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淮河(淮南段)底泥内源氮释放的模拟实验研究(共含10篇),供大家阅读参考。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螃蟹的小蟹腿”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淮河(淮南段)底泥内源氮释放的模拟实验研究
在控制外源输入的情况下,底泥内源营养盐的释放与水体富营养化之间的关系已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1,2].为了解沉淀物释放的机理,研究者们开展了一系列的`野外调查和实验室模拟试验工作[3~6].从掌握的文献看,模拟试验大多数是底泥释磷[7~9]及其相关性研究[10,11],而对底泥释氮,尤其是河流底泥释氮特征的模拟试验研究较少[12].淮南地处淮河下游,据环保部门提供的资料显示,近来,淮河(淮南段)水体一直受NH3-N含量超标和富营养化的困扰.
作 者:陈永红 陈军 王娟 田冬 徐俊 谢影 高志康 Chen Yonghong Chen Jun Wang Juan Tian Dong Xu Jun Xie Ying Gao Zhikang 作者单位:陈永红,陈军,王娟,田冬,徐俊,谢影,Chen Yonghong,Chen Jun,Wang Juan,Tian Dong,Xu Jun,Xie Ying(淮南师范学院化学系,安徽,淮南,23)高志康,Gao Zhikang(淮南市环境科学研究所,安徽,淮南,232001)
刊 名:土壤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PEDOLOGICA SINICA 年,卷(期): 42(2) 分类号:X132 关键词:淮河 底泥 模拟 氮 释放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采用模拟试验方式和新型微生物数量测定方法,研究了沼泽化湖泊底泥和受污染河流底泥在不同扰动状态下,底泥耗氧速率、氮和磷污染物释放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1)底泥耗氧速率是同样条件下上覆水耗氧速率的48倍,而在扰动状态下,底泥耗氧速率达到上覆水耗氧速率的596-936倍,扰动底泥显著增大其耗氧速率,底泥污染越严重,其耗氧速率越大,对水体产生的'影响也越大.(2)扰动底泥可以显著增大底泥的氮磷释放速率,氮的释放受有机氮的氨化、氨氮的硝化、硝酸盐氮的反硝化以及氨氮被微生物吸收转化为有机氮等的影响;磷的释放过程受厌氧过程和底泥颗粒吸附的影响,耗氧速率高的底泥具有更大的氮磷释放潜力.(3)微生物数量在底泥污染物释放动力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新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微生物总量.试验结果对于水环境的管理、受污染水体的修复,以及底泥的处理处置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 者:张丽萍 袁文权 张锡辉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工程与管理研究中心,深圳,518057 刊 名: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ISTIC PKU英文刊名:TECHNIQUES AND EQUIPMENT FO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TROL 年,卷(期): 4(2) 分类号:X52 关键词:底泥 耗氧速率 污染物释放 底泥微生物溶解氧对河流底泥中三氮释放的影响
作为内源污染的底泥沉积物中营养物的.释放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大型静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氮在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分布特性和释放特性.在控制氧气条件、底泥有机质含量和粒径大小的条件下,连续观测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及其垂向分布特性.结果发现:时间分布上,通氧条件明显影响水体底泥中三氮释放与反硝化作用达到平衡的时间;垂向分布上,三期实验的上覆水的无机氮以氨态氮为主,不同的通氧条件下,各柱的孔隙水的三氮浓度比上覆水高,且三氮在沉积物中随深度增加而增加;氨态氮和硝态氮浓度则以孔隙水的为高,随深度增加而增加;低溶解氧水平加快底泥释放氨氮速度和增大释放量.
作 者:吴群河 曾学云 黄钥 Wu Qunhe Zeng Xueyun Huang Yue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环境污染与防治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CONTROL 年,卷(期): 27(1) 分类号: 关键词:沉积物 氮 溶解氧 垂向分布湖泊底泥释氮预测模型及释氮控制研究
双龙湖是浅水型城市湖泊,一度为重富营养化湖泊,经综合治理其外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后,内源污染可能成为湖泊营养物主要负荷.采用底泥释氮模拟试验方法,对双龙湖底泥释氮影响显著因子(温度、pH、溶解氧、水动力)进行了分析.经多元回归得到双龙湖底泥平均释氮强度模型r=12.931+0.103[T]-0.36[pH]-0.728[D0]+O.490[K];通过释氮模型可预测不同环境条件下释氮规律,采取适宜措施抑制氮释放.
作 者:刘亚丽 张智 段秀举 LIU Ya-li ZHANG Zhi DUAN Xiu-ju 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试验室,重庆,400045 刊 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卷(期): 25(6) 分类号:X703.1 关键词:双龙湖 富营养化 内源污染 底泥 释氮 模型动态条件下各形态内源磷释放动力学研究
实验在流量为3L/d,水通量变化率为1.17 L (水) /g(湿・d-1的'动态条件下模拟自然条件下内源磷的释放过程,对内源磷的释放过程、形态变化以及释放速率进行考察.研究表明,内源磷释放可分为两个阶段:快速释放阶段,释放速率由铁磷释放决定;慢速释放阶段,释放速率由铁磷释放和钙磷释放共同决定.整个释放过程中内源磷形态分布有较大变化.动力学分析表明总内源磷释放在表观上符合4.5级动力学反应,铁磷释放在表观上符合5.4级动力学反应,钙磷释放在表观上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
作 者:李晖 安淼 周琪 乐毅全 LI Hui AN Miao Zhou Qi LE Yi-quan 作者单位:李晖,LI Hui(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亚同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安淼,AN Miao(上海市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上海,82)
周琪,乐毅全,Zhou Qi,LE Yi-quan(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92)
刊 名: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 28(6) 分类号:X143 关键词:内源磷 释放 动力学分析城市河道底泥疏浚深度对氮磷释放的影响
利用苏州市古城区南园河底泥柱状样,研究了不同疏浚深度下,底泥中营养物氮和磷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层位底泥样中氮的质量分数随着沉积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底泥中TOC的质量分数及释放量对总氮的累积与释放有较大影响;底泥中氮和磷的.释放量与疏浚深度有关,当疏浚深度为5 cm或15 cm时,从泥水界面向水中扩散的氮和磷的通量均较小.
作 者:邢雅囡 阮晓红 赵振华 XING Ya-nan RUAN Xiao-hong ZHAO Zhen-hua 作者单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8 刊 名: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年,卷(期): 34(4) 分类号:X522 关键词:城市河道 底泥 疏浚深度 营养物释放河流底泥中DO和有机质对三氮释放的影响
通过大型静态土柱模拟实验,研究氮在上覆水和孔隙水中的分布特性和释放特性,在控制氧气和底泥w(有机质)的条件下,连续观测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硝态氮(简称三氮,三者之和为总无机氮)质量浓度变化,并对其垂向分布特性进行分析,发现水体底泥释放氨态氮与反硝化作用达到平衡的时间受通氧条件影响明显;总无机氮质量浓度(ρ(TIN))在各柱的'孔隙水、水土界面处和上覆水中的变化各异;在w(有机质)高的底泥中,有机质是影响总无机氮释放的最大因子,而在w(有机质)低的条件下,DO是影响总无机氮释放的最大因子.
作 者:吴群河 曾学云 黄钥 WU Qun-he ZENG Xue-yun HUANG Yue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275 刊 名:环境科学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年,卷(期): 18(5) 分类号:X522 关键词:河流底泥 溶解氧 有机质 氮 垂向分布覆盖法控制城市河涌底泥磷释放研究
建立了一套包含有城市河涌底泥、覆盖材料及上覆水的小试装置,采用粉煤灰、水泥、沸石、河砂、玻璃珠等不同物质作为覆盖材料,在厌氧条件下,覆盖材料对城市河涌底泥磷释放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培养温度为25℃,覆盖材料用量为6.0kg・m-2时,玻璃珠、河砂、沸石、粉煤灰、水泥对PO43-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40.0%、46.7%、60.0%、75.6%、88 9%;覆盖材料对PO43-的抑制作用可归结为覆盖材料的'覆盖效应、化学效应和吸附效应;覆盖材料对PO43-释放的抑制率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覆盖材料用量对PO43-抑制率影响较大,对于水泥、粉煤灰、沸石、河砂,要达到约50%的PO43-释放抑制率,其用量分别为2.0、2.0、6.0、10.0 kg・m-2,选用粉煤灰作为覆盖材料较合适;从重金属毒理学方面讲,覆盖材料不会对底泥及区域土壤造成影响.
作 者:叶恒朋 陈繁忠 盛彦清 秦向春 盛国英 傅家谟 YE Hengpeng CHEN Fanzhong SHENG Yanqing QIN Xiangchun SHENG Guoying FU Jiamo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510640 刊 名:环境科学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年,卷(期): 26(2) 分类号:X522 关键词:覆盖 磷释放 底泥 抑制效率氧化塘底泥堆肥过程氮磷及重金属变化研究
摘要:研究采用静态强制通气堆对氧化塘底泥进行堆肥处理,对堆肥过程中氮、磷和重金属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总氮下降了17.5%,总磷上升了47.0%,重金属略有上升,堆肥时间以7周为宜.作 者:季俊杰 何成达 葛丽英 钱小青 陈娟 蒋新跃 JI Jun-jie HE Cheng-da GE Li-ying QIAN Xiao-qing CHEN Juan JIANG Xin-yue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225009 期 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6, 29(12) 分类号:X132 关键词:麦秆废弃物 预处理 生物制氢 厌氧发酵微生物作用对太湖沉积物磷释放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
以太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沉积物-湖水体系的好氧厌氧连续模拟实验,研究添加和不添加抑菌剂条件下该体系对磷的释放和积聚的影响,以及微生物作用下内源磷的`释放过程.结果表明:好氧环境下,微生物作用有助于磷的积聚;而在厌氧环境下,微生物作用强化了磷的释放.沉积物磷形态的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作用下,铁结合态的磷更容易释放出来.
作 者:孙晓杭 张昱 张斌亮 杨敏 SUN Xiao-hang ZHANG Yu ZHANG Bin-liang YANG Min 作者单位:孙晓杭,张昱,杨敏,SUN Xiao-hang,ZHANG Yu,YANG Min(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张斌亮,ZHANG Bin-liang(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北京,100089)
刊 名:环境化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ENVIRONMENTAL CHEMISTRY 年,卷(期):2006 25(1) 分类号:X13 关键词:太湖 沉积物 微生物 磷 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