼓励,那么孩子的灵性可以进一步得到舒展。这一节课,我最大的收获是感动,让我发现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美丽的心灵。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1、这节课中幼儿的思维始终都在活动。
2、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幼儿进行了情感教育。
3、激发了幼儿阅读童话的兴趣。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
1、个别回答时给孩子们更多地表述机会。
2、充分运用好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合理引导幼儿的想象力。
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努力让幼儿拥有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勇于表述自己见地的'机会,给孩子们创造自主、宽松、充满乐趣的互动环节,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学得本领。
故事欣赏《七色花》
活动目的:
1. 理解故事内容,能明白故事所表达的意思: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2. 学习词:神奇、陌生、可惜、同情;词组:东张西望、皱着眉头。
活动准备:
“七色花”、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题:春天来了,各种美丽的花也开放了,可是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七色花呢?据说啊,得到它的人可以用它来实现自己心中的愿望哦,有一个叫珍妮的小姑娘,她就得到了一朵七色花,想不想知道她实现了什么愿望呢?
2. 教师讲述故事《七色花》(也可以放录音磁带)。
3. 讲完故事后提问:珍妮是怎么得到“七色花”的?她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她后来用七色花瓣做了哪些事?你觉得她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故事比较长,孩子们也许记得不太全)
4. 结合教具“七色花”复述故事,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学习词语:神奇、陌生、可惜、同情;词组:东张西望、皱着眉头。并能理解词语表达的意思。
5. 教师与幼儿一同复述故事,可以请小朋友结合教具来表演珍妮是怎样实现她的愿望的,实现了什么愿望。
6. 讨论:如果你有七色花,你会用它来实现什么愿望?自然的结束活动。
爸爸的花儿落了课文教后记
这篇小说的教学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因此,课前我划出课文主要的层断,上课时师先范读,学生再跟读,最后到个别读,效果还不错,学生能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情感,那就是爸爸对自己的亲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写得而不露。
教学过程中,我抓住父亲对我上学偷懒的惩罚,表现了父亲对我的深情,那就是严厉但不失爱心,情节是:有一天,下大雨,她因赖床不起,而受到爸爸的`惩罚,爸爸狠狠地打了她一顿,仍然坚持要她上学,不过拿了五大枚铜板,破例让她坐洋车上学,她上学时忘了穿上花棉袄,爸爸拿着送到学校来,还给了她两个铜板。事情不大,却充分表现出爸爸是十分爱她的,这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激起了阵阵涟漪,使她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懂得自己去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父亲的人物性格跃然纸上,这些上课过程我都较好地处理了,也是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另外的教学要求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从中感受至爱亲情。
文章的两条线索:一线是爸爸爱花,另一条是毕业典礼。前者是主线,因为作品所要刻画的主要形象是爸爸,在作品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后者是画线,是为情节的发展有序而设的,它对主线只是起着烘托、映衬、推动的作用。对于线索的把握,学生较容易把握,但书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我们知道了,生活中的亲情你们能谈谈吗?你有没有类似我赖在床上不想上学的经历,你的父亲是如何处理的?学生虽然有个别发言的,但不够热烈,也就是说在拓展延伸这方面,老师引导的不够深入,学生还不能从课文中真正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是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为了把世上只有爸爸好这样的口头禅作文说好,是否前面变布置,也许效果好些,假如今后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会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黄果树瀑布》课文教后记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写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景观的壮美,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课一开始,我请学生用一个形容词来表达读了课文后对黄果树瀑布的整体印象,这其实是一个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的训练,目的是让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一次次理解、概括和表达中逐渐走向深邃。而“黄果树瀑布真美,美就美在( )。”这一说话训练意在请学生用文中精彩的语句来表达对黄果树瀑布美的理解,是一种选择性的复述训练。复述是习得语言最直接的手段。
让学生说说平时写作文时,一般会用什么方法,这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更好地沟通。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巧妙地点拨和引导,使之提升自己的见解。当学生讲不出时,我给予了提示,促进更多的学生思考。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去悟去品去思,才会激发学生内心的共鸣,才能有精彩的理解性的表达。只有经常揣摩语言分析语言运用语言,才能帮助学生产生敏锐的'语感。阅读课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要让思维、想象在课堂上得以落实。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品读课文,通过反复斟酌,我觉得只有把学生的眼、耳、口、心一齐调动起来,才能使学生有最大程度的感悟。课前在自己的朗读中,感到很难读出“进入黄果树景区”去“听”瀑布的声音,切实感受“哗哗”水声“从远处飘来”,“像是微风拂过树梢”,再“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的情境,随后想到是否能配上音乐,在配音自读后,有了一种感觉。事实,在教学中,学生在配乐的朗读中情绪很高,也很快进入了情境。在媒体的帮助下,学生能尽快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将外部语言文字化为自己的内在情感,使学生受到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珍珠鸟》课文教后记
课文后半部分,生动地记述了小珍珠鸟与作者之间逐渐挨近,直至熟睡在他肩头,对作者真诚信赖地变化过程。
在这一部分的叙述过程中,文章三次出现了“小家伙”这个词,让人深深感受到作者对雏鸟的喜爱之情。
第一次:出现在写小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胆子越来越大时。第二次:是在写小珠珠鸟跑到稿纸上,为着作者的笔尖蹦来蹦去,发出“嚓嚓”的响声的时候,作者说他不动声色地写,默默地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最后一次写,作者发现小家伙竟爬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而且睡得好熟,小鸟把作者的肩头当做了最安全的地方,这种人鸟之间地真情,深深感动了作者,于是作者于笔尖流泻下了: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我们从中感悟到,无论是人与鸟,还是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真诚地信赖。信赖,是创造美好境界的基础。
本文语言清新、明快,像一潭清泉,与文章的意境融为一体,应引导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对鸟的`真诚、细腻的爱,认识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从害怕到亲近、到信赖的变化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师生本文最大的收获。
学习用品课文教后记
学习用品在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并且种类繁多,《学习用品》教学反思。所以同学们对它们应该再熟悉不过了。于是,我请同学们说出各种各样的学习用品,用课件的形式把学习用品图片展示给同学们,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
《学习用品》这一课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句子及其中的生字“也”。学习用品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要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学习本课,本节课的目标是要求学生会认读文中生字新词,能够用“……是……,……也是……”句式说句子。从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也”的`写法,会用句式说句子。在备课的时候,我考虑到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学生的词汇量较少,书写能力较弱,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好一点。
因此尽量考虑到B类学生的特点,通过安排一些图片帮助他们说句子,帮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变抽象为形象,通过直观的图像使他们很快的说出句子,减少思维的难度,便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A类生语言丰富一点,可以适当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发展挖掘他们自身的语言,联想课文上没有的词语说句子。例如王诚和陈诚。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练习从而加深理解“也”、“文具”的意思,学会用句式说句子。
课后,我着重反思了以下几点: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事情,增强学习的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
2.良好问题情境的设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教学时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根据其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和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的特点,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学生的思维比较束缚,学生有模仿现象,自我激励较少,说句的拓展意识还不够强。
4.没有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即自我学习的意识不突出。学习较被动。
《郑成功》课文教后记
荷兰侵略者在台湾的统治长达38年。在这38年中,他们真是丧尽天良,惨无人道。1622年,17艘满载荷兰士兵的战舰在澎湖的马公岛登陆。侵略军一上岸,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们将手无寸铁的`居民赶到一个地方集中,然后架起大炮轰击,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台湾人民稍有反抗,他们就进行血腥镇压,对起义者残暴蹂躏(róu lìn),严刑拷打,任意杀害,甚至施以车裂、五马分尸等残暴刑法,有时是整个部落地进行屠杀。这在当时,就连荷兰远征队统帅宋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在中国沿岸的掠夺行为,激起了全中国的愤怒和反抗,他们把我们看成是谋杀者、暴君、海盗。我们对付中国人的手段确实也太过刻薄和残酷了。教学时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牛郎织女》课文教后记
孩子们在恋恋不舍中学完这一课。其实我跟孩子们说了:准确地说是暂时的课堂学习结束了。其实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反复口味的地方。我们一生中不同时期读这篇文章,读这则故事的感受是不同的。没有人能将一篇文章一次学完的。你现在的学算是童年初读,当你长大了再读又会有更多的感悟,情感受会更丰富些。当你步入老年时读收获更会不同的。纯洁的爱情是神圣的,是高尚的,但也是现实的。比如说你们的父母的爱情是高尚的,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恩爱,也有争吵;有关爱也有矛盾;有享受更有付出……可是这一切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并不明白,因为我们还很小,还不懂,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成长中。这也不是我们现在能考虑得了的问题。
教学中我大胆地对同学们说爱情,赞美爱情,不回避学生对爱情问题的提问。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就认为爱情是神圣而又崇高的,是完全可以和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因为他们有对爱情的神秘感受,又有兴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日常中小孩子谈论爱情方面的名词都是被人笑话的,更不谈是直接问出心中的疑问了。你大胆而又虔诚地直接面对这方面的问题孩子反而被你的真诚所感染,所敬佩。事实上朦胧中的孩子们多么渴望成长中有人直接指点他们哪。尤其是农村孩子从电视中得到的并不都是正面的教育。
“生活即语文”意味着语文不应该回避研究和表达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当然包括爱情等一直禁锢的问题。文中说牛郎和织女互相介绍情况这一细节我们就很难操作。当我想请同学扮演织女先来介绍时没有一女生举手,当我的目光触及她们的目光时她们便会脸红!因为并不是她们没有感悟,不会表达,而她们的心中有一种害羞的心理:我演了,别人会在课后笑话我的。
结果还是一位心理十分单纯的男生表演了织女的自我介绍。有一同学开头了,僵局便算打破了。同学们演得很投入,因为牛郎织女的`真挚的爱情让孩子们感动,他们演时忘了自我。“我叫织女,王母娘娘是我的外婆,也就是你们说的姥姥。我负责织每天的朝霞和晚霞。”“我从小就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因为父母早亡。哥哥嫂嫂让我吃剩饭,穿破衣,每天一大早就让我去干活。我有一个好朋友叫老牛。”……孩子们的介绍是认真的,投入的,更是纯洁的稚气的脸上显现的只有真诚。没有谁笑话谁。这也是我始料不及未及的。这足可以让我感动,让我坚信——教育无禁区!
★ 《七色花》教案
★ 幼儿园七色花课件
★ 我是七色花
★ 七色花故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