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习题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阿姨莫妮卡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习题(共含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阿姨莫妮卡”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习题

篇1: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习题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习题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习题

长征途中,标志着红军跳出包围圈的是( )

A.攻占遵义B.巧渡金沙江C.四渡赤水D.强渡大渡河

答案:B。该题既考知识点,又考时间顺序,学生记忆时应把握准长征途中几次事件(或战争)的时间。可以这样记忆:长征开始→湘江→乌江→遵义(转折点)→赤水→金沙江(跳出包围圈→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本题,还可应付与长征有关的一些题目。

篇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长征的开始;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红军长征的胜利。

通过对长征是以我们的失利,敌人的暂时胜利开始的,变成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而告终这一过程的讲述,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本课具体内容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及我党我军为保存革命实力而北上长征的正确评价能力。

通过对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当时的

一、导入

同学们,先让我们一起回忆上节所讲过的内容。红色政权的建立及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状况。

红军的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壮大,使国民党反对派惊恐不安。从1930年起,国民党对中央根据地连续发动了四次“围剿”,结果都被红军打败了。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二、讲授新课

(一)、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l.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从课文内容看,前两次反“围剿”没讲经过。那么,同学们是否可以看出第一、二次反“围剿”的大致情况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介绍课本上的图表反映情况。

前两次反“围剿”斗争中,毛泽东制定的“撒开两手,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重点分析为什么要退却和退却到哪儿?这个问题要给学生简单讲一下。(可以参考《星火燎原》选编之二的有关文章给学生介绍)

国民党第一、二次“围剿”的失败大大震动了蒋介石,1931年7月,他亲任总司令,带着德、日、意国家的军事顾问,率30万大军和几十架飞机,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围攻。敌人来势凶猛,兵力10倍于红军。而那时候红军主力在哪儿呢?红军在毛泽东指挥下千里回师是如何对付敌人和战胜敌人的呢?

(激发学生积极举手发言,讨论战斗的结果)

2.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四次反“围剿”不是毛泽东亲自指挥的,因为在“左”倾错误领导下,毛泽东被排挤出对红军的领导,但是,通过前三次反“围剿”斗争,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已深入人心,而负责指挥的周恩来、朱德仍运用了毛泽东的作战方针,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敌人的战术,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又取得了胜利,这时全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了30万人。

(小结,打出中央工农红军粉碎敌人四次“围剿”情况简表)

(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的开始

1.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

先请一位同学简单概括王明的一些情况,然后让大家阅读此目中的第一段小字部分内容。

2.王明“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通过学生读完本目第一段小字后,我们应该明确三点:(1)1931年初,王明掌握了中央的领导权;(2)反对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主张,要求红军攻取中心城市,结果白区党组织几乎全部暴露。博古继续推行王明的“左”倾错误主张。(3)1933年初,在上海的党中央机构被迫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经过一年的时间,待蒋介石第五次“围剿”开始时,反“围剿”的军事指挥权已完全落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手中。李德根本不了解中国的情况,照搬外国的经验来指挥中国红军反“围剿”斗争。他们的战略方针是什么呢?在博古等人的战略方针指导下,红军的处境又如何呢?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进行讨论,分组发言)

(教师打出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示意图)结果,战争进行了一年,“围剿”不仅未打破,根据地也日益缩小,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长征。

此时可以写本课标题并指出这是本课重点。向学生讲明:由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我们既要反对国民党的“围剿”,又要领导全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课重点是讲中央红军的情况。

3.红军战略大转移――长征的开始(1934年10月)

(教师利用教学挂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或投影图讲述长征的经过)长征开始以后,“左”倾错误领导人博古又是怎样做的呢?结果怎样?

(学生讨论,发言)

(用投影打出肖华同志写的长征组歌诗词)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给学生进行讲解,以引起学生的理解性思考,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确立毛泽东的地位做铺垫)

(指导学生讨论,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刘伯承回忆的黑体字部分)

红军1935年1月强渡乌江,打下了遵义城,在遵义休整了12天。党中央就是在这时候召开了扩大了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这就是遵义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三)、遵义会议

1.背景(上面已讲过)

2.内容

3.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讲明两点:1.时间――1935年1月。2主要内容。(请学生归纳出主要几点)

(学生讨论、归纳、举手发言)

教师小结:

(1)遵义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决议》,指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2)对中共中央和红军领导进行改组,推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3)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中央政治局常委进行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

思考: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对我党我军所起了怎样的重大作用?

(学生概括本目最后一段,可以集体朗读)

教师应强调此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以后的历史事实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四)、红军长征的胜利

1.红军的艰苦斗争

(1)四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红军自遵义北上,一渡赤水,进入川南。2月中下旬,又二渡赤水,重返遵义,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3月中旬,红军乘胜三渡赤水,再入川南。当敌人前来堵截时,红军却又突然由川南重返贵州,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强渡乌江,佯攻贵阳。而当敌人增援贵阳时,红军却又迅速向云南前进,直通昆明。红军在10万多敌人包围的重兵之下,声东击西,在运动中粉碎了敌人的整个“追剿”计划,红军由被动变主动。

(2)巧渡金沙江:待敌人援兵增援昆明时,红军却以异常的速度到达金沙江,把长征开始以来一直尾追红军的蒋介石的军队甩掉了。从此,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3)通过彝族区:红军沿川康边境到了大凉山地区,红军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释放了被国民党当作人质的彝族首领。后来刘伯承与彝族部落首领小叶丹谈判,并与其结拜金兰之盟。在他们的协助下,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

(4)强渡大渡河:红军先头部队袭击了大渡河边的安顺场守敌,占领了渡口。大渡河水深流急,两岸是崇山峻岭,18勇士乘着找到的惟一的一条小船,在惊涛骇浪中冲到了对岸,占领了敌人阵地,渡过了~支部队。

(5)飞夺沪定桥

(6)过雪山:为实现迅速北上与红四方面军会合这一战略任务,部队开始翻越位于川西的夹金山。战士们互相帮助,发扬

篇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党北上抗日的战略方针,宣传了党的主张,播撒了革命火种,锻造了革命力量,谱写了我们党、军队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壮丽 篇章。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长征胜利80年来,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长征题材文艺作品。这些作品充分发掘红军长征题材的美学内涵,以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法,为世人展示了红军长征的宏伟长卷,极大地弘扬了长征精神,成为当代中国文艺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要求我们讲好中国故事。长征题材就是典型的中国故事,长征题材文艺创作的实践给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几点启示。

其一,应充分挖掘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素材,这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长征题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是中国当代文艺对人类文化的一个独特贡献,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以其独具的思想艺术魅力,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素质发挥着独特而积极的作用。反复要求今天的文艺作品要由“高原”走向“高峰”。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创作,就是今天的文艺创作或者文艺作品由高原向高峰攀进的一个坚实的基石。要进一步深入挖掘这些题材的思想内涵,并用精湛的艺术手段将其变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艺术精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其二,应科学分析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有声有色地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不仅要讲,而且要讲得引人入胜、打动人心。缺少思想的艺术是很难有震撼力的,缺少艺术的思想也是很难有感染力的。对于长征题材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更应当强调深刻思想与精湛艺术及精良制作的完美结合。优秀的文艺作品不是创作者自说、自讲、自看,特别是当前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飞速发展,文艺产品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欣赏方式、接受方式和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文艺生态,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造时,既要自觉地遵循唯物史观,正确地把握历史,又要敢于创新,突破固有的套路和模式,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的新手段、新方法,丰富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实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资源和创作资源、生产资源的优化组合,运用新的技术手段和传播思维,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其三,努力探索文艺评论如何更好地引导和推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助力讲好中国故事。文艺批评是改进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推动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创作,尤其需要文艺评论界和批评界的积极参与。批评应关注、重视和研究包括长征题材在内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积极探索和掌握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评论的一些独特的规律。既要注重对艺术本体的衡量,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好处说好,不足处说不足,通过建设性的批评,推动作品的生产创作;又要把评价的目光超出艺术之外,在更广泛的社会历史视野中对作品进行考量,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网络时代,在人人都可以成为网上“评论家”的状况下,从事文艺评论工作的同志要特别注意适应这样一种新状况、新变化,努力使自己的行文方式、语言风格更加生动活泼,更加适合大众审美的变化和需求,真正使我们的文艺批评既推动创作,又能提高人民大众的审美,能够引领社会的风尚。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相关作文:

1.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汇总18篇

2.2016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3.纪念长征80周年征文1500字精选

4.纪念长征80周年征文范文5篇

5.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范文5篇

6.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7.纪念长征80周年征文800字精选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

长征观后感

长征诗歌

长征作文

长征读后感

长征诗词

长征古诗

摩擦力习题

会计习题

自由落体运动习题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习题(精选3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习题,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