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冬至吃饺子的日记(共含7篇),希望大家喜欢!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爱吃鱼的惠琪琪”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冬至日记300字:冬至吃饺子
12月22号星期二雾蒙蒙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接下来,我们讲讲冬至吃饺子的由来吧!
相传,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辞职回家那时,正好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他看见乡亲们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搭起医棚,用羊肉、葱等食材做成一种药物给百姓吃。吃过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人们称它为“饺子。
妈妈的话:“儿子通过百度查阅,了解饺子的来由,这个方法不错。”
今天是冬至,奶奶说要吃饺子。
本来我不想吃饺子,奶奶说不吃饺子会冻耳朵的,所以我就吃了两个,结果发现饺子还挺好吃的,我就多吃了几个,一下吃了九个。
今天,妈妈给我包了二十个饺子,包的饺子皮薄馅多。
味道非常非常的好,我半个多小时就把饺子吃得连汤都不剩。肚子撑得有点走不动了。
今天,我走路的时候,王老师说:“今天吃饺子哦!”我听见今天吃饺子就嗖的一声跑到了门边。跑到门边我就等那位阿姨开门,阿姨坐着电梯走了。
我大声的说:“快点,胡雨李昕!”到托管班饺子我吃了四碗。
今天放学妈妈开完家长会顺便带我回家了,二伯二妈已经在家包饺子了。
我还给大家调的饺子汁,牛肉饺子很好吃,我和妈妈吃了一大盘呢,谢谢二伯二妈,你们辛苦了。
早晨,一觉醒来,发现爸爸和妈妈已经包好了饺子,爸爸正在煮饺子。我问妈妈:“妈妈,今天为什么吃饺子啊?”妈妈说:“今天是冬至啊。冬至是在每年的12月21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是入九的第一天,天气会越来越冷。在中国,冬至这天,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习俗。过去的冬至,和除夕一样都是盛大的节日,就连皇帝也要到天坛祭天的。”
说话间爸爸从厨房端来了热气腾腾的饺子,等爸爸动筷子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吃起来,真香啊!我边吃饺子边问:“爸爸,冬至这天为什么吃饺子啊?”爸爸就给我讲起了饺子的来历:一代名医张仲景是南阳人,有一年的冬天,天气特别冷,它看到在白河两岸居住的很多人的耳朵都冻烂了,而且面黄肌瘦的。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几味中药、羊肉和花椒等驱寒的东西混在一起,用面皮包成耳朵状,叫做“娇耳”,包好后放在锅里煮熟,然后分给大家吃,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热汤后,浑身发热,就连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人们都很感激他,也记住了这个办法。从那以后,人们每当冬天最冷的时节到来之前,就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叫做“饺子”或“扁食”食用,一直流传至今。
我听后对爸爸说:“张仲景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名医,我也要学习它为大家服务的精神。”
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至,在中国的北方有一个传统的习俗—冬至这天必须吃饺子。饺子寓意繁多,在北方有多种说法,一种是取“饺子”的谐音“骄子”,寓意“天之骄子”,为子孙祈福,祝愿家族兴旺发达;一种是取“饺子”的形如“元宝”,寓意“招财进宝”,盼望来年生意兴隆,五谷丰登;还有很多传说,唯独冬至吃饺子的寓意比较特别,因为北方比较冷,每年都会冻手和耳朵,因为“饺子”的外形像对称的两个耳朵,所以在冬至这一天吃饺子后,在接下来的“三九”寒天里不会冻耳朵。
还记得大学的第一年,因为身在南国,因为入校不久一群来自北方的孩子,都记不起来还有这个节日,就算想起来了,食堂的师傅也不会给我们做的。大二那年春节和元旦很近,冬至前我们已经放了寒假;大三的日子如白驹过隙,但是一群年少学子却学会了怀念,都忍不住的留恋,借着每一个节日疯狂,找所有能找的借口相聚。还记得那年冬至过后不久,就要放寒假了,寒假过后还有短短的几个月就要各奔前程。
南国的冬天并不冷,也许只是为了怀念,冬至前一个星期,我们都在策划那个晚上的盛宴,说是盛宴就是我们叫来的外卖——水饺,那一刻,这是用另一种方式来记录我们彼此珍惜和共同的拥有的青春岁月。
生在南方的同学,没有吃饺子的习惯,更没有冬至吃饺子的概念,只是我们这个学员队有点特殊,虽然在遥远的西南边陲,但我们这一届一半以上的学生来自河南和河南以北的其它省份,所以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冬至日,一起吃饺子,一起为自己的耳朵祝福就像我们一起在傣历新年的某一个周六午后过泼水节、一起在七月的某一个晚上开篝火晚会一样自然。
还记得那时候承包学校食堂的老板是四川人,所以我们不可能在正餐时间吃到饺子,因为大学三年,食堂没有包过一次饺子。正课时间,也就是说不在周末,想出我们学校的大门,也绝非一件易事,但想到关于冻耳朵的传说,想到教场中路,那家东北饺子馆里饺子诱人的香味,这些困难也就不是困难了。晚饭的时候大家很自然的倒掉了食堂里不太熟的米饭。晚上自习已经变得懒散,没有大一时的.矜持,没有大二时的努力,有的只是即将脱离约束的轻狂和被迫压抑许久的豪放。自习未过半,订餐的电话已经打到了学校门口不远的东北饺子馆,因为三年来我们经常周末到那里改善伙食,所以和那里的老板混的很熟,也许这种感情还建立在都是北方人的地域情结上。没到下自习饺子已经送到,我们一班为单位领了各自的饺子,迅速归位,关门,拉窗帘,虽经有通讯员通报,教导员回家,队长开四人会去了,我们还是要防着点的好,要低调,也没必要集体挨训不是。当然我们除了饺子,还有那年月,卖的很便宜的“火爆”,因为北方有句俗话说的好“饺子就酒,常喝常有”,何况我们的宣泄还需要伪装。不记得那天喝了多少,只记得熄灯号响起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尽兴。说着东躲西藏的话题,谁也不愿提到明年的分离,虽然我们期待了很久毕业的时刻,但我们还没有准备好一个人独自面对。
很多的记忆都已经淡去,但那个和兄弟们一起过的冬至,常常在这个季节想起,想起你们的时候,轻轻的问候一声,兄弟你们都好吧,冬至别忘了吃饺子。
★ 冬至吃饺子日记
★ 冬至吃饺子文案
★ 冬至吃饺子说说
★ 冬至吃饺子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