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有哪些要求?

|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作者:来杯百香果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有哪些要求?(共含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来杯百香果”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有哪些要求?

篇1: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有哪些要求?

(2).美观和经济的统一。

(3).要有可比性。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使用、经济和美观方面的比较时,要注意方案的可比性。

(4).突出主要指标。

篇2:设计方案格式要求

一、页面排版要求:A4排版,上、下边距各2.5厘米,左边距3.1厘米,右边距:2.5厘米。

二、设计方案格式要求:

1.封面采用统一格式。

(1)题目,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2)系别/年级/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三号+宋体+下划线,系别、专业按全名称填写。以上6项内容的左端要对齐、下划线长度要相等,栏目与内容之间空2个汉字,如“系 别”与“信息科学技术系”之间空2个汉字。

2.内页设置。(1)内页“摘要”,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0.5行、段后0.5行。

(2)摘要内容,五号+宋体。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空两个中文字符;段间不空行;标点符号采用中文字符;单倍行距。 (3)“关键词:”为五号+黑体+加粗。关键词为五号+宋体。第一个关键词要紧跟着“关键词:”后书写;关键词之间用“;”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加符号;关键词数量为3~5个。 (4)英文“Abstract”(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段前0.5行、段后0.5行。 (5)英文摘要内容,内容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每段开头留四个字符的空格;段间不空行;标点符号采用英文半角符号,如“,.;”等;单倍行距;每个关键词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如“Flash”。 (6)“Keywords:”为五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其后每个关键词均用五号Times New Roman字体,第一个关键词要跟着“Keywords:”后空一个英文字符再书写;关键词之间用半角“;”加一个英文字符隔开(要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如“Flash; Paper”形式。 (7)注意: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独占一页,英文摘要及关键词独占一页。

3.目录格式:(1)“目 录”二号黑体,章为黑体三号字,节及页码为宋体小四号字,页码放在行末。目录中的内容只列出章、节二级标题。 (2)“Contents”二号Times New Roman,章为三号Times New Roman,节及页码为小四号Times New Roman,页码放在行末。目录中的内容只列出章、节二级标题。与中文目录对应。

4.设计方案正文:

(1)内容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段间不空行。文字要准确、严密、简洁;书写要符合语法规范,杜绝错别字;标点符号要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采用全角字符。 (2)标题层次及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即“1”、“2.1”、“3.2.1”,编号不超过三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末尾不加标点,单独成行,编号与标题之间空一个空格。第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左对齐(段前0.5行、段后0.5行);第二级标题四黑体加粗左对齐(段前0.5行、段后0.5行);第三级标题为小四号黑体加粗左对齐(段前0.5行、段后0.5行);正文中大项采用(1)(2)编号,大项中的.小项采用1)2)编号,括号后不加标点。 (3)文中的图统一采用“浮于文字上方、居中”的格式,图表编号及名称置于图表的下方,字体为宋体五号居中,图表采用“编号+名称”形式,如“图3-1 流程图”、“表4-3 统计表”。表格取三线制,表中文字为五号宋体。插图处的空白不够编排该图整体时,可将其后一段文字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表格如能在一页内排下,则不要分开。 5.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为三号+黑体+加粗(段前0.5行、段后0.5行),单独成行。

(1)文中引文出现的地方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作为上标。如“多媒体[1]

(2)文献作者不超过二位全部列出;超过二位只列前二位,后加“等”或“et al.”;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文献内容为小四号、宋体;符号采用英文半角。文献数量为3~8条。 专著:[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M].出版社,出版年.月

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开始页-结束页 参考格式为:

[1] 王彬华,任枭涵.中文flash MX范例精粹[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7 [2] 朱学亮,陈麟,等.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实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8

[3] 周雪梅,杜世培.GIS中算法设计研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32(4):55-58 6.致谢:方案最后要有致谢。“致谢”二个字三号黑体加粗居中(段前0.5行、段后0.5行),单独成行,致谢内容小四号宋体、段前空两格,致谢部分单独成页。

行距要求一律为单倍行距;设计方案主体页数(不含封面、摘要、目录)应为20~25页。

篇3: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

1.1、建筑设计方案评价的要求和准则

建筑设计:是指用户对功能的要求,具体确定建筑形式、结构形式、建筑物的空间和平面布置以及建筑群体组合的设计。

(一) 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求

(1)适用和经济的统一。建筑设计必须贯彻“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它是评价设计方案的基本准则。

(2).美观和经济的统一。

(3).要有可比性。对不同设计方案进行使用、经济和美观方面的比较时,要注意方案

的可比性。

(4).突出主要指标。

(二)建筑设计的技术原则

城市住宅和公共建筑设计应遵循的技术经济原则是:

(1).严格执行国家设计规范;

(2).执行国家有关的建设标准;

(3).符合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4).合理利用土地;

(5).满足使用功能要求,保证方便生活,方便工作;

(6).正确处理使用、辅助、交通三大部分关系,对建筑空间进行合理组合,优化设计;

(7).正确处理装修构造和选择设备标准;

(8).满足卫生、防火、日照、通风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9).正确选择结构形式和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缩短建设工期,提高工程质量。

1.2、建筑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评价

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目的:是采用科学方法,按照工程项目经济效果评价原则,用一个或一组主要指标对设计方案的项目功能、造价、工期和设备、材料、人工消耗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从而择优确定技术经济效果好的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是以评价指标体系作为基础和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按建筑功能指标和社会资源消耗指标两大类划分,每一大类指标再进一步分为相应的分指标。在两大类评价指标中,建筑功能类指标大多数是不可计量的指标(定性指标),

评价时可做出评分标准,由专家评出分值,一般以分值高者为优;社会资源消耗类指标基

本为可计量指标(定量指标)。评价时可计算出数值大小,一般以小者为优。常用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有:计算费用法,多因素评分优选法。

(一)计算费用法

最小费用法有两个评价指标:C年和C总。C年表示设计方案在投资回收期内平均每年的年成本,包括投资成本和年运营成本;C总表示设计方案在投资回收期内的总成本。

对多方案进行分析对比时,采用的计算费用法较简便。其数学表达式为:

C年=K×E+V

C总=K+V×t

式中,C年―年计算费用;C总―项目总计算费用;K―总投资额;V―年运营成本;t―投资回收期;E―投资效果系数(它是投资回收期的倒数)

例8、某建设项目有3个设计方案,其已知条件是:

方案1:投资总额K1=万元,年运营成本V1=400万元;

方案2:投资总额K2=2200万元,年运营成本V2=350万元; 方案3:投资总额K2=2400万元,年运营成本V2=300万元; 标准回收期t为5年,投资效果系数E=0.2,优选出最佳设计方案。

解:方案1:C年= K1×E+ V1=2000×0.2+400=800万元 C总= K1+ V1×t=2000+400×5=4000万元

同理可求得方案2的C年=790万元,C总=3950万元。方案3的C年=780万元,

C总=3900万元。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见,方案3的计算费用最低,所以方案3是最佳方案。

(二) 多因素评分优选法

多因素评分优选法,就是对需要进行分析评价的设计方案设定若干个评价指标和按其重要程度分配权重,然后按评价标准给各指标打分,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与权重相乘并汇总,便得出各设计方案的评价总分,以获总分高者为最佳方案的办法。 但关键是要正确地确定权重,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S――设计方案的`总分;Si――某方案在某评价指标的评分;

Wi――某评价指标的权重;i――评价指标数,i=第一文库网1、2、3??。

1.3、居住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

篇4: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

括建筑功能指标和社会资源消耗指标两大部分,主要参考指标如下:

(一)平面指标

平面指标用以评价平面布置的紧凑性和合理性。

1.平面系数K1=居住面积/建筑面积(%);

2.平面系数K2=居住面积/有效面积(%);

3.平面系数K3=辅助面积/有效面积(%);

4.平面系数K4=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二)建筑周长指标

这一指标是墙长与建筑面积之比例。

1.单元周长指标=单元周长/建筑面积(m/m2);

2.建筑周长指标=建筑周长/健筑面积(m/m2)。

(三)建筑体积指标

这一指标是房屋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例,是评价层高的指标。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m2)

(四)人均、户均造价指标

这一指标是总造价与总人数及总户数之比例。

(1).人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居住总人数(元/人);

(2).户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总户数(元/户)。

(五)面积定额指标

面积定额指标用于控制设计面积,每户建筑面积一般应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制定控制指标。

(1).人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2).人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3).人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4).人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5).户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m2/户);

(6).户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总户数(m2/户);

(7).户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总户数(m2/户);

(8).户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总户数(m2/户);

(9).户均面宽指标=建筑物长度/总户数(m/户)。

以上指标中,有效面积指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指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指建筑中结构所占的面积;建筑面积指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层高2.2米以下不计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包括屋顶及地下室体积。

1.4、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

居住小区设计方案的经济评价,主要是考察设计方案是否保证居民基本的居住生活环境,使用土地和空间的经济、合理和有效性。评价时应考虑:人口与建筑密度、建筑群体的布置、建筑层数和间距、公共建筑、小区道路、管网、绿地的布局等,常用几项密度指标来衡量。居住区的主要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1).居住区用地,指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和公共绿地等四项用地的总称;

(2).容积率=地上建筑总面积/居住区用地总面积(%);

(3).住宅平均层数=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基底面积(层);

(4).高层住宅比例=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总建筑面积(%);

(5).中高层住宅比例=中高层住宅总建筑面积/住宅总建筑面积(%):

(6).人口毛密度=居住人口数量/住区用地面积(人/公顷);

(7).人口净密度=居住人口数量/住宅用地面积(人/公顷);

(8).住宅建筑套密度(毛)=住宅建筑套数/居住区用地面积(套/公顷);

(9).住宅建筑套密度(净)=住宅建筑套数/住宅用地面积(套/公顷);

(10).住宅面积毛密度=住宅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m2/公顷);

(11).住宅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面积/住宅用地面积(m2/公顷);

(12).建筑面积毛密度=各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m2/公顷);

(13).住宅建筑面积净密度=住宅建筑基底总面积/住宅用地面积(%);

(14).绿地率=绿地总面积/居住区用地面积(%);

(15).拆建比=新建建筑总面积/原有建筑总面积;

(16).土地开发费=前期工程投资/住宅区用地面积(万元/公顷);

(17).住宅单方综合造价=建设总投资/住宅建筑面积(元/m2)。 其中,前期工程投资包括征地、拆迁、各种补偿、平整土地、敷设外部市政管线设备和道路工程等各项费用。

建设总投资包括土地开发费用,居住区用地内的各类建筑、道路、市政管线、绿化等各项工程建设投资及必要的管理费用。

1.5、公共建筑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

公共建筑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活动场所, 公共建筑类型繁多,功能各异,但技术经济指标是有一定共同性的。评价时应考虑建筑空间布局、建筑造型、功能分布、人员流线及交通组织、自然通风、采光、照明、空调、结构、环境等方面的因素。按公共建筑的特点,评价指标包括满足社会需求和社会资源消耗两大部分,主要参考指标有以下几项:

(1).建筑物占地面积(m2);

(2).建筑面积(m2);

(3).使用面积(m2);

(4).有效面积(m2);

(5).结构面积(m2);

(6).建筑体积(m3):

(7).总投资(万元);

(8).单位面积投资=总投资健筑面积(元/m2);

(9).建筑密度(%);

(10).单位面积能源消耗(kW/m2);

(11).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面积(%);

(12).使用面积系数=使用面积/建筑面积(%);

(13).结构面积系数=结构面积/建筑面积(%);

(14).有效面积的体积系数=建筑体积/有效面积(%);

(15).单位体积的有效面积系数=有效面积/建筑体积(%);

(16).人(床、座)均建筑面积[m2/人(床、座)];

(17).人(床、座)均使用面积[m2(床、座)];

(18).人(床、座)均有效面积[m2/人(床、座)]。

例9、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的基本要求不包括( )

A、 适用和经济的统一

B、美观和经济的统一

C、要有可比性

D、突出次要指标

答案:D

例10、不属于常用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有:( )

A、 计算费用法

B、最小费用法

C、多因素评分优选法

D、单因素评分优选法

答案:D

(三)建筑体积指标

这一指标是房屋体积与建筑面积之比例,是评价层高的指标。

建筑体积指标=建筑体积/建筑面积(m3/m2)

(四)人均、户均造价指标

这一指标是总造价与总人数及总户数之比例。

(1)人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居住总人数(元/人);

(2)户均造价指标=建筑总造价/总户数(元/户)。

(五)面积定额指标

面积定额指标用于控制设计面积,每户建筑面积一般应根据国民经济水平制定控制指标。

(1)人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2)人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3)人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4)人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居住总人数(m2/人);

(5)户均建筑面积=建筑总面积/总户数(m2/户);

(6)户均居住面积=居住总面积/总户数(m2/户);

(7)户均使用面积=使用总面积/总户数(m2/户);

(8)户均有效面积=有效总面积/总户数(m2/户);

(9)户均面宽指标=建筑物长度/总户数(m/户)。

以上指标中,有效面积指建筑平面中可供使用的面积;使用面积指有效面积减去交通面积;结构面积指建筑中结构所占的面积;建筑面积指有效面积加上结构面积(层高2.2米以下不计建筑面积);建筑体积包括屋顶及地下室体积。

篇5:建筑木工防火安全要求是什么?

建筑木工防火安全要求是什么?

建筑工程从施工准备到上程竣工.都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由于木材的燃点较低,一般在250---300℃。有时用明火点燃时低着火点只有159℃。尤其在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大量锯末花、木屑、木粉等,这些物质比木料更容易燃烧。因此木工作业的火灾危险性较大,施工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1)建筑工地的木工作业场要严禁动用明火、下人吸烟要到休息室。工作场地和个人工具箱内要严禁存放油料和易燃易爆物,

(2)要经常对工作问内的电气设备进行检杳,发现短路、打火和线路绝缘老化破损等情况要及时找电工维修。电锯、电刨子等木工设备在作业时,注意勿使刨花,锯末等物将电机盖上。

(3)熬水胶使用的炉子,应在单独房间里进行,用后要立即熄灭。

(4)木工作业要严格执行建筑工地管理条例的规定。完王后必须做到现场清理干净、剩下的木料堆放整齐,锯末、刨花要堆放在指定的地点,并且不能在现场存放时间过长,防止自燃起火。

篇6:建筑防火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建筑防火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1、防火墙不宜设在U、L形等高层建筑的内转角处,当设在转角附近时,内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当相邻一侧装有固定乙级防火窗时,距离可不限。

2、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防火墙上不应开设门、窗、洞口,当必须开设时,应设置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3、输送可燃气体和甲、乙、丙类液体的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其它管道不宜穿过防火墙,当必须穿过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空隙填塞密实。穿过防火墙处的管道保温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

4、管道穿过隔墙、楼板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将其周围的缝隙填塞密实,

高层建筑内的隔墙应砌至梁板底部,且不宜留有缝隙。

5、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0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与其它部位隔开。

6、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其电缆井、管道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电缆井、管道井与房间、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其空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井壁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7、垃圾道宜靠外墙设置,不应设在楼梯间内。垃圾道的排气口应直接开向室外。垃圾斗宜设在垃圾道前室内,该前室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8、用于疏散的走道、楼梯间和前室的防火门,应具有自行关闭的功能。双扇和多扇防火门,还应具有按顺序关闭的功能。常开的防火门,当发生火灾时,应具有自行关闭和信号反馈的功能。

9、设在疏散走道上的防火卷帘应在卷帘的两侧设置启闭装置,并应具有自动、手动和机械控制的功能。

篇7:建筑电工防火安全要求是什么?

建筑电工防火安全要求是什么?

1.预防短路造成火灾的措施

由于短路时电流突然增大,发热量很大,不仅能使绝缘材料燃烧,而且能使金属熔化,产生火花引起邻近的易燃、可燃物质燃烧造成火灾,

建筑工地形成电气短路的主要原因:没有按具体环境选用导线,导线受损,线芯裸露维修不及时、导线受潮绝缘被击穿、安错线等都能造成短路。

预防电气短路的措施:建筑一地临时线路都必须使用护套线,导线绝缘必须符合电路电压要求。导线与导线、导线与墙壁和顶棚之间应有符合规定的间距。线路上要安装合适的保险丝。

2.顶防过负荷造成火灾的措施

根据负荷合理选用导线截面。不得随意在线路上接入过多负载。要定期检查线路负荷增减情况,按实际情况去掉过多的电气设备或另增线路。或者根据生产程序和需要,采取先控制后使用的方法,把用电时间排开,

3.预防电火花和电弧产生的措施

产生火花和电弧的原因主要是:发生电气短路,开关通断,保险丝熔断,带电维修等。

预防措施:裸导线间或导体与接地体间应保持有足够的距离。保持导线支持物良好完整,防止布线过松。导线连接要牢固。经常检查导线的绝缘电阻保持绝缘的强度和完整。保险器或开关应装在不燃的基座上并用不燃箱盒保护。不应带电安装和修理电气下问题:

(1)顶棚内的电气线路穿线必须为镀锌铁管,施工安装时必须焊接固定在棚内。造型顶棚用金属软份穿线时,要做保护接地,或者穿四根线其中一根作接地处理,防止金属外皮产生感应电引起火灾。

(2)凡电器接头都必须用焊锡相接,而且合乎规范要求。

(3)电源一般是三相的线制,由于装饰电气闭路特别多,这些回路均为单相,都要连接在三相四线制的电源中,所以三相电路都必须平衡,各个回路容量皆应相等,否则火灾危险性是很大的,所以在电源回路安装完毕后,根据施工规程要求一定要把各回路的负荷电流表进行测试和调正,使线路二相保持平衡。

(4)旧建筑物室内装饰时、要重新设计线路的走向和电气设备的容量。

篇8:建筑立面建筑设计有哪些要求?

建筑立面建筑设计有哪些要求?

1.建筑单位设计中,考虑住宅建筑本身的造型特点及周边的建筑元素,将时代感和艺术美感较好的结合在一起,有机地融入到整个环境当中,充分体现了单位建筑的个性,用简洁的造型以及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整个建筑形态的活泼、轻盈并具有现代特征的现代风格。

2.住宅的立面造型:通过阳台玻璃栏板、阳台立柱、石材和涂料的结合等要素的有机组合,来引导人民进入一种休闲的新生活方式,从而达到改善居住生活质量的目的,从文化内涵和生活模式的层面充实小区的精神实质,给人们带来精致而亲切的美感,

3.沿街商铺,结构布置上考虑可灵活分隔,方便业主,立面材料主要为花岗岩与落地玻璃相结合,统一安排广告位,在营造商业氛围的同时不失高雅的品位。

建筑设计方案

建筑公司的投标介绍信格式要求

设计方案

薪酬设计方案

幼儿园设计方案

网络营销设计方案

课程设计方案

亲子活动设计方案

装修设计方案

施工设计方案

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有哪些要求?(合集8篇)

欢迎下载DOC格式的建筑设计方案技术经济评价有哪些要求?,但愿能给您带来参考作用!
推荐度: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推荐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