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字词为的用法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流明

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文言文字词为的用法(共含7篇),方便大家学习。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流明”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文言文字词为的用法

篇1:文言文字词为的用法

第一类,动词

1 读音:wéi。做,干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不去做,并不是做不到啊。

2读音:wéi。治,治理。

为国以礼。(《论语侍坐》)

——用礼治理国家。

3读音:wéi。制造,制作。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墨子公输》)

——我从北方听说您正在制造云梯,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

4读音:wéi。整理,准备

乃为装谴荆轲(《荆轲刺秦王》)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5读音:wéi。当作,作为,变成,成为

然后以六合为家(贾谊《过秦论》)

——然后又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

6读音:wéi。以为,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我认为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合里理的。

7读音:wéi。是,算是,算作,叫做,称做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于是陈涉就被立为国王,国号称做张楚。

第二类 介词

1 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对,向。

太子怒,如为王泣。(《韩非子》

——太子发怒,进去对着君王哭泣。

2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

——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著述,诗歌为了反映事实而创作。

3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为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

——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会因为有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有桀而灭亡。

4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给,替。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

5读音:wéi。表被动,被

吾属皆为之虏矣!(《鸿门宴》

——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1

第三类;连词。

1读音:wéi。表因果关系,因为。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因为山珍海味不够吃吗?

2读音:wéi。表假设关系,如果。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

——秦国如果知道这件事,必定不会出兵救援。

第四类,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为什么飞上高空九万里以后才向南飞呢?

篇2:文言文高频字词

文言文高频字词归纳

一、第一轮复习

第一,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智力是智谋和力量的意思。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中的妻子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智力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单独使用的。

学过的文言文中,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同学们要善于搜集和整理。如,中国、江河、亲戚、非常、绝境、无论、无日、殷勤、更衣、豪杰、往往、何苦、鱼肉、肉食、不过、其实、春秋、垄断、美人、左右、约束、大风、一切、烈士、牺牲、交通、宣言、扶老、秋天、留意、举手、老子、鞠躬、小生、一毛、怠慢、口舌、丈人、痛心、不好、风流、操持、学者、开张、妖怪、有意、地方、山东、人情、把握、致意、从容、便宜、无赖、慷慨、故事、南面、老大、可怜、小子、逢迎、斗争、同志、活人、束手、知道、指示、行为、祖父、会计、作文、晓畅、具体、前进、即使、或者、作息等等。

以上列举的词汇,可以分类记忆,也可笼统记忆。分类共有6种:1、两个单音词组合,如智力、妻子2、词义扩大,如中国、江河3、词义缩小,如亲戚4、词义转移,如婚姻5、词义弱化,如痛心6、偏义复词,如作息。无论采用哪一种记忆,最好的方法是用例句形式。同学们将带有这些词汇的句子抄录下来,并注明其古义,记在脑海里,久而久之,便形成能力。

第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更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

一要因文定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阅读古今文章的准则。比如,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书:1、乃丹书帛曰(书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盛:1、西湖最盛(华美)2、今春雪甚盛(多)等:1、公等遇雨(各位)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或:1、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的人)2、一食或尽黍一石(有时)苟:1、苟富贵,无相忘(假如,如果)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只要)易: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改变)2、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交换)谢:1、为我谢曰(致意)2、长跪而谢之曰(道歉)

二、第二轮复习

第二轮复习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习,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习,自以为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习,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近两年来,语言知识和文学常识题比例减小,测试的重点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从考生个人语文知识掌握和语言能力的实际状况上看,除作文外,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这一轮复习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习。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过去的.考生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习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考生平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习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习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习中考生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语言表达题,近两年主要考查扩展语句、压缩语段和选用、仿用、换用等能力,语言材料多来自现实生活甚至中学生的作文。这类试题多呈综合性,很少孤立考查某一个能力点;多呈开放性,答题需要一定程度的想象和联系能力。

作文复习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也应加强对必考的古代诗文阅读的复习。本部分复习要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1、课本第一

(1)吃透弄熟。各项知识构成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要通过点线面结合,记忆、分析、比较等多管齐下的方式,吃透弄熟课本知识的网络结构和深层含义。

(2)抓好重点。考前要复习的内容面广量大,后期复习没有必要每点平均用力,学生要根据考纲的考查范围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熟悉程度对复习内容进行衡量,抓住每一个考查范围中的重点知识。

2、效率至上

(1)计划性强。考生对复习的内容要作全盘考虑和分解,针对各知识点制订短期计划。

(2)方法灵活。如利用零碎时间复习文言虚词,因分散则容易掌握。

(3)精选试题。概括说,就是选、读、译。选的关键是精。选好后不凭借任何辅助读物自己去读它,有读不懂的地方要善于推导和借助,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前后推敲,整体把握。译的关键是准确。总之,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能够读懂浅显的文言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写作意图、作者的观点倾向以及布局谋篇的特点等。

三、第三轮复习

经过第一、二轮复习以后,大家就进入了冲刺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建议同学们采取这样的做法:

1、研读考纲。《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的依据。大家解读考试大纲时,除要关注考试范围、新增内容外,更应该关注题型示例及样卷。它们不但让我们对高考试卷的长度、题型的大致比例有所了解,更能告诉我们本年高考题目的命题走向。

2、回归课本。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

3、看纠错本。把纠错本中的错误按基础、文言、阅读、语言运用等分别归类,把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4、重温部分考点的重要内容。

5、准备作文。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习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话题作文是近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其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近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

(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6、做真题。最后阶段,大家应该选做一些近3年的高考真题,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题目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在审题、解题的能力方面是否还有欠缺,方便最后的复习巩固。

7、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大家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上午9∶00到11∶30。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要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请即将进入高三的语文复习,按着本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的安排,认真加以研究,全面进行整合,按照以上总体上的要求建议,做出具体的计划。

篇3:文言文字词复习资料

文言文字词复习资料

(一)、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

4、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通“饲”,喂养。“材”通“才”,才能。

5、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

7、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8、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

9、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

10、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

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

1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见”通“现”,出现。

(二)、词类活用

1、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向高处伸展和向远处伸展。

2、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

3、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鞭打,驱使。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数量词作动词,行千里。

5、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

6、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緼袍敝衣,名词作动词,穿着旧棉袄、破衣服。

7、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8、心乐之:以…为乐,形容词意动用法。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作状语。

10、下见小潭:下,向下,名词作状语。

11、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12、似与游者相乐:形容词作动词,嬉乐,逗乐。

13、潭西南而望: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

14、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

15、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

16、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寒冷。

17、近岸,卷石底以出: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接近。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19、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0、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

2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名词作状语,像鸟的翅膀一样。

22、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第一个“乐”,形容词作意动用法,以……为乐 。

23、泉而茗者:泉,名词作动词,汲泉水,取泉水。茗,名词作动词,煮茶。

24、罍而歌者:罍,名词作动词,端着酒杯。

25、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妆。蹇,骑驴。

26、作则飞沙走砾:飞,动词使动用法,使……飞;走,动词使动用法,使……走。

篇4:文言文字词翻译

文言文字词翻译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官庚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口诀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三、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篇5:高考文言文高频字词

第一,古今异义

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最大的不同是,文言文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文词汇以双音词为主。“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中的“智力”是“智谋”和“力量”的意思。“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中的“妻子”是“妻”和“子”的.意思。“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中的“卑鄙”,“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智力”“妻子”“卑鄙”都是两个词的临时组合。一般都是单独使用的。

学过的文言文中,这样的词汇比比皆是,同学们要善于搜集和整理。如,中国、江河、亲戚、非常、绝境、无论、无日、殷勤、更衣、豪杰、往往、何苦、鱼肉、肉食、不过、其实、春秋、垄断、美人、左右、约束、大风、一切、烈士、牺牲、交通、宣言、扶老、秋天、留意、举手、老子、鞠躬、小生、一毛、怠慢、口舌、丈人、痛心、不好、风流、操持、学者、开张、妖怪、有意、地方、山东、人情、把握、致意、从容、便宜、无赖、慷慨、故事、南面、老大、可怜、小子、逢迎、斗争、同志、活人、束手、知道、指示、行为、祖父、会计、作文、晓畅、具体、前进、即使、或者、作息等等。

以上列举的词汇,可以分类记忆,也可笼统记忆。分类共有6种:

两个单音词组合,如“智力”、“妻子”;

2.词义扩大,如“中国”、“江河”;

3.词义缩小,如“亲戚”;

4.词义转移,如“婚姻”;

5.词义弱化,如“痛心”;

6.偏义复词,如“作息”。

无论采用哪一种记忆,最好的方法是用例句形式。同学们将带有这些词汇的句子抄录下来,并注明其“古义”,记在脑海里,久而久之,便形成能力。

第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更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

一要“因文定义”。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阅读古今文章的准则。比如,

次: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

书:1.乃丹书帛曰(书写)2.得鱼腹中书(字条)

盛: 1.西湖最盛(华美)2.今春雪甚盛(多)

等:1.公等遇雨(各位)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

或: 1.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有的人) 2.一食或尽黍一石(有时)

苟:1.苟富贵,无相忘(假如,如果)2.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只要)

易: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改变 )2. 天下事有难易乎(容易 ) 3.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交换 )

谢:1.为我谢曰(致意 ) 2.长跪而谢之曰 (道歉 )

篇6: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

1)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时候?

2)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折合,抵偿

3)只与婆婆早晚使用:随时?

4)这早晚窦秀才才敢待来也:大概,就要

5)女孩儿早晚呆痴:有时候

6)读尽缥缃万卷书:书籍

7)你如今在这里,早晚若顽劣呵:有时候?

8)我一向搬在山阳县居住:一段时间以来

9)前合后偃:跌跌撞撞,站不稳?

10)当骂呵,则处分几句:数落,责备

11)你道是暑气暄:炎热?

12)孱头:懦弱无能的人

13)恓惶:烦恼不安的样子

14)错勘:错误地判断。

15)大度:大方,气量宽宏?

16)冠冕堂皇:很体面,有气派

17)浪荡乾坤,怎敢行凶撒泼:本义指天下太平,这里是光天化日之下的意思。

18)灭罪修因:消除掉今生的罪孽,修得来世的'福分。

19)黄金浮世宝,白发故人稀:黄金是世俗所宝贵的,从小相交到白头的朋友是少有的。

20)押付市曹典刑:市曹,热闹街市。典刑,按法行刑。

21)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同“糊涂”,这里是混淆的意思。

22)你敢是不肯,故意将钱钞哄我?大概是,莫不是

23)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 :连,介词

24)你老人家放精细着,你挣扎着些儿:清醒

25)蟊贼:原指吃禾苗根、节的害虫,比喻危害国家、民众的坏人。

26)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用来掩盖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篇7:精卫填海文言文字词翻译

精卫填海文言文字词翻译

【原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教师节发言词

爱情宣言词

重阳发言词

妇女节发言词

母亲节发言词

儿童节发言词

重阳节发言词

年会发言词

学校妇女节发言词

母亲节的发言词

文言文字词为的用法(合集7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文言文字词为的用法,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