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JJ蕉蕉

广东端午节有什么风俗呢?

广东端午节有什么风俗

广东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

扒龙舟

按惯例,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扒龙舟是广府乡村龙舟季的最高潮。

食龙船饭

除了赛龙舟,在广东人心目中,更有气氛的活动是全体村民共食“龙船饭”。

晒百日姜

同样是这个季节,在相隔数百公里的潮汕,一年一度的晒百日姜开始了。

新鲜的生姜采来后,只需要简单地去除泥土后,直接串在一起,披挂在房屋的瓦片之上。

挂葛藤

相比生姜,客家人则对葛藤这种植物更加情有独钟。

吃粽子

“食诶粽子添福寿,我唱山歌送吉祥”。至于粽子这种应节食品,广东各地更是花样叠出,咸肉粽、裹蒸粽、林旁粽、碱水粽……

端午节的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於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於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

由於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著。

端午节习俗

0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02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0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04悬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05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06五色线

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07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蟾蜍等不上身。

端午节的诗句

1、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2、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着词声。《正月十五夜》

3、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祁《屈原祠》

4、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6、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7、文字间金钗,消尽晚天微暑。无雨。无雨。不比寻常端午。陈三聘《如梦令》

8、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李之仪《南乡子》

9、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胡仲弓《端午》

10、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

11、刺史临流褰翠帏,揭竿命爵分雄雌。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刘禹锡《竞渡曲》

12、鱼腹魂销,龙舟叫彻,不了湖亭张戏。满庭芳芷。正艾日高高,葛风细细。刘辰翁《齐天乐》

13、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14、石榴一树浸溪红。零落小桥东。五日凄凉心事,山雨打船篷。谙世味,楚人弓。莫忡忡。姜夔《诉衷情》

15、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16、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17、谁念词客风流,菖蒲桃柳,忆闺门铺设。嚼徵含商陶雅兴,争似年时娱悦。青杏园林,一樽煮酒,当为浇凄切。南薰应解,把君愁袂吹裂。张榘《念奴娇》

南方各省端午节习俗

1、福建

福州端午节的家宴必在中午,餐席上必有粽子、雄黄酒、荷叶包、米粉肉等。家宴后,幼儿穿新衣、红肚兜,佩戴用各色丝线织裹樟脑丸做成的诸如粽子、灯笼等形状别致、色泽鲜艳的香袋,还要洗菖蒲汤,有的孩子还要在口鼻之间贴一块雄黄烟熏的肥肉,然后由大人带着到江边看龙舟竞赛。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2、重庆

重庆素有“巴渝大地”之称,所谓“巴”就是蛇,古时重庆人崇拜蛇,以蛇为图腾膜拜。以前蛇是不能吃的,但20世纪80年代起,重庆人选择在一年之中的端午这天烹制蛇羹,吃下以求保佑自己。

重庆人吃蛇有很大原因是生育文化的影响,蛇作为图腾崇拜的象征,妇女相信在吃下蛇后便会繁殖后代,类似“有邰氏之女姜嫄,踩了巨人的脚印生了后稷”的传说。其他人也相信在吃了蛇之后,祖宗进入到身体里便会与自己同在。但蛇可不能肆意滥杀,也不能在自己家里烹煮,一般情况下是在打谷场上煮一锅蛇羹,全村人分享。

3、广西

广西南部地区,比如宁明、崇左、龙州等地,过端午节都要包凉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诸如苦楝树等树木的枝叶,在阳光下晒到半干时就堆放到平地里烧,然后把得到的灰放到一个竹制容器里用清水冲滤。最后用过滤得到的棕黄色的水来浸泡准备好的糯米。

经过浸泡后的糯米会在原来的香气中透出一股草木灰特有的清香,包出的粽子煮熟后多呈淡黄色或者棕黄色。

4、广东

广东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种,个头较大,外形别致,状如锥形。品种很多,有蛋黄粽子、什锦粽子、烧鸭粽等独具南国风味,久负盛名。潮州的双拼粽,自成一派,一头用咸料,一头则用甜料,一粽两味,故称“双拼粽”。

从化县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新兴县端午,人家各从其邻近庙宇鼓吹迎导神像出巡。巫师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石城县端午,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5、江苏

端午这天,扬州人作兴吃“十二红”。哪“十二红”?红烧鱼、红烧肉、红烧鸡、红烧老鹅、炝黄瓜、炝莴笋、炝萝卜、刀豆、苋菜、咸鸭蛋、雪里蕻、烧大粉或粉丝。

“十二红”之外,还有很多。比如这天,开浴室的均用菖蒲、艾叶烧水。水池里放了菖蒲、艾叶,水里发出阵阵香味,精神振奋,浑身舒爽芬芳,坊间称“洗艾水”。这一风俗有的浴室至今尚存。老百姓家也要买菖蒲、艾叶回来插在门上,据说有驱瘟除秽之功。

6、安徽

安徽省各地,城乡都是在端午节吃粽子,粽为亲邻间馈赠的礼品。皖西怀宁一带还吃“端午粑”。这种端午粑用精面粉和酒酿,放青桐叶或荷叶上,经过发酵后蒸熟,甜美清香,别有风味。和县一带,节日中午饭,谓之“赏午”,要喝麦酒,吃鲥鱼、干鹅等荤食。中午时,插筷子于庭中,以验正午。

当涂一带,吃粽子,还吃“五红”菜,就是虾子、黄鳝、咸鸭蛋、苋菜、雄黄酒。有的地方,在这一天炒蚕豆给小孩吃,说是“炒虫蚁”,小孩就不会被虫蚊干扰了。皖西六安舒城一带,有谚语说:“端午吃个杏,到老不害病;端午吃个桃,到老不用愁”。

7、浙江

浙江嘉兴粽子历史悠久,嘉兴粽子为长方形,有鲜肉、豆沙、八宝、鸡肉粽等品种。淳安很多地方除了吃粽子,更多的地方是吃包子馒头类的面食,因为端午时节,正是当地小麦成熟之际,以往条件不好,孩子又多,所以赶上端午,用麦粉做包子馒头是最好的了,而且也只有端午才吃得到。

有些地方吃鸡蛋、杀鸡、杀鸭也是趁过节之际吃得好一些,吃些平常难得吃到的东西。宁波老话讲,“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以前端午节,老底子宁波人都吃“五黄六白”来过节。每年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

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有什么风俗活动

端午节有什么传统风俗

五月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端午节有哪些节日风俗

过端午节的风俗有哪些

端午节风俗简述

端午节风俗作文

中国端午节有什么传统风俗写作文

端午节风俗作文300字

广东端午节有什么风俗呢?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广东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