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范文抓住人物特点.(共含12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淮安”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他留着一头短发,浓浓的眉毛下有一双黑色的瞳仁,他的嘴边总是挂有一丝丝笑容。他的大头让我想起一句童谣: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他有大头。没错,他就是我们班的大头学霸小覃同学。
小覃可是我们班的百科全书不管我问的什么问题,他都能把问题的答案说得清清楚楚。什么历史、科技、生活的问题都不在话下,就像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有一次,老师发了一道超难的奥数题让我们来做,这道题我想了很久也没有一丝头绪,于是我请来了大头学霸。之前困扰我几个小时的问题在他的面前不堪一击,小覃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这道题做完了,这不得不让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记得还有一次,老师把背诵作业公布之后,我和小覃就同时开始背诵了。他读完第一遍的时候就已经能流利地背诵了,而我还在一旁自己背,当我读完五遍时只背下一小部分,可这时,小覃已把小古文背给老师听了。我想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要归功于他的大头,但我想错了,他的聪明与脑袋大小无关,只是因为他学习时自律、专注。
他不但是我的同学还是我的好朋友,真希望在他的带领下,我也能成为大头。
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作文
四年级作文指导课教案・・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导、练写与评讲让学生掌握抓住人物特点来写及以事表人的方法,激发习作的成功感。
2 通过回忆、描述、赞美爸爸的优秀品质,懂得欣赏爸爸、感受亲情。
二、 教学准备
作文纸、彩笔、课件
三、 教学过程
1)高声赞美:同学们,谁能告诉老师心里话?在家里,你最爱的是谁?
母亲是生我养我的最亲切最温柔的亲人,她对我们无私的爱也许还能摸得着、看得见。但是,据科学研究的报道说,在一个家庭里,父亲的形象与品格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我想,今天我们就以“爸爸真――”为题,走进爸爸的世界,为即将到来的父亲节送上一份心灵的礼物。
老师先作一项心理调查:认为爸爸是一位好父亲的举手;爸爸让你自豪的举手;老师带个头,赞一赞自己的.爸爸;(幻灯)谁敢响亮地赞美爸爸。(用爸爸真――说题)
2)范文引路:赞美爸爸不能空喊口号,要把他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地方――也就是人物的特点抓住,(板书)才会赞得理有据,有事有实。究竟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呢?――先看这篇作文(教师朗诵,学生思考:爸爸是怎样一个人?哪些地方写出爸爸的特点?(点出特点)(表扬老师)
学会欣赏:由此可见,一个人物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必须抓住人物在外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①你爸形象如何?谁来说一说。②你爸是怎样一个人,你能用以下的句式说说爸爸吗?――句型练习(任选一种)
深情回忆: 过渡:刚才,我们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说爸爸,你这篇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但人物性格特点的表现并不是像外貌那样作几句精要的描写,必须通过真实具体的事才能表现一个人,这叫着――以事表人。(板书)特别是这件事关键时候爸爸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尤其重要。让我们深情回忆自己的爸爸,值得自豪的爸爸。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来,边画边在脑海中说爸爸。麦老师教作文说得好可以加分。
真情表述:学生说事,教师评。(投影展示成果)
情系笔尖:学生练写,教师评奖。
总结语: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母亲以温柔女性的形象给我们以无微不至的爱,这份无私的爱像涓涓细流,温暖着我们的心田,烙在我们的心坎上;但父亲,在社会家庭的角色负担心理压力尤重的父亲,一个有苦自己尝,有泪不轻弹的父亲往往对家庭的对子女的爱表现得更为严肃与深沉,让我们在生活中更注意观察和研读自己的父亲,从父亲和其他亲人的身上汲取更多的人生营养,这是老师在这两节课后交给大家一辈子的功课。
教学设想:
1、结合教材第三十三页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在学生完成大作文的基础上,对第一单元的作文进行讲评,让学生在实践与讲评中初步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2、对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和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四季中的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作一次总的串讲,加深学生对这些课文的理解。(实际上,我在讲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时已经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作了单独地分析,为本次课及上一次作文课进行了铺垫。)
3、由于本次作文需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思路,因此我安排在上完这课后再进行这次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读教材第三十三页第三自然段。
二、师引: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展示幻灯片2)老师可以引经据典。
老师对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四季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串联,让学生回忆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有关内容;同时教师结合第一单元的《一面》、第二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串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展示幻灯片3、4)
三、请听同学的朗读:有关肖像描写的优秀片断。
1、初06级1班:赵娅丹、陈传秋、龚昊、谭恩德和朱永超五位同学的片断描写(即第一次作文课布置的作业1)
2、初06级4班:罗丽娜、姜笑、陈莹莹、吴成臣和孙家骏五位同学的片断描写(即第一次作文课布置的作业1)
教师一一进行点评,指出每一篇作文的优点与缺点。
四、请一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朗读初06级1班赵娅丹同学的作文《老师的目光》。
教师进行重点讲评。
1、这位同学主要写了老师的眼睛,围绕眼睛写了三件事,有详有略,前两件事略写,第三写擦玻璃是详写。这一点她仿照的《我的老师》一文的详略安排方法。
2、赵娅丹同学合理地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写出了师生之间真挚的爱,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同学们想一想她的这种写法模仿的是第一单元的哪篇课文?(学生基本能答对)
3、她的这篇作文,在结尾时,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对老师的眼睛进行了总结:老师的眼睛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星星。它,就是我们心中的航标灯。这与大家小学时常用的`结尾方式不同,她未没有用老师的眼光是多么的可爱呀,多么的和蔼呀,我是多么喜爱老师呀这种方法。同学们,今后在写作时应该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五、实际练习。
教材第三十三页练习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作文的构思练习。
1、问:如果你在完成这一题目时,第一步应当做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上期末考试作文题目的情况,提醒学生注意题目的要求)
2、例举初06级4班甘学良和吴成臣两位同学的作文(他们写的的本班的罗丽娜同学),这两篇作文突出了罗丽娜同学工作泼辣的特点进行描写,因此,他们的作文题目可以改为她是一位泼辣的人。
如果你要写这样一篇作文,你将怎么样来完成?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3、老师举例:《红楼梦》中对凤辣子的描写,主要介绍王熙凤出场时的情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重庆话中对这种情况的描述是飞叉叉的)、外貌(丹凤眼、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动作(急忙上前握住林黛玉的手)、语言(全是一些甜言蜜语)。
六、布置作业:
1、用也许也许也许和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两个句式造句。
2、预习《三颗枸杞豆》,注意生字词。
教学后记:
1、这次作文课,由于学生已经写过,又由于第一次作文课的讲解,学生写作的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
2、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作文课表示了普遍的欢迎,下课后,我询问了几位学生,他们说这次作文课让我清楚地理解了如何进行外貌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收获不少。
3、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教材、教法的钻研是非常有效果的,只要有付出、肯学习、想办法,任何难题都会被克服。
抓住特点写活人物小学作文指导
怎样才能笔下生花,写好人物的特点呢?
我们可以描画他们的外貌,选取他最突出的特点——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来写,如:长方脸,身体瘦长等,为他们作一个清晰的画像;也可以是性格的'特点,如调皮好动、爱当热心肠等;也可以是兴趣爱好方面的特点,如是个足球迷、电视迷等等,抓住特点 写活人物。通过描写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看门的老爷爷
我家楼下有一间传达室,里面住着一位勤劳、善良、和蔼可亲的老爷爷。
老爷爷个子不高,背微驼,满头银发,眼睛不算大,但很有神,闪着慈祥的目光。他不论见了大人还是小孩,总是热情地打招呼,大家也都愿意和他说话。
他很爱劳动。每天早上拿起大扫帚就扫院子,扫大门口,自己的卫生区扫完,还帮别人打扫。不论什么时候,他只要看见地面上有扔的烟头、废纸等东西,就弯下腰拾起来,装进自己随身带的小塑料袋里。因此,整个院子整天显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在离小区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露天垃圾池。里面的垃圾时常蔓延到路面上,给人们行走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特别是到了夏天,垃圾堆臭气熏天,人们都捂着鼻子绕着走。每当这时,老爷爷就看不下去了。只见他肩上搭条毛巾,一手提着铁锨,一手拿着把大扫帚,来到垃圾池前。火辣辣的阳光下,垃圾堆散发着阵阵恶臭,蚊蝇乱飞,一见有人来,就四处逃窜,直往人身上撞。老爷爷不顾这些,把大扫帚往旁边一放,挥起铁锨就干起来。没干多会儿,老爷爷已是汗流浃背了。他取下肩上的毛巾,擦了一把脸,又随手用毛巾往两腿上拍了几下,赶走了叮咬他的蚊蝇,继续干起来。直到把路面上的垃圾清除干净才算完。路上的行人都向他投来赞许的目光。可又有谁知道,这并不是老爷爷分内的事啊!
这是一位多么好的老爷爷啊!不管是挥汗如雨的盛夏,还是滴水成冰的严冬,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看门的老爷爷,值得尊敬的老爷爷!
抓住人物特点写一个人的作文500字
写下这个题目,吾不免感到背脊发凉,且心中隐隐发怵,此乃犯了十大罪状之首——大逆不道之罪。只因“灭绝师太”并非他人,乃吾启蒙生涯之顶头上司——数学先生。
先生姓赖,自号“灭绝师太”,人皆称其“赖大神”是也。犹记得其初任吾等数学先生时,便曾扬言:“在吾班,尔等若有计算题错或有课上不认真听讲,做小动作者,皆无一可幸免,被吾鞑之,轻者伤处青紫,重者则皮开肉绽,骨头皆折,自己爬至三门医馆!”一语毕,四座皆惊,毛骨悚然,不寒而栗也。自是无人敢于其面前放肆,人皆闻风而丧其胆魄矣。
“灭绝师太”其杀伤力五星级之武器,乃一棍子也。莫要小觑此棍,棍约一尺来长,二寸来宽,厚约一寸。裹缠胶布约数十周,手略掂量一番,亦有一定分量。其色呈紫檀,因其威力巨大,故戏称其“铁板烧”也。
每至改试卷或作业之际,吾等皆提心吊胆,那心中可谓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讲台之上只见“灭绝师太”忽得双眉蹙起,陡似山峦,杏眼圆睁,似有熊熊烈火喷涌而出。恰如风雨欲来之势,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吾等皆心惊胆寒,冷气直冒,大气亦不敢出。果不出所料,只听闻“灭绝师太”大喝一声:“杨同学,上来!”被点到者顿时面如死灰,他自知大难临头,其咎难逃,以英雄慨然就义之态走至讲台,战兢兢伸出白皙掌心,“灭绝师太”一把夺过其手腕,二话不说,操起“铁板烧”,只听闻“啪啪啪”之声不绝于耳。“灭绝师太”用力之甚,其腮亦随之颤动。棍子落下,似“呼呼”有声。被打痛者,竟至于“手舞足蹈”,踮其足,好似“四小天鹅”,翩翩然似蝶,若配上伴奏,可谓“此舞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观”之誉了。若观被打者之掌心,恍如开了染坊,那紫的,青的,绿的,红的,一发都滚将出来,真乃缤纷烂漫,色彩纷呈。
此效似有立竿便见其影也,吾等原系令先生们七窍生烟,火冒三丈之辈,顽劣非常。成绩也如狗皮膏药一般,粘于倒数之位,无可撼动。而“灭绝师太”却似如有神助,令吾等成绩提至全校数一数二之列,屡获佳绩,若论其功,皆指“灭绝师太”。
前番,吾等访之,其言:“汝等皆被吾打入三门中学矣!”
此乃“灭绝师太”,其诲如甘露,滋润吾心,每每想来,有此恩师,幸也!
我有一个好爸爸,我很爱他,有时有点怕他。
我觉得爸爸长得很帅。他有一双大大的眼睛,又黑又粗的眉毛显得很精神。别人都说我长得很像爸爸。
我很爱我的爸爸,爸爸也很疼我。我想要的东西,只要他办得到,都会满足我的要求。记得有一次,我想看一部电影,当时绍兴还没有,爸爸就带着我开车到杭州去看,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时我又有点“怕”我爸爸。爸爸对我的学习很重视。当我考试没有得100分,爸爸绷着一张脸,特别严肃,他一定要让我讲出做错题目的原因,这个时候我有点怕爸爸。
在家里,有时爸爸和我会互称兄弟,我们可以直接叫对方的名字或者绰号。他拿着我的宝剑,我拿着金箍棒,在客厅里“打打杀杀”,或者在地板上摔跤比赛。
我有这样一个好爸爸,我感到非常幸福,我爱我的爸爸!
(读写例话)
一、教学要求读懂例话,知道写文章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初步了解应该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写。
二、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习要求。
学习这篇“读写例话”,要达到两个要求:
1.知道写文章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
2.初步了解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二、学生按要求自学例话。
三、讨论例话内容。
1.写文章为什么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因为人、事、物、景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抓住特点写,才能使读者对事物留下深刻的印象。)
2.《鲸》这篇课文的作者是抓住鲸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1)按“读写例话”的第二段,说说作者写出了鲸的哪些特点。(2)联系《鲸》这篇课文,说说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清楚的。
四、联系学过的别的课文,加深对例话的理解。
1.《蟋蟀的住宅》是怎样抓住蟋蟀住宅的特点来写的?
2.《威尼斯的小艇》《雪猴》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的?
五、谈体会,引导运用。
1.学了这篇“读写例话”,你有什么体会?(主要从为什么要抓住特点写和怎样写出事物的特点两个方面来谈,要联系课文的具体例子或自己的作文实际谈。)
2.鼓励学生以后观察时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作文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写。
抓住文章特点 渗透思想教育
抓住文章特点 渗透思想教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摭谈
[内容提要] 思想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文章体裁采取不同的渗透思想教育的方法,是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思想教育 体裁 思想情感 科学思维 英雄
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和“做真人”,树立远大的理想,就是要追求真理,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人类、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正确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作为做人的基础,没有一个正确的行事标准和行动指南,那么他身上具有的其它的所谓素质就会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不会持久平稳地在蓝天上飞翔。所以,我们实行素质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是第一重要的。
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应当渗透在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而语文由于它的学科内容、性质等特点,使得思想教育在这里有着更广阔的空间。崔峦在谈到新修订的语文教学大纲时说:“语文教学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自觉地担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责任。这是振兴中华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 ]他认为:语文“教学内容中本身具有的思想教育因素,都是语文学科的思想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方面的,道德品质方面的`,科学思想方面的,审美的及其他人文方面的。”[ ]因此,作为身在教育第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语文教学工作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认真深入地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课本为我们的思想教育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优美的文本。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优秀的革命传统、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热爱科学的思想等等,几乎所有的思想教育内容在这里都有包含。应当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和优势,让思想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努力获得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双丰收,是我们需要积极探索的。笔者根据自己平时的学习与实践,结合不同文章的特点,拟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作一点总结。
一、把握课文体裁特点,营造氛围,激发情感,让思想教育在感悟中渗透。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些是抒情性比较强的诗歌和散文。这些课文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感人的场面,营造了一个个感人的情境。在进行这类文章的教学时我们宜从语言入手,再现文章的场面和情境,发掘其中的思想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对语言的理解、感悟中受到健康情感的熏陶,完成思想教育。由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丰富,在这方面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如我们在上《鸟的天堂》一课时,可以制作多媒体动画课件,在对课文进行配乐朗诵的同时,展示大榕树上一静一动两个不同的场面。在这样一个由画面和声音共同营造的情境中,学生会很容易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
[1] [2]
说起老爸,那家里人肯定会说,嗯!记忆力超级好。
在我五岁的时候,老爸带我去云南玩。到了酒店以后,我们都已经很困了,忽然间看见床头上有一个小盒子,于是就迷迷糊糊问了一句:“爸,床头的.这个盒子是干什么用的呀!”老爸说:“唉,这个嘛!等你小学毕业了再告诉你。”“哦,好吧。”我答道。接着我就睡了。
近几天,和他聊天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这件事情,于是问了一句:“爸,你是否还记得,在云南酒店里的那个东西。”他说道:“这种事你老爸怎们会不记得呢?”于是我和老爸呵呵地笑了起来。
还有一次在年终大采购的时候,我们在去的路上一直在说,要买这个,要买那个。但到了买东西的时候,只有老爸才记得要买一些什么东西。于是他开始吩咐,我去买一些什么,妈妈去买一些什么。我觉得他的记忆力太好了,这么多的东西他都记得下来,买完上车检查了一下,全是齐的。
老爸特别喜欢做菜,但他做的不好吃。刚好他有一个朋友学过厨师,老爸向他的好朋友请教,他的好朋友给他说了一大串的菜谱。特别长、特别难记,老爸听得很认真,把菜谱都记在了脑子里,准备的时候,一样配菜都没有少。我看了一下,哇!步骤好多呀。我看得眼花缭乱”,我可记不住这么长的菜谱。老爸开始做这道菜了,我记了一下菜谱,先放白糖再放醋。噢,不对,不对!是先放醋再放白糖。哇,感觉好复杂呀!
上一次,过年老爸带我去表姐家。表姐家在西门那边,我们也很少去那边,而且对那边的路也不是很熟,所以老爸去的时候一直在用导航,但神奇的是这样他就把路给记住了。回来的时候不用导航就把回家的路给找到了。
老爸的记忆力在我们家可是真强啊!
小眼睛骨碌碌乱转,笑起来嘴是歪的,一看就是个调皮的家伙。对了,他就是我的同桌张浩然。我俩上课时经常“暗战”。
“现在,请一位同学来回答。”数学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齐刷刷地举起手。“好的,有请虞哲楠。”
我滔滔不绝地讲起来:“这道题一共设计了三个陷阱……”张浩然坐得端端正正,时不时微微点头,仿佛听得十分入迷。其实,他正暗暗用脚一点一点把我的椅子挪到旁边,我却浑然不觉。
“谢谢虞哲楠同学的回答,请坐。”徐老师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但下一秒笑容就凝固了,原来我扑通一声坐在地上。“怎么回事?谁干的?”老师声色俱厉地吼道。张浩然却像个无事人一样扶我坐下,还假惺惺地问:“不要紧吧?”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呀!
又是一节数学课,吃亏的我不甘心,准备以牙还牙,报一箭之仇。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可他始终没有举手回答问题。正在我绝望的时候,哈哈,他终于被老师叫到了。我也试着把椅子一点一点往外蹬,没想到他却用脚把凳子紧紧勾住。哼,真是个狡猾的家伙。眼看他就要答完问题,我急得满头大汗,用力一踢。没想到他脚一松,我失去重心,又是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老师大发雷霆:“你怎么回事啊?上次摔了,这次又摔。你不知道会影响班级上课吗?”
老师的批评像潮水般涌来,我趁老师咽口水暂时清空“存档”时,吞吞吐吐地小声辩解道:
“上次是他害我摔倒的。”
“你还好意思说人家,”徐老师反驳道,“人家当时听得多认真。”苍天啊,他犯错为什么要我挨批!
这就是我的同桌,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家伙。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次作文课――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网友来稿)
重庆铁路中学 温国祥
教学设想:
1、结合教材第三十三页单元作文训练的要求,在学生完成大作文的基础上,对第一单元的作文进行讲评,让学生在实践与讲评中初步掌握人物外貌描写的基本方法。
2、对第一单元五篇课文和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四季”中的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作一次总的串讲,加深学生对这些课文的理解。(实际上,我在讲第一单元的五篇课文时已经对作者的.写作思路作了单独地分析,为本次课及上一次作文课进行了铺垫。)
3、由于本次作文需结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思路,因此我安排在上完这课后再进行这次教学。
教学目标:
学会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读教材第三十三页第三自然段。
二、师引:根据描写对象的不同,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展示幻灯片2)老师可以引经据典。
老师对七年级上册“多彩的四季”这一单元的内容进行串联,让学生回忆“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有关内容;同时教师结合第一单元的《一面》、第二单元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进行串讲,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抓住人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展示幻灯片3、4)
三、请听同学的朗读:有关肖像描写的优秀片断。
1、初06级1班:赵娅丹、陈传秋、龚昊、谭恩德和朱永超五位同学的片断描写(即第一次作文课布置的作业1)
2、初06级4班:罗丽娜、姜笑、陈莹莹、吴成臣和孙家骏五位同学的片断描写(即第一次作文课布置的作业1)
教师一一进行点评,指出每一篇作文的优点与缺点。
四、请一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朗读初06级1班赵娅丹同学的作文《老师的目光》。
教师进行重点讲评。
1、这位同学主要写了老师的眼睛,围绕眼睛写了三件事,有详有略,前两件事略写,第三写擦玻璃是详写。这一点她仿照的《我的老师》一文的详略安排方法。
2、赵娅丹同学合理地采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紧紧抓住老师的目光,写出了师生之间真挚的爱,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同学们想一想她的这种写法模仿的是第一单元的哪篇课文?(学生基本能答对)
3、她的这篇作文,在结尾时,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对老师的眼睛进行了.总结:“老师的眼睛是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星星。它,就是我们心中的航标灯。”这与大家小学时常用的结尾方式不同,她未没有用“老师的眼光是多么的可爱呀,多么的和蔼呀,我是多么喜爱老师呀”这种方法。同学们,今后在.写作时应该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五、实际练习。
教材第三十三页练习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作文的构思练习。
1、问:如果你在完成这一题目时,第一步应当做什么?
有的学生回答:将题目补充完整。(结合上期末考试作文题目的情况,提醒学生注意题目的要求)
2、例举初06级4班甘学良和吴成臣两位同学的作文(他们写的的本班的罗丽娜同学),这两篇作文突出了罗丽娜同学“工作泼辣”的特点进行描写,因此,他们的作文题目可以改为“她是一位泼辣的人”。
如果你要写这样一篇作文,你将怎么样来完成?
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说起来。
3、老师举例:《红楼梦》中对“凤辣子”的描写,主要介绍王熙凤出场时的情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重庆话中对这种情况的描述是“飞叉叉的”)、外貌(丹凤眼、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动作(急忙上前握住林黛玉的手)、语言(全是一些甜言蜜语)。
五、布置作业:
1、用“也许……也许……也许……”和“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两个句式造句。
2、预习《三颗枸杞豆》,注意生字词。
教学后记:
1、这次作文课,由于学生已经写过,又由于第一次作文课的讲解,学生.写作的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
2、学生对于这种形式的作文课表示了普遍的欢迎,下课后,我询问了几位学生,他们说“这次作文课让我清楚地理解了如何进行外貌描写和人物的刻画,收获不少”。
3、教师在课余时间进行教材、教法的钻研是非常有效果的,只要有付出、肯学习、想办法,任何难题都会被克服。
苏教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第二次作文课――抓住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网友来稿)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 写人物特点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