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应创新工作思路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香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应创新工作思路(共含4篇),欢迎阅读分享。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香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应创新工作思路

篇1: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应创新工作思路

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应创新工作思路

在中央一号文件惠农政策的鼓舞下,全国相继有个省市区全面免征农业税,乡镇干部从以前繁杂的收钱收粮工作中摆脱出来,没有了压力,没有了抓手,一时显得无所适从。面对新形势,乡镇干部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应创新工作思路,由原来的行政型向服务型转变,认真指导农民生产与就业,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共建和谐农村。

一、强化服务理念

要转变工作作风,淡化管理意识,强化服务理念,倾心为农民服务。要对农民加强市场经济知识、劳动技能的'培训,抓好农业生产、农民就业过程中的一系列服务。要鼓励农民自主闯市场,摒弃等靠要的思想,积极发展生产。

二、示范带动

乡镇干部是农村工作的重要财富和宝贵资源,同一般群众比,他们具有知识更丰富、思想更活跃、信息更灵通等优势,应提倡和鼓励乡镇干部带职带薪,直接参与到农业种养、加工及流通的各个领域。乡镇干部直接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能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普及和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同时能减轻乡镇财政压力,避免人浮于事,为乡镇机构改革开辟一条生路。

三、抓好农业产业化建设

乡镇干部要结合本地实际,搞好科学论证,因地制宜制订好本地产业化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引导、服务,特别是要统一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树立品牌意识,创建无公害农产品。要做到多乡一业、多村一品,形成特色产业、规模产业。

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民的小生产直接与国际大市场对接,单个农民的市场谈判能力,抗风险能力较差,这就需要乡镇干部加以培训引导,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增强农户市场谈判能力,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积极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与发展壮大,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协会联基地、职业培训学校联厂家的生产和就业模式,直接与市场对接,提高农民的生产效益与抗风险能力。

五、落实村为主工作思路,共建和谐农村

乡镇干部工作重心应下移到村,突出抓好村支两委建设,落实村为主工作思路。逐步改善村级办公条件,加大财政对村级工作的转移力度。将现代办公与信息化管理延伸到村,切实提高村级工作效能,村民办事一般不出村。在抓好农村常规工作的同时,着重抓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使农村的发展走上快车道,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只有富民,才能安民,同时加强农村的民主建设,才能共建和谐农村。

篇2:免征农业税后之我见

免征农业税后之我见

农业税,在我国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二千多年来,农业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占主导地位、次要地位到现在无足轻重。因此,国家确定免征农业税,我认为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我国从“以农养政”向“以工补农”转变。免征农业税不仅仅使我们农民每人每年减少60多元的负担,而主要是从根本上铲除对农民事实上的各种歧视,以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为构筑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它标志着基层政权从“经济管理型”向“经济服务型”的转变。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工作不再为“要钱、要粮、要命”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转而在发展经济、维护地方稳定、保持弱势群体等方面进行服务,以全新理念带领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它标志着一个新的农业经济时代的来临。免征农业税,它结束了一个旧的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农业经济时代,取而代之的是开辟一个以二、三产业发展为主来反哺农业的新时代,可以预见,我国的农业经济不久的将来,定会插上腾飞的翅膀,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在大市场一比高下。意义是无用置疑的,但在调查与接触中我们发现,免征农业税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致富信心和创业热潮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免征农业税以及国家一些政策性的补贴,加上目前粮价持续走高,确实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但仅靠一家一户的一亩三分地是不可能致富奔小康的,在人均纯收入要达到8000元的小康标准,还有近一半的路要走,出路在何方?

二是免征农业税后,集体的提留统筹、集资摊派等也跟着被取消,有资源、资产的`村组还能支付村干部报酬和日常开支,没有的只能依靠财政转移支付,干部无心干比较普遍,同时包括路、桥、河、闸、农机等的购买、维护保养;五保户、困难户的抚养;抗旱排涝、选举等费用的支出等各项公益事业怎么进行?仅靠政府实施、靠村一事一议显然是不现实的。

三是免征农业税后,给本就捉襟见肘的基层政权带来重大考验。财政收入多的镇尚可,财政收入少,且农业税所占比重相对较大的镇,日子相对就十分难过,工资发不出、工作难开展,几百万、上千万的债务难化解,进而必然影响到基层政权的稳定。

为此,本人建议:

一是作为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改变工作方法,提高为农服务的能力。要以群众需要什么和是否需要作为政府的工作职责。改过去的“收、批、管”为“帮、扶、助”,政府要加大向“三农”转移支持力度,全面建立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机制,农村弱势群体救助机制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政府要减少考核、压缩会议、精简人员;要将大多数干部的主要精力转移到经济服务领域,主攻招商引资,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引导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展,求得农民的致富和政府的稳定。

二是作为村干部,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全方位提供服务。群众缺方向,你要带头创业、自主创业、带领他们发展;群众缺发展路子,你要帮助了解市尝寻找订单,发布各种有价值信息;群众缺技术,你要建立培训基地,提高免费技术培训。

三是作为农民,要抓住这个难得机遇大力发展。免征农业税,减少了农业发展运行成本,发展的外部环境变得轻松优越。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这时农民要大胆闯,大胆试,不要固守自封,小富即安,要以创造财富和增加收入为基点,艰苦创业奔小康。

篇3:免征农业税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建议

关于免征农业税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建议

关于免征农业税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措施建议     根据工作安排,市委组织部近期对农村“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在集中调研的基础上,对影响基层组织建设的新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具体情况是:     一、减免农业税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减免农业税后,市里制定了对乡镇转移支付的政策,对乡镇(街道)影响不是很大,受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村级。据调查统计,我市有908个行政村,减免农业税后,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有500个村,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有408个村。村级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原因是:     1、人口少,干部的职数相对较多。不能保运转的村一般是人口少,村干部职数相对较多,全市350人以下的村有99个,占总数的11%,有的村仅有150人左右。人口少的村一般有村“两委”干部3-5职,有的还有享受固定补贴的村民小组长3-5人,村集体发工资的`村干部达6-10人之多。村干部兼职的少,造成干部相对过剩,村级负担较重。     2、无集体经济和其他收入。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村,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远离城镇,且经济普遍不发达,没有集体企业收入或其他经营、租赁收入。全市无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占45%以上,集体收入不足3万元的达到338个村(减免农业税前统计数)。无集体企业的村主要收入靠农业税附加返还,取消农业税及附加,很难保证正常运转。     3、村干部能力偏弱。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村,村级班子的战斗力不强,村干部的文化程度较低,科技知识少。全市农村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有1868人,占总数的51%以上,农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不高和致富能力较差,决定了村干部在带领群众增收和发展集体经济方面,思路不开阔,办法不多,工作能力普遍较弱。     4、公益事业发展慢。不能保正常运转的村,集体经济实力不足,在兴办公益事业方面,缺能力、无实力,群众普遍关心的公益事业无力建设。截至底,全市仍有相当一部分村没有硬化街道,山区群众的吃水、用电等问题还没有圆满解决,村级无力发展公益事业的问题比较突出。     二、措施建议     1、减少村干部职数。减少干部职数,主要是采取“选、撤、合”的办法。一是通过村“两委”班子换届,减少村干部职数。今年10月份,村党组织将举行换届选举,年底,村民委员会也将任期届满。结合我市减免农业税、村干部工作量减少的实际,大力推行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一人兼”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村“两委”干部交叉兼职比例达到70%以上,通过交叉任职,进一步减少村干部职数。二是撤消村民小组长,减少村干部职数。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乡镇至今仍保留村民小组和专职的村民小组长。村民小组长的主要任务收取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税减免后,村民小组长作用不大,撤销村民小组长,既减少享受固定补贴的干部职数,又相对增加了集体收入。三是合并小村、弱村,减少干部职数。对350人以下的村,通过大村合并小村、强村合并弱村、小村合并小村的办法,减少村干部职数,把村级有限的集体收入,统一管理使用,增加集体收入。按照有关法律程序,如果合并60个村,可一次性减少享受固定补贴的村干部180人,以每人每月工资300元计算,每年可减少工资开支64万元,大大减轻村级负担。     2、加大支持力度,保证村级正常运转。对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村,实行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解决村干部工资和正常的办公经费,确保有人干事。一是加大市财政支持力度。市财政要保证村干部工资的正常发放,采取财政直发的办法,解决村级有人干事的问题。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村,享受市财政直发工资的干部职数一般为每村3人,每人每月工资为300元,全市408个村,市财政每年需支付专款440万元。二是加大乡镇财政支持力度。乡镇财政要保证村级正常的办公经费,按每村每年正常支出1万元左右,22个乡镇(街道)财政共支持村级408万元。对村级办公经费可采取统一管理的办法,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使用。三是加大包村市直部门的支持力度。去年,我市安排第十批下派干部包村,109个村由市直部门包驻,109个村中主要是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后进村。发挥市直部门的经济优势和自身优势,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保证村级正常运行的办公经费,减轻市财政和乡镇财政的压力。四是强企、强村帮扶,确保村级正常支出。实行结对子、强帮弱的办法,强村、强企帮扶弱村,保证弱村正常运转,减轻财政负担。     3、建立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基金。省、济南市明确规定,在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中,各级都必须保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由组织部门专款专用。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市农业税,部分村不能保证正常运转的现实情况,成立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基金。采取市财政拨一块,党员捐助一块,市委从党费中划拨一块的办法,建立专项基金,主要解决村无办公室、救助困难党员、农村干部培训、村级运转困难等问题。     4、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致富带富能力,增强村级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农村减免农业税后,减轻了农民负担,减轻了农村干部的工作量,解决农民致富增收问题是各级党组织的主要任务。解决农民增收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科技致富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级党校、示范基地和全市农村党员干部科技知识培训示范基地,加大对农村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致富带富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5、制定优惠政策,发展集体经济。村级引进引办企业、民营经济上缴税金地方留成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返还到村,增加集体收入,调动村级工作的积极性。通过调整农业结构调整,村级成立服务组织、协会,提供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走资源开发的路子,扩大集体经济规模,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篇4:免交农业税后可能引发的农村争地纠纷应引起高度关注

免交农业税后可能引发的农村争地纠纷应引起高度关注

全额取消农村农业税是省、市为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举措。对此,广大种田农户从内心感谢党和政府一心为民、富民利民这一好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一些客观因素的存在可能会引发出新的争地要地纠纷,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据对我市部分村镇的初步调查,由于1981年第一轮土地承包政策规定,承包人的'责任田30年不变。20多年因生老病死、婚嫁迁移等诸多自然因素,逐渐形成了一些农户人多地少、地多人少,甚至出现空挂户的现象。当时土地承包政策还规定,承包的土地如需调整,必须经本组2/3的农户同意,然而人多地少的农户始终达不到2/3,调整土地的愿望无法落实。这期间,虽然地少的农户坚持要地,但由于多承包土地多交农业税实际收益并不多,地少的农户心理上尚能平衡,矛盾虽有,但不突出。免交农业税政策出台后,新的争地矛盾逐渐凸显,并有扩大趋势,主要表现有四种形式:一是地少或缺地的农户争要责任田的要求更加强烈,地多的农户依政策更不愿意放弃责任田,由此引发的农户与农户之间、农户家庭内部之间的纠纷日渐增多;二是由集体依法转包给外来人口或当地种植大户的原农户抛荒地或闲置边角地,农户要求重新拥有承包权,由此引发农户与集体之间、农户与外来人员或当地承包种植户之间的矛盾纠纷;三是对原农户二次转包租种地,发包方要求中止原转包协议或补偿因免交农业税后增加的收入,由此发包方与承租方产生矛盾纠纷;四是部分村民还要求对农转非人口的原责任田进行流转承包,也引发了新的矛盾。据了解,上述几类矛盾在我市部分村镇有的已相对突出,并有群众因而多次集体上访到镇村,外地甚至还出现因矛盾激化而导致过激行为发生,成为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一种潜在隐患。

乡镇××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现状的调查报告

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农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分析论文

报纸编辑创新意识和能力应与时俱进

高等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农业硅谷与科技金融创新研讨会上讲话完整版

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应创新工作思路(通用4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免征农业税后乡镇干部应创新工作思路,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热门推荐

HOT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