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林广,莱州人》原文及译文(共含4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瑾琴锌”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林广,莱州人》原文及译文
林广,莱州人。以捧日军卒为行门,授内殿崇班,从环庆蔡挺麾下。李谅祚寇大顺城,广射中之。夜过洛河,夏人来袭,广扬声选强弩列岸侧,实卷甲疾趋,夏人疑不敢渡。尝护中使临边,将及乌鸡川,遽率众循山行。道遇熟羌以险告,广不答,夏人果伏兵于川,计不行而去。告者乃谍也。
夏人围柔远城,广止守,戒士卒即有变毋得轻动。火夜起积薪中,众屯守自若。明日,敌至马平川,大持攻具来。广被甲启他门鼓而出,若将夺其马,敌舍城救马,广复入,益修守备,夜募死士斫其营。夏人数失利,始引退。累迁礼宾使。
环庆兵据北城叛,广在南城,望其众进退不一,曰:“是不举军乱也。”挺身缒城出其后,谕以逆顺,皆投兵听命。激厉要束,使反攻城下兵,禽戮皆尽,遂平北城。升本路都监。安南用师,诣阙请行。帝曰:“南方卑湿。知卿病足,西边方开拓,宜复归。”擢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英州刺史。
再转步军都虞候。韩存宝讨泸蛮乞弟,逗挠不进,诏广代之。广至,阅兵合将,日夕肄习,间椎牛享犒,士心皆奋。遣使开晓乞弟,乞弟归卒七人,奏书降而身不至。乃决策深入,陈师泸水,率将吏东乡再拜。誓之曰:“朝廷必禽渠魁。今孤军远略,久驻贼境,退则为戮,冒死一战,胜负未可知。纵死,犹有赏,愈于退而死也。与汝等勠力而进,可乎?”众皆踊跃。
蛮意官军必出江门,盛兵阻隘;而师趋乐共,蛮不能支,皆遁去。广分兵绕帽溪,掩江门后,破其险。乞弟遣叔父阿汝约降求退舍,又约不解甲。广策其有异,除阜为坛,距中军五十步,且设伏。明日,乞弟拥千人出降,匿弩士,犹豫不前谢恩。广发伏击之,蛮奔溃,斩阿汝及大酋二十八人。乞弟以所乘马授弟阿字,大将王光祖追斩之,军中争其尸,乞弟得从江桥下脱走。监军先受密诏,遂班师。拜卫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广还部,至阌乡,疽发断颈卒,年四十八。
广为人有风义,轻财好施,学通《左氏春秋》。临事持重,长于料敌,以智损益《八陈图》,又撰约束百余条列上,边地颇推行之。其名闻于西夏。秉常母梁氏将内侮,论中国将帅,独畏广,闻其南征,乃举兵。然在泸以敕书招蛮,既降而杀之,此其短也。遄被恶疾死,或以为杀降之报云。
(选自《宋史·列传第93·林广传》,有删改)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禽戮皆尽,遂平北城禽:通“擒”,擒获
B.陈师泸水,率将吏东乡再拜陈:陈说
C.乞弟遣叔父阿汝约降求退舍舍:三十里
D.既降而杀之,此其短也短:缺陷,不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夏人果伏兵于川,计不行而去②蟹六跪而二螯
B.①广在南城,望其众进退不一 ②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C.①久驻贼境,退则为戮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D.①乞弟以所乘马授弟阿字②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直接体现林广有谋略的一项是
①夏人来袭,广扬声选强弩列岸侧 ②将及乌鸡川,遽率众循山行
③广被甲启他门鼓而出,若将夺其马 ④安南用师,诣阙请行
⑤逗挠不进,诏广代之 ⑥广策其有异,除阜为坛
A.①②③ 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林广凭借捧日军的士卒身份任行门一职步入仕途,后来在环庆蔡挺帐下任职,射中侵犯大顺城的李谅祚立功。
B.林广坚守柔远城时,面对夏人大批人马携带进攻器具前来,他加强守备,招募敢死之士趁夜袭营进而击退敌人。
C.讨伐泸州蛮兵乞弟时,林广一方面聚合众将积极演练并犒赏激励士气,一方面派遣使者去开导晓谕乞弟投降。
D.林广与乞弟交战时,乞弟派遣叔父阿汝前来约定兵不解甲投降林广,林广亲自设伏兵斩杀了乞弟,阿汝逃脱。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挺身缒城出其后,谕以逆顺,皆投兵听命。(3分)
⑵纵死,犹有赏,愈于退而死也。与汝等勠力而进,可乎?(4分)
⑶遄被恶疾死,或以为杀降之报云。(3分)
参考答案
9. B(陈:列阵。)
10.C(A.①连词,然后,表示承接关系。②连词,表示并列关系。B.①代词,指环庆兵的。②语气词,表示祈使语气,不译。C.介词,被,表示被动。D.①介词,把,拿。②介词,因为。)
11.A(④是说林广的请命出兵安南。⑤是说韩存宝逗留不前,皇帝令林广代替他。排除④⑤即可。)
12.D(本项中“林广亲自设伏兵斩杀了乞弟”有误。原文是“大将王光祖追赶上斩杀了阿汝”。)
13.⑴挺身而出用绳子缒城出现在叛军后面,拿叛乱或归顺的不同情况晓谕他们,众人都丢弃兵器听从林广的命令。 ⑵纵然战死,还会有赏赐,胜过后退而被处死。我与你们同心合力前进,怎么样? ⑶不久遭受恶疾而死,有人认为是杀降的'报应。得分点:⑴句中的“缒”“谕”“投兵”各1分;⑵句中的“死”“愈”“勠力”“可”各1分。 ⑶句中的“被”“或”“报”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林广,是(山东)莱州人。凭借捧日军的士卒身份任行门一职,被任命为内殿崇班,跟从环庆蔡挺帐下。李谅祚侵犯大顺城,林广射箭射中了李谅祚。夜晚经过洛河,夏人来袭击,(林广)扬言选派了强弩射手列兵洛河岸侧,实际上却悄悄地收起铠甲急速行军,夏人疑心伏兵不敢渡洛河追击。曾经护送中使到边境去,快到乌鸡川,忽然率众沿着山前行。道路上遇到认识的羌人告诉他前面有危险,(林广)不应答,夏人果然在乌鸡川一带设伏兵,计策不能实行就离开了。那个告诉他有危险的羌人原来是间谍。
夏人包围柔远城,林广只是坚守,提醒士卒即使有变也不得轻举妄动。大火忽然在夜晚的柴草堆上燃起,众士卒驻扎坚守自若。第二天,敌人到达马平川,大批人马携带进攻器具前来。林广穿上盔甲打开别的门击鼓领军而出,好像将要抢夺敌人的战马,敌军舍弃攻城来救马,林广重又入城,更加加强守备,夜晚招募敢死之士进攻敌人阵营。夏人多次失利,就引兵后退。多次升迁到礼宾使。
环庆士兵占据北城反叛,林广在南城,远望北城众士兵进退不一,说:“这不是全军作乱。”挺身而出用绳子缒城出现在叛军后面,拿叛乱或归顺的不同情况晓谕他们,众人都丢弃兵器听从林广的命令。激励约束他们,使他们返回攻打城下兵,擒获杀戮叛兵皆尽,于是平定了北城叛乱。升任本路都监。安南用兵,(林广)到皇宫请求前往。皇帝说:“南方地势低潮湿。我知道你患病(糖尿病),西部边境正开拓,可以再到西边。”擢升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英州刺史。
两次转任为步军都虞候。韩存宝讨伐泸州蛮军乞弟,逗留受阻不能前进,皇帝诏令林广代替韩存宝。林广到达,检阅士兵聚合众将,一天到晚学习演练,间隙杀牛犒赏,士兵身心都很振奋。派遣使者去开导晓谕乞弟,乞弟让七个士卒归降,奏书上说归降,可是乞弟自己不来。(林广)于是决定深入敌军,在泸水列开阵势,率领将领官员面向东面两拜。宣誓说:“朝廷一定擒获那个首领(头目)。现今我们孤军远巡,长久地停驻在贼境,退兵就会获罪被杀,冒死一战,胜负不可知。纵然战死,还会有赏赐,胜过后退而被处死。我与你们同心合力进军,怎么样?”众人都很踊跃。
蛮军乞弟猜想林广官军一定会从江门出兵,派大量士兵阻挡扼守;可是(林广的)部队前往乐共,乞弟不能支持,都逃跑离去。林广分兵绕过帽溪,在江门后面掩杀,攻破了其险要。乞弟派遣叔父阿汝约降请求退兵三十里,又约定兵不解甲。林广谋算其中有异常,铲除一高岭成为高台,距离中军五十步,并且设下伏兵。第二天,乞弟率领千人出城投降,藏匿起弓箭手,犹豫不上前谢恩。林广派遣伏兵进攻他们,乞弟奔逃溃败,斩杀了阿汝及大头目二十八人。乞弟把自己所乘之马交给弟弟阿字,大将王光祖追赶上斩杀了阿字,军中士卒争夺阿字的尸体,乞弟得以从江桥下摆脱逃跑。监军先前接受密诏,于是调回军队回朝。(林广)被授予卫州防御使、马军都虞候。林广回到部所,到达阌乡时,疽伤发作脖颈断伤而死,享年四十八岁。
林广为人有风度讲义气,轻财好施舍,学通《左氏春秋》。遇到事情持重沉稳,长于预料敌情,用智慧删减增加《八陈图》,又编撰约束条令百余条列上,边境地区很是推广施行这些方略。他的名声闻于西夏。秉常母梁氏将要侵犯内地,谈论到中原将帅,唯独敬畏林广,听说林广南征(不在西部),才举兵。然而林广在泸州用敕书招抚蛮兵,既然招降了却又杀死他们,这是他人生的缺陷。不久遭受恶疾而死,有人认为是杀降卒的报应。
《侯延广·平遥人》的原文译文及参考答案
原文:
侯延广,平遥人。父仁矩历通、祁、雄三州刺史。仁矩在雄州日,方饮宴,虏数十骑白昼入州城,居民惊扰。延广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射杀其酋长一人,斩首数级,悉禽其余党。延广持首级以献,仁矩喜,拊其背曰:“兴吾门者必汝也。”监军李汉超以其事闻,诏书褒美,赐锦袍银带。仁矩卒,补西头供奉官。会西北戎入寇,边人扰乱,求可使徼巡者。近臣言:“延广将家子,习边事无出其右。”延广时被病,入辞。太宗赐以名药,遣太医随侍,其疾亦寻愈。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叛卒刘渥聚亡命数百人,所过杀居民,夺财物,其势甚盛。延广率兵数百,自间道追之,会渥于富平。渥众千余人,相持久之。渥素惮延广,传言:“我的草间求活,观死如鸿毛耳。
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命于锋镝之下。”延广怒,因击之,挺身与渥斗大树下,断渥右臂,渥脱走,乘势大破其众。渥创甚,后数日为追兵所获,关右以定。上嘉之,擢拜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始扰夏台,即命延广知灵州。会赵保忠阴结继迁,朝廷命骑将李继隆问罪,以延广护其军。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手诏褒美,锡赉甚厚。延广知灵州,部下严整,戎人悦服,李继迁素避其锋。监军康赞元害其功,诬奏延广得虏情,恐后倔强难制。遽诏还,以慕容德丰代之,部内甚不治。继迁寇灵州,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称延广可使,就拜宁州团练使、知灵州兼兵马都部署,赐白金二千两。戎人塞道,邮传馈①皆不通,延广独引数十骑之镇,戎人素服其威名,皆相率引避。二年春,被病,上遣御医驰驿视之。医至,疾已亟,延广谓中使李知信曰:“延广自度必不起,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矣,但恨未立尺寸功以报上耳。”言讫而卒,年五十。
(节选白《宋史·列传第三十》)
[注]①鳟:运粮赠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广时被病被:遭受。
B.以延广护其军护:统辖。
C.监军康赞元害其功 害:损害。
D.部内甚不治 治:太平。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侯延广勇猛过人的一组是(3分)
①引亲信数骑驰出衙门②习边事无出其右
③戎人闻延广至,不敢复为寇乱 ④挺身与渥斗大树下
⑤部下严整,戎人悦服⑥延广独引数十骑之镇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侯延广出身将门.英勇善战。几十个敌人白天进入雄州城,侯延广率领亲信射杀敌首,擒获其余的人,父亲认为他将来一定光耀门楣。
B.侯延广效忠皇上,不辞辛劳。西北戎人侵犯,侯延广虽有病在身,仍奉命出证;后来病重时还念念不忘自己没有尺寸之功来报效皇上。
C.侯延广威名远扬,深受敬畏。西北戎人听说侯延广将要到来,就不敢再侵扰了;侯延广掌管灵州,李继迁避其锋芒,戎人引兵同避。
D.侯延广战功卓著,屡受嘉奖。他斩获敌人,平定刘渥,平定李继迁之乱,或受到皇上褒扬赏赐,或受到皇上提拔重用。
7.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侯公家世富贵,奈何不思保守,而与亡卒争命于锋镝之下。
(2)既而夏台平,保忠就缚,手诏褒美,锡赉甚厚。
参考答案:
4.C(害:忌妒)
5.B(②侯延广熟悉边事;③戎人敬畏;⑤侯延广治军严格)
6.B(“仍奉命出征” 分析有误)
7.(1)你出身富贵,为什么不考虑保存自身,却与亡命徒争命于刀剑之下。(大意2分,“保守”“亡卒”“锋镝”各1分)
(2)不久夏台被平定,赵保忠束手就擒,皇上亲手写诏书褒扬侯延广,赏赐非常丰厚。(大意2分,“既而”“手诏”“赐赉”各1分)
参考译文:
侯延广,平遥人。父亲侯仁矩担任过通州、祁州、雄州三州的刺史。侯仁矩在雄州时,一天正在饮宴,几十个敌人的骑兵白天闯入雄州城,百姓受到惊扰。侯延广领着几个亲信骑马冲出衙门,射杀了敌人的首领,斩下几个敌人的首级,其余的全部擒获。侯延广拿着首级献给父亲,侯仁矩高兴,拍着他的`背说:“光耀我们家门楣的一定是你。”监军李汉超把这件事呈报给皇上,皇上下诏书褒扬,赐给他锦袍和银带。侯仁矩死后,侯延广补任西头供奉官。恰逢西北戎人侵犯,边境的百姓受到扰乱,(朝廷)寻求可以巡查边境的人。近臣说:“侯延广是将门之子,熟悉边境的事,没有人能超过他。”当时侯延广有病在身,入朝推辞,太宗赐他名药,派遣太医跟随侍奉,他的病不久痊愈。戎人听说侯延广来了,不敢再侵扰边境。叛卒刘渥聚集了亡命徒几百人,他们经过的地方杀人、抢夺财物,气势很大,侯延广率领几百个士兵从小路追击,在富平追上刘渥。刘渥有一千多人,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刘渥一向忌惮侯延广,让人传话说:“我苟且偷生,死在我看来轻如鸿毛。
你出身富贵,为什么不考虑保存自身,却与亡命徒争命于刀剑之下。”侯延广大怒,就攻击刘渥,和刘渥在大树下争斗,砍断了刘渥的右臂,刘渥逃跑。侯延广趁着形势大破贼人。刘渥的伤很重,几天后被追兵捕获,关西安定。皇上嘉奖侯延广,提升他为崇仪使。淳化二年,李继迁开始扰乱夏台,(朝廷)就命令侯延广掌管灵州。恰逢赵保忠暗中和李继迁勾结,朝廷命令骑将军李继隆问罪,让侯延广统帅他的军队。不久夏台被平定,赵保忠束手就擒,皇上亲手写诏书褒扬侯延广,赏赐非常丰厚。侯延广掌管灵州,部属纪律严明,戎人心悦诚服,李继迁一向避其锋芒。监军康赞元忌妒侯延广的功劳,诬告上奏说侯延广知道敌虏的情况,恐怕以后强硬难控制。皇上急忙下诏让侯延广回京,让慕容德丰代替他,所管辖的地方不太平。李继迁侵犯灵州,同知枢密院事钱若水说侯延广可派遣,就授予宁州团练使、掌管灵州兼兵马都部属,赐白金二千两。戎人堵住了道路,传送文书、运送粮饷都无法通行。侯延广只身率领几十个骑兵去平定,戎人一向敬佩侯延广的威名,都相继引退回避。二年春,侯延广患病,皇上派御医驾乘驿马去给他看病。御医到时,侯延广的病已经很重了,对中使李知信说:“我自知病不能治愈,我家世代蒙受国恩,今日死得其所,只是遗憾没有建立一点功绩来回报皇上啊。”说完去世,这年五十岁。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原文赏析及译文
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家世世受射。从军击胡,因善骑射,杀首虏多。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取旗,显功名昌邑下,以力战为名。匈奴大入上郡,有数千骑。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引兵而去。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广讷口少言,专以射为戏,竟死。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后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后大将军。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徒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彼其忠实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专以射为戏,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
B.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将兵:将领和士兵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曲折:指行军的弯曲道路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结发:指刚成年的时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B.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C.既出塞,出东道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对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
称代前文的“(广军)解鞍”“士皆纵马卧”
B.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
称代前文的“(李)广”
C.饮食与士共之
称代前文的“赏赐”
D.百姓闻之,无老壮皆为垂涕
称代前文的“(李广)遂引刀自刭”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巧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D
二: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A.专以射为戏,竟死 B.用善骑射,杀首虏多
C.青欲上书报天子军曲折 D.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广对待部下“宽缓不苛”的一组是( 3分)( )
①解鞍,令士皆纵马卧 ②得赏赐辄分其麾下 ③专以射为戏
④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⑤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 ⑥广军士大夫一军皆哭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李广为行伍出身,家中世世传授射箭之法,因而骑射的精熟,骁勇善战。曾在抗击匈奴时杀敌立功,并在平定吴楚军时,攻营拔寨,建立卓越功勋。
B.李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足智多谋。他面对匈奴数千骑兵,沉着镇定,用疑兵之计,使敌军不敢贸然追击,而自己的小部队则安然得以保全。
C.李广不善言辞,少言寡语,而又廉洁自律,重义轻财。他屡建战功,威震匈奴,常有增加财富的机会,但却终身没有多余财物,也从不以家产为念。
D.李广作为主将,部队失去向导而迷失道路,他勇于承担过错。面对处罚,他认为自己已经年老,无力再请刀笔之吏为自己辩护,于是引刀自刭。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其李将军之谓也?(3分)
(2)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3分)
参考答案
6.结发:刚成年的时候
7.D
8.D
9.(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和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参考译文:
李广将军,陇西成纪人。李广家世代传习射箭,李广以良家子弟的身份从军抗击匈奴,因为精通骑马射箭,杀敌斩首和虏获多,做了汉朝的中郎。
吴楚起兵叛乱时,李广任骁骑都尉,随太尉周亚夫反击吴楚叛军。在昌邑城下,夺取敌人军旗,立了大功,以此名声显扬,因奋力作战而出名。
匈奴大举入侵上郡时,有数干骑兵。李广的一百骑兵非常恐慌,想奔驰转回。李广说;“我们离大军几十里,现在以一百骑兵这样逃跑,匈奴一追赶射击马上就全完了。现在我们若留下,匈奴一定以为我们是为大军来诱敌,必然不敢来袭击我们。”
李广命令骑兵说:“前进!”进到约离匈奴阵地二里许停了下来,解下马鞍,命令士兵把马放开,随便躺卧。这时刚好天黑,匈奴兵始终觉得很奇怪,不敢出击。夜半时,匈奴兵还以为汉军有伏兵在旁边准备夜间袭击他们,而全部撤走了。
李广镇守右北平,匈奴听说他的名字,称他是“汉朝的飞将军”。躲避了他数年,不敢进右北平。
李广很廉洁,得到赏赐常常分给部下,饮食与士卒在一起。李广一生到死,任俸禄两千石的官四十余年,家里没有剩余的钱财,他始终不谈家产的事。李广口舌笨拙很少说话,饮酒专以射箭作游戏,一直到死。李广带兵,每到缺粮缺水的地方,士卒不全喝过水,他不到水边去;士卒不全吃过饭,他不吃饭。他待人宽厚不苛刻,士卒因此爱戴他乐于为他出力。
元朔六年,李广又任后将军,随大将军卫青的军队出定襄,抗击匈奴。
李广从东路进军。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大将军派长史急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李广说:“众位校尉没有罪,是我自己迷路。”
李广对他的部下说:“我李广从年轻到现在,和匈奴打了大小七十多仗,这一次幸而随大将军出征和单于接战,可是大将军调我部走绕远的路,而且又迷了道,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再说我李广已六十多岁了,毕竟不能再受那些刀笔之吏的侮辱。”于是就拔刀自刎。李广的军士、大夫等全军都哭了。百姓听说李广死,无论认识或不认识他的,无论年老的或年轻的都为他流泪。
史公说:《论语》说,“本身行为正,不下命令,人们也奉行;本身不正,下命令,人们也不奉行。”这是说的李将军啊。我见到李将军,朴朴实实象个乡下人,口不善于言辞。他死的时时候天下无论认识他的或不认识他的,都为他十分哀痛。他那忠实诚恳的心地实在使士大夫崇敬,谚语说:“桃李不能言语,可树下踩出小路来。”这话虽小,却可以喻大啊!
文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文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也。少游蜀太学,治《毛诗》《三礼》,兼通群书。州刺史费祎命为从事,入为尚书郎,复辟祎大将军东曹掾,稍迁尚书。蜀并于魏,梁州建,首为别驾从事。咸熙元年,举秀才,除郎中。晋武帝方欲怀纳梁、益,引致俊彦,泰始二年,拜立济阴太守。武帝立太子,以司徒李胤为太傅,齐王、骠骑为少傅,选立为中庶子。立上疏曰伏惟皇太子春秋美茂盛德日新始建幼志诞陟大繇犹朝日初晖良宝耀璞。侍从之臣,宜简俊乂(yì),妙选贤彦,使视观则睹礼容棣棣之则,听纳当受嘉话骇耳之言,静应道轨,动有所采,佐清初阳,缉熙天光。其任至重,圣王详择,诚非粪朽能可堪任。臣闻之,人臣之道,量力受命,其所不谐,得以诚闻。”帝报曰:“古人称:与田苏游,非旧德乎?”立上:故蜀大官及尽忠死事者子孙,虽仕郡国,或有不才,同之齐民,为剧。又上:诸葛亮、蒋琬、费祎等子孙流徙中畿,宜见叙用,一则以慰巴、蜀民之心,其次倾东吴士人之望。事皆施行。
十年,诏曰:“太子中庶子立忠贞清实,有思理器干。前在济阴,政事修明;后事东宫,尽辅导之节。昔光武平陇、蜀,皆收其才秀,所以援济殊方,伸叙幽滞也。其以立为散骑常侍。”累辞,不许。上疏曰:“臣子之心,愿从疏以求昵;凡在人情,贪从幽以致明。斯实物性,贤愚所同,臣者何人,能无此怀?诚自审量,边荒遗烬,犬马老甚,非左右机纳之器。臣虽至愚,处之何颜!”诏曰:“常伯之职,简才而授,何谦虚也?”
立自内侍,献可替否,多所补纳。甄致二州人士,铨衡平当,为士彦所宗。故蜀尚书犍为程琼雅有德望,素与立至厚。武帝闻其名,以问立。立对曰:“臣至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禀性谦退,无复当时之望,不以上闻耳。”琼闻之,曰:“广休可谓不党矣,故吾善夫人也。”西界献马,帝问立:“马何如?”对曰:“乞问太仆。”帝每善其恭慎。迁卫尉,犹兼都职。中朝服其贤雅,为时名卿。连上表年老,乞求解替还桑梓,帝不听。咸宁末卒。帝缘立有怀旧性,乃送葬于蜀,使者护丧事,郡县修坟茔,当时荣之。
(节选自 《华阳国志·后贤志·文立》)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辟祎大将军东曹掾 辟: 征召
B.宜见叙用 见:接见
C.愿从疏以求昵 昵:亲近
D.简才而授 简:选拔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立上疏曰/伏惟皇太子春秋/美茂盛德日新/始建幼志/诞陟大繇/犹朝日初晖/良宝耀璞
B.立上疏曰/伏惟皇太子春秋/美茂盛德/日新始建/幼志诞陟大繇/犹朝日初晖/良宝耀璞
C.立上疏曰/伏惟皇太子春秋美茂/盛德日新/始建幼志/诞陟大繇/犹朝日初晖/良宝耀璞
D.立上疏曰/伏惟皇太子春秋美茂/盛德日新/始建幼志诞陟/大繇犹朝日初晖/良宝耀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立学有专攻且通晓群书,不仅在蜀汉时期做官升职,也受到魏晋统治者信任,先后在梁州、济阴等地做官,后被晋武帝委以太子中庶子的重任,升任散骑常侍。
B. 文立被选作太子中庶子时,给晋武帝上书,肯定太子身边的侍从之臣有雍容典雅的容貌礼仪,其说话做事也堪称太子效法的榜样。
C. 晋武帝下诏书对文立高度评价,决定任命文立做散骑常侍,文立以自己乃边地亡国之民,且年事已高,不能胜任要职为由多次推辞,但未获武帝批准。
D. 文立议论朝政,对事多有补益;评选人才,考核公平公正。他对自己不了解的事不会随口妄言,武帝夸赞他谦恭谨慎,朝臣都佩服他的贤能高雅。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至知其人,但年垂八十,禀性谦退,无复当时之望,不以上闻耳。
(2)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参考答案:
4.B( 见:被 )
5.C
6. B(“肯定太子身边的侍从之臣,不仅有雍容典雅的容貌礼仪,其说话做事也堪称太子效法的榜样。”此说法有误, 不是肯定太子身边的侍卫之臣已经有这样好,而是建议晋武帝应该选择这样的人才来做太子的侍卫之臣。)
7. (1)我是最了解他的为人的了,但他已年近八十,加上天性谦逊退让,已经不再有当年求名立功的愿望了,所以才没有把他向皇上推荐。 (得分点:至、垂、谦退、省略句“不以(之)上闻耳”,全句通顺1分)
(2) 所以常常是对事情心里了解而不能熟练地去做,平时自以为很清楚,但事到临头却忽然不明白了,难道只有画竹才这样吗?
(得分点:操、了然、丧、岂独----乎,全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文立,字广休,巴郡临江人(今忠县)。年青时曾游学于蜀汉的太学,研习《毛诗》、《三礼》,并且通晓群书。益州刺史费祎任命他为从事中郎,入朝为尚书郎,又聘请他为大将军东曹掾,后迁任尚书。蜀汉被魏国呑并后,在汉中建立梁州,任命他为首任别驾从事。咸熙元年(264年),被举荐为秀才,出任郎中。晋武帝正打算安抚梁、益地区,提拔当地的杰出人才,泰始二年(266年),任命他为济阴太守。晋武帝册立太子后,以司徒李胤为太子太傅,齐王、骠骑将军司马攸为太子少傅,选拔文立出任太子中庶子。文立上书说:“我们的皇太子是当今的青年才俊,德行每天都有精进,自幼立志,便欲登大道,犹如朝阳刚刚发出光芒,美玉正在打磨出他的光华。太子的侍从之臣,应当选拔英杰贤才出任,使太子能够经常看到雍容闲雅的礼仪,听到良药苦口的忠言,行动符合规矩,效法又有对象,侍从之臣的作用就是用清明之道辅佐初生的太阳,继承并发扬上天的灵光,这个责任非常重大,圣明的'皇上应该仔细选择,实在不是我这样的粪土之人、朽木之才可以胜任的。臣听说,人臣的道理,就是应该估量自己的能力来接受任命,如果不能胜任,就应该诚心上报。”武帝回话说:“古时的人常常说和田苏(晋国贤人,后借指贤德长者)交游,这不是自古以来的美德吗?”文立又上书说:以前蜀汉的大官以及为国尽忠的大臣的子孙,虽然有些现在仍在郡国为官,但有些没有什么才能的,则沦为一般老百姓,正从事艰苦的劳动。又建议:诸葛亮、蒋琬、费祎等人的子孙迁徒到京城附近的,应当被录用,这样做一可以安尉巴、蜀的民心,二可以解除东吴士人的观望(或:让东吴的读书人倾心向往)。这些建议都得以施行。
十年(274年),武帝下诏说:“太子中庶子文立忠诚坚贞,清正朴实,有思辨之才。以前在济阴太守任上,政绩良好;后来在东宫办事,又能尽力辅导太子。昔年汉光武帝平定陇、蜀之时,收揽当地的才俊,用来扶持远方,解决他们仕途不畅的问题。文立可以出任散骑常侍。”文立累次上书推辞,武帝都不许。他于是上疏说:“臣子的心理,自然愿意从疏远的职位调任可以亲近皇上的职位;而一般的人的心情,也都希望从幕后走到台前。这实在是万物的本性,贤人愚人都一样,臣是什么人,怎能没有这种想法呢?实在是考虑到我乃边远地区的亡国之民,年纪又大,已不具备担任散骑常侍这一参与机密、出纳王命的要职的能力。我即使是愚笨至极的人,也没脸面出任这一要职啊!”武帝下诏说:“散骑常侍的官职,是挑选有才能的人授予的,你何必谦虚呢?”
文立在散骑常侍任上,提出一些可以改变或取缔的事项,对事多有补益。评选梁、益二州的人才,考核公平公正,被士人们推为首领。前蜀汉尚书犍为人程琼德高望重,一向和他交情深厚。武帝听说程琼的事迹后,以此向文立咨询。文立回答说:“我是最了解他的为人的了,但他已年近八十岁,加上天性谦逊退让,已经没有要在当今世上求名立功的愿望了,所以才没向朝廷推荐他。”程琼听说后说:“广休可以说是公正无私的人了,所以我才和他交好啊。”西方向朝廷献良马,武帝问他:“这马怎么样?”他回答说:“请陛下去问太仆。”武帝每每欣赏他的谦恭谨慎。改任卫尉,仍兼梁、益二州大中正。朝臣都佩服他的贤能高雅,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接连上书请求解除职务,派人接替,让他回归故乡,武帝不答应。咸宁末年(280年)逝世。武帝考虑到他有怀旧思乡之情,将他送回蜀地安葬,并派使者沿途护送,命令郡县政府负责为他修建坟墓,当时的人都为他感到光荣。
★ 《蝉》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