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案例:Colours(共含18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蛋卷多加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教学句型It’s…
随音乐唱唱、做做,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Free talk帮助学生适应英语语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状态。 再通过一连串“What’s this?”的问答,自然地引出课题。美丽的彩虹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感受、欣赏美的同时,也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颜色有一个整体的感知,为以后的教学活动作了铺垫。由七彩虹演变成Colours,课题的出示独具一格。
从前一步“看彩虹”自然过渡到“画彩虹”,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把美术课上的调色板带入课堂,进行学科交叉,体现了课改新理念。先教学三原色red,yellow,blue, 分散教学难点,降低学习难度,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当通过操练,学生对三个单词初步掌握时,引出句子“It’s…”遵循英语语言学习的“词不离句”的认知规律,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
Step4 Drill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带颜色的实物,由学生说出其颜色
操练句型It’s…
2、找教室中带有这些颜色的实物,并说出相应的颜色It’s…
Step5 Presentation(2)
Learn the new words:purple,pink,orange,green
T:OK,let’s continue to draw the rainbow.
CAI显示彩虹,要画一条彩虹还需要哪些颜色呢?
现场调色
T:What colour do you want to mix at first?OK,let’s begin.
边调边画边教学purple,pink,orange,green
(卡片认读,跟读几遍,开火车读)
Step6 Drill
1、A game:”Crossing the river”
游戏准备:把7种表示颜色的纸剪成石头形状,准备好猫、狗、小鸡、猪的头饰及图片,并在黑板上画好四条河。
游戏规则:每组选一个学生上来戴着小动物的头饰帮小动物过河。教师把动物踩石块的顺序读两次,要求学生迅速按老师所读的顺序把石块排好。看哪组的代表贴得最快,便给那组加分。 使用日常用品对词句进行操练,把语言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发展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这一开放式教学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观察、反应能力,还对前一步骤的单词句子进行了巩固。游戏过程中多鼓励、表扬,这种形成性评价树立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为以后的活动增强了参与意识。 前三个单词操练得比较熟练时,继续学习后四个单词。巧妙利用美术课上的色轮,利用三原色调出其它颜色,提高了学生的色彩敏感度,学生兴致极高。你想调什么颜色,老师进行现场调色,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又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他们仔细观察,积极表达,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知识。
这一游戏主要检查学生熟练分辨颜色单词的能力,把听力训练与多元智能中的空间智能发展相结合,把单调的词汇操练游戏化、兴趣化。
2、CAI快速切换各景色画面,抢答竞赛
It’s...
Step7 Presentation(3)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What colour is it?
最后一位学生说“It’s…”画面定格
T:What colour is it?It’s…(课件闪现“特大问号”)
OK.If we want to know the colour,we can ask,”What colour is it?”
( 跟读几遍,课件显示景物画面,个别学生 ask,模仿火车轮转动的方式操练)
Step8 Practice(Make dialogues)
1、老师指着刚画的彩虹提问:
T:What colour is it?
Ss:It’s…
2、自遍对话
T:Now please point to the things in classroom,ask and answer in pairs.
3、My Small Room设计大赛
(1)自由设计自己的小房间
T:Now please take out your cardboards and crayons.Then,draw a picture of your small room .
(2)评选最佳设计师
T:Ask and answer each other.
通过问答,再结合作品的设计及作者的介绍,评出小组最佳设计师。在此基础上评出班级最佳设计师。
Step9 Homework
用所学知识描述家中的颜色
Step10 Consolidation
Sing the song“Colour Song”
板书设计
Colours
Pink red green Orange yellow blue purple
What colour is it? It’s…
这一环节以抢答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操练,学生乐此不疲,课堂气氛愉快活跃。美丽多彩的画面又使学生受到了美的熏陶,还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步紧接上一环节,课件定格在最后一个画面,师借机问一句“What colour is it?”引出新句型,并通过多种方法进行操练,使之渐趋熟练。本环节把所学知识进行整合,通过师生互动,把两个句型结合成对话形式,为下一步的生生互动作示范。这是又一开放式环节,同学间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对话,为后面的设计大赛作了铺垫。并有意识地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得到实际应用。这一“画中学”的任务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强化,又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所长,大显身手,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发展空间智能。 这是对所学知识的反馈,要求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任务,在活动中培养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人际交往智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英语学习活动,旨在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 这一步把知识巩固与音乐智能发展相结合。以唱彩虹歌结尾,与开头相呼应,整个课堂浑然一体。 各颜色单词用不同颜色表示 可把单词组合成一条美丽的彩虹。
活动案例
活动名称:My Small Room
活动目的:正确、灵活句型“It’s…”,结合所学的表示颜色的英语单词,介绍自己精心设计的小房间,培养交际会话能力。
适合级别:1级
活动材料:画纸、画笔、投影器
语言技能:Listening、speaking and reading
语言知识:与颜色有关的词汇与句型
提示词语及句型:
1、必备句型
What colour is it?/It’s…
2、扩展词汇与句型
blackbrownwhitefloorwallcurtainbeddeskdoor
Colour the…redblue…I like…very much.
操作过程:
1、教师事先准备铅画纸(一样大小)若干张(做活动时每人一张),学生各自准备好画笔
2、CAI课件快速切换景色画面,操练各颜色单词,要求学生做到: ① 看见颜色能正确说出单词; ② 给出单词也能说出颜色,只要求学生认读,不要求拼写。
3、师生对话:
T:What colour is it? Ss:It’s…
要求学生能运用这2个句型进行对话。
4、将铅画纸发给学生,人手一张,学生自由设计自己的小房间
教师向学生提供下列单词:地板floor、墙wall、门door 、窗帘curtain、床bed、写字台desk,学生可选择使用,其他细节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发挥。
着色时要一边填一边念颜色单词,如填红色时,嘴里念念有词red,red,It’s red.
5、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介绍自己的小房间,先由作品本人作介绍,如你指着地板说:The floor is yellow and black.I like yellow very much.再进行互相提问:What’s this?What colour is it?It’s…Is it…Yes.No.
根据作者的设计,结合回答、介绍,评出小组最佳设计师。
6、教师实物投影各小组最佳设计师设计的作品,并由他们向全班同学介绍各自的小房间,其他人可提出问题考考他,最后评出班级最佳设计师。
7、课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汇编成册,加上制作精美的封面,取名为“My Small Room”,挂在教室里,既美化了教室,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活动评述: 此项活动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设计出自己的小房间,并介绍给大家,其他同学可提问来考他,在语言信息的交流中扩展了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通过绘画练习,发展了创造力,培养了想象力和审美情趣,其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上充满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教学反思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基于这一理念,我把美丽的、学生都非常喜爱的彩虹带入课堂,以“看彩虹——画彩虹——唱彩虹”为主线,在课中精心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如说说日常用品的颜色、找找教室里的颜色,开展“动手调色、过河游戏、抢答比赛、设计小房间、唱彩虹歌”等一系列活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感受,体验,参与、合作过程中来学习语言,感受用英语交流的乐趣和愉悦感,培养学生初步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相互渗透和联系,可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我在教学完红、黄、蓝三种颜色后,我巧妙地利用美术课上的色轮,现场调色,步步设疑,让学生们想象两种颜色混合后会产生什么颜色,学生兴致极高,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连平时胆小的学生也受到感染,敢于表达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他们对色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促进了英语和美术课的整合。又如“My Small Room”这一任务型活动中,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实际,发挥想象,通过画、填设计出自己心目中的小房间,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向大家作介绍,互相问答,评出最佳设计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和审美情趣,也使学生的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种智能得到发展。
此外,课题的展示也别具一格。一开课,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现了美丽的彩虹,立刻把学生的注意力深深吸引住了,又把彩虹演变成七彩课题Colours,更是让学生耳目一新,同时也呈现了本课所要学的七种颜色,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极大地调动了学习主动性,为整堂课的教学开了个好头。
学生的年龄在九、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学生学英语不久,有可能说的不好,有的还不敢说,课堂上要以表扬为主,注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
课题名称 Colours
教学内容 词汇 red、yellow、blue、green、pink、purple、orenge
句型 A:What colour is it?
B:It’s…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怎样用英语表达事物的颜色,掌握相关的单词:redyellowbluegreenpinkpurpleorenge和句型What colour is it?It’s…并能综合运用新、旧知识组织对话完成一定交际任务。
2、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与他人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水平,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4、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
创设语言情景,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用英语表达事物颜色。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各种真实或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体验参与,主动学习事物颜色的表达法。
课前准备
1、CAI课件;
2、“red、yellow、blue、green、pink、purple、orenge”单词卡片及“What colour is it?It’s…”句型卡片;
3、调色板、水彩颜料、铅画纸若干及一些带颜色的实物;
4、小动物头饰、色块卡;
5、歌曲Colour Song录音、投影器;
6、在教室里挂上一些五彩气球和彩带,营造课堂气氛,同时作为奖品,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的年龄在九、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竞赛、画画特别感兴趣。学生学英语不久,有可能说的不好,有的还不敢说,课堂上要以表扬为主,注重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说、积极做、努力唱!
教学步骤
Step1 Free talk
1、Sing a song:“Morning Song”
2、T: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Nice to see you.
Ss:Nice to see you,too.
分别与单个学生对话:Hello!/What’s your name?/How are you?/Where’s your nose?/Touch your face,please./Show me your pencil./What’s this?(头、手、铅笔、橡皮、蜡笔……)
Step2 Introduce
T:What’s this?
CAI演示:一阵雷雨过后,太阳露出了笑脸,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
引出rainbow
T:Wow,how beautiful!Today we’ll learn a lesson about 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CAI演示:彩虹的七条不同颜色的光带逐渐分离,摇身一变,成了由七个彩色字母组成的课题Colours.
Step3 Presentation(1)
1、 Learn the new words:red,yellow,blue
T:Now we’ll draw a beautiful rainbow.
拿出调色板及红、黄、蓝三种颜料,一边画一边教学red,yellow,blue
(画一种颜色教一个单词,卡片认读,并贴于黑板,跟读几遍,个别学生抽读)
2、 Learn the sentence pattern:It’s…
T:When you want to introduce the colours,you can say,”It’s…”
Step1:Introduction:
Show pictures of Martin Luthur King, and ask some questions:
The teacher may say:
Today I’ll show you a great person. In the picture, he is delivering a great speech. The speech is well known all over the world immediately.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speech? (I have a dream)
Do you know the great black women who refused to give her seat to a black man? Remember her name, her name is Rosa Parks. Then she was taken away by the police and a group was formed to demand that the bus company should change its unfair practices. Do you know who is the leader of the group?(Martin Luthur King)
King was on the march. And the lady next to him is his wife.
He is in deep love of his children.
He was murdered and his wife and children were in deep sorrow.
That is Martin Luthur King, a great person who gave his love to the world, who is respected by the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 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about him. But I hope you can know the great person as much as you can.
Step2.Watch the video:
Step3: Listen and answer: (Students listen carefully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points.)
Listen to paragraph 1 and answer:
1. What happened to Martin Luthur King in 1964? (won the Nobel Peace Prize)
2. What’s his political opinion towards the black people? (be treated, as well as, with complete respect.)
Listen to paragraph 2 and answer:
1. What is his father? (minisstr in the church.)
2. How could he earn some money? (deliver a paper)
3. What did he like and dislike?(like making friends ,dislike fighting in any form)
Listen to paragraph 3 and answer:
1. In his life, what did he believe right and necessary?(demand changes)
2. In his opinion,how could he achieve the goal?(by peaceful revolution)
Listen to paragraph 4 and answer:
1. How did he deal with the prize?
2. In 1965, what became law and from then on, all black people had the right to vote?
Listen to paragraph 5 and answer:
1. Once , what happened to his house?(bomb explode,destroy,)
2. What is his influence on the American society?(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Step4: Reading
1) fast reading:
Read the whole passage and find out:
Why was Martin Luthur King determined to struggle for the equal rights for the black people?
2) Read in details :( Pay full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points)
Ask the Ss to fill in blanks. The teacher can organize a competition as well.
Martin Luther King, Jr., who won the Nobel Peace Prize in 1964, w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leader in the USA. He fought for political rights for black people in the USA. By doing this he set an example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e message he gave was that black people should not be separated but should be treated as well as other people, and with complete respect.
Although slavery had been ended in the US in 1865, the southern states had passed their own laws to continue the separation of blacks and whites. Mixed race marriages were forbidden by law. There were separate sections for blacks in shops, restaurants, hospitals, buses and trains. Black children were educated in separate schools.
All his life he believed that it was right and necessary to demand changes in society if people did not have their civil rights. He believed that they could achieve their goal by peaceful revolution, not by fighting and killing.
King had made many enemies because of his work in the black liberation movement. Once, a bomb exploded and destroyed his house. On April 4th, 1968, he was murdered. However, his struggle had already changed the whole of society in the USA. Within a few years of his death, black people across the country held important jobs in government.
Step5:Writing:
Chinese Version:
马丁。路德。金是美国黑人的政治领袖。当他年轻的时候,黑人的处境很糟。白人与黑人不能通婚,在商店,饭馆,医院,公共汽车,火车上都有专门的黑人区。黑人的孩子只能上黑人学校。他相信有必要要求社会变革并且可通过和平方式达到目标。他强烈要求黑人应该被平等对待,应该得到完全的尊重。1964年,他获得诺被1968年,他被谋杀。
English Version:
Martin Luthur King is the political leader of the American black people. When he was young, the black people were badly treated. Mixed race marriages were forbidden by law. There were separate sections for blacks in shops, restaurants, hospitals, buses and trains. Black children were educated in separate schools.He demand changes in society and he believed that they could achieve their goal by peaceful revolution. He firmly demanded that the black people should be treated as well as other people, and with complete respect.In 1964, he won the Nobel Prize.In 1968, he was murdered.
Unit 5 Look at the monkeys 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对第五单元的复习,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1)熟练掌握以下四会单词:flying, jumping, walking, running, swimming, sleeping, climbing, fighting, swinging, drinking water.
(2) 熟练掌握以下重点句子:
What is it doing? It’s …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
(3) 能够运用学过的句型谈论动物正在干什么。
2.过程方法目标
3.其他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
(2)注重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复习课,主要围绕本单元的重点句型What is it doing? It’s …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展开复习,通过各种形式的操练,加强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整体把握,提高学生知识运用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动物名称和要求掌握的动词在前五册学生用书中都已经出现过,本册第四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现在进行时,这样就为本课的复习奠定了良好的语言和心理基础。
四、教学重难点: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有关动物正在做什么的英语表达,难点是十个动词-ing形式的四会掌握。
五、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教师先做自我介绍,然后询问学生:Do you like animals? Let’s go to a nature park today.
(设计意图:师生对话,利用学生对动物的喜爱,创设去自然公园的情境,将学生带入学习状态。)
Step 2 Review the four-skill words and phrases
1、出示很多动物在自然公园的图片,师提问:What animals do you see? 让学生先熟悉图片中出现的动物,再提问:Look at the horse. What is it doing?来复习单数形式的重点句子和四会单词。教师板书重点句子和四会单词,同时要求学生做书空练习。
2、教师让学生试着谈论图片中的动物,让学生提问和回答。
3、同样的方法复习四会单词和复数形式的重点句子。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引领,以“动物在做什么季节”为话题,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学生谈论动物在干什么四季的天气特征和适宜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四会单词和重点句子词组的记忆。)
4. 问题引领,复现A read and write文本
师谈话:Look , Chen Jie and Sarah are in the nature park too.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 and 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 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 60, read the dialogue quickly and find the answers:
(1)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
(2) What are they doing?
学生回答上述问题。
5. 问题引领,重现B read and write 文本。
师出示三人图片,谈话:Well, children, the three girls are in another park. What animals do they see and what are the animals doing? Who can read the dialogue? 找一生起来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找出答案。
Step 3 Practice
1. Play cards.(内容见课件)
2. Read and write.
3. Read and judge.
4. Make a call with your mom.
5. Finish your diary.
冀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Lesson7 At the Zoo 双岭小学:朱云双
教学内容:Lesson7 At the Zoo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学会big,small,fat,thin四个单词。
(2)会运用以下句型
The elephant is big.(划线部分可以替换)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说、认、读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乐于听说英语,乐于模仿,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能听懂,会说所学反义词
②会运用以下句型交流:
The elephant is big.(划线部分可以替换)
2.难点:thin的正确发音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用具:卡片、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Step 1:热身练习。
(1)1.Greeting (营造宽松和谐的英语氛围)
(2)Waming up (吸引学生注意力,快速进入学习氛围)
(3)Revision(复习学过的歌谣)
Step 2:呈现新知。
(1)导入:上面的歌谣中出现了几种小动物?说一说分别是什么?
(2)通过复习第一单元的巨型,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在幸福,快乐的真实场景中感知语言。
(3)游戏:教师说出一种动物的单词,学生快速翻译,并学习这种动物的叫声或者动作。此处为教学的一个兴奋点。
(4)用大象和小鸟的图片导出big和small。通过领读和认读单词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英语的快乐和成就感,并做一个大西瓜和小西瓜的游戏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5)用熊猫和猴子的图片导出fat和thin。再把四个单词放在一起读。做蚂蚁搬家的游戏及时巩固复习。
(6)启发学生说出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的一些反义词,以old和young为例进行讲解并简笔画板书。此处为拓展练习环节。
Step 3:小组活动,设置情境。
小组练习反义词,并鼓励学生说的越多越好。学生自然投入到操练中,在情境中体会快乐的英语课堂。
Step 4:句型学习。
老师导出一个句子The elephant is big.强调the的两种不同发音,并让学生根据此句型将划线部分进行替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句型,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组组PK,作为一个鼓励学生独处所学句子的兴奋点。
Step 5:Listening part.
Step 6:Homework.
把今天所学反义词编成歌谣,可以加入以前学过的反义词,越多越好。
板书设计:
Lesson7 At the Zoo
big small fat thin old young 及简笔画
看过英语课堂教学案例的人还看了:
小学英语colours课件
小学英语colours课件
一、课前预习导学
(1)学习目标
1.学习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名词的`用法:hisbrowncap,heryellowblouse
2.掌握句型What’sintheebox?
Whatcolourarethey?
Whosebikeisit?
(2)课前预习
根据句意及汉语提示,拼写单词。
1.That________(褐色)T-shirtisnotDad’s.It’smyuncle’s.
2.Pleasehelpme________(拿走)thetrousersaway.
3.It’sLucy’s________(女衬衫).It’sverynew.
4.Simon’s________(毛衣)isyellow.
5.Howmany________(风筝)arethereinthesky?
二、课堂合作探究
根据句意填入适当的单词。
6.—________bikeisit?—It’smybike.
7.Ihavealovelydog.________nameisSpotty.
8.LucyandIareinClassFive.Welove________classverymuch.
9.Thetwinsand________mothergototheparkveryweek.
10.Lookatthegirl.Doyouknow________name?
三、课内练习巩固
A)短语英汉互译。
11.teddybear_____________12.anorangeorange_____________________
13.underthebed___________14.awhiteandblackdress________________
15.herredcap_____________16.她的蓝色牛仔裤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他的白衬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把你的书拿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爸爸的黑外套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她的粉色短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按要求句型转换,每空一词。
1.Arethosetheirblouses?(改为单数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Takeyourbook,please.(改为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takeyourbook.
3.Thenewshoesaregreen.(提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newshoes?
4.whose,under,bike,is,the,tree(连词成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hissweaterisBen’s.(提问)
_________________thissweater?
6.Isthisyourdress?(改复数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Hehasablackshirt.(同义句)His________is__________.
8.Whosebikeisthis?(同义句)
_______is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拓展延伸
A)汉译英,每空一词。
1.—这是谁的裤子?—这是我的裤子,请拿走它。
—_________________arethese?
—They’re_______.Please_______________.
2.—我的裙子是蓝白相间,它在哪儿?—看,它在这儿。
—Myskirt_____________________.Whereisit?
—Look!___________is.
3.—这是谁的新车?—是Bob的。
—Whos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4.—她的鞋子是什么颜色的?—棕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hoes?
—_______.
5.那件蓝外套太小了,这件粉红色的怎么样?
That______________toosmall.Whataboutthispinkone?
B)口语交际。从II栏中选出与I栏相配的句子。
III
1.Whatcolourisyourbag?A.They’rered
()2.Who’sthatwoman?B.It’shiskite.
()3.Whosekiteisit?C.It’syellow.
()4.Whereisyourbike?D.Behindtheflowers.
()5.Whatcolourarethecars?E.Myteacher.
()6.Whatisyourfather?F.He’sadoctor.
()7.Aretheseyourbooks?G.Thereareseven.
()8.Arethoseflowersyellow?H.No,they’rered.
()9.Howmanycoloursarethereinthepicture?J.Yes,they’remybooks.
()10.Howareyoutoday?I.I’mfine,thankyou.
《用字母表示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 《用字母表示数》
一、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是第五单元《简易方程》的起始课,是从算术到代数的重要转折点,是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开端,是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更是今后初中代数知识的基础,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符号化思想,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产生一次质的飞跃。它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刚开始接触该知识点感觉有些难。如何更好地既依据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丰富的课程资源,创设富有思考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主动建构,体验过程,获取新知,落实“四基”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分析
1.学生有学习新知的知识基础,如:学习了字母,学过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2.学生知道字母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名称缩写等。
3.学生的困难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进一步建立符号化思想。
三、学习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懂得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含义。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探索活动,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重要意义,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
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实际 引入新知
感知用字母表示事物和数。
广告上说的好:“将复杂问题变简单那是贡献!将简单问题变复杂呢?太累!”所以,为了将复杂化简单,生活中常常用字母和字母的缩写表示特定的标志,谁还知道一些类似的例子呢?说说。课件出示CCT、SOS、M等,请同学们说说这些代表什么?它们都用什么表示?
再请看:老师看到这样一组数特有趣:2、4、6、M、10……
你知道M表示多少吗?
【设计意图: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导入新课,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教师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依据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具有现实性、挑战性, 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二) 创设活动情境 探索新知
活动一:猜猜年龄
师:今天很高兴与大家共同学习,愿意和老师交朋友吗?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猜你今年10岁对吗? 你们知不知道老师今年有多少岁?猜一猜。(生:……)请看我给你提供的信息。课件出示:我比你大26岁。根据这一信息你知道什么?
师:现在让我们一块进入时空隧道,研究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关系。时空隧道是可以回到过去,也可以展望未来,会研究吗?
师:谁愿意把研究的情况告诉大家?
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式子,你发现了什么?能否想办法用一个简单的式子表示你们和老师的年龄关系,学生独立学习。
引导得出:用字母a表示学生的岁数,老师比学生大26岁,那么a+26就是老师的年龄。
师:在这里a表示什么? a+26又表示什么?a可以是哪些数?
当学生回答可以是任意数时,教师质疑:“a为200、210……行吗?”让学生思考,自由议论。在大家认同a不能取任意值时,教师出示一份小资料:“吉尼斯世界记录中”最长寿的人。
师:用字母表示数,有的时候可以表示任意的数,但在表示生活中的数的时候,有时会有一定的范围。因为人的寿命是有限的,所以a不能无限大。
如果你们的年龄为b岁呢?老师的年龄就是(b+26)
延伸:我比同学们大26岁,那么当老师b岁时,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你们的年龄吗?(生:b-26)根据这个式子,请你算一算:当老师55岁退休时,你们多少岁?想象一下那是的你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猜年龄活动中,从学生感兴趣的老师猜学生的年龄和学生猜老师的年龄入手,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入时空隧道来研究师生的年龄关系,留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学生有时间思考,有机会实践尝试,在全方位的参与中,充分体验和经历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
活动二:遨游太空
(1)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近年来在我国的航天领域有件什么大喜事啊?中国人飞天的梦想已变成了现实。你知道吗?人类的太空之旅从很早就开始了。请看大屏幕(课件显示)
师: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首次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刚才你看到在月球上,宇航员是跳着走路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会根据以往掌握的相关知识说明理由。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有关资料:“在月球上,人能举起物体的质量是地球上的6倍。”由此引入例2的学习。
【评析:不但使学生知道在不同的星球上,引力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而且激发了学生努力学习,探索宇宙奥妙的情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第49页)
自学指导:请看第(2)题,看完后说一说表格中左栏和右栏各表示什么?
①写一写: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人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吗?
②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③算一算: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是多少?
④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如何简写?
现在是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看得认真,坐姿端正、精力集中,3分钟后比比谁学得快、理解得透彻、效率最高?
(3)反馈、交流。
师:表中的χ表示什么?6x呢?
①学生回答“χ”可以表示哪些数后,出示一个小资料(举重记录)使学生再一次体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中,字母的取值是有一定范围的。
②学生算出图中小朋友在月球上能举起的质量后,教师板书:当χ=15时,6χ=6×15=90.使学生掌握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的正确写法。
【评析: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一般方法,同时进一步理解式子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是有一定限制的,并能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出整个式子的值。】
③ 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
在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中,乘号可以用“.”表示或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写在字母前面。
④ 练习: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χ×3 5×b χ×8 1×c
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④ 你觉得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好处吗?
(三)闯关游戏,巩固提高
第一关:步步为营。
1.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说说教室里的事物吗?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一个创新和实践的学习环境,从学生身边的事件入手,既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又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成功的体验。】
第二关:过关斩将。
2.儿歌接龙
① 出示“数青蛙”儿歌前两句,问:听过吗?谁会数?找几名同学进行接力比赛。
② 比赛。比赛规则:
比赛形式为接力赛,依次往下数,首尾相接;在比赛过程中谁说错了或说的不流畅就被淘汰了,自动坐到坐位上;后边的同学还接着他的说,最后留下的同学将获得冠军。其他同学给当小老师。
③ 采访冠军
你在数青蛙的过程中说的又对又快肯定有什么窍门吧,能把你的决窃告诉大家吗?
④ 总结归纳
这首儿歌谁还能接着往下数吗?谁能把它说完? 为什么说不完?谁能把这首永远说不完的儿歌用一句话创造性地读出来。(n只青蛙n张嘴,2n只眼睛4n条腿。)
第三关:八仙过海 数学日记
星期天上午,妈妈带张华乘公交车去玩。爱思考问题的他发现:上车时,车内投币箱内原来有n元,他们一块上去3人,每人投币一元,现在共有( )元;上车后,车上原来有χ人,到了水产市场门口他们一块下去5人 ,现在车上有( )人。来到水产市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可爱的小金鱼,每袋装有a条鱼,3袋一共有( )条。来到市场口,有一家刘香记饺子馆,他馋的直流口水,妈妈问:想吃不?想吃可要先思考问题:“锅里面有m个饺子(m为整十数),每盘装10个,可以装( ) 盘。”张华回答正确,妈妈表扬他。回家后,他和父母一块看体育频道,在这场篮球赛中,小姚叔接连投中χ个3分球,3χ表示( ),爸爸问他:你知道3分球吗?他兴奋地说:就是在3分线外投中一个球,得3分,看来你还是个篮球高手哟!
今天过得真开心!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设计了富有趣味性、针对性与层次性的练习,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充满了活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 四)课堂总结 渗透思想教育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知道是谁发明了用字母表示数的呢?
介绍“代数学之父”韦达,进行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反馈,既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又给学生提供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最后适时介绍代数之父韦达的故事,让学生在数学家的趣闻中汲取养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提高数学修养,使学习活动升华到更高的境界,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孙海君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P63——64确定位置。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前后、左右、上下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以前内容的发展。它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我的思考】
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并没有照搬教材中的情境和问题,而是借用这个思路,以真实的课堂情境为教学素材,用“活”教材,将静态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动态的探究过程。选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创设情境、多媒体辅助和多样化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归纳、解释与应用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在平面图上用“数对”确定指定事物的位置。
2.通过多样化的确定位置活动,使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并渗透数学“符号化”思想,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
3.体会数学的价值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道理,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数对的方法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理解数对的意义和方法。
难点: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
【教学过程】
一、 说一说班长的位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确定位置。(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看,这是我班同学的座位图,我们来做个小游戏,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向大家介绍一下班长的位置。在座位图上,我们约定从左往右依次为第一组、第二组……从下往上为第一排、第二排……
按照我们刚才的约定,班长的位置在哪里呢?对,是第2组第3个。
二、探究新知,引出数对
1、由第几组第几个的形式过渡到数对。
数学追求简洁的符号美,你能用简洁的方法表示班长所在的位置吗?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设计。重点讲一下这样设计的理由。
小组汇报各种方法。大家有没有发现,以上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都用了两个数字。2Z3G;大2小3;红2黑3;2 3 ;2/3;2,3.
2、介绍数对:
数学家们也发明了一种表示位置的方法,和同学们表示的方法很接近,板书:(2,3)。他们也用两个数字表示位置,不过在这两个数字中间用一个逗号隔开了,然后外面再用一个小括号括起来。大家想一想,逗号前面的2表示什么意思呢?——第2组。3呢?——表示第3个。这样的表示方法叫数对,读作:数对2,3.
3、师生互动写数对
你会用数对的方法来表示你和你好朋友的位置吗?试着在下面写一写。
请几个同学说一说。大家先看他表示自己的位置用的数对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他说的数对来想一想,他的好朋友应该是谁。
游戏,老师说数对,点到的同学起立。(7,1)、(7,2)(7,3)、(7,4)(7,5)、(7,6)。你有什么发现?
你能像老师这样发一个口令,也叫起来一排同学吗?(1,4)(2,4)(3,4)(4,4)(5,4)(6,4)(7,4),这组数对有什么特点呢?第二个数相同。
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我写个数对,你们猜猜他是谁?
你觉得(3,2)表示班上谁的位置?和(2,3)有什么不同吗?
小结:用数对表示一个位置,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遵循一个规定,不能变。方法是先横着找第几组,再竖着看是第几个。按先横后竖(纵)的顺序。
4、学会在方格图中找位置: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把每组的同学看成一条条的纵向的竖线,把每行的同学看成一条条横线,我们班就变成了什么样?出示方格图,是这样吗?(规定方向:横着看从左往右表示第一组、第二组……竖着看从下往上数表示第一排、第二排……)。如果每个同学我都用一个点来表示,现在你还能找到你的位置,并用数对表示出来吗?
两种不同的答案,一种把点画在格子中,一种把点画在两条线的交叉点上,你认为哪种对?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复习巩固,拓展延伸。
1、用数对表示身边的建筑物
数对不但可以表示教室里的位置,还可以在平面图形里确定点的位置。大家看这是某学校附近的地图,和同桌说一说这几个建筑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有一个超市的位置是(1,3),你知道在图中的哪个位置吗?
2、用数对表示平面图形中的三角形位置。说一说三角形三个顶点ABC的位置
根据数对在平面图形中找到A、B、C、D四个点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这几个点,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3、用字母和数字表示数对。围棋和国际象棋棋盘上的数字和字母,可以表示棋子的位置。
4、火车票、飞机票、电影票上的座位号、地球仪上有经纬线,可以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这些都是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看过小学数学老师课堂教学案例的人还看了: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描述】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与学习兴趣,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趣味体育活动来调节课堂气氛,如,三人两足、花样跳绳、拔河、运球跑等趣味体育活动已成为我们课上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本课通过充分发掘花样跳绳对学生健康与合作能力的积极作用,通过老师的指导以及学生间的合作创新,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与练习中。除了培养学生间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之外,还侧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跳绳的健身功效扩大化。本节教学内容,作者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目的将其分为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课程导入介绍,第二课时为基础动作训练,第三课时为分组花样跳绳比赛,第四课时为花样跳绳样式创新。
1.趣味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n时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有趣的导入,让学生产生学习花式跳绳的想法。第一节课为室内理论课程。课程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玩过吗”。老师先向学生展示我们这节课要用到的主要器材DD跳绳,询问学生利用这一器材健身的经历,问同学们“玩过吗”。因为场地条件允许,在学生陈述完之后,还请了几名同学到讲台前进行跳绳的`技艺展示。第二部分“会玩吗”。在学生进行技能的展示之后提这个问题,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大家已经展示过了,为什么还需要问会不会玩。在我国,跳绳是一项全民性的趣味体育活动,普及度很高基本上人人都可以跳,但是“花样跳绳”又与我们理解的“跳绳”有很大差别,因此,这个追问主要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第三部分“怎么玩”。这一部分就是主要通过影音教学的模式向学生介绍“花样跳绳”的定义。通过观赏别人的表演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一趣味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
2.分组学习,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
第二课时主要为基础动作的训练,让学生通过课程掌握:单摇、垫脚跳、速度跳、单脚跳、剪刀跳、弓步跳、走路跳、移动跳等在内的基本跳绳动作。在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也便于学生在课上进行动作练习,在授课时主要采用的是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两人或四人一组进行分组学习,分组课堂互动形式更加丰富,也更便于组织课堂比拼,可以通过多样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理,从而更好地集中学生的课堂专注力。
3.分组比赛,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这一课时开始,让学生迅速以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排队。老师统一布置比赛动作,将学生上节课学习的基本动作进行组合,形成一套有难度的花样跳绳动作,给学生统一的时间进行练习,之后迅速在课堂上进行比赛。可以有效巩固理论课程和练习课程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状况。
4.集体创新,“花式创新”玩法汇报表演
有了第三节课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做铺垫,第四课时的课程主要是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进行创新和学习。让学生选取三个以上的基本动作,在老师编制的动作套路启发下进行“花式创新”和练习,让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汇报表演。
【讨论分析】
1.重视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更多的是师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的平台。因此,新阶段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更要重视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不被教案所局限,而是根据大纲或教学主旨预设出需要学生完成的课堂任务。例如,在本案例中四个课时就是相互紧密衔接,积极引导学生完整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再由此预设单课时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有趣。
此外,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有自主选择、自主练习和自主创新的机会。本案例中,第四课时整个课时的时间都作为一堂总结课,给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对我们司空见惯的跳绳进行玩法的花式创新。我们的学生有七个小组提供了一种以上的创新动作套路,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和练习自己对花式跳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引导学生开启心智对所学知识进行举一反三。
2.以课堂教学带动学习方式转变,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练习惯
新课改之后,我们更重视让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主动探究,因此,提倡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与体验的机会。本案例不论选取的教学器具,还是整体的课程思路设计都紧紧围绕这一主旨开展,旨在让学生由被动的“要学”变为主动的“想学”。
同时,在课程教学上也更注重教学内容的精炼,留出更多的课时给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训练。让体育课堂中的学生真正在学与练的不同阶段都保持主动、高效的课堂互动,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学练习惯的养成,不仅对于体育课程学习,对学生在其他学科上的表现都会有深远影响。
小学体育老师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备课就是明确自己要讲什么、为什么讲、怎么讲的整体思路,对自己的课程进行“精心预设”。在这样的情况下更便于老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进行教学资源或内容的“即时生成”。因此,备课阶段的准备工作不再是单纯的文字教案,而是要向文字与思路相结合的方向转化,让备课环节变得更必要、务实以及多元高效。
编辑 李琴芳
【评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我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更新,基础要实,思维要活”,我觉得以往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都很不错,而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思路独特新颖。
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以前的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数学学科层面上,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教,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应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让学生小组合作,全员参与,共同探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让学生参与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2、让探究式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探究式学习要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在上面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猜想、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现了自我,方法多样且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实在是妙不可言。既渗透了集合的思想,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建立,也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也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遵循儿童学习规律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教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以几个图形图片为切入口,让学生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补一补等 ,在这些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讨、质疑、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篇三:《统计》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买什么好呢?
生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水果很多,可是只能买2种水果,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水果中选取最多人喜欢的2种水果。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买哪2种水果。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间。
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进行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如:先要知道哪2种水果是最多人喜欢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只有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才能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见解。课学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案例中,教师本着同学生商量的语气“买什么好呢?”、“怎么办?”,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师提出“开联欢会,由于班费有限,只能买2种水果,买什么好呢?”这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教师把握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讨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方式,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学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平等相处的伙伴。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探究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方法来自主探索知识时,就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水上音乐》、《船歌》两首管弦乐曲,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绘。
2、初步了解管弦乐。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教学准备:
节奏卡、录音机、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进教室(8/3拍子《我和提琴》)感受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2、师生问好
3、学生自己组织的《精彩瞬间》
二、新课导入
师:今天,我们来聆听两首管弦乐曲,同学们知道什么叫管弦乐曲吗?
简介管弦乐曲
师:下面我们就来聆听乐曲《水上音乐》
1、初听乐曲并说说聆听后的感受
生:我觉得歌曲很轻快。
生:听上去很舒服。
师:其实乐曲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听出的感受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老师把乐曲的创作背景告诉你,可能大家对乐曲的感受会有所统一。
师介绍《水上音乐》的创作背景,简介亨德尔。
2、第二次聆听,带着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生:场面很华丽。
生:场面很优美。
3、哼唱乐曲的主旋律。(板书)
4、再次聆听乐曲,主旋律出现了几次?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
师小结
三、下面,我们来聆听第二首乐曲《船歌》
1、初听乐曲
师:乐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师: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2、学唱主旋律(板书)
画出图形谱的后半部分,了解上行、下行、平行。
师: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了!
3、再听乐曲
随着乐曲旋律惬意的摇晃身子
4、聆听乐曲,跟歌曲哼唱主旋律
师小结
四、总结:今天,这两部都是由外国作品管弦乐中表现水上的歌。
教学反思:两首管弦乐曲放在同一节课上,很容易使学生坐不住,听不牢。因此我在教学环节上是层层相扣,大多数以讲故事的形式来描述这两首管弦乐曲,所以学生的兴趣比较浓。特别是在聆听第二首《船歌》,旋律很优美、轻松、惬意。所以学生都很投入地晃着身子。但是因为第一首曲子比较长,聆听的次数也比较多,所以时间比较紧,第二首聆听了三次下课了,有学生说:“老师,我们还想听!”
【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
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
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4、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
生:书写。集体订正。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表示三角形的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集体订正。
5、公式的运用:要想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
生:独立完成课本中试一试题目
6、小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师:(课件展示题目)
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研究完成。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最后一课》教案啊及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最后一课》是人教版七年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与《黄河颂》等几篇文章一起构成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单元,成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重要组件。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遭受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所以,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去爱自己的母语——汉语,爱自己的祖国,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另外,小说形象生动地塑造了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这两个人物形象,学习时应让学生重点掌握通过外貌、动作、语言等各种描写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教学目标
上课前,我先请学生预习文章,提出本文他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并拟订出来,这样,综合学生的意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再结合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特点,我最终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
(1)、了解小说文体知识。阅读课文后,复述《最后一课》故事情节。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品位作品中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进而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两个人物的形象。
(4)、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情分析
以四个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七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目标2、目标3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生活阅历贫乏,再加上时代背景久远,因此,我把热爱祖国语言是一种爱国的理解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1)《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因此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力提倡小组自由研讨,交流意见。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强化视觉和听觉效应多种感官共同协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另外,
一个优质的课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贯彻寓教于乐、快乐教学的原则。
(3)根据“大语文观”的要求,将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将课堂教学与写作相结合,以深化对文章的感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2、说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所以,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学习法,进行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同时指导学生善提问题,进行质疑交流,充分地给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鼓励学生想说、敢说,让他们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意见,小组内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三、说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1、通过师生共同交流所搜集的普法战争、以及作者的有关资料导入新课。(对于此文来说,背景的理解相当重要,不可忽略)
2、屏幕显示普法战争的历史画面,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阅读兴趣和理解。
第二环节:预习交流
1、屏幕显示生字,采用点名读、齐读的方式。
2、检查学生的预习笔记。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通过预习笔记,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他们读完一篇文章之后,有自己的独特看法,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有自己的疑问。这对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学习自主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环节:合作探究
1、通读全篇后简要地说出本篇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的故事情节。
这一问训练学生概括复述,要求: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络。
2、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
3、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示投影,供学生考。
4、根据故事情节可把课文划分成哪几部分?
5、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找出描写其心理变化的语句。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小弗郎士是一个由于这是最后一课而变得认真听课的人的孩子”一种见解。明确:小弗郎士是由一个贪玩、不爱学习、怕老师、幼稚不懂事的孩子变成一个爱学习、同情理解老师,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学生合作讨论,诵读小弗郎士的大段心理描写,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究竟是什么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讨论,点拨) 教师点拨:是朴素的爱国情感使这样一个活泼、调皮的孩子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这一环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第一环节:课前学习交流
让学生小组内比赛复述课文,要求既能体现情节发展的脉络,又能说出人物形象。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一)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
学生自由发言,然后教师进行调控,组织讨论三种“见解”。
①韩麦尔是一个普通的人(镇上的一位教师。平平常常工作了40年,课堂教学的管理水平不大高。有时还“玩忽职守”…… )
②韩麦尔是一个“可怜”的人(最后一次上课。明天就要永远离开这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脸色惨白,话说不下去。教了一节课又一节课…… )
③韩麦尔是一个爱国者(换上礼服,纪念这最后一课。自责及对阿尔萨斯人直率的批评。赞美法语。说明语言好比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恨不得把全部知识都教给我们。内心的极大悲痛。使出全身的力量写“法兰西万岁!”。课文七处点至韩麦尔先生的爱国。)在讨论中重点放在第③种“见解”。
(二)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能够反映人物当时的什么心理活动和性格特点?
刻画韩麦尔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
1. 语言:
2. 动作、神态:
让学生在文中快速查找勾画,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掌握了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
(三)体会重点句的深刻含义。
1. 为什么说“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
2.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3. 为什么小弗郎士今天听讲会全都懂,感到挺容易?
(四)品味语言。读24-29节,思考问题:
1.课文中“忽然”一词在这里说明了什么?
2.课文中“我──我──”两个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该怎样读?
3.怎样理解“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和写出的“法兰西万岁”?这两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结合上面讨论,诵读韩麦尔先生的大段独白,诵读课文最后一部分,想象、描述这一精彩的特写镜头,体会其中的情感,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
第三环节:当堂检测
这一环节能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四环节:布置作业
第五环节:课后复习
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四、说教学反思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上完之后,我觉得根据小说故事情节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形象;领会理解课文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等教学目标基本实现了。
可是,遗憾依然存在,这一次备教材备得较充分,但没真正备好学生,课堂气氛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热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欠缺,例如在为课文作旁批之后,不会将相关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告诉大家;在谈小弗郎士内心变化的时候,对老师的态度变化只想到由于老师变得温和而产生的亲切感,未能注意到韩麦尔先生由一个普通教师变成一个爱国者令人油然而生的敬仰之情。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须对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幼儿教师阅读《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读书笔记
尽管这世界有许多诱人的芳香,但如果缺少了“书香”,精神家园将是怎样的黯淡。最近,阅读了《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一书,给我以心灵上的触动!从《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中,我看到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爱心故事。很多优秀的老师很好地关注沉默的孩子;描述了后进生的转化过程;给于学生关爱和尊重,使学生获得了进步的动力与源泉。他们都能真正赏识这些孩子,他们掌握了一种教育的艺术,爱的艺术。
“每个人心灵深处的信念,都存在着一种能量场,如果你从未怀疑过自己的学生或孩子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他会从你信念的能量场中接受到你的这一信息,并且又会把这一信息变成他的奋斗动力。”“一位女孩”,被国内教师评为“缺乏数学脑子”,却被美国老师赞为“具有数学特长”,能够“优雅且具有创造性地解决难题”;一个“厌学”的孩子变得出类拔萃,让美国教授对其能力和品质“以性命担保”。爱波斯坦,世界一流的脑外科权威专家之一,然而在读书时却有严重的学习障碍,他称“我曾是智障者”……《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所展示的是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它为我开启的,是教育的奥秘,那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灵进行了真正的解读后,爱的付出。
一、真爱学生,才会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的提高人的素质。现代教育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决非是学习的能力。“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无数种,更何况是万物之灵的人!
二、真爱学生,不会将学生的“骄傲”看作甚于“毁灭其自尊和自信”的洪水猛兽,将不吝于对学生的赏识,对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始终抱着一颗心上和赞美之心;将小心地呵护孩子的梦,而不会做一个“偷走很多孩子的梦”的小偷,将用赏识为孩子提供梦想成真的自信和拼搏的激情。这份爱心,为学生未来的奋斗岁月里提供阳光的动力,会成为孩子“翅膀下的风”。
三、真爱学生,才懂得“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的道理”。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要求教师们善待每一个生命,尤其是那些曾经遭受到伤害的孩子。《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为教师们种下了一个信念--每个人都是天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四、真爱学生,会清醒地承认学生的差异,会批评学生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但是心中牢牢刻下的是“尊重”和“宽容”。于是,有了乐柏芬老师“小红花”的故事,有梁清颖的爱之画,有在评语上用上“安静”,而非“不积极”、“不活跃”等词,小心呵护着孩子自尊的指导老师,《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给每一位老师带来了启示,让学生如沐春风,在学生心底下留下最深的感动。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对教学目的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小学英语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就是这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也许,有些教师还津津乐道于自己的“威严”,也许,某位教师刚刚进行完又一轮声色俱厉的批评轰炸,我想,他们会被这些言语震撼的。这里,有有优秀教师“师心深处”的体验,还有专家精当的评析。正是这些话语,会让每一位“诲人不倦者”不得不反省、深思和探索,因为这些都是来自真实心灵的呼唤声。
课堂教学案例探索
课堂教学案例探索 江西省大余县东门小学 张小春 王万辉 不论教育工作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乌申斯基语)。当代的课堂教学环境不再是一个封闭式的空间,而是一个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开放式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地恰当地处理一些意外之事。那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案例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 灵活应变的案例 鸟妈妈的家在哪里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有《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教师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小鸟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叫,鱼儿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嬉戏等。小朋友看了这美如仙境的课件连连赞叹:啊,真美!真好玩!教师也顺势借助这情景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再分学习小组议一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学生们争先恐后,各抒已见,叙述自己的理由。这时洪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课文写得不对。树林就是小鸟的家,那鸟妈妈的家在哪里?小河是鱼儿的家,那池塘里、大河里、大海里的鱼就回不了家了。” 师:(老师先是一愣,随机就作了临场应变)是啊,洪枫同学提的意见很对。课文中只说树林是小鸟的家,那鸟妈妈、鸟爸爸的'家呢?小朋友,你们说,该怎样说才对呢?大家一起来改一改。 生:改成“小鸟、大鸟的家”。 生:改成“鸟儿”就行了。 师:对,改成“鸟儿”就包括了所有的鸟。树林是鸟儿的家。 师:“小河是鱼儿的家”又该怎样改呢? 生:改成“水里”就可以。 师:呀,我们的小朋友真会读书,敢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敢跟课本较真。你们真是认真好学的孩子。让老师代小朋友们写封信,告诉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们,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们修改了文章,使这首儿歌更美了,好不好? 生:好! 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对书本上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书本已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之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习的本来面目。 盲婆婆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三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当教师讲到“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时,一些小朋友提出了对课文的不同看法,认为课文没有写清楚“盲婆婆是先天的瞎子,还是后来瞎的?”教师事先没有想到学生会关注这个问题:盲婆婆是天生的瞎子,还是后天造成的? 师:(顺水推舟)你们说得很有道理。盲婆婆是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眼睛瞎了,那课本上这样说就无可厚非,就对了。如果盲婆婆一生下来眼睛就看见,那课文上说“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的清波”就不行。大家来动动手、动动口把它改一改,不要模糊不清,要给人一个明确的答案。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师生达成一致:歌声会领您走进梦里,想起过去美好的往事。] 师:我们现在来读一读这一小节,享受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 生:(大声地读起来)歌声会领您走进梦里,想起过去美好的往事;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师:往后我们就可以这样读这一小节了,现在我们把它写到书上去。 学生动手写上这一句来自于他们自己的诗句。 课堂上,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并不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而且力求达到心灵的交流、情感的碰撞,更值得高兴的是课堂上没有权威,没有了圣人,有的是师生相悦诙谐的情景。教师处理恰当,既尊重学生又尊重事实,同时还鼓励学生要不断探究、合作学习。 一、 应对干扰的案例 世界有啥美 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不但同文字打交道,还必须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有时也难免出现一些消极、对抗的情绪。在教学苏教版第二册《世界多美呀》的课堂上有这们一段精彩场面。 师:刚从蛋壳里出来的小鸡,看到蓝湛湛的天空,绿茵茵的树木,碧澄澄的小河情不自禁地说:世界多美呀!小朋友,你能说说周围的世界有多美吗? 生:大街上有一幢幢漂亮的房子。 生:我们学校门前有一个新建的街心花园,一到夜晚,五颜六色的彩灯全亮了,很漂亮。 生: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生:我们学校有绿茵茵的草地、假山、喷水池。我们的学校像花园一样美丽。 生:(刘柳自言自语,轻声地说)有什么美?我觉得我们周围的世界没有很美。 师:(初听一愣,随后亲切地问道)刘柳同学,你能把你的想法大声地告诉大家吗? 生:(刘柳站起来说)我认为我们周围的世界没有很美。你们看大街上房子多,树木少,树木也不是绿茵茵的。街道上到处是一层灰,黄乎乎的。再看我们的章江河,由于大家不注意卫生,已经变成了一条黄而浑浊的小河了。我爸爸说这都是没有统一规划好、乱开发、乱搞建筑惹的祸。 师:噢,你能告诉老师,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在哪儿上班呢? 生:(刘柳说)我爸爸在环保局上班。我爸爸常常对我说要保护大自然,开发好大自然。 师:(老师微微点头笑)我们班又多了一个环保小卫士。现在由于很多人为的原因造成了天空不够蓝,树木不够绿,河水不够清,破坏了大自然,破坏了我们周围世界的美丽。要使大自然恢复她原本的生态平衡,要使我们周围的世界变得比小鸡所看到的世界还更美丽,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先分学习小组讨论这个问题,再选出发言人来谈一谈。 生:要保护花草树木。 生:要禁止乱砍乱伐。 生:要人人动手多种树。 生:要多造花园和植物园。 生:要保护好动物,不要乱捕杀动物。 生:(刘柳)我爸爸说,要统一规划,不要盲目开发,乱建房屋。要人人动手清除章江河的脏物。 师:大家都说得不错。只要我们人人动手,多种花草树木,维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统一规划把房屋建设好,我相信我们周围的世界一定能比小鸡所见到的世界还要美。你们愿意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吗? 生:愿意。 师: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美丽。 “我们周围的世界有什么美?”一句出乎意料之外的话,但上课教师没有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而是马上调整教学,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把学生从世界并不美的原因着手引到怎样才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孩子们从自己所熟悉的内容讲起,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他们一个无拘无束、自主探究的天地。教师在学生提出意见时,改变原来精心设计的教案,顺着学生学习的思路来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开放式探索。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鼓励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学生敢想、敢说、敢创。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大大显现出教学的民主性和探究性。这节课,干扰不仅是意外的,而且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上课教师以不变应万变,轻松自如地把消极因素变积极因素,从容应对。课堂教学案例探索
课堂教学案例探索 江西省大余县东门小学 张小春 王万辉 不论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工作者怎样研究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实践者(乌申斯基语)。当代的课堂教学环境不再是一个封闭式的空间,而是一个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开放式的空间。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及时地恰当地处理一些意外之事。那研究探索课堂教学案例也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 灵活应变的案例 鸟妈妈的家在哪里 苏教版语文第一册有《家》一课:“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教师制作了一个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白云在蓝天上飘荡,小鸟在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欢叫,鱼儿在河里快活地游来游去,种子在泥土里生根发芽,小朋友们在草地上嬉戏等。小朋友看了这美如仙境的课件连连赞叹:啊,真美!真好玩!教师也顺势借助这情景让学生先自由读课文,再分学习小组议一议: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学生们争先恐后,各抒已见,叙述自己的理由。这时洪枫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课文写得不对。树林就是小鸟的家,那鸟妈妈的家在哪里?小河是鱼儿的家,那池塘里、大河里、大海里的'鱼就回不了家了。” 师:(老师先是一愣,随机就作了临场应变)是啊,洪枫同学提的意见很对。课文中只说树林是小鸟的家,那鸟妈妈、鸟爸爸的家呢?小朋友,你们说,该怎样说才对呢?大家一起来改一改。 生:改成“小鸟、大鸟的家”。 生:改成“鸟儿”就行了。 师:对,改成“鸟儿”就包括了所有的鸟。树林是鸟儿的家。 师:“小河是鱼儿的家”又该怎样改呢? 生:改成“水里”就可以。 师:呀,我们的小朋友真会读书,敢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敢跟课本较真。你们真是认真好学的孩子。让老师代小朋友们写封信,告诉出版社的叔叔阿姨们,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们修改了文章,使这首儿歌更美了,好不好? 生:好! 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对书本上的内容提出了质疑,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书本已不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之作。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学习的本来面目。 盲婆婆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 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三册《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当教师讲到“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时,一些小朋友提出了对课文的不同看法,认为课文没有写清楚“盲婆婆是先天的瞎子,还是后来瞎的?”教师事先没有想到学生会关注这个问题:盲婆婆是天生的瞎子,还是后天造成的? 师:(顺水推舟)你们说得很有道理。盲婆婆是因为意外事故造成眼睛瞎了,那课本上这样说就无可厚非,就对了。如果盲婆婆一生下来眼睛就看见,那课文上说“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看到小溪流的清波”就不行。大家来动动手、动动口把它改一改,不要模糊不清,要给人一个明确的答案。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最后师生达成一致:歌声会领您走进梦里,想起过去美好的往事。] 师:我们现在来读一读这一小节,享受一下我们的劳动成果。 生:(大声地读起来)歌声会领您走进梦里,想起过去美好的往事;歌声会把您带回童年,想起往日难忘的欢乐。 师:往后我们就可以这样读这一小节了,现在我们把它写到书上去。[1] [2]
一、 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检查预习:
三、 朗读
1、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望江南》
1、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 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 朗读这首词。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 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 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六、 质疑问难。
七、 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八、 布置作业:背过这两首词,熟读其他三首,争取背过。
★ 英语课堂教学
★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 英语课堂教学反思
★ 英语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