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精品5篇)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篇1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其史料之丰富,文字之生动,叙事之完整,描写之深刻,在历朝《史记》中则佼佼者。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字子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也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家。他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太史令。生于史官世家,少年时就喜爱古代史书。后得读《左传》、《国语》、《世本》等史书,对各国兴衰和历史人物评价有初步了解。他游历各地,广泛搜集历史故事,吸取民间传说素材,熔各种典籍于一炉。司马迁的一生,忍受宫刑的屈辱,发愤著书,前后共用了18年时间,完成《史记》一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
《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52万字。它以“纪”“传”“表”“书”分别叙述了历代帝王事迹、诸侯封事、重要人物言行、历法、天文、历算、地理、水利、交通、经济形势、民情风俗、天文现象、神话传说和历史人物等。从内容上看,它资料渊博、综合了战国至汉末的历史。从形式上看,它体制宏伟、结构严谨、语言简练、文笔生动。充分地体现了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史记》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思想和文学价值的史书。它生动真实地描绘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再现了整个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历史真实情况。同时,《史记》也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它提出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思想,批评了以世卿世禄制为基础的分封制,主张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此外,《史记》还总结了先秦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进步的历史观。
总之,《史记》是一部划时代的辉煌巨著,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的初步发展与成熟。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丰富的社会生活与广阔的社会图景,了解众多杰出历史人物的形象以及他们的宝贵品质和精神面貌,同时也可以深刻领会和学习丰富的社会思想和丰富的思想。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篇2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韩兆琦先生的《史记精讲》一书,受到了很大启发,其中的《屈原贾生列传》一文,给我的触动最大,
对于屈原,作者先写他的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
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壮烈牺牲。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所以屈原才表示:“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就这样,屈原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的诺言,其正直刚烈堪称千古之冠。
但是,合上书页,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当故国沦陷之时,向那滚滚汨罗江水纵身一跃,了却残生,当真是最好的选择么?在重新阅读过《史记》和《史记精讲》中的相关章节后,我对屈原以身殉国的做法有了更多的认识。我认为:当自己的国家深受外敌蹂躏之时,我辈青年当拍案而起、跳将出来,拼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奋斗,哪怕马革裹尸,血染沙场,也算死得其所!而不是丧失信心与勇气,独自徘徊于江湖一隅,毫无意义的轻易了结自己的生命。
话虽这样说,屈原的做法却仍值得后代永远尊敬,我认为:他的以身殉国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讲确有值得商榷之处,但他的精神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在这个喧嚣、轻浮的时代,当金钱的作用被夸大到一个令人瞠目的地步时,当爱国精神被大众所讥讽为“老土”时,当有识之士们惊呼“我们已经穷的就剩钱了”时,我们太需要屈原的精神了!他的正直、他的刚烈,他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高洁的品质,正是我们所极为欠缺的!所以,让我们暂时忘却身旁的浮华,闭上双眼,让思绪飞过千年的风霜,去聆听一下汨罗江畔那凄凉的歌声,与伟大的心灵做一次深入的对话吧!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篇3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是司马迁的一篇列传。屈原是湖北秭归人,作为一名湖北人,对这位伟人的历史我也非常感兴趣,今天特地开始读了一下原文。
屈原是芈性屈氏,古代的姓和我们今天的姓不一样,古代只有贵族才有姓,屈原和楚国王室都是芈姓。而屈是他的氏。《屈原贾生列传》中说屈原是楚平王的同姓,所以按照道理来说屈原是和楚国王室有血缘关系的。
他最先是楚怀王的左徒。因为才华出众,所以怀王一开始非常信任他。但是同朝为官的人为了争宠而害怕他的能力超过自己。于是他们想办法迫害屈原,他们在楚怀王的面前诬蔑屈原,这样楚怀王就开始渐渐疏远屈原。
由于屈原为人非常正直,用心对待他的君上。可是却被疏远,真是忠言逆耳。屈原被罢免以后,秦国想要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关系很好。秦惠王想要疏远楚国和齐国,于是派张仪去找楚怀王,张仪说如果楚国能够和秦国结盟去攻打齐国,秦国会把六百里的地方送给楚国。楚王听了以后答应了张仪,于是和齐国绝交。等到战后楚王准备去接收土地的时候。张仪却说自己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
之后楚王很生气,想要攻打秦国结果被秦军打败。后来秦国主动请求归还汉中向楚王求和,楚王只要求得到张仪。后来张仪用重金收买楚王的宠妃,张仪逃走了。之后秦昭王和楚国通婚,希望和楚王见面,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之国不能相信,结果怀王不听。最后楚怀王死于秦国。
屈原后来又被贬了,在万般无奈之下,投江自杀。《屈原贾生列传》让我体会到,一个国君如果只听片面之词,听不进真话的恶果。屈原忠心耿耿却落下一个投江自杀的下场。实在是非常可惜。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篇4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读书笔记
《史记》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有被人民深深爱戴的英雄,如屈原、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等;也有以强凌弱,窃取战果的奸雄,如项羽、刘邦、赵高、董卓、吕不韦等;还有各朝各代统治者。作者通过对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蔺相如。
在赵国强大的势力下,秦国不得不与赵王会晤。在会上,赵王把和氏壁送给了秦王。正当赵王命悬一线时,蔺相如利用自己的智谋和胆识,骗过了秦王和大臣们,并通过完璧归赵的壮举,为赵国挽回了颜面。赵王十分高兴,封蔺相如为大夫。这时的蔺相如官居赵国上大夫。
之后,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为了不让赵王颜面扫地,赵王让蔺相如随行。在会面中,蔺相如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勇敢精神,使秦王为赵王鼓瑟,并让廉颇在边境上等候,否则就让他有来无回。通过这些事件,充分展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不畏强暴的品质。
俗话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敌人难防,小人难防。在这本书中的人物都存在着小人。比如:秦王让赵王鼓瑟,并命人记录下来,这是一件杀鸡儆猴的事情。这不仅让赵王颜面扫地,还让廉颇有了谋反之举。当廉颇谋反时,蔺相如却早有准备,最终逃出了秦国的掌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做人要足智多谋、不畏强暴。不要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放弃自己的信仰。
史记的读书笔记200字篇5
《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杰作,由司马迁创作,成书于汉武帝时期。这本书记录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描绘了各种人物形象,展示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在《史记》中,司马迁以历史事件为线索,以人物传记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古代中国的历史画卷。他以严谨的史观,真实地记录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为我们提供了一部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书中,我特别喜欢的人物是项羽。他是一个英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将领,他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率领楚军与秦军作战,最终推翻了秦朝的统治。他的形象塑造得非常生动,让我感受到了他的英勇和坚韧。
此外,书中还有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如刘邦、韩信、张良等,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人物的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风貌,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从书中,我还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比如,我了解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也认识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些知识和内涵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丰富了我的文化素养。
总之,《史记》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史书,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文学经典。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历史知识和文化内涵,也感受到了古代中国的历史风貌和人文精神。我相信,这本书将会成为我人生中的一本宝贵财富。
★ 史记读书笔记
★ 史记项羽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