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童年与乡下的回忆抒情散文(共含1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可能正在睡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童年与乡下的回忆抒情散文
是不是初老症状,最近常常忆起童年与乡下的一切。那是个贫困时节,缺衣少食的年代,可我们的童年却丰富多彩。我们的乐趣都是免费的,很少静静的宅在家中。
一块小碎瓦片,我们可以向池塘抛水漂,激起三四个甚至五六个涟漪,让那白云与青柳与桃红辉映一处;几颗石子,我们可以在掌上掌下反复轮跳,或五颗石子玩抓石子的游戏,还可以两个人一组每人挖掘五个小土窝,走石子窝儿,每每空缺一格土窝,最前面土窝的石子就全被赢取;可以截个小枝丫,用皮筋、布条做简单的皮弹弓;可以捡取父亲做筐箩废弃的弯曲竹篾黄,扎起,再蒙上蜘蛛网,我们就可以漫山野的扑蝉追蝶;可以采摘几朵刺苔花,再拔去嫩竹条的嫩芽,把花儿小心地插进竹条嫩芽的底座,于是欢呼“竹子开花了”,淡雅的粉色刺苔花配上嫩绿的竹叶、修长的竹条,着实美极了;蒲公英开花的时节,随意的掐上一朵,向着旷野,向着蓝天,轻轻地吹抑或轻轻地抛,蒲公英的花蕊便羽毛般轻轻地飞起,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向远方,玲珑些的还念念有词,把儿时的梦想都一并毫无顾忌地搭载而去。
乐此不疲的游戏,项目好多,多得像夜空的星辰。譬如土房子墙,可以掏土蜂儿,还可以在冬天借墙角“挤油渣子”。“挤油渣子”可以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最大的阵势是几个小学班级抑或全校学生都来参加,挤出的复又从队尾加入,仿佛循环小数无休无止;还有的用木炭或彩色粉笔在墙上画画,一条大河波浪宽,抑或两三娃娃背书包上学堂,圆圆的太阳,有的是意象派手法,有的干脆写上扭扭歪歪的一二三四五,还有的是简笔画花草,虽然稚气了些,但也属于艺术画廊的雏形;即使什么都不画,我们也可以在墙体的斑驳中,读出形象丰富的意境以及有趣的海盗故事。
捉迷藏,是每个小孩都热衷的游戏,自父母的怀抱天性的躲藏,到我们四肢的开放,更是越发精彩绝伦。平常的躲在草垛旁、家什堆边、树叶茂盛处,还有的出其不意地藏进木柜中,如果屋里又没亮光,里面藏的人故意弄出些微动静可真是吓人,第一反应就是见“鬼”了,当你抱头鼠窜时,里面的人早就憋不住地哈哈大笑,甚是得意。坐飞机,只要两个人,可以轮换相互背着,手拢拳窝在一处伸直,向着前方“呜呜呜”便起飞了,力气大的还可以绕上一大圈儿。踢鸡腿子,一脚站直,另外一脚弯曲拢于膝盖上,用手拎住脚腕,你撞击我,我撞击你,或者相互设个团队作战,也是比较激烈,有看头的游戏。转圆圈,丢手绢找朋友,陌生的面孔只玩上几轮,就熟悉得不得了。当然,过家家,更是我们小孩模仿大人生活的幽默有趣的小版缩影。
跳皮筋,只一条松紧带,就可以用脚翻花,比手上皮筋翻花还带劲。身体灵巧的,跳的高度要高过缆绳人的高度,常常会吸引到大人或老师们的围观,分布两侧的啦啦队成员更是数不胜数。折纸飞机、纸船、金手指、藏着东南西北志向的“纸算命猪蹄”,滚铁圈儿、甩旋转木、爬树采果、掏鸟窝、网兜儿兜鱼虾、清溪里戏水、摸鱼、打水仗、游泳、闷水雷、做沙滩城堡、野外烤红薯、豆角,草坝上躺卧或打滚儿、翻跟头,拔河、跳房子,用枝条或粉笔在地上画格子,按各种规则玩不同的跳法,格子变化无穷,跳法也变幻无穷。还有一个“拉房子”的游戏,必须保护自家不受侵犯,还要神速地占领对方家园。挑担卖杂货打着拨浪鼓的,也最吸引我们。觅着声音急切地狂奔到担货架旁,针头线脑只有妈妈级大婶们在意,我们馋的是那各色糖果,新颖玩具,特别是那红红的仿佛一束火焰的辣椒糖。攒在手中的钱币有一分钱,二分钱,五分钱,一角算是大钱了。五分钱,可以买一张大块白纸,做厚厚的草稿本呢!节省的还有一种草稿本,上面是一层薄薄透明的塑料皮,下层彩纸上不晓得涂抹着是黄油还是其他什么溶剂,可以写完后再掀再写。
陪伴父母劳作也是童年乐趣之一。父亲用牛耕田时,可以在后面拎着小桶捡蚯蚓,田块湿度大的,有时候还能翻到泥鳅与黄鳝,犁和耙的造型也挺奇特的。稻田金黄时期,便收割稻谷,调皮的孩童便这里收割一块,那里收割一块,像走迷宫似的,让父母笑其做事情不老实。以前稻谷脱粒都是那原始的“活桶”,四四方方的大木桶,完全靠着人力推动,小孩子就帮着大人捋稻付,相互比赛着,看谁先送到大人的手中。忙碌了一天,溅着满身泥浆,有时候这泥浆是小孩子间故意在捋稻付的路途中用力踩溅到彼此身上的`,然后,跳进被炎热太阳照射得还有些滚烫的湖中洗澡,如果湖中有莲藕,便要踩些做菜,或摘些莲蓬与荷花,还拿那荷叶做帽子,给更小的弟弟妹妹做漂亮的绿伞。
那时期,牛是农家最贵重的财产。能够一家拥有一头牛的户主都算得上大户人家了,一般的都是弟兄几家或相处得来的几家,伙同一起饲养一头牛,便于耕种各家的田地。如果自家没有牛,请别家牛犁田,是个不小的开支。于是,放牛的任务都丢给了小孩子。牛和人一样,有着不同的性格,碰上温驯的,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可以不那么操心,还可以骑着它,挥着鞭儿,但你绝对不会真打它,而是故意吆喝“驾驾”,让它跑得快点,让小伙伴们羡慕得眼睛直直的。快过年了,做糖粑、剪纸、贴对联、扎灯笼,有趣的事情真的好多,窗棂前挂着我们自己制作的风铃,“叮叮咚咚”的可好听了。难得的一本连环画,会被我们传阅的还能够保护得完完整整。草木的气息、花儿的芬芳、大树底下的浓荫、以及担水的清澈池塘,一直都在记忆里存储着,美好着·······
回忆童年抒情散文
童年,总是让人回忆不尽。
夏天,我们村就好玩的地方便是河沙滩,柳条儿青青,杨树绿叶盖顶,河两岸浓荫翠树,别有一番景致。
记得六岁那年,邻居的一位小哥哥和我一块玩耍,玩得兴致勃然,飞泥走沙,漫天泥块乱甩。
孩子们,从刚会走路的小娃娃,到十几岁的男女孩,都喜欢到这里来,中午的太阳白花花的照,到处一片亮闪闪的光,知了在树叶间尖利地叫,穿破孩子们安静的午睡梦,吸引他们躲过大人的呵斥声,溜到一起来。
那时的我不知道大人为什么总爱让我们睡,屋子里闷得浑身淌汗,老也睡不着。躺在席子上翻来覆去,一会儿抠抠脚趾头,一会儿抓抓乱蓬蓬的头发,要么使劲动响什么东西,大人就发话:
“出去玩吧,别淘气,睡也不睡个安生。”
我跳起来,不等大人说完,箭一般跑了出去。
河边早已有好多小孩在耍着,水里凫着泳,黑黢黢的光脊梁埋在水里,水珠在脖颈上亮晶晶的。岸边上小哥哥在糊房子,我抓起腥腥的泥巴,加入热闹的队列。
过了一会玩腻了,换了更激烈的游戏,在沙滩上打泥仗,跑着笑着乐不可支,不顾太阳火毒的.不适。小哥哥手中的泥块飞来,贴在身上,承受不住重量再滑下来,留下与泥块大小相等的泥斑团团。
可我全不在意,专心等待一发而准的最佳反攻时机。突然一个跟头栽下来,我趴在沙地上,小哥哥兴奋的跑过来,泥块没头没脑的落在我身上。
“别打了,别打了,不算,重来重来。”我嘻嘻笑着一边求饶。
小哥哥却依然不住手,我有些生气了。一块大点的泥巴砸在我脑袋上,温怒的我终于找到爆发点,哇的一声哭出来,尽管并不痛。
小哥哥木木的站着,不知所措,不知哪里来的胆劲儿,我竟然拿起一块石头,小哥哥见状撒腿就跑,一边看我的表情。当他晓得我不占便宜不罢休的姿态,毫不犹豫躲回家去。我随后赶到,却被挡在厚厚的门板之外,心中兀自伤心不已,鼻涕一把泪一把地骂着,仍不解恨。
小哥哥院子里有棵大梨树,秋天梨子挂满枝头,总惹得馋嘴毛娃们打不离,我们一帮小孩子每家都待得极好,每次去解馋都空不了手。
梨树旁边有株小梨树,大拇指粗细也不太高,稀疏的树叶间已有大枣般的小梨果露出来,我余怒升腾,迁移到这颗小小的梨树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摘下梨果,一个个扔的远远的,再折断主枝,那嫩绿的树叶顿时无力的垂下来,在阳光下反射着清鲜鲜的新。
我像一位凯旋的勇士,仰着小小的头颅,扬长而去。
多少年了,每次我看到小梨树旧址,便想起这段童年。
童年与乡下的回忆散文
是不是初老症状,最近常常忆起童年与乡下的一切。那是个贫困时节,缺衣少食的年代,可我们的童年却丰富多彩。我们的乐趣都是免费的,很少静静的宅在家中。
一块小碎瓦片,我们可以向池塘抛水漂,激起三四个甚至五六个涟漪,让那白云与青柳与桃红辉映一处;几颗石子,我们可以在掌上掌下反复轮跳,或五颗石子玩抓石子的游戏,还可以两个人一组每人挖掘五个小土窝,走石子窝儿,每每空缺一格土窝,最前面土窝的石子就全被赢取;可以截个小枝丫,用皮筋、布条做简单的皮弹弓;可以捡取父亲做筐箩废弃的弯曲竹篾黄,扎起,再蒙上蜘蛛网,我们就可以漫山野的扑蝉追蝶;可以采摘几朵刺苔花,再拔去嫩竹条的嫩芽,把花儿小心地插进竹条嫩芽的底座,于是欢呼“竹子开花了”,淡雅的粉色刺苔花配上嫩绿的竹叶、修长的竹条,着实美极了;蒲公英开花的时节,随意的掐上一朵,向着旷野,向着蓝天,轻轻地吹抑或轻轻地抛,蒲公英的花蕊便羽毛般轻轻地飞起,像长了翅膀似的,飞向远方,玲珑些的还念念有词,把儿时的梦想都一并毫无顾忌地搭载而去。
乐此不疲的游戏,项目好多,多得像夜空的星辰。譬如土房子墙,可以掏土蜂儿,还可以在冬天借墙角“挤油渣子”。“挤油渣子”可以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最大的阵势是几个小学班级抑或全校学生都来参加,挤出的复又从队尾加入,仿佛循环小数无休无止;还有的用木炭或彩色粉笔在墙上画画,一条大河波浪宽,抑或两三娃娃背书包上学堂,圆圆的.太阳,有的是意象派手法,有的干脆写上扭扭歪歪的一二三四五,还有的是简笔画花草,虽然稚气了些,但也属于艺术画廊的雏形;即使什么都不画,我们也可以在墙体的斑驳中,读出形象丰富的意境以及有趣的海盗故事。
捉迷藏,是每个小孩都热衷的游戏,自父母的怀抱天性的躲藏,到我们四肢的开放,更是越发精彩绝伦。平常的躲在草垛旁、家什堆边、树叶茂盛处,还有的出其不意地藏进木柜中,如果屋里又没亮光,里面藏的人故意弄出些微动静可真是吓人,第一反应就是见“鬼”了,当你抱头鼠窜时,里面的人早就憋不住地哈哈大笑,甚是得意。坐飞机,只要两个人,可以轮换相互背着,手拢拳窝在一处伸直,向着前方“呜呜呜”便起飞了,力气大的还可以绕上一大圈儿。踢鸡腿子,一脚站直,另外一脚弯曲拢于膝盖上,用手拎住脚腕,你撞击我,我撞击你,或者相互设个团队作战,也是比较激烈,有看头的游戏。转圆圈,丢手绢找朋友,陌生的面孔只玩上几轮,就熟悉得不得了。当然,过家家,更是我们小孩模仿大人生活的幽默有趣的小版缩影。
跳皮筋,只一条松紧带,就可以用脚翻花,比手上皮筋翻花还带劲。身体灵巧的,跳的高度要高过缆绳人的高度,常常会吸引到大人或老师们的围观,分布两侧的啦啦队成员更是数不胜数。折纸飞机、纸船、金手指、藏着东南西北志向的“纸算命猪蹄”,滚铁圈儿、甩旋转木、爬树采果、掏鸟窝、网兜儿兜鱼虾、清溪里戏水、摸鱼、打水仗、游泳、闷水雷、做沙滩城堡、野外烤红薯、豆角,草坝上躺卧或打滚儿、翻跟头,拔河、跳房子,用枝条或粉笔在地上画格子,按各种规则玩不同的跳法,格子变化无穷,跳法也变幻无穷。还有一个“拉房子”的游戏,必须保护自家不受侵犯,还要神速地占领对方家园。挑担卖杂货打着拨浪鼓的,也最吸引我们。觅着声音急切地狂奔到担货架旁,针头线脑只有妈妈级大婶们在意,我们馋的是那各色糖果,新颖玩具,特别是那红红的仿佛一束火焰的辣椒糖。攒在手中的钱币有一分钱,二分钱,五分钱,一角算是大钱了。五分钱,可以买一张大块白纸,做厚厚的草稿本呢!节省的还有一种草稿本,上面是一层薄薄透明的塑料皮,下层彩纸上不晓得涂抹着是黄油还是其他什么溶剂,可以写完后再掀再写。
陪伴父母劳作也是童年乐趣之一。父亲用牛耕田时,可以在后面拎着小桶捡蚯蚓,田块湿度大的,有时候还能翻到泥鳅与黄鳝,犁和耙的造型也挺奇特的。稻田金黄时期,便收割稻谷,调皮的孩童便这里收割一块,那里收割一块,像走迷宫似的,让父母笑其做事情不老实。以前稻谷脱粒都是那原始的“活桶”,四四方方的大木桶,完全靠着人力推动,小孩子就帮着大人捋稻付,相互比赛着,看谁先送到大人的手中。忙碌了一天,溅着满身泥浆,有时候这泥浆是小孩子间故意在捋稻付的路途中用力踩溅到彼此身上的,然后,跳进被炎热太阳照射得还有些滚烫的湖中洗澡,如果湖中有莲藕,便要踩些做菜,或摘些莲蓬与荷花,还拿那荷叶做帽子,给更小的弟弟妹妹做漂亮的绿伞。
那时期,牛是农家最贵重的财产。能够一家拥有一头牛的户主都算得上大户人家了,一般的都是弟兄几家或相处得来的几家,伙同一起饲养一头牛,便于耕种各家的田地。如果自家没有牛,请别家牛犁田,是个不小的开支。于是,放牛的任务都丢给了小孩子。牛和人一样,有着不同的性格,碰上温驯的,是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可以不那么操心,还可以骑着它,挥着鞭儿,但你绝对不会真打它,而是故意吆喝“驾驾”,让它跑得快点,让小伙伴们羡慕得眼睛直直的。快过年了,做糖粑、剪纸、贴对联、扎灯笼,有趣的事情真的好多,窗棂前挂着我们自己制作的风铃,“叮叮咚咚”的可好听了。难得的一本连环画,会被我们传阅的还能够保护得完完整整。草木的气息、花儿的芬芳、大树底下的浓荫、以及担水的清澈池塘,一直都在记忆里存储着,美好着·······
记忆里模糊的童年,在泛黄的日记本上,像个孩子傻傻地笑。
——题记
童年犹如天上的星星,数也数不完,每一件事都有着璀璨的光芒,让你难以忘怀。童年最让我抹不掉的记忆,便是那次去奶奶家摘李子的事了。
那次,是在暑假的时候。我一进门,就望到了一棵李子树,吵着问:“那是什么树?”“李子树。”“能吃不?”“当然可以,过几天你就可以去摘了!”听了这话,我便满心期待的瞭望那些李子,一想到几天过后就能吃了,不禁抿了抿嘴唇。
从那以后,我天天宽祈祷李子能快点熟。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李子又大又红了。我叫来奶奶,翻出篮子,搬来梯子准备去摘。那个个李子红彤彤的,十分饱满,还很圆润,在阳光的照射下,金灿灿的,我大声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然后,便鼓起勇气,稳稳的踏上了梯子。这儿有一个,那儿有一个,我将它们全部装入篮子里,足足收了一大篮!
将那一大篮的李子与家人分享,每个人都尝到了那香甜的李子,我的心里美滋滋的,一边尝着自己亲手摘的李子,一边在一旁望着阳光,傻傻地笑。
童年时代,所有的事情都是那么的有趣,令人回味无穷。可异时间飞逝,那段时光已经回不去了,但那些事已经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抹也抹不去了。秋天过去,冬天过去,夏天又来了,可惜童年早已过去大半了。我望着李子树,痴痴地笑着……
乡下牧羊人抒情散文
说到牧羊人,人们自然而然地会在眼前呈现出这样的画面:湛蓝高远的天宇下,青翠无垠的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羊阵,如千军万马在草地上奔涌着,又如白色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奔袭而来。牧羊人策马扬鞭,洒脱豪放,运筹羊群,指挥若定,颇有大将风度,好不快意。
而我要说的乡下牧羊人,既没有草原牧羊人那般的潇洒奔放,飒爽英姿,也没有草原牧羊人眼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壮观景象。他们仅仅是一些农闲时放下锄头的乡村老人,他们衣着朴实,年迈苍苍。没有农活时,他们也不舍得闲着,就养羊,少则一两只,多者几十只。等到山羊长大长肥,就变卖掉,以供补贴家用,当然,也为着春节时的美食。
牧羊,一年四季,他们从来都不肯放下,仿佛成了他们的第二个职业。
春天,是牧羊人最喜欢的季节。当春风“呼哧呼哧”的喘着粗气,急急火火的把万物唤醒时,嫩绿的小草,不知名的野花,再一次装扮大地。和暖的阳光下,牧羊的老人,乐呵呵地把羊牵出来。一家,两家……像商量好似的,他们手持羊鞭,吆喝着走向村头的小树林,沟塘边,小河旁。这些地方没有庄稼,不用担心羊啃食麦苗。山羊被禁锢了一个冬天,终于又迎来了重返大自然的机会,它们欢天喜地的奔向美食遍地的草丛处,贪婪地啃食着。有些今春刚出生的小山羊,可是头一次见这世面,它们看到什么都感到新奇,东蹦蹦,西跳跳,这儿嗅嗅,那儿闻闻的。有的小羊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绿意盎然的食物,甚至还没有学过吃草,稚嫩的声音不停的“咩咩”的叫着,它们小心地把小草的嫩芽儿啃几下,好不容易衔在嘴里,嚼了几下,草叶又掉在地上。也许,它们是觉得小草的味道,不及羊妈妈的乳汁味道鲜美吧。羊妈妈一边吃草,一边用柔和而慈爱的目光,不时地注视着小羊羔,生怕孩子走丢了似的。牧羊老人有的安静的坐在草地上,抽着烟,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有的依树而立,说着闲话。风悄悄的,阳光暖暖的。久而久之,有的牧羊老人会心生睡意,就索性把头羊拴在树上,没有树的地方,有的老人竟然创意地把羊拴在自己的脚上,其他的羊自然不会乱跑。然后,他们就随性地躺在草地上,把草帽扣在脸上,酣然而眠。
羊吃圆了肚子后,也学主人那样,安静的卧在草地上睡去。远远望去,卧在草地上的山羊,就像点缀在绿草丛中的朵朵白色的小花。沐在春光里,人和羊都显得那么的安详。一切都静下来了,偶尔才有几声鸟鸣从天空划过。
盛夏时节,蝉鸣蛙唱,草木疯长。林间河边,小草长得更加的浓密丰茂。只是天气炎热,羊的胃口不大好,吃草也有些挑剔了,它们表现的有些懒散。牧羊老人挥动着羊鞭,驱赶着羊群,尽可能地让羊多跑动跑动,这样不仅可以刺激它们的食欲,还能强健它们的体质,以增强抗病的能力。因为,炎热多雨的夏季,羊是最爱生病的,所以,牧羊人就要多费些心神,多耗些体力。牧羊老人舞动着鞭子,吆喝着,跑着,他们的白发也在风中抖动着。因为他们的年龄都大了,经常体力不支,常累的气喘吁吁,汗水淋淋漓漓的湿透了衣服。有时,趁羊们安心吃草的时候,老人们还要割些青草,扛回家,以备阴雨天供羊食用。虽然牧羊辛苦,却从没有听到过牧羊老人有何怨言,他们反而觉得这样的生活显得充实而不孤单,因为,这样即增加了家庭收入,又溜了自己的'身体。虽然没有儿女陪在身边,他们却不感觉到多么的寂寞,牧羊仿佛成了他们慰藉心灵的一剂良药。
夏雨,有时骤然而至,让人防不胜防。牧羊老人们就急急忙忙的赶着羊回家,羊受到了惊吓,“咩咩……”大叫,四下逃窜。老人急得手忙脚乱,他们紧紧拽住头羊的绳子,使劲拉着往回去。汗水、雨水混合着,从头上,脸上,躯体上滚落着。跑到家,浑身已是湿漉漉的,单薄的衣服紧紧的贴在身上,像只落汤鸡一样狼狈。老伴半嗔半怒,怪罪道:“老鬼,这么大年纪了,都不知道看天,咋不淋死你呀!”说着话,早已把干爽的衣服找出来。牧羊老人不言语,只是憨憨的笑。
秋收秋种,是一年最忙碌的时候。牧羊老人常会把羊群赶到田间,一边收玉米、花生、甘薯等庄稼,一边把羊拴在田里。田里玉米、花生、甘薯等作物的叶子,就成了羊的美食,它们吃着,闹着,叫着。牧羊老人却一点也不分心,他们在紧张的劳动着,收获着。这样才能做到“农、牧”两不误。有时还要抓紧时间去晾晒、贮藏一些农作物的叶子和秧子,作为冬日的牧草,储备起来。
当树上的黄叶落尽,小麦的苗儿长齐时,农活终于告一段落。可是,牧羊老人们并没有安心下来,他们又有了新的工作。因为漫长的冬季,羊要消耗大量的草料,储存的那些作物的叶子是远远不够的。于是,霜白铺地的早晨,顶着寒风,他们就早早的起来,打扫落叶。一片片,一堆堆的落叶被收起来,背回家。每天都重复着这单调的活儿,直到大雪覆地为止。寒冷的冬天,虽然再不需要到外边去牧羊了,但是老人的心,仍然时刻牵挂着羊的生活,特别是有些母羊,在寒冷的冬夜里分娩,更需要人小心呵护着,怎敢掉以轻心呐?接近年关时,牧羊老人就会卖掉一些羊,然后留下一只肥羊,宰杀掉。春节时,一家老小,围在一起,喝着浓香的羊肉汤,吃着团圆饭,其乐融融的,牧羊老人的脸上总是溢满笑意,一年的辛劳随之烟消云散。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牧羊人老人在简单的重复中体悟生活,安度晚年。虽不轰轰烈烈,却也淡然自足,安闲自得。
乡下的童年生活-回忆散文
时间是丝毫不给任何人留情面的魔鬼,让那幼年的记忆变的模糊不堪。只记得那时我们全家住的是几间大瓦房,外婆曾说过以前咱们家是没这么好的房子住,这几间老瓦房还是地主家的,后来解放了分到手的。那几间老房子留给我唯一的清晰影像就是那两扇笨重的大门,还有门上那对超大的铁拉环。在我五岁的的那一年家里人拆了那座老瓦房,在原址上建起了四间两层的小楼房,在当时那可是全村的第一座楼房,后来还让我那些小学的同学们羡慕死。在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过后,如今那座楼房已变的破旧,墙壁上大片白石灰脱落处已露出了里面的红细沙,楼上走廊外因长期积水也长了厚厚一层褐色的青苔,走道里落的是一堆堆长居于屋檐下燕子的粪便,久无人打扫。每次回去常看见外婆笑眯眯的从后门出来迎我们,还有驼着背的外公那高兴的模样,在那一刻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也略带着一丝感伤,我曾经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重要一员,现在仿佛成了这里的客人。那座依然被板栗树和柿子树包围的小楼里究竟藏着我多少牵挂和回忆只有我自己知晓,毕竟我曾在那儿生活了二十多年,对它的感情已经是用言语无法表达的了。真怀念在那楼上和我的三个妹妹们一起居住的时光,隔着红色木制窗间的玻璃看院里的桃花开后接着梨花又开的春景,看冬日落着小雪的清晨,看父亲天微微亮就开着 托拉机离开这个还在静睡中的小村子,开始了他忙碌的一天。
记得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用在学校捡来的粉笔在自家的水泥墙上涂鸦,或者用那黑乎乎的`木炭在墙上作画,若是想弄出比较满意的彩色作品就要辛苦点了,叫上妹妹们在院里的沙堆里又是刨又是挖很细心的挑拣,总能找到许多不同颜色的石子。那座楼房的墙面上只要是我们够得着的地方都被我和妹妹们画过又擦,擦了再画,总是不厌烦,有时被大人逮个正着就只有挨骂的份了。那时的日子也挺难熬的,在家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学校因为数学成绩不好老是被漠视。其实我是个挺懂事的小孩,父母在田里干农活的时候我只要有空就会去帮忙。记得在四年级的寒假期间,因为当时的松毛挺值钱,我随着母亲每天都在山上忙碌,我的任务就是把捆好的松毛用扁担挑到山下,看着父亲每天都能卖个好价钱回来,我和母亲忙的更起劲了,最后我的左肩膀上被磨的起泡了自己都不知道,还是母亲发现的,她当时别提有多心疼了。我一点儿都无所谓,因为在年底我们可赚了两千多块呢!想想吧,十几年前的两千块可在乡下买到几间瓦房呢。
再说说我的三位妹妹吧,我家的的老二可是最不讲理的,脾气火爆的让我拿她一点办法都没有,我作为大姐自然是处处忍让,经常在夜里为了抢我身边的那只花猫用她的脚猛踢我,她明知那猫有多恨她,可怜的猫白天受尽了她的虐待晚上连个安稳觉也没的睡,有时恨不得想在她睡着时把她结果掉。因为躲计划生育办事处的罚款,三妹一直住在离家十几里外的奶奶家,每次逢年过节去看她因为对我们有陌生感,从不与我们说话,好几年都不愿回家叫一声爸妈,其实当时的父母为此心里很不是滋味很难受。直到她十岁才被父母强行接回家,与我们同住几年后她的性格依旧还是那么孤僻,总有许多心事不肯说出来的样子,而且从不吃猪肉,这是一直困扰我们至今的一个谜题。因为我们那里过年时有这样的风俗,小孩在除夕那天吃年夜饭时要向长辈们敬酒,所以三妹只在一年中的那一天叫一声爸妈,我能看得出当时的父母对此已经很满足了。至于最小的妹妹可有点滑头了,只要有事让她干总是找借口溜之大吉,每天上学之前总是在父亲面前耍无赖要零花钱,她知道老妈才不理她那一套。小妹有时会撒娇,就在她上了高中之后还是那样,因为我常年在无锡打工很少回家,她总会在睡觉时将我的一只手臂抱在怀里。想到这里我的眼睛有一种要落泪的疼痛感,姐妹情虽不会变淡,但我们团聚的日子竟然变得少的可怜。
我们姐妹特贪玩,父亲就像一个孩子王带领我们到处找乐子,或讲一些完全由他胡编乱造的故事给我们听,现在想起觉得令人发笑,他绝对可以和“大鱼老爸”相媲美,其实父亲真的很不容易,家里有我们几个比男孩还调皮的小家伙,管教太严格他会很清楚的知道我们会起叛逆的心。父亲知道我们有多难对付,他却用他独有的方式最终将我们教育成个个都听话懂事的姑娘。很怀念父亲带领我们到地里去干农活的景象,他会高举着锄头走在前面大声唱着:“我们是害虫,我们是害虫。预备、唱”,我们便在他身后兴奋的又跳又唱,舅舅家的小强因为太小总会落在最后,跑的快又会摔跤,像只鸭子左右摇摆着身躯甚是有趣。老妈则从来不与我们为伍,常说爸是神经病,有时爸一个人犯了错就会连累我们都得挨骂。老妈在那时被我们孤立了,还被我们称作最小气的守财奴,这个称呼是大有来头的,有一年除夕夜我爸按惯例给了我们每人十块钱作为压岁钱,小妹想弄点额外收入就使出了她的杀手锏,跪在老妈面前磕了三个头,最后老妈从衣服口袋里掏出二毛钱给她,立刻把我们全家笑的前翻后仰。
随着我们的长大,需求的东西越来越多,父母肩上的担子已重的难以想象,父亲有高中文化可为人太忠厚老实不懂得赚钱的技巧,光靠种地和卖些柴草的收入已无法满足这个大家庭的生活需求。母亲从未读过书,但是却比父亲要聪明些,这个家要是没有母亲掌握财政大权就会彻底玩完。在我刚上初中时,父亲与外公在离家最近的一块良田边挖了两座烧木炭的窑,从此父亲日夜劳累以至于他的低血糖病更加的严重,有一次半夜他去窑上看窑火,那夜还下着雨,父亲低血糖病发作晕倒在地连喉咙也发不出声音,他用尽所有力气爬到外公居住的房屋后门口,外婆听见后门发出奇怪的叫声却因为胆小没敢出去,当外公出去打开后门的时候发现父亲已经滚成了泥人。那时候我还在无锡,这事我是最后一个知道的,还是二妹告诉我的,她说家里人当时没敢对我提起,以为父亲熬不过这一关怕我知道后会受不了。
真的,父母对我们四姐妹的付出我们无以为报,爱是那么的伟大,它决对是无边无际的。家乡的碧云湖变的更美了,青翠的小山连接出那么温柔而曼妙的曲线,在朦胧的湖岸两边不断的延伸,春天的野桃花在山脚下开出点点粉色,南归的白鹭悠闲自在的在湖边迈着纤细的双脚,美景无限。
回忆抒情散文
在我思绪的领地,我想,春天种点什么好呢?种理想?种希望?种情人?还是种幸福?不知所措,茫然中,我在我的种子库里,随手捡得一枚叫回忆的`种子,俨然种进我初春的梦里,静等春暖花开。
时不待日,种子开始萌芽,拔稞,结穗,经过夏天的洗礼,种子渐渐的成熟了,在我秋季的梦幻里开始膨胀,在我冬天的蕴藏中开始释然,回忆许我幸福与悲凉,欢乐与忧伤,那回忆散发出来的韵味,有时咸,有时甜,有时苦,有时涩,总是叫人难以捉摸,更多时让人无可奈何。
我琢磨着,这回忆到底是什么东西,它可以让人追思过往、让人梦里故乡、让人欣然所至、让人痛彻心扉,更让人有挥之不去,召之即来的念想、浮想、意想、联想等等,以至于让人徘徊在醉生梦死里,彷徨在纠结与痛苦中,让我甜甜的得意忘形,让我涩涩的苦不堪言。
回忆,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总是让人在理不乱、剪不断的纠结中,不能自清、不能自理、不能自拔。
我不想去回忆,却不得不回忆,我不想去伤感,却不得不伤感,我只想去回忆甜蜜,去追逐幸福,去向往憧憬,可事与愿违,幸福总是伴着痛苦,甜蜜总是掺杂心酸,快乐总是附加纠结,欣然总是携带怅惘,回忆在带给我喜怒哀愁的同时,又带给我解不脱的爱恨情仇,让我在世俗之间迷茫,在红尘领域之中忧伤。
我悔恨,当初就不该种回忆,种什么不好,偏种回忆,回忆给了我什么好处?长长的回忆,总是让我哭笑皆啼,扪心自问,在甜蜜与痛苦的记忆里,我幸福过吗?我快乐过吗?索然...
其实不然,更多的回忆,让我泪奔过,亦为甜,亦为苦,绵绵不断。
唉,回忆何许种子?回忆何以疯长?回忆何时终结?不要再让我情不断,理更乱,在回忆的长河里溺水而亡。
飞翔看似无声微笑却向天默默哭泣,
心已千疮百孔但自始无怨无悔。
望断秋水,看透浮沉茫茫,
心似热火,融化数载冰雪。
我已走过千遍万遍那条羊肠路,
却独留身后那长长的落日背影。
是我舍不得,那曾经依偎的滋味,
是我放不下,那往昔美丽的微笑。
人潮人海中已遍寻不到你的身姿,
沧海桑田中已找不到我们的誓言。
是我太过自私?不愿别人把你抢走,可你还是选择了远走高飞。
是我太过苛刻?不愿伤害我们的心,可你还是坚持了最初本性。
曾经我哭着向天祈祷,向天发誓。
曾经我追着对你祈求,对你保证。
换来的不过是一次嘲讽的微笑,一次无言的伤痛。
我醒了,我输了。输掉了这几年的心痛,输掉了这一生的怨悔,输掉了这一辈子的可爱。
冬,雪儿的天堂,梦的故乡。故乡的信使,飘荡在红尘的风中,多情的梦之缘,与我相伴。红尘中虚伪的世界里,唯有风沙叩问人世间,不去问也不去想,只有一双孤单的脚,在敲响着这块古老的黑土地。
天地间,唯有洮儿河的冰晶与寒冷缠绕着思念的记忆。冰封的世界,一片洁白,洮儿河水遥遥迢迢,弯弯曲曲几千里,相伴着古老的历史。
孤舟扬帆,漂泊红尘,缘梦的流脉啊!牵动着沉重痴情人的心,九十九个思念的心愿,化作永恒不变的心之梦,让多情的人儿,凝眸以待,是谁说过“河百年一清,缘千年一梦。”圣人曰:“善善而善,恶恶而恶,恶而无善,终修一善,缘聚缘散,而缘尽之!”人生皆缘。
“亦早亦晚终有念意,”看着冰封的洮儿河,北风无泪吗?那多情的洮儿河水己等了多少个百年。而今己千里荒原尽抒银装素裹,冰了千年,翻过千年,而今已是白雪皑皑。
站在古老的洮儿河畔,倾听着千年风儿的述说,一个古老的故事…………
那是20多年前的往事记忆,江南,只是一种回忆,一种思绪,一种沉浸于梦的边缘,几次孤身赴江南水乡,苏州小桥流水人家,湘江船上人家的鱼米香,武夷山水的万千柔情,黄埔江畔的夜色澜珊,如梦如烟,跨黄河、跃长江、夜听淮河涛涛江水悠悠,心逸梦,入澜珊,神游闽江东……
不知是文人墨客诗意的笔墨,渐渐浓厚了江南的唯美。还是悠悠的千年历史,抒发了江南的厚实与宁静。江南如一轴水墨油画,清江,碧水、山云,雾秀,典雅,古朴,雄魂,静溢,江南是一幅流趟着的音符。
诗意、婉约,静寂,温馨,柔美,江南,缱绻成心中的荷花,婉约着永久如兰的记忆与深深的品味。
回忆江南,总会想到青砖绿瓦,古井桃花,飞雨柳青,古木窗棂,塔铃树影,庙宇雾隐,清风明月,廊檐红灯,轻挂罗纱,那古色古香的含羞之美,美到令人忘怀。然而身在江南水泽,倾听丝竹弦箫之清音,潺潺流水,水映楼阁,阁楼红檐,檐角白墙,山连水,水映山,山水涟漪,小桥流水人家,船舶江水天一色,仿佛那古韵的唯美,尽抒柔情万千。
时空的转换,记忆如鸿,与我相隔着千山万水,相隔着一路几世的回眸。
窗外的飞雪,静静而悄悄的起舞,记忆里三月的江南“春丝”垂挂在天宇间。回眸往事,心已砰然而动,江南的雨雪早已淋湿了我的记忆,也淋湿了塞外万里荒芜的土地,湿漉漉的徘徊于古老的洮儿河河床之上,如同饮这千年的洮儿河酒一样,让人回味无穷。
阳春三月,头一场飞雪,不只是洗涮着冬的寒冷,还洗涮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童年的事儿,记忆格外深刻,有些事儿,让你忘都忘不掉。
小时候,一年到头,就盼那么几个时候:清明,生日,八月十五,过年。
因为那时候家里穷,吃饭都成问题。所以,小时候盼的全都是吃。
清明那天,母亲早早起了床,生柴火炉,煮了六个鸡蛋,我们姊妹六个,每人一个。母亲把煮好的鸡蛋,有的染成红色,有的染成绿色,很是漂亮。这六个鸡蛋是母亲养的几只鸡下的,因为没粮食喂鸡,所以,有时候一天只能拾一两个鸡蛋。有时候,好多天都拾不到一个鸡蛋。每天下午快到黄昏的时候,我都到鸡窝那里,踮起脚看看窝里有没有鸡蛋。看到有鸡蛋,心里就非常高兴,小心翼翼地拾出来给母亲。
由于清明之前那段时间,天气冷,所以鸡下蛋很少。父亲和母亲平时不舍得吃,省下来,攒起来,清明节给我们姊妹几个煮着吃。
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刚刚进入梦乡,就被鸡那惨叫声惊醒了。我很害怕,蜷缩着身子,在被窝里不敢吱声,我不知道院子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只听到父亲从里屋一边大喊大叫,一边急匆匆的往外跑,像是在吓唬什么。原来是一只黄鼠狼,从没挡好的鸡窝门口钻进鸡窝里偷鸡。父亲的举动把黄鼠狼吓跑了,可是,有一只鸡被黄鼠狼咬死了,母亲心疼的流下了眼泪。
清明的这个鸡蛋,对我来说,就像个宝贝一样。有时小心翼翼地拿在手里,有时装进自己的口袋里,生怕掉到地上跌破了。就是拿在手里,也不敢使劲攥着,生怕把鸡蛋攥破了,因为这个鸡蛋我要留好多天。
清明那天,吃过早饭,小伙伴们就拿着涂了红色或绿色的鸡蛋,兴高采烈地聚在一起,比谁的鸡蛋好看,比谁的鸡蛋大。
母亲给我的那个鸡蛋,在所有的小伙伴们中,我总是最后一个吃的。
听母亲说,每年的五月二十三是我的生日。生日那天,母亲就煮一个鸡蛋,是给我的。
那个时候,能吃上个鸡蛋心里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好想天天过生日。因为那时候,女人生孩子才能吃到十个八个的鸡蛋。而大部分生孩子的,也就是只能吃几天油条补补身子,没有多少鸡蛋可吃。母亲的艰辛,母亲为我们姊妹六个所付出的一切,我看在眼里,牢记在了心底。于是,从我成家那年开始,每年五月二十三那天,不管是什么天气,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是煮好最少十个鸡蛋,骑自行车回老家送给母亲吃。我听人家说:“孩儿生日,娘苦日”。每次回老家给母亲送鸡蛋,我能看的出,母亲发自内心深处的那种喜悦和那眼里饱含的泪花。
八月十五中秋节就盼着吃月饼。那时候的月饼,馅里有花生,冰糖,芝麻。吃到嘴里,那种又甜又香的感觉终生难忘。
八月十五的这天晚上,父亲早早把一个碗口大的月饼,用刀切成八小块。每块都是一个小扇形的样子,而且,八块都是一样大。谁先挑都一样,不像清明的鸡蛋,有小点儿的,有大点儿的。
拿到父亲分给的一小块月饼,先用嘴小心翼翼地舔一舔月饼边缘的小碎末,然后咬一点点,尝尝味道,解解馋,就赶紧用纸包起来,藏好,第二天再吃。这块月饼,收好了,一回儿又拿出来看看。看看又不舍得吃,再包好藏起来。直到月饼快要生毛了才吃掉。
一年到头,最盼的还是过年。
年前,村里几乎都是腊月二十前后杀几头猪。家家户户都会根据自己家的家境割一些肉,过年伺候客人用。
父亲每年都会割七八斤肉,再买一些骨头。年前的腊月二十六七,就用大锅煮肉和那些骨头。把洗好的骨头和肉放进大锅里,大锅里几乎添满了水。肉和骨头在锅底,被一大锅的水深深地埋在了里面,肉基本看不到。
每年父亲烧火煮肉,我都不出去找小伙伴们玩,即便是小伙伴们来我家找我,我也不会出去。那时,我心里就惦记一个事儿,那就是啃骨头。站在锅台旁边,两眼使劲盯着锅里。盼着锅里的肉早点熟。
锅里开始冒热气了,那热腾腾的热气中,散发着熟肉那种香香的味道。我看到父亲有时用长勺子不时的翻一下。过一会儿,我也用长勺子学着父亲的样子翻一下。熟肉的味道越来越浓了,我看着锅里的肉像是熟了,此刻,我简直无法抵挡那香喷喷的味道的诱惑。趁着父亲不在,我捞出来一块,大口咬一口,咬不下肉来。原来,只是肉的外层表面上熟了,而里面还不熟。
一进腊月,母亲就忙着给我们姊妹几个每人做一身单的新衣服。过年的时候,把新做的衣服套在外面,里面还是平时穿的破棉衣。而父亲和母亲,过年穿的还是去年过年的那身衣服。过完年,出了正月,把新衣服脱下来,母亲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洗洗,晒干后,叠的整整齐齐,然后放到柜子里面,等着再到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穿。
盼过年,是因为过年吃的好一点。能够啃到一些骨头和吃到一点点的肉。能够穿上一身崭新的衣服,能吃到客人剩下的馒头和炒菜。
小时候的贫困生活,在童年的记忆中打下了深深地烙印,使我永远难忘。
作者:刘福成
公众号:临朐
★ 回忆现代抒情散文
★ 忆童年抒情散文
★ 童年回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