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文背诵技巧(共含5篇),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徐嘘嘘”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1.自然背诵法
自然背诵法是指在自然的状态下,不采用任何记忆方法帮助背诵,只是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自然背诵法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
2.抄诵法
俗话说:“抄一遍胜过读十遍。
”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3.抓线索背诵法
抓线索背诵法是一种常用的理解式背诵的方法,在自然背诵的基础上,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作为线索,作为背诵的'提示,用得好,能使背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1)抓主要人物。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2)抓时空词。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
4.图像再现背诵法
图像再现背诵法是指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材料,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现的形象,背诵时把文字材料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一一呈现出来。
5.联想背诵法
联想背诵法是指通过联想,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的联系来增强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目的的一种背诵方法。
6.串字背诵法
在一定数量的诵读基础上,将语言材料几个句子的首字或关键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义,使之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组成句子的,有时还要使用谐音的方法,这种背诵方法就是串字背诵法。
7.情境法
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
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8.情节法
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9.延伸法
背短文或诗歌,可从开头逐句延伸背诵,即背会第一句,背第二句时把的一句带上,背会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时再把第一二句带上,如此延伸,直到全篇。
10.对比法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
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
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
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11.提纲法
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12.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
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
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
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
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13.耳听法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
或自己先把要背的东西录音,然后放音,仔细听记,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14.歌诀法
将要背诵的内容,编为歌诀,读来顺口,记忆深刻。
15.点线法
抓住文章的脉络,提炼出各层次的关键词语、句子作为记忆的点,如表现人物形象的动词等,根据先后次序排列起来,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展开快速记忆,背诵课文,也就是按照文章写作的线索顺序,把全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
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错别字专项练习
001、关怀倍至( ) 002、随声附和( ) 003、巧妆打扮( )
004、记忆尤新( ) 005、挺而走险( ) 006、融汇贯通( )
007、并行不背( ) 008、略见一般( ) 009、宽洪大量( )
010、无耻滥言( ) 011、世外桃园( ) 012、伶牙利齿( )
013、汗流夹背( ) 014、轰堂大笑( ) 015、名列前矛( )
016、备受青睐( ) 017、挑拔事非( ) 018、歪风斜气( )
019、默守成规( ) 020、待价而估( ) 021、走头无路( )
022、侯门似海( ) 023、手屈一指( ) 024、众口烁金( )
025、积毁消骨( ) 026、行踪鬼密( ) 027、出奇致胜( )
028、好高鹜远( ) 029、杯盘狼藉( ) 030、精兵减政( )
031、鼓惑人心( ) 032、眼花瞭乱( ) 033、披星带月( )
034、陈词烂调( ) 035、消声匿迹( ) 036、不省人事( )
037、振撼人心( ) 038、插科打浑( ) 039、绝然不同( )
040、要言不繁( ) 041、层峦迭嶂( ) 042、仗义直言( )
043、既往不究( ) 044、委屈求全( ) 045、明火执杖( )
046、迷天大罪( ) 047、张慌失措( ) 048、火势漫延( )
049、饱经苍桑( ) 050、无精打彩( ) 051、禁若寒蝉( )
052、真知卓见( ) 053、谍谍不休( ) 054、虚无飘渺( )
055、甘败下风( ) 056、出类拔萃( ) 057、蓬筚生辉( )
058、计日成功( ) 059、谋取暴利( ) 060、流览一遍( )
061、大学肆业( ) 062、磬竹难书( ) 063、相辅相成( )
064、好景不常( ) 065、谈笑风声( ) 066、请予接恰( )
067、沸反盈天( ) 068、到处传颂( ) 069、政权颠复( )
070、提心掉胆( ) 071、无礼漫骂( ) 072、言谈恢谐( )
073、冒然行事( ) 074、很有俾益( ) 075、按价赔尝( )
076、沾污名誉( ) 077、图书装祯( ) 078、大声急呼( )
079、山青水秀( ) 080、战胜朝庭( ) 081、民生凋蔽( )
082、旁证博引( ) 083、水乳交溶( ) 084、事必躬亲( )
085、应接不遐( ) 086、违法造事( ) 087、冒天下之大不违( )
088、共商国是( ) 089、飞扬拔扈( ) 090、分道扬镖( )
091、断烂朝报( ) 092、厝火积薪( ) 093、单精竭虑( )
094、嘻笑怒骂( ) 095、喜皮笑脸( ) 096、远大报负( )
097、各行其是( ) 098、佩戴手饰( ) 099、私下蹉商( )
100、誊写复印( )
错别字专项练习(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101、璀灿夺目( ) 102、德艺双磬( )
103、心头烦燥( ) 104、皮肤皲裂( ) 105、厉兵秣马( )
106、万里平筹( ) 107、高潮叠起( ) 108、惹事生非( )
109、群英汇萃( ) 110、胸无城府( ) 111、淹没无闻( )
112、徇私舞敝( ) 113、沤心沥血( ) 114、千锤百练( )
115、欢心鼓舞( ) 116、声名雀起( ) 117、长备不懈( )
118、引疚辞职( ) 119、不容质疑( ) 120、百战不怠( )
121、举止安祥( ) 122、味同嚼腊( ) 123、一张一驰( )
124、束之高搁( ) 125、磨肩接踵( ) 126、功亏一溃( )
127、果断决择( ) 128、茅屋修茸( ) 129、良晨美景( )
130、赋与使命( ) 131、偷盗消脏( ) 132、材料翔实( )
133、针贬时敝( ) 134、频临破产( ) 135、怵目惊心( )
136、金榜提名( ) 137、若既若离( ) 138、与日具增( )
139、棉里藏针( ) 140、晓勇无敌( ) 141、额首称庆( )
142、不循私情( ) 143、剑拔驽张( ) 144、粼次栉比( )
145、匪贻所思( ) 146、残无人道( ) 147、为虎作昌( )
148、鱼翁得利( ) 149、呱呱堕地( ) 150、一杯黄土( )
151、编篡字典( ) 152、尚待商确( ) 153、捉发难数( )
154、毕竟不同( ) 155、勤能补绌( ) 156、朴朔迷离( )
157、天翻地复( ) 158、顶力相助( ) 159、笑容可鞠( )
160、置若往闻( ) 161、面面相去( ) 162、不记其数( )
163、咸口不言( ) 164、遗笑大方( ) 165、浑浑恶恶( )
166、烦文褥节( ) 167、不径而走( ) 168、矫柔造作( )
169、风声鹤泪( ) 170、流言飞语( ) 171、人情事故( )
172、堪误校正( ) 173、园舞曲 ( ) 174、九宵云外( )
175、工程峻工( ) 176、卑恭屈膝( ) 177、震聋发聩( )
178、巧夺天功( ) 179、壁立千刃( ) 180、焕然冰释( )
181、风糜一时( ) 182、成绩蜚然( ) 183、名门旺族( )
184、标新立意( ) 185、工程剪彩( ) 186、火中取粟( )
187、入不付出( ) 188、张慌失措( ) 189、蜂涌而来( )
190、销脏灭迹( ) 191、一语破敌( ) 192、严惩不怠( )
193、含辛如苦( ) 194、买犊还珠( ) 195、相反相承( )
196、粗制烂造( ) 197、心心相映( ) 198、一愁莫展( )
199、同仇敌慨( ) 200、最后通谍( )
错别字专项练习参考答案:
01、关怀备至 02、(正确)不要写成“随声附合”。 03、乔装打扮:装,改变服装、面貌;打扮,指化装。指进行伪装,隐藏身份。04、记忆犹新 05、铤而走险 06、融会贯通 07、并行不悖 08、略见一斑 09、宽宏大度:有的“宏”作“洪”,统写为“宏”。10、无耻谰言
11、世外桃源 12、伶牙俐齿13、汗流浃背 14、哄堂大笑 1、5名列前茅 16、(正确) 17、挑拔是非 18、歪风邪气 19、墨守成规 20、待价而沽: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21、走投无路 22、(正确) 23、首屈一指:首,首先;屈,弯曲。屈指计算,首先弯曲拇指。表示第一,居首位。24、(正确)也可作“众口铄金”。25、《史记·张仪列传》:“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26、行踪诡密 27、出奇制胜: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28、好高骛远: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与趋之若鹜的“鹜”不同。29、(正确)也可写作“杯盘狼藉”。30、精兵简政
31、蛊惑人心 32、 眼花缭乱 33、披星戴月 34、陈词滥调 35、销声匿迹 36、不醒人事 37、震撼人心 38、插科打诨 39、截然不同 40、要言不烦
41、层峦叠嶂 42、仗义执言 43、既往不咎 44、委曲求全 45、明火执仗。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原指公开抢劫。后比喻公开地、毫不隐藏地干坏事。 46、弥天大罪 47、张皇失措:张皇,慌张;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得不知怎么办才好。 48、火势蔓延 49、饱经沧桑 50、无精打采
51、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52、真知灼见 53、喋喋不休 54、虚无缥缈 55、甘拜下风 56、(正确) 57、(正确)蓬,蓬草;荜,用竹子、荆条等编成的篱笆等物。蓬筚,也作“蓬荜”,蓬门筚门的略语,比喻穷人住的房子。草屋也发出了光辉。用以称谢他人过访之词。蓬筚生辉,也作“蓬筚增辉”。 58、计日程功。程,估量;功,成效。可以按日子来计算功效。形容进展快,成功指日可待。 59、牟取暴利 60、浏览一遍
61、大学肄业 62、罄竹难书 63、相辅相承 64、好景不长:好的光景不永远存在。65、谈笑风生 66、请予接洽 67、(正确) 68、到处传诵 69、政权颠覆 70、提心吊胆
71、无礼谩骂 72、言谈诙谐 73、贸然行事 74、很有裨益 75、按价赔偿 76、玷污名誉77、图书装帧 78、大声疾呼 79、山清水秀 80、战胜朝廷
81、民生凋敝 82、旁征博引:旁,广泛;征,寻求;博,广博;引,引证。指说话、写文章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83、水乳交融 84、(正确)躬亲:亲自。不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形容办事认真,毫不懈怠。85、应接不暇 86、违法肇事 87、冒天下之大不韪 88、(正确) 89、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原指意态狂豪,不爱约束。现多形容骄横放肆,目中无人。
90、分道扬镳: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91、(正确)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没有参考价值的历史记载。 92、(正确)厝,同“措”,放置;薪:柴草。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危险。 93、 殚精竭虑。 94、嬉笑怒骂 95、嘻皮笑脸 96、远大抱负 97、各行其是 98、佩戴首饰 99、私下磋商 100、(正确)
101、璀璨夺目 102、德艺双馨 103、心头烦躁 104、(正确)也写作龟裂。105、厉兵秣马。厉,磨兵器;秣,喂战马。指做好战前准备。106、万里平畴。畴,田野。107、高潮迭起 108、惹是生非 109、群英荟萃 110、(正确)
111、湮没无闻 112、徇私舞弊 113、呕心沥血 114、千锤百炼 115、欢欣鼓舞 116、声名鹊起 117、常备不懈 118、引咎辞职 119、不容置疑 120、百战不殆
121、举止安详 122、味同嚼蜡 123、一张一弛 124、束之高阁 125、摩肩接踵 126、功亏一篑 127、果断抉择 128、茅屋修葺 129、良辰美景 130、赋予使命
131、偷盗销脏 132、(正确) 133、针砭时弊 134、濒临破产 135、触目惊心 136、金榜题名 137、若即若离 138、与日俱增 139、绵里藏针。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也比喻外表和善,但内心坚忍。140、骁勇无敌
141、额手称庆。以手加额,表示庆幸。也作“额手称颂”。 142、不徇私情 143、剑拔弩张 144、粼次栉比 145、匪夷所思。不是根据一般常理可以想象得到的。夷,平常。 146、惨无人道 147、为虎作伥 148、渔翁得利 149、呱呱坠地 150、一抔黄土
151、编纂字典 152、尚待商榷 153、擢发难数 154、(正确) 155、勤能补拙 156、扑朔迷离 157、天翻地覆 158、鼎力相助 159、笑容可掬 160、置若罔闻
161、面面相觑 162、不计其数 163、缄口不言 164、贻笑大方 165、浑浑噩噩。浑浑,浑厚的样子;噩噩,严正的样子。形容浑朴天真,严肃敦厚;也形容浑沌无知,愚昧糊涂。 166、繁文褥节 167、不胫而走 168、矫揉造作 169、风声鹤唳。听到风声鹤都惧怕,形容极端惊恐疑惧。 170、流言蜚语
171、人情世故 172、勘误校正 173、圆舞曲 174、九霄云外175、工程竣工 176、卑躬屈膝 177、振聋发聩 178、巧夺天工 179、壁立千仞 180、涣然冰释。意象冰块消融流散,比喻疑虑、误会、隔阂一下子完全消除。
181、风靡一时 182、成绩斐然 183、名门望族 184、标新立异 185、(正确) 186、火中取栗。法国寓言:一只猴子和一只猫,看见炉中烤着栗子,猴子叫猫从火中取栗,被猴子吃了,而猫爪上的毛却被烧去。比喻为别人冒险,徒然吃苦而得不到好处。 187、入不敷出 188、张皇失措 189、蜂拥而来 190、销赃灭迹
191、一语破的。的,箭靶中心,比喻关键。一句话就说中了要害。192、严惩不贷。贷,宽恕。 193、含辛茹苦 194、买椟还珠 195、相反相成。事物有相互依赖、相互促成的一面。 196、粗制滥造 197、心心相印。心,心意,思想感情;印,契合。形容心意相通,感情一致。 198、一筹莫展。199、同仇敌忾 200、最后通牒
语文课文背诵技巧
是什么让同学们觉得学生时代很恐惧?
“你们体育张老师说这节课给我了”“同学们,我要拖堂十分钟”“明天叫你家长来一趟”……这些都是小case。如果问“上学时最怕的是什么”,很多人会回答这个——
Do you think so?
那些动辄几百字的文言文,“矣 耳 因 然 乎 夫 哉 与 安 奚 胡 但 或 已 故 既”,只看这些语气词就……
再来看看下面这几位BOSS君。
《离骚》(节选)
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 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短短七句话,那么多不认识的字是闹哪样!我才不会告诉你当初默写的时候,“鞿羁”这两个字我连错了三次都不晓得怎么写……
《滕王阁序》(节选)
王勃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网友曾热议“初高中最难背的课文”,《滕王阁序》是绝对绕不开的“大坑”。
也有“聪明”的网友学会了偷懒。
但惨痛的经历告诉我,《滕王阁序》是一篇处处是考点的神奇文章……
《琵琶行》(节选)
白居易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长篇乐府大手子白居易表示,比起《滕王阁序》,咱也不会输!
听一位家长说,这首诗她是陪着孩子一字一句背的,“实在是太长了!”
这么长,咋背啊?
有名家说过,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也想说, 我们并不缺少背古诗的方法, 只是缺少寻找和创造方法的心思. 瞧! 这不就有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么?据说歌曲视频一上传网络就被点爆了,“00后”高中生纷纷发弹幕点赞,“泪流满面”地表示: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春》《荷塘月色》《背影》(节选)
朱自清
明明没有生僻字,但就是那么难背!
【《荷塘月色》节选】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完了,有点无法直视“的”这个字了……
【《春》节选】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完了,又有点无法直视“儿”这个字了……
还有一个人,
支配了我们整个从小学到高中的时光
因为他,我们连动物园都还没去过几回,就先认识了“猹”这种动物。
【《少年闰土》节选】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故乡》……直至满溢着热热的黄酒和茴香豆味儿的《孔乙己》。
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所以他是死了吗?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所以希望是有还是无?……
若用一句话来证明你背诵过他的文章,你第一个想到的是哪句呢?
更多BOSS,欢迎补充~
一回忆起曾经背诵全文的恐惧,满腹心酸的网友,就禁不住澎湃的恶搞心思——
有的,看上去有点儿饿
有的,乍一听还挺押韵,没觉出啥毛病
还有跨学科的
很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语文课本上好些文章都要求要“背诵全文”?一名网友的回答着实戳心(见下图)。
教育部教材局局长郑富芝亦说:
“通过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我们的教材,让广大青少年从小就打好‘中国底色’,要使我们的孩子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所以,“背诵全文”,不仅仅是背那一个个的字,更是要吃透文章。《离骚》的悲壮、《阿房宫赋》的壮美、《长恨歌》的哀婉……正如上面那位网友所说,世间尚有“如此的伟大之美”。吃透了,你就可以流利又富有感情地诵出来,中华文化骨子里的东西也会在你脑海中、在你心中沉淀下来。
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初一启用了语文新教材。初中生需要背诵的篇目有132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现。还开设了“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友”“信”“和”等传统文化关键词,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
看来初中生需要背的东西真不少。那么,如何才能高效的记住这些文章呢?方法君今天就要为大家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
1.线索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
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2)词语串连法:
如背《回忆我的母亲》后面两段,我们可以找出关联词语:母亲现在……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背《陋室铭》: 把第三句“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 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
(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
(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
(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4.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 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 说出理由, 感情朗读, 相互交流, 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5.图画法
就是背诵课文时, 凭借图画使课文的语言文字头脑回忆出来, 边回忆作者怎样写雪景,及由雪景引出的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有些诗词没有插图,我们都可以根据诗词内容与意境,自己动手画图配诗。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都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6.比较法
即比较句式的特点进行记忆背诵。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很多同学对于语文课文的背诵十分头疼,除了押韵的古诗词朗朗上口好记忆外,大段的描写或议论性的课文,或是晦涩拗口的文言文及注释向来是同学们苦苦背诵的噩梦,尤其是对于那些为了逃离背诵历史政治科目知识而毅然决然投入理科怀抱的同学来说,语文的背诵是躲不过的坎。其实只要掌握了对的方法,背诵课文根本不是问题。下面就为同学们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只要选择其中自己认为适用的方法加以,就能够提高背诵效果了。
1、自然背诵法
自然背诵法是指在自然的状态下,不采用任何记忆方法帮助背诵,只是通过反复诵读达到熟练成诵的方法,自然背诵法是一切背诵法的基础。
2、抄诵法
俗话说:“抄一遍胜过读十遍。”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3、抓线索背诵法
抓线索背诵法是一种常用的理解式背诵的方法,在自然背诵的基础上,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关键词语作为线索,作为背诵的提示,用得好,能使背诵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1)抓主要人物。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2)抓时空词。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
4、图像再现背诵法
图像再现背诵法是指将语言材料转化为生动活泼的图像材料,在头脑中形成一系列可以再现的形象,背诵时把文字材料像“过电影”一样在头脑中一一呈现出来。
5、联想背诵法
联想背诵法是指通过联想,在头脑中形成暂时的联系来增强记忆,从而达到背诵目的的一种背诵方法。
6、串字背诵法
在一定数量的诵读基础上,将语言材料几个句子的首字或关键字串在一起,并附加一定的意义,使之组合成为一句完整的句子,不能组成句子的,有时还要使用谐音的方法,这种背诵方法就是串字背诵法。
7、情境法
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8、情节法
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9、延伸法
背短文或诗歌,可从开头逐句延伸背诵,即背会第一句,背第二句时把的一句带上,背会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时再把第一二句带上,如此延伸,直到全篇。
10、对比法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折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11、提纲法
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12、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13、耳听法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自己先把要背的东西录音,然后放音,仔细听记,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14、歌诀法
将要背诵的内容,编为歌诀,读来顺口,记忆深刻。
15、点线法
抓住文章的脉络,提炼出各层次的关键词语、句子作为记忆的点,如表现人物形象的动词等,根据先后次序排列起来,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展开快速记忆,背诵课文,也就是按照文章写作的线索顺序,把全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小学语文课文怎么背诵
十六个背诵方法【1】
1、抄诵法
俗话说:“抄一遍胜过读十遍。”读诗词或短文时先看一句抄一句;再看几句抄几句;最后看一段抄一段,直到看一篇抄一篇,也就是先读再抄,抄完再读。
2、时空法
记住要背内容中表示时间方位顺序的词语。
3、人物法
记住文章中依次(或分类)出现的几个人物,这样忆人思情,忆人思言,就有助于理解与背诵。
4、情境法
创设具体情境,根据情境熟读容易理解和记忆。尤其是优美的诗歌与散文,运用此法效果更佳。
如《望天门山》《江南春》《敕勒歌》《钱塘湖春行》等,我们可以绘画出多幅图画,根据图回忆,图文结合,快速有趣地借图成诵。
5、情节法
掌握故事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等具体情节,据情而背就容易的多了。
6、延伸法
背短文或诗歌,可从开头逐句延伸背诵,即背会第一句,背第二句时把第一句带上,背会第一二句,背第三句时再把第一二句带上,如此延伸,直到全篇。
7、对比法
把课文中具有对比的部分找出来,记住这个对比的.性质、特点、作用,就容易背诵了。
如背诵《白杨礼赞》第七段,抓住先抑后扬,先否定,再肯定,最后是四个排比反问句的句式特点。抑:没有……没有……也许……(否定句),如果……那么……(假设);扬:但是……更……它是……(先转折,又递进,然后肯定)。
当你……难道……难道……难道……难道……(第一句是肯定反问,后三句是否定反问,四个反问构成一组排比句群)。背《愚公移山》第三段则要比较对话双方的语气:智叟的话句句是嘲讽,愚公则先斥后驳。这样,从比较中抓住了特点,背得快,记得牢,有效果。
8、问题法
提出几个具有连贯性、系统性的问题,根据问题答案的顺序,记取背诵内容。
9、提纲法
列出一个简单的提纲,然后根据提纲练习背诵。
10、列表法
记忆时先将需要背诵的内容进行列表归纳,使繁杂的内容简单化、特征化、条理化,一目了然,便于举一反三,加深印象。
11、间隔法
记忆课文的词语不能怕重复,第二、三天还要再读第一天读的词,温故知新,常读常新。
12、歌诀法
将要背诵的内容,编为歌诀,读来顺口,记忆深刻。
13、点线法
抓住文章的脉络,提炼出各层次的关键词语、句子作为记忆的点,如表现人物形象的动词等,根据先后次序排列起来,再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展开快速记忆,背诵课文,也就是按照文章写作的线索顺序,把全文的主要内容联系起来记忆。
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14、分合法
先分句背,在句中背关键词,这样逐句背,而后合背,由词连句,由句连段,再由段连篇。或先抓要背内容的主要部分,再带动次要部分,再合背。
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15、关系法
背诵之前,先弄清文章的结构关系,例如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又如动静关系,远近关系,等等。
16、耳听法
这种方法是由一个人或一部分人朗读,大家洗耳恭听。或自己先把要背的东西录音,然后放音,仔细听记,用这种方法训练背诵,比单纯反复朗读效果会更好些。
记忆训练游戏,提高孩子的记忆力【2】
一、限时强记游戏
在规定的时间里去背诵一些数字、人名、单词等等,可以锻炼博闻强记的能力。
1、在3分钟内,背诵圆周率小数点后30位数字;
2、在2分钟内,背诵十个陌生的人名;
3、在10分钟内,背诵十个外文生词。
二、图文记忆游戏
一些锻炼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的图文,如走迷宫,在一大堆图中找某样东西,找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比大小、长短,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一页图中的物品记住,然后合上书让她报出来。等等。
时间不可过长,但往后可延长练习时间,一定要每天坚持练。
三、精细回忆游戏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识记了很多东西,却很少去回忆。识记和回忆之间的不平衡,使我们的记忆变得十分模糊。经常回忆,回忆得尽可能精细,是锻炼记忆力的好方法。
1、想一想一小时前你在做什么?你在哪里?和什么人在一起?你们在一起都说了什么?那个人长得什么样?你如何向别人描述他的长相?
2、回忆一下你最近看过的电影,电影里都有哪些主要人物?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做了什么?结局如何?要尽可能回想电影中每一个镜头。
3、回忆一下你童年的伙伴,你们在一起都做过什么?还能记起他们的名字吗?他们的家都住在什么地方?
怎么背诵语文课文
1、间隔记忆法
对于背诵记忆,很多人其实都有一个误区。
认为记忆就要在某一时间段,全心全意的去专注,牢记一件事,才能达到牢记的效果。
其实不然。
有时候,将不同性质的内容交叉记忆,也是背诵记忆的一种方式。
我们称这种交替记忆的方法为穿插记忆。
利用穿插记忆进行相关的背诵,会比长时间只记忆一段内容的效果要好。
例如,孩子需要背诵一篇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家长可以帮孩子将课文划分为几个段,在不同的时段,让孩子进行背诵。
上午背诵几段,下午背诵几段,晚上睡觉前,将一天的背诵内容连起来背诵几遍,这样反而更容易牢记。
其实,人的大脑专注于做一件事的时长是有限的,也只有这有限的时间内,记忆才能发挥得更好。
所以,将课文分开记忆,就是在利用有限的专注力里,将记忆力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2、择时记忆法
择时记忆顾名思义就是选择不同的时间段去进行记忆。
众所周知,大多数人最佳的记忆时间段都是在早晨起床后以及晚上睡觉前,这也很好的证明了一点,学校为什么会设立早读与晚读。
为此,家长可以在孩子早起的时候,让孩子大声的朗读背诵一首简短的古诗,或者一小段课文,激活孩子开启一整天的学习状态。
然后晚上在孩子睡觉前,温习一遍早上背诵的内容,然后再背一小段内容,再入睡。
具体时间可以安排为:
早上6:30——7:00背诵
晚上20:30——21:00背诵
当然,这一时间段只是举例,并不是通用的,具体实施还需要看孩子的具体情况而定。
但是,有一点需要家长牢记的是,早晚背诵的时间不宜过长,防止孩子对背诵产生负面的情绪。
3、想象画面法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所以,采用想象进行相关的记忆,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前提是家长要学会正确的对孩子进行引导。
家长可以在孩子背诵古诗之前,让孩子熟读几遍,了解其中所表述的意思。
然后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将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景、画面描述出来。
具体到画面中有几个人,分别在做什么,身边有哪些景等等。
经过这一过程,孩子基本上已经差不多掌握古诗的内容了,再加上对画面的想象描述,一首古诗基本就已经记忆下来了。
有研究表明,人类大脑记忆图像要比记忆文字更容易。
想象画面的记忆方式就是利用这一点,把要记的东西进行想象、联想连接。
因为想象和联想强调了图像,把要记的东西让右脑处理了,而右脑又是记忆力非常强的脑部分,所以记忆的效果更加显著。
4、抄诵法
古语有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再好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可以一时记住几天或者十几天的事情,可是时间长了,也会忘记的。
虽然讲的是随时做记录,会减少遗忘的速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利用书写,抄诵的方式的确有助于记忆。
很多语文老师,在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古诗之前,都会让学生摘抄几遍,以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抄诵,不仅可以增强记忆力,还能牢记诗句中的每一个字,在考试默写的时候,可以很好的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所以,抄诵法不但有助于记忆,还有助于提高默写的正确率。
5、情节法
抄诵法适合背诵语文简短的古诗词,那么情节法则更适用于课文的背诵。
语文课文,大部分都是故事型文章,既然是故事,那必然会有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所以,在读课文的时候,家长应该让孩子有意识的去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在了解清楚课文内容之后,让孩子就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概述出来,然后分段背诵。
分情节背诵完后,然后利用故事的头尾,将故事串联起来,再尝试整体背诵几遍,一篇课文就可以轻松背下来了。
小学语文学习的关键就是背诵,想要孩子语文成绩有所提高,背诵必不可少。
有效的背诵的方式与技巧,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信心,还能帮助孩子更好的去理解、记忆知识。
小学语文考试加分的套路
1
要有一手不见得漂亮但要工整的字
语文老师:我喜欢字写得工整的试卷,这不是废话。很多其他学科的老师,都在异口同声地说,字写得工整的卷子就是让人看了舒服。我参加了多年的语文阅卷,而且一直承担作文评分任务。对于考生的书写,我确实有着别样的感受。
那么,考生的卷面,字写得工整会产生些什么影响呢?
1.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很好
字写得工整的,一般卷面也整洁些。这样的卷面总给人一种美感。美,谁会拒绝呢?
写字本来就是语文学习一项重要的内容,语文试卷中有许多题目答案是相对灵活的,这时候评卷老师给分一方面要看问题回答的怎么样,另一方面就要看字写得怎么样了。
对于字迹工整的卷子,评卷老师心里常常会这样想:这一定是个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的好孩子,给分时自然慷慨一些;对于字迹潦草,书写脏乱的卷子,评卷老师心里会想:看来这个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扣分时自然也不会心疼。
尤其是作文,更是如此,字迹工整的作文当然更容易得高分。所以两份答题内容相差不多的语文试卷,因为书写的原因造成最终成绩差上5-8分,甚至更多分数的事,并不是新鲜事。
现在,为了让孩子们注重书写,有的学校还在期末试卷上专门设置了书写分(一般为5-10分),这就更要引起大家的重视了。
2.让我愿意全面去看
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一份不好的试卷,即使你有一些亮点,就如同将金子混同在垃圾当中一样,一般人怎么会到哪里去寻找呢?而作文评分中,展示亮点一获得高分的重要途径。字写得不好不让人认,客观上不是在拒绝得高分吗?那些字写得好的卷子,阅卷老师能全面认读,两点得到足够的呈现,得高分的机会自然多得多。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常要求同学们一定要练好字。
不能写美观,首先写工整;不能写工整,首先写干净。只要不断坚持,没有人写不好字的。完全可以说,小学认真练字,是中、高考的生产力。
2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语文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考试也是如此。在答卷的时候,一定要时刻不忘语境,具体的做法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例如写反义词和近义词。
如果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就会容易许多,也更不易出错。例如:“我虽然很懒惰,可是也知道害羞呀!”要写出“懒惰”的反义词和近义词。近义词试着放在句子中替换就可以了,可以是“懒散”“偷懒”,但如果写成“很懒”放到原句里就读不通了。反义词可以在前面那些词前面加上“不”字,然后去想。“不懒惰”“不懒散”自然是“勤劳”“勤快”了。
对于一些多义词,更是离不开语境。“他考试得了第二名,骄傲得不能行!”这里的“骄傲”是“自满”的意思;“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骄傲!”这里的“骄傲”就是“自豪”的意思了。
做阅读题的时候,更是这样。一些同学把阅读文章读上一遍就迫不及待地去做后面的题目,结果往往失分很多。正确的方法是:做阅读题目时,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相应的词语或句子,并能联系上下文去理解,然后再动笔答题。
3
对于阅读理解,多读巧答
第一遍读文章时不要做题,第二遍甚至第三遍阅读时再做题,而且要力求做到到要边做题,边回读文章中的重要词句。回答问题时也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不可不答。只有回答阅读材料所提出的问题,才能得分。因此对于阅读题,不可不答,不答则无分。
2、不能乱答。不联系阅读理解问题的要求来回答,我们称之为乱答题,乱答本质上是与不答题一样的,不得分。在阅读理解训练中强调要答满线格,并不是让学生胡说和乱说,写一些没用的东西。答题时要抓住要点,不能偏离题目要求。
3、懂得取舍。一时做不出的阅读理解的题,要先放一放,以免影响回答别的较有把握的阅读理解题。待全部阅读理解题解完后,如有剩余时间再回来做放弃的阅读理解题。在解答阅读题时,千万不要慌,要静下心来,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先从容易的入手,逐渐地打开思路。
4、言之有据。所谓“言之有据”就是要尽可能地在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上找原话,找依据,不能只是简单的一个词语和句子,显得理由不充分,更不能凭空瞎说。对于一些题目,原文中有明显的准确答案,要善于利用阅读材料中的“原文”,进行回答。
①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句子设计的,可以从文中一句找到正确的答案;
②有的问题是根据文中的一段话设计的,因此可以从文中的某一段找到正确的答案;
③有的问题是根据整篇文章设计的,要求学生认真弄懂全文意思,根据文中提供的线索或信息进行逻辑推理。
5、联系生活。学生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最怕碰到回答问题和想像写话,例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读文后的感受。或是: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请写几句话。这样的题目往往要先从课文中说起,你喜欢主人公的什么品质,然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己是怎样做的。面对这样的题目,其实并不难,但一些同学往往写得过于简单,给人的感觉是答得不够完整,不够全面,结果造成失分。
因此,做这些题时要努力要求自己写满线格,考虑问题尽量全面周到。
语文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4
诗词鉴赏常见题型
1、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
2、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
3、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4、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鉴赏古代诗词步骤:
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
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 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
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5
考场作文一定要有一些技巧
1、作文一定要注意卷面的整洁
一笔一划地把字写好。要养成好习惯,只要拿笔,就要写出端正的字来。在写字的时候,最好在格子上方留下点空隙,使每行之间,显得清晰。
2、必须学会5分钟内列提纲
要面对卷面的格子,想好哪个段写什么,写到卷面的什么位置。列提纲的时候,开头和结尾必须想详细,最好事先写出来。
3、开头结尾,不要很长
开头几句话就接近中心思想,三四行结束开头,不要弄大头作文。结尾是抒情或者归纳主题,语言优美,三四行结束,不要弄大尾巴结尾。注意,不要出现大肚子作文。
4、写记叙文,要想好叙事的层次
按时间或者按地点,或者按故事发生的节奏,一个层次一段。注意,假如某一段需要详细些,文字比较多,注意分段,死拉硬拽也要分段,不要一段超过七八行。如果写议论文,开头论点提出后,接下来的每段都是论证过程,一个论据就是一段。结尾可变相重复论点,稍微抒情。
5、时刻注意“的、地、得”的用法
这是语言的硬功夫,不能懈怠和马虎。平时形成好习惯,考试时不要出错。
6、注意句子的完整性
一般来说,一句话有主语谓语宾语等,这句话基本就结束了,这时就要用句号了。假如句子之间是同一类,可适当用分号。不能一逗到底。结尾或者合适的地方,可用感叹号、省略号等。标点符号要规矩,也要丰富。
7、语言的精彩有奥妙
一是语言的华丽和词汇的丰富。二是比喻修辞的运用,比喻和排比,是最通用的方法。记住,不要干巴巴地讲述,注意引用点古诗词、修辞等等。
8、小学作文考试,就按记叙文准备
开头结尾要准备好几套方法,什么类型用什么开头,你用什么方法比较拿手,考试前一两天,尤其是头天晚上,默记一下。准备结尾,要背好一两个结尾的语言类型,可以有排比、比喻或者反问。实在不行,就用做梦式结尾法。
★ 英语背诵十大技巧
★ 语文古诗文背诵
★ 小学语文课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