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随笔散文感恩母爱(共含8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车友利”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感恩母爱随笔
人世间最美的词语莫过于我们每天清晨的第一声呼唤:妈妈!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亲对我而言,她是全世界爱的象征,是上天在人间爱的化身,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母爱。
永远都记得,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地震。坐在电视机前的我看了到震后的情景,房屋倒塌,家破人亡,婴儿的哭叫声混杂着伤员的嚎叫声。演奏出一首世界上最最悲惨的.乐曲。“老婆,孩子,你们在哪里?”丈夫为了救妻子和孩子,在石头堆里刨着,双手沾满了鲜血。嘴里不停地念着:“老婆,孩子你们一定要活着,我们曾经约定过一起去旅行,你们一定不要抛下我……”看到这一幕,我的眼泪潸然而下了。
终于在他的坚持不懈下找到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然而,当时的情景令在场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妻子趴在地上,用自己弱小的身躯支撑着比自己身体还重的石头,保护着孩子。母亲是一个熟悉的背影;一个温暖的陪伴;一直陪伴我们成长,不辞劳苦为我们做早饭,给予我们十几年的呵护与陪伴,让我们感受母爱的光芒。
想想自己每天生活在一种幸福的生活里,可自己却时常为了生活琐事和妈妈争吵,每次都以自己的歪道理,不管不顾妈妈的好意和感受。却不知道妈妈多少次在角落中默默地流眼泪。唉!好后悔啊,妈妈对不起。同时我也在这里号召同学们,学会感恩母爱。心与心的呼唤,爱与爱的传递。
“羊有跪乳之情,鸦有反哺之义”。人也应有尽孝之念,莫等到欲尽孝而亲不在,最终留下人生的一大遗憾。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时刻应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
因为时间的飞逝,父母已不再年轻,生活的千斤重担,有时会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他们的压力是我们不能够体会的,而我们能够做的是,好好学习,努力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不要再让我们的父母为我们伤心了,给他们多一声问候,多一点爱,想一想,从小到大,父母为我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却从无怨言。感恩父母,感恩父母对我们滔滔不尽的爱,有一句歌词写道:有爱才有家,有家才不怕,爱是永远的家。感恩父母,感恩父母给了我们一个温暖而又幸福的家,我们要好好爱他们。
因此,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他们的爱。
从小到大,母亲一直说我是个我行我素、很情绪化的人。我演的《作女》杀青后,因太入戏,我曾宣布半年内不再接戏。母亲听说后笑着对我说:“看看,这丫头又在人物情绪里出不来了,还是那股改不掉的脾气啊!但比起小时候好得多了!”
母亲说得一点都不错。自小我就因太情绪化吃过不少亏,有过很多困惑和迷惘。有时我会无缘无故陷入情绪低谷,觉得一切都没意思,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直到有一天,母亲的.一句话让我在最无助的时候沉静下来,并从此慢慢变得成熟、自信。
那是1992年春天,我去参加上海戏剧学院的考试。虽然沪杭路上的这一段旅途风光曾被才子徐志摩无数次赞美过,但我没有心情去领略。那时我高中刚毕业,不知道前面的路何去何从,情绪十分低落,特别是每天回到家,看到母亲那双期盼的眼睛,我真的感到无所适从,感觉自己就像一只被人从大山深处抓来的小刺猬,只想缩成一团躲避到一个没人知道的角落。
在上戏的报名处填表时,我拿笔的手是哆嗦的。到现在我还记得,那天我穿一件白色t恤,外面披一件马甲,一条再简单不过的牛仔裤,脚上是一双10块钱的白色舞鞋。本来最正常不过的学生打扮,但因情绪低落,我觉得眼中的一切都是灰蒙蒙的。
面试开始了,上戏的老师坐到我面前,让我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下意识地,我开始谈心里的苦闷:高中毕业,找不到什么事做,就在外面推销鸡血石和文房四宝,日子很辛苦,那种过于要强的自尊心,几乎成了一种折磨……
现在想来,在考场说那些事真是太笨了,谁会录取一个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的学生呢!果不其然,老师的脸色渐渐阴郁起来。“孩子,你对生活太没有热情了。”良久,老师慢吞吞说了这么一句。我知道,自己落榜了。
没有考上上戏并没有什么大痛苦,只是让我的心更想缩回自己的小小身体里。走到校门外,一个伙伴突然建议,不如再去北京电影学院碰碰运气。
我们七个人钱包里都所剩无几了,就大家凑钱买了一张卧铺车票。靠着这张卧铺票,我们才混上了车。一路上,大家挤在一起谈天说地,只有我,看着车窗外黑沉沉的田野,火车也不知道到了哪里,前面的路似乎没有尽头。那个晚上,我在狭窄的卧铺上辗转反侧……
北京电影学院的考试比上戏更严格,分为很多场。第二天,在舞蹈课的考场上,考官一声令下,所有考生都要在空旷的大教室里按要求学蛤蟆跳,一边跳一边嘴里还要发出“呱呱”的欢叫声……看着欢闹的同伴,我的情绪一落千丈。
我不理解这有何意义,也不明白与考试有何关系。别人都去表演了,我却无论如何迈不出腿。我的不合群和执拗掩饰不住,就这样完全暴露在老师面前。
走出考场,我心里突然很沮丧,眼见这场考试又过不了,第一次挫败不算什么,第二次再失败就太打击人了!我实在控制不住想回家,想见妈妈,听听她的声音,于是我默默流着泪给家里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正是妈妈。听完我压抑的诉说后,妈妈迟疑了半晌,突然很干脆地说:“女儿,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封闭自己,但我要告诉你,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低落的时候,这种低落肯定会伴随我们一生,除了用一生来面对它、克服它,我们别无选择!”
最后“别无选择”这铿锵四字,如同晴天霹雳,一下子让我清醒。是啊,既然这种“低落情绪”要陪伴一生,我为何要消极?为何不用积极将消极打跑呢?
下午再进考场时,我如同换了一个人,上午的情绪低落和沮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必胜的信念。面对考官,我变得热切、睿智起来。
不久,我就回到杭州,在家准备文化考试。那段时间,我从来没有如此投入地刻苦过。我让妈妈把我锁在阳台改造成的小房间里,铺开了战场。吃饭的时候,妈妈再开门把饭递进来。一整天除了上厕所,我几乎不离开阳台半步。妈妈特意给我请了家教,我的复习更加条理和规范了。
一天,我正在阳台上看书,楼下忽然传来一阵自行车的响铃声,有人高喊:“袁立,三楼袁立的信。”妈妈跑下楼,喘着气帮我把信取上来。
那是一封来自北京的信,我不敢看,让妈妈拆信。看着妈妈喜形于色的眼神,我知道,我期盼已久的成功降临了!
如今,在演艺圈中走过十年了,情绪低落的时候当然还有,但朋友说我永远像90℃的水,热情自信,随时准备沸腾,那个曾经郁郁寡欢的孩子,在母亲一句话中,变成了一个坚强的人。
母亲的一句话让我终生受益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
无论你走到那里,背后都又一双慈祥的眼睛跟随…者你。
―――-题记
当你啼哭于襁褓时,母亲的拥抱是最温馨的呵护;当你耍玩忘记归来时,母亲的担心时最无私的感情;当你熬夜备战时,母亲的劝阻是浓浓的香茶,温暖于心中;当你病卧床前时,母亲的焦急是徐徐的清风,凉爽于感触;当你离别远行时,母亲遥望的眼神是声声的呼唤;当你取得佳绩时,母亲激动的眼泪是句句的赞叹。
母爱是一首无法唱完的神歌,母爱是一杯沁人心脾的香茗,母爱是一团温暖于心的明火,母爱是一生无法忘记的真爱。
记得小时候,懵懂的眼神凝望着划破天际的流星,小手硬拉着妈妈不停地问着什么;一次不幸地被老师留下写作业,让妈妈跑遍了整个村西头;耍赖地拳头弄哭了三个邻家女孩,妈妈被婶婶说的唯唯称喏;一次偶然的不小心从树上摔了下来,妈妈一口气从家里跑到乡医院。
中学时离家很远,犹记得风雨交加中母亲给我送伞;大考时,母亲陪我一起熬夜备考;还记得一次母亲把我遗忘在家里的练习本送到了学校。
大学离家更远,更清晰的记得母亲送我走时的眼神,不停的询问者、嘱咐着;由于学业稍重,时常忘记给家里打电话,总能听到电话那旁母亲关心的询问。
母爱是世上最无私的真情,是你永远的依靠,此生的牵挂。母亲辛苦操劳一辈子,她包容了我们许多错误、多少缺点,而我们却在有意无意的伤害着她,从童年的依赖到青春的叛逆,天真烂漫的我们有时却把最爱我们的人给忽略了。学业、事业、家业无情的现实总能给我们找到搪塞的借口,而不平庸的我们这时却显得平庸了。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爱的伟大总会让我们感动的。瘦弱的双手不停地缝补着衣物,瘦小的身躯时常在风雨中晃动,到家时的嘘寒问暖,临行时的遥望驻足……
“满目山河空念远,不如怜惜眼前人”忘却的东西也可以捡回来,让我们尘封的心有一个明亮的窗口。一封家书、一个电话、一句嘱咐、一声祝福,让我们也用真诚的心来表达对母亲的爱。
感恩父母随笔散文
曾在微博看过一句话:“身无饥寒,父母未曾亏我。人无长进,吾何以面父母。”
身无饥寒,父母未曾亏我。
我没有显赫的家世,家有小院,温馨有爱。
父亲是一名教师,因为他的教育,我才足以成人自立。他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看待这世界的好与坏。他仿佛是一盏明灯,黑夜下,指引前路,教会了我,走出人生的第一步。时隔数年,我仍记得父亲当初赠予我的'一句话:“怕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半辈子。”他教会了我坚强,教会我了只有努力才能有收获的道理。
母亲和蔼,虽然接受的教育不多,但她独立坚强。前几年家里出了一些事,她和父亲一起分担。说实话,她比父亲乐观,比父亲强大。我的母亲,她不曾教我穿衣打扮,她不曾要求我活得精致细腻,她只教我学会善良,学会发现世界的美好。正因如此,我活得自由,活得开心。
记得前几天与母亲去进货,那是我第一次陪同母亲去。说来神奇,一次又一次小小的买卖,装饰的并不华丽的商场;一次次累积,母亲有了积蓄,这更让我知晓父母的不易,每一分钱,都曾伴随汗水和辛劳。
人无长进,吾何以面父母。
作为青年,应知长进。
作为子女,更要知百善孝为先。
将笔杆踏实地掷下,是为自己博得荣誉,实现理想;更是回报,是懂事,是给予父母希望。希望的力量,是强大的,它足以支撑生命,支撑勇敢的心。
我只愿父母一生平安,无病无灾,或许这是眷顾,但我希望成真,因为他们曾给予我生命,育我成人,这样的情分,一辈子也还不清。
感恩母爱的情感散文
如果说母爱是无私的教导,那赋予我的教导必是最严厉的,如果说母爱是轻松的生活,那赋予我的必是最严肃的,如果说母爱是一场无忧无虑的游戏,那赋予我的必是有限制的,赋予我的母爱很特殊,正是有了这份特殊,才使我感受到母亲和他人是不一样的。母爱的悉心培养都使我不能忘怀。
母爱似火,我的母亲来自于一个家教十分传统且严格的家庭,母亲对我给予了厚望,对我的教育也十分严格,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外出打工,只留我在爷爷奶奶身边,直到二年级时母亲和父亲商量后把我接去深圳读书,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我十分不亲近母亲,虽然母亲表面无所谓,一副铁石心肠的样子,但背地里,我常站在母亲房间门口偷望,对于我的拒绝,抵触地只有在这时候才发泄出来,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但这仿佛成了她下定决心培养我的信念。
自打二年级以来,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要给她检查并签字,365天从不忘记检查我的作业,深圳从小就要学英语,一年级在老家上的连体字母都不知道是什么,但二年级就要写句子,背课文了,所以,每天完成作业都要读三十分钟英语,母亲每天洗完碗后,都要监督我读,365天从不缺席。每当母亲撑在桌子上打瞌睡时,在读英语的我不由自主的望着母亲那日渐瘦黄的面庞,心中对母亲严格教育而产生的不满渐而变成心痛,无数个日日夜夜,陪伴在我身旁的母亲一直被我遗忘在心中的某个角落,在我抱怨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可以玩耍时,殊不曾想过母亲对我的耐心陪伴,在我对妈妈买的无数本教材联系产生抵触时,殊不曾想过母亲对我的悉心教导,母爱似火,一直温暖着我冰冷生硬的心。
母爱如水,曾经反反复复,我看到了母亲的脸颊上留下了岁月痕迹,那是母亲对我寄托,母亲弓起的腰身,那是母亲呵护我的见证。六年级是儿时的牵挂:奶奶,还是是底跨边自己心中的坎,回到了熟悉而陌生的家乡,回乡的过一天,母亲的容颜似乎老了几分,从不见白发的一头黑发中竟,压出几安白发,烟如丝,句来严肃的脸上也染上几分悲伤。
现在,母亲每次都要打电话询问一次成绩和学习。我不再像儿时那样不懂事,每次都耐心的和母亲说,正如的教导我那般耐心,母爱如水,在我的怒火上,被我慢慢融成水,浇灭了我的怒火,也会让我感到细腻而又柔情,使我常陶醉在母爱的长河中。母爱如水火两重天,无论是哪一次,都是美好的……
天下父母都是一样的护犊情深,一样的平凡而伟大,在生活细微处可以窥见他们的无私,他们传递给儿女的是无尽的爱!
我的父亲母亲年轻时是经人介绍结为夫妻的,新婚夜,母亲对父亲说:“你小小年纪就没有了妈,我爹也因病去世得早,我们两个苦孩子从此一起好好过日子吧!”父亲点了点头,从此和母亲一起过着艰苦而奋斗的日子,虽然有苦有甜,但生活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父母小时候兄弟姐妹都多,家里十分贫穷,因此父母都没有上过学,是文盲,俗称“睁眼瞎子!”然而,父母是很有智慧,很乐观的!
我的父亲是个石匠,又是个木匠。石匠是为集体为生产大队做事,木匠是为自家和村民做事。
父亲和一些年轻石匠长年住在村西边十多里外的一座山上,开采石头,为村民建房提供石料。
在家时,父亲一边干农活,一边还打制家用木家具,厨、方桌、板凳、椅子、床……全都是父亲一个人亲手做的,父亲的木工工具箱是一个带桹的木盒子,里面有:刨子、线斗、斧子、錾子……大中小型号的锯子则挂在墙上。
父亲总是沉默寡言,他没上过学还这么手巧,真了不起!在我眼里,父亲是能工巧匠!
母亲性格开朗,乐观,在村里是个热心人。她和人说话时,父亲总是乐呵呵地蹲在旁边听着,脸上挂满了笑,笑是无声的,等我把脸凑过去,父亲看见我的脸,才回过神来,收了笑容。
过了一会儿,又随着妈妈的话题笑了。母亲滔滔不绝,父亲微笑倾听,这个画面深深定格在我的心里。父亲就是母亲最忠实的听众!
在我成长过程中,父爱母爱滋养着我,点点滴滴都是美好记忆——
小时候我胆小,初中时还怕黑,放晚自习,步行三里多路回到村里,我捡着没有老人去世过的巷道回家,可后来想想每条巷子里都有过老人去世,那只得拣老人去世时间久的巷子走了。
父亲似乎知道我胆小,在我放晚自习的时间,他总站在大街上等我,大街上是生产队放电视给百姓看的地方,一台彩电镶在墙上的橱里,每天晚上,有专人负责播放。
父亲总是站在最后面看电视,为的是让我走到这儿一眼就能看到他微驼的熟悉的身影。
然后爷俩一起回家,母亲在家早已为我热好了饭!因为下午放学我都不回家,晚自习后再回家吃饭,下午有时捎个煎饼或者麦面卷子垫垫肚子。
初中三年我的学习在同龄人眼里是很艰苦的,有的村民还让他家孩子向我学习!
父亲的形象是无声的,父爱,已默默流进我的心里。
母亲在我生病时总会驮着我到村药房打针,打针时总会哄我:“颖儿!不哭,眼睛莫看,咬着牙,一会儿就打完了,不打针感冒哪时能好?”还会对医生说:“打完针,给俺儿一个小药盒,俺儿好盛铅笔、皮擦子!”
每次打针,母亲都以要个药盒子哄我,我很喜欢那盛药的盒子,可以撕去里面隔离药瓶的纸片,留下盒子盛文具。
我小时候体重也不轻,母亲驮着我,一定很累,走着走着,我往下滑了,我的手臂勒着妈妈脖子了,她会停下来帮我往上纵一纵,把我移高位置,又继续往前走,母亲的背很温暖,很宽大,趴在母亲背上很安稳,也很幸福!
母亲就这样驮我走过童年的时光,一年又一年,总不嫌累!
有时打针后妈妈回家还照医生嘱咐用热毛巾帮我焐针眼,不厌其烦。不知有多少回,母亲会边做针线边给我哼小曲,教我唱儿歌,唱她会的戏曲,给我美好生活的文化启蒙。
更忘不了那年上师范放假回家,要过年了,村里没有澡堂,母亲让父亲烧了一大锅水,让我在锅屋灶台旁的大盆里洗澡,母亲还让父亲全程在旁边地上燃起一堆火给我取暖,那情景我至今难忘!
艰苦年代里父母辛劳、勤俭、热心……我都看在眼里,父母对我的疼爱、体贴、无私……也都铭记在我的心田。父爱母爱的光辉,是我今生生命力量的源泉!
公众号:红罗山书院
亲历感恩教育教师随笔散文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因此,我校从三月初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文明礼貌和感恩教育”的活动,以期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的传承教育。为了配合学校工作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我首先教育学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其次是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从而学会感恩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学生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时,我采取下列措施:(1)要求学生给家长写一封感恩信,直接寄给家长;(2)双休期间实践一次感恩行动(为父母做家务事,或为父母洗一次脚等);(3)召开感恩主题班会,聘请全体家长参加,使全体同学与家长产生共鸣。(4)开展“我最感动的父爱或母爱”评选活动,让学生选出自己爱或母爱中最感动一的件事在班级里交流,最后由班委同学推选出特别感动的事情,以黑板报的形式刊登出来。
在进行第二层次时,和学生一起描述教师的辛苦与劳累,付出与收获,压力与待遇,让学生理解老师,体贴老师,尊敬老师,回报老师的教育。我抓住教师这一契机,让学生角色置换,说说当教师的艰辛,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节日也是学生感恩老师的节日;对老师来说,教师节也是“爱生节”,我和任课老师走访班级的困难生,给他们送去爱心。通过互动,让大家体会浓浓的师生情,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使学生达到“我有一颗感恩的心,虽然有些老师的课我不喜欢,但我会努力地去听,因为我知道老师深夜备课的苦心”的境界。
在第三层次上,要求学生明白“只有感恩,才能明晰幸福的含义,只有感恩,才能笑对人生的风雨,也只有感恩,才能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让这种感动不断内化自己的心灵。通过各方面的教育,让学生真正能体悟感恩,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感恩教育以后,我发现我们班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了,任课老师反映上课讲话的同学少了,学生时不时在同学推托了,学生对班级的`责任感更强了。我知道,这是感恩教育以来所取得的成果。但是,感恩教育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这种感恩意识的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也不是通过几件事情就能完成的,它是内心的一种感化,需要长时间熏陶与培养,因此感恩教育要贯穿于我们教育的始终。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学生的情感是可塑的,学生的情感是感人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只要舍得倾注培育和引导的爱心和耐心,那么,我们收获的必定也是感动的。
学会感恩吧!这样会感觉一切都是美好的。
感恩的心优秀随笔散文
接到儿子电话的的时候,正是农历北方小年的晚上。京城里寒风呼啸,窗外的夜色中霓虹灯明灭闪烁,城市里车水马龙,与往日没有什么两样。
可是,我分明看见了家乡小城夜色中盛开的烟花,听到连绵入云的爆竹的清响,闻到了空气中飘荡着的火药味儿,还有,各家各户祭灶的饭菜香……我的泪似乎要流出来了!哦,感谢生活,感谢上苍的眷顾,让我在这异乡的冬夜里,再次回忆起曾经动情的时光……
电话里,儿子急切地问:“妈妈,什么时候到家?”
我说:“十四号早上到家。怎么,是不是特想妈妈?”
“嗯”他回答的声音极小。这个身高一米八五的少年过了年就十六岁了,我能想象出他给我打电话的样子,少许的羞涩,一脸的快乐。
放下电话,我的思绪凌乱如醉酒者的脚步,东倒西歪地找不到前进的方向。
和所有流浪在外的人们一样,每年这个时候,我都要往家赶。和家人一起过春节,去坟地祭拜爸爸......家是让人感觉安全的地方,有关家的记忆总是那么温暖那么甜蜜那么让人悲喜交集,所有幸福的美好的快乐的悲伤的痛苦的滋味都会跟随记忆一起涌上心头......
青春岁月总是短暂而美好,在人生最美的年华里,我与爱人相识相爱相守。那些日子如蜜糖一样甜,他对我的呵护无微不至。我们一起玩耍,一起逛街,一起和朋友聚会,一起买菜做饭......虽然贫穷,但很幸福。记得有一次我们一起去看电影,从电影院出来,已经是晚上八点多了。路旁的小餐馆里飘出诱人的香味儿,勾起了我的食欲,我的眼睛不由得往餐馆看去。
他问:“是不是饿了?”
“嗯,很饿”。我老老实实的回答。
“走,吃饭去”。他拉着我走进一家小饭馆。
在餐桌旁坐下来之后,他问:“想吃什么?”
我说:“要一碗素面,多放点青菜。”
他对老板说:“来一碗素面,多放点青菜。”
“你不吃么?”我问他。
“我不饿,吃不下去。”他如此回答。
素面很快做好,老板把那碗热气腾腾的面放在了我面前。
我很饿,面很香。不大一会儿,一大碗素面下肚。他掏出一块钱付账。
一九九三年前后,那时,小城餐馆里一碗素汤面的价格是六毛钱,老板找回来四毛。他接过找零放进衣袋里,拉着我的手回了家。那天晚上,他没有吃饭。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醒来,感觉他头天晚上没有吃饭好像有点不对头。于是,我轻轻拿过他放在一边的衣服,翻遍所有的口袋,只找到四毛钱。
我的眼泪一下子落下来,怪不得他不吃饭,原来,我们只有一块钱,不够两碗素汤面钱。
我开始大哭:这个傻家伙,你怎么不告诉我钱不够?我们可以一起吃一碗。结果,我吃撑得肚子圆圆的,他却饿着。
从那以后,每次吃饭,我都要他和我一起吃,他如果不吃,我坚决不会动筷子。
不上班的时候,他会和朋友一起做点小生意,加之后来我也工作了,家里的经济条件慢慢好转,再也不会为吃饭而烦心了,那一碗热汤面却留在了记忆的'最深处,即使在若干年之后的今天,仍然记忆犹新,回想起来我还是会热泪盈眶。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孩子九个月的那一年,我们搬离了租住的民房,住进了新居,三间宽敞的平房,一个整齐的小院。夕阳西下的时候,他进厨房做饭,我带着蹒跚学步的孩子在院子里玩耍。孩子的脚步伴随着我的尖叫走得越来越稳,当他喊我们吃饭的时候,我和孩子常常是满身泥土满头大汗,他赶我和孩子去洗手,然后才允许我们去吃饭。
我和两个孩子都有挑食的毛病,他劝我们不要偏食,一遍一遍不厌其烦的说:“要讲究营养均衡,看看你们瘦的像豆芽。”然后,他就为我们夹菜,以至于以后就成了习惯,每次吃饭,他的筷子在桌子上转了一圈之后,才开始自己吃饭。
时间过得飞快,孩子们如养分充足阳光照耀下的杨树苗一样,长得挺拔秀美。和我们的幼年不同,他们生长在物质极为丰富的时代,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玩什么都是紧跟时尚的脚步,他们这一代见证了九十年代后期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一代的孩子成为最张扬最有个性的一代!
我很庆幸孩子们都很乖巧,都懂得体恤父母,身上没有时代标签的娇骄之气。女孩漂亮,儿子英俊,儿女绕膝,这样的天伦之乐让我满足。
一年又一年,孩子们越来越大了。家里的房子开始变得拥挤不堪,一张书桌上写作业,写着写着,姐弟俩就打起来了,她说他碰歪她写的字,他说她挤掉了他手中的书.....孩子们大了,需要有自己的卧室,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了,翻修房子的问题就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
两年以后的夏天,家里的四层小楼拔地而起。孩子们各自拥有独立的卧室,有了可以活动的场地,女孩有了跳舞的地方,男孩也有了自己的乒乓球室......每天晚上,他调好洗澡水,站在楼梯口大声喊道:“孩子们,洗澡喽。”
孩子们分别去洗浴,而后,他站在楼梯口用手当做喇叭拉长了声音大喊:“孩子们,睡觉喽。”每天晚上这么喊,乐此不疲。偶尔,他不在家,没有他的喊声,我和孩子们竟然都不习惯,直到听到他的喊声,孩子们才能够安然入睡。
二零零八年年底,我由于身体原因不得不离开工作单位,为了换个环境利于身体康复,我来到了北京生活。初来北京的艰辛,自是一言难尽,为了养活自己,为了担负养育孩子的费用,我开始为别人写稿挣钱,身体受不了的时候,就停下来;累了,就歇一歇。从开始对都市快节奏生活的不适应,到慢慢习惯了早出晚归的奔忙;从开始的职场小白,到现在拥有自己的事业,每一步的成长都伴随着疼痛,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是艰苦努力的结果.....
日子在忙碌中过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在我写下这篇稿子的过程中,孩子的爸爸打来电话。这些年也真是让他太辛苦了。要养家糊口,要照顾孩子和老人,还要照顾我。要生活,要工作,还要兼顾方方面面,想起来,真是对不住他,我想对他说的是:“孩子他爸,你受苦了!”。
生活还要继续,该走的路不会停下脚步。但愿明天以后还是晴天,阳光照耀的日子踏上回家的路......来年还有未来的每一年,都会如此。
★ 感恩父母随笔散文
★ 作文感恩母爱
★ 感恩作文母爱
★ 感恩母爱演讲稿
★ 《感恩母爱》作文
★ 感恩母爱作文
★ 父爱,母爱随笔
★ 感恩随笔
★ 母爱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