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酬孙侍御春日见寄,酬孙侍御春日见寄卢纶,酬孙侍御春日见寄的意思,酬孙侍御(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来”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酬孙侍御春日见寄,酬孙侍御春日见寄卢纶,酬孙侍御春日见寄的意思,酬孙侍御春日见寄赏析 -诗词大全
酬孙侍御春日见寄作者:卢纶 朝代:唐 体裁:五律 经过里巷春,同是谢家邻。顾我觉衰早,荷君留醉频。
松高犹覆草,鹤起暂萦尘。始悟达人志,患名非患贫。
寄酬卢侍御,寄酬卢侍御姚合,寄酬卢侍御的意思,寄酬卢侍御赏析 -诗词大全
寄酬卢侍御作者:姚合 朝代:唐 体裁:七绝 诗新得意恣狂疏,挥手终朝力有余。
今到诗家浑手战,欲题名字倩人书。
《酬崔侍御》翻译赏析
《酬崔侍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前言】
《酬崔侍御》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约作于天宝六载(747),是李白答赠崔侍御而作。诗中李白以东汉不臣天子的隐士严光自比,充分展现了李白的傲岸性格,李白的志向在于“济苍生”,“安黎元”,如果唐玄宗真正重用李白,李白是愿意跟随他干一番大事业的。诗中所说的向往隐居其实也蕴含着一种无奈的情绪。
【注释】
(1)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职到湘阴(今属湖南)。曾作有《赠李十二》诗赠李白。
(2)严陵:即严子陵,名光,东汉人。少曾与刘秀同游学。刘秀即帝位后,严光变更姓名隐遁。刘秀遣人觅访,征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万乘:指帝王。按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3)碧流:指富春江。
(4)客星:指严子陵。严子陵与光武帝共卧,足加与帝腹。太史奏:客星犯御座甚急。见《后汉书。严光传》
(5)元非:原非。太白:指太白金星。
(6)扬:扬州与金陵相近,三国孙吴置扬州于建业,及隋平陈,始移扬州于江北之江都。见《元和郡县图志。润州。上元县》此以扬州代指金陵。
【翻译】
严子陵不愿意做汉光武帝的随从,回归富春江,醉卧空山,闲钓碧流。我也像老严一样,客星辞帝座,回归江湖,并不是太白金星醉卧扬州。
【鉴赏】
此诗运用严子陵的典故:“严陵不从万乘游”。理解诗歌主旨的关键在这个“游”字,李白虽然颇受唐玄宗所赏识,供奉翰林,但唐玄宗只是把他看成一个文学侍从,这就是李白表示自己羡慕退隐江湖生活的'重要原因。
作品第三四句“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太白”与上句“客星”对举,又与李白字“太白”相同,一词两指,并运用对偶手法,表现出作者的隐居其实也包含着一种无奈的心情。”元非太白醉扬州”答崔诗“金陵捉得酒仙人”,前后进行照应。
此诗清浅可爱,如出山泉水,虽一望透底,却并非一览无余,清澈的诗句里隐藏着无穷的诗意。李白不知后世对他的仙化,但他对当时谪仙的称呼欣然认同并引以为自豪。在这里,李白把自己醉饮江南之事,与太白酒星醉游人间相比,其戏谑疏狂姿态可掬。
作者用旷达的语句写出了自己无奈隐居的忧愁,语言平淡如在和友人叙说家常,更加显示出了李白的愁苦。
朝代:唐代
作者:柳宗元
原文: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
赏析:
诗一、二两句,切“曹侍御过象县见寄(经过象县的时候作诗寄给作者)”;三、四两句,切“酬(作诗酬答)”。“碧玉流”指流经柳州和象县的柳江。
作者称曹侍御为“骚人”,并且用“碧玉流”、“木兰舟”这样美好的环境来烘托他。环境如此优美,如此清幽,“骚人”本可以一面赶他的路,一面看山看水,悦性怡情;此时却“遥驻”木兰舟于“碧玉流”之上,怀念起“万死投荒”、贬谪柳州的友人来,“遥驻”而不能过访,望“碧玉流”而兴叹,只有作诗代柬,表达他的无限深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一句,的确会使读者感到“无限意”,但究竟是什么“意”,却迷离朦胧,说不具体。这正是一部分优美的'小诗所常有的艺术特点,也正是“神韵”派诗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也并不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果细玩全诗,其主要之点,还是可以说清的。“潇湘”一带,乃是屈子行吟之地。作者就把曹侍御称为“骚人”。把“潇湘”和“骚人”联系起来,那“无限意”就有了着落。此其一。更重要的是,结句中的“欲采苹花”,是汲取了南朝柳恽《江南曲》的诗意。《江南曲》全文是这样的:“汀洲采白苹,日暖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由此可见,“春风无限潇湘意”,主要就是怀念故人之意。此其二。而这两点,又是像水和乳那样融合一起的。
“春风无限潇湘意”作为绝句的第三句,又妙在似承似转,亦承亦转。也就是说,它主要表现作者怀念“骚人”之情,但也包含“骚人”寄诗中所表达的怀念作者之意。春风和暖,潇湘两岸,芳草丛生,苹花盛开,朋友们能够于此时相见,应是极好,然而却办不到。无限相思而不能相见,就想到采苹花以赠故人。然而,不要说相见没有自由,就是欲采苹花相赠,也没有自由。
这首诗语言简练,写景如画。诗人用“碧玉”作“流”的定语,十分新颖,不仅准确地表现出柳江的色调和质感,而且连那微波不兴、一平似镜的江面也展现在读者面前。这和下面的“遥驻”、“春风”十分协调,自有一种艺术的和谐美。
从全篇看,特别是从结句看,其主要特点是比兴并用,虚实相生,能够唤起读者的许多联想。但结合作者被贬谪的原因、经过和被贬以后继续遭受诽谤、打击,动辄得咎的处境,它有言外之意,则是不成问题的。
柳宗元
破额山前碧玉流,
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萧湘意,
欲采苹花不自由。
柳宗元诗鉴赏:
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小诗。风景十分优美,情思却抑郁苦闷,渗透着牢骚不平。内容与风格的不协调,使这首诗透出一种意蕴难申的特殊风味。
题内的“曹侍御”,名不详(侍御是中央监察机构的官吏侍御史的简称,但唐代较高的幕府官也常常带侍御史的官衔,所以这位曹侍御并不一定在中央政府任职,有可能是幕官)。从诗中称他为“骚人”来看,可能也是一位政治上的失意者。象县,唐代属岭南道,在柳州东面不远,濒临阳水(今称柳江)。详诗题及诗意,当是曹侍御路经象县,寄诗给在柳州担任刺史的柳宗元,诗人于是写了这首诗作答。或以为柳宗元当时贬居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但象县与永州相去甚远,曹侍御过象县而寄诗给远在永州的柳宗元,似乎难以理解;而寄诗柳州近地(象县属柳州管辖),则比较顺理成章。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头两句点题内“曹侍御过象县”。破额山,当是象县附近紧靠江边的一座山。今湖北黄梅县西北也有破额山,但与诗题 “过象县”无涉,并非所指。碧玉流,指青碧翠绿的阳江水。桂林、柳州一带的江水,青碧深湛,平缓沉静,如碧玉在缓缓流动,故说“碧玉流”。三字不单写出水色水势,而且传出质感。骚人,这里指善于作诗的曹侍御,暗寓其志行高洁,不为统治者与世俗所理解的意思。木兰舟,是对曹侍御所乘舟船的美称,因《楚辞·九歌》中有“桂棹兮兰枻(音义,划船的短桨)”之句。后来常以木兰舟指骚人所乘之舟,藉以象征其品格的美洁。以上两句用了“碧玉流”、“骚人”、“木兰舟” 等一系列澄碧、高洁、华美的诗歌意象来渲染形容曹侍御其人、其境、其物,不但展现出优美的诗境,而且带有某种象征色彩。读来可以想见曹侍御泊舟破额山前、碧玉流畔翘首遥思的情态,其人华美高洁、闲雅秀朗的风神品格也历历在目。“碧玉流”与木兰舟的“遥驻”,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更增添了画面的动人风情。
“春风无限潇湘意”,理解这一句的关键在正确理解“潇湘意”。这里的“潇湘”并非实指地域,而是用典。南朝诗人柳恽《江南曲》云:“汀洲采白苹,日暮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这里的“潇湘意”,当即指故人的情意。全句意思是说,读着曹侍御从象县寄来的充满故人温暖情谊的诗章,不禁有春风拂面之感。点出“春风”,固然含有标示时令季节的用意,但更主要的是为了表达自己捧读赠诗时如沐春风的温煦感受。因此,诗中虽未直接写到曹侍御赠诗的具体内容,但通过诗人的这种感受,却已不难想见诗中定然充溢醉人的温馨情谊。化实为虚,反而更好地调动了读者的想象力,使曹侍御的赠诗在想像中变得更加优美动人了。这句写“见寄”。
在如此美好的'季节,读到友人从如此美好的地方寄来的充满温馨情谊的诗篇,诗人自己自然也有无限情意要向对方倾吐,落句便势必要归到“酬”字上来。但诗意至此,却忽作跌宕转折—— “欲采苹花不自由!”苹是一种水草,春天开白花。采苹寄远,如前引柳恽《江南曲》,历来用作向远方友人致意的一种象喻。柳宗元于贬居永州十年之后再次外放柳州刺史,官职表面上有所升迁,而所居更为僻远。他在柳州的处境,从《登柳州城楼》诗中“惊风”、“密雨”等象征性描写可以看出,仍然是非常艰险的。因此,他虽满怀愤郁之情,却不能随意向关心自己的友人倾吐。上句用“春风”极意渲染,用“无限”极尽强调,这句的“欲采苹花”的意愿便显得十分强烈,而紧接着的“不自由”三字却将这种意愿一笔扫却。
跌宕转折之间,充分体现出诗人当时身遭摈弃,连倾诉孤愤的自由都没有的艰险处境,和诗人对这种境遇的强烈的愤郁不平。
尽管如此,末句所包蕴的深沉愤郁并没有破坏全诗优美的风情。人们倒是从前后的鲜明对照中感受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执着追求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情操,从而对诗人这种峻洁高华的人格美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酬崔侍御,酬崔侍御李白,酬崔侍御的意思,酬崔侍御赏析 -诗词大全
酬崔侍御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七古 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
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 酬晋侍御见寄,酬晋侍御见寄李端,酬晋侍御见寄的意思,酬晋侍御见寄赏析
★ 留别王侍御维唐诗
★ 寄殿院高侍御,寄殿院高侍御吴融,寄殿院高侍御的意思,寄殿院高侍御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