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共含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请你吃布朗尼哦”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精卫填海》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原文
精卫填海
①?《山海经》炎帝②之少女③,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④,溺⑤而不返,故⑥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⑦于东海。
注释
1选自《山海经·北山经》,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精卫:神话中鸟的名字。形状像乌鸦,头上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传说是炎帝小女儿溺水身亡后的化身。?
2炎帝:传说中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
3少(shào)女:小女儿。?
4东海:浙江省东面的海。??
5溺(nì):溺水,被淹死。?
6故:因此。?
7堙(yan第一声):填塞。
古文今读
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出游到东海,淹死了未能返回,因此变成了精卫鸟,经常嘴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用来填塞东海。
知识点
释词:?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
少女:其实跟现代的意思很相近,现代延伸为青年女孩,这里指小女儿。?
溺:淹没在水里丧命,溺水而亡。(小朋友不要随便玩水哦)
衔:用嘴叼。?
堙[yīn]:填塞。?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背诵技法:?
前一句:“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先说她的出身,再说她的名字。
后一句:“(1)女娃游于东海,(2)溺而不返,(3)故为精卫,?(4)常衔西山之木石,?(5)以堙于东海。”一共五个小句子。前三个是一层意思,说“精卫”这个别名的由来。“精卫”?这个别名的意思可能是指她的精神和灵魂还要保卫人们的生活安全吧。后两个又是层意思,?说她勤奋地衔来西山的树枝和石块,飞到遥远的东方去填?淹死她的大海。从西山到东海,不远千里万里,说明精卫鸟不怕艰苦,?顽强努力,为后人做好事。
讲解课文:?
这是一篇叙事古文,描述的是炎帝的小女孩因为溺水而亡,为了避免更多的人受到伤害,她死后化身为精卫鸟,从西山上衔来石子和树枝要把东海填平。
这是一个可悲、可怜亦可敬的故事。故事的原由小编在此再给大家唠叨一下:女娃是炎帝最小的女儿,此女精灵活泼,漂亮善良。有一天在外面玩耍时,看到一个男孩子在欺负别的小朋友,她上前制止,这个男孩子说女娃多管闲事,并谩骂侮辱。在后来的争执中,男孩子不服,女娃就把他胖揍了一顿,男孩子打不过赶快逃走了。事情的发展总是那么的巧合,女娃有一天去东海游玩,男孩子现身说之前在陆地上让你占了便宜,今天可不会轻易饶了你,并让女娃认错,这男孩原来就是龙王爷的小太子。女娃说自己做的没有错所以拒不认错,这男孩子就兴风作浪把女娃给淹死了。故事到这里有朋友肯定会说这不就是《哪吒闹海》的前版么,小编也感觉和民间传说故事的趋形相似哈,咱接着说。
女娃死后不甘心,魂魄化成了一只小鸟儿,说无情的浪涛把我淹死在这大海里,也许还有其他的年轻的生命会被夺去,所以发誓要把大海填平,所以就有了“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一腔仇恨千年不消,万年灭,则此鸟永无欢乐之时,永驻痛苦之中,是谓可悲;力量有限,大海难平,仇恨难雪,是谓可怜;虽则难雪,矢志不渝,无怨无悔,是谓可敬。这则故事表达的主要意思是第三点,精卫对于这浩浩东海,如同尘芥对于这大千世界,好比蚂蚁撼大树一般,但正是这种实体上的大与小的对比,恰恰充分地体现了精卫坚忍执著的精神。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观潮》知识点
一、生字组词
潮cháo(热潮、观潮、心潮澎湃)
据jù(据守、据说、据为己有)
堤dī(河堤、大堤、千里之堤)
阔(广阔、宽阔、高谈阔论)
笼lǒng(箱笼、笼罩、笼络人心)
罩zhào(罩住、口罩、罩起来)
盼pàn(期盼、盼望、左顾右盼)
滚gǔn(翻滚、滚动、滚瓜烂熟)
顿dùn(顿悟、顿时、茅塞顿开)
逐zhú(追逐、逐渐、随波逐流)
渐jiàn(渐渐、渐变、循序渐进)
犹yóu(犹豫、犹如、虽死犹生)
崩bēng(崩溃、崩盘、土崩瓦解)
震zhèn(地震、震动、震耳欲聋)
余yú(剩余、余波、高兴之余)
二、多音字
笼:lónɡ(鸡笼、蒸笼) lǒnɡ(笼罩、笼络)
闷:mēn(闷热、闷声不响) mèn(烦闷、闷闷不乐)
号:háo(号叫、风号浪吼) hào(号令、括号)
隆:lōnɡ(轰隆、黑咕隆咚) lónɡ(隆隆、兴隆)
观:ɡuān(观看、奇观) ɡuàn(道观、白云观)
薄:bó(薄弱、单薄、薄雾) báo(薄纸、薄片、薄纸) bò(薄荷)
三、近义词
顿时——立刻 奔腾——奔驰
依旧——依然 屹立——矗立
犹如——如同 宽阔——宽广
四、反义词
宽阔——狭窄平静——喧闹
人声鼎沸——鸦雀无声
风号浪吼——风平浪静
五、文中四字词语积累
天下奇观 若隐若现 人山人海
昂首东望 闷雷滚动 人声鼎沸
风平浪静 水天相接 白浪翻滚
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六、理解词语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余波:指事件结束以后留下的影响。课文中指潮头过去以后留下的水浪。
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本文形容雾很大。
颤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闷雷:声音低沉的雷。
涌来:急速地流过来。
横贯:横着通过去。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漫天卷地:布满天空,席卷大地。形容水势很大。
人声鼎沸: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浩浩荡荡:课文里是讲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地面裂缝。文中形容浪潮声音巨大。
风号浪吼:狂风号叫,波浪怒吼。形容风浪大,声音响。
四年级语文古诗学习方法
古诗是古人创作的优美诗歌,字词比较难理解,含义深刻,那么,如何学好古诗呢?
一、了解时代背景
诗人常常借诗来抒发自己爱憎分明的思想感情,揭露、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小学生古诗学习方法。因此,了解诗的时代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歌的内容。如《蚕妇》一诗,诗人借助诗歌揭露了封建制度下“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合理现实,抨击了剥削制度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了解了这一背景后,就很容易理解诗中的内容了。
二、审清题目意思
要理解诗的大意、主要内容,首先要审清题目的意思。如题目《早发白帝城》的意思:“早”指“早上”,“发”表示“从……出发”,整个题目的意思是诗人李白“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审清题意,对全诗的内容就比较容易理解。
三、掌握字词意思
古诗中有些字词意思与其在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是有区别的。如《山行》一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现在的意思是动词“坐下”,而在诗中却当“因为”讲,与现在的意思差别就很大了。
四、理解诗句的意思
先理解词义,再把词语连起来就是整句的意思,如“朝辞白帝彩云间”一句,先理解“朝”“辞”“白帝”的意思,再理解整句的意思就容易了。全句可解释为“早晨离开了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五、懂得诗的写作手法
古诗在写作上有许多艺术手法,如采用比喻、夸张、烘托等修辞手法来突出诗的意境。如《夜宿山寺》一诗中的“手可摘星辰”是用夸张的手法写楼的高;“不感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句,用不敢高声说话,怕惊动天上仙人的丰富想象来烘托楼的高。
六、挖掘诗中蕴含的哲理
学习古诗不仅要了解诗的内容、意思,还要挖掘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如《登鹳雀楼》一诗,对“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诗,不仅要懂得诗句的意思是“要想把很远很远的地方的景物都看到,就要再登上一层楼”,还要弄清诗句蕴含的“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七、体会诗人的感情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还要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绝句》一诗中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里不仅写出了诗人身居草堂的开阔胸襟,还通过对草堂附近明媚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的
1. 带领学生梳理整册教材,复习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重、难点,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理解,巩固知识。
2. 查漏补缺,提优补差,使所有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收获。
二、复习重点
1. 从汉语拼音入手,正确认读、默写学过的词语,掌握一部分多音字的读音和组词,掌握拼音的标调规则,能正确区别平翘舌音和前后鼻音。
2. 熟练背诵指定的课文段落以及练习中的读读背背和成语。
3. 根据每个单元的训练类型进行训练讲解,使学生正确掌握,灵活运用。
4. 加强阅读训练,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完成课后练习。
5. 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要求:认真审题,正确选材,叙事完整,条理清楚。
三、复习方法
1. 单元复习和分类(写字、习作、阅读)相结合,两线交叉进行。
2. 采用竞赛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定期评选“复习之星”。
3. 每天对复习内容检测、评价及时总结。
四、复习具体安排:(略)
五、复习注意的问题
1. 采用多种形式,避免题海战术;
2. 注重基础知识,提升学困生的的学习积极性;
3. 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困生,课堂上采取“1+1”的方式(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学困生)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4. 争取家长的配合,针对学生薄弱环节加强复习;
5. 劳逸结合,注意学生复习期间心理疏导,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充满兴趣。
课文原文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庭院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星星。
三年前,在南京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知识点
一、多音字
觉jué(觉得)jiào(睡觉)
数shù(无数)shǔ(数不清)
二、近义词
静寂—安静 梦幻—梦境 微小—细小
三、反义词
模糊一清楚 静寂—嘈杂
密密麻麻—稀稀疏疏
摇摇欲坠一稳稳当当
四、理解词语
繁星:多而密的星星。
纳凉:乘凉。
静寂:没有声音;很静。
群星密布:像天上的星星一样摆布着,形容事物很多。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形容有时明亮,有时昏暗。
梦幻:如梦的幻境;梦境。
五、词语搭配
(密密麻麻)的星星 (静寂)的夜 (星群密布)的蓝天
六、词语扩展
AABC式词语:摇摇欲坠 滔滔不绝 井井有条 彬彬有礼 落落大方 侃侃而谈 津津乐道
ABAC式词语:半明半昧 自言自语 不紧不慢 若隐若现 绘声绘色 不折不扣 患得患失
七、句子解析
1.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3.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这样写,将我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命笔含情,追求意境,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得其情,产生无穷的遐想。
八、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按时间顺序。“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九、课文主题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表达了“我”对繁星和大自然的热爱、对光明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多教学资料,请关注公众号宇梦学堂。
作者介绍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19生于四川成都。建国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作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主席,《收获》主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篇小说《憩园》,《寒夜》;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友谊集》,《随想录》;散文、小说、特写集《新声集》,《赞歌集》,还有不少短篇小说、童话、杂文等。
小学四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知识点归纳:《牛和鹅》
课文
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我们都很相信这句话。
所以我们看到牛,一点儿不害怕,敢用手拍它的背,摸它的肚子,甚至敢用树枝去触它的屁股呢!可是牛像是无所谓似的,只是眨眨眼,把尾巴甩几甩。有的孩子还敢扳牛角,叫它跪下来,然后骑到牛背上去。我那时虽然不敢这样,可是用拳头捶捶牛背还是敢的。
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过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鹅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这时,有一个顽皮的孩子故意要引它们来,就吁哩哩哩地叫了一声。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们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孩子们惊呼起来,急急逃跑,鹅追得更快了。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
也许是我的哭叫更惹怒了这只老雄鹅。它用全身的力量来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其他几只鹅在后面吭吭大叫着助威。
就在这时候,池塘里划来了一只小船,捉鱼的金奎叔从船里跳上岸,飞快地走了过来(这些,我都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是完全昏乱了)。金奎叔是个结实的汉子,他的胳膊比我的腿还粗。他一把握住了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然后就像摔一个酒瓶似的,呼的一下,把这只老雄鹅摔到了半空中。它张开翅膀,啪啪啪地落到了池塘中。这一下,其余三只鹅也怕了,纷纷张开翅膀,跳进池塘里,向远处游去。
这一摔是那么痛快,远处的孩子们全笑了起来,我也挂着泪笑了。一切的恐怖,全消失了。因为在金奎叔的手里,鹅是那么弱,那么可笑,它,不过跟一个酒瓶子一样罢了!
金奎叔帮我穿上鞋,拾起书包,用大手摸摸我的头,说:“鹅有什么可怕的!看把你吓成这样。”
我说:“因为鹅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哇!”
金奎叔说:“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它要是凭这点来欺负人,那咱们可不答应,就得掐住它的脖子,把它摔到池塘里去。记着,霖哥儿,下次可别怕它们。”
我记住金奎叔的话,从此不再怕鹅了。有什么可怕的!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啊!怕它干吗?果然,我不怕它,它也不敢咬我,碰到了,只是吭吭叫几声,扇几扇翅膀,就摇摇摆摆走开了。
看到牛,我也不再无缘无故欺负它了,我觉得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平白地去欺负它干吗?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任大霖,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知识点
一、我会写组词
摸:mō(摸底、摸索、摸黑)
甚:shèn(甚好、甚是、甚至)
跪:guì(跪拜、跪谢、长跪)
捶:chuí(捶背、捶击、捶腿)
顽:wán(顽强、顽皮、顽固)
脖:bó(脖颈、脖套、脖子)
脱:tuō(脱下、脱落、脱贫)
概:gài(大概、概貌、概括)
惹:rě(招惹、惹事、惹是生非)
昏:hūn(昏暗、昏庸、昏乱)
握:wò(握住、握笔、把握)
摔:shuāi(摔跤、摔碎、摔跟头)
凭:píng(任凭、凭吊、凭靠)
掐:qiā(掐算、掐住、掐头去尾)
二、我会认组词
谓:wèi(所谓、无谓、称谓)
拳:quán(拳头、拳术、握拳)
襟:jīn(衣襟、后襟、捉襟见肘)
膊:bó(胳膊、臂膊、赤膊上阵)
瓶:píng(酒瓶、瓶子、保温瓶)
怖:bù(恐怖、可怖、白色恐怖)
欺:qī(欺负、欺生、仗势欺人)
三、多音字
划:huá (划船)huà (计划)
背:bèi(背光)bēi(背负)
扇:shān(扇动)shàn(扇子)
觉:jué(觉悟)jiào(午觉)
吓:xià(吓唬)hè(恐吓)
四、近义词
相信一一信任 顽皮——调皮 惊呼——惊叫
故意——有意 痛快——畅快 结实——壮实
恐怖——可怕 欺负——欺凌 摇摇摆摆一摇摇晃晃
无缘无故一平白无故
五、反义词
害怕——勇敢 安全——危险 欺负——保护
故意——无意 顽皮——乖巧 结实——虚弱
无缘无故——事出有因 摇摇摆摆一平平稳稳
六、理解词语
无所谓:不在乎;没有什么关系。
神气:自以为优越而得意或傲慢。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无缘无故:没有什么原因,平白无故。
欺负:用蛮横无理的手段侵犯、压迫或侮辱。
顽皮:(儿童、少年等)爱玩爱闹,不听劝导。
惊呼:吃惊地叫喊。
惹怒:指处于被激怒的愤恨状态。
扇动:(像像扇子的东西)。本文指的是扇动翅膀。
助威:帮助增加声势。
昏乱:头脑迷糊,神志不清。
纷纷:(许多人或事物)接二连三地。
摇摇摆摆:向相反的方向来回地移动或变动。文中指鹅行走不稳的样子。
七、句子解析
1.大家都说: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大家都说”毫无疑问说得是对的,所以“我们都相信”也在情理之中,毋庸置疑。两个表示因果关系的分句,分别说出了牛和鹅对人的态度及其原因。简洁明了,对比鲜明,为下文做了铺垫。
2.我们看到鹅,那就完全两样了: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
“完全两样”一词的转折体现了“我们”对鹅的态度与对牛的态度的不同,过渡、衔接非常自然;两个“才敢”表现了“我们”特别害怕鹅。
3.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吓得脚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
从“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中可以看出“我们”走路很轻、很慢,可见“我们”很害怕。有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4.鹅听见了,就竖起头来,侧着眼睛看了看,竟爬到岸上,一摇一摆地、神气地朝我们走过来;还伸长脖子,吭吭地叫着,扑打着大翅膀,好像在它眼里根本没有我们这些人似的。
从“竖起头”“看了看”“爬到”“走过来”“伸长”“叫着”“扑打着”这一连串的动作中可以看出鹅见到“我们”时一副傲慢神气、目中无人的样子,生动、形象,用词准确。
5.这时,带头的那只老公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它赶上了我,吭吭,它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
“跑了过来”“赶上”“张开”“咬住”“拉住”这一连串的动作再加上“啪嗒啪嗒”的跑步声和“吭吭”的叫声更突出了鹅的气焰嚣张,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
6.它用全身的力量拖我,啄我,扇动翅膀来扑打我,我几乎被它拖倒了——因为当时我还很小,只不过跟它一样高呢!
“拖”“啄”“扑打”写出了鹅对弱小的“我”越来越残暴了,它无视“我”的哭叫,反而更凶,也可以看出“我”当时的胆怯和无助。
7.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我们,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八、问题归纳
1.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先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害怕鹅。接着写在回家的路上我们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最后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对鹅都改变了态度。
2.讨论: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公鹅?
这是一只神气活现、胆大妄为、气焰嚣张、不可一世、耀武扬威、趾高气扬的鹅。
3.作者仅仅是对鹅的态度转变了吗?
不,对牛的态度也转变了。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大,可我们实在比它弱啊!
4.“我”为什么怕鹅,而金奎叔为什么不怕鹅?我们应该怎么做?
“我”之所以怕鹅,是因为“我”很相信大家的话,即“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我”没有去思考;金奎叔不相信大家的话,是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和认识。我们应该从事实出发,正确地看待问题。
九、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4):写由于听信了他人的话,所以“我们”不怕牛却怕鹅。
第二部分(5-12):写“我”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
第三部分(13-15):写“我”记着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的态度和做法都改变了。
十、课文主题
本文记叙了“我”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的故事。作者借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十一、教材课后习题
1.结合课文中的批注,想想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和同学交流。
如: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赏析式批注、联想式批注等
2.一边默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我”见到鹅时:总是远远地站在安全的地方才敢看它。要是在路上碰到鹅,就得绕个大圈子才敢走过去。说明“我”怕鹅。
被鹅袭击时: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可见当时“我”更加怕鹅。
3.说说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虽然是一件童年小事,但“我”从金奎叔的话中明白了不要因为别人怎么说,就轻易相信,要看到自己的力量,不要盲目地怕人、怕事、怕物。别人无理欺负你,要敢于制止他,也不要因为自己强,就欺负别人。所有这些,对“我”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作者简介
任大霖(1929~1995):浙江萧山人。1929年7月出生于浙江萧山城厢镇姚家谭。1947年考入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在校参加进步的文艺社团活动。开始业余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杭州解放后,以学生代表出席了杭州市各界代表大会。1949年7月,参加杭州青年干部学校,学习两个月后,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浙江省委工作。195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调到上海,在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先后担任过编辑、编辑室副主任、主任和《少年文艺》主编等职。其间,参加了中国作家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并去浙江深入生活、进行创作。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70年代中,担任《朝霞》编辑室负责人。“”结束后,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编辑室主任。1980年8月,回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担任编审。1989年,任少年儿童出版社总编辑,兼任《少年文艺》、《儿童文学选刊》、《巨人》等杂志主编。1990年,主持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120多名中外作家参加),并倡议组织成立了“中日儿童文学美术交流上海中心”。一生创作了几百万字的作品,出版了数十本儿童文学作品。1991年,任大霖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证书,并终身享受政府的特殊津贴。1994年,获中国福利会妇幼事业樟树奖。1995年逝世。
一、什么是引述?什么是转述?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如:张童说:“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改为转述则是: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日常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把一些事情转述给别人,把事情转告给别人听,可以叫捎口信、传话,也可以叫转述。
二、转述时要注意什么?
1、弄清要点,转述时不要遗漏主要信息。
2、人物之间的交流是否注意了角色的转换。
示例1:
李明(转述者):小军,我今天到图书馆看书了,看到了一则要求更换借阅卡的通知,我就更换了借阅卡,你抓紧时间去更换你的借阅卡。
小军:什么时间截止?
李明:本周日。
小军:好,我这两天就抽空去,谢谢你告诉我这么重要的通知。
李明:不客气,我们是朋友嘛!
示例2:
小英:小丽,明天我们就要参观博物馆了。
小丽:是啊,老师早就告诉我们了。
小英:老师还安排我们明天早上8点在学校北门集合呢!
小丽:明天早上8点?学校北门?好,我知道了。谢谢你转告我。
小英: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
三、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具体做法。
1、改标点,不用冒号和引号,改用逗号;
2、改人称,如把“我”改成“他”,即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起来;
3、需要时可作少量的文字微调整。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学习方法
1、多读书: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学习技巧
多读
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
强记
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
古诗文,背诵后更易理解,理解后还会记得更牢固——当然这需要毅力和恒心。久而久之,不但大脑信息存储得越多,而且会养成乐于记忆的好习惯。当然,强记和死记并非同一概念。
勤写
不只是写作文,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日记、听课笔记、读书中的圈点评注、整理摘抄都属于这个范畴。
写本身就是较高层次的记忆,我们有这样的体会:写作文,先打腹稿,再写成初稿,待到往作文本上誊写时,不看初稿就能写完。原因是,动笔综合调动了各种器官,并进入记忆的高级阶段,“好记性不如赖笔头”不无道理。
我会写:
构:构成 结构 构造 构思 虚构 构想
饰:装饰 掩饰 首饰 饰演 文过饰非
蹲:蹲着 蹲下 蹲坐 蹲立 蹲班 蹲点
凤:凤凰 凤冠 凤爪 凤仙花 凤毛麟角
序:顺序 秩序 序幕 序文 前后有序
例:照例 病例 案例 例外 史无前例
率:率领 率队 直率 轻率 草率 表率
觅:觅食 寻觅 觅路 寻死觅活 追风觅影
耸:耸肩 高耸 耸立 耸动 耸人听闻
踏:踏步 践踏 踏空 踏勘 脚踏实地
倘:倘若 倘使
绘:绘画 绘图 描绘 彩绘 绘声绘色
谐:和谐 谐音 谐趣 诙谐 亦庄亦谐
寄:寄住 寄生 寄宿 寄托 寄信 寄钱
眠:催眠 睡眠 安眠 失眠 入眠 冬眠
形近字:
饰(装饰)怖(恐怖)
凤(凤凰)风(刮风)
例(举例)列(列队)
率(率领)摔(摔倒)
倘(倘若)尚(高尚)
绘(描绘)会(开会)
多音字:
结:jiē开花结果 jié结论
场:chǎng广场 cháng一场雨
冠:guān桂冠 guàn冠军
踏:tà脚踏实地 tā踏实
近义词:
装饰——装扮 朴素——朴实
独特——特别 鲜嫩——新鲜
照例——按例 率领——带领
倘若——倘使 和谐——祥和
反义词:
朴素——华丽 独特——普通
照例——破例 附近——遥远
词语扩展:
AABB式:
甜甜蜜蜜 星星点点 隐隐约约
吞吞吐吐 浩浩荡荡 恍恍惚惚
郁郁葱葱
课内词语:
屋檐 构成 装饰 凤仙 顺序
华丽 独特 照例 率领 觅食
踏步 倘若 和谐 甜蜜 梦乡
催眠曲 天高地阔
理解词语:
【时令】季节。
【朴素】(颜色、式样等)不浓艳,不华丽。
【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鲜嫩】新鲜而嫩。
【照例】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率领】带领(队伍或集体)。
【倘若】表示假设。
【天高地阔】大地辽阔,天空高远。文中形容无拘无束的自然生活。
【和谐】①配合得适当;②和睦协调。文中是第一种意思。
句子解析:
1、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母鸡犹如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寻找食物,雄鸡则俨然一位在阅兵的将军,又如同一个尽职尽责的丈夫在保护家人、守护家园,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2、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高地阔”在这里一是指饭席上谈论的话题广,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意思与“天南海北”、“海阔天空”类似;二是运用夸张,形容吃饭的场地大,把桌椅饭菜在坪里一放,便是天作屋顶地作房了。
把“天高地阔”换成“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天高地阔”这个词既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吃边聊的意思。而“津津有味”和“狼吞虎咽”则感受不到那份愉悦、快乐和惬意。
3、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这句话把红霞、飞鸟、乡下人家在一起的画面比作田园风景画。
描绘了一幅乡下人家吃晚饭的画面;傍晚,红霞辉映,微风轻拂,倦鸟归巢。乡下人家在这奇妙的大自然的怀抱里边享用晚饭边闲话家常。作者将这美好的景象比喻成“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同时称红霞、微风、归鸟为农家人的“好友”,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4、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
这句话用拟人的手法写纺织娘“唱起歌来”流露出作者对这声音的喜爱之情,拟声词“织,织,织,织啊”渲染了这种声音的美妙。
5、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催眠曲的特点是轻、柔美。连这么轻柔的声音都能听见,说明乡下人家的夜晚宁静祥和。
6、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4):写乡下人家总爱在房前屋后种瓜、养花,养鸡、养鸭。
第二部分(5~6):描写了夏天和秋天乡下的景象。
第三部分(7):概括总结乡下人家在不同季节都有着迷人的风景。
问题归纳:
1、课文主要写什么?
本文通过描写乡村房前屋后和春夏秋三个季节及白天、傍晚和夜晚的独特迷人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2、作者怎样通过描写普通的乡村景物来体现乡村的独特迷人?
作者善于通过对普通的乡村事物拟人化的描写来体现乡村生活的独特迷人。如鲜嫩的竹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展示了春季勃勃的生机。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纺织娘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便唱起歌来,渲染了乡村夜晚宁静祥和的气氛。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描写乡村白天和夜晚及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色,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