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颗最柔软的心随笔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liu00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那颗最柔软的心随笔(共含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liu000”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那颗最柔软的心随笔

篇1:那颗最柔软的心随笔

那颗最柔软的心随笔

从教多年,常常被冠以“温柔”一词。温柔的老师,温柔的母亲,温柔的女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世事的变迁,“温柔”一词的内涵也有了微妙的变化。从最初的“亲切和善”,丰富成了“儒雅内秀,富有涵养”,“温”和“柔”自成一种美妙的组合。再后来,渐渐地,情况日渐复杂,教育需要特色,教师需要强悍,不“跪着”教书,教师人格的高度就是教育的高度,新观念不断出现。于是“泼辣”“强悍”“女汉子”等等与“温柔”一词无形中形成了对比,似乎让人担心“温柔”会让教育走向一种幼稚、被动甚至无能的境地。

不承认自己的这种柔是一种懦弱无能。温柔是一种柔和,是一种大气的宽容、理解和等待。教育需要等待,温柔是一种不焦躁,所以,教育需要温柔。而所有的温柔,都因为有一颗柔软的心。

这颗心本不一定是从学校教育中所得,但谁能说教师的温柔不属于教育的内涵?

坚定地以为,温柔的影响力是正面的。每接手一个新班,学生们都会逐渐认同我的亲和温婉,有时会在闲暇之余对我说:老师好温柔,我喜欢这样的老师。或许因为那时还年轻。不惑之年后,有时会有问题显露出来:部分很有个性的学生会不理睬你的和颜悦色。向他们指出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无动于衷,甚至还有的说:语文有什么好学的呢,语文课也是完全可以不听的。当然,这些都是在背后说的`。但听到这样的话,原本柔情万端的那颗心,忽然就像被浇了场冷雨,变得冰凉而僵硬了。是的,学生认为可以不听语文课,主要责任在语文老师,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老师没把课上好。语文课原本是富有浪漫气息和诗意的,为何到了我这里就变得如此枯燥乏味?

但课还是原来的课,甚至自认为它比原来的课内容更充实,结构更精巧了,可如今演绎的效果就远不如年轻的时候。是时间改变了一切,是岁月这把杀猪刀在年已半百的脸上刻下了道道皱纹,让曾经意气风发的年轻女教师再也无法和从前一样在课堂上伶牙俐齿,霸气十足。老了,病怏了,思维模式旧了,反应慢了,说话吞吐起来,说错的地方也多起来了。自己都痛恨自己的迟钝,混乱……

那颗柔软的心不知不觉间冰冷了,僵硬了,孤寂了。

孤寂还在于要面对学生的“选修”。学生自然“选”年轻、漂亮或帅气、精通电脑、擅长时尚语的“80后”甚至“90后”,和他们窝在一起,谈论生活,称兄道弟,融洽而开心。那天,看着他们围着青春靓丽的小曹老师谈笑风生,自己只能静默地站立一旁,心生羡慕。课代表云燕走过来,将一颗话梅糖塞到我手里,轻轻说:“老师,和你交流一个问题。当我们因为简单幼稚而自以为是,甚至狂妄失礼时,您认为我们可以得到原谅吗?”

忽然就心头一热:善解人意的云燕,还是你最理解我。成长的你们需要等待,需要一颗柔软的心来呵护。

我会坚守自己的岗位,站好每一班岗。将近30个春秋,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变革,只让我更深地懂得:爱必须永远和教育共存,学习必须和生命同步,教育的道路上无老幼之别,所有的岗位都一样重要。无论你是否曾经优秀过、辉煌过,今天,站在讲台上,所有的老师都在同一个起跑点,要经历相同的磨难、相同的成长。这就是今天的教育,它依然需要温柔的力量,需要内心的从容平和,需要大气的宽容、理解,需要一颗柔软的心。

相信自己,便会永远怀藏那颗最柔软的教育之心。

篇2:触动了那颗心随笔作文

触动了那颗心随笔作文

听你宣布解散的时候,心似乎空了,只记得日渐沧桑的你,露出菊花般灿然的笑容。

我的老班姓张,是个约莫四十的男子,说实话,长的的确不怎么帅气,可是他却让我们全班的人都流泪了。

老班只教到我们初一毕业就不在教我们了,因为老班的母亲病了,很严重,老班把她送到了大医院,也辞去了教师之职。即使过去了一年,我们却仍旧记住了他的举止,行为,笑容。

老班很少笑的开怀,但他宣布解散的是后,却笑了,像钢铁铸就的.菊花一样。老班讲课很有激情(老板教的是数学),他的一贯宗旨是让我们班的所有人全部都会才可以。老班上课总是让我们学生讲题,他负责纠正,所以我们大家都在状态,因为害怕被叫到堂上却不会。再加上老班不爱批评同学,我们上课就很活跃,也有点小放肆,但都有分寸。

初二刚开始,要到学校报到,然后再在家里休息三天,老班说完一件件事情之后,笑了,笑的开怀,笑的灿然,我们也对着老师一笑,那是自然的,然而,结局总是不尽人意的。

老班接着说了一句话;初二我就不教大家了,大家保重。顿时,所有的笑容都僵硬了,仿佛时间停止了,只有老班再次笑了,不过,那笑不灿然了,只是一笑,毫无头绪的一笑......

我的心开始颤抖,那菊花构成的笑容触动的我的心。此时,如果把人心比作一个奶油蛋糕,我的便已经被切下了很大一块......

接着,我们轮流和老班拥抱,泪不觉的流下来,一首歌久久回荡在我心中:

那天我知道你要走

我们什么话也没有留

......

老班,早点回来,我们陪你看,细水长流......

篇3:你心柔软,却有力量随笔散文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随笔散文

曾经在《读者》上读过林清玄的文章,看到如此清雅脱俗的名字,孤陋寡闻的我一直以为这是一个如仙的女子。

前段时间我遭受到人生最大的挫折,痛不欲生,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我把自己关在家里,不吃不睡。偶尔打开手机看看平时喜欢浏览的公众号,几家同时发文悼念林清玄先生。

这时我才知道他是一位胖胖的有点秃顶的老头。他的文字那么温暖,都柔软有力量。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的修为才有这种心性。我去书店买来了他的书《你心柔软,却有力量》,《心若从容,无所畏惧》。

在无数个孤独的夜晚,我开始读他的.书。我感觉我就是那棵没有心情期待在春天发芽的树。我真的害怕我等不到来年的春天。因为我似乎没有期待再次被呵护再次活过来。只想就这样冻死在寒冬里。

我慢慢地看他的书,慢慢地被感动,被融化,“用温柔来疗愈岁月沧桑,用优雅来应对喧嚣尘世。以睿智从容的心,在复杂世界里活得精致且坚强”。他的文字给了我很多鼓励。我不能丧失自我,不能为了不值得的事不值得的人放弃生命。在这世界上,我们不能完全不依赖别人而独自存活,因此必须怀着宽容与感恩的心情。感恩父母,感恩亲朋,感恩社会。慢慢地我开始走出去,开始参加国学讲堂,参加读书会。心情慢慢地好起来了。我也对自己说:“跨过去,春天不远了,永远不要失去发芽的心情”。

感恩林清玄先生的柔软却有力量的文字,让我有了重新发芽的心情。林先生虽然走了,却永远留在了我心中。

篇4:心若柔软,爱亦盎然杂文随笔

心若柔软,爱亦盎然杂文随笔

正月十二,我从成都的金堂县坐车到仪陇。坐了大半天的长途班车后,一路腹痛难耐,又晕车的我在到达我的住处时,已经精疲力尽。我一进屋就只想好好睡一觉,什么话也不想说,尽管看到屋里地板脏兮兮的,灶具和锅碗瓢盆满是油渍,我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发牢骚,埋怨老公,而他见我一脸倦容,似乎心疼不已,叫我只管睡,他来做晚饭。这样的情景,似乎爱意盎然。

这种和谐的情形,以前从未出现过。我以前也出过远门,不是回娘家,就是到我的亲人那里小住几日,在外几天后回到家里,我总会感觉特别闹心,原因是,家里一定又是脏不拉几,地面和厨房一定是让人不忍直视。而我在那一刻也必定是火冒三丈,只想破口大骂,只想尽情发泄一通才解气。而这时,那个被我数落过的人,也必定是和我针尖对麦芒,两人上演口水战后,硝烟总需要过好久才渐渐散去。

我在出门几日后回到家里,看到屋里不像我出门时干干净净,我就难以遏制我的怒火,我就要发牢骚。那一刻心也特别冷硬,凡是能解气的语言,我就只管让它从嘴里肆无忌惮地蹦出来。我恨呀,自己一路晕车,回到家里本已是很辛苦,可还要面对一大堆家务活,要搞卫生。不搞卫生吧,以我的性格我看不惯,我情愿累到趴下也不愿面对那种让我反感的邋遢。我怨恨他为何死性不改,不能学着爱干净,爱整洁,让我无端劳累和心烦。我想,你这样不体贴我,那也休怪我冷酷无情,那我也就要开骂了。

争吵会让家庭鸡犬不宁。而生硬的态度才是导火索。心若硬了,毫无爱存在,便只有偏激和愤恨存在。

最记得那一年的一天,刚刚遭受母亲亡故之痛的我在办完母亲的后事后,我回到了我的小家。那天我也是在一路疲劳和悲伤中下了长途班车。一进屋,看到屋里特别脏,我的心情原本就挺低落,一进屋后看到的情形更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加糟糕,我忍不住就骂了他。可我万万没想到,我的过激语言让他受不了,他没有忍受,和我针锋相对。他的.语言同样深深刺痛了我的心,那一刻我就下定决心,再也不会把这个我曾深爱过的人当成一辈子的拐杖。在我遭受沉重打击后,没有宽容我的歇斯底里,反而在伤口上撒盐,我决不会原谅。从那以后我更加封闭自己,即便被痛苦折磨得时时泪湿枕头,也决不让他看到我的泪痕。从那以后,我的心变得更加冷硬,继而对孩子也少了一份耐心。不是忽略了她的愿望,就是没能顾及她的感受而让她像惊弓之鸟。随着渐渐摆脱父母亡故的痛苦,生活境况有所改变,我的心境也有所改变。心,也渐渐变得柔软。

我开始变得在乎孩子的感受,开始懂得收敛自己的戾气,我不再大声呵斥她,也不再随意说什么让她不愉快的话刺激她。甚至,我学会了在她面前承认我的错误,为我的不当言行向她道歉。如今,我连一句稍稍感觉语气有点重的话都不敢轻易说出来,我怕伤了她玻璃般的心灵。我发现,当我的心变得柔软,那爱也是盎然存在。而爱,让我更具母性柔情,这样的结果,让孩子如今对我只有敬爱,再也没有恐惧和不满。

对于老公,由于对他有了根深蒂固的偏见,让我在他面前再也做不了从前那个似水柔情的女子。我依然会信守承诺,和他共度此生,依然会为了这个家付出一切,但我结了老茧的心,再也无法回归最初的柔软。爱不是不在,只是没有了最初的纯粹。

如果那年,他没有和我针锋相对,没有让我在伤心后继而寒心,或许,一切不是这样。当他如今懂得收敛自己的暴戾,可我却不再是曾经的自己。而我,当我懂得了要让心变得柔软,不再生硬如铁,却发现,我也只是懂得了收敛锋芒,却失去了曾经的激情。

心若柔软,爱亦盎然,只是当你明白,一切已人事全非!

篇5:所有的星星都有一颗柔软的心随笔

所有的星星都有一颗柔软的心随笔

这几年,走了许多路,看了各种风景。到最后,才发现,只有家乡的星夜才是最绚丽的。

记得小时候,常跟爷爷一起搬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听爷爷讲牛郎织女的故事。爷爷常常指着那个跑的很慢的"星星”。告诉我,那是贼星。那个时候,我天天为它担心:怕它被其他的星星抓到。尽管那时候在我的认知里,贼是坏蛋。可我却清楚的知道,所有的星星都是善良的,就算真的有贼星,就算它真的偷了东西,那也一定是情非得已。因为,所有的星星都有一颗孩子般柔软的心。

再大一点,学了自然。认识了仙女座,大熊座,北斗七星。当然,最常见的还是猎户座。老师带我们一起看星星的时候,它那“腰带三颗星”深深萦系在我的脑海里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能看到星星,我最先看见的总是那紧紧排列的三颗星星。就好像一个猎人整装待发。又好似永远不会分离的一家。我不是一个懂的浪漫的人。但那时候,一个人静静的看着星星,就是我那小小世界里最幸福的浪漫。因为我知道,星星和我一样,有一颗柔软却坚定的心。

后来,遇到我的他。他指着天空里微微黯淡的一颗星,告诉我,那是属于他的将星,虽然现在还不够明亮,可它在蓄势待发,总有一天,它会绚丽整个夜空。我呆呆的点头,深信不疑。我知道,我的英雄本来就绚丽了我世界里的所有,所以总有一天,他会征服这片夜空。虽然到现在我还没有很认识他的.将星,但我脑子里,却深深镌刻下了他那天坚毅的神情和我们对未来的希冀。而我也始终相信,这个夜空,也会有属于我的那颗星,不管雨雪或是晴天,它始终在我上空,照耀着我,指引我前行的方向。我始终都在寻找属于我的星星,那颗柔软的心。毅然前行,无惧无畏。

再接着,最爱我的爷爷离开了我。那一刻,我知道了,原来我的眼泪也是廉价的。那一刻,我知道了,什么四十五度角,都是文艺青年骗人的东西。当眼泪真的来时,再怎么仰望,悲伤也不会逆流成河。那段日子,我最怕晚上,我不敢抬头望天,我感觉所有的星星都是爷爷的笑脸,我甚至能听到他的呢喃。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国,那离星星最近的地方。我想他或许也变成了一颗星星,在我的头顶闪耀着。因为他们都有一颗柔软的心。

离开家乡以后,看惯了都市的霓虹。虽然没有改掉望天的习惯。可映入我眼睛里的,除了黑还是黑。我看不见黑夜的精灵。我看不见我无比想念的星星。我告诉自己,也许星星偷懒了,它去睡觉了。可是我还是抑制不住我的思念。我的星儿,难道你也不喜欢这都市的气息?也对,这样你会变得世俗。你也许应该永远守望着你的星空,因为你有颗最柔软的心啊。

此时此刻,我一个人,在静的可怕的黑夜下,细细端望你的摸样。你的眉眼依旧是那样耀眼。你看,过了那么多年,你还是你。真好。你看,过了那么久,你还是没有离开。你静静的待在时光之外,等我回来。我的星儿,我知道,你有一颗最柔软的心。不管轮回千转,不管几多变迁。你始终都在那里。你始终都是你。

篇6: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散文

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散文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内心深处那份独特的情感。对于每个人的内心情感来说,无外乎是自己心灵那份自我独特的感受。有的人的情感比较奔放,像极了驰骋在广袤的鄂尔多斯大草原上的野马,有的人的情感比较含蓄,像极了含苞欲放的花蕾,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藏匿在心里,有种欲言又说的情怀。不可否认,情感无论是对于富人亦是穷人来说,都能体现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感,往往是有感而发,有时是酝酿已久。或许你从一首经典的老歌里能找回曾经过往的情感,一下子让你的心在往昔的岁月里久久的回味。

情感这东西看不到也摸不着,但能让我们的心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有时候,让我们笑,有时候让我们哭,有时候让我们回味无穷。譬如,当你看到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或一本经典的小说。当看到动情处我们会泪流满面,自己的情感随着主人公的情感交融在了一起,能感受到他的欢喜与忧愁。不是剧情感动了我们,而是我们的内心情感与主人公的情感进行了高度的融合,我们未能表达的内心情感,借助电视机的主人公的情感给充分的表达了出来,所以看到动情之处,我们才会潸然泪下。

其实,人的情感大多时候是脆弱的,也常常会有自我式的感动。特别是人到中年,对于人生的经验,都有着一份自己独特的体验。为了维系内心深处那份幸福的情感,常年奔波劳碌在外,从不言累。正是这份情感给自己无限的`动力,支撑着自己疲惫的身躯,努力的打拼着。每个人心中都珍藏着属于自己幸福的情感,自己也不例外,常常在静的夜晚,孤独幸福的思索着自己内心深处的这份情感。有对母亲、子女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念。抬头仰望星空里的明月,不知这明月能否把我这份思念的情感带回故乡,带回母亲以及子女的身旁?

篇7: 最柔软的是人心作文

最柔软的是人心作文

厩不清是谁说过,“人之所以会感动,是因为我们心中有爱”,那么爱无处不在,感动也就无处不在了。

身边,时常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冷漠无情的社会,要大家时刻提防,别一不小心就被人利用、受骗上当,似乎,那些灿烂的微笑,那些真诚的话语都是虚伪面具下的表述,生活令我们变得如履薄冰,提心吊胆。

他们的论断是他们的经历,我不想去辩驳什么,因为那样的辩驳没有任何的意义,我只想讲冬天里我遇上的一幕。那是一个寒冷的周末,一大早我走在街上,街上冷清清地,很少看到人影,刺骨的风袭向我,我裹紧外衣,大步行走。

拐过几条街,我突然看到一位清洁工阿姨正在用小铲子清除着贴在墙上的小广告,这时我才想起,马上要过春节了,大家都在忙着清洁,好过一个干净、暖心的节日。

我呵了一口气,像抽烟的人吹出一囗烟那样取暖,目光又回到了刚刚那位清洁工阿姨身上,只见那位[洁工阿姨站在那里,不过她身前还贴有一张小广告,她似乎在犹豫些什么,最终ee头放过了那张小广告,往一旁清理去了。

我很奇怪,就一直盯着那里看,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一位清洁工,是位年轻的姐姐,她同样拿起刷子,准备把墙上的'那一张小广谈擦掉,可是,看了那张小广告几眼后,她就如同先前的那位阿姨一样,最终摇摇头走了。

我再也按耐不住好奇心跑了过去,我一定要弄清楚,是什么广告能让两位敬业的清洁工都手下留情。

“寻人启事,张小雅、5岁离家出走……”

一切都已明了,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那天,小县的天气虽然很冷,但我的心里却暖暖的。

篇8:再见!最心一位数(教师随笔)

再见!最小的一位数

王玉璞

最近,我给某师范大学的教授回了一封邮件:

《SH校长:您好!

出于礼貌,我必须把我的《三谈“最小的一位数”》寄给您(见附件),请您过目、指教,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您的。

您在上封邮件中说“我们之间的看法不悖”,我基本同意,但不是全部。最大的分歧是“在正整数范围内,最小的一位数是1”这个问题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在正整数范围内,1是最小的一个数,但不是最小的一位数。同样,在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范围内,2是最小的一个数,但不是最小的一位数。……在大于等于9的正整数范围内,9是最小的一个数,但不是最小的一位数。因为它们都是自然数集的子集。我之所以这么卖力气地说明这个事,就是要告诉人们,在整数范围内,最小的一位数或者是0(在自然数范围内),或者是-9(在负整数范围内),从来就没有是1的可能性!

Q老先生在其《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一书中,由于使用了一个错误的语文概念(有关最高级的使用范围)而得出“按照最高位不为0的规定,0不是一位数,所以最小的一位数绝不是0。我们知道,每位数的单位数最小,所以,一位数中最小的数是1.”的错误结论。在网上,有的人为了维护住这个结论而创造了各种说法,至今还充当着主流说法;由于Q老先生是当今著名的小学数学教育家,因此他的最小的一位数是1而不是0的结论,无论是过去、现在以及相当长的将来,都会在全国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顽固地规范着老师们的讲课、出题和判卷。再加上他对我给他寄去的《再谈“最小的一位数”》这篇文章采取了不回复、不讨论(说是没时间)、更不纠正的三不策略,真叫我无可奈何!

不但是Q氏结论被传承到了各地方、各学校,Q氏的三不策略也被传承到了各地方、各学校。我的“也谈”、“再谈”、“三谈”三篇文章都及时地传给了附近的那所小学,可是她们一如既往地不回复、不讨论、更不纠正。最近在摸底测验中,她们又出了一道“十位上是1,个位上是最小的一位数,它是()。”的填空题,该题与期中考试的那道题如出一辙。同学们汲取了期中考试被扣分的教训,这次几乎全部同学把最小的一位数都答成了1,达到了空前的一致!呜呼,哀哉!正所谓:“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当今教育界的风气中,想通过我这样的外行去纠正这个小小的错误乃是大大的不可能,我始终认为,只有像您这样德高望重的数学专家才能解决这个看似小却事关重大的问题。您是下过乡的人,深知广大农民的孩子,特别是那些留守儿童,他们学点知识的不易。从网上浏览到连考公务员的复习题中都有最小的一位数是几这个题,令人不安的是,将来的公务员们也要带着错误的概念去工作吗?我鞠躬再求,SH校长,您挂帅吧!

王玉璞 2016/6/28》

我始终认为,解铃还得系铃人。Q老先生或SH校长中至少有一人能面对问题本身公开澄清一下,问题才能真正解决。Q老先生一直采取不接招、不回复的着法,无奈之下,我曾经用“回复是礼”的标题写了一封邮件:《Q老先生:您好!我6月15日给您的邮件至今没收到回复,想必该邮件及其两个附件您不会没收到吧?其中第二个附件《再谈“最小的一位数”》是专门针对您的《儿童学习数学的奥秘》一书中有关“最小的一位数是几?”表示不同看法的。大凡出书立著的人,都会在其著作上标明<由于水平有限,书中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的谦辞。指正也罢,指歪也罢,总不能不加理睬吧?!

再次静候回复!      王玉璞     2016/6/21》。对于这封邮件,立即得到Q老先生的回复,说他没有接到我6月15日的邮件,没看到我的文章,并再次强调他实在太忙,没办法参加讨论。所以,指望Q老先生出面已经是不可能了。那么剩下的唯一希望就是SH校长能上阵、能挂帅,于是写了本文开头那封邮件。那么SH校长是什么态度呢?他在第一次回复中说:“这样的问题不适于在小学讨论,我在几年前就反复强调过。”;在第二次回复中说:“这个问题不是本质的,特别不应当在小学阶段讨论,因为在小学阶段不要引入过多的、具有包含关系的概念。”;而在这次的立即回复中又说:“我再次表述,这个问题实在是不重要,我一直反对在这样的问题上纠缠不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至此,读者朋友们应当看清了,一位是居高临下、没工夫理你;一位是反复强调这个非本质的、实在是不重要的问题不应该在小学阶段讨论,否则会纠缠不清,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至此,真是叫人一头雾水!小学阶段发生的问题不在小学阶段讨论,那么在什么阶段讨论呢?在中学阶段,在大学阶段,在研究生阶段讨论过这个问题吗?没听说过。到了专家阶段、教授阶段总可以讨论了吧?可是到了这个阶段该问题又成了非本质的实在是不重要的问题了,更不屑讨论了。专家与教授们在自己的论文与著作中设专题“最小的一位数是几?”叙述过的问题,现在居然成了非本质的实在不重要的问题;至于“纠缠不清”,现在还真是没有出现,我倒是真希望二位能和我纠缠一下,是非不会不清的。一个正常的教学首先应该是正确的教学,是非不明的教学何谈正常?总之,问题到了这个份儿上,我对问题的解决已经感到无望了!我不得不说:再见!最小的一位数。

顺便给网友们一个建议,以后也不要再问“最小的一位数到底是1还0?”这个非本质的实在不重要的问题了。如果你是学生,老师说啥就是啥;如果你是小学老师,主管教研员说啥就是啥;如果你是最高级的教研员,教育家说啥就是啥。如此而已,避免纠缠,维护正常教学。

那颗星星(九年级学生随笔)

为了那颗感恩的心作文1000字

那一次,我们触痛了那颗心作文

柔软的反义词

柔软的作文

柔软的近义词

我心中最闪亮的那颗星作文

作文 那颗为我操碎的心

初中写景作文:让白云带走那颗心

那颗心不知这颗心的悲伤,这颗心看不见那颗心的微笑.

那颗最柔软的心随笔(精选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那颗最柔软的心随笔,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