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书戴嵩画牛》原文及译文(共含10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foever”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苏轼〔宋代〕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此文开篇一句点明了杜处士的喜爱及书画收藏的丰富,接着特意点出“戴嵩《牛》一轴”是杜处士特别珍爱的精品,并以“锦囊玉轴”四个字简洁形象地写出了这幅画在杜处士心目中的地位。然后才转入正题,写杜处士晾画时,一个牧童面对这样一幅珍品“拊掌大笑”,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画的错误——“掉尾而斗”。以牧童特有的天真和对生活的熟悉,一方面说明错误的理由——“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另一方面则通过“此画斗牛耶?”一问和“谬矣”这一肯定的结论,在嘲讽中表现了全文的主题思想,让杜处士不得不“笑而然之”。最后引用古语“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进一步揭示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全文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牧童的天真未凿、处士的豁达冲和均跃然纸上,简洁生动,意趣盎然。
思想上,此文通过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画牛的错误之处,清楚地说明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深入浅出,耐人寻味;同时运用了寓言的手法,在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当中,寄寓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发人深思。
艺术上,此文有以下特点:
首先,此文叙述故事简炼生动。全文用字不多,却能扣人心扉。先写杜处士所藏“戴嵩《牛》一轴”,百里挑一,裱装精美,随身携带,爱不忍释,从而把戴嵩之画抬得很高,然而抬得高就摔得重;接着写对牛十分熟悉的牧童一眼看出了名画的瑕疵,指出它的失真谬误处,名画的价值也就一落千丈,顿失光彩。前后对照,大相径庭,使人心为之动,顿感可叹、可笑、可惜。
其次,此文用人物的语言情态表现人物的形象。牧童看见这轴画牛的名画,不假思索,顺口发问:“此画斗牛耶?”通过发问指出此画是“斗牛图”。由于牧童熟悉牛的习性,了解“斗牛”时牛尾所在的位置,于是接着说:“牛斗,力在角,尾搐之两股间。”而画中的“斗牛”则不然,与“斗牛”的常态不合,违背生活现实。牧童因而一语破的,明确指出:“今乃掉尾而斗,谬矣!”这是内行话,是其它行业的人所讲不出来的'。在“知牛”这一点上,高于画家的牧童形象就跃然纸上了。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用人物自己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形象是小说文体惯用的手法,此文能够运用这种手法,初步显示出小说的雏型,可以说是小说的萌芽,把这类小文看作是古代的“微型小说”也许无所不可。“情态”也是如此通过人物情态的描写,自然可以表现人物的形象,例如文中牧童“抚掌大笑”和“处士笑而然之”两种笑态,所表现的内容即有所不同:前句“抚掌大笑”是牧童耻笑画家的失真,喜笑自己能够指出其谬,洋洋得意;而后句杜处士的“笑”则笑得很勉强,自己珍爱的名画被牧童指出谬误,而牧童的话又是对的,无法驳倒,杜处士只好以“笑”表示赞同了。
最后,此文引用了古语“耕当向奴,织当间婢”,引用得恰到好处,在文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第一,点题。“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为了说明“画牛当问牧童”,充分肯定了牧童熟悉生活,对名画批评得当。作者运用“引用”法,在篇末点题,不但突出主题,而且使主题得以升华,带有普遍意义。第二,结尾。引用古语结尾,留有余味,发人联想。第三,精警。此文所引用的古语,一共两句八字精炼深刻可以说是优美的“警句”,比用作者自己的话来叙述要精炼生动得多,从而节省了文字,效果也好得多。
《书戴嵩画牛》创作背景:
此文作于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其时苏轼因父丧归蜀。一说此文创作时间不详,可能是元祐年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所作。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月8日-11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蜀中有一位杜处士,喜好书画,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其中有戴嵩画的《斗牛图》一幅,他特别喜爱,于是用锦缎作画套,又用玉装饰卷轴,并经常随身携带。
有一天,他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道:“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吗?牛在互相争斗时,力量用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错了。”杜处士笑了笑,认为牧童的话是对的。古人说:“种田要问耕种的奴仆,织布要问织绢的婢女。”这个道理是不变的。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他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成百件,有戴嵩画的《牛》一幅,他特别喜爱,用锦囊盛起来,用玉石作画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有一天晾晒书画,一个牧童看到了这幅画,拍手大笑说:“这画上画的是角斗的牛呀,牛在角斗时力量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后腿中间,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画错了啊!”隐士笑了,认为牧童说得对。有句古话说:“耕地应当去问种庄稼的农民,织布应当去问纺纱织布的婢女。”这句话是不可改变的。
杜处士:姓杜的读书人。
宝:这里是动词,珍藏。
囊:袋子,此处指画套。用彩锦做装画的袋子,用玉石做卷画的轴子。
曝:晾、晒。
搐:抽搐,收缩。
掉:摇着尾巴。掉,摆动,摇动。
然:认为xx是对的.。
所宝:所珍藏的画。
戴嵩:唐代画家。
锦襄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盛起来。
拊掌:拍手。
翘起尾巴。
从杜处士角度的收获:要谦虚,乐于接受正确意见;
从戴嵩角度的收获:做任何事都应该尊重事实,不能想当然;
从牧童角度的收获:要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文章最后引用古语的作用:通过引用手法来加以说明本文的中心思想。做任何事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正如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
画牛必须懂得牛的习性;做其他事也应该先了解各种实际的情况。即使是名家的创作,也应该以真实的事理为依据。文章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也就是5个字:实践出真知。
在这富饶的锦官城,有位姓杜的先生文采好,画也画得不错,据说堪比当年曹子建七步成诗;颜真卿书法气势遒劲;就连画的帝王相都说有阎立本之风……自己写得好,画得巧不说,还特爱收藏天下书画,名家真迹。传说有百余真迹专门放在一个书画轩中,但最爱的是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的《牛》,他常常把牛装进蜀锦中,用美玉做轴带在身上。
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杜处士又拿出他百年难见的名家字画来晒太阳,这哪是晒书画,分明是名家书画博物馆展览会。
晒过三旬,放牛娃甩着它的牛鞭,哼着小曲,溜溜哒哒的,从杜处士的展览会会场前走过。一眼看到那字画。咦?是什么?哦!杜先生晒画了!看看!一进院子,就如同进了中国地图一样,每个图都是一幅山水,一幅山水一幅诗,最中间有两头牛,正是那《牛》。
牧童走到《牛》跟前,处士正在欣赏……
“啊哈哈哈哈~”牧童一边拍着手,一边仰天大笑说,“这幅画画的分明是二牛相斗啊,两牛打架力气全在角上,牛尾巴应夹在牛后腿间的,如今画的牛尾飞扬,错了错了!”
处士听后,微笑着点头认同牧童的话。
古话说得好:耕种应该问农民,织布应当问织布的婢女,这是不可否认的真理啊!
这是一个关于《斗牛图》的故事是一位处士和一位刚钓完鱼的牧童之间的争吵,他们吵得不可开交,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他们发生了这样的冲突?
在四川有一个杜处士,他非常喜爱收藏一些价值连城的名书名画,他并不是为了拿出去炫耀的,他是每天都会欣赏这些书画。他所珍藏的画卷书籍有上百多种之多。其中有一幅对杜处是很重要的画,是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处世尤其珍爱这幅画,这幅画的画轴是用碧绿的玉做成的,他竟然还用锦缎做化囊收藏这幅画,对于当时那个朝代来说,只有富人用它来做衣服,没想到杜处士,用这么昂贵的布料来给他这幅最珍爱的画作画囊,看来这幅画的地位对他来说不一般,他怕有人打这幅画主意,还经常把它随身带着,以防万一弄丢。
在阳光明媚的一天,他把书画拿到太阳底下晒,让书画里一些不干净的灰尘清理掉。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刚从河边钓完鱼的牧童,慢慢悠悠地走过来,顺便撇了杜处士的画,一眼便拍着手仰天大笑的说:“这幅画画的是斗牛图吧!”处事笑了士“正是。”牧童理直气壮地说:“斗牛的时候,牛的力气都用在了角上,尾巴应该是紧紧的驾在两个腿中间,为什么这幅画画的牛的尾巴却在摆动呢?是不是画错了呀?”处士又笑了笑说:“说的好像有道理,但是唐代作者戴嵩这样话肯定他有他的道理,不能给别人随便乱改。”“那他就是画错了,你也不能让这个错误让更多人知道,忽略了正确答案”牧童不服地说,“那这么画肯定是有他的特点,有可能他这幅画出名,正是因为它斗牛时牛的尾巴是摆动的。”牧童慢慢的被处士说服,度处是认真地对他说:“你得懂得一个明白,耕种的事情应该去问男仆支部的事情应该去问女仆这个道理是不可以改变的呀!所以这幅画的道理跟这个一样,作者肯定有当时有自己的想法,你肯定也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做。所以每个人做一件事都是有目的性的。”牧童听后非常高兴,因为她用自己的错误换来一个道理,因为这个道理让牧童知道了很多,所以牧童长大后当上了大官,他心里一直记得杜处士告诉她的那句话,永远不会忘记。
传说,在四川有一位有才能却不想当官的杜处士,这人非常喜爱画书画和收集书画。不管是从哪里的,只要是上好的书画,他都会收藏起来。所以,他的书画收集了上百幅。
这位杜处士有一幅画非常珍爱,那幅画便是唐代著名大画家,戴嵩,画的两只牛相斗的场面,名叫《斗牛图》。杜处士用上好的锦锻和金条,用十分珍贵的玉把它珍藏在里面。十分珍惜,一般都装进画囊,背在自己身上,基本不离身。
有一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杜处士的心情也跟着这大好的天气变好,于是就想着:“今天的阳光不错,正好借此机会晒晒我的书画,好几天没有把它们拿出来了。”杜处士刚好想到了非常珍爱那幅斗牛的画,便拿出来晒上。谁知,刚刚晒上,一个放牛回来碰巧路过的小牧童看见了这幅《斗牛图》,不禁拍手哈哈大笑起来,杜处士心中疑问起来,眉头一皱,问:“这位小少年可是发现了什么?”牧童笑着回答说:“这幅画是画的可是斗牛。牛相斗的时候,力气全都用在牛角上,尾巴则是必然紧紧夹在大腿中间的。可是您看,这两头牛的尾巴却悠闲的摇来摇去。这未免也太荒唐了吧!”杜处士想了想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笑了笑。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句话叫“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就是耕种的事情应该去请教耕种的人,纺织的事情应该问纺织的婢女。这句话的道理自然是不可改变的。
从此之后,杜处士都会细心观察,认真。对待事情都是从实际方面去考虑。不在迷信大作家的都是优秀的。
★ 素书原文以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