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全国优秀党员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个人感悟(共含1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了义先生”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组委会于卢老的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卢老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他当初对党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团员,一名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我一定以卢老为榜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203月8日傍晚,一名国家的好儿子,人民的好书记,廖俊波出差途中因公殉职,年仅49岁。出身于普通家庭,毕业后当过中学老师,乡镇干部,在县乡两级做过主要领导,始终牵挂群众,惦记着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一位始终将人民放在心里的百姓父母官,组委会给予他的颁奖词:人民的樵夫,不忘初心,上山寻路,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牢记党的话,温暖群众的心,春茶记住你的目光,青山留下你的足迹。谁把人民扛在肩上,人民就把谁装在心里。又是一位为党献身的伟人,除了心痛以外,我再次感到自身肩上的重担的份量。
“有速度的青春,满是激情的神明,热爱着岗位,几回会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这是组委会给予杨科璋烈士的颁奖词。5月30日1点13分,杨科璋在灭火救援中紧急救出一名约两岁的孩子,但因烟雾太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从五楼坠楼时杨科璋紧抱孩子,最终护住了孩子,但是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7岁的生命。这就是祖国的战士,党的同志,如果有一天,我遇到了一样的问题,我依旧会像他一样履行对党,对团的承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都说中古地大物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个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玉麦乡,从1964年到的34年间,桑杰曲巴家是这片土地上的仅有的一户人家。卓嘎,央宗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半个多世纪来,父女三人以放牧卫生,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日出高原,牛满山坡;家在玉麦,国是中国。中国是老阿爸手中缝过的五星红旗,中国是姐妹俩脚下离不开的土地。高原隔不断深情,水雪锁不断春风。河的源头在北方,心之所向是祖国。”党的好儿女,坚决要维护自己的领土,用自己的青春去守护家园,打心底敬佩她们。
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向全体新当选院士发出了向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学习的倡议。
白春礼呼吁,院士们要学习卢永根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院士们要把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争做新时代的明德楷模,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
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于当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院士向卢永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至诚爱国奉献,无私教书育人,积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倡议书提到,卢永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品格崇高,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中科院院士爱国报国的先进代表,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献身科教,勇于创新。卢永根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卢永根在1978年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同时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卢永根勇于创新,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学习卢永根同志爱党爱教,为国家事业矢志奋斗的坚定信念。卢永根同志信念如磐、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入党日子作为自己另一个生日,罹患重病住院期间,仍坚持与师生共同参加支部学习,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身为教师,他严谨治学,坚守一线教书育人,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是师生的良师益友。作为校长,他不拘一格选材任贤,推动新兴学科建设,为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打开新局面,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他入党70年、从教愈甲子,将毕生献给所钟爱的教育和科研事业,用爱党爱教、许身报国的不懈奋斗书写了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共奋进的不朽人生。
学习卢永根同志潜心钻研、为造福人民勇于攀登的赤诚情怀。卢永根同志始终心怀人民群众饱暖,半个多世纪来奋战在高等农业教育最前沿,致力于水稻遗传育种研究,潜心科研,勇挑重担,主持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之一;提出“特异亲和基因”创新学术概念,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带领学科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在他坚守下,学校现拥有上万份水稻种质资源,成为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保护、研究和利用的重要宝库之一,为国家农业发展和农业教育作出卓越贡献。
11月15日,本人在我委机关党委的组织下观看了“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先进事迹”。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把一生奉献给祖国的科学事业,晚年将毕生积蓄捐赠学校被称为“布衣院士”,有着70年党龄的“布衣院士”用实际行动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这就是我们的时代楷模卢永根。通过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先进事迹,我受益匪浅:
一、始终用朴实的生活态度修饰自己,甘于奉献。
3月卢永根院士和夫人徐雪宾教授将毕生积储合计881万元全部捐赠给患难农业大学成立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而他自己一生都艰苦简朴,勤俭节约,家中仍然是上世纪的旧沙发、旧电视、旧铁架床。还有在死后自己与妻子还准备遗体捐献,把他最后的一点所有都贡献了医学科研,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对社会的贡献,而在他不断奉献的过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一种大无畏的精神,足以撼动我们每个人的心。我作为一名党员,深深地被卢永根打动了,入党时向党宣誓的一幕幕场景顿时展现在我的脑海中。“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原来根本不夸张,卢永根同志能做到,我们也应该要做到。
二、报效祖国,积极回馈社会。
卢永根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以崇高的敬意,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坦荡胸怀,做一个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当今香港局势动荡,不少香港青年深受外国思想的毒害,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并到处制造混乱,这是严重在挑战我国主权不能分割的宗旨,丧失了最基本的爱国情怀,作为中国人以及党员,必须与这种行为抗争到底,要以卢永根同志的精神为榜样,时刻鞭策自己,努力提升自己,为我国的长治久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三、端正工作作风,全身心投身于业务工作。
卢永根教授的秘书赵杏娟回忆,“卢院士发表的文章、发言稿、学术报告等都是他自己去收集材料、起草的。我根据他的要求整理后,他会认真修改文章的排版布置,反复推敲用词造句,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放过。”,卢教授亲力亲为的工作作风实在让人敬佩。各级机关都应当意识到,加强作风修养是自己做好工作的需要。深刻反思我自己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面对严峻的反腐败态势,更应时刻以卢教授作为例子勉励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细致投身于纪检监察工作。
在全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中央宣传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会宣传发布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卢永根,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中科院院士,在203月,这位被病魔缠身的老教授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南农业大学的账户,夫妇两人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用于奖励贫困学生和优秀青年教师。卢老说:“党培养了我,将个人财产还给国家,是作最后的贡献。”组委会于卢老的颁奖词: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你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卢老是用自己的行动来诠释他当初对党许下的诺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一定以卢老为榜样,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学习卢永根,用坚定的爱国信念来武装自己。从年轻时放弃安逸生活回到内地,到后来在教育领域的一辈子坚守,这其中始终支撑卢永根的便是他坚定的爱国信念。卢永根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学习卢永根,用严谨的工作作风来塑造自己。“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是卢永根经常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而“先党员,后校长”则是他的口头禅,他认为当好校长的前提是先当好一名党员。在工作上,卢永根对人对己都十分严格,不搞一点特殊,即使到后来身患重病,也依然坚持不搞特殊化。
学习卢永根,用朴实的生活态度来修饰自己。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而卢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朴实,有人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的家,从中可见其生活简朴。破旧的家,简单的饭,一点一滴都昭显着这位老人骨子里的淳朴。
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向全体新当选院士发出了向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学习的倡议。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献身科教,勇于创新。卢永根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卢永根在1978年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同时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卢永根勇于创新,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生活中,卢永根发扬共产党员朴素节俭的优良作风,办公室设施简单,家里陈设简朴。与生活中近乎苛刻的节约形成鲜明对比,卢永根捐资助教却毫无保留。3月,他撑着孱弱病躯和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满室皆旧物,布衣好耕读。积蓄八百万,捐赠不迟疑。”这是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日前,中宣部追授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教育部印发《关于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卢永根同志学习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广泛开展向卢永根同志学习活动,激励引导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创造无愧于新时代的一流业绩。
卢永根同志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水稻遗传学家。他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从教60多年来,始终将爱国奋斗精神贯穿教学科研和立德树人全过程,用一生至诚至真的执着行动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忠实履行了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8月12日,卢永根同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9岁。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中央办公厅转达了对卢永根同志逝世的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慰问。11月15日,中央宣传部追授卢永根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卢永根同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是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师表楷模,是新时代崇高师德的杰出典范,先后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感动中国人物、全国“最美奋斗者”等荣誉。为大力弘扬卢永根同志崇高精神,宣传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决定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卢永根同志学习活动。
选择一种信仰坚定正确方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信仰难免空虚或迷失方向。共产党人作为无神论者,信仰的是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1949年,年仅19岁的卢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信念坚定、忠诚如山,入党70年来,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矢志奋斗,与共和国同成长、共奋进,是一名永葆初心的优秀共产党员。每位党员干部要不忘入党誓词和入党初心,坚定政治信仰,坚定“四个自信”,立足岗位有作为,牢记宗旨为人民。
选择一份事业作为服务平台。事业是我们为民服务、为党分忧、为国奉献的平台,也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根基。我们一定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事业去奋斗,去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卢永根选择了水稻事业并为之奋斗一生,他用毕生精力,始终与他所热爱的农业、水稻遗传“较劲”,为国家农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卢永根研究团队近些年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其中水稻25个,大豆5个,甜玉米3个;培育水稻不育系3个。这些品种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万亩以上,新增产值15亿多元,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你有一颗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作贡献的初心,无论你从事的什么事业,都能绽开出最漂亮的生命之花。
选择一种告别抒写赤子襟怀。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在生命的尽头都会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将骨灰洒在自己热爱的那片土地,有的人把一生的积蓄留给子孙,有的人则坚定地做了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卢永根就是后者。一生积蓄880多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大设立教育基金;个人后事如他所愿,没有告别仪式,遗体捐给国家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事业;最后一笔党费有1万元之多,老伴帮他代交给组织……卢永根悄悄地走了,走得干净彻底,走得了无牵挂。他选择的这种不同常人的告别方式抒写的则是赤子襟怀。他心里始终装着的是自己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祖国,装着的是他奉献了一生的教育事业。从卢永根院士身上,我们要学习他忘我拼搏、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和守初心、践行使命的赤子襟怀。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是春风,是春蚕,更化作护花的春泥。热爱祖国,你要把自己燃烧。稻谷有根,深扎在泥土。您也有根,扎根在人们心里。”这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礼上给卢永根的颁奖词,也是对卢永根科学家、校长(曾经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老党员、毕生积蓄捐献者多重身份的生动概括。
一辈子研究学术保存华南最大野生水稻基因库
卢永根院士一生致力于水稻的遗传育种研究。他在水稻遗传育种研究上取得了重要成绩,带领研究团队共选育出作物新品种3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作为著名作物遗传育种学家,他保存了华南地区富有特色的野生稻基因库。如今,我国水稻研究技术在很多领域超过了国际水稻研究所。“科学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辛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登上光辉
拒绝留美研究只因祖国需要他
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到美国探望病重的母亲,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留学。在美期间,美国的亲人竭力想说服他留下来,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面对国外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卢永根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祖国需要我!”
借助国外学习的知识和经验,卢永根回到华南农业大学工作之后,发挥“拿来主义”,大刀阔斧改革,推动了华南农业大学的跨越式发展。这些年,即便头上有多个“光环”,卢永根依然保持“布衣院士”的赤诚底色,保持科学家的求真求知热情和深沉家国情怀,指导学生读书,看论文,整理著述。华南农业大学现任校长陈晓阳感慨地说,这就是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科学家和教育家应有的品质、责任和担当!
中科院院长、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白春礼向全体新当选院士发出了向中科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卢永根学习的倡议。
白春礼呼吁,院士们要学习卢永根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院士们要把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争做新时代的明德楷模,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
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于当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院士向卢永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至诚爱国奉献,无私教书育人,积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倡议书提到,卢永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品格崇高,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中科院院士爱国报国的先进代表,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一直有说我们的老校长,布衣院士卢永根,可是对他的青年时期其实并不是太了解。今天有幸观看时代楷模节目,了解到了卢院士的青年时期。他对党和国家的热爱,持续了数十载不变,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是初心不忘,他那感人的一生,令我久久难忘。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卢永根院士见证了华南农业大学的风风雨雨,一生简朴,两袖清风,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献给了母校,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科研事业,始终以中共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我,即使是卧病在床也不忘过党组织生活,这种一心为党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贯彻。如今,卢院士虽离开了,但精神永存。
卢永根祖籍广东花都,1930年生于香港,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受派遣回到广州。从此,他在教育领域开始了一辈子的坚守。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放弃安逸的生活回到内地呢?卢永根的回答简单而真挚,“侵华战争的现实教育了我,我要为祖国复兴效力。”正是带着这份爱国的赤子之心,卢永根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仅为科研奉献了一切,也为广大学子点燃了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这份真挚的爱国热情不仅值得我们尊敬,更值得我们学习。
学习卢永根,用坚定的爱国信念来武装自己。从年轻时放弃安逸生活回到内地,到后来在教育领域的一辈子坚守,这其中始终支撑卢永根的便是他坚定的爱国信念。卢永根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点燃你们心中的爱国主义火焰。”
学习卢永根,用严谨的工作作风来塑造自己。“多干一点,少拿一点,腰板硬一点,说话响一点”,这是卢永根经常用来自勉的四个“一点”。而“先党员,后校长”则是他的口头禅,他认为当好校长的前提是先当好一名党员。在工作上,卢永根对人对己都十分严格,不搞一点特殊,即使到后来身患重病,也依然坚持不搞特殊化。
学习卢永根,用朴实的生活态度来修饰自己。卢永根夫妇一共捐出了8809446元,学校用这笔款设立了教育基金,用于奖励贫困学生与优秀青年教师。而卢永根自己的生活非常朴实,有人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他的家,从中可见其生活简朴。破旧的家,简单的饭,一点一滴都昭显着这位老人骨子里的淳朴。
一生报效祖国,毕生积蓄回馈社会,这就是正能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向卢永根同志学习,学习他的爱国情怀,学习他的坦荡胸怀,我们要向这位中华民族的楷模学习,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爱国热情的中国人!
白春礼呼吁,院士们要学习卢永根忠贞爱党、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学习他艰苦朴素、淡泊名利的优秀品德,学习他甘为人梯、提携后学的大家风范。院士们要把学习卢永根先进事迹和精神品格,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对党忠诚、为民造福作为根本的政治担当,争做新时代的明德楷模,不辜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院士的崇高荣誉。
同时,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中科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于当日发出倡议书,倡议广大院士向卢永根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至诚爱国奉献,无私教书育人,积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功立业。
倡议书提到,卢永根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品格崇高,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祖国的科技教育事业无私奉献,是中科院院士爱国报国的先进代表,是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的模范,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楷模。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信念坚定,对党忠诚。卢永根出生于香港,1949年在高中时期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轻时的学习和革命经历,让卢永根不断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改革开放后,卢永根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时践行着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入党誓词。近年来,他因年事已高又身患重病长期住院,无法正常参加支部活动,在他的主动要求下成立了“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每月定期在医院开展组织生活,及时了解掌握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按照要求学习党的文件与材料,保持与党组织的密切联系。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献身科教,勇于创新。卢永根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校长期间,始终把党的教育事业和师生利益放在首位。他顶住压力,破格晋升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打开了华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的新格局,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科研方面,卢永根在1978年完成《中国水稻品种的光温生态》一书,成为我国水稻育种工作者最重要的参考书,同时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卢永根勇于创新,他提出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学术观点以及应用“特异亲和基因”克服籼粳亚种间不育性的设想,被认为是对栽培稻杂种不育性和亲和性比较完整和系统的新认识,对水稻育种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倡议书指出,要学习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生活中,卢永根发扬共产党员朴素节俭的优良作风,办公室设施简单,家里陈设简朴。与生活中近乎苛刻的节约形成鲜明对比,卢永根捐资助教却毫无保留。3月,他撑着孱弱病躯和夫人徐雪宾将毕生积蓄880余万元全部捐赠给华南农业大学,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满室皆旧物,布衣好耕读。积蓄八百万,捐赠不迟疑。”这是卢永根艰苦朴素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
卢永根院士不计较名,不在意利,但求一生有意义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当然这也是许许多多同样优秀的党员们的一个缩影,正是这种无我的精神,正是这种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的精神,让人民,让我们这些还在前进的党员们感受到了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希望,无一不为之而奋斗!
卢永根院士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中国人,他一生爱党爱国,勤俭节约,但是对于国家的贡献却毫无私心,把毕生积蓄捐献给华南农业大学,只为帮助那些求学困难的学子能更好地学习。卢永根院士说“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祖国这两个字在他的心里的份量却是无限的,我们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学习卢永根院士的精神,并且传承下去,用行动说话,做一名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好党员!
我们要以卢院士为标杆,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时刻保持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爱国之情化作不懈奋斗的动力,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学生党员__x谈到这部记录片对他感触最深的是卢永根院士的夫人徐老教授上台发言的片段,徐老是卢永根院士身边最亲近的人,那位老人说的话是最能代表卢院士的心里话。片段里徐老说卢永根院士入党70年,一心为党,一直坚守初心。这一番话让他记忆深刻也最打动他的心,他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党员我们就应该以卢院士为榜样,要一心为党为国。
学生党员__x谈到通过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发布仪式视频,他深刻领悟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今后,他会持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时刻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生党员__x谈到观看了时代楷模卢永根同志先进事迹后,让她受益匪浅,她为卢院士的艰苦朴素,无私奉献而深深感动。卢院士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我们要学习卢院士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卢院士是时代楷模,用行动践行信念,用自己的故事,温暖整个社会,她表示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她会向卢院士学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付诸行动去实现,争取做一个优秀的青年。
高军青院长首先带领全体教师党员重温了_,介绍了卢永根同志的基本情况,并从学习卢永根同志的爱国主义精神、优秀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和创业精神三个方面对教师党员进行引导。
课堂上,高军青院长结合在特殊时代背景下卢永根的一些爱国主义言行以及陶行知、黄大年的感人事迹,表示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师德建设的和外延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任何不与时代进步和历史背景相结合的思想都是落后的,但是无论怎样变化,一个伟大的教育工作者始终是一名爱国者。而衡量一位教师是否具有爱国主义的思想政治素质,关键要有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卢永根精神,首先要学习他的爱国主义精神,要具备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师德情操,就是要学懂弄通贯彻实践十九大精神,只有在十九大精神灌溉下的师德建设,才是符合中国当前时代精神,契合中华民族未来发展蓝图的强国教育之道。
随后,高军青院长还谈到卢永根同志所具备的坚持原则、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等优秀品质,展示了优秀共产党员应具有的时代风采,要求广大党员应学习卢永根同志的崇高品质。在师德建设过程中,不光要有规范和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注重思想建设、人格养成和价值培养。作为党员教师,要把党性修养和师德修养相结合,将党的十九大科学论断和目标任务与自己教学工作相统一、将中国梦的实现与自己的教学理想相统一、将对社会和工作的认识与_相统一,只有这样,师德才能从党员的先进性当中得到最大的优化。
高军青院长认为,脱离群众是一名党员的大忌,必将发生党性丧失和蜕变,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从来如此,脱离了学生,也就走向了歧途。“教学相长”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也与党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一脉相承。高军青院长要求全体教师党员要以学生为主,热爱学生,真心为学生着想,与学生虚心平等交流,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出贡献,从教学实践和与学生交流当中体会十九大精神、解读十九大精神,把卢永根同志的精神时刻记在心上,认真学习卢永根同志的爱国主义思想、共产党员的情操和勇于创业的精神,增强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探索、践行和完善十九大后的新时代师德。最后,全体教师党员结合高军青院长的党课内容以及自主学习的情况,分别谈了各自的心得体会,均表示要学习卢永根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潜心育人、培养人才的敬业精神。
本次主题党日活动,使文学院教师党员更加准确地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卢永根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立德树人。
★ 卢永根事迹简介
★ 卢永根事迹颁奖词
★ 给卢永根的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