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考经典禅理故事素材(共含6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白杨”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印度有座破落古庙,由于香火不旺,古庙内仅住着一位禅师。在古庙旁的小巷里,有位穷汉名叫西塔拉姆。他一直渴望发财,但30多岁了,仍是身无分文、孑然一身。
西塔拉姆到古庙虔诚问道:“大师呀,你说我头脑灵活、志向远大。可为什么机遇不光顾我呢?”禅师答道:“与其等着非凡的机遇,不如抓住普通的机会。庙里现在需要一个劳工,虽然工钱少一些,但能够供你吃穿。”西塔拉姆敬仰禅师,就听从他的话,在古庙安心做起劳工来。
西塔拉姆的工作就是扫地挑水等杂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古庙院内的黄土被冲走,地上露出几块石头来。因为这几块石头凹凸不平,西塔拉姆扫起地来,远远不如以前那样顺当。西塔拉姆想把这几块石头移走,可却懒得出这么大的气力。他只是在古庙外铲了些黄土。铺在这不平的石头上。
花开花落,一年年过去,西塔拉姆在古庙内每天重复做着同样的工作。
有一天,一位香客买来一批青砖,他请人刮去院中黄土,准备将青砖铺上。由于那几块石头凹凸不平,这位香客就叫人移走这几块石头。
石头移开后,却发现石头下方有一个洞——里面埋藏着大批黄金!用价值连城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10分钟前还是笑嘻嘻的,在一旁监工的西塔拉姆,现在呆若木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他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只能跑去找禅师,哭诉道:“暴雨过后,我是第一个发现石头的人。我要是将石头搬走,那么我就是这黄金宝藏的发现者了!可这么好的机遇,我却错过了。”禅师慢慢说道:“机遇往往被多数人错过,因为它衣着朴素、貌不惊人。”
西塔拉姆哭过后,异常悲痛的选择离开这个伤心地。
禅师望着西塔拉姆远去的身影,喃喃自语道:“有心人会把绊脚石变为成功的机遇。如果他继续留在古庙中,今后不知有多少记者会来采访他,不知会有多少慕名而来的香客爱屋及乌,崇拜起西塔拉姆来。这足以改变他的一生——西塔拉姆呀西塔拉姆,一系列好机遇,你又失去了!”
一流的思考,不是要告诉你怎么从“实有”里看出“虚无”,而是要教你如何从“空无”里看出“妙有”。
一位画家的画颇有禅意,人称“禅画师”。
某人来向他求画,他随手拿出一幅给对方,那人一看,竟然是一张白纸,当场失望地愣住了。
禅画师解释说:“先生,在这幅画里,你可以看到一头牛,它正在吃草。”
某人问:“草在哪儿?我怎么没看见?”
禅画师说:“草被牛吃光了。”
某人问:“那牛呢?”
禅画师说:“那头牛把草吃光后,当然就走开了。”
不要以为这是无厘头的笑话,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的房间里就挂着一幅这样的“空白画”,那是他最喜欢的画,因为他可以随心所欲地把自己的想象投射到空白的画布上。而这也正是苏东坡所说的“无一物中无尽藏,有花有月有楼台”。
只有善于思考,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人,才能从“空无”中看出它的“无限的可能性”。
佛陀在灵山会上,出示手中的一颗随色摩尼珠,问四方天王:“你们说说看,这颗摩尼珠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看后,各说是青、黄、红、白的颜色。
佛陀将摩尼珠收回,张开空空的手掌,又问:“那我现在手中的这颗摩尼珠又是什么颜色?”
四方天王异口同声地说:“世尊,您现在手中一无所有,哪有什么摩尼珠呢?”
佛陀于是说:“我拿世俗的珠子给你们看,你们都会分辨它的颜色,但真正的宝珠在你们面前,你们却视而不见,这岂不是颠倒了?”
佛陀空手中那颗看不见的宝珠,指的是我们人人都有的“自性”(或佛性),它无形无相、不生不灭、一应俱全,亲近它、了解它、听从它、实现它,就是生命的圆满之道。
不管怎么说,如果能对周遭的“空”和“无”做另一番思考,学习去体会“空无”的丰富意义,生命就不会再那么空洞、虚无与荒凉。
和尚与禅师
一个和尚出家悟道多年,依然没有开悟长进,他自认为不是出家人的料,便想下山返回尘世。
和尚去向禅师辞行,言道:“师父,我天生愚钝,我的脑袋像一块顽固不化的石头,不是悟道的料,我只好下山还俗了。”
禅师并未言语,而是带他来到寺里一尊佛祖像前。
禅师问道:“你面前的是谁?”
和尚回答道:“神圣的佛祖。”
禅师悄悄地走到佛祖像跟前,他用手轻轻地抚摸着佛祖像问道:“这尊佛祖像是什么做成的呢?”和尚回答道:“它是石头做成的。”禅师说道:“连石头都能做成神圣的佛祖,这可是天下的奇迹了。”
和尚听了禅师这番话,恍然大悟。他立即打消了下山还俗的念头,立志安心修身养性悟道。日后和尚成了一代著名的大师。
相信自己,挖掘自己,定能成就自己。
讲话是修行
苏格拉底非常善于演说,以教人如何讲话为职。有一位青年前来请他教导演说,并说明演说如何重要云云。苏格拉底等他说了半天以后,向他索取两倍的学费,青年问为什么。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除了要教你讲话以外,还要教你如何不讲话。”俗云“一言折尽平生福”,谨言实在是修身要件。
“言语之于我们,乃在使我们互相做悦耳之辞。”无意间听到徒众的谈话,措辞实在值得商榷,如:
“是我拉他来的。”为什么不说“是我请他来的”?
“这是我管的……为什么不说“这是我负责的”?
“你听我的。”为什么不说“我们来沟通一下”?
“你可别后悔。”为什么不说“你不再考虑吗”?
“你要给我小心!”为什么不说“你还是谨慎点好”?
同样是中国字,为什么不加点儿润滑?不仅听起来不舒服,也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真是辜负中国文字之美。
小和尚种草
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
“快撒点草种子吧!好难看!”小和尚说。
“等天凉了。”师父挥挥手,“随时!”
中秋,师父买了一包草籽,叫小和尚去播种。
秋风起,草籽边撒边飘。“不好了!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小和尚喊。
“没有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师父说,“随性!”
撒完种子,跟着就飞来几只小鸟啄食。“要命了!种子都被鸟吃了!”小和尚急得跳脚。
“没有关系,种子多,吃不完!”师父说,“随遇!”
半夜一阵骤雨,小和尚早晨冲进禅房:“师父!这下真完了!好多草籽被雨冲走了!”
“冲到哪儿,就在哪儿发!”师父说,“随缘!”
一个星期过去了,原本光秃的地面,居然长出许多青翠的草苗,一些原来没有播种的角落,也泛出了绿意。小和尚高兴得直拍手。
师父点头:“随喜!”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圆满满,也不要幻想在生活的四季中享有春天,每个人的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受挫折也无需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没有萎缩,只要自己的季节没有严冬,即使风凄雨冷,即使大雪纷飞。艰难险阻是人生对你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坑坑洼洼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又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这种洒脱人生,不是玩世不恭,更不是自暴自弃。洒脱是一种思想上的轻装,洒脱是种目光的朝前。有洒脱才不会终日郁郁寡欢,有洒脱才不觉得人生活得太累。
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不至于对生活求全责备,才不会在受挫之后彷徨失意;懂得了这一点,我们才能挺起刚劲的脊梁,披着温柔的阳光,找到充满希望的起点。
一个人的性格,往往在大胆中蕴涵了鲁莽,在谨慎中伴随着犹豫,在聪明中体现了狡猾,在固执中折映出坚强,羞怯会成为一种美好的温柔,暴躁会表现一种力量与激情,但无论如何,豁达,对于任何人都会赋予他们一种完美的色彩。
一般认为,豁达是一种人生的态度,但从更深的层次看,豁达是一种待人处事的思维方式。
坐在高台上才能普度众生
小和尚终于跟着佛祖修炼成佛,即将离开的时候,佛祖告诉他,要坐在高台上才能普度众生,洗净人们的心尘。
佛很不理解,但也没有反驳,佛祖看出他的疑惑,告诉他,这个道理以后自然会明白,就让他下凡去了。
佛在大街上走着,看见一个黄发小青年,撞倒了一位老大爷,黄发小青年没好气地说:“你眼睛瞎了?”老大爷赶紧赔礼。
黄发小青年骂了几句转身要走,被佛拉住,让他把老大爷扶起来。
黄发小青年
★ 佛教禅理故事
★ 禅理小故事3个
★ 佛家禅理
★ 经典佛语禅理语录
★ 热点高考素材
★ 高考素材: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