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至圆日记400字选登(共含6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Karm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如果你问我最喜欢什么节日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最喜欢冬至了,因为冬至就可以搓汤圆了!搓汤圆真的很有趣,吃自己做的汤圆就更加美味啦!
那天早上,妈妈一大早就起来做汤圆,我和姐姐也跟着起来了。妈妈把糯米粉放进盆里,让姐姐把温开水倒进粉里,就开始和糯米团了。妈妈还告诉我,要是太干了,就再加进一些温开水。过了十多分钟后,妈妈把糯米粉揉成了一团,我想拿一点糯米团来搓汤圆。姐姐说:“妹妹,你太小,不要搓汤圆了,去睡觉吧!”我说:“我会认真搓的。”于是,妈妈拿一小块糯米团给我搓,我搓的汤圆有大有小,姐姐看了不兴奋说:“叫你别搓你就不听,看你把汤圆搓成这样子!”妈妈说:“没关系,这是祖孙父子圆,这样才像一家子嘛,圆圆满满的。”听了妈妈说的话后,我自得地向姐姐扮了个鬼脸。
汤圆搓好了,妈妈拿到厨房去煮。不一会儿,汤圆煮熟了,妈妈把两颗汤圆放在门的上面。我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妈说:“汤圆又甜又圆,表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妈妈舀了几碗汤圆给我们吃,说:“吃了汤圆又长一岁了,你们可要更懂事啊!”
我喜欢吃汤圆,所以我喜欢冬至,冬至搓汤圆真有趣啊,真希望每天都是冬至!
今天是冬至,我们上午到了秋源去扫了墓,再我们又开着车到了奶奶的家乡——屏前。我们现到奶奶的那边的祠堂也就是洪氏祠堂里去祭拜,洪氏祠堂里祭拜的是古代的礼部尚书。我们用刚在秋源的商店里买了的火炮在这里开始放了。在祭拜完之后我们就到了奶奶的哥哥的家吃了中饭就又去太外公、太外婆的坟墓上去祭拜。
我们各自拿着用纸做的房子、金银财宝等东西到了太外公、太外婆的坟前,这次可是相当的热闹啊,又十几个太外公、太外婆的亲戚一起前去祭拜。我帮着大人们把花圈给牢牢的固定了在太外公、太外婆的坟顶,在装之前我的手指头又被花圈上的竹子给刺伤了。然后我们用从大家那里拿来的上百个烟花火炮,一齐点燃,放完了之后放下一批,这是代表着太外公、太外婆的祖祖辈辈的亲人放的。也又开始点着了给太外公、太外婆的金银财宝、房子等物品,熊熊燃烧的烈火是多么的壮观、雄伟。烟花完,烟火灭。风一吹,坟前的烟灰漫天飞舞,然后又悄然落地……人们就带着又喜又哀的表情离开了。此时,天上下起了曚昽细雨……
当我们祭拜完了之后就又回到了千岛湖之后,司机也回到他的家乡去扫墓了。今天真是个又值得怀念的日子啊!
冬至吃汤圆的习俗由来已久,冬至吃汤圆不仅是为了讨个好意头,且吃汤圆的好处多多,你知道吃汤圆的好处吗?汤圆可以御寒、滋补,冬季食用正当时,冬至记得要吃汤圆哦....
冬至那天,妈妈说:“街上卖的汤圆都不好吃,不如我们自己包 ,而且更有过节的气氛。”我一听,兴奋劲儿就来了。因此,我就屁颠屁颠地跑去。把双手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就摘了一小团糯米粉放在两手心,轻轻地揉啊揉,不一会儿一颗像鹌鹑蛋大小的洁白无瑕的粉团就揉好了。接着,我用左手四个手指托住粉团,再把拇指插进粉团,使粉团在手指间不停地旋转。不久粉团就变成了一个像小酒杯似的小窝窝,然后将麻沙馅儿放进窝里,用右手拇指和食指一边轻轻地将窝边往里夹,一边用左手指慢慢地转动粉团,直到把窝口封死,这样汤圆就做好了。
这时,锅里的水开了,我就迫不及待地把汤圆放入锅里,等汤圆都浮起来了,妈妈说:“快来吃吧,汤圆熟了。”我第一个冲上去捞了一碗,急急忙忙将一颗汤圆往嘴里送.......哎呀!不好,汤圆的味道还没尝出来,却把舌头给烫着了,疼的我哇哇直叫,眼泪都冒出来了。可爸爸却在一旁幸灾乐祸地说:“这就叫心急吃不得热汤圆。”
哎,真倒霉,直到现在我的舌头还有点疼呢!
今天下午,我们和叔叔阿姨要一起做汤圆、尝汤圆。
汤圆圆溜溜的,白白的,小的汤圆像弹球,大的汤圆像乒乓球。汤圆咬上去甜甜的,软软的,可好吃了!可是怎么做汤圆呢?噢,原来是这样做的:先用黑黑的芝麻糊做一个小球,再用白白的面粉做一个大球,把大球按出一个小坑,把小球放入小坑里,把小坑填上,搓圆,这样,一个汤圆就诞生了!
我们做了许多汤圆,有的汤圆大,有的汤圆小,有的汤圆没有馅,还有的汤圆露出了芝麻糊呢!叔叔阿姨们把汤圆放进锅里煮,没过多久,汤圆就煮好了。等一等!现在还不能吃,要蘸上麻心粉才好吃!蘸上麻心粉的汤圆真好吃!下次我还要做许多汤圆,和小伙伴们一起吃可口的汤圆。
冬至圆
今天下午,有好几位爸爸妈妈来教同学们做汤圆。为什么要做汤圆呢?因为明天是冬至,那么怎么做汤圆呢?老师对同学们说:“先把芝麻做的麻心馅揉起成一个小圆。每一组揉五十个,再把皮揉成一团用指头搓一个凹形,把麻心放到里面去,再把整个揉成圆形,做好后叫身旁的妈妈帮忙煮。”我们这组开始做汤圆,我们拿出麻心开始揉,每个人都揉了十个。我揉到一半就觉得麻心很粘,我的手都被粘住了。我拿出皮把它压的扁扁的,妈妈给我做了一个示范。我还是做的扁扁的,我看看其他的同学的汤圆全是圆圆的,我做得每一个都一大一小,惹得我哈哈大笑。
汤圆做好了,我请储扬妈妈帮忙煮,不一会儿汤圆就浮上来了,我妈妈在汤圆外面裹上点豆沙粉,我一尝怎么苦的呢?可能是没有吃到里面的麻心,为了能吃到麻心,我把汤圆拉成两半,同学和老师都笑我。
12月22日,冬至。有人也罢今天叫作“冬节”、“长至节”。听爸爸、妈妈说,冬至这一天是北半球365天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
放学一进家门,姥姥就告诉我,快点儿写作业,全家要一起包饺子。
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在我的软磨硬泡下,姥姥给我讲起了冬至的故事。
传说,“冬至到,吃水饺”的习俗,起源于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医生留给后人的一个祛病方法。有一年冬至,张仲景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穷人耳朵都冻烂了,就把羊肉和药材放在锅里一起煮,将煮好的羊肉、药物切碎作馅儿包饺子,免费发给冻伤耳朵的穷人。那些人吃了张仲景给的饺子,耳朵不久就好了。张仲景的这个祛病方法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地流传开来,,“冬至到,吃水饺”慢慢地变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一个习俗。
转眼,热腾腾的饺子一盘盘地摆到桌面上。全家人一边吃饺子,一边说着冬至的故事。
冬天来了,可是生活在温暖的家里一点也不觉得寒冷。
冬至吃饺子300字
随着放学的音乐声响起,我背着书包像一只欢蹦乱跳的小兔子蹿出了校门。
回到家,刚休息了一会儿,爸爸妈妈就回来了,我看见妈妈手里提着一包饺子,我接过饺子问妈妈:“这些饺子是今天吃的吗?”妈妈说:“是的”,我大呼:“Very Good”,我又问妈妈:“今天为什么要吃饺子呀?”妈妈边忙边说:“因为,今天是冬至节呀!每到冬至节,北方有吃饺子,南方有吃汤圆的习俗,”妈妈说着就开始煮饺子了,不一会儿,饺子就熟了,我伸长脑袋往锅里看了看,一个个饺子漂在锅里,像元宝一样,妈妈把煮好的饺子盛到碗里,我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我和爸爸妈妈比赛谁吃的饺子多,最后一统计,我吃了九个饺子,妈妈吃了七个饺子,爸爸吃得最多,一共吃了十七个饺子,真是个一级“大胃王”,我和爸爸的肚子鼓得像皮球一样。吃完了饺子,我还查了资料,一查资料才知道,冬至是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冬至后面是小、大寒,冬至有的地方还有祭祖的习俗,过了冬至这一天,白天就会越来越长了。
今天我吃了可口的饺子,还了解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冬至,我又长知识了!
冬至日记300字
又是一年冬至。
清晨,一阵喧闹声夹着鞭炮声传入耳畔。又是一年冬至。
每逢冬至,人们就携带酒食、果品与纸钱上坟祭扫:大人挑着扁担,里面装满了供品,孩子们则晃晃悠悠地提着灯笼乐颠颠地跟在后头。草草地收拾几下,我们也准备出发了。
路上,一条火车轨道横架在半空。轨道上,一群建筑工人正在讨论商量着什么。“妈妈,他们也在过冬至吗?”“不是,他们在修建火车轨道。”我心里不禁思绪万千。这是一群多么敬业、勤恳的工人呀!为了祖国的建设,他们可以过节,甚至过年也不回家。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到达了墓地,叔叔锄去杂草,人们忙着摆上供品,再放上一把火,焚化杂草,把一些未烧着的小草用手拔掉,然后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抔上新土,最后叩头行礼祭拜。大人们还给小孩分上一把花生,说是“添丁”。这是小孩最开心的时候了。
又是一年冬至。
冬至吃汤圆
大家都知道每年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那就是冬至。冬至要吃汤圆,我们小孩子最喜欢。
晚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一同去奶奶家,奶奶家可真热闹,有许多人正在等我们,哥哥、姐姐、等许多人都在。开始搓汤圆了,我们围成一桌,爷爷和奶奶在搓一条一条糯米粉,爸爸和妈妈将爷爷奶奶搓好的糯米条切成一段一段,我和哥哥负责搓汤圆,老少一家齐动手,不一会就搓好了,爸爸将我们搓好的汤圆拿去煮,望着锅里一颗又一颗地浮出水面,汤圆煮熟了。爸爸盛着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我迫不及待地吃了一粒汤圆,吃完之后,我大声地说:“太好吃了。”我吃着自已亲手搓的汤圆,觉得又香又可口。
我从这次搓汤圆中,觉得做每一件事都认真、仔细,如果是集体的事情我们就要齐心协力,团结合作,认真对待,才有美满的结果。
冬至扫墓
这里是冬至扫墓。一大早,四面八方的莆田人纷纷到城郊的公墓扫墓。扫墓的时间是在上午,要在中午12点之前扫完。大人们带了很多扫墓的东西,有各种好吃的,凡是现在人爱吃的都可以带。姑姥姥带了鱼,螃蟹,猪肉,年糕,米饭,面包,纸钱,纸衣服和扫帚一把。叔公带了一样的吃的还有酒,鞭炮,香。
扫墓的程序是,先把带的食品、红烛、鲜花、酒摆好。然后拜土地公,让土地公保佑埋在地下的先人。接着用红漆将墓碑上的字描一遍,因为风吹雨打,墓碑刻字上的油漆已不鲜艳。然后上香,每人三注香,面向墓碑鞠躬。叔婆还磕了头,妈妈也跟着磕了头。接着是烧各种纸钱和纸质的用具,最后烧衣服。然后放鞭炮。放完炮,用扫把或者松枝打扫墓地。最后把香、纸钱还有地上抓一把草用石头压在墓碑上。扫墓结束后,吃的都带走,留下酒和鲜花还有香。每人摘一根柏树枝下山。
下山时,看见许多人陆陆续续往山上来,人很多,好似秋天去香山看红叶。扫墓也是全家族亲友的大聚会,有的要同时扫几处,因为一家人又各有各的本家要扫墓。妈妈还碰到了童年的朋友,已经是三十年未见,妈妈已经完全不记得对方了,是姑婆给做的介绍,当年,妈妈5岁时来京之前曾经和她一起合影留念。
我一上午都很开心,因为有纸烧还有鞭炮放。我还描了字,我描得很好,书法没白学。
中午,我们去叔公家吃饭。有好大的螃蟹还有一种海里野生的鱼。莆田人的饭桌上都是海鲜,没有河鲜,蔬菜只有一到两盘。这几天每顿饭都有鱼、虾、蟹、海蛎子、米粉或者莆田线面。叔公家有自己酿的葡萄酒,我发现把虾仁泡在酒里吃,味道很好。
★ 冬至日记
★ 冬至吃饺子日记
★ 冬至日记100字
★ 小学生冬至日记
★ 冬至的日记
★ 冬至包饺子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