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末代皇帝影评(共含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rdggfdrfdssaa”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他的一生一直在经历被迫的离别,唯一从没有离开过他的只有谎言。他不断接受着单边的表面信息,永远找不到立场与之辩驳,最终只能带着怀疑死去。这是一个万人之上的傀儡的故事――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
离别和欺骗,是我认为溥仪人生中的两个关键词。离别是可以感知得到的,尽管每次都赶不上;但欺骗却只在暗地里贯穿着他的一生。溥仪在儿时就被困在一个对他来说是真实存在过的乌托邦,众人都愿做围墙里的表演者,满足小皇帝的一切要求。他们为了继续活在大清王朝的世界里,或是为了留在宫里谋取贪污利润,而对溥仪隐瞒外面的世界。直到溥仪终于发现墙外的异样,又同时经历了奶妈的离开,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处于一个巨大的谎言里,被困在自己原本引以为傲的虚假王国,但那时他还太小,没法认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溥仪在长大后意识到自己所处的世界和自己万人之上的地位带来的责任,他想改革或者逃离,做能配得上皇帝称号的人。可他虽不昏庸,但确实无能。无能使他再一次落入日本人真诚表象的陷阱,身在局中还自以为可以利用别人重建自己的帝国。我能理解他的行为,如果你没有价值,就不会被利用。二者似乎是共生共存关系,可我依然不想被利用,也不想成为一个没有价值的人。作为处于当时社会中的最高地位的人,能接收到的信息面极其狭窄。那些狡诈的人总是带着一副真诚外表,在猎物已经陷于牢笼中才露出真实面目。
溥仪作为战犯被关进监狱里后,前半生的经历激起了他对世界的怀疑。他不相信同监房里的那些人会悔改,他们的服从只是为了避免惩罚;他认为曾经的仆人是被狱长派来监视他的,自己正在被软禁。他拒绝招供或是悔改,因为认为自己唯一的错误就是被人欺骗而开始了长达半生的傀儡生活。他只不过是又落入了新一个当权者的手里,这次他决定要保持怀疑,绝不再像自己的前半生一样轻信别人的一面之词。但直到在幕布前看到二战的纪录片时,溥仪才刚看到完整的世界,然后悔过,狱长成了他尊敬的人。他有了新的世界观。
只要曾被欺骗过,身后就会跟着欺骗的影子。“吃一堑长一智”对于敏感多疑的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你害怕再次遭受欺骗,然后开始猜忌一切值得猜忌的事,患得患失,忽略真正的重点和他人埋好的陷阱,然后再次被人欺骗,循环往复,直到变得极端偏执。我似乎就已经在这条路上走远了,看到溥仪说想要利用日本人时、看到他质问狱长时,我就像看到了自己。当人恐惧周围的一切时,别人的真诚也被我怀疑,别人的恶意也被我忽略。
常人又何时不被人欺骗,我们每个人活在社会中,就是活在谎言中。看完电影之后,我突然感到作为一粒渺小的沙砾或许也有些好处,平凡人的一生可能会经受到的最大谎言也不过是关于情感与金钱。溥仪经受的那些欺骗关乎国家与社会,当谎言的泡沫破裂后,他需要承受的的是一次次内心的崩塌、重建、再崩塌。我甚至觉得溥仪的无能是片面的,他能够顶住压力活过漫长的一生就已经足够伟大。
电影版《末代皇帝》
How small you are.Are you afraid of me?Everyone is.I am the Grand Empress Dowager.
慈禧太后:你这么小,你怕我吗?每个人都怕,我是至高无上的皇太后。
Men,you know are not allowed in the Forbidden City after dark.Even little men like you.The only man who can live here is the emperor.But the emperor is on high riding the dragon now.He died today.Those other men...They are not real men.They are all eunuchs.And now they are waiting for me to die.
慈禧太后:你知道吗,天黑后男人就不允许留在紫禁城了,甚至像你这样的小男孩,唯一能住在这里的男人是皇上,但是皇帝现在在天堂,乘龙而去,他今天驾崩了。这些其他的男人,并不是真正的男人,他们都是太监。这会,他们都在等着我死。
You're not the emperor anymore.There is a new emperor now!He has cut off his queue.And instead of a camel,he has got a car.
溥杰:你不再是皇帝了!现在有了一个新皇帝,他剪了辫子,他还用汽车代替了骆驼。
She is not my wet nurse.She is my butterfly.
溥仪:她不是我的奶妈,她是我的蝴蝶。
Johnston:Your Majesty, in our country, the general examination to first.
庄士敦:皇上,在我们国家,一般先进行考试一下。
Pu Yi:Emperor can not be test.
溥仪:皇上是不能被考的。
Johnston:Well that may have to change.But first Your Majesty might like to ask me some questions.
庄士敦:好吧,我们不得不改变一下,这样吧,皇上或许可以向我提问问题。
Pu Yi:Where are your ancestors buried?
溥仪:你家的祖坟在哪里?
Johnston:In Scotland,Your Majesty.
庄士敦:在苏格兰,皇上。
Pu Yi:But then,where's your skirt?In your country men wear short skirts,do they not?
溥仪:那你的裙子去哪了,你们苏格兰男人不都穿裙子吗?
Johnston:No,Your Majesty.Scotsmen do not wear skirts they wear kilts.
庄士敦:不,皇上,苏格兰男人不穿短裙,他们穿方格呢短裙。
Pu Yi:Kilts?
溥仪:方格呢短裙?
Johnston:Kilts.A matter of words,perhaps,but words are important.
庄士敦:方格呢短裙。也许只是措词的问题,但是措词非常重要的。
Pu Yi:Why are words important?
溥仪:为什么措词非常重要?
Johnston:If you cant say what you mean,Your majesty,you will never mean what you say.And a gentleman should always means what he says.
庄士敦:皇上,如果你不能清楚的表达你的意思,皇上你就不会说话算数了,一个绅士应该永远说话算数。
Pu Yi:Ah,yes,a gentleman. Are you a gentleman.
溥仪:对,一个绅士,你是一个绅士吗?
Johnston:I would like to be a gentleman,You Majesty.I try to be.
庄士敦:我非常想做一个君子,皇上,我尽力去做。
Pu Yi:Im not a gentleman.Im not allowed to say what I mean.They are always telling me what to say.
溥仪:朕不是个绅士,朕不被允许说心里话,他们总是告诉我说什么话。
Johnston:Your Majesty is still very young.I thought he might like to see some English and American magazines.I have just received them.
庄士敦:因为皇上太年轻了,我想皇上想看看英美杂志,这是我刚刚收到的。
Pu Yi:I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l know that you know that that is a dialog between Confucius and Chuang Tzu.
溥仪: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是孔子与庄子之间的对话。
Johnston:Concerning respect,Your Majesty.
庄士敦:这句话是讲的互相理解,对吗皇上?
Pu Yi:Yeah.Who is this George Washington?
溥仪:嗯。华盛顿是什么人?
Johnston:A famous American,Your majesty.A revolutionary General.The first American President.
庄士敦:一个有名的美国人,皇上,他是一个革命将军,美国第一任总统。
Pu Yi:Ah.Like Mr Lenin in Russia.
溥仪:就像俄国的列宁先生?
Johnston:Not quite.
庄士敦:不太一样。
Pu Yi:Dose he have a car.
溥仪:他有汽车吗?
Johnston:He lived a long time ago,Your Majesty.
庄士敦:他已经死去很久了,皇上。
Pu Yi:I want a car.
溥仪:我想要一辆汽车。
Johnston:I think your mouse is trying to escape,Your Majesty.
庄士敦:我认为皇上的耗子想要逃跑。
Pu Yi:Please do not tell anyone about my mouse.The lesson is finished.
溥仪:请不要告诉别人我有耗子的秘密,现在就下课吧。
Pu Yi:Our official tasters a brave men.Many of my ancestors have been poisoned,you know.
溥仪:尝膳的太监是勇敢的人,很多先帝都是被毒死的。
Johnston:Does Your Majesty have lunch like this everyday?
庄士敦:皇上每天都要这么用膳吗?
Pu Yi:Oh,yes.Every day.Like theater.I dont know why.It has always been like that.How do they kill emperors in the West?The Austrian emperor was shot was he not?
亡国之君总需要一个人去扮演,幸与不幸,历史选择了他。从生到死,是历史的牺牲品,命运之神的玩物。
三岁登基,六岁退位,十二岁复辟,十二岁退位,十九岁被逼离宫,二十六岁成为傀儡皇帝,三十九岁被苏联红军俘虏,五十三岁被特赦,六十一岁逝世。一直想要改变斗争,却从未改变的了什么。整部影片,从头到尾,深深感受到他被历史驱赶的无奈。想要的从未拥有,想实现的只是幻梦。
有些人评论说他不如早早死了的好,对于这样一个身份的人,似乎只能说死了的好,对于一个身患绝症的小孩,我们也许会想着不如多活几天,或许会有什么奇迹发生。但对于溥仪,从他三岁登基的那刻始,他就被强行推到了一条灰暗的历史轨道上,军权势力下,他的个人特征尽数淹没,从那刻始,真的不如早早死了好。但他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他不同年龄段的特质,有他的欲望,一个人不到他所有欲望都实现或都幻灭的时候,总是想活着看看的。
是否人在出生伊始所处的时空已定义了其生命的原点,终生不得解脱?以此为原点,在往后的岁月与空间中不断扩张着自己的世界,却也始终只能在原点所限定的时空附近徘徊,并由此定义个体生命的价值。是否个体价值衡量的标准可定义为在其所延伸的时空中其在每一点所注入的能量的积分?
《末代皇帝》是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的一部传记电影。影片诠释了溥仪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和传统的“史实”和“传说”都无关,认为溥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被囚禁命运的生命个体,成份复杂、面目模糊的一个可以和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人。
从紫禁城到天津,再到满洲国,再到监狱。溥仪的一生,被历史牵绊着的,就是这个万年皇帝。溥仪充满悲剧感的,仅仅末代一词足以让人唏嘘不止。面对历史的车轮,即使是皇帝也无法抵制其前进,无法把握历史奔跑的方向。皇帝貌似威仪天下,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大权,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是历史马车上的一名可怜乘客,甚至比起我们,他显得是那么的悲惨。
童年时候,溥仪想做个快乐的孩子,人们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少年时候,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被告知自己只是一个符号象征。青年时候,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却成为民族的罪人。中年之后,他以为自己是个罪犯,却被赋予平民的身份。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由不得自己。紫禁城的高墙束缚了傅仪的身体自由,也困住了溥仪一生的美丽,誓言,梦想,信仰。在历史的长河中,他只是曾经最孤独的孩子,后来最孤独的皇帝,最后是最孤独的老人。他注定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属于历史。
我们,没有傅仪一样的身份束缚,没有傅仪一样所属年代的捆绑,我们是幸运的。拥有的幸运经不起我们的挥霍,人生几十年,走好自己的路就要有自己的思考,有坚定的意志,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能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不能糊里糊涂地度过自己的人生。人生不能虚度,自己要对得起自己。
一个人一生不可能不犯错误,不走弯路,但经常反思自己,反思自己所走过的道路,反思人生的得与失,这是很有必要的。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以后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使自己这只人生的小船不至于偏离正确的航线,更不会葬身生活的大海,沿着人生的航线,乘风破浪前进,谱写我们灿烂的人生。
徐涛老师推荐过来看的,估计会有不少人也是徐涛老师推荐看的一年之前和妈妈一起看了电影《末代皇帝》,感觉拍的还蛮好的,就对这本书更加产生了兴趣。没想到读起来并没有那么顺畅,中间不想看了,停过一周之后再又读了起来。
很好奇皇上会写些什么,皇上是怎么生活的呢?但是总体看下来,和平时看的传记有些不一样,像是一份报告一样,尽可能详细地交代着自己和身边人的一言一行。全书看下来感到溥仪过得很焦虑,很压抑,也没有活力,不敢愤怒也没有喜乐甚至有些懦弱。历史上的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这本书作为研究和了解历史有一定的价值,对于读者来说,感谢作者不辞辛苦地著书立传,给我们一个了解他的机会,但同时也对因为康德皇帝而无辜受苦受难地仆人,家人和百姓们有很多同情。溥仪、载沣、苏完瓜尔佳氏、婉容、文秀等等人都是那个时代和制度下的牺牲品。没有人再是“君权神受”了,努尔哈赤也是半生戎马打下来的清朝,而康雍乾更是“职业皇帝”,再把慈禧、溥仪的所做所为和先辈们比起来,清代的灭亡,不仅仅是时代发展,也有个人的雄才伟略。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若奈何?”这样的深情与雄姿更能让人觉得动容。
《末代皇帝》观后感
他的身份是皇帝,可他没有他的祖先那样英勇,也没有像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君主一样去四处谋求国家的扩张与发展。他只能守着他那小小的紫禁城、那群代表封建禁锢的太监和老臣老妃和羁绊他的女人们。他曾试图反抗但没有用他甚至连他自己都改变不了。他始终是那么孤独。
这是在说一个悲剧的朝代的没落,一个悲剧的人物,一桩悲剧的婚姻 ,一个历时几百年的朝代在最后的年头已是满目疮痍,被腐蚀得千疮百孔。他在外头天翻地覆的年代里,在红色的'高墙内苦苦支撑,自我欺骗,自我沉醉。溥仪对这一群人他们的欺骗,在赶走了他的心爱他之前,对他们的情绪并不太抵触。可但那群人一再的去烦他去伤害他,使他无法忍受,他开始反抗,想去掀掉那一切,所以他对外国洋师傅很感兴趣。他知道列宁,他会对富兰克林感兴趣。但他是亡国之君,他无能为力,他希望改变他那小小的宫廷,可当他失去那小小的宫廷时他开始堕落,最后沦为傀儡。
影片在视听语言的方面可谓是十分精彩。其影片的的主色调随着剧情的发展开始变化,房子是红的连整个画面都是篇红的,而到了后面庄士敦来后溥仪也长大了画面开始出现一些诸如绿色、蓝色,画面也没有开始那么显得偏红。无论是皇宫和人物都不是如开始那样大红大紫的。着装连作为皇上的溥仪都是一身蓝色的素装出境,那些个老妃也是身着黑衣,只有在那极具中国特色的选妃仪式上才又用上了大红作为组色调,而后在太监们放了大火烧了库房后,就没有很艳丽的的颜色了。而灰色负责划分现实与回忆,但最主要的是划分的是溥仪人生中不同的各个阶段。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在甘粕告诉他他的妻子外甘粕遇后·当起身时窗外的夕阳慢慢的黑了下去,这是对人物内心的一种外化,他内心世界对外界的最后的一丝残阳也熄灭了,剧情下面他做出的事都显得合理,这是人物内心的真实写照。
在人物刻画上影片也是运用得很好。在溥仪受审时进门椅子上有一支粉笔主审,那位极为脸谱化的人物叫他把他的名字写出来,那么溥仪就不得不弯下腰在地上如同臣服一般,本来还板着的脸马上显露出了一种小人得志的笑容,加上他那极为可笑的台词“我们不强迫你坦白,我们对你的事一清二楚’’.这句让人感到可笑的台词将当时的人们内心的问题败露出来。一是 : “我们对你的事一清二楚” 既然一清二楚又何必来坦白?第二点又是在这一句的人称上一句我们将当时党内人治色彩极为浓厚的特点败露出来一句话可以解读出那么多信息导演也是煞费苦心。而后在溥仪割掉辫子后将其抛在地下,皇后和贵妃将其拾起,贵妃惊呼好重,这其中所蕴含着不仅仅只是辫子的重量,还蕴含这沉重的封建礼教和老旧的迂腐的封建思想,溥仪通过割辫子的这一动作来完成与之的决裂。
该片在回忆与现实的转场方面运用了镜头语言的相似性来转场有语言的相似性,例如开场的溥仪自杀时敲门声勾起了他的回忆画面就切到了19这是通过相似动作来转场。还有一种是通过台词来转场如在在他第一次受审是他说;想改变所有的事。镜头紧接着切到他要断发的那场戏。而其中有一段也是仅有的一段转场不是以溥仪来转场,而是以典狱长读书来实现转场的。
皇帝这个称谓是一种身份,这种身份代表一种荣耀,也是一种地位。一旦被确定也就意味着被限制,有无数的条条框框去告诉他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还有你以后应该或者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从一出生就要担负起许多人的责任来甚至都不能做一个正常的人,因为你本身就要和其他人不一样。可能一开始的身不由己就是许多继承人的悲哀 。
电影《末代皇帝》,史诗影片,获得1987年奥斯卡金奖。
听叽里咕噜的英语述说泛黄的中国故事,有种古怪的感觉。看完末代皇帝,心生凄凉。当然,游鱼没有资格去怜悯末代皇帝。游鱼只是从一个皇帝的身上听到历史的长叹,看到命运的恶作剧。
有些评论说为什么中国拍不出这样史诗影片?有人认为,在讲究政治意识形态的中国,所有的导演都是不敢拍末代皇帝的。即使拍出来,也成为政治的解读,而不是人性的解剖。
欣赏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导演对溥仪充满同情,导演的同情是艺术化的,是基于对人性的深刻了解,导演曾经说:“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溥仪充满悲剧感的,仅仅末代一词足以让人唏嘘不止。面对历史的车轮,即使是皇帝也无法抵制其前进,无法把握历史奔跑的方向。皇帝貌似威仪天下,手握天下人的生死大权,却掌控不了自己的命运。他和我们一样,只不过是历史马车上的一名可怜乘客。
童年时候,溥仪想做个快乐的孩子,人们却强迫他坐在皇位上。少年时候,他想做个真正的皇帝,却被告知自己只是一个符号象征。青年时候,他想创立一个国家,却成为民族的罪人。中年之后,他以为自己是个罪犯,却被赋予平民的身份。一次又一次,他被命运戏弄,由不得自己。
命运是不公平的,生旦净丑,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命运又是绝对公平的,每个人扮演角色时候都是被动的。
后人评价溥仪时候,用得最多的一词就是“傀儡”。不过,游鱼觉得,溥仪更象是个“囚徒”!他是最尊贵的囚徒。
溥仪曾经讲过一句话,我这一生啊就是高墙,在宫内,一生下来是王府,三岁就进宫当皇帝,一眼看到的就是高墙,紫禁城的高墙。
但是紫禁城的高墙,仅仅束缚了溥仪的身体自由,可是腐朽的不合时宜的皇权意识却筑起围困他一生的高墙。正是这种自我围困,使得溥仪答应日本人去做满洲国的傀儡皇帝,成为民族罪人。这样的自我围困,不仅没有满足溥仪做皇帝的意淫,更摧毁了溥仪作为普通人的幸福生活。溥仪的一生,是自我囚徒的一生。
电影最后,溥仪独自登上太和殿,告诉在故宫门卫的儿子说:“我是中国的皇帝”。为了证明这一点,他从宝座的座垫下掏出了50年前从陈宝琛那里取来的蝈蝈笼子。在红红的夕照下,一只蝈蝈从笼子里爬了出来。
游鱼看到这里,突然觉得,溥仪就是那只蝈蝈,本该在原野里,却被圈养在笼子里。蝈蝈是人的玩物,而溥仪是历史的玩物。
在电影中,溥仪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他是难以诠释的符号,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傀儡,历史的玩物。
★ 末代皇帝观后感
★ 影评
★ 活着影评
★ 泰坦尼克号 影评
★ 雨果影评
★ 时时刻刻影评
★ 电影影评
★ 迁徙的鸟影评
★ 风声影评
★ 小鞋子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