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诗人陆游简介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snde0806449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现实主义诗人陆游简介(共含7篇),希望能帮助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snde0806449”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现实主义诗人陆游简介

篇1:现实主义诗人陆游简介

现实主义诗人陆游简介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是愤青,换在今天,他肯定会去砸方正县的所谓日本开垦团纪念碑的。淮河以北那片从未谋面的山河让他梦牵魂绕,“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每到深夜,他床头的佩剑便会调整为振动,振荡出他内心深处报国杀敌的信息。

然而,悲愤没有任何改变现实的能量,那个浮在西湖烟波上的王朝,依旧歌舞几时休。

悲愤到62岁了,也该实现能量转换,往干实事的方向转。机会似乎来临:早春二月,他来到杭州,宋孝宗接见了他。然而,精英接见愤青,只讲山水,不提山河。孝宗说:“你去严州当官,那里山水好呀,可以从事文学创作。”第二次接见,谈文学:“你笔力很好。”领导跟你谈文学,谈山水,意味着打算不给你什么事做。

陆游累了,感叹人世的味道,像薄纱一般薄,明知如此,却还要骑马来京城做客。是谁让他觉得凉了?是南宋高层对整个国家失去责任心的那一份麻木。这个政权已经在南方完全本土化,完全忘却了它对整个国家应有的一份责任感。

无情的雨无情的杏花

心凉的人对深夜的雨特别敏感,碎的雨,碎的声,碎的心,纠缠一夜。雨却无情,让听雨的人伤心一夜,自己却做出一份绚烂的.答卷:杏花。真是无情的雨,无情的你,无情的杏花。

深巷响起“卖杏花啰,雨后杏花啰”的吆喝,愤青陆游不能杀敌,只好写字、品茶,用短纸书写斜斜的草书,茶水上泛起白乳般的泡沫。草书与爱国不相干,茶乳与江山没关系,陆游似乎要脱离愤青的角色,与现实妥协,要玩文化了。

现实是什么呢?是一片污浊的风尘。灵魂是什么呢?是他身上尚未染尘的白衫素衣。首都空气风气都污浊,哎,我洁白的衣裳,我洁白的灵魂,我们不在这里漂了,趁着清明还未到,回家吧。不肯在污浊中沐浴,陆游仍然是愤青。

篇2:诗人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绍兴二十三年(1153),他到临安应进士试,因“喜论恢复”,受到秦桧的忌恨,复试时竟被除名。直到秦桧死后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宋孝宗即位之初,他被召见,赐进士出身。历任镇江、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福建及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劾去职,归老山阴故乡。他“身杂老农间”,为农民送医送药,与农民结下浓厚的情谊。嘉定二年(1210),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他生当民族矛盾尖锐、国势危迫的时代,他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今存诗,将近万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毛晋《放翁词跋》说:“杨用修(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秦观),雄慨处似东坡。’予谓超爽处更似稼轩耳。”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饬。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派的一个光辉代表。他的作品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获得了重要地位。他继承并发摺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在当时和后代的文坛上产生了深刻影响。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传世。本文选其诗十一首:《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病起书怀》、《关山月》、《夜泊水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其词五首:《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鹊桥仙》(茅檐人静)、《钗头凤》(红酥手);其文一篇:《游小孤山记》。

陆游古诗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绿树暗长亭。几把离尊。阳关常恨不堪闻。何况今朝秋色里,身是行人。

清泪浥罗巾。各自消魂。一江离恨恰平分。安得千寻横铁锁,截断烟津。

定**(进贤道上见梅赠王伯寿)

_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_恨两相催。

南乡子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它乡胜故乡。

南乡子

早岁入皇州。尊酒相逢尽胜流。三十年来真一梦,堪愁。客路萧萧两鬓秋。

蓬峤偶重游。不待人嘲我自羞。看镜倚楼俱已矣,扁舟。月笛烟蓑万事休。

满江红

危堞朱栏,登览处、一江秋色。人正似、征鸿社燕,几番轻别。缱绻难忘当日语,凄凉又作它乡客。问鬓边、都有几多丝,真堪织。

杨柳院,秋千陌。无限事,成虚掷。如今何处也,梦魂难觅。金鸭微温香缥渺,锦茵初展情萧瑟。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

满江红(夔州催王伯礼侍御寻梅之集)

疏蕊幽香,禁不过、晚寒愁绝。那更是、巴东江上,楚山千叠。_帽闲寻西瀼路,亸鞭笑向南枝说。恐使君、归去上銮坡,孤风月。

清镜里,悲华发。山驿外,溪桥侧。凄然回首处,凤凰城阙。憔悴如今谁领略,飘零已是无颜色。问行厨、何日唤宾僚,犹堪折。

感皇恩(伯礼立春日生日)

春色到人间,彩_初戴。正好春盘细生菜。一般日月,只有仙家偏耐。雪霜从点鬓,朱颜在。

温诏鼎来,延英催对。凤阁鸾台看除拜。对衣裁稳,恰称_纹新带。个时方旋了、功名债。

感皇恩

小阁倚秋空,下临江渚。漠漠孤云未成雨。数声新雁,回首杜陵何处。壮心空万里,人谁许。

黄合紫枢,筑坛开府,莫怕功名欠人做。如今熟计,只有故乡归路。石帆山脚下,菱三亩。

好事近(寄张真甫·十二之一)

_雁未成归,肠断宝筝零落。那更冻醪无力,似故人情薄。

瘴云蛮雨暗孤城,身在楚山角。烦问剑南消息,怕还成疏索。

好事近(十二之二)

风露九霄寒,侍宴玉华宫阙。亲向紫皇香案,见金芝千叶。

碧壶仙露酝初成,香味两奇绝。醉后却骑丹凤,看蓬莱春色。

好事近(次宇文卷臣韵·十二之三)

客路苦思归,愁似茧丝千绪。梦里镜湖烟雨,看山无重数。

尊前消尽少年狂,慵著送春语。花落燕飞庭户,叹年光如许。

好事近(十二之四)

岁晚喜东归,扫尽市朝陈迹。拣得乱山环处,钓一潭澄碧。

卖鱼沽酒醉还醒,心事付横笛。家在万重云外,有沙鸥相识。

好事近(十二之五)

华表又千年,谁记驾云孤鹤。回首旧曾游处,但山川城郭。

纷纷车马满人间,尘土污芒_。且访葛仙丹井,看岩花开落。

好事近(十二之六)

挥袖别人间,飞蹑峭崖苍壁。寻见古仙丹灶,有白云成积。

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夜半忽惊奇事,看鲸波暾日。

好事近(十二之七)

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好事近(登梅仙山绝顶望海·十二之八)

挥袖上西峰,孤绝去天无尺。拄杖下临鲸海,数烟帆历历。

贪看云气舞青鸾,归路已将夕。多谢半山松吹,解殷勤留客。

好事近(十二之九)

小倦带余酲,淡淡数棂斜日。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少年莫笑老人衰,风味似平昔。扶杖冻云深处,探溪梅消息。

好事近(十二之十)

觅个有缘人,分付玉壶灵药。谁向市尘深处,识辽天孤鹤。

月中吹笛下巴陵,条华赴前约。今古废兴何限,叹山川如昨。

好事近(十二之十一)

平旦出秦关,雪色驾车双鹿。借问此行安往,赏清伊修竹。

汉家宫殿劫灰中,春草几回绿。君看变迁如许,况纷纷荣辱。

好事近(十二之十二)

秋晓上莲峰,高蹑倚天青壁。谁与放翁为伴,有天坛轻策。

铿然忽变赤龙飞,雷雨四山黑。谈笑做成丰岁,笑禅龛榔栗。

鹧鸪天(送叶梦锡·七之一)

家住东吴近帝乡。平生豪举少年场。十千沽酒青楼上,百万呼卢锦瑟傍。

身易老,恨难忘。尊前赢得是凄凉。君归为报京华旧,一事无成两鬓霜。

鹧鸪天(葭萌驿作·七之二)

看尽巴山看蜀山。子规江上过春残。惯眠古驿常安枕,熟听阳关不惨颜。

慵服气,懒烧丹。不妨青鬓戏人间。秘传一字神仙诀,说与君知只是顽。

鹧鸪天(七之三)

梳发金盘剩一窝。画眉鸾镜晕双蛾。人间何处无春到,只有伊家独占多。

微步处,奈娇何。春衫初换麹尘罗。东邻斗草归来晚,忘却新传子夜歌。

鹧鸪天(七之四)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鹧鸪天(七之五)

插脚红尘已是颠。更求平地上青天。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船。醉听风雨拥蓑眠。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

鹧鸪天(七之六)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渺,舻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鹧鸪天(薛公肃家席上作·七之七)

南浦舟中两玉人。谁知重见楚江滨。凭教后苑红牙版,引上西川绿锦茵。

才浅笑,却轻颦。淡黄杨柳又催春。情知言语难传恨,不似琵琶道得真。

蓦山溪(送伯礼)

元戎十乘,出次高唐馆。归去旧鹓行,更何人、齐飞霄汉。瞿唐水落,惟是泪波深,催叠鼓,起牙樯,难锁长江断。

春深鳌禁,红日宫砖暖。何处望音尘,黯消魂、层城飞观。人情见惯,不敢恨相忘,梅驿外,蓼滩边,只待除书看。

蓦山溪(游三荣龙洞)

穷山孤垒,腊尽春初破。寂寞掩空斋,好一个、无聊底我。啸台龙岫,随分有云山,临浅濑,荫长松,闲据胡床坐。

三杯径醉,不觉纱巾堕。画角唤人归,落梅村、篮舆夜过。城门渐近,几点妓衣红,官驿外,酒垆前,也有闲灯火。

木兰花(立春日作)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唐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_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朝中措(梅)

幽姿不入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

江头月底,新诗旧梦,孤恨清香。任是春风不管,也曾先识东皇。

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怕歌愁舞懒逢迎。妆晚托春酲。总是向人深处,当时枉道无情。

关心近日,啼红密诉,剪绿深盟。杏馆花阴恨浅,画堂银烛嫌明。

朝中措

冬冬傩鼓饯流年。烛焰动金船。彩燕难雪前梦,酥花空点春妍。

文园谢病,兰成久旅,回首凄然。明月梅山笛夜,和风禹庙莺天。

临江仙(离果州作)

鸠雨催成新绿,燕泥收尽残红。春光还与美人同。论心空眷眷,分袂却匆匆。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半廊花院月,一帽柳桥风。

蝶恋花(离小益作)

陌上箫声寒食近。雨过园林,花气浮芳润。千里斜阳钟欲暝。凭高望断南楼信。

海角天涯行略尽。三十年间,无处无遗恨。天若有情终欲问。忍教霜点相思鬓。

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

蝶恋花

水漾萍根风卷絮。倩笑娇颦,忍记逢迎处。只有梦魂能再遇。堪嗟梦不由人做。

梦若由人何处去。短帽轻衫,夜夜眉州路。不怕银缸深绣户。只愁风断青衣渡。

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清商怨(葭萌驿作)

江头日暮痛饮。乍雪晴犹凛。山驿凄凉,灯昏人独寝。

怨机新寄断锦。叹往事、不堪重省。梦破南楼,绿云堆一枕。

水龙吟(荣南作)

樽前花底寻春处,堪叹心情全减。一身萍寄,酒徒云散,佳人天远。那更今年,瘴烟蛮雨,夜郎江畔。漫倚楼横笛,临窗看镜,时挥涕、惊流转。

花落月明庭院。悄无言、魂消肠断。凭肩携手,当时曾效,画梁栖燕。见说新来,网萦尘暗,舞衫歌扇。料也羞憔悴,慵行芳径,怕啼莺见。

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潮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秋波媚

曾散天花蕊珠宫。一念堕尘中。铅华洗尽,珠玑不御,道骨仙风。

东游我醉骑鲸去,君驾素鸾从。垂虹看月,天台采药,更与谁同。

采桑子

宝钗楼上妆梳晚,懒上秋千。闲拨沈烟。金缕衣宽睡髻偏。

鳞鸿不寄辽东信,又是经年。弹泪花前。愁入春见十四弦。

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沁园春(三荣横溪阁小宴)

粉破梅梢,绿动萱丛,春意已深。渐珠帘低卷,筇枝微步,冰开跃鲤,林暖鸣禽。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浊酒一尊和泪斟。凭栏久,叹山川冉冉,岁月骎骎。

当时岂料如今。漫一事无成霜鬓侵。看故人强半,沙堤黄合,鱼悬带玉,貂映蝉金。许国虽坚,朝天无路,万里凄凉谁寄音。东风里,有灞桥烟柳,知我归心。

沁园春

一别秦楼,转眼新春,又近放灯。忆盈盈倩笑,纤纤柔握,玉香花语,雪暖酥凝。念远愁肠,伤春病思,自怪平生殊未曾。君知否,渐香消蜀锦,泪渍吴绫。

难求系日长绳。况倦客飘零少旧朋。但江郊雁起,渔村笛怨,寒_委烬,孤砚生冰。水绕出围,烟昏云惨,纵有高台常怯登。消魂处,是鱼笺不到,兰梦无凭。

沁园春

孤鹤归飞,再过辽天,换尽旧人。念累累枯冢,茫茫梦境,王侯蝼蚁,毕竟成尘。载酒园林,寻花巷陌,当日何曾轻负春。流年改,叹园腰带剩,点鬓霜新。

交亲。散落如云。又岂料如今余此身。幸眼明身健,茶甘饭软,非惟我老,更有人贫。躲尽危机,消残壮志,短艇湖中闲采莼。吾何恨,有渔翁共醉,溪友为邻。

忆秦娥

玉花骢。晚街金辔声璁珑。声璁珑。闲_乌帽,又过城东。

富春巷陌花重重。千金沽酒酬春风。酬春风。笙歌园里,锦绣丛中。

汉宫春(张园赏海棠作,园故蜀燕王宫也)

浪迹人间。喜闻猿楚峡,学剑秦川。虚舟泛然不系,万里江天。朱颜绿鬓,作红尘、无事神仙。何妨在,莺花海里,行歌闲送流年。

休笑放慵狂眼,看闲坊深院,多少婵娟。燕宫海棠夜宴,花覆金船。如椽画烛,酒阑时、百炬吹烟。凭寄语,京华旧侣,幅巾莫换貂蝉。

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平川。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_。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何事又作南来,看重阳药市,元夕灯山。花时万人乐处,_帽垂鞭。闻歌感旧,尚时时、流涕尊前。君记取,封侯事在,功名不信由天。

月上海棠(成都城南有蜀王旧苑,尤多梅,皆二百余年古木)

斜阳废苑朱门闭。吊兴亡、遣恨泪痕里。淡淡宫梅,也依然、点酥剪水。凝愁处,似忆宣华旧事。

行人别有凄凉意。折幽香、谁与寄千里。伫立江皋,杳难逢、陇头归骑。音尘远,楚天危楼独倚。宣华,故蜀苑名。

月上海棠

兰房绣户厌厌病。叹春酲、和闷甚时醒。燕子空归,几曾传、玉关边信。伤心处,独展团窠瑞锦。

熏笼消歇沈烟冷。泪痕深、展转看花影。漫拥余香,怎禁他、峭寒孤枕。西窗晓,几声银瓶玉井。

篇3:爱国诗人陆游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生平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

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官至宝章阁待制。 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文学成就

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陆游的著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全国课标卷)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

美食

人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的诗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位精通烹饪的专家,在他的诗词中,咏叹佳肴的足足有上百首,还记述了当时吴中(今苏州) 和四川等地的佳肴美馔,其中有不少是对于饮食的独到见解。

陆游的烹饪技艺很高,常常亲自下厨掌勺,一次,他就地取材,用竹笋、蕨菜和野鸡等物,烹制出一桌丰盛的宴席,吃得宾客们“扪腹便便”,赞美不已。他对自己做的葱油面也很自负,认为味道可同神仙享用的“苏陀”(油酥)媲美。他还用白菜、萝卜、山芋、芋艿等家常菜蔬做甜羹,江浙一带居民争相仿效。

陆游在《洞庭春色》一诗中说,有“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的句子,这“玉脍”指的就是隋炀帝誉为“东南佳味”的“金齑玉脍”。“脍”是切成薄的鱼片;“齑”就是切碎了的腌菜或酱菜,也引申为“细碎”。“金齑玉脍”就是以霜的后白色的鲈鱼为主料,拌以切细了的色泽金黄的花叶菜。“丝莼”则是用莼花丝做成的莼羹,也是吴地名菜。陆游在诗中称赞的`这些菜肴,在当时确实都是名菜。陆游,是一位不亚于苏东坡的业余烹饪大师。在他的诗词中,咏叹烹饪的有上百首。例如记录他会做饭(面)菜(羹)的诗句就有“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即是说自己用葱油做成的面条是天上苏陀(即酥)一样。他在《山居食每不肉戏作》的序言中记下了“甜羹”的做法:“以菘菜、山药、芋、菜菔杂为之,不施醢酱,山庖珍烹也。”并诗日:“老住湖边一把茅,时话村酒具山肴。年来传得甜羹法,更为吴酸作解嘲。”“今日山翁自治厨,嘉肴不似出贫居,白鹅炙美加椒后,锦雉羹香下豉初。箭出脆甘欺雪菌,蕨芽珍嫩压春蔬。平生责望天公浅,扪腹便便已有余”。由此可见,陆游是很会烹饪,又爱烹饪的。

正是因为陆游欣赏这些家乡名菜名点,所以当他宦游蜀地之时,不时要通过怀念家乡菜点来抒发他的恋乡之情,写出了“十年流落忆南烹”的诗句。

感情生活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 。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钗头凤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

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诗人七十五岁时,住在沈园的附近,这年唐琬逝去四十年,“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重游故园,挥笔和泪作《沈园》诗:(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烟雨沈园中,恍恍惚惚间,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诗人,正缓步踱过伤心桥,踯躅在满地落叶中。已无蝉声,也无画角,只有一个默然凝望断墙柳絮的老人。

诗人八十一岁,又作梦游沈氏园亭诗,写下了两首诗:

其一是: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是: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这两首诗以梅花作为主要意象关联到一起,既表达自己的情操“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老而弥坚,至死不变,也寓示唐琬高洁的品行,坚韧的节操,更表现出两人的爱情,尽管经历了尘世风霜,天荒地老,但不变依旧。

诗人八十四岁,离逝世只一年,再次重游沈园,怀念唐琬,此情至死难忘。

《春游》诗云:沈家园里花如锦, 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 不堪幽梦太匆匆。

自知不久于人世,仍然念念不忘当日眷侣,这一梦长达五十年——半个世纪,虽然仍自感匆匆,却赢得了天长地久,这正是诗人高尚的情操与崇高的精神境界。

从那首脍炙人口的《钗头凤》词、传说中唐琬的唱和开始,加上他几十年后陆续以沈园为题悼念唐琬的几首诗,陆游用自己的一生写下了一段流芳百世、凄婉感人的爱情悲剧。

陆游以梅花自喻,然而城南小陌的那株梅花,难道不是他情系一生的唐婉吗?她心如日月,情比金坚,似一朵高洁清雅的白梅,为情而落。这朵白梅,就落在陆游的心里,从此,不再寂寞无主,不再黄昏独自愁。就这样,为了一段承诺,他活到白发苍苍,只为守护那株清冷、冰洁的梅花。

篇4:南宋诗人陆游简介及代表作

陆游(1125年—12),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篇5:南宋诗人陆游简介及代表作

陆游一生创作颇丰,据汲古阁所刻《陆放翁全集》,计有《渭南文集》50卷(其中包括《入蜀记》6卷,词2卷);《剑南诗稿》85卷(其中有古近体诗9138首);《放翁遗稿》3卷;《南唐书》18卷;《老学庵笔记》10卷;《家世旧闻》8则;《斋居纪事》36则。另有《续笔记》2卷、《高宗圣政草》 1卷、《陆氏续集验方》 2卷、《感知录》 1卷、《清尊录》 1卷、《绪训》 1卷、《放翁家训》等。[137] 体裁作品集代表作品

散文《老学庵笔记》《渭南文集》《南唐书》《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烟艇记》《书巢记》《论学二王书》《家世旧闻》《斋居纪事》《放翁家训》《高宗圣政草》《感知录》《清尊录》《绪训》《陆氏续集验方》 《入蜀记》《祭雷池神文》

诗歌《剑南诗稿》《放翁逸稿》《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黄州》《冬夜读书示子聿》《书愤》《示儿》《诉衷情》《枕上作》《梅花绝句》《临安春雨初霁》《金错刀行》《病起书怀》 《冬夜读书示子聿》《沈园二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秋思》《夜泊水村》《庵中晚思》《剑门道中遇微雨》《观大散关图有感》《赠洞微山人》

词《放翁词》《渭南词》《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钗头凤·红酥手》《卜算子·咏梅》《谢池春·壮岁从戎》《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南乡子·归梦寄吴樯》《临江仙·离果州作》《鹧鸪天·懒向青门学种瓜》《鹊桥仙·一竿风月》《汉宫春·初自南郑来成都作》《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书法——《怀成都诗卷》[138] 《怀成都十韵诗卷》[139] 《致仲躬侍郎尺牍》[140] 《桐江帖》[141] 《长夏帖》[142] 《北齐校书图跋》[143] 《尊眷帖》[144] 《秋清帖》[145] 《诗境》[146] 《苦寒帖》[147] 《上问帖》[148]

篇6:南宋诗人陆游简介及代表作

杨慎:(陆游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

朱熹:放翁老笔尤健,在当今推为第一流。[126]

杨万里: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127]

叶绍翁: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

陈訏:放翁一生精力尽于七律,故全集所载,最多最佳。[128]

袁宗道:(陆诗)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129]

刘克庄:《三百篇》寂寂久,九千首句句新。譬宗门中初祖,自过江后一人。[130]

赵翼:宋诗以苏、陆为两大家,后人震于东坡之名,往往谓苏胜于陆,而不知陆实胜苏也。(陆游诗)少工藻绘,中务宏肆,晚造平淡。朝廷之上,无不已划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愤。[

篇7: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生平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侵略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熏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婉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入敕令所,为删定官。孝宗即帝位,赐进士出身。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六年,起通判夔州。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府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说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虽然陆游满怀报国赤诚,但因朝廷无意进取,他复国的壮志一直无法得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聘陆游为幕僚,为成都路安抚司参议官。陆与范年岁相近,且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致引起同僚讥讽;又因复国抱负和个人功名长久无法伸展,故稍稍放纵轻佻,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自我嘲解。淳熙五年,提举福建路常平茶盐。淳熙六年,改提举江南西路。淳熙十三年,知严州。淳熙十五年,担任军器少监。

之后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家居时“眼明身健何妨老,饭白茶甘不觉贫。”因为养生有术,嗜食薏仁和木耳,到了晚年,依然耳聪目明。庆元五年(1199年),陆游曾为韩侂胄写《南园记》,据称韩侂胄命四夫人擘阮琴起舞。在勉励韩侂胄勿忘抗金中兴。。期间虽仍有向朝廷提出抗胡作战的主张,但始终遭受非议。最后于在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阳历为公元1210年1月26日)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世长辞,享年85岁。

诗词

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之情至死不渝,也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死前曾作《示儿》一绝:“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堪称是最能表现陆游创作精神的代表作。

他的诗产量极多,至老仍然创作不懈。实际上创作了一万多首,经他自己删除淘汰之后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第二期为46-54岁,诗约2400多首。此时期因深入军旅生活,诗风变为豪放壮阔,爱国思想也更加提升。此一时期诗歌创作的成熟和丰富,奠定了他作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诗大致可分为三期:

第一期为少年到中年(46岁),时期最长但留存作品最少,约200首,因陆游将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绘”的作品删除淘汰的关系。

第三期为蛰居家乡到逝世,现存诗6500首。数量之所以较多是由于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缘故。此时期与农民接触较多,再加上宦海沉浮饱经忧患,并且其年事已高,因此风格转为清旷淡远的田园风格和苍凉的人生感慨。

不过即使诗风前后转变了三次,但是他诗中还是充满强烈的爱国情感,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与传颂千古的原因。其他也有较为平淡、清丽、甚至是奇谲的作品(诗集中有数百首记梦的诗),不过那是少数。

《关山月》、《书愤》、《金错刀》、《农家叹》、《黄州》、《长歌行》等,均为其代表作。

另也工于词,纤丽处似于秦观,雄快处似于苏轼,超爽处更肖辛弃疾。以《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卜算子》(驿外断桥边)等最为著名。

他的文学理论也具有相当影响力,主张诗文为发泄人心郁闷的利器,又主张养气以求工。

陆游简介

诗人王维简介

诗人刘长卿简介

诗人李白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读后感

陆游的简介

王维诗人的简介

爱国诗人陆游的诗句

爱国诗人陆游小学作文

陆游与朱熹简介

现实主义诗人陆游简介(精选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现实主义诗人陆游简介,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