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改变“问题儿童”的家庭教育(共含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同时,但愿您也能像本文投稿人“白米粒蚊子血”一样,积极向本站投稿分享好文章。
什么是“问题儿童”,有很多的类型,如不爱读书、性格倔强、顶嘴父母、在学校课堂不能很好的遵守纪律、没有良好的作业习惯……
这些问题让我们苦恼,孩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的话变得越来越不管用,大吼大叫、棍棒、呵斥、温情,甚至苦情都不能改变孩子执拗的现状!
要怎么办?从父母开始改变是唯一的方案,只要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呢,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就能更顺畅一些。
和问题儿童的沟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我们必须直面挑战的存在,这样的挑战让我们自己更好,孩子更好,最终我们能形成一个新的沟通平衡。
尝试一下12条改变自己的行动策略,看看孩子会不会改变。
1、尝试一整天不对孩子大吼大叫,让自己平静。
2、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做饭过程,只要我们对做饭保持一定的兴趣,开放姿态邀请孩子参与,这就是我们和孩子之间沟通的很好的时机。
3、和孩子一起读一些有趣的笑话,笑起来的时候大家沟通就容易多了。
4、和孩子讨论一下他们在学校的生活,保持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度,不要忽视他们对学校生活的描述。
5、给孩子留一些爱便签纸在他们的床头、书桌、书包里。
6、带着孩子去户外,就算是和孩子一起散散步也极好的.,表达我们有多爱她/他。
7、和孩子一起组织和举办家庭的歌唱会/舞蹈派对,或者任何其他孩子有兴趣的派对,请一定一起组织和实施。
8、和孩子一起回顾一些家庭照片,让孩子知道他们的兴趣/成长对我们来说多么的重要。
9、给孩子拥抱、无数多的拥抱!
10、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些他们有兴趣的事,一起的手工卡片、一起阅读、一起玩电子游戏、一起看电影……
11、每天与孩子有一小会单独相处的时间,和孩子说说话,分享你的工作和心情(切记不要当怨妇,请传递正能量)。
12、每天和孩子有一小时的角色交换时间,让孩子成为父母,看看他们会怎么办?
调整和改变让生活变的更有意思,迎接每天新的挑战,难道我们对待孩子不应该比对待工作伙伴、客户、甲方更有耐心吗?
做最好的自己,最好的父母,自然就会有最好的孩子!
1) 激发孩子的求知和学习的欲望,远比教会有限的知识有意义得多;父母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并由此树立孩子的信心。
2) 对学习基础好的孩子,要重视打开他的思路,鼓励他进行创造思维,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课外兴趣。这是真正使孩子长期学习成绩好,并且在成人以后能够创造、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
3) 让孩子在快乐中得到智慧,是给孩子成才之路上的第一桶金。 .站起来要比孩子高,蹲下去要和孩子一样齐。
4)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5) 以家庭教育为圆心,以学校教育为半径,家庭与学校教育共同画出世界上最美的圆_我的下一代。
6) 爸爸是树干,妈妈是绿叶,孩子是花朵,而家庭是土地,温馨和睦是阳光雨露,共同滋润树干和绿叶开出灿烂的花朵。
7) 播种赏识收获自信,播种信任收获自立,播种尊重收获自爱,播种激励收获自强。
8) 父母应当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导师,家庭生活的朋友,学习生涯的伙伴。
9) 与其给孩子千万家财,不如让他拥有幸福的童年。
10) 告诉孩子:你不仅仅只是父亲,更是朋友,而朋友便是心与心的交换。
11) 孩子看不见天使模样,但是家庭中要让孩子听到天使的声音。
12) 养成教育与终身学习是家教工作永恒的主题。
13) 育子三部曲:温情的提示、激情的鼓励、真情的赞美。
14) 用宽容去呵护生命,用诚信去成就人生。
15) 用宽容的心对待世界,用快乐的心对待生活,用感恩的心对待师长。
1)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是孩子从进步走向成功的关键。
2) 将整个爱心献给孩子,将美好德行传给孩子。
3) 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对幼儿的影响最大;民主、和谐、勤劳的家庭是孩子成人成才的基本条件。
4) 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地的农民。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告诉孩子,你无论得多少分都是永远相信可以考一百分的人;只有家庭、社会、学校三者配合起来,才能够使孩子健康成长。
5) 现代教育要教会学生三大本领:一是会自己学习;二是会与不同人一起共事;三是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生存。
6) 我们对孩子只能“雕琢”,而不能 “改造”;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进步快慢不同;只有家长和老师积极配合,孩子才能走向成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逼出来的;建设和谐社会,要从建设和谐家庭做起。
7)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目标,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8) 一个家,如果没有饭香,就像森林缺少了土地;一个家,如果没有书香,就像森林缺少了鸟儿;一个家,如果没有心香,就像森林缺少了阳光。
9) 重视孩子的细微要求,给孩子一双会编织的翅膀;珍视孩子的点滴进步,给孩子一双会思考的眼睛。
10)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说教,家长更多的时候应该扮演的是“抛 砖”者、“引玉”人的角色。
11) 用阳光的心态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
12) 人无诚信不立,家无诚信不和,业无诚信不兴, 国无诚信不盛。
13) 播种赏识收获自信,播种信任收获自立,播种尊重收获自爱,播种激励收获自强。
14) 告诉孩子:你不仅仅只是父亲,更是朋友,而朋友便是心与心的交换。
15) 路是走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1) 有虫的枣子早红,有病的孩子早熟。智力上的神童,常常以剥夺性格和身体的成长为代价。
2) 一束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赞许的点头,都可以传递真情的鼓舞,都能表达对孩子的夸奖。——张石平
3) 带孩子去旅游,去爬山,去逛公园,去看电影,这都是夸奖孩子最适当的方式。——张石平
4) 父母良好的情感气息,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围,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环境基础。——吕斌
5) 从长远来看,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孩子将来能否与某位异性去建立真正的爱情,影响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家庭生活方式。——马文会
6) 尊重孩子的想法,做个好“参谋”;理解孩子的行为,做个好“伙伴”;爱护孩子的身心,做个好“护理”。放下身段和孩子一起成长。
7) 发掘孩子的潜能,要用爱的眼睛发现孩子;用爱的鼓励调动孩子;用爱的理由拒绝孩子;用爱的责任惩罚孩子;用爱的意志磨练孩子;用爱的激情回报孩子。
8) 溺爱是把软刀子,会戕害孩子;冷漠是把硬刀子,会刺伤孩子;粗暴是条皮鞭子,会伤害孩子;失望是根木棍子,会打击孩子
9)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成长的航标,家人的关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床,家庭的和谐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10) 路是走出来的,书是读出来的,良好行为习惯是在生活中培养出来的,用阳光的心态培养具有阳光心灵的孩子!
11) 以真正其心,以善诚其意,以美修以行。
12) 孩子犹如一张画纸,父母的一言一行就像留在画纸上的色彩。
13) 沟通,是父母与子女心灵交流的桥梁;关爱,是父母与子女共享温情的殿堂;包容,是父母与子女和谐共进的引路牌。
14) 自己不读书是文盲,不让孩子读书是法盲,养子不教是瞎忙!
15) 教给孩子善于飞翔的本领和敢于飞翔的勇气,他的羽翼自然会变得丰满而有力! .用父母的爱心点燃孩子的爱心,爱自己,爱他人,爱世界,爱生活!
16) 家庭教育的最好境界:让每位爸爸成为孩子敬仰的英雄;让每位妈妈成为孩子崇拜的偶像!
17) 当孩子成绩退步时,家长最好的方法不是训斥,不是埋怨,不是数落,而是和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鼓励孩子自己找出退步的原因。如果孩子能够找出原因,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18) 一定的批评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而过度的批评可能使孩子灰心丧气。错误的批评完全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19) 要像对待一个火苗、一个植物苗那样,保护和培育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要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努力,同时欣赏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
20) 适时引导孩子讲故事,这是保持他们思想活跃的绝妙方法;结合童话寓意,引导孩子去思考、探索,比单纯说理要深刻。
去掉“问题儿童”的“问题” -资料
一直很讨厌“问题儿童”这个说法,自打这个专业名词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师、家长,甚至孩子自己都深受其害,这个过于简单的归纳,让我们经常忘记——问题儿童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
就好像拿着一张左下角滴了一滴墨水的A4白纸问:这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黑点”,而忘记了“白纸”的存在。
当我们认同了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问题儿童”,就同于在意识上把孩子和他正在遭遇的一些困难(也就是我们随口会说出的“问题”)混为一谈。这样造成了一个十分可恶的结果:母亲会忘记眼前这个“问题携带者”最本质的身份,其实是自己心爱的孩子,在几年或十几年之前,他就是窝在你怀抱中最疼爱、最关心、最舍不得伤害的宝贝。
当我们把那些正在逃学、打架或者上网成瘾的孩子归结为“问题儿童”,就等于在孩子与自己之间划出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一边是家长自己,一边是孩子和问题,
结果,就把由于面对问题而产生的所有愤怒、失望、怨恨、伤痛,全都一股脑儿地攻击到本来就手足无措的孩子身上。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有另外一个选择。
我们可以主动把某个具体的问题,从孩子身上卸载下来,和孩子建立一个联盟,同他一起去面对这个问题。把自己和孩子留在鸿沟的一边,把问题搁在另一边。家长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对抗压力,而不是在原本的压力之上,增加孩子的压力。毕竟,相对于孩子,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更丰盛。
好了,现在回到我家的这场小小**。
听完女儿的困扰,我和她一起商量,在感到很生气的时候,除了打人,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情让自己好受一点儿。也许我们可以跟自己对话“现在我很生气,但我不可以去打人”,或者在白纸上画出一副“很生气”的图画,然后一口气把它撕个粉碎。但女儿不稀罕我的建议,她的解决方案很简单——以后再也不和小强玩了。
我尊重她此时此刻的选择,当然,什么时候她再想去我也同样尊重。
达成共识之后,女儿的心情已经大好。我们俩手拉手,一起步行下了两层楼梯,向楼下的小强小朋友认认真真地道了一个歉。
你愿意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成为他的坚强盟军吗?
★ 改变作文
★ 改变语录
★ 家庭教育名言
★ 家庭教育格言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
★ 家庭教育发言稿
★ 家庭教育心得
★ 家庭教育心得体会