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年雨水节气的特征有哪些(共含1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豹豹抱抱”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雨水节气的特征有哪些
雨水节气在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节气三候特点介绍
我国古人将雨水划分为三候,分别是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其中一候对应的花信为菜花,二候为棠棣,三候为李花。
一候獭祭鱼,指的是雨水时节,水獭开始捕鱼了,捕捉到鱼后它们会将捕获的鱼排列在岸边展示,似乎要先祭拜一番后再享用。
二候鸿雁来,指的是五天过后,南方天气暖,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候鸟是随着天地阴阳之气的变幻而往来,以适应气候。
三候草木萌动,指的是再过五天,天地间阴阳交泰,出现生机,草木乘此生机,开始萌动,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将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但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大地回暖。
雨水节气养生三要素
18日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从这个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逐渐增多,但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仍与暖空气频繁较量,所以市民还是要注意保暖。专家建议,雨水节气养生要记住三要素,即防“倒春寒”、健脾祛湿和准备养阳。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紫金馆养生康复门诊专家郭海英介绍,“雨水”节气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对老年人和小孩的健康威胁较大:老年人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感冒和发烧。
郭海英说,“防倒春寒”首先要注意春捂,气温升幅不大尽量少脱衣。一般日平均气温10℃以下需要捂,春捂原则是“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雨水”节气后,降雨增多,不少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食疗,比如芡实莲子苡仁汤。芡实和莲子可健脾益肾,苡仁健脾祛湿,加点陈皮还可醒脾行气开胃。
“雨水”节气后,养生方法还应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郭海英表示,按摩腹部不失为养阳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保暖,有利于保证睡眠质量。
雨水节气气候特点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摄氏度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摄氏度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节气的到来,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节气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到来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这个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的时段已经过去,降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农业生产此时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雨水时节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我国西南、江南地区,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我国华南地区在雨水之际已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而在黄河中下游、华北地区,此际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此时的平均气温,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而此时的雨量又是这一区域全年最少的时段,正是所谓“春雨贵如油”。
而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在雨水节气期间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零下一摄氏度、零下三点九摄氏度、零下九点七摄氏度和零下六点九摄氏度,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雨水节气谚语
(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寓意:雨水那一天下雨,会有一个好收成。
(2)雨水节,雨水代替雪,寓意:雨水节之后天气会越来越暖,降雨会增多。
(3)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寓意:雨水节气里不会只是降雨,仍然会有寒流来袭,气温会骤降,甚至会降雪。
(4)七九_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寓意:“冬九九”从冬至开始起算,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七九河开,_燕来,之后就是雨水节,农民就开始种地忙农活了。
(5)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寓意:雨水节气天气转暖,地底下的冰都化了,农民们一开始耕地。
(6)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寓意:雨水节里降雨,小麦长得好,谷粒饱满,能增产。
(7)雨水有雨百日阴。
寓意:雨水这天下雨,以后会连续降雨。
(8)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寓意:雨水节降雨,会断断续续一直下到谷雨。
(9)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寓意:这是江西雨水节气的谚语。雨水这一天天气睛朗,意味着春天降雨来得要早。
(10)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寓意:这是湖南雨水节的谚语。雨水节这天下雨。说明这一年内雨水都比较多。
(11)雨水落雨三大碗,小河大河都要满。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是说雨水节气里降雨,今后的雨I会很多,以小河大河都要满来形容雨水多。
(12)雨水阴,夏至晴。
寓意:雨水日阴天,会一直阴天,直到夏至才会放晴。
(13)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寓意:雨水日天气寒凉,到了惊蛰天气就会变暖;雨水日天气吸和,到了惊蛰还可能会降温。
(14)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早: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雨水节里南风刮得紧密,说明天气暖得快;雨水节里南风少,很可能会出现“反春”现象,即天气会转冷。
(15)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寓意:雨水节里五更(凌晨3-5点)下雨,到了中午时候天就会放晴。
(16)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一夜雨。
寓意:这是江苏地区的谚语。雨水节里,早上下雨当天就会停;如果是晚上下雨,就要下一夜了。
(17)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雨水节,早上下雨,雨下一会儿就会停;但是如果下午下雨,就很难停了。
(18)早雨晚晴,晚间一天淋。
寓意:这是桂林地区的谚语。雨水节,早上下雨,晚上就会放睛;但是如果晚上下雨,会一直下到白天。
(19)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寓意:这是浙江地区的谚语。是说早上出门时下雨,到中午前就会放晴;晚上回到家时下雨,会连续下一个晚上。
(20)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即早晨下雨当天停,下午下雨会连续不断。
(21)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寓意:这是江苏、浙江地区的谚语。早上下雨当天会放晴,晚上下雨天很难放晴。
(22)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一行人不要走。
寓意:这是江西地区的谚语。晚上下雨,只会下一夜,第二天早上就会放晴,可以出远门;早上下雨,则会下一天,不要出远门。
(23)雨打夜,落一夜。
寓意:这是浙江地区的谚语。晚上下雨,下一夜。
(24)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寓意:这是吉林地区的谚语。白天下雨,当天晚上会放睛,但是这种天气会连续几天(三天只是一个概数)。
(25)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
寓意:这是陕西地区的谚语。晚上下雨,第二天会是一个好天气。
(26)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寓意:这是江西地区的谚语。晚上下雨,第二天的白天就会放睛,地里的青草会长得很好。
(27)七九河开,_雁来。
寓意:七九河里的冰就化了,_时节大雁都飞回来了。
(28)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寓意:七九之后,天气转暖,人们穿棉衣就感觉热了。
(29)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
寓意:雨水节气刮东风,到了伏天(这里指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一定会下雨。
雨水节气时间
月18日,星期四,正月初七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雨水,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雨水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春天。“雨水”过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回升到0℃以上,黄淮平原日平均气温已达3℃左右,江南平均气温在5℃上下,华南气温在10℃以上,而华北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雨水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而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淮河以南地区,则以加强中耕锄地为主,同时搞好田间清沟沥水,以防春雨过多,导致湿害烂根。俗话说:“麦浇芽,菜浇花”,对起苔的油菜要及时追施苔花肥,以争荚多粒重。华南双季早稻育秧已经开始,应注意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力争一播全苗。
雨水节气的特点是气温回升、降水增多。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摄氏度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摄氏度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节气的到来,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节气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到来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这个时候,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的时段已经过去,降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农业生产此时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雨水时节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我国西南、江南地区,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我国华南地区在雨水之际已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而在黄河中下游、华北地区,此际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此时的平均气温,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而此时的雨量又是这一区域全年最少的时段,正是所谓“春雨贵如油”。
而我国西北、东北地区在雨水节气期间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零下一摄氏度、零下三点九摄氏度、零下九点七摄氏度和零下六点九摄氏度,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返回目录
雨水节气谚语
(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寓意:雨水那一天下雨,会有一个好收成。
(2)雨水节,雨水代替雪,寓意:雨水节之后天气会越来越暖,降雨会增多。
(3)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寓意:雨水节气里不会只是降雨,仍然会有寒流来袭,气温会骤降,甚至会降雪。
(4)七九_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寓意:“冬九九”从冬至开始起算,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七九河开,_燕来,之后就是雨水节,农民就开始种地忙农活了。
(5)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寓意:雨水节气天气转暖,地底下的冰都化了,农民们一开始耕地。
(6)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寓意:雨水节里降雨,小麦长得好,谷粒饱满,能增产。
(7)雨水有雨百日阴。
寓意:雨水这天下雨,以后会连续降雨。
(8)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寓意:雨水节降雨,会断断续续一直下到谷雨。
(9)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寓意:这是江西雨水节气的谚语。雨水这一天天气睛朗,意味着春天降雨来得要早。
(10)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寓意:这是湖南雨水节的谚语。雨水节这天下雨。说明这一年内雨水都比较多。
(11)雨水落雨三大碗,小河大河都要满。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是说雨水节气里降雨,今后的雨I会很多,以小河大河都要满来形容雨水多。
(12)雨水阴,夏至晴。
寓意:雨水日阴天,会一直阴天,直到夏至才会放晴。
(13)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寓意:雨水日天气寒凉,到了惊蛰天气就会变暖;雨水日天气吸和,到了惊蛰还可能会降温。
(14)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早: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雨水节里南风刮得紧密,说明天气暖得快;雨水节里南风少,很可能会出现“反春”现象,即天气会转冷。
(15)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寓意:雨水节里五更(凌晨3-5点)下雨,到了中午时候天就会放晴。
(16)早晨下雨当天晴,晚间下雨一夜雨。
寓意:这是江苏地区的谚语。雨水节里,早上下雨当天就会停;如果是晚上下雨,就要下一夜了。
(17)早雨不会大,只怕午后下。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雨水节,早上下雨,雨下一会儿就会停;但是如果下午下雨,就很难停了。
(18)早雨晚晴,晚间一天淋。
寓意:这是桂林地区的谚语。雨水节,早上下雨,晚上就会放睛;但是如果晚上下雨,会一直下到白天。
(19)开门见雨饭前雨,关门见雨一夜雨。
寓意:这是浙江地区的谚语。是说早上出门时下雨,到中午前就会放晴;晚上回到家时下雨,会连续下一个晚上。
(20)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即早晨下雨当天停,下午下雨会连续不断。
(21)早雨天晴,晚雨难晴。
寓意:这是江苏、浙江地区的谚语。早上下雨当天会放晴,晚上下雨天很难放晴。
(22)雨滴黄昏头,行人不要愁:雨滴鸡开口,一行人不要走。
寓意:这是江西地区的谚语。晚上下雨,只会下一夜,第二天早上就会放晴,可以出远门;早上下雨,则会下一天,不要出远门。
(23)雨打夜,落一夜。
寓意:这是浙江地区的谚语。晚上下雨,下一夜。
(24)白天下雨晚上晴,连续三天不会停。
寓意:这是吉林地区的谚语。白天下雨,当天晚上会放睛,但是这种天气会连续几天(三天只是一个概数)。
(25)雨下黄昏头,明天是个大日头。
寓意:这是陕西地区的谚语。晚上下雨,第二天会是一个好天气。
(26)晚上下雨白天晴,晒得泥草青又青。
寓意:这是江西地区的谚语。晚上下雨,第二天的白天就会放睛,地里的青草会长得很好。
(27)七九河开,_雁来。
寓意:七九河里的冰就化了,_时节大雁都飞回来了。
(28)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
寓意:七九之后,天气转暖,人们穿棉衣就感觉热了。
(29)雨水东风起。伏天必有雨。
寓意:雨水节气刮东风,到了伏天(这里指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一定会下雨。
<<<返回目录
雨水节气养生食谱
胡萝卜南瓜粥
用料:大米300克,糯米300克,胡萝卜南瓜少许;
做法:糯米300洗净浸泡2个小时;锅烧热水,倒入米熬粥40分钟;放入去皮切块的南瓜和切碎的胡萝卜,熬煮30分钟至软烂即可。
功效:能补水润燥,让皮肤柔润、有弹性。
禁忌:比较温和,没什么禁忌
桂圆阿胶红枣粥
用料:粳米100克,桂圆肉20克,阿胶10克,枣〔干)10克。
做法: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发涨,沥干水分;取一只大杯,倒人开水,将阿胶和白酒放在小杯子里;将小杯子坐于开水中直至阿胶溶解;桂圆肉去杂质,洗净,红枣洗净去核;锅内加人约毫升冷水和桂圆、红枣,用中火煮至水分剩余三分之一;加人梗米,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煮成粥;加人融化的阿胶搅匀即可。
功效:益气滋阴、补肾强身、活血养血、润肤美颜。
禁忌:大枣能助湿生热,令人中满,故湿热脱腹胀满者忌食。
凉伴双耳
用料:水发银耳、黑木耳各100克,盐、味精、白糖、胡椒粉、麻油各适量。
做法:水发银耳、黑木耳除去杂质,清水洗净,沸水悼5分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5分钟,控干水后装盘。依个人口味将上述调味品放人碗中用冷开水调匀,浇在“双耳”上拌匀即可。
功效:益气补血、养肝益肾。
禁忌:鲜木耳含有毒素,不可食用。黑木耳有活血抗凝的作用,有出血性疾病的人不宜食用。孕妇不宜多吃。银耳为凉性,故风寒咳嗽和湿热生痰咳嗽患者忌食。
香芹牛肉
用料:牛肉250克,香芹250克,食用油50克,淀粉10克,精盐2克,酱油、胡椒粉、味精各少许。
做法:牛肉剁成大块,用清水泡2小时,烧开除去血后,捞起晾凉切成条;湿淀粉加酱油搅匀后与牛肉条调匀。锅内油烧至七八成热时,放人牛肉、香芹及其他调料,炒至牛肉熟时即成。
功效:补脾胃,降血压。
<<<返回目录
2022年2月19日 星期六 农历正月十九
<<<返回目录
雨水节气时令饮食
1、豆苗
豆苗,俗称豌豆藤。豆苗作为食品,早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豌豆种出西湖,今北土甚多,九月下种,苗生柔弱如蔓,有须,叶似蒺藜叶,两两相对,嫩时可食。”豆苗是豌豆萌发出2~4个子叶时的幼苗,鲜嫩清香,最适宜做汤。
2、荠菜
荠菜在我国被食用的历史已有几千年,《诗经》中已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诗句,说明西周时人们就已经食用荠菜了。自古以来,荠菜都是人们非常喜爱的一种野菜。我国很多地方有阴历三月初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有的人还在这天采集大量的荠菜晒干,留着经常煮水服用。有的从三月春分荠菜刚吐出嫩叶时,就开始采摘当菜吃,说是此菜能治百病,对身体很有益处,称它为“护生草”。所以民谚说:“三月初三,荠菜当灵丹。”
<<<返回目录
雨水节气的习俗有哪些
一、回娘家
出嫁的女儿带着郎君,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节的礼品则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祝父母长命百岁。另外一个就是“罐罐肉”:用沙锅炖了猪脚和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给父母送去。这是对辛辛苦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父母表示感谢和敬意。如果是新婚夫妇,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能遮风挡雨,也有祝愿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的意思。
二、拉保保(找干爹)
以前人们都有一个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的习惯,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如何,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则是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的成长。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特别是在川西的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干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篼篼、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掉就跑了,有的扯也扯不脱身,大多都会爽快的答应,也就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好起来的。
三、占稻色
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是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收成不好,米价将贵。
四、送雨水
四川成都东山客家雨水节上,有个民俗是女儿给父母、女婿给岳父母送节。女婿送节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称为“接寿”,祈求岳父母长命百岁。女儿则是炖了猪脚、鸡汤,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由女婿给岳父母送去。这是女婿对辛苦将女儿养育成人的岳父母表示感恩。如果是新婚女婿送节,岳父母还要回赠雨伞,女婿出门奔波可以遮风挡雨,祝福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
五、接寿
在我国有些地区,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长,长命百岁。
<<<返回目录
气候特征
西南、江南地区
雨水期间,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按照四季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了。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的“春分”时节才能到来。
西北、东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我国的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华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华南地区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华南地区下列城市2月份的多年平均气温是:广州14.5℃、南宁14.1℃、海南岛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别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
虽说雨量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尤其是华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这一时期的雨量仍比较少,往往会出现春旱。若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气温低于10℃的话,对早稻育秧、育苗十分不利。
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如果说这些地区,“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这时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此时这一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即便先人们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的。
雨水节气的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 雨水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如何养生保健
1、保证能量的充足摄入。能量来源以谷类为主,形式可以是米饭、馒头,同时注意变换花样,如南方的米线、米粉,北方的面条、大饼等;注意经常吃些粗杂粮,除了玉米面、高粱面窝头外,每天还可以通过粥的形式来增加粗杂粮的摄入;做粥时,咱们可以加些薯类,如地瓜、山药等,做成地瓜杂粮粥、山药小米粥等。
2、尽管理论上降水的机会增加,但气候仍然干燥,容易出现口舌干燥、嘴唇干裂的情况。因此,除了通过足量喝水来补充水分外,每天还要多吃蔬菜、水果来补充水分。在南方,蔬菜已经开始上市,最好选择新鲜、应季、深颜色的蔬菜,如豌豆尖、红菜苔、绿菜苔、鸡毛菜等;选水分多的水果,如柑橘、柚子等。
3、动物性食物适量吃,煎炸等油腻食物不吃或少吃。
4、天气转暖,要增加户外活动,维持健康的体重。
5、雨水时节,还要预防“倒春寒”。这是因为初春的降雨会引起气温的骤然下降,这尤其对老年人和小孩的身体健康威胁较大。
节气由来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时段一般从公历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节气的特征
雨水位于每年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节气时段为雨水日起,到惊蛰日前(公历3月4-5日)结束。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开始活跃,并渐渐向北挺进。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既不甘退出主导的地位,也不肯收去余寒。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已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华南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华南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
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全国大部分地区严寒多雪之时已过,下雨开始,雨量渐渐增多,有利于越冬作物返青或生长,抓紧越冬作物田间管理,做好选种、春耕、施肥等春耕春播准备工作。
什么是雨水三候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雨水节气表示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量逐渐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渐少了,雨渐多了。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在雨水节气的15天里,人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_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乡野村庄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人们常说的“春捂”,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雨水到,草木萌动,我们从“七九”的第六天走到“九九”的第二天,“七九河开_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意味着除了西北、东北、西南高原的大部分地区仍处在寒冬之中外,其它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了由冬转春的过渡,在春风雨水的催促下,广大农村开始呈现出一派春耕的繁忙景象。
但是,雨水季节,北方冷空气活动仍很频繁,天气变化多端。既然这说到个季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就不能不提人们常说的“春捂”。这是古人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养生原则。初春阳气渐生,气候日趋暖和,人们逐渐去棉穿单。但此时北方阴寒未尽,气温变化大,虽然雨水之季不像寒冬腊月那样冷冽,但由于人体皮肤腠理已变得相对疏松,对风寒之邪的抵抗力会有所减弱,因而易感邪而致病。所以此时注意“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变化无常的天气,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乃至心神不安,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应当继续进行春捂外,应采取积极的精神调摄养生锻炼法。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故春季传染病常易暴发流行。每个人应该保护好自己,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调养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又由于此时气候较阴冷,可以适当地进补,如蜂蜜、大枣、山药、银耳等都是适合这一节气的补品。
这时的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全国各地的气候特点,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
雨水时节节气对不同地区的特点
1、黄河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
这时冷暖空气的交锋,带来的已经不是气温骤降、雪花飞舞,而是春风春雨的降临。此时这一地区的平均气温都已经升到0℃以上,甚至白天极端最高气温可达到20多℃,已经没有了降雪的条件,即便先人们以第一场春雨命名“雨水”,也是恰如其分的。
雨水时节,小麦进入了返青阶段,这时的小麦对水分的要求较高。而此时的雨量又是全年最少的时段。从《1971~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我们统计了2月份石家庄、太原、北京的平均降雨量分别只有7.4、5.2和4.9毫米,真可谓“春雨贵如油”。
2、西北、东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我国的西北、东北依然没有走出冬天的范畴。从2月份的平均气温来看:兰州、西宁、乌鲁木齐、沈阳的月平均气温分别是-1.0℃、-3.9℃、-9.7℃和-6.9℃,可见这些地方还没有摆脱冬季的寒冷,天气仍以寒为主,降水也以雪为主。
3、西南、江南地区
雨水期间,除了云南南部地区已是春色满园以外,西南、江南的大多数地方还是一幅早春的景象:日光温暖、早晚湿寒,田野青青、春江水暖。
按照四季的划分标准:连续5天,每日日平均气温都在≥10℃-≤22℃时,春天便开始了。一般来说,这些地方真正意义上的“春天”要在3月下旬,也就是一个月以后的“春分”时节才能到来。但也有特殊的情况,如20_年的武汉在2月10日、长沙2月11日、南昌2月11日、南京2月13日就进入真正的春季了,时间足足提前了1个月。
根据1月和2月份的多年平均雨量显示:武汉为43.4、58.7毫米,长沙66.1、95.2毫米,南昌74.0、100.7毫米,福建48.0、86.6毫米,可见上述地方的雨量,2月份相对1月份明显增加,能够满足小麦、油菜的生长需要。
4、华南地区
雨水节气期间,华南地区是春意盎然,百花盛开。
华南地区下列城市2月份的多年平均气温是:广州14.5℃、南宁14.1℃、海南岛海口18.7℃;上述城市2月份平均降水量分别是:69.4毫米、42.6毫米、35.0毫米。虽说雨量比黄河中下游地区多出好几倍,但这里气温高、蒸发量大,还是缺水。尤其是华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这一时期的雨量仍比较少,往往会出现春旱。若受强冷空气影响,平均气温低于10℃的话,对早稻育秧、育苗十分不利。
如果说这些地区,“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乐章“奏鸣曲”:春意萌发、春寒料峭。雨水之后,便进入了春天的第二乐章“变奏曲”: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_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雨水农谚
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麦田返浆,抓紧松耪。
顶凌麦划耪,增温又保墒。
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麦润苗,桑润条。
种地别夸嘴,全凭肥和水。
粪大水勤,不用问人。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
低产变高产,水是第一关。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赶快把麦浇。
黄河水可用不可靠,来水快把白茬浇。
水来蓄满塘,用时不慌张。
蓄水如囤粮,水足粮满仓。
水满塘,粮满仓,塘中无水仓无粮。
水是庄稼血,肥是庄稼粮。
水是庄稼血,没有了不得。
水是金汤玉浆,灌满粮囤谷仓。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
人靠地养,地靠粪养。
会耕会耪,无粪不长。
粪是庄稼宝,离它长不好。
待要庄稼好,底粪要上饱。
地里铺上粪,家里座上囤。
春天粪筐满,秋天粮仓满。
春天比粪堆,秋后比粮堆。
雨水节气有哪些传统习俗2022年
占稻色
占稻色是流行于华南稻作地区的习俗、就是通过爆炒懦谷米花来占卜这年稻谷的成色。成色足则意味着高产,成色不足则意味着产最低。成色的好坏,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来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则这年稻谷收成越好;而爆出来的米花越少,则意味着这年稻谷收成不好,米价将贵。“花”与“发”语音相同。有发财的预兆。有些地方的客家人甚至还用爆米花供奉天官与土地社官,以祈求天地和美,风调雨顺,家家户户五谷丰登。
回娘家
川西一带有雨水节回娘屋的风俗。到了雨水节这天,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已有了孩子的妇女,须带上罐罐肉、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婚未孕的妇女,也要带上礼物回娘家。会由其母亲为她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以示吉祥,祈求来年得子。
在民间有这样一个传统,到了雨水时节,出嫁的女儿要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妇女,需带上罐罐肉(用砂锅炖了猪脚和雪山大豆、海带,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椅子等礼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久不怀孕的妇女,则由母亲为其缝制一条红裤子,穿到贴身处,据说,这样可以尽快怀孕。
拉保保
雨水这天在川西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古时医疗条件不好,为了让儿子或女儿顺利、健康地成长。父母会为自己儿女求神问卦,看看自己儿女命相好不好,需不需要找个干爹。而找干爹的目的就是希望借助干爹的福气将孩子带大。此举年复一年,久而演化为一方之俗,传承现在更名为“拉保保”。之所以在雨水节拉于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川西民间这天有个特定的拉干爹的场所。这天不管天晴下雨,要拉十爹的父母手提装好酒菜香蜡纸钱的mm、带着孩子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准干爹对象。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文化就拉一个文人做干爹;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拉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做干爹。一旦有人被拉着当“干爹”,有的能挣脱就跑了,有的无法脱身,大多也就会爽快地答应,并且认为这是别人信任自己,因而自己的命运也会跟着好起来的。一般拉到后,拉者连声叫道“打个干亲家”,就摆好带来的下酒菜、焚香点蜡,叫孩子“快拜干爹,叩头”;“请干爹喝酒吃菜”,“请干亲家给娃娃取个名字”,拉保保就算成功了。即便分手后也会常年走动的称为“常年干亲家”,也有分手后再没来往的叫“过路干亲家”。
抢拜寄
在川西民间,湿意蒙蒙的雨水时节流传着这样的风俗。
早晨天刚亮,雾蒙蒙的大路边就有一些年轻妇女,她们手牵着自己幼小的儿子或女儿,在等待第一个从面前经过的行人。一旦有人经过,不管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要上前拦住对方,把儿子或女儿按捺在地,磕头拜寄,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这在川西民间就称做“撞拜寄”,即事先没有预定的目标,撞着谁就是谁。“撞拜寄”,意在保佑儿女顺利、健康的成长。在现今的一些农村仍然还保留着这一风俗,也有的地方演化为向自己的亲戚朋友拜干爹的,但拜寄之意都是保佑孩子的健康成长。
雨水节气的农谚
1、雨水日下雨,预兆成丰收。
寓意:雨水那一天下雨,会有一个好收成。
2、雨水非降雨,还是降雪期。
寓意:雨水节气里不会只是降雨,仍然会有寒流来袭,气温会骤降,甚至会降雪。
3、七九八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
寓意:“冬九九”从冬至开始起算,冬至是一九的第一天,七九河开,八燕来,之后就是雨水节,农民就开始种地忙农活了。
4、麦子洗洗脸,一垄添一碗。
寓意:雨水节里降雨,小麦长得好,谷粒饱满,能增产。
5、雨水落了雨,阴阴沉沉到谷雨。
寓意:雨水节降雨,会断断续续一直下到谷雨。
6、雨水日晴,春雨发得早。
寓意:这是江西雨水节气的谚语。雨水这一天天气睛朗,意味着春天降雨来得要早。
7、雨水阴,夏至晴。
寓意:雨水日阴天,会一直阴天,直到夏至才会放晴。
8、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早: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雨水节里南风刮得紧密,说明天气暖得快;雨水节里南风少,很可能会出现“反春”现象,即天气会转冷。
雨水怎么调理身体
从雨水节气开始气温逐渐回升、降水逐渐增多,但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仍与暖空气频繁较量,所以市民还是要注意保暖。雨水节气养生要记住三要素,即防“倒春寒”、健脾祛湿和准备养阳。
“雨水”节气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对老年人和小孩的健康威胁较大:老年人血压会明显升高,容易诱发心脏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则容易感冒和发烧。
“防倒春寒”首先要注意春捂,气温升幅不大尽量少脱衣。一般日平均气温10℃以下需要捂,春捂原则是“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
“雨水”节气后,降雨增多,不少人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食疗,比如芡实莲子苡仁汤。芡实和莲子可健脾益肾,苡仁健脾祛湿,加点陈皮还可醒脾行气开胃。
“雨水”节气后,养生方法还应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按摩腹部不失为养阳好方法。具体方法是:仰卧床上,以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在肚皮上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200次左右。一来有利于促进消化,排除脾胃湿毒,二来有助于腹部保暖,有利于保证睡眠质量。
2022年雨水节气需要怎么养生
充足的睡眠:
春季肝气旺盛,太早入睡恐会过早就醒或入睡时间偏长,反而影响睡眠,此时宜逐渐晚睡早起,晚睡却不可
超过23点后熬夜,肝脏解毒时间还需深睡,否则很容易引起肝火旺。晚上不宜进食过饱过晚,以免引起脾胃不和,难以入睡。
适当的运动:
动则升阳,此时阳气生发,应多进行户外运动,阴天宜室内运动。最适宜的运动时间是上午9点至11点,此时运动除了相应的效果外,户外晒太阳进行运动,还可以健脾祛湿,助阳生发,疏肝解郁。
愉悦的情绪:
在乍暖还寒、降雨多、阳气发的时节,人的情绪很容易被影响,出现心神不安,暴怒,抑郁等。常说的“女伤春,男悲秋”所以,春天里女性多容易抑郁,尤其是产后女性。春季护肝需从情绪着手,要学会多做换位思考常放下、放空一些负累,戒除暴怒,忌忧郁烦闷,做到心胸开阔,积极乐观,保持心情愉悦,使肝气调和顺畅。
雨水表示什么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古代将雨水分为三候:“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三候对应的花信“一候菜花,二候棠棣,三候李花”。此节气,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
雨水谚语及意义
1、雨水落雨三大碗,小河大河都要满。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是说雨水节气里降雨,今后的雨I会很多,以小河大河都要满来形容雨水多。
2、雨水阴,夏至晴。
寓意:雨水日阴天,会一直阴天,直到夏至才会放晴。
3、冷雨水,暖惊蛰;暖雨水,冷惊蛰。
寓意:雨水日天气寒凉,到了惊蛰天气就会变暖;雨水日天气吸和,到了惊蛰还可能会降温。
4、雨水节气南风紧,则回春早;南风不打紧,会反春。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雨水节里南风刮得紧密,说明天气暖得快;雨水节里南风少,很可能会出现“反春”现象,即天气会转冷。
5、早晨落雨晚担柴,下午落雨打草鞋。
寓意:这是湖南地区的谚语。即早晨下雨当天停,下午下雨会连续不断。
6、雨打五更头,午时有日头。
寓意:雨水节里五更(凌晨3-5点)下雨,到了中午时候天就会放晴。
1、蜂蜜:春寒料峭,是最容易感冒的时节。此时喝些蜂蜜水,既有清肺解毒、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又有补中益气、润肠通便的功效。
2、红枣:随着天气的转暖,人们户外活动也会增加,对热量的需求就会增大。我们都知道,甜食是热量的主要来源,而红枣不仅可以增加热量,还有养胃健脾的功效。
3、韭菜:春季由于气候多变,因此,保养阳气就显得特别重要。韭菜、特别是春天的韭菜,营养价值格外丰富,具有健胃提神、强肾护阳的作用。
4、春笋:在南方,春笋有着“素食第一品”的美誉,从古自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比如,上海人喜欢吃“枸杞春笋”,南京人喜欢吃“春笋白拌鸡”,浙江人喜欢吃“南肉春笋”。
5、樱桃:樱桃营养丰富,特别是铁含量超高,具有补血养颜、益气祛风和健脾开胃的功效。樱桃不宜多吃,否则容易导致上火和损脾胃。不喜欢吃樱桃的话,吃草莓也是一样的。
★ 雨水节气祝福语
★ 雨水节气祝福语
★ 雨水节气的诗词
★ 雨水节气祝福语句
★ 雨水节气经典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