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反对菠菜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共含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反对菠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

篇1: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 测定流体在圆直等径管内流动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数Re的关系,将测得的λ~Re曲线与由经验公式描出的曲线比较;

2 测定流体在不同流量流经全开闸阀时的局部阻力系数ξ

3 掌握流体流经直管和阀门时阻力损失的测定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中能量损失的变化规律

4 学会倒U形差压计 1151差压传感器 Pt温度传感器和转子流量计的使用方法 5 观察组成管路的各种管件 阀门,并了解其作用。 6 掌握化工原理实验软件库的使用

二、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及实验流程简述

来自高位水槽的水从进水阀1首先流经光滑管11上游的均压环,均压环分别与光滑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15的一端相连,光滑管11下游的均压环也分别与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

当球阀3关闭且球阀2开启时,光滑管的水进入粗糙管12,粗糙管上下游的均压环分别同时与粗糙管的倒U形压差计和1151压差传感器的两端相连。当球阀5关闭时,从粗糙管下来的水流经铂电阻温度传感器18,然后经流量调节阀6及流量计16后,排入地沟。

当球阀2关闭且球阀3打开时,从光滑管来的'水就流入装有闸阀4的不锈钢管13,闸阀两端的均压环分别与一倒U形压差计的两端相连,最后水流经流量计,再排入地沟。

三、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及安全注意事项

1 操作步骤

(1)排管路中的气泡。

打开阀1、2、3、6, 排除管路中的气泡,直至流量计中的水不含气泡为至,然后关闭阀6。

(2)1151压差传感器排气及调零。

排除两个1151压差传感器内气泡时,只要打开压差传感器下面的考克7、8、9、10,当软管内水无气泡时,排气结束,此过程可反复多次,直至无气泡为至。

压差传感器排气结束后,用螺丝刀调节压差传感器背后Z旋扭,使相应的仪表数字显示在0左右,压差传感器即可进入实验状态。

(3)U形压差计内及它们连接管内的气泡的排除。

关闭倒U形压差计上方的放空阀,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的排水考克,再打开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关闭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直到玻璃管中水不出现气泡,然后关闭U形压差计下方与软管相连的左右阀,打开上方的放空阀和下方的排水考克,令玻璃管内水位下降到适当高度,再打开左右阀中间的平衡阀,倒U形压差计两玻璃管内的水位会相平,否则重复上过排汽过程,直至两玻璃管内的水位相平。

测定光滑管直管阻力、粗糙管直管阻力、局部阻力的三个倒U形压差计的排气方法相同,再此不再一一介绍。特别注意的是,实验过程不能碰撞玻璃管,以免断裂。

(4)直管阻力的测定。

打开阀2,关闭阀3,调节阀6,流量从2m3 /h开始,分别记录相应的光滑管及粗糙管的倒U形压差计两玻璃管内的指示剂高度差,流量每次增加1 m3/h, 直至最大流量。在测量过程应密切注意转子流量计中的流量变化,因为四套实验装置的水流量会相互干扰。

(5)局部阻力的测定。

关闭阀2,排开阀3,调即阀6,取三个不同的流量,如2、3、4m3/h,记录相应指示剂高度差。水温可在最后测,测一次即可。

2 注意事项

开关阀门时,一定要缓慢开关,以防止仪表受损。

四、实验装置的主要设备仪器一览表

五、学习体会与建议

检验系统内的空气已经被排除干净 ,可通过观察离心泵进口处的真空表和出口处压力表的读数,在开机前若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均为零,表明系统内的空气已排干净;若开机后真空表和压力表的读数为零,则表明,系统内的空气没排干净。

本实验数据须在对数坐标纸上进行标绘, 因为对数可以把乘、除变成加、减,用对数坐标既可以把大数变成小数,又可以把小数扩大取值范围,使坐标点更为集中清晰,做出来的图一目了然。

篇2: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干燥实验报告

一、摘要

本实验在了解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沸腾流化床干燥器的实验装置测定干燥速率曲线,物料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干燥实验中通过计算含水率、平均含水率、干燥速率来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和含水量、床层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流化床实验中通过计算标准状况下空气体积、使用状态下空气体积、空气流速来测定流化床压降与气速曲线。

二、实验目的

1、了解流化床干燥器的基本流程及操作方法。

2、掌握流化床流化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测定物料含水量及床层温度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

4、掌握物料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测定干燥速率曲线,并确定临界含水量X0及恒速阶段的传质系数kH及降速阶段的比例系数KX。

三、实验原理

1、流化曲线

在实验中,可以通过测量不同空气流量下的床层压降,得到流化床床层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如图)。

当气速较小时,操作过程处于固定床阶段(AB段),床层基本静止不动,气体只能从床层空隙中流过,压降与流速成正比,斜率约为1(在双对数坐标系中)。当气速逐渐增加(进入BC段),床层开始膨胀,空隙率增大,压降与气速的关系将不再成比例。

当气速继续增大,进入流化阶段(CD段),固体颗粒随气体流动而悬浮运动,随着气速的增加,床层高度逐渐增加,但床层压降基本保持不变,等于单位面积的床层净重。当气速增大至某一值后(D点),床层压降将减小,颗粒逐渐被气体带走,此时,便进入了气流输送阶段。D点处的流速即被称为带出速度(u0)。

在流化状态下降低气速,压降与气速的关系线将沿图中的DC线返回至C点。若气速继续降低,曲线将无法按CBA继续变化,而是沿CA’变化。C点处的流速被称为起始流化速度(umf)。

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气速应介于起始流化速度与带出速度之间,此时床层压降保持恒定,这是流化床的重要特点。据此,可以通过测定床层压降来判断床层流化的优劣。

2、干燥特性曲线

将湿物料置于一定的干燥条件下,测定被那干燥物料的质量和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可得到物料含水量(X)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及物料温度(θ)与时间(τ)的关系曲线(见下图)。物料含水量与时间关系曲线的斜率即为干燥速率(u)。将干燥速率对物料含水量作图,即为干燥速率曲线(见下下图)。干燥过程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1)物料预热阶段(AB段)

在开始干燥时,有一较短的预热阶段,空气中部分热量用来加热物料,物料含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

(2)恒速干燥阶段(BC段)

由于物料表面存在自由水分,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传入的热量只用来蒸发物料表面的水分,物料含水量随时间成比例减少,干燥速率恒定且最大。

(3)降速干燥阶段(CDE段)

物料含水量减少到某一临街含水量(X0),由于物料内部水分的扩散慢于物料表面的蒸发,不足以维持物料表面润湿,而形成干区,干燥速率开始降低,物料温度逐渐上升。物料含水量越小,干燥速率越慢,直至达到平衡含水量(X*)而终止。

干燥速率为单位时间在单位面积上汽化的水分量,用微分式表示为式中u——干燥速率,kg水/(m2s); A——干燥表面积,m2;

dτ——相应的干燥时间,s; dW——汽化的水分量,kg。

图中的横坐标X为对应于某干燥速率下的物料平均含水量。

式中——某一干燥速率下湿物料的平均含水量;

Xi,Xi+1——△τ时间间隔内开始和终了是的含水量,kg水/kg绝干物料。

式中Gsi——第i时刻取出的湿物料的质量,kg;Gci——第i时刻取出的物料的绝干质量,kg。

干燥速率曲线只能通过实验测定,因为干燥速率不仅取决于空气的性质和操作条件,而且还受物料性质结构及含水量的影响。本实验装置为间歇操作的沸腾床干燥器,可测定达到一定干燥要求所需的时间,为工业上连续操作的流化床干燥器提供相应的设计参数。

四、操作步骤

1、将450g小麦用水浸泡2-3小时后取出,沥干表面水分。

2、检查湿球温度及水罐液位,使其处于液位计高度1/2处。

3、从加料口将450g小麦加入流化床中。

4、启动风机、空气加热器,空气流量调至合适值,空气温度达到设定值。

5、保持流量、温度不变,间隔2-3分钟取样,每次取10克,将湿物料及托盘测重。

6、装入干燥盒、烘箱,调节烘箱温度125℃,烘烤一小时,称干物料及托盘重量

7、干燥实验过后,关闭加热器,用剩余物料测定流化曲线,从小到大改变空气流量10次,记录数据。

8、出料口排出物料,收集,关闭风机,清理现场。

五、实验设备图

1—风机;

2—湿球温度水筒;

3—湿球温度计;

4—干球温度计;

5—空气加热器;

6—空气流量调节阀 ;

7—放净口 ;

8—取样口 ;

9—不锈钢筒体;

10—玻璃筒体;

11—气固分离段;

12—加料口;

13—旋风分离器;

14—孔板流量计

篇3:化工原理论文

化工原理论文

浅谈化工原理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知识经济来临之时,大力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着力思考的问题。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给学生创设体现创新的情境,在成功与欢乐中去感受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常说:兴趣乃智力之母。兴趣是形成好奇心的基础,是一切创新动力的重要源泉,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初学者具有很大难度。因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之首要任务,具体做到:(1)首先应建立一个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勇于参与,勇于质疑,勇于创新的心情。教学中应注意多应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化工原理最新科技成果去刺激学生,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探讨和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创造性解决过程中体验到喜悦和快乐。(2)良好的氛围还需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化工原理的学科特点,关键的是体现了规律性以及与实际生产的紧密联系性。规律性体现在研究方法的规律,紧扣化工过程的四大规律,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则又体现创新性,各个设备的更新,新工艺的的产生,都为学生的好奇心的聚集,兴趣的培养提供了良好条件。

二、优化问题设计,促进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创新思维的主阵地,在教学中不断设些趣味性的问题,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提问大致分四类:(1)判别性问题;(2)叙述性问题;(3)述理性问题;(4)扩散性问题。在组织课堂教学中,要关于设计问题,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加大对后两类问题的提出,同时做到对问题的提出,就注意有序性和阶梯性,同一问题,也应注意用几个小问题提出,使问题切入口较小。例如:对板框式压滤机原理的分析,可作这样分步提问讨论:(1)过滤板,洗涤板与框有怎样特点?(2)板与框之间如何组合?(3)如何形成悬浮液、滤液通道?(4)滤液流程如何?(5)洗涤液的流程如何?通过这样五个问题的分析,足以清晰分析板框式压滤机的工作原理,如果再加上让学生结合过滤原理及其板框压滤机的优缺点,猜想如何对板框压滤机进行改进,则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同时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展开丰富联想,推动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能力来源于创造性思维,而没有丰富的联想则没有创造性思维。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是记忆的再现。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书本知识,而且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及最新科技成果,用直观的实例,来唤起联想的灵感,对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学好化工原理都大有益处。例如:讲翅片式换热器联想到暖气片,讲蒸溜原理联想到实验室中无水酒精的提取,学习蒸发原理联想到粗食盐的提纯实验等,这些直观实例,都能大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也有了充分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另外能够同时通过联想进行聚合性思维,则更能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学习精馏塔的两条操作线议程和进料线议程时,鼓励学生进行聚合思维,不难发现三个方程的获得仅仅是对精馏不同范围进行物料衡算的结果,这样可以非常清晰地使学生了解三条直线的含义,教者巧将学生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对学生理解知识,推动创新思维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另外,丰富的想象,可促进知识的迁移,并以其推动创新思维。如推出吸收速率方程时,可让学生联想所学过的多层壁的导热,以及传热方程式,不难发现两者有惊人相似。讲气膜控制和液膜控制则可联想传热数K与∝1、∝2的关系,这样不仅使所学习的知识得到了迁移,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达到了较高的锻炼。

总之,我们应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时,应尽可能提出更多的设想,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仅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解决问题游刃有余,那么学生的丰富想象力也为创新思维培养插入翅膀。

四、参观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佳途径

化工原理作为一门实践很强的一门学科,要能熟练了解各种单元操作及其设备的原理,离不开实践观察,要能够从学习中提出创造性见议,更离不开实践观察,而对于能够帮助学生学好化原,从学习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扩大学生的认知领域,参观实践则是最佳途径。例如:(1)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中看见过与没有看见过板框压滤机的同学相比较而言,学习时看见过的同学很快就能了解其结构和流体通道及操作原理等问题。(2)学校组织参观化工厂,学生看到换热器、旋风分离器、管道及阀门、反应罐、离心机、干燥器设备等设备后,学生能够针对实际设备与书本知识进行比较提出了大量问题,并自觉的联想。进行科学猜测,并能通过适当途径去论证,真正做到科学思维的过程,通过参观实践,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以发挥。

当然,创新思维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只有平时有心去做,点点滴滴的积累,那么在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心将都能体验到创新带来的乐趣。

篇4:《化工原理》学习方法

《化工原理》学习方法

化工原理是在研究化学工业共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课程属于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化工生产中的物理加工过程,按其操作原理的共性归纳成若干个“单元操作”,研究对象由过程和设备两部分组成,通过学习本课程不仅使同学们掌握如流体输送、液体搅拌、过滤、沉降、传热、蒸发、精馏、吸收、干燥等典型化工单元操作的知识,而且让同学们掌握一般工程处理方法,如因次分析法、数学模型法、过程分解法、极限处理法等等。同时本课程的学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需要应用已经掌握的微积分、常微分方程、数值计算方法等高等数学知识以及普通物理和物理化学知识,另一方面为后继专业课程,如分离工程,化工设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本门课程属于工程科学,与原来所学的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自然科学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别。这些自然科学课程通常采用严谨的、逻辑推理的思维方法来进行问题分析的,而所分析的问题也大多处于理想条件下的非实际问题;而作为工程科学,化工原理所面临的是大量的工程实际问题;只有在错综复杂的.各个影响因素中,抓住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简化,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正确途径,如果不注意这种思维方法上的转变,不恰当地照搬严谨的、逻辑推理的方法来全面分析复杂的工程实际问题,很可能会在现实中一筹莫展。

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够注意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分析化工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分析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步骤,得出的重要结论,以及这些结论在过程设计和操作调节中所体现出来的内在含义。对于基本的、重要的公式,应当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的程度。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有不少东西需要记忆,记忆有机械记忆,联想记忆,理解记忆等方法,我们注重理解记忆,因为真正理解的东西,记住的不仅仅是其形式,而且是其深刻的内涵。

上册 第一章 流体流动

1. 本章学习的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流体流动过程的基本原理、管内流动的规律,并运用这些原理和规律去分析和计算流体流动过程的有关问题,诸如:

(1)流体输送:流速的选择,管径的计算,输送机械选型。

(2)流动参数的测量:压强(压力)、流速(流量)等。

(3)不互溶液体(非均相物系)的分离和分散(混合)。

(4)选择适宜的流体流动参数,以适应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的最佳条件。

2.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2)连续性方程、柏努力方程的物理意义、适用条件、应用柏努力方程解题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3)管路系统总能量损失方程(包括 数据的获得)

3.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两种流型(层流和湍流)的本质区别,处理两种流型的工程方法(解析法和实验研究方法)

(2)流量测量

(3)管路计算

4.本章一般了解的内容

(1)边界层的基本概念(边界层的形成和发展,边界层分离)

(2)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

3. 本章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流体力学是传热和传质的基础,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从开始学习流体流动就要学扎实,打好基础。

(2)应用柏努力方程、静力学方程解题要绘图,正确选取衡算范围。解题步骤要规范。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1. 本章学习的目的

通过学习,了解化工中常用的流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操作特性,以便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合理地选择和正确使用输送机械,并使之在高效率下可靠运行。

2. 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离心泵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特性、安装及选型。

通过和离心泵的对比,掌握往复式及其它液体输送机械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操作特性,特别是泵的启动及流量调节方法的不同。

本章一般了解的内容

通过和液体输送机械的对比,了解气体输送机械的特性。

3. 本章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是流体流动原理的应用实例。通过本章学习,加深对流体力学原理的理解,并从工程应用角度出发,达到经济、高效、安全实现流体输送。

第三章 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1.本章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实现非均相物系分离(包括沉降分离和过滤分离),掌握过程的基本原理、过程和设备的计算及分离设备的选型。

建立固体流态化的基本概念。

2.本章重点掌握的内容

(1)沉降分离(包括重力沉降和离心沉降)的原理、过程计算和旋风分离器的选型。

(2)过滤操作的原理、过滤基本方程式推导的思路,恒压过滤的计算、过滤常数的测定。

(3)用数学模型法规划实验的研究方法。

3.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颗粒及颗粒床层特性

(2)悬浮液的沉降分离设备

篇5:化工原理学习心得

在本次的化工原理学习中,虽然是短短的半个学期,却让我了解了到了许多平时会接触到,但又不明白为什么的生产原理及仪器构造原理。这门课程主要包括了流体力学基础,流体输送,非均相分离,传热,蒸馏,气体吸收与干燥。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收获到在学习的这些知识中,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生产中说用的各种器械,现象,还有处理方法等等。在流体输送机,换热器,蒸馏塔方面,我们懂得了这些器械的运用以及工作原理,懂得对对这些机械减小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损失,从而使效率最大化的方法。在流体的流动力学、密度、摩擦等各种因素中,热传导方面,蒸馏,干燥这些知识点,我们学到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化学工程原理,对于我们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学生来说,对我们以后不管是在食品的研究,以及食品分析仪器的运用方面,都可以很好的去理解器械或者是材料成型的原理以及构造,而不是处于陌生的态度去面对这些,这也就是我们所学的要在实际中的用途。如家里的太阳能热水器就是简单的运用了传热的原理:在太阳的照射之下,真空管集热并最大限度的实现光和热的转换,然后通过微循环把热水送至保温水箱,再经过控制系统到用户。这就是替代了传统加热所需要的煤炭,节约资源,环保高效。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虽然接触这门课的时候还是有些困难,但是每一个所学的知识点还是挺清晰明确的,但初次接触,难免有些内容还是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一些公式以及原理的运用上不能很好的去联想到实际中,但是我们相信,所学的总会用到的,通过我们的复习以及设计,我们又进一步的对这门课的知识理解了更多。

感谢老师来带我们这门课程,让我们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能更好的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在下半个学期的化工原理实验中,将会用到这门课程所学习到的知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巩固和重新学习的机会。希望我可以更好的掌握化工原理这门课程,这对以后的实验仪器的构造原理的了解会有很大的帮助

篇6:化工实验的实验报告

化工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2、掌握任意波函数新号发生器的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3、掌握四位半数字万用表功能、技术指标和使用方法;

4、学会正确选用电压表测量直流、交流电压。

二、实验原理

(一)GPD-3303型直流稳压电源主要特点:

1、三路独立浮地输出(CH1、CH2、FIXED)

2、CH1、CH2稳压值0—32 V,稳流值0—3.2A

3、两路串联(SER/IEDEP),两路并联(PARA/IEDEP)

(二)RIGOL DG1022双通道函数/任意波函数信号发生器主要特点

1、双通道输出,可实现通道耦合,通道复制

2、输出五种基本波形:正弦波、方波、锯齿波、脉冲波、白噪

声,并内置48种任意波形

三、实验仪器

1、直流稳压电源 1台

2、数字函数信号发生器 1台

3、数字万用表 1台

4、电子技术综合试验箱 1台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误差分析

1、直流电压测量

(1)固定电源测量:测量稳压电源固定电压2.5V、3.3V、5V;

误差分析:E1=|2.507-2.5|÷2.5×100%=0.28%

E2=|3.318-3.3|÷3.3×100%=0.55%

E3=|5.039-5|÷5×100%=0.78%

(2)固定电源测量:测量实验箱的固定电压±5V、±12V、-8V;

误差分析:E1=|5.029-5|÷5×100%=0.58%

E2=|5.042-5|÷5×100%=0.84%

E3=|11.933-12|

÷12×100%=0.93%

E3=|11.857-12|÷12×100%=0.56%

E3=|8.202-8|÷8×100%=2.5%

(3)可变电源测量;

误差分析:E1=|6.016-6|÷6×100%=0.27%

E2=|12.117-12|÷12×100%=0.98% E3=|18.093-18|÷18×100%=0.51%

(4)正、负对称电源测量;

2、正弦电压(有效值)测量 (1)正弦波fs=1kHz;

(2)正弦波fs=100kHz;

3、实验箱可调直流信号内阻测量

4、函数信号发生器内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篇7: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 院(系):

学 生 姓 名:

学 号:

班 级:同 组 人 :

(姓名、班级、学号)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1.3 论文正文格式 ...........................................................................................................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 3

1.6 正文中的编号 ........................................................................................................... 3

2 词法分析程序的实现 .......................................................................................................... 4

2.1 图的格式说明 ........................................................................................................... 4

2.1.1 图的格式示例 ................................................................................................ 4

2.1.2 图的格式描述 ................................................................................................ 4

2.2 表的格式说明 ........................................................................................................... 5

2.2.1 表的格式示例 ................................................................................................ 5

2.2.2 表的格式描述 ................................................................................................ 6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 7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 7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 7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 7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 7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 7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 7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 8

2.5 量和单位的使用 ....................................................................................................... 8

2.5.1 使用方法 ........................................................................................................ 8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 8

2.6 规范表达注意事项 ................................................................................................. 12

2.6.1 名词术语 ...................................................................................................... 12

2.6.2 数字 .............................................................................................................. 12

2.6.3 外文字母 ...................................................................................................... 12

2.6.4 量和单位 ...................................................................................................... 13

2.6.5 标点符号 ...................................................................................................... 13

篇8:编译原理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3 递归下降法实现语法分析程序 .......................................................................................... 14

4 解释程序 .............................................................................................................................. 14

感 想 .................................................................................................................................. 15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 16

“正文”不可省略。

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要着重反映设计或论文的工作,要突出毕业设计的设计过程、设计依据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毕业论文重点要突出研究的新见解,例如新思想、新观点、新规律、新研究方法、新结果等。正文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试验装置和测试方法;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讨论及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等。

正文要求论点正确,推理严谨,数据可靠,文字精练,条理分明,文字图表规范、清晰和整齐,在论文的行文上,要注意语句通顺,达到科技论文所必须具备的“正确、准确、明确”的要求。计算单位采用国务院颁布的《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中规定和名称。各类单位、符号必须在论文中统一使用,外文字母必须注意大小写,正斜体。简化字采用正式公布过的,不能自造和误写。利用别人研究成果必须附加说明。引用前人材料必须引证原著文字。在论文的行文上,要注意语句通顺,达到科技论文所必须具备的“正确、准确、明确”的要求。

1.1 样本语言文法定义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纸 型:A4纸,单面打印。

(2) 页边距:上3.5cm,下2.5cm,左2.5cm、右2.5cm。

(3) 页 眉:2.5cm,页脚:2cm,左侧装订。

(4) 字 体:正文全部宋体、小四。

(5) 行 距:多倍行距:1.25,段前、段后均为0,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1.2 单词的识别模型-有穷自动机DFA

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码。页码应由正文首页开始,作为第1页。封面不编入页码。将摘要、Abstract、目录等前置部分单独编排页码。页码必须标注在每页页脚底部居中位置,宋体,小五。

页眉,宋体,五号,居中。填写内容是“毕业设计(论文)中文题目”。

模板中已经将字体和字号要求自动设置为缺省值,只需双击页面中页眉位置,按要求将填写内容替换即可。

1.3 论文正文格式

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模板中已经自动设置为缺省值。

模板中的正文内容不具备自动调整格式的能力,如果要粘贴,请先粘贴在记事本编辑器中,再从记事本中拷贝,然后粘贴到正文中即可。或者使用手动设置,将粘贴内容的格式设置成要求的格式。

1.4 章节标题格式

(1) 每章的章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每章另起一页。章序号为阿拉伯数字。在输入章标题之后,按回车键,即可直接输入每章正文。

(2) 每节的节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2”,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四号,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3) 节中的一级标题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3”,居左;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左,字号:小四,1.5倍行距,段后为0,段前0.5行。

正文各级标题编号的示例如图1.1所示。

图1.1 标题编号的示例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各章之间应重新分页,使用“分页符”进行分隔。

设置方法:在“插入”菜单中选择“分隔符(B)?”,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分隔符类型为“分页符”,确定即可另起一页。

1.6 正文中的编号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章编号。

如图1.2,表2.3,附注4.5,式6.7等。如“图1.2”就是指本论文第1章的第2个图。文中参考文献采用阿拉伯数字根据全文统一编号,如文献[3],文献[3,4],文献[6-10]等,在正文中引用时用右上角标标出。附录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另行编号,如图A1,表B2,附注B3,或文献[A3]。

2 词法分析程序的实现

2.1 图的格式说明

2.1.1 图的格式示例

图在正文中的格式示例如图2.1所示。

图2.1 样式

表、图序号后面,同样适当留空(汉字状态敲两次空格键)。

图2.1显示了论文模板中所定义的样式选择方法。使用鼠标选择相应的样式,对应的文字格式就发生相应改变。

2.1.2 图的格式描述

(1) 图的绘制方法

① 插图、照片应尽量通过扫描粘贴进本文。

② 简单文字图可用WORD直接绘制,第一文库网复杂的图考虑使用相应的图形绘制软件完成,提高图形表达质量。

(2) 图的位置

① 图居中排列。

② 图与上文之间应留一空行。

③ 图中若有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和右半圆括号按顺序编排,如注1),附注写在图的下方。

(3) 图的版式

① “设置图片格式”的“版式”为“上下型”或“嵌入型”,不得“浮于文字之上”。

② 图的大小尽量以一页的页面为限,不要超限,一旦超限要加续图。

(4) 图名的写法

① 图名居中并位于图下,编号应分章编号,如图2.1。

② 图名与下文留一空行。

③ 图及其名称要放在同一页中,不能跨接两页。

④ 图内文字清晰、美观。

⑤ 图名设置为宋体,五号,居中。

2.2 表的格式说明

2.2.1 表的格式示例

表在正文中的常用格式如表2.1至表2.3所示,请参考使用。

物流的概念和范围如表2.1表述。

表、图序号与后面文字同样应当适当留空(两次空格键)。

表2.1 物流的概念和范围

本质

途径或方法

目标

活动或作业

处理对象

范围

目的或目标 过程 规划、实施、控制 效率、成本效益 流动与储存 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相关信息 从原点(供应商)到终点(最终顾客) 适应顾客的需求(产品、功能、数量、质量、时间、价格)

美国广义物流后(勤)协会给出的定义如下:“为了符合顾客的要求,从原点到消费点对原材料、在制品、产成品与相关信息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成本效益进行规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由此可见,物流不是作为一种具体技术和方法来研究的,而是一个过程或管理。

表2.2 统计表

产品

手机

电视机

计算机

合计 产量 11000 5500 1100 17600 销量 10000 5000 1000 16000

表2.3 分栏表

年度

产品 手机

计算机

手机

计算机 产量 11000 1100 16000 2100 销量 10000 1000 13000 1500 产值 500 280 550 320 产值 500 220 280 1000 比重 50% 22% 28% 100%

从表2.2和表2.3可以看出,公司销售情况??。

2.2.2 表的'格式描述

(1) 表的绘制方法

表要用WORD绘制,不要粘贴。

(2) 表的位置

① 表格居中排列。

② 表格与下文应留一行空格。

③ 表中若有附注,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和右半圆括号按顺序编排,如注1),附注写在表的下方。

(3) 表的版式

① 表的大小尽量以一页的页面为限,不要超限,一旦超限要加续表。

(4) 表名的写法

① 表名应当在表的上方并且居中。编号应分章编号,如表2.1、表2.2。

② 表名与上文留一空行。

③ 表及其名称要放在同一页中,不能跨接两页。

④ 表内文字全文统一,设置为宋体,五号。

⑤ 表名设置为宋体,五号,且居中。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由于一般的文献资料中所给出的载荷和抗力的统计参数主要为变异系数,为便于讨论,定义公式形式如下:

??R LRI?1/?????s????2??R????S??? (2.1) ?2

其中,μR和μS分别为抗力和载荷效应的均值,??。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1) 公式整行右对齐,并调整公式与公式序号之间的距离,使公式部分居中显示。

(2) 公式序号应按章编号,公式编号在行末列出,如(2.1)、(2.2)。

(3) 公式位置:公式之间及上下文间设置半行间距或者6磅,作者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以保证格式协调和美观。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关于主题法的起源众说不一。国内有人认为“主题法检索体系的形式和发展开始于1856年英国克雷斯塔多罗(Crestadoro)的《图书馆编制目录技术》一书”,“国外最早采用主题法来组织目录索引的是杜威十进分类法的相关主题索引??”[1]。也有人认出为“美国的贝加逊・富兰克林出借图书馆第一个使用了主题法”[2-4]。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引用的文献在正文中用方括号和阿拉伯数字按顺序以右上角标形式标注在引用处。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1) 参考文献按照在正文中引用的顺序进行编码。

(2) 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文作者名应缩写),作者间用“,”间隔。作者少于3人应全部写出,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加“等”或“et al”。

(3) 标题“参考文献”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参考文献”,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行,段前为0行。

(4) 参考文献正文设置成字体:宋体,居左,字号:五号,多倍行距1.25行,段后、段前均为0行。

(5) 按照引用的文献类型不同使用不同的表示方法。

① 专著(注意应标明出版地及所参阅内容在原文献中的位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专著名[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② 期刊中析出的文献(注明应标明年、卷、期,尤其注意区分卷和期号),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标志].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 ③ 会议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篇名[文献类型标志].会议名,会址,开会年: 起止页. ④ 专著(文集)中析出的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篇名[文献类型标志].见(In):文集的编(著)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

⑤ 学位论文,表示方法为:

[序号] 作者.题(篇)名[文献类型标志]:(博(硕)士学位论文).授学位地:授学位单位,授学位年.

⑥ 专利文献,表示方法为:

[序号] 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文献类型标志].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文献类型标志及参考文献书写示例请见“参考文献”部分。

2.5 量和单位的使用

2.5.1 使用方法

(1) 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不得使用已废弃的单位,如高斯(G和Gg)p亩p克分子浓度(M)p当量能度(N)等。

(2) 量和单位不用中文名称,而用法定符号表示。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如表2.4至表2.8所示。

表2.4 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量的名称平面角 立体角

单位名称 弧度 球面度

单位符号 rad sr

表2.5 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频率 力;重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 功率;辐射通量

电荷量 电位;电压;电动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放射性活度 吸收剂量 剂量当量 剂量当量

单位名称 赫[兹] 牛[顿] 帕[斯卡] 焦[耳] 瓦[特] 库[仑] 伏[特] 法[拉] 欧[姆] 西[门子] 韦[伯] 特[斯拉] 亨[利] 摄氏度 流明 勒[克斯] 贝可[勒尔] 戈[瑞] 希[沃特] 希[沃特]

单位符号 Hz N Pa J W C V F Ω S Wb T H ℃ lm lx Bq Gy Sv Sv

其他表示式例

s kg・m/s N/m N・m J/s A・s W/A C/V V/A A/V V・s Wb/m Wb/A cd・sr lm/m s J/kg J/kg J/kg

-1

222

2

-1

表2.6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单位名称 米 千克(公斤)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表2.7 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量的名称 时间

单位名称 分 [小]时 天(日) [角]秒 [角]分 度 转每分 海里 节 吨

原子质量单位

升 电子伏 分贝 特[克斯]

单位符号 min h d (“) (') (°) r/min n mile kn t u L,(1) eV dB tex

换算关系和说明 1min=60s 1h=60min=3600s 1d=24h=86400s 1”=(π/648000)rad 1'=60"=(π/10800)rad 1°=60'=(π/180)rad 1r/min=(1/60)s 1n mile=1852m (只用于航行) 1kn=1 n mile/h =(1852/3600)m/s (只用于航行)

3

1t=10kg

-27

1u≈1.6605655×10kg

1L=1dm3=10 m 1eV≈1.6021892×10J

1 tex=1g/km

-19

-3

3-1

单位符号

m kg s A K mol cd

平面角 旋转速度 长度 速度 质量 体积 能 级差 级密度

表2.8 用于构成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的词头

所表示的因数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0

-18-15-12-9-6-3-2-112369121518

词头名称 艾[克萨] 拍[它] 太[拉] 吉[咖] 兆 千 百 十 分 厘 毫 微 纳[诺] 皮[可] 飞[母托] 阿[托]

词头符号

E P T G M K h da d c m μ n p f a

2.6 规范表达注意事项

2.6.1 名词术语

应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应按有关的标准或规定使用工程技术名词术语;应使用公认共知的尚无标准或规定的名词术语。作者自拟的名词术语,在文中第一次出现时,须加注说明。表示同一概念或概念组合的名词术语,全文中要前后一致。外国人名可使用原文,不必译出。一般的机关、团体、学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名称,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必须写全称。 2.6.2 数字

数字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 2.6.3 外文字母

文中出现的易混淆的字母、符号以及上下标等,必须打印清楚或缮写工整。要严格区分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和黑白体等,必要时用铅笔注明,尤其注意上下标字母的大小写、正斜体。

(1) 斜体

斜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量的符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① 变量符号、变动附标及函数。

② 用字母表示的数及代表点、线、面、体和图形的字母。

③ 特征数符号,如Re(雷诺数)、Fo(傅里叶数)、Al(阿尔芬数)等。 ④ 在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 ⑤ 矢量、矩阵用黑体斜体。 (2) 正体

正体外文字母用于表示名称及与其有关的代号,主要用于下列场合: ① 有定义的已知函数(例如sin, exp, ln等)。

② 其值不变的数学常数(例如e=2.718 281 8?)及已定义的算子。 ③ 法定计量单位、词头和量纲符号。 ④ 数学符号。 ⑤ 化学元素符号。

⑥ 机具、仪器、设备和产品等的型号、代号及材料牌号。 ⑦ 硬度符号。

⑧ 不表示量的外文缩写字。

⑨ 表示序号的拉丁字母。

⑩ 量符号中为区别其它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非量符号下角标。 2.6.4 量和单位

文中涉及的量和单位一律采用新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93《量和单位》。 2.6.5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符合新的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

3 递归下降法实现语法分析程序 4 解释程序

感 想

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

以下内容可放在附录之内:

(1) 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

(2) 方便他人阅读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 (3) 重复性数据和图表;

(4) 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5) 程序说明和程序全文 (6) 调研报告。

这部分内容可省略。如果省略,删掉此页。 书写格式说明:

标题“附录A 附录内容名称”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附录”;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行,段前为0行。

附录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

篇9:化工原理实习报告

化工原理实习报告

实习生:马元明

指导老师:崔执应刘萍桂霞

时间:6月

校外的实习就这样结束了,现在回想起来只一周校外实习给我们带来好多影响,让我们感觉对我们的专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我感觉我们学习的专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我我们学习的专业知识可以创造社会的需要,从而也是社会对我们化工专业的认可,化工是我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们这样的一次机会让我们去三个不同性质的有关化工的工厂去实训,让我们亲自去感受我们的专业在社会中的位置,和生活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对我们专业认识的念头,让我们对化工专业产生强烈的兴趣,让我们对我们学习专业有了明确的方向。首先介绍一下化工行业在中国的现状。

化工行业现状:.

化学工业是一个多品种的行业,许多产品产量小,生产企业多。绝大多数产品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生产过剩,使国内市场长期严重供过于求,给我国化工产品出口市场造成很大的压力。同时,随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有力地推动了化工对外贸易的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刚刚建立,许多配套改革尚未完善,又由于企业缺乏外贸人才和经验,因而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头对外,力量分散;低价销售,自相残杀;鱼目混珠,无序竞争。这不仅使我国化工对外贸易损失巨大,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形象。

化工是新材料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把发展精细化工作为战略重点。在刚过去的20里,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各类化工品价格全年跌幅都超过20%,其中跌幅最大的是硫磺,跌幅高达82.50%,精细化工类的草甘膦跌幅在76%。化工品价跌的'同时,年下半年我国整个精细化工行业发展明显放缓。目前我国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约8000多家,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生产的产品品种数达30000种以上,年产量约1300多万吨,年产值约3900亿元,精细化率约为40%。然而,我国的化工技术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水平;企业规模小,产品品种少,市场精细化工产品仅能满足需求的45%,很多产品需要进口,精细化工的新领域亟待开发。

精细化工细分领域主要产品方面,2011年1至11月份,医药全行业收入完成6561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利润总额645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较XX年同期下降32个百分点;农药全行业总产量173.7万吨,同比增长14.9%,产品销售率达到97%,同比提高0.97个百分点,产销两旺;涂料制造业全行业产值688133万元,同比增长19.3%;油墨行业产值39.7万吨,同比增长12.8%;染料全行业收入659117万元,同比增长2%;专用化妆品制药业产值4384909万元,同比增长30.5%。2011年国内日用化工产品消费主流转向国产品牌,由于生产成本提高,国内外日用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2011年各类化妆品税率大部分同时下调至5%。随着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改变,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精细化工细分领域各产业市场前景依然看好。

农药、染料、涂料等传统精细化工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和应用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篇10:化工原理实习报告

在义马气化厂的认识实习很快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内,我对化工厂的认识有了很大的变化,也收获了不少东西。

首先是对化工厂的认识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去实习之前,“化工厂”三个字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又脏又破又难闻的院子,上边是滚滚的黑烟,下边是散发着恶臭的黑水。但是去了义马气化厂之后,我发现化工厂的环境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虽然气化厂上空也是整天笼罩着浓云,也有发臭的废水排放,但是进入工厂内部之后,看到的却是整洁的马路,大片的草地,井然有序的管道和各种装置,给人干净整洁的感觉。现场虽然有异味,但是职工们大都在没有异味的室内进行远程控制操作,工作环境也并没有想象中的恶劣。以前我很担心将来毕业后在化工厂工作对身体的危害会不会特别大,现在看来,也没那么恐怖。

印象很深的就是在化工厂的5天里,每天的第一件事都是强调一定要注意安全。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多种化学危险物质,对从事化工行业的人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爱情、家庭、事业、幸福与安全都会影响到生命的质量,但其中安全是第一位的。一旦安全出了问题,生命的质量就是大打折扣,甚至全部失去。因此工人师傅们一再向我们强调安全的重要性,真是良苦用心。

实习期间厂内职工带领我们参观了四个车间。在车间里先带领大家了解本车间的生产任务和工艺流程,再去现场实地参观。虽然目前我们还没有开始学习专业课,对技术员的耐心讲解只能做到一知半解,但是通过初步接触和实地观察,我已经粗略地明白了一些化工设备的原理等知识,同时也发现把“化工厂”和“爆炸”画上等号的思想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做为一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学生,我在五天之内接触到了不少出自本专业的工程师、技术员,问及他们的经历与经验,我发现大多数人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取得目前的成就的。在气化厂还碰到了一个郑大毕业的学姐,她刚进厂的时候前三年都在踏踏实实地倒班,每天都要在同一个岗位上呆上8个小时,等到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之后才升为技术员。所以说每项工作都必须得从最底层干起,熟悉了每一个基本步骤才有能力进行宏观调控。

我发现工厂中虽然分工特别细致,可能一个人的工作只是研究其中的某一项工艺而已,但是所有的工艺都能在《化工原理》这本书里找到基本原理知识。这说明基本知识是很重要的,学校里的知识到了工作岗位上还有用,所以说必须要把基本知识学好。而只学好课本还远远不够,岗位上需要的是既有知识又有经验的综合性人才。所以要抓住一切机会来积累自己的经验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这次实习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它让我第一次有机会见到了真实的化工厂,帮助我认识到了我的专业到底有什么用,也发现了课本与现实的差距,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扎实的基础知识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因此一定要学好课本上的知识,这样才能在将来工作时做到与实际很好地相结合。工厂里面有很多因为技术落后或产量太少而停用的机器,我认为对工艺流程的改革和创新很有必要。结合目前废水仍旧无法处理的现实考虑,未来发展的方向应该是研究出更高产量、更低投资以及更少污染的设备来,这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实习时间很短,但是我的收获很多。我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为祖国的化工行业发展尽一份力!

更多实习相关文书请点击:实习报告

相关阅读推荐:

java培训实习报告

海洋经济学专业实习报告

机械认识实习报告

篇11: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心得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不断发现错误,不断改正,不断领悟,不断获取。最终的检测调试环节,本身就是在践行“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知行观。这次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在今后社会的发展和学习实践过程中,一定要不懈努力,不能遇到问题就想到要退缩,一定要不厌其烦的发现问题所在,然后一一进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成功的做成想做的事,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劈荆斩棘,而不是知难而退,那样永远不可能收获成功,收获喜悦,也永远不可能得到社会及他人对你的认可!

课程设计给我很多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上的提升,给了我许多道,给了我很多思,给了我莫大的空间。同时,设计让我感触很深。使我对抽象的理论有了具体的认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充分理解到化工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特别是对精馏原理及其操作各方面的了解和设计,对实际单元操作设计中所涉及的个方面要注意问题都有所了解。通过这次对精馏塔的设计,不仅让我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而且对知识也是一种巩固和提升充实

在此感谢我们的杜治平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这次课程设计的细节和每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细心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同组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受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篇12:化工原理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化工原理》这门课,在学习了部分理论知识后,我们进入了室,开始学习《化工原理》并分组进行了。和前几个学期类似,大家先要进行的预习,在了解和熟悉的要求和操作的基础上,然后在老师提问检查每一组各位组员对过程的预习程度后,对各位组员的预习情况进行点评,并指出其中的不足和缺漏。然后在指导老师的悉心讲解后,对有一个新的、更全面的认识后进行。通过动手,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化工原理课上老师讲解的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对理论知识有了形象化的认识。

本学期我们共学习了五个,分别是:

一、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二、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三、空气—蒸汽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四、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五、填料塔的精馏

通过对的学习并亲手操作,我掌握了许多知识。

这几个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以生活中常见的碳酸钙的水浆液位测定原料。这个和空气—蒸汽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一起分组进行。老师讲解完原理并强调了注意事项后,我们开始。我们小组先进行了恒压过滤常数测定,首先我们对两个小组的成员进行了各项职责的分配分别是:两位同学负责碳酸钙水浆液的搅拌和回收,由一位同学负责数据的采集和记录的工作。每个三分钟记录床层温度一次,取样一次,并由同组同学进行含水量的测定,由两位同学负责装好板框,最后分别由其他两位同学负责压力阀的控制和滤液进口阀、滤液出口阀的控制。这样一来整个的分工工作就已经完成了。过程中,我们互相配合,进行的很顺利。但是在第一次时由于我们的粗心大意,我们将四块滤板中的一块方向装反了,使得我们第一次采集的数据无效了,因此指导老师还对我们时的粗心大意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这些批评教育使我们牢记在这是一个教训,中细心认真完成每一步,我们的动手能力才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提升。

在这一个学期短暂的学习过程中,使我们重新认识了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在过程中一个者的认真预习和摈弃粗心大意,认真、谨慎的`进行好每一步的操作、合理的分工协同工作对于一个的成败与否是至关重要的。或许在将来生活工作中也一样,俗话说得好,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做事粗心大意,做事前从不做准备的人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无法取得好的成绩,因为在他的心理或许压根就没有重视过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或者是行业。俗话说“机遇永远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化工原理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一些典型化工设备的原理和操作,熟悉化工中的研究方法及数据处理,掌握化工数据的基本测试技术。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通过一方面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全过程(实际操作;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撰写报告);另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感性认识,活跃了科学思维,培养了我们对客观世界的观察与分析能力;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在科学理论进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大家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锻炼了我们集体协作、合理分工、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坚韧不拔的工作作风;在及其数据处理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使得我们在化工原理课程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实际的验证。

就像大家常说的一样,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形象的认识课程所学,我也将把在中积累的经验应用到以后的学习中。与此同时,在这一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许多操作过程中的知识,还学习到了很多的人生哲理,这些收货对我们可以说是大有裨益。最后,要感谢老师以及师兄师姐对我们的指导与帮助,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提高!

化工原理实习总结

关于化工实验的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教学创新与实践

实验报告

smt实验报告

小学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心得体会

初中化学实验报告

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合集12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化工原理实验报告精选,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猜你喜欢

NEW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