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鼎卦原文及译文(共含4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xxl588”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鼎卦原文及译文
《鼎》:元吉,亨。
初六:鼎颠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无咎。
九二:鼎有实,我仇有疾,不我能即,吉。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亏悔,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六五:鼎黄耳金铉,利贞。
上九:鼎玉铉,大吉,无不利。
译文:
鼎卦:大吉大利,亨通。
初六:鼎翻倒而足向上,有利于清除坏人。得到他人的妻子和儿子作家奴,没有灾祸。
九二:鼎中没有食物,我妻子有病,不能和我同吃。吉利。
九三:鼎耳脱落,外出打猎有无阻碍?家里野鸡肉留着不吃,天正下雨,倒霉。结果吉利。
九四:鼎足折断,倾倒了鼎中王公的粥,弄得遗地狼藉。凶险。
六五:鼎耳和鼎盖横杠都用铜制成。吉利的占问。
上九:鼎盖横杠用玉制威,大吉大利,没有什么不利。
《随(卦十七)》古诗原文赏析及译文
随(卦十七) 贩奴历史的真实记录
【原文】
(震下兑上)随①:元亨,利贞,无咎
初九:官有渝②,贞吉。出门交有功③。
六二:系小子④,失丈夫⑤。
六三: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④ 利居贞
九四:随有获,贞凶。有争在道,以明①,何咎。
九五:孚于嘉③,吉。
上六:拘系之,乃从维之③。王用亨于西山。
【注释】
①随是本卦标题。随的意思是顺从,相随。全卦的内容讲商人出门做生意和贩卖奴隶的情况。(2)官:古“馆”字,指馆舍,旅馆。 (3)交:交往,这里指互相帮助。(4)小子:这里指年龄小的奴隶。 (5)丈夫:这里指成年的奴隶。(6)求得:意思是希望获得利益。(7)明:这里用作“盟”,意思是订立盟约。(8)嘉:周代一个小国的名称,也称“有嘉”。 (9)维:捆绑。(10)王:指周文王。西山:指歧山。
【译文】
随卦:大吉大利,吉利的占卜,没有灾祸。
初九:旅馆中发生了变故,但占得吉利。出门同行互相帮助有好处。
六二:抓住了年少的奴隶,成年的奴隶逃跑了。
六三:抓住了成年的奴隶,年少的奴隶逃跑了。结伴出门经商是为了获利。占问居住处得到吉兆
九四:商人结伴出门是为了获利,占问得到凶兆。押送俘虏上路,互相订立了盟约,没有灾祸。
九五:俘虏了嘉国的.人,吉利。
上六:把俘虏拘禁起来,紧紧捆住。周文王在歧山把他们作人牲祭视神灵
【读解】
这一卦所讲的出门经商所干的勾当是贩卖奴隶,其中透露出奴隶的两个一个是商业买卖,一个是战争中的俘虏。同时, 我们也了解到了那时还用奴隶的生命来祭祀神灵。
这些情况至少让我们立刻联想到两点。首先是用现代人道主义的观点来看,贩卖和残杀奴隶是野蛮和骇人听闻的,在今天看 来是不可思议的。其次是西方近代史上殖民主义者打着人道主义 旗号贩卖奴隶、残害奴隶的血腥史实(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塔曼戈》和美国作家斯陀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均有真 切描述)。用道德化的观点来看历史,可以完全肯定地说,奴隶制 是人类历史上黑暗、野蛮、残酷、血腥、丑恶的一页,理所应当口诛笔伐。
不过,也可以用另一种观点来看待历史,那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从这种观点来看,奴隶制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它为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也作出过巨大的贡献。当然,这个推动力的主角,不是奴隶主,而是被他们侮辱和残害的奴隶。 这一点,作者无论如何是想不到的。
《隋书·韦鼎传》原文附译文
原文:
韦鼎,字超盛,京兆杜陵人也。高祖玄,隐于商山,因而归宋。祖睿,梁开府仪同三司。父正,黄门侍郎。鼎少通脱,博涉经史,明阴阳逆刺,尤善相术。仕梁,起家湘东王法曹参军。遭父忧,水浆不入口者五日,哀毁过礼,殆将灭性。服阕,为邵陵王主簿。
初,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黄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及陈平,上驰召之,授上仪同三司,待遇甚厚。上每与公王宴赏,鼎恒预焉。高祖尝从容谓之曰:“韦世康与公相去远近?”鼎对曰:“臣宗族分派,南北孤绝,自生以来,未尝访问。”帝曰:“公百世卿族,何得尔也。”乃命官给酒肴,遣世康与鼎还杜陵,乐饮十余日。鼎乃考校昭穆,自楚太傅孟以下二十余世,作《韦氏谱》七卷。时兰陵公主寡,上为之求夫,选亲卫柳述及萧瑒等以示于鼎。鼎曰:“瑒当封侯,而无贵妻之相,述亦通显,而守位不终。上曰:“位由我耳。”遂以主降述。上又问鼎:“诸儿谁得嗣?”答曰:“至尊、皇后所最爱者,即当与之,非臣敢预知也。”上笑曰:“不肯显言乎?”
开皇十二年,除光州刺史,以仁义教导,务弘清静。州中有土豪,外修边幅,而内行不轨,常为劫盗。鼎于都会时谓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贼?”因条其徒党谋议逗留,其人惊惧,即自首伏。自是部内肃然不言,威称其有神,道无拾遗。寻追入京,以年老多病,累加优赐。顷之,卒,年七十九。(节选自《隋书·韦鼎传》,有删节)
译文:
韦鼎,字超盛,是京兆杜陵人。曾祖父韦玄,在商山隐居,后顺应时局归顺南朝刘宋,祖父韦睿,梁朝开府仪同三司。父韦正,任黄门侍郎。韦鼎年少时放达不拘小节,广泛涉猎经史,通晓阴阳能预知福祸,尤其擅长面相学。出仕梁代,从家里被征召出来,任湘东王的法曹参军。为父亲守丧,五天水米未沾,哀伤过度超过了通常的礼节,几乎要死去。守丧完毕,出任邵陵王主簿。
当初,韦鼎受聘于周代,曾经与高祖相遇,韦鼎对高祖说:“观察您的容貌,本来就不是平常人,而且明察深远,也不是众贤士所能达到的。不久必然会大富贵,大富贵后天下就会统一,明年的今天,我会来献礼效劳。您的相貌不可说,希望您珍重自爱。”等到陈朝被平定,皇上派人飞车召请他,任命他为上仪同三司,待遇非常优厚。皇上每次设宴犒赏王公,韦鼎总是参与其中。高祖曾很随意地问他道:“韦世康与你相距远近?”韦鼎回答:“我们宗族分派,南北各自独立隔绝,从我出生以来,不曾探寻询问。”皇上说:“您是百代的`公卿,怎么能这样。”就命令官府提供酒菜,派遣韦世康与韦鼎到杜陵,设乐宴饮十几天。韦鼎于是考察校订宗庙顺序,从楚太傅韦孟以下二十多代,写了七卷《韦氏谱》。当时兰陵公主守寡,皇上替她找丈夫,挑选了侍卫柳述和萧玚等人来给韦鼎看。韦鼎说:“萧玚肯定会封侯,却没有让妻子尊贵的相貌,柳述也会通达显耀,但最终却不能保住自己的职位。”皇上说:“职位是由我决定的。”于是将公主下嫁给柳述。皇上又问他:“我的几个儿子谁能继位?”他回答:“皇上、皇后最喜爱的人,就应当传给他,不是我敢预知的。”皇上笑道:“不肯明白地说出来吗?”
开皇十二年,任光州刺史,用仁德礼仪教育人,力求光大清净的品行。州中有土豪,外表很守规矩,暗地里却不守规矩,常常做些寇盗之事。韦鼎在集会时对他说:“你是有身份的人,为什么做强盗?”于是就逐条陈述他的徒党暗地里谋划的不轨之事,这个人惊怕,立即自首坦白。从此,辖境内安定平静不喧闹,都说他有神仙帮助,辖区内路不拾遗。不久,被征召进京城,因为年老多病,朝廷多次给他优厚的赏赐。不久,去世,年龄七十九岁。
龚鼎孳《吃野菜说》原文及译文
新雨后,绿芜如发,园蔬叶叶,青满畦径。启扉视之,知一年春事又将烂漫矣,家人间撷作羹,劣得一饱。野香拂拂,从匕箸间出,诚有如子瞻所谓饱霜雪之精、味含土膏①者。
独怜此物没蓬蒿中,与贫士为伍,寒窗一嚼,胜十日太牢②,甚不可进于达官贵人、钟鸣鼎食、芍药撰、朱砂羹之口。今中原嗷嗷,道殣相望,雁粪榆皮,所在仰以为命。甚且折骨解肢,与乌鸢争攫啄之利。吁,可悲也!彼达官贵人日啖浓鲜,当翠袖,奉卮华茵,度梦时亦曾念及野人藜藿③不继无耶?
昔人曰:民不可有此色,士大夫不可无此味。知信哉!
【注】①土膏:土地中的膏泽。⑦太牢:古时祭祀用的猪、牛、羊,泛指美味佳肴。③藜藿:野菜。
1:结合全文,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赏析这篇散文的写作特色。(6分)
参考答案
(1)解析: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抓住“野菜”的比喻义即可作答。
参考答案:“色”指百姓的饥色,“味”表面指野菜之味,实指百姓的疾苦;文中将百姓饥寒交迫、民不聊生的残酷现实与权贵锦衣玉食的奢侈生活进行对比,借前人之口表达了作者希望士大夫能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的愿望。
(2)解析:考查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注意修辞手法也是特色。
参考答案:选材切中时弊,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运用了借物托讽、对比等手法和卒章显志的结构形式;语言整散结合,形象生动,具有讽喻色彩。
【参考译文】
刚下过雨,一片新绿,园里的野菜也长得十分茂密,田间小径铺满绿色。打开门看见满眼新绿,就知道一年的春天又满是生机。家人从中采摘一些做成野菜汤,差不多也能吃饱。野菜香味四处飘荡,从汤匙、筷子之间散发出来,确实像苏东坡所说的品尝了霜雪的精华和泥土的味道。
我只可惜这东西湮没在蓬蒿野草之中,和贫穷的`读书人为伍,在寒窗下吃一次,甚至胜过最美味的佳肴,野菜更不能吃到那些钟鸣鼎食、每天吃芍药馔、朱砂羹的达官贵人的嘴里。如今中原饥荒,道路上满是饥饿的人群,大雁粪便、榆树皮,都成为人们赖以为生的东西。甚至和乌鸦之类争夺死人的残肢。唉,可悲呀!那些达官贵人每天都吃着浓鲜的饭菜,穿着华丽衣服,坐在华丽的垫子上享受美酒,他们睡梦中是否也曾想到老百姓连最粗糙的饭菜都难以为继呢?
古人说:百姓不能面有菜色,而士大夫不能不了解野菜的味道。这话的确太对了!
★ 《蝉》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