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江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摇乐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江南(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摇乐乐”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读江南

篇1:读江南

有淮河儿女踏风来,

一解任天游。

把越吴看过,

烟灵水秀,

光照层楼。

虽是红衰翠减,

神韵满河州。

跃越二江水,

奋进东流。

好一派形胜地,

入痴郎三梦,

处处收留。

叹年华岁尾,

无力载中州。

借佳酿。悠悠醉去,

等醒来。沐月上归舟。

秦淮过。倚窗回首,

恁个凝眸。

篇2:读江南有感

《感悟江南》读后感

曲径通幽,烟非烟,雾非雾,曲径通向幽深处。

胡同——一个熟悉的地理名词,早在几百年前就已经传遍大街小巷,到如今,这样怀旧的感觉已经显而易见了。

江南,人人都为之赞叹,为之俯首。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就是对江南的崇高赞美吗?在科技腾飞的今天,胡同早已被那宽阔的柏油马路所取代,惟有这个地方,胡同才如一张大网般,阡陌纵横,将江南的山水草木编织在了一起。

《感悟江南》,作者对江南的感悟让我也感同身受。朴实而清新的文笔,带领着我飞越江山,停驻到了江南最平凡朴实的一脚——胡同。我仿佛沉浸在了青石板被踩响的“吧嗒、吧嗒”的声音里,衬着幽暗的光线,土地上的饱经风霜和青苔的暗绿笼罩着我,令我陶醉,深深忘却我只是处在令一个时空的外乡人。这里是作者笔下的故乡,也是一个离家多年的浪子回家的第一感受。走进胡同,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也没有了身处外面世界的惶恐与陌生,有的`只是一片温馨与安宁。

当我身在外乡时,总不免会怀念起我的家乡。纵然我的家乡——彭州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城市,但是呆在这里,总是让我感到塌实,放心。

彭州不漂亮,也不繁华,但是它铭刻下了我十四年来所经历的一切,有我在风吹雨打时的身上,也有我沐浴阳光时的喜悦。

也许一提起彭州,许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把它和牡丹联系在一起,因为这里的牡丹盛景是全国乃至全天下数一数二的花卉美景。这里,被国人称做丹城。我很幸运地降生在了这里,同时,这里也是三国时期蜀国的范围之内。

我仿佛看见了刘备顶着风雪三顾茅庐时的真诚,也仿佛看见了诸葛亮巧布八阵图时的智慧与出师北伐时的勇猛忠诚。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时的故乡,我看到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英雄与英雄之间的锐斗以及江湖儿女之间的义气。

我爱我家乡的一切,不管我身在何方,它始终都让我魂牵梦萦。我将我的全然感情都寄托在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之中。正如作者回到江南,徘徊在胡同里的安宁与舒适的心境。

篇3:读江南有感

好一个江南春雨

“江南春雨,如烟似雾,迷迷茫茫;像蝉翼柔纱,轻轻地笼罩山川、田野、村庄;有时也淅淅沥沥,水溅珍珠;或者雨打新叶,潇潇终夜……”,这就是《江南春雨》展现给读者的一种单调而凄清的美、一种空濛而苍茫的美、一种生机勃勃而催人奋进的美。捧读《江南春雨》,就好像在欣赏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又好像在啜饮一杯香味浓郁的龙井茶,令人如醉如痴,回味无穷。

在这篇美文中,作者吴淮生通过对江南春雨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与爱恋之情,也由此牵出对金色童年的温馨回忆,表达了对春雨贵如油的高度赞美。

春雨,是令人向往的,自古及今,得到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描写和赞美。作者笔下的春雨,用诗一般的语言、画一般的意境,强烈地吸引着我,让我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濛濛细雨,落在脸上是一阵清凉;飘进嘴里,甜丝丝的;摸摸衣裳,湿漉漉的……”多么可爱的春雨,时时撩拨着我的心田,使我充满期待和幻想。我期待着春雨中“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萌芽;期待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温馨;期待着“沾衣欲湿杏花雨”的美妙;期待着雾锁山头山锁雾的朦胧;期待着云开雨霁彩虹的绚丽;期待着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的神奇……

一丝丝、一缕缕的春雨,牵出了作者的童年,也牵引着我回溯天真烂漫的童年。我生命的幼芽,也发端于风光秀丽的江南山村,春雨,或者说江南春雨,是我多么的亲切和熟悉的景色啊。推开回溯的心窗,我首先记起的,是文溪两岸的垂柳,海螺山的杜鹃,花台山公园的草坪,像五彩的珍珠串起童年的幸福故事。阳光明媚的春色是迷人的,而烟雾迷蒙的春雨,也在我稚嫩的心田里制造美好的童趣。绵绵春雨是嫦娥的泪,是吴刚的酒,是牛郎织女的汗珠,这是多么富有诗意的童话想像啊。我是个女孩子,童年中没有历经掏鱼捉虾的乐趣,但对春雨后的优雅风景和异常新鲜的空气,却是情有独钟。特别难忘的,是在春雨过后,我爬到海螺山顶,欣赏大自然的伟作,山村从沉睡中醒来,天空如擦拭过的浅蓝色玻璃,四周生机葱茏的群山,像一块巨大的绿丝绒盖在起伏的浪花上,绵延不断。

春雨不仅描绘着美丽的景色,而且还无私地滋润着这个美好的世界。在春雨的滋润下,竹笋破土而出,茶树漫出新绿,油菜花吐溢清香,所有在紧张地耕作的农民都从心里高呼,真是“春雨贵如油”哪!

合上书页,掩卷长思,脑子里萦回的绵绵春雨的画面挥之不去。我呷了一口浓茶,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想象的翅膀时而穿梭在山峦间,时而奔腾在云雾里,时而飘游在姹紫嫣红的花丛中,忽然我的眼前一亮,天空中架起一道绚丽的彩虹。我的心中豁然开朗,什么是江南春雨?不正是哺育我们长大的山山水水,不正是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父母亲人,不正是辛勤教育我们知识的各位老师吗?……是她们滋润着我们像雨后春笋一样的成长!

好一个江南春雨!

篇4:读江南有感

《忆江南》是一首意境十分优美的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作者以如画之笔描绘出一幅江南春景图,在人们记忆中留下难 忘的印象。

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 ——这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 知识,从 “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 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 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 与作者 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 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 “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当然不足之处有很多,我觉得在板书部分处理得不够巧妙,我在 画简笔画时占用了一定的时间,如果我画时同时也让学生在本上画, 比比看谁画得好,给学生充分的展示机会,一定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 果。另外学生对诗词的朗读技巧掌握还不够好,今后应加强指导。

篇5: 读《春尽江南》有感

读《春尽江南》有感

春尽江南,人归何处。

《春尽江南》是格非江南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故事延续了《人面桃花》、《山河入梦》,讲述了谭功达之子谭端午的人生。故事曲折跌宕,读后令人哀婉神伤。

端午作为一名诗人,邂逅秀荣后人生的改变,是自己不愿正视却又不得不正视的。总认为事与愿违的端午,从不曾珍视自己的妻子,他在外面招蜂引蝶,整日无所事事,被离奇的诗人狂魔控制着,维护着这个时代诗人仅有的尊严。可端午忽略了一点,诗人也是人,在追求唯美、诗意的人生道路上,应该珍惜身边的点滴所有。正因为是诗人,才更应该把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诗意化,在原本就苦难的人生中注入蜂蜜似的甜浆。但端午的基因遗传(可以这么说),注定他不是一个墨守陈规的人。直至妻子隐瞒病情、两人离婚、妻子离去,端午才意识到自己对妻子的爱是那么深。

端午的妻子李秀容(后改名为庞家玉),在献身于端午后,天真地以为生活有了寄托,可以不再孤苦无依下去了。可随之而来的却是端午的离奇失踪。发着高烧的.秀容迈着沉重的步子向学校走,每走一步,都是人生满满的耻辱。正如她自己说的:我的人生,现在看来就是这么一个薄薄的膜。其中只有耻辱。

和端午意外重逢后,家玉毅然离开了唐燕升,开始了如同打了鸡血一样的人生。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一直想要冲破桎梏,挽留生命最后的尊严。可是,死的尊严留下了,却是以死亡来交换的。

书中还有嫉恶如仇的春霞、典型的中国妇女张金芳等人物,她们或多或少就生活在我们周围,并在我们生活的不经意间,抬起一只脚,狠狠地踹上一顿。而她们自己,也无可厚非地会被别人狠狠地踹上一脚。因此,在她们出脚时,往往干脆、歹毒而不留痕迹。

生活就是这样。在一件事情上吃了亏,就要在另一件事情上找补回来。如若不然,人性的弱点从何处得以生根、发芽,以至于长成参天大树?

严重抑郁症患者绿珠、患有精神病的王元庆、被谋害至死的吉士,他们都曾经试图参破人生,可参悟人生的过程被认为是荒诞的,不得不接受世人异样的眼光。世人皆醉唯吾独醒,可醒来一看,世界早已不同!

篇6: 小镇古韵――读《文化苦旅――江南小镇》有感

小镇古韵――读《文化苦旅――江南小镇》有感

翻开《文化苦旅》这本书,一下子就被《江南小镇》这个题目吸引住了,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从心底油然而生。江南小镇,在我心目中,就是光滑的青石板路伴着青砖青瓦的古色古香的房子,还有随处可见的拱桥的身影,在一轮桥的倒影边,是一级级用青石铺起来的石阶,总有几个农家姑娘伴着欢声笑语在石阶上洗衣、洗菜。

余秋雨描写的江南小镇似乎比我想象的更好。在他的笔下,小镇多水多桥,石阶是从楼板下一级级伸出来的;姑娘蹲在石阶上洗脸打扮,还有从不远处的乌篷船上袅袅升起的一缕缕的白烟。河岸边又有石栏相映衬,石栏边三三两两地倚着几位老人,深邃的目光凝视着河面,仿佛要看穿小镇悠远的历史。

也许先生描写的才是最真实的江南小镇,我虽生于江南小镇,但现代化的进程早已冲刷去了小镇原有的古韵,只能在心底一遍遍勾勒小镇的模样。

如同先生之说,江南的小镇没有雀桥、乌衣巷的沧桑感,仅有的是那一份淡泊。江南的小镇不屑于荣华,因此没有磅礴的气势,有的只是幽幽的山林,悠悠的水流,自古以来都是这样,不曾有过升沉荣辱,只默默滋养一方土地,养活一方百姓。

江南的百姓是江南小镇的'代言,谁都不能否定他们的朴实、淳厚,即使他们比喧闹的都市人多金,也宁愿淡泊处世。他们的生活永远是忙碌而安静的。伴着清晨的炊烟,小伙子们系好衣带,解开系在码头上的绳索,踏上一条船,慢慢滑动双桨,悠闲地哼着江南小调,逢人便裂嘴笑着打招呼。他们驾着轻快的小船,漾起层层水波,驶向远方。撒网、收网、捞鱼,一天的劳动就如此简单。而妇女们则倚着窗,静看家人的船驶向远处,然后洗衣,织布,烧菜……

江南的小镇,没有多少道路,河流就成了小镇的血脉。的确,没了河流,就不叫多水的江南,柔情的江南。江南的河流纵横交错,河里来来往往穿梭不绝的船只,把小镇的各处都连接了起来。而河里纯净清澈的水则把人世的喧嚣、滔滔的名利全部冲洗荡涤,让心灵得以净化。

想着余秋雨笔下的江南,耳畔回荡起一首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我幻想自己坐于船上,穿过一个个桥洞,浅渚波光云影,扑面而来的空气带来的古意渗透全身……江南小镇的河总给人童年、故乡的感觉。

读完了全文,我忽然希望去踩踏青石路,舀舀小镇水,访访江南人,感受江南古镇的文化,看穿历史在小镇留下的倒影。

读江南的阅读心得

读《春尽江南》有感

古诗江南

江南 古诗

江南说课稿

《哀江南》..

江南古诗

《江南》教学反思

我叫江南

醉江南散文

读江南(锦集6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读江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